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翁乃强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20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08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60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8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图书制作历时700天,24次面对面挑选,8万张彩色反转片,6万字口述和访谈整理,445张作品完整展现历史面孔。
  中国摄影师自己的视角:真实呈现1964-1995年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时代印记
  80岁高龄的翁乃强亲口讲述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翁乃强数以万计的反转片、彩色负片和黑白底片中精心挑选了445张作品,其中有70多张原底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照片的拍摄时间从1964年到1995年,横跨几个不同时代,聚焦于巨变年代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生产场景。摄影者选取了被很多摄影家忽略的细节与生活琐事,并逐渐在拍摄中摸索出一套特别的观看之道。透过这些鲜活的照片,一张张活生生的面孔从历史深处浮现出来,我们得以用极其罕见的彩色视野近距离观看那个年代人们的喜怒哀乐。青年时代的翁乃强和他的摄影告诉我们:历史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表,而是充满色彩和情感的个体故事。对于摄影,他只有这样一个质朴的理想:做时代的记录者。

作者简介

  翁乃强,中国有名摄影家、画家,“四月影会”重要成员,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奠基人。祖籍福建龙岩,1936年7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一个爱国华侨的家庭。父亲翁福林曾开过照相馆、广告公司和电影公司。翁乃强酷爱美术,从12岁开始就向侨报《生活报》的摄影记者周昌平学习摄影。1951年7月回到中国。
  1951~1953年,在北京育英中学(现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就读。
  1954~195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就读。
  1958~196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学习,师承艾中信、韦启美、林岗、詹建俊、李苦禅等大家。
  1964~1990年,在《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工作,先后任美术编辑、摄影记者、图片部主任、编委、主任记者、总编助理,其间得到康大川、田家农、车慕奇、黄祥坤、安淑渠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发表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插画,出版了很多摄影、美术画册。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采访工作。
  1980年,先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12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了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并任副会长、荣誉高级会士。
  1988年,获香港国际幻影会荣誉高级会士。
  1990年,调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筹建摄影工作室,任副教授。
  1993年,被评为教授。
  1996年,作为创会会员加入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任会员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内页插图

目录

推荐序 一颗红心,真诚记录时代 那日松
推荐序 相知五十年 方学辉
章甲 时代面庞 大同年代的生活和工作
章乙 舞台中央 北京和天安门的故事
章丙 人物记忆 文艺的新生
翁乃强访谈

前言/序言

  一颗红心,真诚记录时代
  那日松/文
  大约10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翁老的照片,感觉挺震惊的,因为作为一个非新华社记者,能在上世纪60-70年代拍摄这么多彩色照片,还是很少见的。更重要的是,翁老的照片还有一种所谓“当代艺术”的味道,他的个展2016年在798百年印象画廊展出后,在摄影圈和艺术圈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中一幅代表作《大海航行靠舵手》(照片的题目应该是画廊取的)当时曾拍出20多万人民币的价格,后来一位著名收藏家(他以收藏当代画家作品为主,很少收藏摄影作品)还曾托人找到我,想让我找百年印像画廊和翁老砍砍价。这位曾经一掷数千万收藏一幅油画的收藏家,却认为20万元一张照片太贵了,当然我当时没有答应帮他。翁老照片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何止20万元人民币呢?
  这本《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中所收录的照片因为它浓烈的色彩,而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忽然平添了一些恍若梦中的感觉,好像有一股力量要把你拽向时间的黑洞,你仿佛又重新触摸到了那些历史的痕迹。那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那一片片绿色的军装,那一张张亢奋的脸庞……当然也有安静的小城、广阔的田野、飞驰的自行车、灿烂质朴的笑容……我想这也许是彩色照片与黑白照片的区别——彩色照片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梦幻的现实感,而黑白照片则让我们仿佛看到某种历史的真实。
  20世纪60年代,翁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专业艺术科班出身,后分配到《人民中国》杂志社工作,再转行成为摄影记者。我想他后来拍摄的照片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摄影记者之所以更“艺术”一些,跟他学习油画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拍摄彩色照片的时候,翁老的特点更为明显。我曾经有一个观点得罪了不少人,我说——“中国摄影家不会拍彩色照片”,当然,翁老除外。翁老在这一代摄影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彩色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有完全政治性的宣传照和领袖图片,也有很多记录了普通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
  当然,作为那个年代具有代表性的“纪实”摄影家,翁老也不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他只是用一个职业摄影师的态度去感悟那个时代,就如他自己所说:站在大多数人一边,用摄影记录下这个时代,是一个记者的责任。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翁老都用一颗红心,真诚地记录着……
  在那个摄影纯粹为政治服务的年代里,翁老是少数几位还秉承着“要抓拍,不能摆拍”理念的摄影家。但这种“抓拍”其实也是一种“摆拍”——我称之为“真诚的摆拍”,因为他的拍摄对象都已经自觉地变成了荒诞时代的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演员,而翁老则真诚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荒诞与现实。
  上世纪50-70年代恰恰是欧洲和美国的报道摄影(中国也管之叫“纪实摄影”)最为发达和辉煌的时期,与之对应的,中国却是“政治摄影”(艺术摆拍)成为几乎唯一的主流。那时候,在中国摄影界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纪实摄影”这样的词汇出现过。中国摄影家在70年代末期才开始真正睁开自由的眼睛。这一点在80年代翁老所拍摄的影像中也可以看出来,翁老那时的作品明显有了更多真正“抓拍”的内容。
  可以研究一下的是,如今在全世界都很火爆的“中国当代摄影”(观念摄影)几乎全是所谓“摆拍”的作品,它们跟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摄影真是一脉相承,只是那时候摄影家的摆拍完全代表国家或者政党的意识,而现在的“当代艺术家”的摆拍则代表的是个人的意识和观念。另外,他们的拍摄对象也基本是一致的:不同时代照片里的人物,但都是“演员”。
  回到翁老的作品中,尤其是那些带有强烈政治符号的彩色照片,在封尘了多年之后,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影像”具有特殊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有点荒诞,但又非常现实。这是一个时代政治美学的延伸。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知道这个书就是这样设计的,还是这个胶也太次了。不影响看倒是

评分

送货很快,包装的也不错,一如既往的好评,有需要还会再来的。

评分

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东西。。。。

评分

非常好!!!正品没问题,推荐,好评,很喜欢!!

评分

确实是好书,印制精美,图片清晰,孩子喜欢

评分

11.11 京东全球好物节买的 很划算 支持京东 啦啦啦

评分

通过相片看历史。

评分

很不错 图集 没敢看 怕页掉下来 有点担心 这种装订大家看应该没问题吧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彩色的中国:跨越30年的影像历史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