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饰设计与制作:银饰工艺

国际首饰设计与制作:银饰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Elizabeth Bone 著,[英] 波恩 编,胡俊 绘
图书标签:
  • 首饰设计
  • 银饰工艺
  • 手工制作
  • 珠宝首饰
  • 金属工艺
  • DIY
  • 创意设计
  • 艺术设计
  • 工艺美术
  • 首饰制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026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22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时尚设计丛书·服饰配件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银饰制作与表面处理工艺的实用指南,全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它一定会激发你对银饰艺术的喜爱和创作才华。通过本书,你可以学到基本的银饰加工技巧和表面处理工艺,也可以学到一些实用而特殊的工艺,如金属联结、宝石镶嵌、花丝工艺及珠粒工艺等。
   此外,你还可以从当代首饰艺术家的简介、图片以及大量精彩而严谨的银饰制作程序中获得开拓性的启发。
   本书也给那些愿意出售作品的首饰艺术家们提供了专业的制作指导和动力源泉,也许它不能引发创意,但能够激发你的创作热情就已经足够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银饰设计与制作工艺的专业书,由易到难地讲解了各种基础工艺、表面处理工艺与特殊工艺。每种工艺的讲解非常详细,分别介绍了工具与材料的准备、操作过程、提示与技巧,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此外,还介绍了6位成功首饰艺术家的专业访谈,由其亲身传授创作心得和感悟。本书作者伊丽莎白·波恩既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首饰艺术家,也是伦敦首饰学院的专业讲师,从业将近20年,作者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融入本书中。
  本书案例丰富、图文并茂、步骤翔实,适合高等院校珠宝首饰专业师生、首饰设计师、工艺师、艺术品收藏者以及广大爱好者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波恩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首饰艺术家,从业将近20年,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和教学经验。她是伦敦首饰学院的专业讲师,同时也在其他专业院校担任访问学者。她的作品发表在多家媒体和书籍中,包括《嘉人》《首饰艺术新动向》《500耳饰》以及《装饰盒与坠饰艺术之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工艺与艺术家档案 5
基础工艺
退火与酸洗 6
焊接 10
切割与锉磨 16
简单成型 24
起版 30
冷连接 46
丝线首饰与链条 52
配件与装置 62
铸造 78

表面处理工艺
肌理 84
錾刻与錾花 94
雕刻 98
腐蚀 102
烧皱工艺 108
氧化与着色 112
表面精修 116

特殊工艺
金属联结 120
宝石镶嵌 138
金属黏土 148
花丝工艺 156
珠粒工艺 160

艺术家档案
辛西娅·艾德 (Cynthia Eid) 168
雷吉娜·施瓦泽 (Regine Schwarzer) 169
凯特·麦金农 (Kate McKinnon) 170
斯捷潘·泰特扬 (Stepan Terteryan) 171
帕特里夏·特斯切特 (Patricia Tschetter) 172
乌特·德克尔 (Ute Decker) 173

第二部分 材料、工具与参考信息 175
材料
银的种类 176
银材料的获取 177

工具
工作台 178
台上工具 178
设备 178
手钻、钻头、机针 178
量具 178
标识工具 179
裁切工具 179
锉修工具 179
金属锤子 179
非金属锤子 180
钳子 180
砧子 180
成型棒 180
焊接工具 180
金属黏土制作工具 181
雕刻工具 181
錾刻与錾花工具 182
宝石镶嵌工具 182
铸造工具 182
研磨与抛光工具 182
化学试剂 184

健康与安全
机械设备 185
化学药品 185
加热与焊接 185

参考信息
图表 186
纯度标记 188

致谢 189

精彩书摘

基础工艺
退火与酸洗
如何使加工过的、已经变硬的银材料保持延展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退火。我们知道,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因分子间的结构不断被挤压而逐渐变硬,从而给进一步的加工和塑型带来困难,此时,我们便需要对银材料进行退火,释放它的应力,恢复它的延展性。倘若在不退火的情况下执意对银材料进行持续的加工,银材料就一定会出现裂缝。

退火
退火应在较暗的光线下进行,因为,我们是依据金属被加热时呈现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它是否达到了退火的温度点,而强光之下这种颜色变化不易被察觉。操作时要点燃火枪,根据需要退火的银材料的体积来决定焰炬的大小,退火需要用焰炬中温度最高的部分,也就是蓝色外焰的尖端部分。
当银材料呈现淡红色时,则表明达到了退火的温度点,此时,应当迅速移开焰炬,以避免银材料继续被加热而熔化。暂时不要移动银材料,待红色的银材料转变为黑色,或者银材料的红色消失之后,才可以把银材料放入冷水中冷却。
标准银(925银)、布里特尼亚银(Britannia)、纯银以及阿金提姆银(Argentium silver)的退火温度点稍有不同(请参见第176页各类银材料的相关文字说明)。
标准银由92.5%银与7.5%紫铜组成,当它加热至呈现淡红色时就可撤去焰炬,待其转变为黑色时就可放入冷水中冷却。经过多次退火之后,标准银表面的氧化层会逐渐减少,颜色也不再从淡红色转变为黑色,所以,当淡红色消失之后,就可直接将其放入冷水中冷却了。标准银由于含有紫铜,在受热过程中其表面极易氧化而产生灰紫色斑点,这些斑点在抛光之后会更加明显,很难去除。如何避免产生这些斑点?退火之前,在银材料的表面涂抹焊剂,以形成保护层,阻止银材料氧化;退火过程中,我们应该让焰炬保持移动,而不要长时间停留于某一局部;每次退火之后,都要把银材料放入酸液中浸泡。另外,表面纯化工艺也可以达到去除斑点的目的。
布里特尼亚银由95%银与5%紫铜组成,由于紫铜含量相对较低,因此表面不易形成斑点。布里特尼亚银比标准银更软一些,所以需要退火的次数也比标准银少。在达到退火温度点时,布里特尼亚银呈现淡红色,撤开焰炬后淡红色即消失,便可放入冷水中冷却。
纯银的银含量高达99.9%,由于不含紫铜,退火时不会有氧化之虞,亦不会产生表面斑点,故而退火后不必放入酸液里浸泡。纯银非常柔软,可进行长时间的加工而无须退火。纯银达到退火温度点时呈现淡红色,淡红色消失之后即可冷却。
根据行业标准,阿金提姆银的银含量在93.5%~96%之间,除银之外,还有少量紫铜和锗,由于锗的存在,阿金提姆银退火后不会产生斑点,它的退火温度点也比标准银稍低。达到退火温度点时,阿金提姆银呈现微红色,由于这种微红色十分微弱,因此较难察觉。阿金提姆银加热至退火温度点的时间要比标准银长,退火之后,不要挪动,而应把它留在耐火砖上,仔细观察,等待微红色完全消失、温度逐渐降低后,方可挪动,否则,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甚至发生断裂。当然,过早地冷却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有时,阿金提姆银在第一次退火之后会改变颜色,经过酸洗即可去除杂色,然后继续退火,由于金属中的锗会逐渐发挥抗氧化的作用,因此材料不再变色。

酸洗
酸洗,是指将受热或焊接后的金属浸泡于酸液中,使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与焊剂残留物逐渐被溶解和清除的过程。长期以来,由10%浓硫酸与90%清水配制而成的稀硫酸溶液被视为标准酸液,不过,由于酸液的保存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选用固态酸晶体(即所谓的安全酸)来清洗金属。不过,安全酸(如硫酸粉)同样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所以应按照生产商提供的安全使用规范来调配酸液、使用酸液,可见,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对于安全酸的使用十分重要。
还有许多非化学类的溶液可以用来清洗金属,这些溶液更环保,比如明矾溶液。可以逛逛普通杂货店香料区,从爽身粉类的货品中就能找到明矾粉,药店亦有出售。两汤匙明矾粉(30g)加0.5L(1品脱)水就可制成明矾溶液。另外,白醋、盐、柠檬酸加水也可制成一种非化学类的清洗溶液。
加热后的酸液要比常温的酸液更具清洗效力。用于加热酸液的容器有很多,相对便宜的有瓷罐、慢炖锅等。加热溶液需用文火,容器需盖好盖子,否则溶液会被逐渐蒸发掉。一般情况下,银材料在受热后的酸液中最多浸泡五分钟就可去除氧化物与焊剂残留物,但如果残留在银材料表面的硼砂焊剂过多,就需要更长的浸泡时间。其他影响浸泡时间长短的因素还有酸液的种类、温度以及酸液已使用时间的长短等。酸液在使用时需不时补充硫酸和添加清水,因为在清洗金属的过程中,酸液会不断吸收氧元素,最终变为蓝色的、饱含氧元素的液体。如果酸液清除污物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那么,酸液就该彻底更换了。有时,由于把钢镊子直接伸进酸液中夹取金属,或者,焊接时用来捆扎和固定银片的铁丝未经去除,连同银片一并被放入酸液中,那么,酸液里就会溶解少量的铁元素,从而产生某种化学反应,致使浸泡在酸液里的银片的表面覆上一层薄薄的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尽量使用黄铜、塑料或者木质的镊子夹取酸液中的银饰,把银饰放入酸液之前,一定记得解除捆扎在银饰上的铁丝。当然,如果钢镊子不小心污染了酸液,且银饰表面已经覆盖了一层铜,我们则可以对银饰进行加热并将其浸泡在干净的酸液中,再用涂抹去污粉的金属刷子反复擦拭银饰,以去除表面那层薄薄的铜。如果酸液里的铁元素被去除,酸液则可继续使用,不会再发生化学反应。
从酸液中取出银饰后,还要把银饰浸泡于清水中,由于淤积在犄角旮旯里的酸液不易清除,因此浸泡时需不时翻动银饰,才能达到完全洗去酸液的目的。小苏打具有中和酸性物质的功效,因此可以用113g(4盎司)小苏打和0.5L(1品脱)水配制成的溶液来浸煮银饰,这种小苏打溶液用于中和淤积在银饰腹腔内的酸液非常有效,要知道,那些淤积在银饰腹腔内的酸液是通过很小的孔洞进入银饰中空的内部,这些酸液一旦进入腹腔就很难再流出来,所以只能采用小苏打水中和的方法。清洗后的银饰要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银饰的各个部位都不能残留水分。除了自然晾干,我们还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巾包裹银饰,或者把银饰置于暖气附近,甚至使用吹风机迅速吹干银饰。

退火与酸洗工艺示范
银片与银丝的退火

工具与材料
●银片
●木炭块或耐火砖
●火枪
●水
●酸液
●银丝
●黄铜、塑料或木质镊子

操作过程
1.关闭工作灯,把银片置于木炭块上,点燃火枪,使用焰炬中温度最高的部分加热银片,焰炬应保持移动,以便银片加热均匀。
2.观察银片的颜色变化,如出现淡红色,则表明已达到退火温度点,继续移动焰炬,使整个银片都呈现淡红色。
3.撤去焰炬,把银片留在木炭块上几秒钟,银片会从红色转变为黑色。
4.把银片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放入热的酸液里浸泡五分钟,当银片的表面变得干净且呈现亚白色时,用镊子从酸液中夹出银片,再放入清水中清洗,然后自然晾干。
5.此后,如果再给银片退火,银片表层的氧化现象会显著减少,银片也不再呈现黑色,不过,淡红色也不如先前明显了。
6.给银丝退火之前,应先把银丝盘成圈,银丝的末端要缠紧,以防退火过程中因受热而弹开。把盘好的银丝圈置于木炭块上,关闭工作灯,用软火加热银丝,并保持焰炬移动,当银丝圈呈现淡红色时,再把银丝圈翻转过来,继续移动焰炬加热,确保银丝的每一个区域都达到了退火的温度点。

提示与技巧
在加工过程中,银材料一旦变硬就必须给它退火,否则,银材料会出现裂缝甚至断裂。
耐火砖与木炭块的表面必须保持干净,确保没有残余细碎的焊药片。否则,给银片退火时,这些细碎的焊药片往往会熔化在银片的表面,造成污染。
退火时一般采用软火,并且时间不宜过长,另外,需根据银材料的体积来调整焰炬的大小,焰炬应完全覆盖银材料,注意温度不要超过退火温度点。
把银材料放入清水或酸液之前,一定要让银材料自然冷却一会儿。
给体积较大的袖扣或手镯等银饰退火时,应该把银饰倾斜放置以利于银饰快速受热,或者用耐火砖围住银饰,这样可以避免加热过程中热量的流失。

三角形耳饰,唐娜·阿奎诺 (Donna D’Aquino),
摄影:拉尔夫·哥布瑞纳 (Ralph Gabriner)

圈形戒指,梅扎·吉奥 (Mayza Joao),
摄影:梅扎·吉奥 (Mayza Joao)

焊接
焊接是指用焊药(一种合金)把多件金属牢固连接在一起的工艺。焊药的熔点应低于要连接的金属件的熔点,焊接时辅以焊剂,焊药就会熔化而流进金属之间的缝隙。焊药凝固后,金属件就被牢牢地焊接在一起。银焊药由不同比例的纯银、紫铜与锌制成,锌所占比例的多少决定了焊药熔流温度点的高低。
银焊药有高温、中温、低温与超低温之分,此外还有一种专用于珐琅工艺的超高温焊药。高温银焊药的锌含量最少,所以它的熔流温度点最高,另外,高温银焊药的色泽很接近纯银,流动性能也最好(参见第187页银焊药的熔点与熔流温度点图表)。
通常,焊接时最先使用高温焊药,随后是中温焊药,最后使用低温焊药,依照这样的焊药使用顺序,可以避免先期完成的焊点再次裂开。焊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艺,需要在操作前对整个焊接工序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如果一件作品的焊点较多,你可以先用高温焊药把多个比较靠近的焊点一次焊接成功,之后,再用中温焊药焊接距离较远的焊点,最后用低温焊药焊接最后一个焊点。为了防止已完成的焊点再次受热而裂开,可用红铁粉加水,调成糊状后涂抹于焊点,这样就可以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在所有的银焊药中,超低温银焊药的熔点是最低的,多用于首饰的修补工作。银焊药一般可加工成焊药片、焊药条以及焊药丝。
涂抹焊剂于焊接口,可以使焊药更好地流动。因为焊剂在银的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阻止银发生氧化,使焊接口保持干净。焊剂有许多种,最常用的是硼砂。
钢镊子、反向镊子以及焊接辅助针是操作焊接工序时必备的工具,另外,还有木炭块、耐火砖等。旋转焊接台也很重要,它可以旋转,使我们能从各个角度对金属进行加热,使金属受热均匀。一般情况下,我们最好准备一大一小两把火枪,或者是一把配备不同口径枪头的火枪,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大小不同的焰炬了。

焊接法
焊片焊接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焊接方法。沿焊药片或焊药条的边缘剪下一条焊药,然后把这条焊药剪成小段。这些小焊药片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可在加热金属前放置于焊接口,也可以一边加热金属、一边放置焊药片。
熔焊法:此种方法尤其适合于焊点被覆盖的、中空的金属件。焊接时,先把焊药熔化在一块待焊金属的表面,然后把另一块待焊的金属放置于其上,对其加热,当达到焊药的熔点时,先前熔化且凝结的焊药会再次熔化,从而促成两块金属焊接在一起。此法由于焊点隐藏于金属件内部,表面看不到焊点,故而完成焊接后的金属件的表面十分干净。
蘸焊法:有时,焊点太小,以至于焊药片无法平稳放置,此时,蘸焊法尤为适用。蘸焊法的方法是:先把焊药剪成小片,再用蘸过硼砂焊剂的焊接辅助针的针头粘起焊药小片,或者先用火枪将焊药小片烧成小球,再用焊接辅助针针头粘起焊药小片,然后给金属件加热,当焊接口接近焊接温度点时,把粘在焊接辅助针针头的焊药小片接触焊缝,焊药旋即熔化,流进焊缝,完成焊接。
焊条焊接法:体积较大的金属件的焊缝一般较长,比如,剔线对折的金属件。此时,焊药的使用量相对较多,焊条焊接法便派上了用场。用反向镊子夹紧焊条,给焊缝涂抹焊剂,用火枪加热,当金属达到焊接温度点时,用焊条直接触碰焊缝,焊药条旋即熔化,立刻用焰炬灼烧焊缝的另一端,引导焊药溶液流向焊缝的另一端。
糊焊法:这种焊接法适用于焊接纤细的、不易触及的焊点。先把焊药粉与焊剂混合,搅拌成糊状,用注射器把混合物推挤到焊点,使之糊住焊点,然后加热焊接。这种焊接法不可单独使用,它一般作为其他焊接法的补充手段加以运用。

成功操作注意事项
●焊接口应当严丝合缝,在灯光前我们可以很好地观测接缝是否严实,这个步骤很重要,否则,可能导致焊接失败,不得不再次操作焊接。
●待焊接的金属与焊药都必须保持清洁,确保没有油污,焊缝必须修整干净,涂满焊剂,否则,焊药熔化后不会流进焊缝。
●裁剪后的不同大小的焊药片需放置于纸上,这样可以使焊药片保持清洁,且不易丢失。
●关闭或弱化强光源,以便很好地观测受热金属的颜色变化。
●焊药的用量应适当,因为即便是一小片焊药,也可以流满一段较长的焊缝。如果焊药不够,可以继续添加。
●焊药应放置于两块待焊接金属的接缝处,也就是两块金属之间,而不可偏于任何一边。
●焊药熔化后会流向温度高的区域,正确的焊接应是:先给金属件以及焊药整体加热,接近焊药熔流温度点时,用焰炬对焊药与接缝进行局部加热,达到熔流温度点,再用焰炬引导焊药溶液流进焊缝。
●焊药熔化并流进焊缝后,应及时撤去焰炬,否则,过度加热,焊药里的锌会挥发殆尽,银的表面以及焊缝里会形成砂眼(小坑)。由于锌的挥发,焊药的熔流温度点升高,所以继续对它加热已经没有作用,此时,应该重新放置一块新的焊药,焊接工作才有可能继续进行。
●焊接中空的金属件应该加倍小心,确保其不致爆裂。故而,中空的金属件需要再次受热时,应提前在金属件上钻孔,以便留存在金属腹腔中的空气或蒸汽在受热膨胀时能够逃逸出来。
●焊接阿金提姆银时千万不可使用高温焊药,而应使用中温、低温焊药,因为高温焊药与阿金提姆银的熔点实在太接近了。如今,阿金提姆银的专用焊药已被开发出来,正被大量使用。

蕨叶形胸针,特鲁迪·希尔 (Trudee Hill),
摄影:道格拉斯·雅培 (Douglas Yaple)

焊接工艺示范
焊片焊接法与焊条焊接法

工具与材料
●标准银戒圈
●擦拭布
●高温银焊药
●压片机或铁砧、平头锤
●小剪钳
●平嘴钳
●硼砂粉和小碗
●水
●焊砖或木炭块
●焊剂刷
●火枪
●表面饰有锤敲肌理的银手镯
●捆绑丝
●耐火砖
●焊接辅助针
●剔线对折的标准银片
●反向镊子

操作过程:焊片焊接法
1.把一段标准银条弯成戒圈,于灯光前检查戒圈的连接处是否严丝合缝,如果缝隙比较严实,就可以用擦拭布擦净连接处,准备焊接。
2.准备一片高温焊药,用压片机压薄,再用擦拭布擦净,沿焊药的边缘剪下一长条焊药,此时,剪下来的焊药为卷曲状,可用平头锤小心地敲打,使之平整。然后,再把它剪成细碎的焊片待用。
3.用小碗装一些硼砂粉末,倒入少量清水搅拌,调成糊状硼砂液。如果硼砂液开始变干,可适量添加清水,再搅拌以备用。
4.放置一小段焊片于木炭块上,在戒圈的接缝处涂抹硼砂液,把戒圈扣在焊片之上,调整位置,使焊片正好位于接缝的下方。(这种方法适合于初学者,而有经验的首饰制作师通常会把焊片直接放在戒圈接缝的正上方。)
5.用火枪对戒圈的外围进行加热,焰炬需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不要垂直)。戒圈受热后,硼砂液会膨胀,待水分完全蒸发,硼砂液就会停止膨胀而凝结。此时,戒圈的温度不断升高,不要再用焰炬对戒圈外围加热,而应顺着戒圈的接缝来回移动。当看到焊药片开始发光熔化,应移动焊炬,引导焊药溶液流进戒圈的接缝里,然后迅速移开焰炬。
6.快速把戒圈翻转过来,用焰炬继续对戒圈的内圈加热,确保焊药溶液充满整个接缝。

操作过程:焊条焊接法
7.准备好一只表面饰有锤敲肌理的银手镯,用锉子修整接缝,使之严丝合缝,并用金属丝捆绑手镯,这样做可以避免手镯在受热过程中发生膨胀而致使接缝张开。用耐火砖围成圈,以防热量散失。往缝隙里涂抹硼砂液,并把高温焊条紧靠于手镯内圈的接缝处。之所以要把焊条放置于内圈,是因为手镯的外圈饰有肌理,如果把焊药放置于外圈,焊药融化后势必覆盖肌理,从而破坏手镯的肌理装饰。点燃火枪,对手镯的内圈整体加热,硼砂液受热膨胀,导致焊条移位,此时,应该用焊接辅助针把焊条轻轻推回原位。待手镯达到一定温度,集中火力加热接缝,见到焊药开始发光熔化,再移动焊炬,引导焊药溶液流进缝隙,然后迅速移开焰炬,把手镯翻转过来,用焰炬继续对手镯的外围加热,确保焊药溶液充满整个缝隙。
8.剪一小段焊条,洗净,用反向镊子夹住备用。取一块银片,剔线对折,对折处需要焊接。先把硼砂液涂抹于对折的缝隙里,点燃火枪,给银片整体加热,当银片接近焊接温度点时,用焊条的前端轻轻触碰缝隙,焊条瞬间熔化,然后顺着缝隙移动焰炬,引导焊药溶液从缝隙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直至充满整个缝隙。

提示与技巧
银材料经长时间加工会变硬,此时,如果未经退火就实施焊接,接缝往往会受热张开,缝隙随即扩大,导致焊接无法进行,究其原因,在于受热后的银材料会变得柔软而松弛。
为防止焊药熔化后污染现有的纹理,需把焊药放置于银片的背面来实施焊接。如果需要焊接的银饰尺寸较大,可用耐火砖围成圈,以防止加热时散失热量。焊接一旦失败,焊缝裂开,那么,再次焊接前一定要用锉子修整焊缝后再实施焊接操作。银饰抛光后十分光洁,焊缝不易辨别。可用软火加热银饰,焊缝很快就会呈现暗色,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焊缝。
焊接时尽量避免单次使用大块的焊药,因为这样容易造成焊药的堆积,给下一步清理多余的焊药带来麻烦,不如开始时先使用小块的焊药,不够时再一点一点添加。操作焊接的时间不宜过长,因为高温银焊药的熔点已经十分接近退火温度点,此时,银片已经发红,长时间加热就有熔化的危险。


焊接工艺示范
空腔焊、对接焊、袖扣配件焊接

前言/序言


珠宝艺术的千年回响:古典宝石学与现代镶嵌工艺 一、 导论:从矿脉到殿堂的旅程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珠宝艺术的根基——宝石的本源、历史流变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详述支撑现代珠宝设计与制作的精湛镶嵌技术。我们聚焦于那些穿越了数个世纪依然散发着迷人光芒的经典宝石,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和完善的镶嵌手法。这不是一本关于“如何制作银饰”的实用手册,而是对宝石学理论、古典工艺美学以及材料科学在珠宝领域应用的系统性梳理与阐述。 本书的叙事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宝石的科学与人文深度、经典镶嵌技术的解析,以及东西方工艺哲学的比较研究。我们力求在严谨的学术基础上,融入对艺术史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洞察,展现珠宝艺术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人类高级表达形式的独特魅力。 二、 宝石的科学与人文深度 第一部分:矿物学基础与宝石的物理特性 本部分首先建立起理解宝石价值的科学框架。我们将详细解析宝石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内容涵盖了宝石的硬度、密度、折射率、色散和吸收光谱等关键光学和物理参数的精确测定方法。重点将放在常见宝石的内含物分析上,如何通过观察包裹体来判断宝石的天然性、产地归属以及优化处理的痕迹,这对鉴定与评估至关重要。 我们不会详述金属加工,而是将焦点集中于有色宝石的颜色成因。例如,红宝石的铬离子致色机制、蓝宝石的铁-钛致色中心,以及欧泊(蛋白石)的结构色原理。理解颜色背后的科学原理,是欣赏和设计高端珠宝的起点。 第二部分:古典宝石的文化符号与历史追踪 珠宝的价值远超其物质属性,宝石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信仰与权力象征。本章将追踪几类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宝石: 1. 钻石(Diamond): 追溯其在印度的早期开采历史,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至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期间,切割工艺(如明亮式、玫瑰式)如何影响其火彩表现和审美取向。探讨其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的永恒、纯洁与财富的象征意义。 2. 祖母绿(Emerald): 深入研究哥伦比亚穆索矿区的地质特征,以及历史上君王贵族对这种“绿色魔法”的追逐。重点探讨祖母绿的“花园”——内含物,如何成为其身份和历史的证明,以及在罗马时期和巴洛克时期其镶嵌风格的演变。 3. 红蓝宝石(Ruby and Sapphire): 考察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重要产地的矿物特征,对比不同产地宝石在色调和荧光上的细微差别。我们将分析中世纪欧洲和中国古代,这类刚玉宝石在宗教仪式和宫廷礼仪中的应用。 4. 有机宝石的复兴: 对珍珠和琥珀的形态学和形成过程进行科学描述,并追溯它们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作为护身符的用途,以及爱德华时代对天然珍珠的狂热追求。 三、 经典镶嵌技术的解析与结构美学 本书的第二核心部分,关注于宝石与贵金属结合的艺术——镶嵌技术。我们关注的是那些需要极高精度和精细金属加工能力的传统技法,而非基础的金属塑形。 第一部分:以宝石为中心的传统镶嵌法 1. 爪镶(Prong Setting)的精细化: 区别于简单固定,我们探讨的是“共享爪”和“压力爪”在复杂多主石结构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最小化金属遮盖面积来最大化宝石的火彩展示,特别是针对不规则形状宝石(如梨形或马眼形)的精准定位与固定。 2. 包镶(Bezel Setting)的结构稳定性: 分析包镶在保护脆弱宝石(如欧泊、坦桑石)时的结构优势。重点研究环绕宝石的金属边缘,在不同时代(如维多利亚时代对边框平滑度的要求)是如何被精心修饰和锻造的。 3. 密镶(Pave Setting)的微观艺术: 密镶并非简单的“铺满”。我们将详细解析珠粒密镶(Bead Setting)的技术要点,包括如何精确控制每个微小支撑球的高度和圆度,以确保整个宝石平面在视觉上保持统一的闪烁效果,以及如何使用激光焊接技术来提高微小宝石之间的间隙控制。 第二部分:雕刻与附件的精密结合 1. 轨镶(Channel Setting)与几何设计: 轨镶在20世纪中叶的兴起,展示了对线性、简洁美学的追求。本书将分析其对宝石腰部厚度和侧边平整度的严格要求,以及如何在保证牢固度的同时,实现宝石间无缝连接的视觉效果。 2. “错位”与“浮动”的艺术(Tension Setting的理论前身): 虽然张力镶嵌是现代技术,但其设计理念可以追溯到对“悬浮感”的追求。我们将考察如何在古典镶嵌中,通过巧妙的金属结构支撑,使宝石看起来仿佛脱离了底座,这涉及到对受力点和金属延展性的深刻理解。 3. 复杂结构中的连接件设计: 分析如何将复杂的链扣、胸针背夹等功能性部件,以既美观又符合人体工学的方式,无缝集成到宝石镶嵌结构中。这要求对铰接、弹簧机制和不同贵金属合金的焊接特性有深入了解。 四、 东西方工艺哲学的比较研究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跳出单一的制作技术视角,探讨文化对珠宝设计哲学的影响。 第一部分:东方传统中的“气”与“形” 我们考察中国和日本传统珠宝对“玉石”的偏爱,以及这种偏爱如何影响了其对镶嵌的看法。东方哲学更注重材料的自然光泽和内在精神(气),而非西方对刻面(光芒)的极致追求。分析如清代金镶玉工艺中,金属如何充当“框景”的作用,突显玉石的温润质感。 第二部分:西方文艺复兴至新艺术运动的演进 重点分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微镶画廊”(Miniature Gallery)的推崇,即如何在镶嵌的金属壁面上雕刻精细的卷草纹饰,以配合宝石周围的纹理。随后过渡到新艺术运动中,珠宝匠人如何将珐琅工艺与宝石镶嵌进行高度整合,创造出色彩斑斓、有机形态的装饰艺术品。 结论:永恒的工艺与未来的对话 总结而言,本书是对珠宝制作中“宝石学知识”和“精细镶嵌艺术”的一次全面探索。我们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旨在培养读者对顶级珠宝作品的鉴赏力,理解构成一件传世之作的科学严谨性、历史厚重感和工艺复杂性。读者将获得一套扎实的理论基础,用以理解和评估那些以贵金属和珍稀宝石为载体的艺术精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专业深度,远超出了我预期中的“入门指南”范畴,它更像是一部高级定制的工艺百科全书。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贵金属保护与修复的那部分内容。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酸碱环境下银饰的化学反应,以及如何使用最温和、最不损伤金属结构的方法进行日常维护和紧急修复。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或翻新老旧银饰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对于镶嵌技术的描述,细致到令人发指——从微距层面的爪镶力度控制,到不同宝石切面对光线的反射模拟,都有详尽的计算和图解。我过去总觉得大颗宝石的固定是玄学,但读完后发现,那其实是严谨的力学和美学平衡的体现。书中的专业术语解释得非常到位,即便是不常接触实验室数据的读者,也能通过生动的类比理解复杂的材料科学原理。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浅尝辄止的书,它要求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真正“啃读”,但回报是实实在在的工艺提升。

评分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人,我对“设计美学”与“结构工程”的结合一直抱有极高的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并没有停留在“好看”或“流行”的表面,而是将人体工程学和结构稳定性放在了首要位置。比如,在讨论手镯和项链的弧度设计时,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测量标准和佩戴舒适度的数学模型,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作品戴起来特别服帖自然,而有些却总感觉“别扭”。更震撼的是,它探讨了重量感与视觉轻盈感之间的微妙平衡。如何通过内部镂空结构、密度调整以及表面肌理的变化,让一件体积较大的作品在视觉上显得轻盈,同时在物理上又能保持必要的强度和存在感,这需要极高的设计智慧。这种将工程计算融入感性美学的思考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首饰设计”边界的认知。这本书教我的,是如何让一件作品不仅是美丽的装饰品,更是一个精密的、为人服务的结构艺术品。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冲着“国际视野”这个标签来的,而它绝对没有让我失望。这本书的案例选择非常广阔,从北欧极简的线条艺术,到中东复杂镶嵌的几何图案,再到日式侘寂风格的自然肌理,构建了一个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银饰设计图谱。我最欣赏的是它如何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语境中。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文化中对“圆形”或“螺旋”的象征意义,并展示了当代设计师如何解构和重塑这些符号,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具前沿性的作品。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环球旅行,每翻过一页,我的设计灵感库就被注入了全新的养分。它提醒我们,设计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的。对于那些渴望突破自身文化圈、寻求差异化设计语言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多元化视角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它鼓励你去大胆地进行跨文化对话和融合,真正做到“国际化”的创新。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珠宝设计新世界的大门!我原本对金属工艺知之甚少,只停留在“好看”的层面,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材料的潜力和历史的深度。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切割和打磨,更深入探讨了不同银矿石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成品的色泽和质感。书中对古代冶炼技术的复原和现代精密铸造的对比分析,非常精彩,让我仿佛能触摸到几个世纪前的工匠们留下的温度。特别是关于失蜡法和手工錾刻的那几章,图文并茂,步骤拆解得极其细致,即便是零基础的新手也能从中感受到那种将冰冷金属转化为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的魔力。我试着用书中介绍的一种古老的氧化处理方法,为我自己的小作品增加了一层独特的“时间感”,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深得我心,清晰的图示和详尽的术语解释,让原本枯燥的工艺流程变得引人入胜。对于想要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审美的设计师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首饰设计,必须根植于对材料深刻的理解和对工艺的极致追求。

评分

我必须承认,最初我对这类技法书的期望值并不高,通常都只会泛泛而谈,缺乏实操指导。然而,这本书在工具论和工作流程优化方面的论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对不同型号的电镀槽、抛光轮以及超声波清洗机的性能差异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甚至连不同品牌砂纸的磨损特性都有提及,这对于需要建立或优化个人工作室的人来说,简直是效率指南。书中展示的几种高效制作流程模板——特别是针对复杂多层结构的叠加工艺——显著缩短了我过去尝试制作类似作品所需的时间。它强调的是“工业级的效率”与“手工艺的精细”如何完美结合。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可持续设计理念在银饰制作中的应用,比如贵金属废料的回收技术和低能耗的加热方法,体现了现代设计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如何做”,更是关于“如何更聪明、更环保地做”。它提供的实战经验的密度,是其他任何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非常好的书。。。。。。。。

评分

可以 要抽空好好看一下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不错,一直想买的书,这次活动买了。

评分

可以

评分

买了一堆书,京东都是好书。

评分

是正品很棒的书

评分

[SM]写的很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而读书则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培养文化修养;若果经常地去研究,去读,去思考,便能从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识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把知识点都牢牢地记住,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评分

很不错的书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