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 专栏作家文集”有以下特点:
☆ 精选自全球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
☆ 作者大多是来自科学界、商界、政界的精英与领袖,
☆ 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为我们带来独特的观点与见解,
☆ 中科院科学家鼎力推荐,不可错过的科学饕餮盛宴。
海报: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将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的“反重力思考”、“怀疑论者”、“健康科学”、“技术档案”和“科学评论”等专栏的文章结集出版,全套共四册,分别是《大象如何站在铅笔上》《外星人长得像人吗》《哀伤是一种精神病》和《对苹果设计说不》。其中收录的专栏文章视角独特,启迪智慧,蕴含着思辨的光芒,引导读者从科学的层面去分析和看待问题。
《外星人长得像人吗》收录了《科学美国人》杂志《怀疑论者》专栏的内容,该专栏主要批判伪科学和不靠谱的传言,向读者展现理性思考。
《环球科学》杂志社,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其出版的科普期刊《环球科学》是《科学美国人》授权中文版。《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是全球科学家智慧与卓越见解的分享之地,创刊160多年来,超过10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传播科学理念及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科学美国人》也是常被大众媒体、研究机构和政府报告引用的杂志。在欧洲及美国,国家科技顾问、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一直把《科学美国人》作为科学和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外研社科学出版工作室,外研社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集团,也是全国规模zui大的大学出版社、zui大的外语出版机构。科学出版工作室是外研社下属专业从事科学教育与科普出版的机构,其翻译出版的《<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深受读者与科学人士的喜爱。
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科学美国人》杂志专栏作家,《怀疑论者》杂志的出版人。他著作颇丰,出版过9本书,包括畅销书《为什么人们会相信怪事》《为什么达尔文重要》《有信仰的大脑》等。
我很欣赏《科学美国人》,因为它把世界科学更广泛地介绍给了读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将一些极具个性的专栏作家针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撰写的优秀科普文章,分门别类结集成册,能帮助业余时间不多而又热爱科学的读者高效地获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科学前沿新知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新智
科学和艺术一样,都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愿享誉百年的《科学美国人》传播科学精神,影响更多人。
——著名钢琴家 理查德?克莱德曼
《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我每期必看,它非常奇妙,让人入迷,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通往前沿科学、通往想象的大门,它是这个时代非常珍贵而难得的一个奇迹。
—— 著名科幻作家 韩松
当前,我国非常缺乏科学达人撰写的高品质科普文章,“《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汇集了科学家、科学记者、科学达人的文章,科学性和艺术性强,对我国的科普创作将产生很好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处长/高工 许佳军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四册图书内容质量好,编辑印制精良,形式好,属当下科普图书中的精品,社会效益良好。
——清华大学教授 刘兵
《科学美国人》是国际科普名刊,其专栏文章也是影响较大的科普品牌。“《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有潜力成为科普长销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编审 范春萍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封面设计也很人性化,给人以读书的欲望,相信会为人们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研究员 景海荣
“《科学美国人》精选系列?专栏作家文集”的文章大多出自美国各领域的专家之手,经过编辑们系统的整理、翻译和校对最终呈现给读者,有利于中国公众了解美国科学发展及科普现状,同时对国内科普图书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 杨景成
无法满足的幸福 01
幸运不只是感觉 04
出类拔萃的秘密 07
盲目乐观的盲目选择 10
有点石成金术吗 13
还是种地要紧 16
阶段论恐慌 19
我们对自己撒的谎 22
诈骗的艺术 25
“心灵鸡汤”的诡计 28
阴谋? 31
自相矛盾的阴谋 34
是否真有“超感觉的色情认知” 37
怪僻与闹鬼 40
未经授权的科学自传 43
直播现场,死而复生 46
幻觉的证据 49
攀上不朽峰 52
人性实验 55
认同感的威力 58
路西法效应:人人都可变成恶魔 61
选举还是选秀 64
布什的错误和肯尼迪的失误 67
拒绝先入为主 70
顽固的心理学 73
有偏见的大脑 76
进化让人“迷信” 79
亡灵电话 82
操纵论 85
信不信由你 88
俗算术和中间地带 93
在中间地带游走 96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伪君子 99
选择自由 102
经济人探秘 105
亚当的名言和斯宾诺莎猜想 108
左边危险右边安全 112
大脑像什么 115
旁边有人? 118
基因兄弟 121
空白地带有上帝? 124
解析信仰 127
三维创世论 130
为了上帝打保龄 133
神圣的科学 136
打破达尔文的神话 139
还原达尔文 144
以达尔文为尊 147
《驱逐进化论》揭秘 150
怀疑论者的怀疑论 153
什么是伪科学 156
聪明反被聪明误 159
当科学家也诈骗 162
对与错的科学 165
他们与科学为敌 168
政治科学 171
当思想和思想媾和 174
地球永远不会成为“村” 177
历史学中的比较研究 180
辨别阴谋论 183
暴力的衰落 186
限制枪支才是科学的 189
当科学与信仰相左 192
进化经济学 195
曾经理性的非理性抉择 198
盗亦有道 201
金融欺骗 204
莎士比亚是谁 207
“科学教”的真相 210
霍迪尼的怀疑论忠告 213
不明飞行物和胡说八道 216
是疗法还是骗局 219
小麦草汁与土药方 222
吹牛皮的抗感冒维生素 225
何必拒绝美食 228
能听到我说话吗 231
转折点 234
无中生有话宇宙 237
外星人长得像人吗 240
外星人很邪恶? 243
钻空子的外星人 246
出类拔萃的秘密成功的秘诀是教育、机遇,还是创造力?半打啤酒乔(Joe Six-Pack,特指美国中下层人群)、管道工乔(Joe thePlumber,来自俄亥俄州的神秘管道工,因美国大选走红)和乔·拜登(JoeBiden,现任美国副总统)到底有何差别?显而易见,后者贵为副总统,前两人不过是贩夫走卒。为什么同名不同命呢?成功的秘诀包含诸多要素:基因、父母、兄弟、伙伴、导师、实践、动力、文化、机遇、传统和运气。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科学家需要建立复杂的统计模型,才能确定各变量对成功影响的大小。在不受研究方案制约的情况下,撰稿人可以任意挑选感兴趣的变量出版励志书籍。《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MalcolmGladwell)就精通此道,他在新书《出类拔萃的人:成功的故事》(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中指出:“闭门造车”不会成功,有所作为的人“往往拥有非凡的潜质、绝佳的机会和良好的文化传统,他们勤奋好学,而且独具慧眼”。比尔·盖茨就是个典范。他天资聪明,但格拉德韦尔认为“父母送他去昂贵的私立学校”才是关键。学校电脑俱乐部的电传分时终端机(teletypetime-sharing terminal)可以直通西雅图的计算机(mainframe compter),这在1968 年还是相当罕见的玩意儿。盖茨又恰好出生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正值计算机工业空前发展,丰富的经历使他的软件公司迅速崛起。格拉德韦尔提到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Mozart),他受到作曲家父亲的言传身教,从6 岁开始学习作曲,直到20 多岁崭露头角,完成了从一般音乐家到大师的蜕变。德国汉堡是甲壳虫乐队(Beatles)的幸运之城,他们在那里累计演出超过1,200 场,正是上万小时的现场表演让它们蜕变成一支超级乐队。冰球明星出生在1、2、3 月的特别多(比例大约为40%,而多数研究预计正常比例应该在25% 左右),因为少年球员初次上冰时,通常以1月1 日划分年龄,年初出生的球员个头较高,健壮的体格和敏捷的身手让他们更具优势。亚洲国家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因此神童辈出。水稻需要常年耕作,培养了他们“对努力和勤奋的重视”。三伏天,亚洲学生能潜心读书,美国学生却在商场溜达。格拉德韦尔认为,神童和天才是“历史与社会、机遇与传统的产物。成功是优势和天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意外,也不神秘。只是这种优势和天赋对一些人来说顺理成章,对另一些人则并不适用。有些人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有些人则是靠运气飞黄腾达。但无论怎样,这些要素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创造力也至关重要。弗兰克· 萨洛韦(Frank J。 Sulloway) 在《天生反叛》(Born to Rebel) 中对“成功”作了全面的研究。他认为:“创造性人才不会坐等机遇来临,而是主动创造机遇。查尔斯· 达尔文(CharlesDarwin)在登上小猎犬号(Beagle)之前,已经计划到加那利群岛(CanaryIslands)考察。甲壳虫乐队即便不去汉堡,也会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盖茨拥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即便学校没有计算机终端设备,他也会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编程工具。”当然,利奥波德· 莫扎特(Leopold Mozart)的儿子是个天生的音乐家,而不仅仅是子承父业。其实,1 万小时并非判别精湛技艺的标尺。《天才起源》(Origins ofGenius)的作者迪安·基思·西蒙顿(DeanKeith Simonton)认为,成功是一个达尔文式的进化过程,充满变化和选择。天才不仅思维活跃,而且能够找到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诺贝尔奖得主其实不难预测,只需看看谁的文章引用率最高。如西蒙顿所言,“事实一再证明,在创造领域,衡量成就的唯一指标是人们使用该产品的绝对数量”。天才就是天才。(翻译 徐蔚)
……
哎呀,最近读了本挺有意思的书,虽然和科学探索不沾边,但那种抽丝剥茧、刨根问底的精神倒是如出一辙。这本书完全聚焦于历史上的那些重大社会思潮的演变,特别是关于“什么是主流”以及“边缘声音如何最终被纳入叙事”的过程。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不像是在罗列史实,更像是在重现一幅幅生动的社会剧场。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时期欧洲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关于“理性与信仰”的激烈辩论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剖析。他没有简单地宣布哪方胜利,而是展现了妥协、融合以及被遗忘的第三种观点的幽微路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种仿佛能穿透百年烟尘、直击当时人们内心挣扎的描述所震撼。它让人反思,我们今天所坚信的“真理”,在未来会不会也只是另一种被时代局限的视角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培养的不是答案的接受度,而是对所有既定结论保持审慎的态度,这一点,对于任何试图理解复杂世界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思维工具。
评分近期阅读的这本著作,着重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社区认同”的瓦解与重构,其视角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交织。作者花了大量篇幅描述了在现代高密度居住环境中,邻里关系是如何从传统上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紧密连接,演变为基于共同兴趣或消费偏好的“松散联盟”。书中的田野调查部分尤为精彩,记录了不同代际的居民对于“家”的定义和归属感的差异。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比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新兴社区:一个强调“智能家居”的精英社区,另一个则是保留了老旧市场结构的“半旧城改造区”。通过对比这两处的互动模式,清晰地展示了技术进步与社会连接之间的微妙张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停下来思考,我们每天为之奋斗的那个“高效”的现代生活,是不是也以牺牲掉某种深层次的情感联结为代价?它不是在批判进步,而是在敦促我们有意识地去维护那些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无形纽带。
评分读过一本关于古代航海技术演进及其对文化交流的催化作用的书籍,它给我的感触是关于“不确定性管理”的艺术。书中详细描述了早期水手们如何在完全依赖经验和模糊的天文观测下,绘制海图、预测风暴,以及他们如何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非理性决策”模式来应对海洋的不可预测性。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史,而是一部关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下认知边界的探索史。作者非常擅长将复杂的航海原理,用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比如对星象定位的描述,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更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分析了早期文化碰撞的真实场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背景的水手们,是如何在语言不通、信仰相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对生存和贸易的共同需求,逐渐构建出临时的合作体系的。这本书的核心魅力在于,它颂扬的不是技术的精确性,而是人类在面对未知领域时展现出的那种坚韧的适应力和创造性的妥协精神。
评分我最近翻阅的一本书,它提供的视角是专注于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家庭生活的影响,这与纯粹的科学探讨路径截然不同,但逻辑上的严谨性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没有过多地堆砌晦涩的经济模型,而是选择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家庭案例,通过跨越三十年的时间线,追踪了某项重大金融改革对他们衣食住行乃至子女教育选择的连锁反应。这种“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让人在理解宏观趋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政策背后的温度和重量。特别是书中对通货膨胀预期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人们储蓄习惯的描写,极其深刻,几乎让人能体会到那种日复一日积累起来的无力感。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最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往往是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做着艰难的权衡与选择,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去看待那些看似抽象的社会议题。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出色,它像一部结构精巧的悬疑小说,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某个传统艺术流派的衰落与新生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群像时的那种克制与精准。他没有对那些没落的艺术家进行廉价的同情,也没有对崛起的新锐进行盲目的赞颂,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审美标准是如何被无形地重塑”这一核心议题上。读到某一章,专门探讨了摄影技术普及后,传统油画界内部产生的巨大焦虑与自我革新,那种从迷茫到挣扎,再到最终找到新方向的心理历程,简直是入木三分。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比如对当时艺术评论家们使用的那些充满时代烙印的术语的引用和解读,都显得专业而又充满温度。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不仅了解了一段艺术史,更像是参与了一场关于“美”的定义权争夺战,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完全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
评分质量很好很不错,希望孩子能喜欢!
评分不错,很喜欢,希望下次再买
评分很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能够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推动全民阅读
评分我的天啦,怎么这么薄一本书啊!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不错,纸张字迹清楚。
评分书包装不错,内容还没有看
评分喜欢看<环球科学>,正好这本书把里面精彩文章都收录了,还是分学科的,货真价实~期待后面其他学科的出版~
评分全彩印刷定价低,内容不错。就是快递太慢了,收到货都3天了。迫不及待想看看呢。看了果然很不错。。。。。。
评分全彩印刷定价低,内容不错。就是快递太慢了,收到货都3天了。迫不及待想看看呢。看了果然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