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

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保罗·诺瓦雷西奥 著,郝道欣 译
图书标签:
  • 地理
  • 自然
  • 河流
  • 中国国家地理
  • 科普
  • 风光
  • 纪录片
  • 地球
  • 环境
  • 旅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ISBN:97875000936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7598
品牌:中国国家地理(CNG)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美丽的地球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2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8条知名河流的地理和人文交汇

  ·550幅精美图片

  ·流域地图展示---每条河流都配有河流的流域地图,精确展现河流的流域范围,让读者更准确了解河流的位置和流域。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之大河,讲述了知名的28条河流的故事,从这些河流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观,到风土人情、历史作用,娓娓道来,配合精美丰富的图片,让你领略河流的美景,了解河流的秘密。


  河流是生命的起源,也是文明和文化的起源,地球上因为河流,而变得生机勃勃。围绕河流,发生过争夺和战争,也绽放过艺术和文化之花。


  河流是地球上的美景,也为人们带来了水源和能量,地理和人文的双重作用,让河流的故事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

  保罗·诺瓦雷西奥,意大利地理学者,从事自然地理考察事业多年,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有独到的看法,并擅于将两者合理地融入自己的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010 前言
018 欧洲
020 泰晤士河
034 莱茵河
046 伏尔加河
054 塞纳河
064 卢瓦尔河
076 多瑙河
089 杜罗河
094 波河
100 非洲
103 尼罗河
118 尼日尔河
128 刚果河
136 赞比西河
144 亚洲
146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52 雅鲁藏布江
162 恒河
176 黄河
184 长江
188 湄公河
200 北美洲
202 育空河
210 圣劳伦斯河
225 哈得孙河
234 科罗拉多河
246 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
268 中美洲和南美洲
270 奥里诺科河
280 亚马孙河
296 巴拉那河
306 索引
317 摄影师名录

精彩书摘

  The Congo 刚果河
  In the Heart of Africa —— 非洲的心脏
  “沿着刚果河逆流而上,就像进行了一次‘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来到原始世界,植物在大地上自由生长,畅意呼吸,整个世界是大树的天下,只有荒凉的河道,寂静的空气和茂密的丛林。空气溽热、沉重、压抑、凝滞,阳光耀眼却无欢乐可言。长长的刚果河在漫漫无边的黑暗中孤独延伸。”约瑟夫·康拉德的这段话很好地描述了一个多世纪以前弥漫在刚果河上不祥而压抑的神秘气氛。1890年,当轮船领航员康拉德在比利时控制的刚果河上航行时,刚果河的航线地图刚刚绘制完成。再往前回溯仅仅13年,以斯坦利为首的探险队从尼扬圭(Nyangwe)沿着刚果河来到大西洋,终于揭开了中非地貌的面纱,证明了刚果河与尼罗河水系毫无瓜葛。斯坦利探险队在热带雨林探索了一年多时间,遇到了种种困难和危险——2/3的队员因为苦难、疾病或与土著部落的冲突死在途中,再也没有回来。
  康拉德从事领航员的工作仅仅持续了4个月,但对于作家的写作生涯来说,已经是一段非常重要而难忘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在他的小说《黑暗之心》中,他呼吁关注和警觉刚果作为潜在自由之国的威胁,那时这个国度还只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有财产,人们遭遇了无理而野蛮的剥削与压迫。事实上持续至今,蒙昧和残暴一直伴随着刚果河的整个历史。不过正是在这里,在刚果河入海口,非洲人和欧洲人踏出了互信互助的具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步—— 15世纪末期,葡萄牙人登陆非洲,他们最初和当地人建立了友好关系。刚果王国欣然接受了基督教教义,在里斯本还一度派遣大使。然而,奴隶贸易突然打破了他们之间的平等关系。刚果陷入到充满暴力的无政府时期。殖民主义给刚果人民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在那片脆弱却充满种族冲突的土地上实现全国性统一并非易事——如今,依然有许多战争和屠杀发生,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给刚果河及其支流这片潮湿的流域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从康拉德时期以来,刚果河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部分森林已被破坏,但依然是一个难以逾越的交通障碍。由于缺少足够的公路和铁路,刚果河依然是城市和海洋间唯一可靠的通道。森林覆盖着占地350万平方千米的刚果盆地,城市则零散分布在无边的丛林中。
  丛林的面积并非总是相同,其大小随着干、湿季的交替而变化。有时,植被退化,仅仅退到河岸两侧集中分布,但湿季一到,却能重拾生命力,再次扩展并覆盖大面积的热带草原。这种现象对进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千万年来,这片广袤无边的庇护所保持不变,中间间或夹杂着新生的植被,每一块森林都是不同的物种,大部分是本地植被。森林连绵不绝,从一种植被带自然过渡到另一种。
  在刚果河这条主干河流附近分布着特殊的镶嵌式生态系统,在复杂的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植物循环交替分布。刚果河全长4 800千米,它远离阴暗湿热的森林世界后,在植被一致的热带稀树草原高地,开始了流向大西洋的旅程。人们并不把这条河流一概叫做刚果河,而是通常将刚果河上游的重要源头段称为卢阿拉巴河,它发源于沙巴区南部边界的群山上,充满自信、斗志昂扬地径直向北奔去。卢阿拉巴河的姊妹河赞比西河就显得优柔寡断多了——它在赞比亚徘徊了许久,才触及班韦乌卢湖的边缘地带,每当雨季来临时这里都会变成巨大的沼泽。当赞比西河从班韦乌卢湖流出的时候,它摇身一变,变成了卢阿拉巴河,在下游几百千米处注入姆韦鲁湖。卢武阿河与卢阿拉巴河在孔戈洛汇合,开始了刚果河的雄奇征程。刚果河与来自坦噶尼喀湖的卢库加河汇合后,带着咆哮和怒吼,冲出一系列宽度不超过100米的大峡谷,它们被称为“地狱之门”,就从这里迈入黑暗的森林。
  基桑加尼过去晴朗的天空如今弥漫着烟雾,从任何方向看去,视野都像被墨绿色的薄纱蒙着。基桑加尼长期以来都是阿拉伯商人最后一个驿站,也是象牙和奴隶交易的中心。过了这里,就是一个未知的对抗的世界。班图渔民和农民的村庄位于森林的边缘地带,那里的环境并不适宜居住,但俾格米人却悠然自得。姆布蒂俾格米人的人口共约4万,他们生活在伊图里森林中,这些雨林从基桑加尼以东一直延伸,再往前就是东非的大草原。他们依赖狩猎和采集野果生存,这些活动连妇女儿童也一同参加。森林为俾格米人提供了他们生存所需要的一切,所以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娱乐和休闲。与人们的想象不同,这绝不是一片危险而神秘的土地,这里充满着友爱与热情,与“肮脏、干燥、荒芜”的成见恰恰相反。
  森林外面的世界难以想象。人类学家科林·特恩布尔花了数年时间来研究伊图里的俾格米人,结果发现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特恩布尔将当地的一个向导带到维龙加热带稀树大草原,这位猎人对远处的野牛群仿佛并不太上心,“那些是什么昆虫?”他问道。尽管人类学家尝试告诉他草原上的这些黑色食草动物味道鲜美,但所有的努力都竹篮打水一场空。猎人长年生活在森林中,视觉距离不过几米,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感知系统难以正确估测距离与大小之间的准确关系。
  由于多条支流的汇入,刚果河变得愈发强劲,河水在广阔的河床上酣畅流淌,边缘已然模糊不清,形成了一个由岛屿和二级河流组成的错综复杂的迷宫。乌本杜以南的博约马瀑布打破了这里的平静——一股股湍流在长达100千米的岩床上奔腾而下。只有瓦格尼亚渔民敢乘着独木舟勇闯激流,将他们庞大的锥形鱼笼放在泡沫飞溅的河水里。瓦格尼亚急流气势汹汹地向基桑加尼奔去,这预示着刚果河中游的开端。若有一艘汽轮穿梭于基桑加尼和金沙萨之间,假如天公作美,一切如常,航行只需8~12天,但若有沙洲挡道或河水流量突然变化,时间就不好说了。轮船这种交通工具是一个集超市、医院、邮局和咖啡厅于一体的流动市场,大批的鱼干、动物、棕榈油、农产品等各种商品杂乱堆积在驳船构成的小桥上,四周密集地簇拥着独木舟,盛着来自各个河口城市宝贵的生活物品,等待着满载而归。
  刚果河的部分河段宽达15千米,水位适中。因为它横跨赤道,赤道两旁的雨季带对称变化,来自赤道南、北部的支流流量定期受雨季影响,河流相互补偿,能够稳定地为刚果河补充水源,因此刚果河常年流量充沛。
  乌班吉河是刚果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姆班达卡——金沙萨和布拉柴维尔上游唯一的重要城镇——汇入刚果河。刚果河与开赛河汇合后,森林开始变得稀疏,石灰岩构成的水晶山(Crystal Mts.)也浮现在地平线上。由于高山的阻挡,刚果河形成一个长32千米、宽20千米的大湖——马莱博湖,过去它被叫作斯坦利湖。
  自此而下,突然形成了一系列大瀑布组成的凶猛彪悍的利文斯通急流,它的狂怒之势直到马塔迪才平息下来。刚果河深深嵌入高山间的峡谷中,它用尽全力在这冗长的狭窄通道里横冲直闯——这正是长达4个世纪以来,探索刚果河内陆深处最主要的障碍。
  从马塔迪到大西洋,刚果河静静地从浸没在水中的红树林和棕榈树中穿流而过,在这里,你一点儿也感受不出刚果河昔日的澎湃,只能偶尔看到被海浪拍起的泥水。大洋深处的海水总是那么寂静。刚果河气吞山河的气势便消失在这个不知名的深渊中,无影无踪。

  ……

前言/序言


壮阔叙事,探寻生命之源的澎湃脉搏 《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并非一本简单的自然科普读物,它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地理变迁的史诗。本书以中国境内波澜壮阔的几条母亲河为主角,以人文的视角、科学的严谨,以及摄影的艺术,共同勾勒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卷,带领读者深入河流的肌理,感受其孕育的生命力,探寻其承载的历史,领悟其塑造的地貌。 一、河流的生命脉络: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壮丽之旅 本书的叙事从河流的“心脏”——发源地拉开帷幕。我们会跟随探险者的足迹,攀登巍峨的雪山,穿越荒芜的高原,揭示那些鲜为人知的、隐藏在云雾缭绕中的涓涓细流,如何汇聚成一股股强大的生命之源。这里,空气稀薄,环境极端,但正是这样的纯净与严酷,造就了河流最初的清冽与力量。作者会细致地描绘源头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包括那些适应高海拔生存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与河流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我们能了解到,即使在最偏远的地方,生命也以其独特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 接着,我们将随着河流一同蜿蜒前行,进入河流的“青年时代”。在这里,河流开始显露出它的力量,雕刻出壮丽的峡谷,形成飞流直下的瀑布。书中将运用大量的实景摄影和科学数据,向读者展示河流侵蚀、搬运、堆积的地质过程,解释其如何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例如刀削斧劈般的丹霞地貌,或是水流切割形成的奇特石林。读者将有机会看到,在这些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背后,是河流亿万年不息的劳作。同时,河流沿岸的植被也开始发生变化,从高原的稀疏草甸,逐渐过渡到河谷两侧繁茂的森林。这里,也可能成为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它们依水而生,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河流的“壮年时期”是最为波涛汹涌、充满活力的阶段。在这里,河流携带充沛的水量,滋养着广袤的平原,成为文明赖以生存的摇篮。本书将重点描绘河流在下游平原的形态——宽阔的水面、蜿蜒的河道、以及河漫滩和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我们将深入探讨河流的洪水现象,它既是自然的馈赠,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者会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故事,展现人类在与河流的互动中,如何修建堤坝、水利工程,如何适应洪水的规律,从而实现对河流的利用和改造。沿岸的农业文明如何在此繁荣,城市如何在这里崛起,都将是本书描绘的重要篇章。 最终,河流将汇入大海,完成其壮丽的生命旅程。本书将展现河口三角洲独特的生态环境,这里是淡水与海水交融的区域,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会介绍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动植物群落,以及它们如何适应这种咸淡水交汇的环境。同时,河口也是人类重要的渔业和交通枢纽,本书将探讨人类活动对河口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这片脆弱而宝贵的土地。 二、人文的印记:河流与文明的深度交融 河流从来不仅仅是自然的地理实体,它们更是人类文明的脐带。本书将以深厚的人文关怀,追溯河流沿岸璀璨的文明史。从远古的渔猎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定居,再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国家兴起,每一段重要的历史进程,都与河流的哺育密不可分。 我们将深入探访那些依河而建的古老聚落,解读散落在河岸的古代遗址,了解先民们如何利用河流的水资源进行灌溉、饮用,如何以河流为交通要道进行贸易往来。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文字和珍贵的历史图片,还原那些曾经繁华的河畔城镇,讲述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变迁。 本书还将聚焦河流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深刻影响。河流不仅是物质的源泉,更是精神的寄托。无数的传说、神话、诗歌、绘画,都围绕着河流展开,赋予了河流以生命、情感和灵性。我们将看到,在不同地域,河流被赋予了怎样的象征意义,它们在人们的心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无论是黄河的“母亲河”情结,还是长江的“黄金水道”的地位,都将得到深刻的阐释。 作者还将深入采访河流沿岸的居民,记录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他们与河流之间独特的联系。从世代居住在船上的疍民,到河畔辛勤耕耘的农民,再到依水而生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故事构成了河流人文画卷中最生动、最感人的部分。本书将展现,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这些古老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如何面临挑战,又如何顽强地延续。 三、生态的视角:守护生命之河的未来 在对河流壮丽景观和深厚人文进行描绘的同时,本书也高度关注河流的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深入,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本书将以科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当前河流面临的生态问题。作者会引用权威的科学研究数据,解读水体质量的变化,分析污染源的成因,并探讨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能了解到,曾经清澈的河水,在某些区域正遭受着怎样的威胁。 同时,本书也将积极呼吁对河流生态进行保护。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展示科学家和环保组织在治理污染、恢复湿地、保护濒危物种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书中还将探讨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作者还将关注河流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将深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对河流健康的重要性。从水中的鱼虾,到河岸的鸟类,再到湿地中的两栖爬行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本书将揭示,一旦河流生态失衡,将对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 《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不仅仅是一次对中国大河的地理考察,它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未来的深刻思考。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河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一部史书,记录下河流与人类共同谱写的壮丽篇章;它也是一曲颂歌,赞美着生命的力量,呼唤着我们对这片土地和这些河流的珍爱与守护。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对“大河”二字,产生全新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将不仅仅看到奔腾的流水,更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生命脉搏,以及它对我们星球的深远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环境变化十分关注的读者,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它不仅展示了河流壮丽的美景,也让我看到了河流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在介绍河流的同时,也触及了河流治理、生态保护等议题。我了解到,许多曾经雄浑奔腾的大河,如今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加剧等问题。这让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科普,更是一次深刻的警醒。它呼唤我们关注这些地球的动脉,保护它们,就像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线一样。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觉冲击力简直是惊人的!那些由顶尖摄影师捕捉到的画面,每一张都足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你分享我最深刻的感受:当我看到黄河的浊浪滚滚,仿佛能听到它那古老而又充满力量的呼唤;当我凝视长江的奔流不息,我仿佛能感受到生命源源不断的活力。书中的图片不仅仅是记录,它们是有温度的,有故事的。它们展现了河流的多样性,时而如玉带般缠绕,时而如巨龙般盘踞。我喜欢书中的一些插画和地图,它们以一种更为直观和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它让我对“美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最纯粹、最原始的美,就蕴藏在这些自然的脉络之中。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必须了解它所依傍的河流。《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不仅仅关注河流本身的自然形态,更深入地挖掘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书中对每一条大河沿岸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都有着精彩的阐述。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稻作文明如何在黄河的滋养下得以繁荣,又如何经历洪水的洗礼;我仿佛看到了商贸活动如何在长江的黄金水道上兴盛,又如何塑造了沿岸城市的风貌。这本书让我明白,河流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孕育和滋养人类文明的母亲河。每一滴河水,都可能承载着一段尘封的历史,一个民族的记忆。

评分

这本书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带领我走进了波澜壮阔的河流世界。我一直对地理和自然有浓厚的兴趣,而《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则将这份兴趣推向了新的高度。书中对每一条大河的介绍都细致入微,从发源地的巍峨雪山,到蜿蜒流淌过千山万水,最终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河流地貌形成的解读,那些亿万年间塑造出的峡谷、平原、三角洲,仿佛都在诉说着地球古老的故事。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听到河水奔腾的咆哮,感受到泥土的芬芳,甚至能想象出河岸边古老文明的兴衰。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地理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历史、关于地球演变的史诗。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总觉得地理类的书籍会有些枯燥。但《中国国家地理美丽地球系列·大河》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诗意。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我喜欢那些充满了画面感的描述,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奔腾的河流之中,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水浪拍岸的声音。书中的案例非常丰富,涵盖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河,让我对河流的研究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它让我明白,地理知识也可以是如此生动有趣,如此充满魅力。

评分

慢慢欣赏!不错的书!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内容先不说了,还没看。

评分

可以拓展一下知识面 作者的历史功底很好 读过后对各国历史更感兴趣了 不过注释少了些(我知道的太少了吧……)

评分

印刷很一般,严重偏色,远低于预期。

评分

这本书不错,推荐阅读!

评分

书还不错,不得不说物流那是真的快

评分

书很好,尤其表扬合作快递ems,包装非常好。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