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命运交汇,
谁?影响罗斯福的抉择!
揭秘美国领导二战的真相!
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日本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在这黑暗的两年里,罗斯福派遣了5位优秀特使前往欧洲,涉取情报,确立了苏美英三边关系,促成了美国参加二战的重大历史转折。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讲述了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至日本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之间的2年,罗斯福前后派遣了5位优秀特使前往欧洲,涉取情报,确立了苏美英三边关系,促成了美国参加二战的重大历史转折的历史故事。全书共分7章,第1章,萨姆纳?韦尔斯出使罗马、柏林、巴黎和伦敦,收集欧洲各国战略情报;第2章,比尔?多诺万出访伦敦,以促成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英国的援助;第3章,哈里?霍普金斯在伦敦与英国首相会晤;第4章,温德尔?威尔基在伦敦和都柏林拉近英美关系;第5章,埃夫里尔?哈里曼在伦敦和中东督促军备等战略物资的运输;第6章,哈里?霍普金斯在伦敦为罗斯福涉取英军军事情报;第7章,哈里?霍普金斯在莫斯科和普拉森舍湾斡旋,最终确定了美国、苏联、英国的三边合作关系,并达成了战略合作模式,一致反对德国的希特勒政权,并最终引导美国参战,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由迈克尔·富利洛夫编写,迈克尔·富利洛夫是一位美国作家,他是总部在悉尼的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也是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布鲁金斯学会的非驻会高级研究员,曾是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和总理顾问委员会成员,他对全球问题论著颇丰,文章常见《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每日野兽》和《外交事务》等。
“从1939年到1941年,随着欧洲战争和美国国内的强烈孤立主义思潮兴起,罗斯福派遣了5位杰出代表作为特使前往欧洲,进行综合评估。这一使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至关重要,但却又一直不为人所知,《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一书对其给出了精彩的和绝妙的叙述。”
——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著名外和国际问题专家,曾任美国国务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创建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迈克尔·富利洛夫精彩而详细地描述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作为政治家鲜为人知的一面:他创造性地派遣了5位特使执行战略任务,这一决定最终改变了历史走向。韦尔斯、多诺万、霍普金斯、威尔基和哈里曼的辛劳,加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杰出的领导才能,为盟军在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成了罗斯福将美国从孤立主义思潮中唤醒的努力。”
——斯特罗布·塔尔博特(Strobe Talbott),布鲁斯金学会主席,克林顿政府副国务卿。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一书对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出了令人启示的描述,强调了领袖和特使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本书细节翔实,对宏大叙事又有完美把握。”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国务院智库副局长。《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的作者。
“对5位人们知之甚少但在代表罗斯福出访欧洲,并促成当今世界格局的中心人物作了让人启示的描述。语言生动,这是历史叙事。”
——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乔治城大学教授,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政策评论家,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成员,《天堂与实力》的作者。
“迈克尔·富利洛夫对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5位促进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助手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是对1939至1941年间难以忘怀的重大事件的作品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每一位对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感兴趣的人都愿意阅读这本超好的书。”
——罗伯特·达利科(Robert Dallek)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历史学家协会院士,《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外交政策:1932—1945》和《未竟人生:约翰·肯尼迪,1917—1963》的作者。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是引人入胜的叙述历史书。迈克尔·富利洛夫巧妙地结合了他的学识和多年的研究成果,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身边的重要人物。本书让我从新的角度理解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天才能力和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曲折过程。”
——詹姆斯·法洛斯(James Fallows)《大西洋月刊》专栏作家,《中国航空》的作者,曾任卡特总统的首席演讲稿撰写人。
“迈克尔·富利洛夫极有吸引力的书仿佛优秀的小说,难以放下。本书同时也是20世纪重要的历史文献。”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哈佛大学教授,《未来权力》的作者,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早期提出“软实力”概念。
“《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是有关特使外交的引人入胜的故事。特使外交是罗斯福偏好的手段,以准确地解开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国外交谜团。迈克尔·富利洛夫对细节描述和政策差异极有眼光,但更重要的是,他奉献给了我们轻松愉快的好书。”
——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2009—2011)。
“富利洛夫将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12月1日期间称作是‘20世纪的转折点’。对政治决策的杰出分析一直是颇受关注的话题,包括乔恩·米查姆撰写的《富兰克林和温斯顿》,约翰·卢卡齐撰写的《伦敦五日》。富利洛夫对5位既非总统也非首相的人进行了富有洞察力的描述,从而与乔恩·米查姆和约翰·卢卡齐一道跻身于引人注目的学者俱乐部。”
——《华盛顿独立书评》(Washington Independent Review of Books)
“富利洛夫先生在其书中的每一章都充分展现了战争的危险、浪漫和令人窒息的严峻。”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孤注一掷的离奇情节,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富利洛夫在本书中给出了惊险外交事件和真实历史的罕见结合,情节引人入胜,叙述简洁明了。”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
“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团队:聪明,迷人,基于历史的真实写照。”
——《时代周刊》(Time)
“优秀的好书,凸显了洞察力和讽刺,富利洛夫的创作极好。”
——《旁观者》(The Spectator)
“这是我多年来着迷的历史书籍之一,富利洛夫……结合了完美的学术成果和令人陶醉的叙述风格,从而出版了令人难忘的书籍。”
——《周末澳大利亚人》(The Weekend Australian)
020 前言:1939年9月
031 第1章 一个人的特殊美国使命
萨姆纳·韦尔斯出使罗马、柏林、巴黎和伦敦
1940年2-3月
063 第2章 一位明智的豪斯上校
比尔·多诺万出访伦敦
1940年7-8月
091 第3章 历史的最佳婚姻掮客
哈里·霍普金斯在伦敦
1941年1-2月
129 第4章 向前行进,国家之航船
温德尔·威尔基在伦敦和都柏林
1941年1-2月
163 第5章 让英伦诸岛浮而不沉
埃夫里尔·哈里曼在伦敦和中东
1941年3-7月
200 第6章 哈里·霍普金斯先生
哈里·霍普金斯在伦敦
1941年7月
220 第7章 乔大叔的宠儿
哈里·霍普金斯在莫斯科和普拉森舍湾
1941年7-8月
260 尾声:1941年12月
273 致谢
276 缩略语
278 注释
前 言
1939年9月
1939年9月1日凌晨2点50分,白宫二楼一间灯光昏暗的屋里响起了电话铃声,将曾两次当选美国总统,现年57岁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其狭窄的铁床上唤醒。他用强壮的手臂撑起身来,无力的双腿耷拉在身后。他打开一盏灯,房间顿时展现出他所习以为常的杂乱:一把陈旧的摇椅,一张书桌,一架敦实的衣橱,墙上铺满了家庭照片和海军照片。一窝陶瓷的猪仔和一群雕刻的猴子盘踞在大理石壁炉台上。悬挂在门上的马尾让他想起在纽约哈德逊河谷渡过的难忘童年。床头柜上挤满了多部电话,还堆满了书籍、阿司匹林、一包香烟、烟灰缸、祈祷文集,各种纸张和铅笔头。他拿起电话,来电的是美国驻法国大使威廉·C·布利特(William C. Bullitt),转告了美国驻华沙大使的通报:“德国军团突破了波兰边境,纳粹德国空军正在对波兰城市狂轰滥炸,有史以来最残酷和规模最大的战争已经开启”。“知道了,比尔,它终于来了”。罗斯福说,“上帝保佑我们。”
随着消息的扩散,很快传到5位出类拔萃之辈的耳中。他们居住在北美各个地方。萨姆纳·韦尔斯(Sumner Welles),出生名门,美国副国务卿,也是总统的主要外交顾问,是第一个听到消息的人。韦尔斯才华横溢,一丝不苟,沉着冷静。一位中美洲国家的外交部长将他喻为“对所有事情如冰水般冷静”。韦尔斯曾将塔列朗(Talleyrand)的著名语录签名赠送给这位年轻外交官:“无论如何,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罗斯福结束了和布利特的通话,马上给在奥克森希尔(Oxon Hill)的韦尔斯打了电话。奥克森希尔是韦尔斯位于波托马克河畔占地250英亩(1 518亩)的豪华庄园。几小时后,副国务卿韦尔斯抵达国务院,和他的上司国务卿科德尔·赫尔(Cordell Hull)及其他高级官员一道参加了紧急会议。很快,他来到总统的床前,韦尔斯拘谨地坐在床头的椅子上,罗斯福则倚靠在枕头上,睡衣上套了一件蓝色披肩。
接下来两天里,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恢复振作,并最终在1939年9月3日对德宣战,法国亦紧随其后对德宣战。韦尔斯一直给总统提供各种参考建议,在他国务院装潢漂亮的办公室里,办公室堆满了各种书籍,一把黑皮椅,一张透亮的红木桌子,角落的基座上安放了一位政治家的大理石半身塑像,韦尔斯协调处理了华盛顿对欧洲局势作出的反应,启动了拉美国家外长紧急会议。
如果说萨姆纳·韦尔斯处于决策的核心层,那比尔·多诺万(Bill Donovan)则真正是远离政坛:他在加拿大育空区(Yukon)的提皮湖畔(Teepee lake)露营,那里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250英里(约400公里)。“疯狂的比尔”是爱尔兰裔的美国战争英雄,纽约的律师,他肌肉强健。他是共和党人,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堂叔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仿佛一个模子出来的。西奥多·罗斯福肯定会欣赏多诺万在加拿大育空区的行动:他和3位富裕的共和党人一道,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狩猎探险,其中有退休将军罗伯特·E.伍德(Robert E. Wood),西尔斯公司和锐步公司总裁。他们有加拿大政府特别许可,为波士顿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采集动物标本,他们也对此乐而不疲。在印第安人导游和行李车队的伴随下,骑马游弋在壮观的圣伊莱亚斯山脉和克卢恩湖畔,他们追捕猎杀野山羊、驼鹿、驯鹿和熊,捕捉褐色蝴蝶和北极鳟鱼。没有无线电收发报机,他们对欧洲恶化的局势浑然不知。多诺万从马背上跌下,差点就滚下悬崖一命呜呼。他一清醒过来,马上就一枪将700码远(约640米)的公羊打倒,然后又捕获了一头9英尺高(约3米)的灰熊,“这肯定是熊爷爷的爷爷了(高祖父)”,他的一个陪伴说。曾在法国接受了厨师培训的嘉客兄弟公司同时也是著名的当地旅行运动用品商和导游,精心准备了他们的餐饮。典型的野营晚餐包括开胃汤,各种丰富调味品烹制的烤羊羔或烤鸭、热的烤松饼、柠檬奶油馅饼、茶、苏格兰威士忌和雪茄。
9月2日午夜时分,享用了丰盛的晚餐后,这些先生们开始玩桥牌。这时,帐篷的布帘抖动起来,一位陌生人闯了进来,“我是印第安人使者,”他说,“你们有封信。”这位信使在荒野跋涉了30个小时才把信息带给了伍德将军。虽然他倾向孤立主义立场,但他已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政府顾问机构,5人组成的战争资源委员会的成员。伍德打开写有他名字的信封,匆匆扫描了一下电文内容,然后说了一声:“开战了!”
……
第一次翻开《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时,我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毕竟,罗斯福的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他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叙事。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部宏大的历史叙事,聚焦于大萧条、二战的宏伟决策,以及他如何凭借非凡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腕,一步步将美国从危机中拉出,又引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视角更为独特,他没有将笔墨过多地放在罗斯福个人的辉煌之上,而是巧妙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却同样至关重要的“特使们”。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的罗斯福。他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个遥不可及的伟人,而是一个需要依靠身边人、需要策略、需要妥协的政治家。我特别着迷于作者对那些“特使们”的描绘,他们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而是各自拥有独特的能力、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我看到了那些为了国家利益,奔波于不同国家、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外交官,他们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周旋,如何化解矛盾,如何争取支持。他们的每一次出访,每一次谈判,都充满了戏剧性,也充满了智慧。我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他们在大使馆里彻夜不眠地起草报告,在觥筹交错的宴会上敏锐地捕捉信息,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传递信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伟大的领袖背后,必然有一群同样杰出的追随者,他们的付出和智慧,同样值得被铭记。
评分不得不说,《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罗斯福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以及那个时代国际格局的演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特使们经历的细致描绘,将抽象的政治理念具象化。我被书中对某些谈判场景的还原所吸引,那些语言的交锋,思想的碰撞,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外交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经营,需要耐心,更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我看到了一位位特使,他们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用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如何弥合分歧,如何建立信任。这些细节,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在战争与和平的边缘,沟通和理解依然是化解冲突、争取和平的重要力量。这本书让我对“特使”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是连接国家与世界的桥梁,是和平与合作的使者。
评分我对《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的感受,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那些历史片段,那些尘封的信件,那些口述记录,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呼吸。我尤其被书中对特使们内心世界的挖掘所打动。他们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内心的挣扎,甚至是对国家政策的质疑。当读到某位特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原则,冒着生命危险传递关键信息时,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敬意。这本书让我思考,在历史的洪流中,那些看似微小的个人选择,往往能够汇聚成巨大的力量,改变历史的走向。 我喜欢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他不会突然抛出惊人的论断,而是层层递进,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抽丝剥茧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对于细节的把握也十分到位,比如对某个宴会场景的描绘,对某次会议气氛的渲染,都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特使,他们穿着那个时代的服装,说着那个时代的语言,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不仅仅是由宏大的事件构成的,更是由无数个普通人的努力和选择堆砌而成。我为那些默默无闻的特使们感到骄傲,他们的贡献,同样是美国走向辉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所带来的阅读体验,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篇严肃的历史论文,但这本书却像一部引人入胜的传记集合。作者将笔触伸向了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些为罗斯福的政策能够有效执行而默默付出的人们。我着迷于书中对某些特使个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描绘,这些细节让他们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他们的奋斗历程,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和感染力。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某些外交危机处理过程的叙述,那些充满紧张感和不确定性的时刻,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特使们一同经历。我看到了他们在压力之下的冷静,在困境中的坚持,在胜利时的喜悦,以及在失败后的反思。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这些微观的个体行为所汇聚而成的。我感谢作者为我们揭示了这些被忽视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同样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篇章,同样值得被我们铭记和传颂。
评分《罗斯福和他的特使们》给我的触动,在于它颠覆了我之前对“特使”这个概念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特使不过是领袖意志的传达者,是政治博弈的棋子。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们是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强大执行力,甚至能够影响决策的重要个体。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不同特使之间微妙关系的刻画,他们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有信任,也有猜忌。这种人性的复杂性,使得整个叙事更加真实,也更具吸引力。 我读到书中某位特使,在面对强大阻力时,如何凭借个人魅力和巧妙的沟通技巧,最终争取到关键的支持,那一刻我屏住了呼吸。这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角力,更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类的智慧和韧性依然能够闪耀出光芒。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在历史背后的人物,他们同样是时代的弄潮儿,同样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罗斯福,更是关于那个时代所有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人们。
评分——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著名外和国际问题专家,曾任美国国务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创建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评分书不错,应该是正版的!~
评分期待,还没看,看起来是正品
评分一直没货,等了好长时间
评分——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乔治城大学教授,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政策评论家,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成员,《天堂与实力》的作者。
评分最喜欢在京东屯书了,质量有保证!
评分派驻在韦尔斯出访国的美国外交官对韦尔斯的使命极为关注。驻罗马大使是威廉•菲利普斯,也是一位出身名门,衣着考究的新英格兰人。菲利普斯是韦尔斯的景慕者,但他私下怀疑这位特使“在大群美国媒体人的包围下”究竟能取得什么成就?并且担心这次出访落入德国人的圈套。在柏林,美国使馆临时代办亚历山大•柯克的反应具有代表性,因为罗斯福总统在“碎玻璃之夜”后召回了美国驻德国大使。柯克正对即将成行的韦尔斯的使命缺乏信息而苦恼。
评分很好很满意!!!!!!!!!!!!
评分京东送货速度快,包装完好,感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