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蝕原理(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土壤侵蝕原理(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洪江,程金花 編
圖書標籤:
  • 土壤侵蝕
  • 水土保持
  • 土壤學
  • 環境科學
  • 地質學
  • 生態學
  • 農業工程
  • 規劃教材
  • 本科教材
  • 自然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10481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437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0
字數:52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土壤侵蝕原理( 第3 版)從認知土壤侵蝕類型與形式入手, 著重探討土壤侵蝕基本理論、土壤侵蝕發生及其發展規律, 為使用者掌握土壤侵蝕調查和監測基本技能、具備初步土壤侵蝕研究方法和獨立進行土壤侵蝕科學研究與生産實踐管理等奠定基礎。 主要內容包括土壤侵蝕基本概念、土壤侵蝕類型及土壤侵蝕形式、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重力侵蝕、混閤侵蝕、凍融侵蝕與冰川侵蝕、化學侵蝕、我國土壤侵蝕類型及其分區、土壤侵蝕調查與評價、土壤侵蝕監測與預報、土壤侵蝕研究方法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序前言第1章 緒論 1 2 3 土壤侵蝕形式 21
1 1 課程性質及使用對象 1   2 3 1 水力侵蝕形式 21 1 2 課程涉及範圍及與其他課程關係  2 3 2 風力侵蝕形式 24 1   2 3 3 重力侵蝕形式 26   1 2 1 課程涉及範圍 1   2 3 4 混閤侵蝕形式 28   1 2 2 土壤侵蝕原理與其他  2 3 5 凍融侵蝕形式 29 課程關係 2   2 3 6 冰川侵蝕形式 30 1 3 土壤侵蝕在水土保持科學中的  2 3 7 化學侵蝕形式 30 位置 3   2 3 8 植物侵蝕形式 31 1 4 土壤侵蝕危害及其對國民經濟的2 4 土壤侵蝕程度及強度 32
影響 3   2 4 1 土壤侵蝕量與土壤流失量  1 4 1 我國土壤侵蝕概況 3 32   1 4 2 土壤侵蝕危害 3   2 4 2 土壤侵蝕程度 32 1 5 土壤侵蝕發展曆史與現狀 6   2 4 3 土壤侵蝕強度 32   1 5 1 國際發展簡史與現狀 6   2 4 4 允許土壤流失量 32   1 5 2 國內發展簡史與現狀 8 思考題 33   1 5 3 土壤侵蝕研究進展 10 擴展閱讀 34   1 5 4 發展趨勢及存在問題10 第3章 水力侵蝕 35 思考題 11 3 1 水及水流的基本特性 35 擴展閱讀 12   3 1 1 水的物理特性 35
第2章 土壤侵蝕類型及土壤侵蝕形式13   3 1 2 水流的基本特性 39 2 1 土壤侵蝕基本概念及導緻土壤  3 1 3 水流的侵蝕作用 44 侵蝕的營力 13   3 1 4 水流搬運作用 45   2 1 1 土壤侵蝕基本概念 13   3 1 5 水流的堆積作用 47   2 1 2 土壤侵蝕基本營力3 2 濺蝕 48 及其分析 14   3 2 1 雨滴特性 48 2 2 土壤侵蝕類型及其類型劃分19   3 2 2 濺蝕過程及濺蝕量 53   2 2 1 依據導緻土壤侵蝕的  3 2 3 影響濺蝕的因素 55 外營力種類劃分 19 3 3 麵蝕 56   2 2 2 依據土壤侵蝕發生的  3 3 1 坡麵徑流形成 57 時間劃分 20   3 3 2 坡麵徑流能量分析 57   2 2 3 按土壤侵蝕發生的速度  3 3 3 坡麵侵蝕過程 59 20   3 3 4 影響因素 59
3 4 溝蝕 63   4 5 1 沙塵暴及其分布 99
  3 4 1 侵蝕溝的形成 64   4 5 2 沙塵暴形成因素 100   3 4 2 侵蝕溝的發育階段 64 4 6 風力侵蝕防治 101   3 4 3 影響侵蝕溝發育的自然  4 6 1 風力侵蝕影響因素分析
因素 66 101 3 5 山洪侵蝕 67   4 6 2 風蝕防治技術措施 104   3 5 1 山區洪水類型 67 思考題 105   3 5 2 山洪時空分布 68 擴展閱讀 106   3 5 3 影響山洪因素 69 第5章 重力侵蝕 107   3 5 4 山洪侵蝕特徵 70 5 1 重力侵蝕作用分析 107   3 5 5 山洪沉積物特徵 70   5 1 1 重力侵蝕作用 107 3 6 海岸、湖岸及庫岸侵蝕 70   5 1 2 重力侵蝕應力 108   3 6 1 海岸與海岸帶劃分 70 5 2 崩塌 110   3 6 2 海浪、湖浪及庫浪形成  5 2 1 崩塌作用方式 110
71   5 2 2 崩塌分類 110   3 6 3 波浪在淺水區的變形71   5 2 3 崩塌形成條件 111   3 6 4 海岸侵蝕地貌 72 5 3 滑坡 112   3 6 5 影響海岸侵蝕作用的因素  5 3 1 滑坡的地貌特徵 112
74   5 3 2 滑坡力學機製及滑坡3 7 水力侵蝕防治 75 形成條件 114   3 7 1 防治原則 75   5 3 3 滑坡類型及其發展階段  3 7 2 防治措施及布設 75 115 思考題 77   5 3 4 滑坡影響因素分析 116 擴展閱讀 79 5 4 錯落 118
第4章 風力侵蝕 80   5 4 1 錯落特徵 118 4 1 近地麵層風及其特性 80   5 4 2 發生條件和原因 118   4 1 1 近地麵層風 80 5 5 蠕動 119   4 1 2 近地麵層風的特性 81   5 5 1 蠕動的特徵 119 4 2 風沙運動 84   5 5 2 鬆散層蠕動 (土屑或  4 2 1 沙粒的起動 84 岩屑蠕動 ) 119   4 2 2 風沙流及其特徵 89   5 5 3 基岩岩層蠕動 121 4 3 風蝕與風積作用 93 5 6 溜砂坡 121   4 3 1 風蝕與風積作用的概念  5 6 1 溜砂坡特徵 121 93   5 6 2 溜砂坡基本要素 121   4 3 2 風沙地貌與沙丘移動95   5 6 3 溜砂坡分類 122 4 4 風蝕荒漠化 97   5 6 4 溜砂坡形成過程 123   4 4 1 風蝕荒漠化形成機製97 5 7 崩崗 124   4 4 2 我國風蝕荒漠化成因  5 7 1 崩崗分類及其地貌組閤及其類型 98 124 4 5 沙塵暴 99   5 7 2 崩崗侵蝕的主要過程 125
  5 7 3 崩崗發育的影響因素分析  6 6 2 防治措施 157
126 思考題160
5 8 陷穴與瀉溜 127 擴展閱讀161
  5 8 1 陷穴形成機製、分布與 第7章 凍融侵蝕與冰川侵蝕162
類型 127 7 1 凍融侵蝕162
  5 8 2 瀉溜及其形成過程 128   7 1 1 凍土作用機製162
5 9 重力侵蝕防治 128   7 1 2 凍土層中地下冰和地下水
  5 9 1 排水工程措施 128 164
  5 9 2 削坡、減重和反壓填土   7 1 3 凍土地錶類型167
措施 129   7 1 4 熱融作用171
  5 9 3 支擋工程措施 130 7 2 冰川侵蝕171
  5 9 4 錨固措施 130   7 2 1 冰川分布與類型172
  5 9 5 護坡工程措施 131   7 2 2 冰川運動173
  5 9 6 滑動帶加固措施 131   7 2 3 冰川侵蝕過程175
  5 9 7 落石防護措施 131 7 3 凍融侵蝕及冰川侵蝕防治176
  5 9 8 植物固坡措施 132   7 3 1 防治原則176
思考題 132   7 3 2 主要防治措施177
擴展閱讀 133 思考題181
第6章 混閤侵蝕 134 擴展閱讀183
6 1 泥石流和泥石流流域 134 第8章 化學侵蝕184
  6 1 1 泥石流性質 134 8 1 岩溶侵蝕184
  6 1 2 泥石流流域 135   8 1 1 岩溶侵蝕特徵184
6 2 泥石流形成 138   8 1 2 岩溶侵蝕影響因素186
  6 2 1 形成因素 138 8 2 淋溶侵蝕190
  6 2 2 泥石流形成機理 140   8 2 1 淋溶侵蝕特徵190
6 3 泥石流分布及其活動特徵 142   8 2 2 淋溶侵蝕影響因素191
  6 3 1 泥石流分布 142 8 3 土壤鹽漬化195
  6 3 2 我國泥石流危險性分區   8 3 1 土壤鹽漬化形成條件
143 195
  6 3 3 泥石流分布規律 145   8 3 2 土壤次生鹽漬化197
  6 3 4 泥石流活動特徵 146   8 3 3 土壤潛在鹽漬化197
6 4 泥石流分類 147   8 3 4 土壤堿化199
6 5 泥石流的力學特徵 149   8 3 5 土壤鈣積層201
  6 5 1 泥石流的靜力學特徵   8 3 6 土壤水鹽運動的影響因素
149 202
  6 5 2 泥石流動力學特徵 150 8 4 化學侵蝕防治措施206
  6 5 3 泥石流的發生發展特徵   8 4 1 岩溶侵蝕防治措施206
153   8 4 2 淋溶侵蝕防治措施207
6 6 泥石流防治 157   8 4 3 土壤鹽漬化防治措施
  6 6 1 防治原則 157 207

思考題 208 10 3 水力侵蝕調查 235 擴展閱讀 209   10 3 1 麵蝕 235 第9章 我國土壤侵蝕類型及其分區210   10 3 2 溝蝕程度調查與強度
9 1 土壤侵蝕類型分區211 判定 239
  9 1 1 分區目的與任務211   10 3 3 山洪侵蝕調查 239
  9 1 2 分區原則211 10 4 風力侵蝕調查 240
  9 1 3 分區的主要依據、指標   10 4 1 輸沙量及風沙流結構
211 調查 240
  9 1 4 土壤侵蝕類型分區命名   10 4 2 沙丘移動狀況 240
213     10 4 3 地麵粗糙度調查 241
  9 1 5 土壤侵蝕類型分區係統   10 4 4 風蝕成因調查 241
213 10 5 重力侵蝕調查 242
9 2 以水力侵蝕為主的類型區215   10 5 1 重力侵蝕形式及其
  9 2 1 西北黃土高原區215 程度 242
  9 2 2 東北低山丘陵和漫崗   10 5 2 重力侵蝕發生發展
丘陵區220 強度 242
  9 2 3 北方山地丘陵區221 10 6 混閤侵蝕調查 242
  9 2 4 南方山地丘陵區222   10 6 1 混閤侵蝕發生條件 242
  9 2 5 四川盆地及周圍山地   10 6 2 混閤侵蝕發生發展
丘陵區223 趨勢判定 242
  9 2 6 雲貴高原及其山地 10 7 凍融侵蝕與冰川侵蝕調查 243
丘陵區224   10 7 1 凍融侵蝕調查 243
9 3 以風力侵蝕為主的類型區225   10 7 2 冰川侵蝕調查 243
  9 3 1 西北乾旱綠洲外圍沙漠 10 8 化學侵蝕調查 243
化地區225   10 8 1 岩溶侵蝕 243
  9 3 2 內濛古及長城沿綫半乾旱   10 8 2 淋溶侵蝕 243
草原沙漠化地區225   10 8 3 土壤次生鹽漬化 244
9 4 以凍融及冰川侵蝕為主的類型區 10 9 土壤侵蝕的綜閤分析與評價 244
228     10 9 1 土壤侵蝕調查報告 245
  9 4 1 冰川侵蝕區229   10 9 2 圖麵資料整理 245
  9 4 2 凍土侵蝕區229 10 10 土壤侵蝕圖的製備 245
思考題230   10 10 1 計算機輔助製圖 246
擴展閱讀231   10 10 2 專題圖製備 247
第10章  土壤侵蝕調查與評價232   10 10 3 土壤侵蝕製圖 248
10 1 土壤侵蝕調查目的及手段232 10 11 調查結果評價與分析 249
  10 1 1 調查目的 232   10 11 1 信息源評價 249
  10 1 2 調查手段 233   10 11 2 調查手段評價 250
10 2 土壤侵蝕調查步驟233   10 11 3 調查誤差分析 250
  10 2 1 準備工作 233 10 12 3S技術在土壤侵蝕調查
  10 2 2 資料收集與整理 233 中的應用 251

  10 12 1 第一次全國土壤侵蝕  11 4 1 經驗模型 272 遙感調查 251   11 4 2 數理模型 273   10 12 2 第二次全國土壤侵蝕  11 4 3 隨機模型 278 遙感調查 254   11 4 4 混閤模型 278   10 12 3 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水  11 4 5 專傢打分與邏輯判彆
土保持情況普查 255 模型 279 思考題 257   11 4 6 土壤侵蝕數字模型279 擴展閱讀 258 思考題 281 第11章 土壤侵蝕監測與預報 259 擴展閱讀 282 11 1 土壤侵蝕監測與預報目的第12章 土壤侵蝕研究方法 283 及成果 259 12 1 土壤侵蝕調查研究 283   11 1 1 監測與預報目的及  12 1 1 測量學方法 283 原則 259   12 1 2 水文學方法 284   11 1 2 監測與預報分類 260   12 1 3 地貌學方法 285   11 1 3 監測與預報指標體係  12 1 4 土壤學方法 286
260   12 1 5 遙感學方法 286   11 1 4 監測與預報成果 260 12 2 土壤侵蝕定位研究 286   11 1 5 監測技術標準 261   12 2 1 土壤水蝕野外定位11 2 我國監測預報網絡係統 262 觀測 286   11 2 1 監測預報網絡係統的  12 2 2 土壤風蝕定位觀測288
層次與任務 262 12 3 土壤侵蝕模擬研究 289   11 2 2 監測預報網絡係統  12 3 1 水力侵蝕模擬降雨技術構造技術構架263 試驗 289   11 2 3 監測預報網絡係統結構  12 3 2 風力侵蝕風洞模擬
與功能 265 實驗 291 11 3 監測方法與過程 267 12 4 土壤侵蝕示蹤研究 291   11 3 1 遙感監測方法 267 思考題 292   11 3 2 無人機監測方法 270 擴展閱讀 293   11 3 3 自然坡麵監測 271 主要參考文獻 294 11 4 土壤侵蝕預報模型 272 附錄 299

精彩書摘

第1章

緒  論

[本章導言 ]  “土壤侵蝕原理 ”課程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生的一門核心骨乾性專業基礎課程.其在水土保持科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壤侵蝕破壞土地、吞食農田、降低土壤肥力、加劇土壤乾旱、淤積抬高河床、加劇洪澇災害發生等.土壤侵蝕是製約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國內外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科學研究人員普遍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
11 課程性質及使用對象

本書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生學習 “土壤侵蝕原理 ”課程所使用的主要教材.“土壤侵蝕原理 ”是高等院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生的一門核心骨乾性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學習主要使學生具備土壤侵蝕基本知識、認識土壤侵蝕基本規律.並掌握水土資源管理、土壤侵蝕監測、調查和評價的基本技能 (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和基本技能).同時為該專業本科生後續課程的學習.如流域管理學、荒漠化防治工程學、林業生態工程學和水土保持工程學等專業課程.以及今後獨立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工作奠定堅實的認識、理論和技術基礎.
本書還可供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 ”其他專業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農業資源與管理)、 “林學類 ”和 “草學類 ”相關專業本科生作為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學科研究生教學參考用書.對於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地利用、國土整治、環境保護等方麵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和生産實踐人員.也可將本書作為參考用書之一.
在作為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生教學用書時.教學學時分配為課堂講授24學時.室內實驗8學時.另外安排05周課程野外現場教學和實習.用於其他專業或不同層次人員培訓使用時.可根據具體講授內容適當增減學時數.
12 課程涉及範圍及與其他課程關係
121 課程涉及範圍
“土壤侵蝕原理 ”課程涉及水力學、水文學、土壤學、氣象學、地貌學、植物學、生態學和岩土力學等內容.因此本課程要求先學習流體力學、地學、氣象學、水文與水資源學、土壤學與土地資源學、生態學和岩土力學等課程.以便使學生能夠較為全麵地掌握本課程所授知識.
在理論教學中.以土壤侵蝕形式、土壤侵蝕發生發展規律和分析影響土壤侵蝕的自然因子為主.為學生學習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其他課程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使學生掌握調查、分析和監測水土資源及土壤侵蝕的基本技能.為進行獨立的水土保持科學研究、從事水土保持管理和生産實踐等奠定實踐技術基礎.
在課程實驗和野外現場教學與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中.要求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在不同地質、地形、土壤、氣象、植被等條件下土壤侵蝕調查與分析方法.並據以組織綜閤措施防治土壤侵蝕的發生與發展.改良、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産力.在閤理利用水土資源的同時.防治土壤侵蝕的發生和改善生態環境.
122 土壤侵蝕原理與其他課程關係
土壤侵蝕原理課程是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教學課程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一些基礎性、應用性科學等方麵的課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聯係.在土壤侵蝕規律方麵.它與影響土壤、地質、地形等自然因素緊密相關.在土壤侵蝕防治方麵.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與許多學科發生瞭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作用.瞭解土壤侵蝕原理與其他課程關係.有助於更好地把握土壤侵蝕原理課程的自身性質及特點.
與氣象學、水文學的關係.土壤侵蝕原理與氣象學、水文學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多種氣象因素和不同氣候類型對土壤侵蝕的直接或間接影響.這些因素有直接影響到水文特徵的形成.在研究暴雨、洪水、風沙、乾旱等自然災害時.一方麵要根據氣象、氣候對土壤侵蝕的影響以及徑流、泥沙運行規律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治.使其變害為利.另一方麵通過長期的土壤侵蝕綜閤治理.改變大氣層的下墊麵性狀.對局部地區的小氣候及水文特徵會起到調節和改善作用.
與地學方麵的關係.土壤侵蝕原理與地學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地貌、地質及地理對土壤侵蝕量和土壤侵蝕過程的影響.同時.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重力侵蝕及凍融侵蝕等土壤侵蝕過程在塑造地形中又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地麵多種侵蝕地貌是影響土壤侵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土壤侵蝕參與作用的結果.它們是土壤侵蝕原理課程中主要研究的對象.土壤侵蝕與地質構造、岩石特性具有緊密關係.滑坡、泥石流等土壤侵蝕問題和土壤侵蝕防治工程措施涉及的地基、地下水等問題.又需要運用第四紀地質學及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等方麵的專業知識.
與土壤學的關係.土壤侵蝕與土壤學及土地資源學的關係也是非常緊密的.土壤、母質及淺層基岩是土壤侵蝕作用和破壞的主要對象.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蓄水、透水和抗蝕能力.因此.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對防治土壤侵蝕有著重要作用.
與水利科學的關係.土壤侵蝕與流體力學、水力學等課程的關係更為密切.無論是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還是重力侵蝕等導緻的徑流、泥沙、風沙流等.都與以上學科有緊密聯係.在研究有關水力、風力、泥沙及風沙流等的運動規律時.土壤侵蝕原理著重研究從坡麵到溝道、從上遊到下遊、從風力侵蝕地到風積地土壤侵蝕發生發展規律.而水利科學則著重研究徑流、泥沙進入河流後的運行規律.
與環境科學的關係.土壤侵蝕與環境科學有著密切聯係.土壤侵蝕所研究的問題正是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人為活動從不同方麵對土壤侵蝕過程的影響.也會涉及區域環境問題.人們通過各種措施防治土壤侵蝕的發生和發展.實際上就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土壤侵蝕所導緻的泥沙對水土資源的破壞、河道淤積等都是造成環境破壞和汙染的重要方麵.
13 土壤侵蝕在水土保持科學中的位置
土壤侵蝕研究是水土保持科學研究的基礎.在水土保持科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水土保持科學研究主要是從土壤侵蝕機理和治理兩個方麵來展開.一是土壤侵蝕機製研究.我國土壤侵蝕研究領域重點集中在四個方麵 :土壤侵蝕調查與基礎性、關鍵性科學問題研究.土壤侵蝕過程及其機理研究.土壤侵蝕與溝道河流泥沙輸移及洪澇災害關聯研究.小流域綜閤治理配套技術研究.二是土壤侵蝕治理研究.科學傢和勞動者通過不斷研究總結控製土壤侵蝕的措施和方法.目前基本形成瞭四大類水土保持措施.即農業技術措施、工程技術措施、生物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
14 土壤侵蝕危害及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141 我國土壤侵蝕概況
土壤侵蝕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學科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它關係著山區、丘陵區及風沙區水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關係著江河、湖泊的利用和整治.涉及整個區域生態環境、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
土壤侵蝕關係著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土壤侵蝕屬於自然災害.它包含麵蝕、溝蝕、崩塌、滑坡、山洪、泥石流和風沙危害等.給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的農業、工礦、交通及城鎮帶來巨大災害.據統計.我國西南、西北地區常因這些災害造成農田淤埋、橋梁被衝、廠礦被毀、道路中斷等現象.風沙區的道路也常被風沙淹埋.給整個經濟運轉和區域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睏難.
我國是世界土壤侵蝕最嚴重的國傢之一.其範圍遍及全國各地.土壤侵蝕的成因復雜、危害嚴重.主要侵蝕類型有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重力侵蝕、凍融侵蝕和冰川侵蝕等.根據2013年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統計局發布的 .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全國 (未含香港特彆行政區、澳門特彆行政區和颱灣地區 )土壤水力、風力侵蝕麵積總計為294 91萬km2.其中.水力侵蝕麵積為129 32萬km2.風力侵蝕麵積為165 59萬km2.另外還有凍融侵蝕麵積66 10萬km2.
土壤侵蝕的發生除受到自然因素影響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人類不閤理活動.雖然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土壤侵蝕的綜閤治理也取得瞭顯著成效.但由於毀林開荒、陡坡耕種、過量采伐林木、過度放牧和工礦建設中的不閤理活動等.導緻土壤侵蝕麵積和侵蝕程度不斷擴大加劇的趨勢逐漸得到緩解和遏製.
142 土壤侵蝕危害
土壤侵蝕直接影響到水、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問題.水土資源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由於人口數量的增長.耕地資源相對減少.而社會需求日益增加.
據統計.1950 ~1990年.我國耕地平均受災麵積達032億hm2(4 8億畝 1).約占總耕地麵積的32%.我國又是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等災害發生的較多的國傢.平均每年因此類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高達人民幣200億元以上.
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流.流域總麵積180 7萬km2.占中國國土總麵積的18 83%.養育著全國30%以上的人口.由於人口增長對土地形成的壓力.再加之長期過量采伐森林.目前長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0 3%.森林覆蓋率的減少導緻土壤侵蝕麵積不斷擴大.長江的多年輸沙量達514億t /A.1998年8 ~9月長江流域發生曆史上罕見的洪水災害.其原因一是因長江中上遊持續長時間的較強降雨過程.加劇瞭長江中下遊乾流全綫洪水水位的長時間居高不下.二是嚴重土壤侵蝕導緻河流、湖泊淤積抬升.導緻其行洪、蓄洪能力降低.由於土壤侵蝕嚴重.長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蝕量高達24億t.嚴重的土壤侵蝕導緻大量泥沙下瀉淤積在江河湖泊內.使得河床抬高、湖麵麵積減小水深降低.導緻河床行洪能力降低、湖泊蓄洪能力下降.20世紀50年代初期長江中下遊的湖泊麵積為258萬km2.由於泥沙淤積每年湖麵麵積平均減少400多平方公裏.
在黃河流域.由於其中、上遊處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年降雨量多在200 ~500mm.地錶植被稀少.涵養水源作用急劇降低.再加之氣候和水資源利用上存在的不閤理等問題.導緻黃河斷流現象屢屢發生.1998年黃河斷流達到217天.黃河流域土壤侵蝕總麵積為45萬km2.其中有嚴重土壤侵蝕麵積15 6萬km2.侵蝕模數達05萬 ~3萬t/(km2A).嚴重土壤侵蝕區是黃河下遊泥沙的主要來源.黃河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t/A.為世界上輸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
在聯閤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許多專傢認為.土壤侵蝕和荒漠化的危害可以從三個層次上來認識.從全球來看.土壤侵蝕和荒漠化對生態係統中的氣候因素造成不利影響.破壞生態平衡.引起生物物種的損失並導緻政治上的不穩定.從一個國傢來看.土壤侵蝕和荒漠化引起國傢經濟損失.破壞能源及糧食生産.加劇貧睏.引起社會的不安全.對一個局部地區來說.土壤侵蝕和荒漠化破壞土地資源及其他自然資源.使土地退化.妨礙經濟及社會的發展.
由此可以看齣.土壤侵蝕與荒漠化的危害已不是局部問題.它危及全人類的生存、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土壤侵蝕的危害具體錶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421 破壞土地.吞食農田
西北黃土區、東北黃土區和南方花崗岩 “崩崗 ”地區土壤侵蝕最為嚴重.黃土高原的侵蝕溝頭一般每年前進1 ~3m.寜夏迴族自治區固原縣在1957 ~1977年的20年內.平均每年損失土地333多公頃(5000多畝).吉林省渾江市的坡耕地已被溝壑吞蝕4800hm2(7 2萬畝).占耕地總麵積的15%.黑龍江省的黑土區有大型衝溝14 4萬條.已吞蝕耕地933萬hm2(140多萬畝).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寜省12個市由於土壤侵蝕已損失土地71 2萬hm2(1068萬
畝).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江中上遊許多地方由於土壤侵蝕導緻的 “石化 ”麵積急劇發展.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特區平均每年 “石化 ”麵積增加2100hm2(3 2萬畝).重慶市的萬縣平均
11畝≈0 067hm2
每年 “石化 ”麵積增加2500hm2(3 75萬畝).陝西省安康市平均每年 “石化 ”麵積增加近700hm2(1 0萬畝).湖北省的秭歸縣平均每年 “石化 ”麵積增加400hm2(6000畝).
在湖北省勛西縣、四川省會理縣等地.有些坡耕地錶層土壤全部流失.群眾無法生活.被迫遷居外地.山東省目前坡耕地的 “石化 ”麵積已有16 13萬hm2(242萬畝).坡麵的土壤侵蝕造成下遊農田水衝沙壓.坡耕地被迫棄耕.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岑溪、百色等10個縣的調查.常受泥沙淤埋的農田達084萬hm2(12 6萬畝).這10個縣每年因此而損失的糧食達1600萬kg.
嚴重的土壤侵蝕導緻土地 “沙化”.在我國西北乾旱草原和與風沙區相鄰的黃土丘陵區.常因風力侵蝕危害造成土地 “沙化 ”現象.寜夏迴族自治區1961年有沙化土地麵積18 87萬hm2(283萬畝).1983年增加到25 86萬hm2(388萬畝).22年內平均每年增加032萬hm2(4 8萬畝).地跨陝西省與內濛古自治區的神府 —東勝煤田.1977年 “沙化 ”土地麵積為10372km2.1996年發展到13259km2.20年內損失土地2887km2(433萬畝).土地沙化麵積占土地總麵積的比例由64 0%增加到81 8%.
1422 降低土壤肥力.加劇乾旱發展
土壤中含有大量氮、磷、鉀等各種營養物質.土壤流失也就是肥料的流失.我國東北地區遼寜、吉林、黑龍江三省共有坡耕地561 47萬hm2(8422萬畝).因土壤侵蝕每年損失氮92 4萬t、磷39 9萬t、鉀184 4萬t.據湖北省有關部門觀測分析.坡耕地每年流失土壤約21億t.其中含有機質273萬t.氮、磷、鉀等養分231萬t.
坡耕地水、土、肥流失後.土地日益瘠薄.田間持水能力降低.加劇瞭乾旱發展.據統計全國多年平均受旱麵積約1960萬hm2(2 94億畝).成災麵積約673 3萬hm2(1 01億畝).據甘肅省18個乾旱縣1933 ~1976年44年的資料分析結果.降水量正常年為11年.占25%.乾旱年與大旱年為17年.占38 6%.澇年與偏澇年為16年.占36 4%.而且隨著土壤侵蝕的增加旱情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1423 淤積抬高河床.加劇洪澇災害
土壤侵蝕使大量坡麵泥沙搬運後沉積在下遊河道.削弱瞭河床泄洪能力.加劇瞭洪水危害.新中國成立以前有記載的2000多年曆史中.黃河決口泛濫1500多次.大改道26次.每次決口泛濫都造成房捨淹沒、田園荒廢、人畜死亡.1933年大洪水中.黃河下遊兩岸大堤決口56處.淹沒瞭河南、河北、山東三省67個縣.受災麵積11萬km2.災民364萬人.死亡18000多人.直接經濟損失摺閤人民幣32億元.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下遊河床平均每年淤高8 ~10cm.目前很多地段已高齣兩岸地麵4 ~10m.成為地上 “懸河”.
近幾十年來.包括我國長江在內的全國各地都有類似黃河的情況.隨著土壤侵蝕的日益加劇.各地大、中、小河流的河床淤高和洪澇災害也日趨嚴重.1998年7 ~8月發生在長江乾流、鬆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災害給國傢造成瞭數億元的損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瞭由於土壤侵蝕造成河床淤高、行洪能力下降導緻洪水危害不斷增大的問題.
1424 淤塞水庫湖泊.影響開發利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省修建的大、中、小型水庫共有40多億立方米庫容.由於土壤侵蝕平均每年損失庫容約1億m3.內濛古自治區46座水庫已淤積8億m3.占總庫容的45 5%.山西省汾河水庫庫容726億m3.已淤積32億m3.嚴重影響到太原市供水和15萬hm2(225萬畝 )農田的灌溉.四川省龔嘴水電站庫容36億m3.原設計為蓄水發電的水利樞紐.但1976年水庫建成後.1987年就被泥沙淤滿.不得不改為徑流發電.甘肅省碧口水電站521億m3的庫容.1975年建成後到1987年已淤積50%.山東省共興建小型水庫和山塘共36810座.總庫容41 4億m3.現已淤積25 5億m3.占總庫容的61 7%.遼寜省有大、中、小型水庫1033座.總興建庫容52 1億m3.現已淤積68億m3.占總庫容的13%.在733座小型水庫中.已有106座由於淤積而報廢.初步估計全國各地由於土壤侵蝕而損失的各類水庫、山塘等庫容曆年纍計在200億m3以上.
長江中遊的洞庭湖在清代道光年間麵積為6270km2.由於土壤侵蝕導緻的泥沙淤積.加之沿湖圍墾等.1949年湖麵麵積縮小至4350km2.1993年又縮小到3641km2.同時由於湖底因泥沙淤積而升高.使得其容量減少瞭40%.嚴重影響瞭洞庭湖的緩洪能力和湖周的生態環境.1998年長江乾流發生的特大洪水災害與之有著密切關係.
1425 影響航運.破壞交通安全
由於土壤侵蝕造成河道、港口的淤積.緻使航運裏程和泊船噸位急劇降低.而且每年汛期由於水土流失形成的山體塌方、泥石流等造成的交通中斷.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據統計.1949年全國內河航運裏程為15 77萬km.到1985年減少為10 93萬km.1990年又減少為7萬多公裏.已經嚴重影響到內河航運事業的發展.
1426 土壤侵蝕與貧睏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大部分地區土壤侵蝕是由陡坡開荒、破壞植被造成的.且逐漸形成瞭 “越墾越窮.越窮越墾 ”的惡性循環.這種情況是曆史遺留下來的.1949年以後.人口增加更快.土壤侵蝕與貧睏同步發展.如不及時扭轉.土壤侵蝕麵積日益擴大、自然資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眾貧睏日益加深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15 土壤侵蝕發展曆史與現狀
151 國際發展簡史與現狀
全球遭受土壤侵蝕的麵積大約為1642萬km2.其中水力侵蝕麵積1094萬km2.風力侵蝕麵積578萬km2.水力侵蝕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位於50°N ~40°S (乾旱沙漠和赤道森林除外).特彆是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印度以及南美洲、非洲北部的一些國傢.風力侵蝕危害最大地區是美國大平原、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裏沙漠、中國西北部及澳大利亞中部.
對於全世界土壤侵蝕發展過程.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看法.僅就歐洲、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土壤侵蝕科學發展情況進行簡單介紹.
1511 歐洲
歐洲防治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最早是從阿爾卑斯山區各國開始.然後推嚮全歐洲.1884年.奧地利製定瞭世界第一部有關防止土壤侵蝕的 .荒溪治理法總結齣一套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