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浴》《少女小渔》到《金陵十三衩》《归来》(《陆犯焉识》),严歌苓的作品被一次次搬上大银幕。她的作品因题材丰富、情节动人、画面感强烈而受到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诸多大牌导演的青睐。她还参与诸多电影的编剧,如电影《梅兰芳》《危险关系》等均取得不错的票房佳绩,其中《天浴》荣获美国影评人协会奖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这些使严歌苓成为了大众眼中的“金牌编剧”。
写作上严歌苓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她的《扶桑》被美国《洛彬矶时报》评为年度十大畅销书,《赴宴者》荣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的“小说金奖”,美国《时代》杂志给予整版介绍,英国BBC广播作为“睡前一本书”整篇朗读。此外《小姨多鹤》也收录于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严歌苓的人生经历是则传奇。从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战地记者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获得写作MFA学位,再到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现跟丈夫女儿一起旅居德国,过着恬淡的写字生活。
《严歌苓:雌性的草地》是严歌苓的早期作品,故事背景是知青故事,但创作意图并不在于反思和批判,而是力图用人性关照的笔触,道出一群年轻生命燃烧出的奇景。一群女知青,被理想燃烧着,像男人一样吃马料、睡破帐篷、厮混在马群里,在草原上流浪般放牧。她们被革命理想之光笼罩着,在看似荣耀、神圣的革命集体生活中,人性被逐渐扭曲变形。姑娘们不能为穿衣打扮费心思,靠摔跤打架来消遣解闷。老杜在使下体疼痛的骑姿中获取变态的性满足;柯丹偷偷摸摸地喂养私生子,导致这个孩子性格怪异失踪流浪。最终,轰轰烈烈、万众瞩目的女子牧马班在大火中无声无息地湮灭了。
严歌苓曾在采访中说:“我很喜欢自己的那本《严歌苓:雌性的草地》,我始终认为那是自己最好的一部作品。那时年轻、很有激情。”好友、演员陈冲读后评价说:“你写得很性感!”
更多精彩好书,请点击果麦品牌京东商城专卖店:
文革时期,一群年轻的姑娘被派往中国西北荒凉的大草原,她们组成了一个神圣而庄严的集体--女子牧马班,在恶劣的草原气候和环境下牧养军马。故事从“小点儿”这个有乱伦、偷窃、凶杀行为的美丽少女混入女子牧马班开始,从她的视角观察这个女修士般的集体。她们的青春和人生被荒诞的崇高与神圣所扼杀,年轻的肉体与灵魂最终都先给了所谓“理想”的祭坛。
严歌苓,1958年生于上海。作家。好莱坞编剧协会会员。曾为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战地记者。1988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艺术硕士及写作MFA学位。现旅居柏林。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补玉山居》、《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赴宴者》、《寄居者》、《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雌性的草地》《一个女人的史诗》、《无出路咖啡馆》、《心理医生在吗》、《扶桑》、《霜降》、中短篇小说自选集、《少女小渔》、《天浴》《穗子》、《白蛇》。
与我们的一些作家经验式的写作不同,严歌苓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
——作家梁晓声
假如说以后的一切都是这个披军雨衣的女子引起的,你可别信。正像有人说,草地日渐贫乏归咎母牲口,它们繁衍生养没个够,活活把草地给吃穷了,你可别信。
到处有人讲这女子的坏话,你可别信。正像她说她自己刚满十六岁,是个处女,这话你千万别信。你要信了,就等于相信这枚雪白的头盖骨确实空空荡荡,里面并没有满满地盛着灵魂。
披军雨衣的女子停住,用脚拨弄一下,她不知道它是三十多年前的青春遗迹,它是一个永远十七岁的女红军。它在她眼里只是一枚白骨,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它将间接地干预她的人格,间接地更新她卑劣的人生。
女子继续向前走。唯有流浪能使她自主和产生一种不三不四的自尊。从她走进这片草地,她的命运就已注定。她注定要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两个男人的坟墓,她注定要玩尽一切情爱勾当,在丧尽廉耻之后,怀抱一份真正的童贞去死。
她宽大的军雨衣下摆把没过胫的草扫得如搅水般响。老鼠被惊动了,一只鹞鹰不远不近地跟着她。鹞的经验使它总这样跟踪偶尔步行进入草地的人,被脚步惊起的老鼠使它每次俯冲都不徒劳。浓密的草被她踏开,又在她身后飞快封死。
直到身后响起马的喘息,她才慌慌张张地开始辨别方向。
骑马人颧骨高耸,紫红发亮。有这样一对触目的颧骨,脸便坎坷了许多,添出一分英气,两分正气,三分杀气。他直奔披军雨衣的女子,抄到她前面挡了路。女子知道,尽管草地大得随处是路,但她的路必须从他手里讨出来。大太阳刚生出半个,稠糊糊的光正淹过她的头顶。他头发直竖并同马一样汗气如烟。
“往哪走?”他挪动身子,让出半只鞍。这意思是让她乖乖上马,然后一切又循老路。他拍拍鞍垫:“逛够了,回去吧。碰没碰到狼?”
她又干了一次。这样的深夜出走早已是失效的威胁。他有时也乐得放她一缰,为了使她更明白,偌大世界,唯一可投奔的,只有他瘦骨嶙峋的怀抱。
女子裹一下雨衣,把自己缩小。“这回我没拿你们的钱。”她忽然说,露出点泼劲儿。女子除下军雨衣的帽子,现在她的脸正对你。我猜你被这张美丽怪异的面容慑住了。你要见过她早先的模样就好了。假如有人说她是个天生成的美人,你可不能信。
男人此刻下马站到她跟前。“莫闹了,小点儿。”他喃喃道,“我没法,你也没法……”
小点儿看着他的下巴,看着他不讲话仍在升降的喉结。她突然想起这个跟她缠不清的男人实际上是她姑父。她试着喊了声“姑父”,感到这称呼特别涩嘴。
他莫名其妙盯她一阵,一下也想起她原是他的侄女。“那我走啦?这回我真没拿你家的钱,回头幺姑会查点搁钱的抽屉。”他伸出一双胳膊,她看出他想干什么,忙又叫:“姑父!”
他知道再也留不住她。他们对自己隐瞒的彼此间的真实关系,被她就此道破。很大很大的草地,一下子就没了她。
于是,这个披军雨衣的女子潜入了草地,背向她的退路,背向她的历史。
……
读完这部作品后,我脑海中留下的不是清晰的故事情节,而是一系列强烈而持久的感官印象。它不是一本读来轻松愉快的书,甚至可以说有些“沉重”,因为它迫使你直面生命周期中那些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黑暗面和循环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死亡”这个主题时的笔触——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高效的、必要的转化过程,是下一轮“生长”的养分。这种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生命意义的认知边界。在文字的布局上,它显得非常具有实验性,某些段落仿佛完全脱离了叙事的主线,转而成为对某种特定植物或天气现象的近乎百科全书式的细致描绘,但奇怪的是,这些“插曲”非但没有破坏流畅性,反而如同溪流中的鹅卵石,为整体的流动增添了质感和重量。对于那些追求文学创新和深度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文本样本,它证明了最深刻的文学洞察,往往隐藏在最朴素的观察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期待。它更像是一组精心编排的交响乐,由多个看似独立、实则紧密关联的“乐章”组成,每一个乐章都聚焦于草地上不同尺度的生命活动,从微生物的挣扎到天气系统的演变。阅读体验是极其独特的,你必须完全放下对“情节推动”的执念,转而沉浸于其构建的意境之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不同段落间切换时所展现出的叙事颗粒度的变化——前一秒还在以微观视角描绘泥土的化学构成,下一秒镜头却拉远到数公里外的地平线,描绘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这种宏大与微小、精确与模糊的交织,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厚重感。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参与一场漫长而庄严的仪式,见证着万物遵循着一套古老而不可违抗的法则运转,而人类的干预,在其中显得何其微不足道。这需要读者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但回报是丰厚的。
评分这本《雌性的草地》,初读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近乎原始的生命力扑面而来。它没有那种刻意雕琢的华丽辞藻,而是用一种近乎纪实的手法,描摹着一片土地在四季更迭中的细微变化,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们,它们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残酷却又充满韵律的生命哲学。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细致入微,无论是清晨草叶上凝结的露珠,还是午后阳光下昆虫振翅的声音,都被精准地捕捉下来。更令人震撼的是,文字中流淌出一种对“母性”或“创造力”的隐晦赞美,那不是人类社会定义的温柔,而是一种孕育、承载与无声牺牲的伟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原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耳边充斥着风声与虫鸣,心灵被这种纯粹的生命律动涤荡得一干二净。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缓慢而坚定,像极了自然本身的运作方式,不急不躁,但每一步都踏得无比扎实,让人在平静中感受到深层次的震撼。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光影的处理,那光不是平面的照明,而是带着温度和重量的,能清晰地勾勒出生命体最真实、最脆弱的轮廓。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试图用文字“驯服”自然的文学作品抱持怀疑态度,但《雌性的草地》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它没有试图去理解自然,它只是“呈现”自然,将笔触深陷于泥泞之中,毫不回避生命中那些不那么“美观”的部分——腐烂、捕食、绝望的挣扎。这种坦诚让人耳目一新。语言运用上,作者似乎借鉴了某种古老的、带有韵律的口头叙事传统,句子长短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催眠般的节奏感,尤其是在描绘夜晚和黎明时分的场景,文字本身仿佛就带着湿气和清凉。这本书对我个人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排毒”。在充斥着太多人为焦虑和信息噪音的当下,沉浸于这种完全不为人类情感驱动的叙事中,反而获得了一种奇特的平静。它教会我,生命本身,无需任何附加的意义或解释,它仅仅是“存在”,这就足够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这种“存在”的深深敬意,那是一种近乎虔诚的描摹。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陷入那种矫揉造作的“自然文学”陷阱,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为克制,它将宏大的主题——关于存在、关于消亡——巧妙地编织进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场景里。举例来说,书中对一只年迈的鹿如何在冬季艰难跋涉的描写,没有煽情的控诉,只有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记录,但正是这种克制,反而激发出读者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情感共鸣。我从中读出了一种对“时间”的深刻理解,时间在这里不是线性的度量,而是不断循环的、吞噬与再生的过程。它不像其他作品那样急于给出答案或建立清晰的道德框架,而是提出了一系列难以言喻的问题,逼迫读者跳出既有的认知体系去审视自身的渺小与偶然。我必须承认,读完后我需要时间来“消化”,因为它留下的不是情节的记忆,而是一种久久不散的、对世界本源的敬畏感。这种文学的深度,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它不适合浮光掠影地翻阅。
评分嚴歌苓的作品很多,有不同出版社的很多版本,陸陸續續也入手了不少。這是天津人民版的,印刷裝幀不錯。
评分还没有看,书的质量没问题,很好。
评分书不错,希望优惠力度大一些,刚买就搞活动,有点坑。下次活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评分京东快递给力,包装很好
评分精神食粮,囤积过年。
评分这本终于不是硬壳的了,放包里不用那么重了,那个年代的故事喜欢的可以看看
评分整个读完了,写地真好,出版社也靠谱儿,这么厚一本书没一个错别字
评分了解下那个时代,严歌苓的作品看过扶桑,不错
评分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严歌苓的小说一向质量上乘有保障。有相当深度。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