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概论》是对体育本质和体育现象进行全面概括和系统归纳的一门课程,是体育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体育发展及系统构成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了解体育本质与规律,体育目标与功能、体育手段与方法等核心价值的开篇之课,同时还是高等体育院校的必修课程。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教材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与课程的目标相统一。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概论》的创作和编写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体育对实现人类幸福这一核心价值进行顶层设计,以期使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体育的本质、现代体育构成、体育的功能、体育目标、体育手段,以及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等的发展规律、现状与趋势,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知识基础,为培养实现人类幸福的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树立形成体育文化理念。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体育本质
第一节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体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二、外国体育的发展
三、中国体育的发展
第二节 体育概念
一、界定概念的逻辑学依据
二、体育本质的分析
三、体育的定义与划分
四、体育相关概念
五、现代体育的构成
第三节 现代体育发展趋势
一、体育的大众化
二、体育的科学化
三、体育的产业化
四、体育的全球化
五、体育的终身化
六、体育的休闲化
第二章 体育功能与目标
第一节 体育功能
一、体育功能的概念
二、体育的本质功能
三、体育的派生功能
第二节 体育目标
一、体育目标与体育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一、确立体育目标的现实意义
三、确立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 我国体育目标与任务
一、中国体育探索阶段(1949-1977年)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二、中国体育形成阶段(1978-2008年)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三、后奥运时期(2009年至今)中国体育的发展目标与任务
第四节 实现我国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与基本经验
一、实现我国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
二、实现我国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经验
第三章 体育手段
第一节 体育手段概述
一、体育手段与体育目的的关系
二、体育手段的概念与分类
三、体育手段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手段的科学基础
一、体育手段的生物学基础
二、体育手段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节 身体练习
一、身体练习的概念
二、身体练习的构成要素
三、动作质量的评定标准
四、身体练习的选择与运用
五、身体练习效果的评价
……
第四章 体育体制
第五章 体育科学
第六章 学校体育
第七章 社会体育
第八章 竞技体育
第九章 休闲体育
第十章 体育产业
第十一章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精彩书摘
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医学和医务监督等新知识直接运用于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整个过程;材料科学的最新成果在运动场地、器材、服装和装备(游泳衣、冰刀、滑雪板、田径鞋等)方面的应用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带来直接的影响;人造卫星和各种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成为举办国际竞技体育大赛的必要条件,现代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大型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脑、录像和全方位的摄像,成为判定有争议比赛结果和提高训练技术水平和竞赛成绩的必要手段和方法;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科学而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潜力,加强对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的控制。这些都充分说明科学化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当代竞技体育与现代科学技术是全方位多层次跨学科的密切结合。可以说,现代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文化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
在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科学技术含量也不断增加,使得人们参与运动的目的性、组织性、实效性不断增强,在运动中自身安全问题更有保障。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每个人的体育运动实践中,从而提高运动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增加运动的安全性,减少危险性。
三、体育的产业化
体育的产业化是指按工业化要求组织体育界的各种生产要素,即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体育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进行重新组合,以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素质。体育的产业化是为了满足体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体育作为一类产业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叶兴起的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和美国的职业棒球运动。按照美国学者莉萨·马斯特拉莱西思所著《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1998年)的说法,体育产业源于英国,美国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20世纪以来,以欧美国家的职业赛事以及大众健身娱乐活动为主体,逐渐形成了以体育比赛和运动休闲、体育产品与服务以及各类体育组织、中介机构和营销公司为中心的新型产业门类。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体育产业规模较小,影响不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文化和职业体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卫星电视对体育赛事的直播,体育产业出现了加速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体育产业化的里程碑和分水岭,它开启了全球体育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新纪元。此后,以奥运会和各类职业比赛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体系。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尤其是欧美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北美、西欧、日本,其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列。2007年《欧盟体育白皮书》显示:2004年欧盟经济体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4070亿欧元,占欧盟当年GDP的3.7%;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1500万,占欧盟当年总就业人数的5.4%。2008年,美国体育产业规模达4411亿美元,同年日本体育产业规模达1135亿美元。世界体育产业已经基本形成欧美领头、日本紧随其后的三足鼎立格局。
世界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除与竞技运动项目的职业化、商业化有关之外,大众体育的发展和健身娱乐业的崛起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与竞赛表演业相比,大众体育商业化的形成时间较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后来居上,在产业规模和产值上都超过了竞赛表演业,并以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成为全球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实践表明,体育运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产业的方式运作,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产业,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支持和发展,不断给体育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良性循环和带来更多机会。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弥补国家体育投入的不足,满足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需求,满足大众对体育的需求,已经是国际上体育发达国家的共识。
……
《体坛风云: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交织》 本书并非直接阐述某部特定的教材,而是意在勾勒体育发展宏观的全景图,从历史长河、理论基石到当下实践,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它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体育世界运作的框架,揭示体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活动,更是文化、社会、经济、政治乃至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载体。 第一部分:文明的脉搏——体育的历史回响 体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曙光。远古时期,生存的本能驱使着先民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能锻炼,狩猎、奔跑、攀爬,这些都是最原始的体育活动,它们是生存的技能,也是部族凝聚力的象征。从部落的仪式性舞蹈,到氏族间的体能较量,体育在早期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开始在古代文明中显露其系统性与组织性。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光辉至今仍熠熠生辉。雅典强调“身心和谐”,体育被视为培养公民德行的重要途径。斯巴达则将体育的军事化推向极致,塑造出尚武、坚韧的国民性格。从帕拉林匹克运动会到古代奥运会,我们看到了竞技、娱乐、祭祀等多种功能的融合,也看到了体育在塑造民族精神、国家认同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罗马帝国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的体育传统,但更侧重于观赏性和娱乐性,角斗士比赛、战车竞速等项目,反映了其帝国文化的某些特征。同时,军事训练也高度依赖于体能的锻造。 中世纪欧洲,虽然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体育活动有所式微,但民间仍保留着各种形式的体育游戏和骑士比武,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人们的身体活力和社会交往。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的复兴,人们重新审视了人体的价值,体育开始被重新认识,并逐渐融入教育体系。英国的公学教育,引入了足球、板球等现代体育项目,强调体育在塑造人格、培养团队精神方面的作用。 工业革命的到来,为现代体育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需要通过体育活动来缓解高强度工业生产带来的压力。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促进了体育赛事的传播和组织,使得体育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世纪末,国际奥委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开端,将古代奥运的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带回世界。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与体育的发展并行。战争的残酷并未阻止体育的传播,反而使得体育在民族主义和国家荣誉感的驱动下,更加蓬勃发展。世界范围内体育组织的建立,体育赛事的国际化,以及电视等媒体的普及,将体育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桥梁,也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部分:理性之光——体育的理论基石 体育理论是对体育现象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研究的结晶,它为我们理解和发展体育提供了思想指导和方法论。 1. 体育生理学与生物力学: 体育活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其最直接的层面。体育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中的生理反应,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能量代谢的变化,以及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的长期适应。它帮助我们理解运动的安全限度、训练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运动来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表现。生物力学则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研究运动技术动作的效率、损伤的机制,以及如何优化动作模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2. 体育心理学: 运动不仅锻炼身体,也塑造心灵。体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包括动机、情绪、认知、人格等方面。它研究如何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应对比赛的压力、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以及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团队合作中的心理 dynamics,教练与运动员的沟通,都属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3. 体育社会学: 体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深刻反映着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和群体互动。体育社会学分析体育的社会功能,如社会分层、性别角色、种族歧视在体育中的体现,以及体育如何成为社会整合、文化传播的工具。它也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明星的社会影响、体育与媒体的关系等宏观议题。 4. 体育教育学: 体育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促进全民健身的关键环节。体育教育学研究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关注如何将体育知识、技能和文化传递给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它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锻炼习惯,以及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5. 体育哲学: 体育哲学探讨体育的本质、价值和意义。它追问“什么是好的体育?”,“体育在人生中的位置何在?”,“公平竞争的含义是什么?”等根本性问题。体育哲学反思体育的伦理道德,探讨体育精神的内涵,以及体育如何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 体育管理学: 随着体育事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有效的管理变得至关重要。体育管理学研究体育组织、赛事、场馆、俱乐部等各类体育机构的运营和发展,涉及战略规划、组织设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 第三部分:时代的律动——体育的当下实践 当理论与历史的探索告一段落,我们便置身于体育蓬勃发展的当下。 1. 竞技体育的辉煌与挑战: 现代竞技体育以其高水平的竞技、激烈的竞争和精彩的表演,吸引着全球亿万目光。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不仅是运动员技术与体能的较量,更是国家形象和民族自豪感的展现。然而,竞技体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兴奋剂问题、商业化过度、金钱与荣誉的博弈、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与退役后的安置等,这些都考验着体育的纯洁性与可持续发展。 2. 全民健身的浪潮: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全民健身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城市社区的健身设施,到乡村的体育广场,再到各种业余体育俱乐部和运动社群,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跑步、瑜伽、徒步、球类运动等多样化的健身选择,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也为构建健康中国、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 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体育已不再仅仅是爱好,更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育用品制造、赛事组织、体育媒体、体育旅游、体育培训、运动康复等领域,共同构成了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链。数字技术的发展,如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直播平台,更是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无限可能。 4. 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科技是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运动装备的革新,到训练方法的优化,再到赛事转播的创新,科技无处不在。高科技的运动监测设备能够精准分析运动员的生理数据;先进的材料科学为运动员提供了更轻便、更舒适、更具保护性的装备;人工智能在战术分析、伤病预测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5. 体育的国际化与文化交流: 体育超越国界,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与理解的重要媒介。国际体育赛事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平台。体育明星的跨国影响力,体育文化的传播,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结语 《体坛风云:历史、理论与实践的交织》致力于展现体育的多元面貌。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探索体育的旅程,理解体育的深厚底蕴,洞察其理论的精妙,并感受其在现实世界中的蓬勃生机。从古老的仪式到现代的竞技场,从抽象的哲学思辨到具体的健身实践,体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着个体,连接着社会,也描绘着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图景。理解体育,就是理解我们自身,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