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美國製憲會議記錄 [Journal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辯論:美國製憲會議記錄 [Journal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詹姆斯·麥迪遜 著,尹宣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譯林齣版社
ISBN:9787544747370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2584
品牌:譯林(YILIN)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Journal of the Federal Conven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0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憲法的締造者麥迪遜記錄的美國製憲會議的全過程,由著名翻譯傢尹宣先生翻譯整理,有很高之學術價值。本書記載瞭1787年美國建國之父們設計聯邦政府的全過程,記錄瞭代錶們在每天會議上的發言。全書按麥迪遜在製憲會議期間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曆史原貌。麥迪遜的記錄自始至終、一天不缺,寫法類似連續劇,記下瞭曆史人物(代錶們)在特定場景(每天不斷深入的辯論)上的颱詞(發言)。

作者簡介

美國第四任總統,美國建國之父之一,參與瞭美國早期建國的幾乎所有重要事件,世稱“憲法之父”。他擔任總統期間曾領導進行第二次美英戰爭,保衛瞭美國的共和製度,為美國贏得徹底獨立建立瞭功績。他在1776年參加弗吉尼亞憲法的製定,在大陸的國會提供,並且是弗吉尼亞會議的一位領導人。他還是齣席大陸會議的代錶,是製憲會議的主要人物、北部聯邦黨人文件的起草人之一、眾議院議員、民主共和黨的組織者。

精彩書評

“不讀麥迪遜的製憲會議記錄,無人能夠進入美國憲法研究
——《比較法律》

目錄

推薦序: 問學者的好奇心何帆 譯者例言 聯邦製憲會議記錄的解密和成書尹宣 第一階段1787年5月25日至6月19日 001圍繞弗吉尼亞方案提齣的十五點建國計劃展開辯論 0035月25日星期五 0065月28日星期一 0105月29日星期二 0185月30日星期三 0245月31日星期四 0316月1日星期五 0376月2日星期六 0476月4日星期一 0576月5日星期二 0656月6日星期三 0746月7日星期四 0806月8日星期五 0866月9日星期六 0916月11日星期一 0996月12日星期二 1076月13日星期三 1126月14日星期四 1136月15日星期五 1176月16日星期六 1246月18日星期一 1376月19日星期二 第二階段1787年6月20日至7月26日 149圍繞全體委員會報告辯論 1516月20日星期三 1606月21日星期四 1666月22日星期五 1726月23日星期六 1786月25日星期一 1916月26日星期二 2016月27日星期三 2056月28日星期四 2136月29日星期五 2226月30日星期六 2347月2日星期一 2417月5日星期四 2497月6日星期五 2577月7日星期六 2617月9日星期一 2667月10日星期二 2737月11日星期三 2847月12日星期四 2907月13日星期五 2967月14日星期六 3047月16日星期一 3097月17日星期二 3217月18日星期三 3307月19日星期四 3387月20日星期五 3457月21日星期六 3567月23日星期一 3667月24日星期二 3747月25日星期三 3817月26日星期四 390第二階段辯論小結 第三階段1787年8月6日至9月10日 395圍繞詳情委員會報告辯論 397詳情委員會報告(憲法初稿) 4078月6日星期一 4088月7日星期二 4188月8日星期三 4288月9日星期四 4398月10日星期五 4478月11日星期六 4528月13日星期一 4648月14日星期二 4738月15日星期三 4798月16日星期四 4858月17日星期五 4918月18日星期六 5008月20日星期一 5098月21日星期二 5188月22日星期三 5288月23日星期四 5378月24日星期五 5468月25日星期六 5548月27日星期一 5618月28日星期二 5698月29日星期三 5788月30日星期四 5878月31日星期五 5959月1日星期六 5969月3日星期一 6009月4日星期二 6069月5日星期三 6139月6日星期四 6219月7日星期五 6289月8日星期六 6359月10日星期一 642第三階段辯論小結 第四階段1787 年9月11日至9月17日 653檢查與通過文字排列和風格委員會報告 655文字排列和風格委員會報告(憲法成稿) 6669月11日星期二 6679月12日星期三 6739月13日星期四 6769月14日星期五 6849月15日星期六 6979月17日星期一 附錄709 707附錄一獨立宣言 712附錄二邦聯條款 722附錄三平剋尼製憲方案 732附錄四漢密爾頓製憲方案 743附錄五對製憲會議代錶的性格描述 756附錄六聯邦製憲會議決議 758附錄七緻邦聯議會的信 760附錄八美利堅聯邦憲法 774附錄九聯邦憲法修正案 785附錄十製憲會議代錶的齣勤情況 附錶793 791錶一從開始殖民,到製定邦憲法建立邦政府,到批準聯邦憲法加入聯邦的過程 792錶二聯邦製憲會議召開以前和召開期間的北美臨時政府 794錶三製憲會議前後各邦的人口、土地麵積、眾議員席位與1990年的比較 796錶四1790年13個邦的人口、奴隸人數、奴隸在人口中的比例 索引803 801介紹13個邦和55名製憲會議代錶情況的腳注編號

精彩書摘

富蘭剋林博士提議:推遲討論行政官薪水的提法,改為討論一種替 代方案———“行政官的必要開支可予支付,但不得因為他們提供的服務 而領取年薪、定期津貼或奬勵報酬”。他說,由於自己年事已高,記憶衰 退,隻好寫下來。他一直不願請人代勞,因為,這樣做好像是要彆人支 持他的動議。所以,請委員會批準,由人代讀,作為發言。威爾遜先生 主動代勞,大傢同意讓威爾遜朗讀。下麵是對富蘭剋林原文的逐字 抄錄: “先生, 一位可敬的先生把一項方案提到我們麵前、引起我們如此認 真的討論,要我起來責備方案中的任何一項,實在是慎之又慎。 從第一次宣讀這個方案起,我就對它懷有好感,總的說來,我希 望這個方案能取得成功。在行政官年薪這個具體問題上,我剛好 有不同的看法;我的看法或許會顯得彆齣心裁,甚至愚妄,但我 內心的信條認為這個看法正確,齣於責任心,我不惜冒險一試。 委員會聽取瞭我的意見後,會對它作齣判斷,委員會的決定也許 會改變我的看法。我想,我從年薪中看到瞭不當;我看,沒有人 會拒絕年薪,相反,倒會認為這是巨大的好處。 先生,世上有兩種激情,總是對人間事務産生強有力的影響。 這兩種激情就是野心和貪婪:愛權和愛錢。分開來說,其中任何一 種都有巨大的力量,促使人們采取行動;若把二者結閤起來,看待 這同一個問題,它們就會在許多人的頭腦中産生齣最為暴烈的效 果。在這些人眼前設置一個榮耀的職務,同時又是一個有利可圖 的地位,就足以使天上地下都趨之若鶩。正是大量這樣的職位,把 英國政府弄得騷然動亂。爭奪這些職位,是所有黨派的真正根源,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分裂國傢,把處理國事的人們弄得昏亂若狂,時 而匆匆忙忙到處打些一無成果卻留下遍野哀鴻的戰爭,常常迫使 對方屈服投降,攫取骯髒的媾和條件。 那麼,什麼樣的人會來爭奪這種有利可圖而又聲名顯赫的職位 呢?這些人要衝破所有到處策劃的密謀之徒,穿越激烈的人際對抗, 闖過彼此永無休止的朋黨攻訐,直到把性格完美的人撕成碎片。這 些人不會是智者和謙遜的人,不會是和平和良好秩序的愛好者,不會 是值得信任委托的人。這些人一定是膽大妄為、行事暴烈、激情膨 脹、為實現自私追求而百摺不撓的人。這些人會韆方百計地鑽進你 們的政府,成為統治你們的人。這些人在尋求自身幸福的途中,必然 錯誤百齣,因為被他們擊敗的那些競爭者,與他們本是一丘之貉,齣 於同樣的動機,失敗者會無休無止地破壞乾擾得勢者的施政,阻撓和 挫敗得勢者的措施,使他們在人民心中顯得麵目可憎。 先生,除瞭這些罪孽之外,雖然我們開始或許隻是提供溫和的 年薪,我們終將發現,先例一開,這種局麵終將無法長期繼續。提 齣加薪,總是不愁找到理性的說明。而且將來總會齣現一個朋黨, 主張增加對統治者的報酬,指望統治者或許也會給他們更多的犒 賞。於是,就像全部曆史告訴我們的那樣,在每一個國傢和王國 裏,治人者和被治者之間,總是存在著不停的戰火:治人者努力博 取更多人的支持,被治者卻給得越來越少。僅此一端,過去就時不 時地引起巨大的社會震蕩動亂,真刀真槍的內戰,結果既未能推翻 廢黜君王,也未能使人民就範接受奴役。的確,治權總是帶有這種 特點,君王的歲入總是不斷上升,我們已經看到,他們又永遠不會 知足,總是還想要得更多。人民對壓榨性的徵稅越是不滿,君王對 錢財的要求也越多,以便發給他的黨徒和軍隊,因為,正是依靠這 些黨徒和軍隊,纔能壓服一切抵抗,纔能高枕無憂。在一百個君王 中,很難找到一個能這樣乾而不這樣乾的人:仿效埃及法老的先 例,首先把人民的錢財搜颳殆盡,然後侵占他們所有的土地,再要 他們和他們的子子孫孫永遠做僕為奴。事實將證明,我們並不想提 議設置一個國王。我心裏明白這一點。可是在人類心裏,總是 有一種自然的傾嚮:需要一個國王式的政府。王政有時把人們從 貴族的主宰下解脫齣來。人們寜可供養一個暴君,勝過供養五百 個暴君。王政有時在公民中間帶來更多的平等外貌,公民也喜歡 這個。因此,我總是擔心,或許是過於擔心:這個聯邦政府,到將來 的某個時候,總會以君主製告終。但是,我想,這種巨大災難或許 可以盡量推遲,如果在我們提齣的製度裏,能夠不把我們的職位弄 成集榮耀和利潤於一身的官職,我們就不至於播下互相傾軋、拉幫 結派、大肆騷動的種子。如果我們播下種子,我擔心,即使我們最 初就設立一群人,而非一個人,這一群人到時候也無法幸免,因為 這些種子隻會滋潤培育國王的胚胎,就像弗吉尼亞這位可敬的先 生直言不諱的那樣,一位國王就會迅速地降臨到我們頭上。 或許在某些人的想象中,這隻是一個烏托邦的念頭,倘若我們 不因其服務而提供優厚的報酬,我們就永遠找不到人來為我們的 行政部門服務。我以為這是一個謬誤。一些現成的事實,就擺在 我眼前,使我堅持一種相反的看法。在英格蘭,一個縣的高級行政 兼司法官員(ThehighSheriff),是一種榮耀職務,但無利可圖。擔 任這個職務,自己還要貼許多錢,因此,無人追逐。可是,這個職務 總還是有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通常都是由本縣一些講究原則的 紳士擔任。在法蘭西,谘議員(Counsellor)的職務或司法院 (JudiciaryParliament)的成員,更加榮耀。結果,要花錢纔能買到: 那裏的確要收法律訴訟費,而且由成員平分,可是每個案子交費不 得超過三分錢。而那裏要求使法律利益達到五分錢。他們實際上 還要自己付兩分錢,纔能取得資格為國傢辦理司法業務;國傢則完 全免除瞭付給他們年薪、換取他們服務的包袱。當然,我並不打算 推薦這種模式,作為我們司法部門的閤格標準。我隻是援引這個 例子說明:做好事和為自己的國傢服務給他們帶來的樂趣,還有這 種行為給他們帶來的當之無愧的受人敬重,在某些人的心中,就構 成足夠的動機,願意把自己的大部分寶貴時光奉獻齣來,為共和國 服務,心中不受金錢滿足的任何卑劣引誘。 另一個例子,是個受人敬重的社團。他們的試驗一百多年來 一直是成功的。我所指的,就是貴格派�灛叕嫿袒帷K�們之間立瞭一條 規則:有事不求法律,遇到爭議,可以在每月、每季或每年召開的會 議上提齣。這些教會的委員會坐下來,靜聽有關各方的申述,花大 量時間摺中調和各方之間的分歧。支持他們這樣做的,就是一種 責任感,一種因為能解決問題而受到的敬重。被人這樣使用,是件 榮耀的事,但從不因領取年薪、手續費用、臨時津貼而獲利。其實, 在所有為公眾服務的場閤中,獲利越少,榮譽越高。 把事情拉近一點,說到國內來,我們不是已經看到,在我們的 全體軍官中,偉大而最重要的一位,我們軍隊的總司令,連起碼的 年薪也不要�灛叕專�執法率軍達八年之久,僅憑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此 刻,我不想用彆的贊揚之詞,來貶低愛國者這頂桂冠;正是這種共 同的信念,促使他和其他勇敢的男子漢,他的軍中朋友和夥伴,挺過 瞭多少艱辛勞纍,痛苦悲傷,還有他所處地位所特有的持續不斷的如 焚憂心?我們會不會懷疑,在整個美利堅聯盟以內,能找到三個或四 個人,齣於足夠的公心,堅持擔任和平時期的執政職務,達到或許與 前所述的相同任期,僅僅主持我們對民事的關切,負責我們的法律能 公正地貫徹始終?先生,我對我們的國傢有一種更好的看法。我認 為,我們今後絕不會缺乏足夠的具有智慧的好人,起而承擔行政工 作,擔任上述職位,忠心耿耿,把它做好。 先生,省下這筆年薪�灛叕崳�首先由我提齣,並非我的目的。防止今 後的錯誤,及早提齣,防微杜漸,纔是我的憂慮所在。為此,我提齣 這項修正案,作為動議。倘若無人附議或不被接受,我也會感到心 滿意足:坦率地陳述瞭我的看法,盡到瞭我的責任。”�灛叕� 這一動議得到漢密爾頓上校的附議。他感慨係之,說:僅僅是把這 個如此令人敬重的主張提交給委員會,這番含義深刻的議論,也會得到 加強。沒有辯論後隨,這一動議便被推遲。這番議論受到敬重,主要因 為它的作者並非常人。問題在於:這條建議是否具有明顯的說服力,使 人覺得它是上策,行得通? 迪金森�灛叕幭壬�提齣動議:“應多數邦議會的要求,全國議會得罷免行 政官。”他說,把罷免權置於某個機構之手,實屬必要。他不喜歡彈劾國 傢高級官員的方案。他不知道,除瞭他提齣的這項條文之外,還有什麼 彆的條文能用更好的辦法罷免國傢高級官員。他無意廢止各邦政府, 而有些先生似乎一心一意想要這樣做。在他看來,這個國傢的幸福,要 求把可觀的權力保留在各邦政府手中。 貝德福德先生對此錶示附議。

前言/序言

譯者例言 1995年8月,我開始在紐約的一傢中文報社工作。每天晚上九點到辦公室,先閱讀中、英文報刊約40分鍾,然後開始編譯剛從美聯社、路透社發來的新聞稿,把經過挑選的幾篇 英文電訊稿,從相當漢語兩三韆字的篇幅,按報紙的需要,編譯成幾篇七八百漢字的新聞稿,用作報紙的頭版、國際新聞版和美國新聞版的內容;午夜十二點左右,《紐約時報》、 《紐約郵報》、《每日新聞》等報刊的深夜版,陸續到達路邊的售報攤亭。報社派人買迴來後,按同樣的方法選稿編譯,補充美國新聞版的內容,用作紐約地方新聞版的內容。有時, 也從《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商業周刊》、《時代》、《眾生相》(People)和其他刊物或從因特網上取來的電視新聞稿和其他新聞稿裏取材。每編譯完一篇,隨即交給校 對組,他們再依次交給排版組和印刷廠,流水作業。到淩晨三點以前,譯完三韆到三韆五百漢字的新聞稿,與其他同仁的譯稿和其他中文稿源一起,清早齣報,與美國的中文讀者見 麵。 編譯半年,感覺法律內容在美國新聞稿中所占比例可觀。法律新聞稿的內容,常常超越案情本身,深入案例引起的法理之爭。許多案例非常普通: 某大學當局分配給各類學生業餘團 體的經費,學生認為不公平;某個地區打算取消對少數民族學生降低錄取分數標準的政策;某所軍校曆來隻收男生、不收女生;某公司男上司性騷擾女下級或女上司性騷擾男下級。經 過初審裁決和上訴裁決,原告或被告依然不服,上訴到最高法院,訴求不是核準事實,而是看初審裁決和上訴裁決是“符閤憲法”還是“違憲”。新聞稿中時常齣現雙方援引的憲法原 文,或短語,或分句,或全句。日積月纍,憲法正文的條、款、項、句、分句、短語,就這樣被反復援引,反復辯論,反復應用,最高法院最後總要對這些相關的憲法條文作齣一種解 釋、對原來的裁決作齣“符閤憲法”還是“違憲”的判斷。有時,最高法院采取不接受某項上訴的做法,意味著他們也沒有把握擺平。這個過程,延續兩百多年,民眾對法律的意識和 認識,逐漸深化和拓寬,違法現象從大量發生、隨處可見,到逐漸減少;與此同時,又齣現新的違法內容、新的違法形式,對法律提齣新的挑戰。顯然,層次逐漸升高、內容日益細密 的法治(government by law),是美國社會生活的突齣特徵之一。 為瞭更好地理解美國社會、增強在這個社會中的應對能力,1996年2月,我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翻譯美國憲法,譯譯改改,到5月,譯完聯邦憲法正文和截至1992年的27條修 正案。這些正文和修正案,加起來不過兩萬漢字。有些句子的結構,如九麯連環,有的關鍵詞,不僅有前置的限定詞、後置的限定短語,有時還拖上不止一個後續的限定分句或條件分 句。要想不削弱關鍵詞前置的著重語氣和分量,盡量順置,既要忠實原文,又要符閤漢語閱讀習慣,譯文的詞序和句子結構的安排,頗費斟酌;有些重要概念,又在其他條文裏受到製 約,全篇譯文的前後呼應,需要仔細推敲。我的這篇美國憲法譯文,作為本書的附錄,放在捲末。 後來,我在紐約中文書店買到李昌道先生寫的《美國憲法縱橫談》,從他的《前言》裏瞭解到: 復旦大學法律係已經收集瞭國內先後齣現的十二種美國憲法譯文,並據此譯齣瞭他們 的第十三種譯文。可見,國人對美國憲法的研究和介紹,源遠流長,綿延不絕。 美國憲法像一套精巧的連環體係,由三個機組構成。我不禁想走進設計美國憲法的現場,212年前在費城獨立廳舉行的聯邦製憲會議。瞭解瞭解這套體係的設計者們是些怎樣的人 物,看看每個機組由哪些部件組成,裝配時增加瞭哪些配件和附件,打聽打聽他們為什麼要把這套體係設計成這樣,而不是彆樣,齣於哪些動機,是否有人提齣過不同的設計方案,製 憲代錶們彼此如何商討協調,如何達成共識,最後怎樣完成這項工作。 研究和評論美國憲法製作過程的書籍,滿屋滿架。其中,馬剋斯·法蘭德的三捲本《1787年聯邦製憲會議記錄匯編》(以下簡稱《匯編》),被美國史學界、法學界、書評界公認 為“研究製憲過程的權威讀本”。關於法蘭德的研究成果,參見譯者所寫《聯邦製憲會議記錄的解密和成書》一文。 法蘭德的《匯編》三捲本於1911年問世。第一捲和第二捲,收齊瞭製憲會議秘書傑剋遜的會議正式記錄和10名製憲代錶留下的記錄筆記,按日期順序排列,便於讀者比較他們對 同一席話的不同記述。第三捲精選瞭製憲會議期間和稍後代錶們的日記、書信、講話等等,共403件,此外,還有六篇附錄。在1937年的增訂第四捲裏,法蘭德增補瞭兩份索 引。一份是全書中齣現的人名和題材總索引,為撰寫美國製憲人物和憲法各項內容專題論文的人,提供極大方便。法蘭德還專門製作瞭一份憲法分句索引。運用這份索引,可以追溯每 個分句由誰於哪一天提齣,哪些人在後來的哪些日子裏提齣瞭哪些修改意見,發生過哪些辯論,最後如何定稿的全過程。50年後,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手稿部主任詹姆斯·哈特森主持 下,遍收1937年以後新發現的製憲代錶手稿376件,保留法蘭德的兩份索引,編成增補捲,於1987年問世。關於哈特森的研究成果,參見譯者所寫《聯邦製憲會議記錄的解 密和成書》一文。 反復瀏覽法蘭德和哈特森的四捲書,我仿佛置身於費城的獨立廳,在當年聯邦製憲會議的會場裏,看到一個個製憲代錶的麵孔,聽見他們一段段的發言,感受到辯論的激烈、兩派爭執 不下、幾乎要散場的緊張氣氛,體會到富蘭剋林那時的心情: 提議聘請牧師每天開會前來主持祈禱、請代錶們放棄“惟有自己正確”的觀念,目睹許多代錶最後簽名時意猶未盡的惋 惜和遺憾。美國憲法不再神秘,它的一詞一句的奧秘,逐漸展現齣來。我想把這套書譯齣來。可是篇幅太大,若把四捲全部譯成漢語,約閤兩百萬漢字。許多考據性的內容,不是專門 研究美國憲法的人,也不一定會感興趣。 製憲會議記錄中最精彩的,是麥迪遜的記錄。在現存10名製憲代錶的記錄裏,惟有麥迪遜的記錄自始至終,一天不缺,內容涵蓋所有議題的辯論過程。麥迪遜的寫法,類似連續劇, 記下代錶(人物)們每天開會(場景)的發言(颱詞)。從中,不但可以看到劇情(議題)的進展,而且,透過颱詞,可以觀察齣人物們的思想和性格。筆記(全劇)收尾時,有一種 悲劇的氣氛,掩捲後,令人陷入長久的沉思。 我決定先把翻譯目標集中於麥迪遜一人的記錄,選用蓋拉德·亨特編的九捲本《麥迪遜文集》中的第三捲和第四捲,作為翻譯的藍本,用法蘭德和哈特森的研究成果,核實補充。第三 捲和第四捲副題《製憲會議記錄》,1902年由紐約普特南諸子公司齣版。The Writings of James Madison, Edited by  Gaillard Hunt, Vols. Ⅲ & IV, The Journal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G. P. Putnam�餾 Sons, New York and London, 1902. 麥迪遜本人把這些筆記取名為《辯論》,晚年特彆為之作序,可惜來不及修改成文,就去世瞭。亨特沒有收錄這篇未能修改成文的長篇手稿。此前,美國政府已將秘書傑剋遜的會議正 式記錄和少量其他資料匯編成書齣版,取名《會議記錄》。秘書的“記錄”和麥迪遜的“筆記”,英文都是Journal。為示二者的區彆,我把並非會議正式記錄的麥迪遜文本, 譯為“筆記”;為瞭不混同於美國各邦的製憲會議記錄,中文譯本的書名,采用麥迪遜原來的命名《辯論》,副題《美國製憲會議記錄》。 1787年製憲會議中發生的大辯論,肇源於1776年的《獨立宣言》和《邦聯條款》。 1776年7月2日,大陸會議討論《獨立宣言》時,修改瞭最後一段,引起後來製憲會議的爭議。一位中文譯者把其中的一句譯為:“作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傢,我們完全有權宣 戰、締和、結盟、通商和采取獨立國傢有權采取的一切行動。”《美國讀本: 感動過一個國傢的文字》,三聯書店,1995年版,第52頁。按照這位譯者的理解,1776年 7月,北美已經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國傢”。另一位中文譯者把其中一句譯為“這些殖民地是並且應該是自由和獨立的諸州”,《美國開國三元勛——傑斐遜》,中國社會科學齣版 社,1996年版,第130頁。按照這位譯者的理解,獨立的不是“一個國傢”,而是“諸州”。可是按照《辭海》對“州”這個字的解釋《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齣版社, 1979年版,第94頁。,“州”是不可以“自由和獨立”的。 製憲會議的代錶們,有些人堅持《獨立宣言》宣布的是13個各自擁有主權的國傢獨立,邦聯議會不過是個外交機構;有些人則認為《獨立宣言》含有聯閤為一個國傢的因素。製憲會 議的主要爭論內容之一,就是當時北美究竟存在13個主權,還是1個主權,若是13個,能否聯閤為1個主權。為此,譯者把《獨立宣言》重譯一遍,把引起爭議的原文注齣,作為 本書的附錄一。 1776年7月2日,大陸會議討論是否公布《獨立宣言》時,《邦聯條款》起草委員會主席約翰·迪金森投瞭反對票。9天以後,迪金森嚮大陸會議提交瞭《邦聯條款》。《邦聯條 款》中後來在製憲會議上引起最大爭議的是第二條。一種中文譯本把第二條譯為“凡未經本邦盟召集之國會明確授予閤眾國者外,各州保留其主權、自由與獨立、領域與權利”。《聯 邦黨人文集》,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414頁。按照這種譯法,1777年11月15日大陸會議通過《邦聯條款》時,“邦盟”同時又是一個“閤眾國”,有自己的“國 會”;這個“邦盟”不是由“邦”組成,而是由“州”組成,而且,每個“州”又各自保留“主權、自由與獨立”。 本書把State譯為“邦”。通過製憲會議,最初的13個邦聯閤成為聯邦(the United States)。今天,加入聯邦的邦數雖然增加到50個,各邦仍然聲稱自 己擁有主權。每邦各有自己的憲法,各有自己的法律文字體係,各有自己的司法範圍和法院體係,每邦人民各按本邦憲法選舉自己的官員,不受聯邦政府左右。但是,各邦法律,尤其 是外交和軍事決策,不得背離聯邦最高法律——聯邦憲法。美國的50個邦,是用法——作為最高法律的聯邦憲法——聯閤起來的。各邦“主權”的含義,接近於“充分自治”。 1787年製憲會議的發起者麥迪遜等人,名義上是要修訂《邦聯條款》,實際上是要用他們另外擬定的《聯邦條款》取代《邦聯條款》,用按《聯邦條款》建立的“全國”“最高” 政府,取代按《邦聯條款》結成的邦聯。製憲會議辯論的全部內容,就是如何用最後形成的《聯邦憲法》取代《邦聯條款》。會議期間,代錶們隨意換用“邦聯”、“聯邦”這樣的詞 語,交替使用形容詞federal同時指代“邦聯”或“聯邦”;有的代錶發言時,一會兒說自己的邦(state)是一個國傢(country),一會兒又用 country指“邦聯”或“聯邦”。代錶們用相同的詞語,錶示各人心中不同的意念;用不同的詞語,指代相同的內涵。語言的混亂,源於思想的混亂。製憲會議雖然開瞭 116天,代錶們仍然隻能對一部分問題達成明確的妥協,體現於聯邦憲法中措辭清晰明朗的條文;對一部分問題形成大體的共識,錶現為聯邦憲法中籠統含糊的條文;對一部分問題 始終達不成協議,隻好把這些內容從聯邦憲法條文中隱去。直到會議結束,代錶們根本沒有時間討論首都究竟設在哪裏,國旗和國徽應該是什麼樣子。 譯者把《邦聯條款》重譯一遍,注齣引起主要爭論的部分原文,作為本書的附錄二。製憲會議的發起者們提齣瞭一係列的新概念,為便於讀者對照比較發起者們究竟要對《邦聯條款》 作齣哪些修改、如何修改,譯者在新概念齣現的正文下端,用腳注注齣這些概念原來在《邦聯條款》中的對應提法。 製憲會議並非沿著一條思路前進。麥迪遜擬定的《弗吉尼亞方案》,想要建立一個“全國”“最高”政府,想要廢止或至少大幅削弱各邦政府,力圖把權力盡量集中到“全國”“最 高”政府手中;《平剋尼製憲方案》含有一些不同的意嚮;佩特森提齣的《新澤西方案》,與《弗吉尼亞方案》針鋒相對,要求繼續“邦聯體製”,堅持保留各邦的主權;《漢密爾頓 製憲方案》,既反對《新澤西方案》,又不贊同《弗吉尼亞方案》,提齣一種類似君主立憲的體製。《弗吉尼亞方案》和《新澤西方案》,都已齣現在本書的正文裏,《平剋尼製憲方 案》和《漢密爾頓製憲方案》,譯齣作為本書的附錄三和附錄四,便於讀者比較分析製憲代錶們思想差異的幅度。 探索美國憲法的奧秘,需要瞭解製憲會議的代錶們是些怎樣的人物,他們的經曆,他們的性格,他們所代錶的邦的基本狀況,思考代錶們發言內容背後的利益驅動力。亨特為介紹代錶 而作的腳注,是把製憲代錶威廉·皮爾斯對代錶們性格描述的一篇文字拆開,分彆放在各位代錶齣現的頁下端。法蘭德把皮爾斯的這篇文字,安排在《匯編》第三捲裏,作為附錄的第 119件。皮爾斯對若乾代錶的性格描述相當俏皮,特彆注重描繪他們的演說技巧;對有些代錶的描述則三言兩語帶過。他對代錶們年齡的猜測,一般比實際年齡小幾歲。譯者把皮爾 斯的這篇文字整體譯齣,作為本書的附錄五。 從1902年以來,美國製憲史學者對製憲代錶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的進展。1998年10月,譯者第二次去費城獨立廳,參觀聯邦製憲會議會場,在那裏買到《憲法的簽名者》 R. E. Ferris and J. H. Chaleton, The Signers of the Constitution, Flagstaff, 1986.一書。這本供參觀者看的書介紹瞭39位簽名者的生平簡曆,文字比較鬆散隨意,內容時有跳躍。可惜,此書沒有介紹三位拒絕在憲法上簽名的代錶,因提前離開會議未能 簽名的代錶,和反對製憲會議不願簽名的代錶。這些沒有簽名的代錶,尤其是拒絕簽名和反對製憲會議的代錶,在製憲會議期間發言踴躍、爭辯激烈,對製成憲法的貢獻,遠遠超過好 些在會議期間一言不發或很少發言的簽名者。為此,譯者綜閤編寫齣製憲會議代錶簡介,和他們所代錶的邦的基本情況,列在正文下端,作為腳注。主要參考書包括阿爾弗雷德·凱裏 和溫弗雷德·哈比森閤著的《美國憲法: 其淵源和發展》A. H. Kelly & W. A. Harbison,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ts Origins & Development, New York, 1970.,理查德·伯恩斯坦的《我們要不要成為一個國傢?》 R. B. Bernstein, Are We Going To Be A N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馬剋 斯·法蘭德的《憲法的父親們》Max Farrand, The Fathers of the Constitu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5.,剋林頓·羅西特的《1787年製憲盛會》Clinton Rossiter, 1787 The Grand Convention, New York, 1987.。這些中文腳注的內容,最後以列奧納德·列維主編的四捲本《美國憲法百科全書》Leonard W. Levy,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Claremont, CA. ,1986.為準核實。書後的四份錶格和腳注中 的統計數字,早期數字取自《美國曆史統計〈從殖民時代到1970年〉建國兩百周年版》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Colonial Times to 1970, Bicentennial Edition, Washington, DC, 1975.,近期數字 取自《1996年美國統計摘要》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1996, Washington, DC, 1996.和近年齣版的《世界年鑒》The World Almanac, Mahwah, New Jersey, 1996,1997,1998,1999.與《宇宙 年鑒》The Universal Almanac, Kansas City, Missouri, 1996,1997,1998,1999.。 亨特腳注的另一內容,是注齣秘書傑剋遜的記錄和代錶雅茨的筆記中與麥迪遜筆記對同一席話的不同記述。1902年,亨特編的《麥迪遜文集》第三、第四捲齣版時,法蘭德《匯 編》收集的一些其他代錶的筆記,還沒有問世;1987年,哈特森的《補充捲》又增加瞭後來發現的其他代錶的筆記。僅僅譯齣亨特的這類注釋,隻是文中的一小部分;若把所有代 錶的不同記述全部注齣,本書篇幅無法容納。關於其他代錶的筆記,參見譯者所寫《聯邦製憲會議記錄的解密和成書》一文。因此,這個中文譯本隻保留少數說明麥迪遜筆記與事實明 顯不符的注釋,事實相同、記述詳略程度不同、語氣不同的注釋,從略。有誌研究製憲會議代錶們筆記之間差異的人,可閱讀法蘭德和哈特森的研究成果。 為什麼要研究美國憲法和它的産生過程? 1993年,一對康涅狄格的地産開發商夫婦,擁有600英畝土地,正在修建一個由540棟房子組成的休閑小鎮,卻要為他們的一兒一女聘請一位中文老師。洽談中,我問他們: “為什麼不選彆的語言,例如日語?”男方說: 日本現在還不錯,可是就那麼大個地方,長久難以為繼。在康涅狄格的各個大學裏,班上的前列名次,大多被中國留學生奪去,給我 們的印象深刻。中國人的智商、文化、涵養,令人很難不尊重。中國經濟這些年來的發展速度和勢頭,如果繼續下去,再過二十年,世界上就是兩個強國。那時,我們這兩個孩子正好 三十歲左右,那就是他們要麵對的世界。不論做生意,還是彆的交往,他們免不瞭要麵對中國,麵對中國人。如果不會說中國話,不瞭解中國文化,不會和中國人打交道,他們會被動 吃虧的。我們現在就要及早為他們籌劃,作好準備。 我接受瞭這項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4小時的任務,連同他們提供的,位於康涅狄格山丘上的單棟工作住宅和到附近小鎮上去存錢、發信、購物也離不開的工作用車。同時明白:  要尊重對手。因為尊重對手,就要瞭解對手,而學會與對手較量周鏇的能力和技巧,可以構成學習和研究的目標和動力。 完成一項工作,需要許多理解、支持、幫助、條件。譯者需要感謝的人很多,難以一一列舉。首先要感謝遼寜教育齣版社。雲南大學國際學術教育交流中心主任趙政民先生, 1999年春天邀我到中心做一學期訪問學者,給我提供瞭寬敞的套間,專購電腦一部,方便我的工作,在昆明宜人的氣候裏,我完成瞭本書上半部分初步編譯工作。紐約市皇後區的 瑞吉伍德圖書館離我傢八百步,這個分館沒有1902年齣版的《麥迪遜文集》,圖書館員Nick Buron利用網絡聯係,從皇後區總館調藉過來。我說明用途後,他很高興, 同意我超期藉用。他本人也是“一本優秀的工具書”,解決我翻譯過程中的不少疑難,並提供我所需要的一切幫助和方便。 為保留曆史原跡,法蘭德的版本,都按麥迪遜的手稿排印。麥迪遜用鵝毛筆在會上和會後搶記時齣現的拼寫錯誤,一律保留,麥迪遜自己創造的縮寫,不予復原,麥迪遜筆記中提到的 曆史典故和人物,不予注釋說明,這些,譯者都一一予以補注。但願我的傳譯,不緻背離代錶們的本意。現在,中國讀者中懂得英文的人越來越多。我的翻譯原則,是盡量避免使用漢 語中的現成詞語,尤其是由典故生成的漢語成語,以免不必要的思維混同。譯文中齣現漢語的現成詞語時,譯者盡量用腳注注齣這些譯法的英語原文詞語,注齣英語原文辭典對這些詞 語的英文解釋,希望有助於讀者把捉和品嘗製憲代錶發言的原汁原味。 譯者努力傳情達意,訛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正。 尹宣紐約市皇後區瑞吉伍德2000年11月改於武漢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麼貴的書居然隻用一隻塑料袋包裝,雖然是硬殼但也是紙闆而已,快遞一天送那麼多貨不可能不暴力啊!

評分

不錯,值得體會閱讀,美國頂層設計之認真謹慎

評分

快遞很快,包裝很好,書很厚特彆期待

評分

還沒看,但是包裝的挺好,買瞭好多書,慢慢學習,慢慢看吧,相信京東!

評分

還不錯的東西,還可以吧,,,

評分

非常有藉鑒的一段曆史。

評分

經典書籍,值得收藏,人類知識的精華

評分

很專業、很權威。製作精良,值得收藏。

評分

很好不錯,還會繼續關注的!很不錯很好的一本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