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一篇《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廣泛傳播於新浪微博、網絡媒體以及意林、讀者雜誌。人民日報、環球時報、清華南都、思想聚焦等微博大號紛紛轉發,並撰文以“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為主題,探討“隻給奮鬥找時間,不給空虛留時間”的精神主旨是否正確。其中正方堅決擁護惜時如惜金、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觀點被稱為行動派,即行動起來纔是獲取幸福的僅有方法;反方則認為過度努力,必將忽略健康,遺忘身邊的幸福,被稱為享樂派,即通過小努力,獲取小成功,活著不該那麼纍。一時間雙方討論風起雲湧,在兩個小時內人民日報下的轉發與評論數超過三萬。而《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的作者蓑依,由此走進人們的視野,被稱為“新生代正能量女王”。
2014年8月,蓑依的新書《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應時而生,在這裏,她會闡述的多。
本書由劉同、蘇岑、盧思浩、安意如、特立獨行的貓等名傢誠摯推薦,是作者創作的以關注都市白領的情感生活和隱秘心理為主綫的文學類散文隨筆作品。
文中分彆用可樂小姐、搭訕先生、芒果姑娘等代稱來講述20多個小故事,講述“生活在彆處”的年輕人在愛情、親情、友情方麵的睏惑,以及關於孤獨、生活、成功等方麵的探索。它平緩地訴說著他們的心酸隱秘故事,揭穿瞭都市白領們“沒那麼簡單”的愛情,卻讓人哭過後,更愛惜自己的羽翼。
它讓你懂得沒有什麼比被生活淹沒更可怕的瞭,就連泅渡自己的愛情,都沒有你重要,所以,過好自己,再愛彆人。
即使人人都會說我愛你,但也很少有人說我愛我,沒有比忘記自己更容易的事情,也沒有比忘記自己更可悲的事情瞭。
《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中20多個故事裏的“普通青年”,就是生活在你周圍的怪咖們,就是一個個齣現在書裏麵的人,包括你自己。他們都為愛情或職場所傷,又都傷過彆人,但沒什麼,因為這世上有瞭他們,纔有瞭美好。
《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不是解決人生問題的書,也不是循循善誘的救世良藥,它隻是你的心靈寄托和歇腳處,它美化瞭你的美好,它必將強化你的強大。
海報:
不被世俗肯定,就像被風刺傷一樣,疼,卻找不到凶手。
忽視、冷落、背叛、自尊心受挫,
讓你我成為瞭沉湎過去、沉醉孤獨、虛度光陰的人
那麼——
隻給奮鬥找時間,不給空虛留時間
懷纔不遇,更需要逆水行舟,迷茫是纔華配不上夢想,
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你還在等什麼呢?
這世上能救贖你的,唯你而已。
蓑依,一個值得你認識的美好且有力量的姑娘。
擔任過大學詩社社長,也采訪過國內一綫大咖,但最喜歡的還是通過文字和大傢分享成長故事和情感體驗,其文字真誠、冷峻,常常一針見血地戳穿世人的僞裝。
尤其是《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迷茫就是纔華配不上夢想》《女孩子,要過幾年一個人的生活》等文章,在網絡上點擊量過韆萬,被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南方周末等媒體報紙廣泛轉載,被譽為新生代正能量女王。
★他們用十年告訴我們:不要浪費今天的時間去擔憂明天,明天在哪裏完全取決於今天的你在乾什麼,怎麼乾,乾得怎樣。
——劉同
★十幾年過去,在沒有一刻放鬆警惕、被生活追趕著前進中,終於,我一點一點過上瞭自己夢想的生活。這世界沒有一刻是公平的,它隻為那些它需要的且不停努力的人打開大門,並每天挑戰考驗你的恒心耐力。
——六六
★人人都渴望成功,其實較大的成功不就是活得像自己嗎?敢於展示自己的個性,讓喜歡是真心喜歡,讓學識是真的纔情,纔是較大的成就。
——蘇芩
★要時時自省,自己有多少能力,盡其在我去努力,與外界摩擦減少,心中矛盾也漸少,但不得不摩擦,也不是苟安、偷生,是要集中我們的力量去嚮理想發展。
——安意如
★一個人的動力歸根結底隻能來源於自己,靠彆人的光照亮你,你終究會麵對黑暗;靠自己的光照亮自己,纔能不懼黑夜。與其擔心未來,不如抓住已知,奮力前行。這是你自己的力量,不必害怕它流失。
——盧思浩
★那些用力的、彷徨的、略帶迷茫與不安的年華裏,僅有不變的,是你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伴隨著最美好的自己,一起長大。
——特立獨行的貓
第一章 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1、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2、你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3、落荒而逃又如何?
4、你是這樣成為普通人的
5、每個人都有彆無選擇的時候
6、有些成長來自於自我否定
7、理想的生活沒有捷徑
8、愛好,是可以救命的
第二章 迷茫就是纔華配不上夢想
1、貧窮不可怕,貧窮的思維纔可怕
2、忙碌並不都能造就強大
3、對不起,我所理解的孝順就是與你為敵
4、迷茫就是纔華配不上夢想
5、彆怕,我們都有一段不堪的歲月
6、再艱難,也要笑給人看
7、真真假假,就這樣過吧
8、唯一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第三章 即使愛情再韆瘡百孔,也值得我們奔赴
1、他不會永遠做你的"造夢人"
2、他們愛的是心中的理想
3、在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
4、有多造作,就有多摺磨
5、有些愛,就是用來辜負的
6、對愛人保持探索的熱情很重要
7、你不知道,那就是無理取鬧
8、即使愛情再韆瘡百孔,也值得我們奔赴
9、數字為你選擇的,未必就是閤適的
第四章 好的愛情如同泉水洗泉水
1、好的愛情如同泉水洗泉水
2、我們所貪戀的隻是習慣而已
3、男人的纔華,欣賞欣賞就行瞭
4、心懷秘密,坦坦蕩蕩
5、用我十年,換你一生天真無邪
6、夢露說,隻有花瓶不讀書
7、和大叔談戀愛,真的好嗎?
8、遲遲無法開始的初戀
9、異地戀纔是生活的常態
第五章 女孩子,要過幾年一個人的生活
1、女孩子,要過幾年一個人的生活
2、有些安全感,隻有錢能給
3、性,不比愛低級
4、分手後,還可以是朋友
5、文藝女青年的"極緻"愛情
6、女人的"復仇"
7、越是麵對生死,越要心手相牽
8、曖昧,暖其肺傷其心
9、你還在原地,隻不過參照物變瞭而已
第六章 女人:不求深刻,隻求簡單
1、不求深刻,隻求簡單
2、危險,意味著誘惑
3、為愛改變的一生
4、男人成為姐妹挽迴情感的工具
5、大女人拯救世界
6但願時光如初
7、有一種浪漫叫冷浪漫
8、把愛情當戰場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9、靈魂伴侶如水中月
第七章 他們的話
1、 我是那個"雞血女主播"
2、看透自己的青春
3、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4、 許你想入非非
5、 聽,身邊人的話
6、 後記:這,隻是開始
第一章 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我相信,無論你的境遇如何,身份地位怎樣,都會有這樣“走投無路”、“彆無選擇”的時刻。每個人都是有選擇恐懼癥的,很多路擺在你麵前,你隻能選擇一條時,我們都會猶豫,都會不知所措。這個時候,我們唯一能夠依靠的隻有自己。
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努力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不但可以帶給你成功的喜悅,而且會讓你整個人看上去美好極瞭。
現在打開朋友圈,每天都有人在遺憾地說“今天又睡到十點,早起跑步的計劃泡湯瞭”,“昨晚一直在刷微博,給自己安排的讀書兩小時的計劃沒有執行”,“今天周末,齣門踏青去瞭,本想晚上迴來寫完明天要交的稿子,但現在渾身無力,明早再寫吧”。我相信每個人在做計劃的時候,都是有著美好的、激動人心的願望的,可無論這個願望多麼現實和有成效,比如跑步可以減掉身上的贅肉,都無法改變他們懶惰、拖延的狀態。長久觀察之後,我發現,這種人一個月裏至少得有四五次這樣“遺憾”的錶達,我甚至能想象他每次嚮彆人訴說時的愁眉苦臉,可不管當時是如何地譴責自己,到頭來,還是改不掉身上的壞習慣,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不到。
我大緻就把這類人歸為不努力的人群。無法想象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每天都活在一種自我譴責中。而縱觀周圍對生活滿意度高的人士,他們沒有一個人是允許自己一次次地拖遝、無聊和懶惰的,相反他們抓緊瞭分秒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隻給奮鬥找時間,不給空虛留時間。
在我的微博上,有一個名叫“每天打雞血”的分類,開微博三四年的時間,我每天不管多忙多纍都會刷一次這個分類上所關注之人的更新。到目前為止,我微博上關注瞭近韆人,但這個分類裏最多的時候,也隻有五個人,在這五人之中,又隻有一個人是我幾年裏從來沒有間斷關注的,她就是北京交通廣播電颱主播、專欄作傢麻寜。相比較那些明星大佬,她沒有那麼風光,但也因為如此,她讓我體會到瞭作為一個普通白領應該有怎樣美好的生活狀態,她的日常生活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以緻每個人都可以學習。
她齣生在河南鶴壁,本科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因每年成績都是第一,順利地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畢業後,做瞭交通颱的主播。很多人說,優秀是一種習慣,在她這裏,算是有瞭很好的注解,學習上如此優秀的她,更是生活的好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她寫的一條微博,“為瞭充分利用時間,坐著23:55的紅眼航班迴來,一夜沒睡。今明兩天上直播,同時還要在31號之前完成這麼多事……但是居然隻用瞭一天就基本做完瞭!剩下的兩件事也都會在一天之內完成,我真是太感謝自己沒有拖延癥瞭!”她所謂的“隻用一天的時間都做完的事情”包括:完成《時尚新娘》的專欄稿、《年輕人》的專欄稿、物業費、車險、送衣服去乾洗、給爸爸打電話、拷照片、提供父親節采訪資料;“剩下的兩件事”是辦簽證和寫《女友》專欄稿。大傢可不要忘瞭,她是坐夜班飛機迴國的,第二天沒有倒時差、沒有躺下休息,竟然還順利地完成瞭這麼多事情。作為一名作者,我深知寫作是一項腦力勞動非常大的工作,她竟然還寫完瞭兩篇專欄,於是,我似乎明白瞭,為什麼她可以以20多歲的年紀,在北京買瞭房,有瞭車。
這當然不是偶然,即便她的微博不展示她今天做瞭什麼,你也會從她的隻言片語中看到她勤奮而快樂的生活狀態。最近的一條微博,她寫道:“7點到8點寫專欄,9點到17點上節目,19:30到21:10到東宮看《最後的晚餐》,21:20到22:30到三聯采訪。”不管工作如何勞纍,如果有好話劇,她一定抽齣時間來看。
所有看過麻寜照片的人都會覺得她好美,那種美不是五官有多麼精緻,身材有多麼棒,而是她的臉上沒有一絲懈怠、一絲無趣,整日都是神采飛揚的。她有一雙感染人的眼睛,讓每個人都願意和她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沒錯,奮進的人都挺快樂的。
如果說,你們覺得麻寜名校畢業的光環,是她最初的優勢所在,還不足以激勵你那顆已經懶到扔塊石子都不會起漣漪的心湖,那麼,我就用塊石頭砸嚮你,讓你稍微擺動一下。
我有一位“忘年交”前輩,他叫周智琛,媒體圈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個名字——國內最年輕的社長。1980年齣生於福建泉州,2003年7月畢業於華僑大學中文係,畢業之後,通過各種招聘和考試,進入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006年3月,不到26歲的他,離開南方報業,齣任東莞日報社執行總編輯;28歲創辦《東莞時報》;2011年8月,到雲南《都市時報》齣任社長、總編輯,時年31歲。
對很多人而言,22歲到28歲這六年,是人生中最黃金的幾年,這幾年中你的努力程度,會直接決定你的中年和老年將會以一種怎樣的狀態度過,我想周智琛是深諳這個道理的。2011年,我有機會參加他舉辦的首屆《都市時報》青年記者訓練營,從全國4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選齣20名學生去參加,提供食宿,還有稿費可拿。雖然我早前就聽到過關於他的故事,但是當我真正和他接觸起來,纔知道他之所以成為他的理由。
白天時,他的辦公室很少開著門,他要去參加這個會議、那個活動,一天輾轉三四個場閤是常事兒。你如果想要找他,最好是在晚上十點半之後,八九點是他最忙的時候,他要簽版。十點半之後,如果有同事來訪,他便泡壺清茶,和他們聊天談心;如果沒事兒,他便關起門來讀書,他的辦公室裏有很多好書,大部分他都讀過;如果工作到太晚不能迴傢,就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睡;他經常在飛機登機時間結束的前幾分鍾纔到達機場;有時,在辦公室吃頓有紅燒肉的外賣,都要在朋友圈裏炫耀一下。他完全沒有一個報社社長的架子,他的吃穿住行都是圍繞著工作進行,怎樣方便工作,就怎樣做,好多次早上我去辦公室時,在樓道裏遇到他,他都是頭發直立的,臉都沒洗。
很多同事建議他,“能不參加的活動盡量不要去瞭,每天這麼纍,不值得。”他這樣解釋:“人哪,總會惡性循環和良性循環。你把這件事做好瞭,就可能件件(事情)都會做好。如果一件事做不好,那麼(件件)事情都做不好。如同讀書,比如你今年獲得瞭‘三好學生’,可能明年國傢奬學金就光臨你。工作、做人也是一樣。”
他最近做的一件事情是深圳大學邀請他去做答辯委員,按照常規來說,就是在學生講述完自己的論文思路和寫作過程之後,給齣一些評價或者指點就可以瞭。但他卻在《深圳晚報》上用8個版,展示瞭這些學生的畢業作品,他說他要給這些優秀的學生最高的禮贊,為青春加油。他努力把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都做好,當其他的報社同仁都在為某一個選題而興奮不已時,他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小的環節入手,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一個個小的選題的光彩,讓他這個總編輯也越走越遠。
他說:“我這個人有個小習慣,閑下來的時候會找齣以前的照片,看他的眼神,看他的臉,你會發現有一陣子你的狀態非常好,眼神會比較清澈、平和,有一陣子又會比較渙散,眼神就比較乖戾。從眼睛裏麵是可以看齣東西的,相由心生。這也是我一個絕不會放棄努力的原因,我希望我整個人都能由內而外地擁有號召力,感染我的同事。”
我相信他每一天的“挑戰自己工作極限”的努力,便是他成為周智琛,而不是三四十歲還在做“媒體民工”的普通記者的原因。倒不是說鼓勵大傢不顧傢庭和身體條件,甚至犧牲生命去工作,而是要我們多考慮一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之內把事情做得更好,重要的是這個“更”字。
人有很多本性難改的東西,比如隻有當失敗、不如意時,纔會放眼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而當生活如常、平靜如水時,總是混混沌沌,每日上班、下班而不再去反思當下的自己能否做得更好。
有數據顯示,玩微博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月工資3000元以下的普通白領和身無分文的學生。倒不是說微博不好,而是倘若一個人花費很多時間刷新微博、沉浸於微博的各種段子時,也就意味著很可能這部分時間沒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我有一個理論——“低端的人”都偏愛輸入(輸入:每天花很多的時間去吸收各種信息),而“高端的人”更偏愛輸齣(輸齣:把自己的思想和所收獲的傳遞齣去),因為輸齣比輸入要纍很多,它多瞭一個反芻、咀嚼和錶達的過程。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懶散慣瞭的朋友,給自己定瞭一個新的目標:每天在“知乎”上迴答三個問題,周遭的朋友都恨不得給他點32個贊。不管目標大小,隻要我們不把時間荒廢在長時間的睡覺、整夜的打遊戲和數個小時的聊天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善用時間和努力的力量。
所以,每當無所事事的時候,你可以在心裏默念一遍“除瞭你,其他人都挺努力的”,我相信,你立馬就可以找到要做的事情。對我來說,還挺管用的,希望你也是。
試讀二:女孩子,要過幾年一個人的生活
我想,女孩子一定要過幾年一個人的生活。不是一個月、半年,是至少一年以上,如同訓練一樣。讓女孩子一個人生活,不是為瞭鍛煉她做傢務、整理房間、燒菜的能力,而是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而在女人的一生中,沒有比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再重要的瞭,它是女人的命根。
如同先照顧好自己纔能照顧好彆人一樣,隻有過好一個人的生活,纔能過好兩個人的生活。
多多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即便讀大學,也是在本地讀的,雖然學校安排瞭宿捨,但她從來沒有住過一天,每天寜願坐兩個小時的地鐵,也要迴傢。大學畢業後,她在上海找瞭一份文秘的工作,薪水不高,但因為離傢近,便欣然接受。談戀愛談瞭兩年之後,男友央求她從傢裏搬齣來,過兩個人的小日子,她不捨那個如魚得水的傢,遲遲沒有迴復。直到有一天晚上,心情鬱悶的她夜裏十點多,打車去男友的傢,一進門,看到男友懷抱裏有另一個女人。
第二天,她決定從傢裏搬齣來,她覺得就是因為自己不願離開傢,所以纔造成男友的劈腿。趁這個教訓的熱氣正旺,她一定要跟傢做一次告彆,否則,以後會更難走齣這一步。
於是,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租瞭一間十平方米的單人間,和三個人共用廚房、洗漱間和衛生間。最開始的一個月,為瞭不狼狽地去和室友爭搶著洗漱,她一直用濕巾擦臉,然後化妝;遇到尿急,也要憋著去公司;從來不做飯,在路邊隨便找傢便利店買點零食將就一下。雖然沒有傢裏的熱湯熱飯,她想著隻要能漸漸適應一個人的生活,也是值得的。
不幸的是,她遇到的捨友們“誌同道閤”。除瞭她以外的那三個女孩子,時不時地帶男友迴來過夜,或者請一大堆朋友來傢裏喝酒唱歌,或者就這三個女生,搓麻將到半夜。就像多多無視她們的存在一樣,她們也無視她的存在。利用公共空間時,從來不和她打招呼,還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但多多是狠瞭心地要住下瞭,付瞭半年的房租,不能說走就走。撐,往死瞭撐!
可第三個月剛開始的時候,她就一句話沒說地搬迴傢去瞭——她可以與彆人鬥,可以與生存環境鬥,但鬥不過自己,鬥不過自己的無聊、寂寞和無所事事。
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公司的職員,沒有過多的日常應酬,從小到大,傢裏總是有一個人陪伴她,她沒有一個人吃過飯、一個人睡過覺,連逛街都會叫上媽媽一起,所以,從未嘗過一個人生活滋味的她,從傢裏搬齣的那天晚上,在房間裏看著牆上自己的影子,第一次感受到瞭形單影隻的落寞。那一刻,她恍然明瞭:長久以來自己貪戀的不是傢裏舒適的床、可口的飯或者隨時可以洗澡的熱水器,而是總有一個人在身邊的小熱鬧。
為瞭對抗一個人的無聊,工作日下班後,她就趴在床上看美劇,直到看得眼睛酸疼,纔倒頭就睡,兩個多月的時間,她幾乎把近五年錯過的美劇看瞭個遍。隻不過,每到周五晚上,她就沒有看美劇的心情瞭,總在打算周末兩天怎麼過?想著在十平方米的天地裏,站著、坐著、躺著,都是一個人。她也想過去逛街,給朋友打瞭幾個電話之後,就放棄瞭,人傢都忙,沒有時間陪她,後來,她便打消瞭外齣的念頭。她覺得一個人站在街上,所有人都能看到是你一個人,而一個人在屋裏,隻有自己知道是一個人。
於是,看美劇、發呆和躺在床上無聊地翻網頁,成為瞭她最日常的生活。有時,想到下班後要迴到那個一個人的房間,還要和三個女人鬥爭,她就想在辦公室多待些時間。可看到那些格子裏的人一個個散去,空蕩蕩的辦公室隻有她一個人時,又會迫不及待地收拾東西走人。
孤單就是這樣一種東西:沒有覺察到就不存在,而一旦覺察,它便如影隨形。後來,多多在上下班的路上,都會覺得路人在看她,似乎在說“瞧,一個人呢,多可憐”;以前她無比討厭閤租的那三個女人,覺得她們生活粗糙得讓人受不瞭,可某一天,她迴傢時,看到三個人圍在一起吃熱氣騰騰的蔬菜火鍋,便羨慕不已;兩個月裏,她沒有迴過一次傢,因為害怕一旦迴去,就再也沒有勇氣齣來。
日子越過越像是一場戰役瞭。她嘗試各種辦法讓自己忘記是“一個人生活”這個事實,但總是忘記之前先想起,反而是一遍遍地強調瞭自己的孤單。甚至,這影響瞭她的工作,如果辦公室的幾個女同事一起齣去吃午飯而沒有叫上她,這頓飯她就不會吃瞭。以前也有這種情況,但她會屁顛屁顛地跟上她們,但現在,她不會瞭。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歧視孤單的人。
一切都變得乏味瞭,她幾乎忘掉瞭快樂的滋味。於是,大哭一場之後,她決定搬迴傢,如同搬齣來一樣決絕,第二天,她就搬瞭迴去。她想,“過不瞭一個人的生活,不過就是瞭。結婚之前住在父母傢,結婚之後,有瞭丈夫和孩子,到老都不會是一個人瞭。為什麼非得把自己逼進死鬍同呢?”
迴傢後,多多又過起瞭天堂般的生活,早上起床後就有母親準備好的熱騰騰的早餐;晚飯後,會和父母一起去散步,聊著彼此在工作中發生的趣事兒;周末窩在傢裏,和母親一起看韓劇,吐槽這個男人帥那個男人糟,或者牽著手,一起逛街。細水長流的日子和過去沒有什麼兩樣,這讓多多更加堅信搬迴傢的選擇是對的。
一年多以後,父母給她安排瞭一次相親。由於父母之前做瞭充分的準備和認真的挑選,多多隻見瞭一麵,便覺得很是閤適。男人成熟穩重,在一傢網絡公司做銷售主管,在上海有房子,這一切都符閤多多想要擁有一個安穩的傢的願望。兩個人年齡相對來說都比較大瞭,而且雙方傢長和彼此之間也都挺滿意的,半年後,兩個人就結婚瞭。多多為此興奮不已,像是完成一個任務一般,大鬆一口氣,她終於要有屬於自己的傢瞭。
初為人婦的她,對傢裏的一切都感覺格外新鮮,似乎有乾不完的活兒在等著她。每天下班後,她會第一時間衝迴傢,打掃房間、洗衣服,然後進廚房精心準備晚餐。倘若她做的這些再能得到丈夫的贊美,那就再好不過瞭,甚至於,相比較工作而言,她更喜歡待在傢裏,一整天一整天地待在傢裏。丈夫對她也非常滿意,因為工作比較忙,迴傢之後,就有乾淨整潔的傢和熱騰騰的飯菜等著他,一天的疲憊也就緩解瞭很多。
可這種美滿幸福的日子,並沒有持續長久。半年之後,男人被安排去統籌和策劃一個新的部門,加班的時間漸漸多瞭起來,有時,加班到半夜,為瞭方便,就不迴傢瞭,在辦公室睡一會兒起來再繼續工作。丈夫不迴傢吃飯、不迴傢睡覺,多多突然之間就變得沒有激情起來,似乎她做的所有傢務都是為瞭讓丈夫看到,而一旦他不在,她覺得自己做的這些沒有人欣賞和肯定,也就沒有意義瞭。
於是,她又恢復瞭單身時的生活,雖然傢裏有整體廚房,但她還是會在外麵買瞭快餐帶迴傢吃,丈夫不在傢,她就不想開火做飯。下班後,也沒有精神氣兒打掃房間瞭,就窩在沙發裏看電視;一堆衣服落在洗衣機裏,就是不願按動按鈕,讓它滾動。“整個人像死瞭一樣”,她說。這時,她會想起之前搬齣傢的兩個月時的狀態,和現在的無聊、寂寞沒有什麼兩樣。
最讓她受不瞭的是晚上。剛開始時,丈夫偶爾不迴傢,她雖然心裏不願意,但還是想著要體諒他的工作,又不是他不想迴來,隻是工作迫使而已。可慢慢地,她養成瞭如果丈夫某一天不迴傢,她就一晚上都睡不著的習慣。一整夜一整夜地失眠,昏昏欲睡,卻就是睡不著。她給丈夫打電話,他一邊忙著手頭的工作,一邊安慰她幾句,也就掛瞭。過上一兩個小時,她還是睡不著,再打一次,如此往復,一夜又一夜。直到有一天,丈夫惱怒地對她說:“不要每天晚上都給我打那麼多次電話,煩不煩啊,你睡覺就是瞭,晚上加班,本來效率就不高,你還一個個電話打斷我。”她也覺得委屈,哭著說:“可沒有你在傢,我睡不著啊。”丈夫丟下一句“以後這樣的日子多著呢,這麼大年紀的人瞭,連一個人睡覺都怕,那還能做成什麼?”就走瞭。
多多還是幸運的,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很久。丈夫日夜加班,用三個月的時間完成瞭領導交給的任務,終於可以以正常的時間迴傢瞭。多多欣喜不已,像是忍耐瞭一鼕的春天一樣,一下子就朝氣蓬勃瞭。傢裏的活兒也似乎破土而齣瞭,忙碌的生活也讓她充實瞭很多。丈夫就是她的太陽,瞬間就能把她照亮。
結婚一兩年之後,日子開始變得平淡如水,再也沒有最初兩個人如膠似漆的激情瞭。最先變化的是丈夫,不管之前工作有多忙,他都會盡量地迴傢吃飯,而現在呢,他有事兒沒事兒就在外麵和朋友一起吃,一周之內,至少有三天的時間是在外麵吃。多多不高興,說:“外麵的飯有什麼好吃的,連材料都看不到,多不健康,迴傢吃多好。”丈夫安慰她說:“整天在傢裏吃是好,可我一個做銷售的,如果不和朋友保持好聯係,怎麼可以。看似是在吃飯,其實很多生意都是在飯桌上談成的。”
多多是個明事理的人,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她漸漸地沒有瞭最初的耐心。在傢一個人的無聊,比什麼都讓她感覺痛苦。她一想到今後的幾年都要這樣孤單地生活時,就變得有些失去理智。她會在丈夫在外吃飯的時間給他打電話,說她身體不舒服,要去醫院,丈夫不得已趕緊趕迴傢,看到舒服地在看電視的她,她解釋說:“剛剛吃過藥瞭,好瞭很多。”或者會在下班之後,直接到丈夫的辦公室,等他和她一起迴傢,這樣,有同事看到人傢的妻子在等,就不好意思喊他去吃飯瞭;更或者有一天,她給最經常和丈夫吃飯的朋友打瞭電話,話裏有話地告誡他們以後盡量不要和她丈夫一起吃去吃飯。
沒過多久,丈夫的朋友都知道瞭多多不想讓他齣去應酬的事兒,所以,為瞭人傢傢庭的和諧,朋友也就盡量以後吃飯不叫他瞭。丈夫先是覺得奇怪,酒場突然就少瞭很多,某一天,他從朋友的玩笑話裏纔知道,原來是多多在暗地裏做瞭這麼多事情。
男人對朋友這件事的重視超齣人的想象,所以,多多這樣做的後果,可想而知。丈夫甚至撂下狠話,說:“如果再乾涉我的生活,就離婚。”而且,他還越發地“叛逆”,多多越是這樣在背後操作,他越是增加在外麵的應酬。
生活再次變得暗無天日,有時,多多真想著要離婚,兩個人這樣敵對,還不如一個人來得輕鬆。可是離婚之後呢,一個人生活,她能對付得瞭嗎?所有的事情,當遇上“一個人生活”這個問題時,多多都會敗下陣來。這次也是如此。她堅決不能離婚,即便丈夫晚上有應酬,可是還是迴傢的啊,周末有時候也是在傢的啊,仔細算起來,在傢的時間也是挺多的,有個人可以說說話,可是好的嘛。
三四年過去瞭,因為丈夫喝酒,兩個人依舊沒有孩子。多多朝思暮想地想有個孩子,一方麵有瞭孩子後,和丈夫的緊張關係可能得到緩解;另一方麵,有孩子在,她的生活也會忙碌、充實很多。
隻不過,我們朋友談起多多來時,卻說:“還是沒有孩子的好。因為在她那裏,還不是孩子,而是一個可以讓她充實起來的東西,和打掃房間、燒火做飯是一樣的。”是的,多多為瞭擺脫無聊,就想辦法拴著丈夫,拴不著時,就想著拴住孩子,可她從來沒有想過——要拴住自己,自己陪伴自己,比丈夫和孩子都要長久和容易很多。
我身邊的“多多”不止一個,而是隊伍龐大。他們隻能生活在人群中,一旦一個人,就生不如死。有人說,這也是現代人的通病——害怕獨處、害怕孤單、害怕一個人。所以,很多“聰明”的女孩子,從傢裏齣來之後,趕緊找個人嫁瞭,實現從一個“傢”到另一個“傢”的完美過渡,中間不給自己留一點“獨處”的縫隙。可她們不知道的是:你可以不強迫自己過不喜歡的生活,可生活會強迫你;你以為婚姻可以讓你覺得不再孤單,殊不知,兩個人的孤單纔更孤單。企圖用婚姻來“逃避”自我的方法,最終還是會毀瞭自己。一個不會與自己相處的人,也一定不會和他人相處。
我想,女孩子一定要過幾年一個人的生活。不是一個月、半年,是至少一年以上,如同訓練一樣。讓女孩子一個人生活,不是為瞭鍛煉她做傢務、整理房間、燒菜的能力,而是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而在女人的一生中,沒有比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再重要的瞭,它是女人的命根。
一個人獨立生活,尤其是女人,關係到一個底氣的問題。它會帶給你一種不依傍的自信。這種來源於自身的能量,可以讓女人在戀愛,或者是婚姻中留有屬於自己的空間。聽過太多女生一深愛,就忘瞭自己的慘痛故事,女人失去自己,斷斷不會是因為愛上瞭一個人,而是在此之前,就沒有覺察到自己的存在,隻不過,之後被更深地淹沒瞭而已。在很多年裏,同學、同事、朋友前擁後抱、熱熱鬧鬧,讓人誤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但其實,孤單纔是永恒的狀態。
學習如何與自己和解、如何與孤獨相處,如何與時間為伴,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而且它如同養分,對人的滋養,是緩慢滲透的,所以這堂課,越早上越好。可一個人生活總是難的,更多的空閑時間撲麵而來,無聊也隨即鋪天蓋地,還要戰勝來自內心和外界的恐懼,隻是想想,就覺得堅持不下去,剛開始,我也這樣認為,但真正做起來,完全不是這樣。
因為某些原因,我曾經有兩年多的時間在外地獨自生活。每天都很規律,上午寫稿、下午準備考試、晚上讀書,除瞭偶爾的身體不舒服和心情不好,七百多天都是這樣過來的。
最開始也是很難。二十多年,每天都和鍾錶相伴,卻在那一年,第一次清清楚楚地聽到瞭鍾錶的嘀嗒聲;洗瞭上萬次的腳,那一年,第一次知道用盆接洗腳水的聲音會把暗夜都吵得沸沸揚揚;第一次體會到一天24小時是如此的漫長,自覺做瞭好多事兒,時間卻隻走瞭一點點。那時,我甚至擔心:如果長時間不和彆人說話,會不會得失語癥?我找瞭很多資料,也沒有答案,但之後,為瞭避免自己真的失語,隻能過幾天,就給朋友打一次電話,聊聊天。
因為有很多書要讀,有很多稿子要寫,漸漸地就忙瞭起來。雖然還是一個人,但狀態變瞭很多。為瞭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樣,我想瞭很多的辦法。以前早上都是在路邊吃點豆漿油條湊閤一頓就行瞭,後來,我便要求自己,早上六點多起床,步行去市場買菜,置辦夠一天的新鮮食材,迴傢自己做,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就是能接觸到很多人,遇到比較愛說話的商販,可以聊上那麼幾句,心情也會好很多;傍晚時,開始規律地到附近的大學操場慢跑,每天半個多小時,纍瞭就坐在一邊,看大學生們打球的打球,牽手的牽手。有一次,看到有瑜伽工作室招生的廣告,便報瞭個周末的瑜伽班,和十幾個女人,由陌生到熟悉,最後,竟覺得在這個城市也有很多朋友瞭。
就這麼一些微小的改變,就把我除瞭寫稿、讀書的時間全部占滿瞭,一個人也能變得忙碌起來,一天天下來,竟然也毫無察覺,等到過年迴傢時,纔意識到已是一年過去瞭。人都會有恐懼,並且會自覺放大恐懼,但事實上,把那些恐懼分解到一天天裏,就沒有瞭。
兩年的時間,讓我知道:即便有一天,全世界都拋棄我,我也會活得很好。這是發自內心的堅持,是七百多個日夜所給予我的最大財富。女生都渴求來自男人的安全感,倘若她們有過一個人生活的經曆,就知道自己給予自己的安全感,更實在。
所以,不論現在獨自生活的你有多麼艱難,一定要堅持下去,直到自己能夠享受這種生活,並真正獲得它的滋養,與它握手言和,纔能去過另一種熱鬧紛擾的生活;倘若此刻,你雖在人群裏狂歡但仍覺孤獨,那麼給自己一個獨居的機會吧,你不知道它會有多美好。
……
這本書是送朋友的,這麼晚纔來評價很抱歉,但是朋友說這本書寫的不錯
評分還沒看完,看完後再評價!
評分這本書不錯,尤其適閤女孩子,讀瞭之後知道自己為什麼迷茫,該怎麼改變這種狀態,而不是去抱怨外在的事情!
評分不錯,包裝完好,挺精緻的
評分很不錯的書,滿滿的正能量
評分很久都想買的書,還不錯
評分還行。送瞭一張明信片還有一張海報。
評分很美的一本書,尤其是內容,讓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評分質量特彆好,買給小妹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