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理解书中关于运动生理学的章节,结果发现,那些专业术语的堆砌,完全没有照顾到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作者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生物学背景,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跳过了必要的铺垫和生活化的类比。比如,书中对于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解释,充斥着复杂的化学名词,却没有一个直观的例子来解释它们在日常跑步或者短跑中的实际差异。更令人抓狂的是,许多看似重要的理论部分,总是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历史回顾所占据篇幅。比如,花了好大一段文字介绍某个运动理论的发现者及其生平,但对这个理论在当代体育训练中的应用却只是轻描淡写。这让我不禁怀疑,编写者是不是更热衷于学术史的梳理,而非面向实际应用的技能传授。对于一个追求“健康”和“实践”的高职体育课程来说,这种过于学术化、脱离实际情境的叙述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疏离,最终不了了之。
评分这本书的“健康”部分更是让我感到迷茫和失望。我期待的是一套能指导当代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实用手册,比如如何应对学业压力下的心理调适、如何识别现代饮食陷阱、如何进行科学的睡眠管理等等。然而,书中关于“健康”的论述,却仿佛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观念里。例如,关于营养学的介绍,推荐的食谱和食物选择非常陈旧,完全没有考虑到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健康食品和替代品。关于心理健康的部分,更是敷衍了事,只是简单地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然后建议“多运动”或者“找人倾诉”,这种建议的苍白无力,根本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干预工具或资源引导。我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和资源列表,比如如何通过呼吸练习快速平复焦虑,或者哪里可以找到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这本书对于“健康”的理解,显得极其片面和滞后,更像是一份要求学生“做个好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基于科学证据的健康指南。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我高职期间体育锻炼的坚实后盾,但实际体验告诉我,它更像是一块需要被快速翻越的绊脚石。教材的装订质量也让人担忧,几次随意的翻阅,书脊就开始发出吱嘎的声响,感觉再多看几次就要散架了。这种粗制滥造的感觉,从内到外都在传递着一种不被重视的态度。它没有提供任何与现代体育科技接轨的内容,比如如何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运动数据,或者如何根据心率区间进行高效训练。整个阅读过程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拉回了一个没有互联网、没有运动科学最新进展的时代。它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作为一个临时的课件填充物,老师或许能从中抽取几个勉强可用的名词进行讲解,但作为一本独立的、自学的工具书,它的价值几乎为零。最终,我不得不依赖网络资源和体育老师的现场指导来弥补这本书留下的巨大知识空白和理解上的偏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的灾难,那种老旧的、带着一股陈年灰尘味道的配色,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印刷品。字体选择也极其保守,黑白分明,却没有任何设计感可言,仿佛是直接从某个政府文件里抠出来的样本。我本来对“十二五”这个前缀还有点心理准备,但即便是对这类教材抱有最低期待,拿到手翻开内页时,那种油墨味混杂着纸张的粗糙感,还是让人眉头紧锁。更别提那些排版了,段落之间密密麻麻,留白少得可怜,感觉设计者生怕多浪费一毫米的纸张。很多图示都是那种像素感十足的黑白线条画,人物动作僵硬得像木偶,别说指导运动了,简直是在进行一种“反向教学”。我理解职业教育教材需要控制成本,但这份对阅读体验的漠视,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它传递出的信息是:内容是次要的,能印出来就行,这对于一个旨在激发学习兴趣的“体育与健康”教材来说,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打开它,就像是打开了一本被时间遗忘的说明书,缺乏任何吸引力去深入了解它所承载的知识。
评分作为一本与“体育”紧密相关的教材,其运动技能的指导部分简直是笑话。当我尝试对照书中的图文说明来学习几个基础的拉伸动作时,我发现描述的动作顺序和关键点标注极其模糊。比如,做一个弓步拉伸时,书中可能只写了“保持躯干直立”,但对于膝盖是否应该超过脚尖、后腿膝盖的触地程度、感受拉伸的是股四头肌还是髋屈肌,这些关键细节完全缺失。更糟糕的是,书中很多图片和文字描述是脱节的。有几页的插图明显是错误的,比如在介绍一项需要双手持握的器械练习时,图上的人却只用了一只手,这要是让初学者照着练,轻则动作变形,重则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动作的精准性是生命线,这种低水平的错误和含糊不清的指导,不仅无助于学习,反而可能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运动习惯,这是任何一本体育教材都无法容忍的致命缺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