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典藏本)》一书为研究毛泽东——这位1976年辞世的中国革命开拓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收集一些新近发现的由毛泽东执笔的著作,尼克?奈特重新审视了毛泽东思想里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并对毛泽东进行了“再思”。这本书系统且全面地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起作用的观点,阐释了毛泽东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尝试,以及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
在解读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奈特对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难题进行了探究。《国外毛泽东研究译丛·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典藏本)》一书对许多固有的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评述提出了挑战。这本著作对研究中国历史与政治,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学者和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
尼克·奈特,先后获得昆士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与历史、毛泽东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哲学等。尼克·奈特是当代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率先对全球范围内的毛泽东研究进行学术思想史的梳理,并将其概括为几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他曾多次来中国访问和研究,目前仍与我国毛泽东研究领域的一些学术机构和学者保持着联系。尼克·奈特在研究毛泽东的过程中尤为主义对第一手史料的把握,以及对前沿方法论的运用。与此同时,他还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瞿秋白、艾思奇等学者。
第一章 前言:再思毛泽东
第二章 方法论问题一: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文本的再思考
经验主义:阐述与批判
毛泽东文本:读者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系谱的问题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分期的问题
结论
第三章 方法论问题二: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存在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吗 ?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吗?如果是,又是哪种 ?
结论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中的工人阶级与农民(1923—1945)
联合农民,1923—1927
农村革命,1927—1930
工人阶级力量和国家形成,1931—1934
抵抗与改革,1937—1945
结论
第五章 政治和构想:毛泽东思想中的历史时期与未来思想 (1937—1945)
中国传统中的历史分期和未来思想
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历史分期与未来
毛泽东思想的双重分期:“三时代”和“五阶段”
历史性未来:永久和平时代,共产主义时代
政治和构想:未来对现在的影响
结论
第六章 毛泽东思想中社会革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维度
基于对毛泽东三宗文献的研究,1937—1940
《矛盾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论一党专政》:阶级与政治
《新民主主义论》:经济、政治、文化
“根据”:经济和政治
“政治”与阶级斗争的调整
“政治”与政府的作用
文化的历史作用
政治与意识形态
结论
第七章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与科学:普遍性与特殊性
毛泽东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
第八章 通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毛泽东(1949—1969)
毛泽东对1955—1956年间事件的回答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不断的革命
“大跃进”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和“文化大革命”
结论
第九章 从和谐转向斗争、从永久的和平转向“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思想中变化的未来 悲观主义和革命斗争: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
60年代早期
矛盾的普遍性和限的生产力
“大跃进”中的“乌托邦主义”
“文化大革命”:告别乌托邦
从和谐到斗争,从永久和平到“文化大革命”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我们认为,在毛泽东去世大约30年后重新思考他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其原因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官方曝光了大量之前鲜为人知的毛泽东的文献。中国出版并广泛宣传这些文献,中国的媒体和学术期刊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若非有隐蔽的政治动机是不会如此的———对于这一点我稍后会谈到。不管发布这些著作的动机是什么,它们从根本上扩大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赖以存在的文本域,同时,由于文本域轮廓的显著改变,我们对一些传统的阐释产生了怀疑,早期的讨论同样需要被重新开启。因为这些文献见证了很多新主题———文学的、哲学的、意识形态的、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个人的———它们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这些文献成为我们阐释毛泽东思想时要面临的挑战,因为它们代表了需要探索的未知领域。其次,从毛泽东登上历史舞台之后,这个世界以显而易见的代价发生了很多次转向。转向给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理解毛泽东的方式。毛泽东在晚年时仍然会谈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即使这一运动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裂。苏联的存在和冷战引发了国际的紧张态势,那时的中国依然坚持毛泽东模式的领导。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彻底变革提供了支持———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它们在“文化大革命”的猛烈攻击下全线溃退。但是在短短几年内,“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的异端成为新的正统思想,它们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显著改变,这些改变至少可以同毛泽东任何一项雄心勃勃的政治运动相媲美。中国朝向市场经济的变化、苏联日趋衰落并于1991年最终瓦解,这些事件伴随着并部分地加速了西方左翼的实质性消亡,很多国家的共产党都不复存在。中国改革事业的胜利及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跃进,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回应。在这些西方国家中,新保守主义获得了胜利。在中国和西方国家,认为可能通过有意识的政治运动实现人类平等的信心受到了严重侵蚀。上述变化使得前辈们主张平等的社会主义观念,尤其是毛泽东一代试图通过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变得更加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被证明。政治运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衰落及其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减弱,不仅改变了过去人们在经验意义上使用该词语的方式,而且改变了该概念所蕴涵的价值标准(好的和坏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相关的和不相关的)。但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激励着毛泽东和他所属的革命一代,这些观念对他们来说是切实的、似乎可以实现的,正如激励着后续一代那些不同的价值观一样。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许多评论毛泽东生活和思想的人不再愿意认真地对待毛泽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和形式,这些差异成为当前的限制,它阻止人们去认可某种世界观的解释性价值,原因是这种世界观和目前流行的世界观极为不同。因为如果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下是毫意义的,那么它们在当时又何以具有意义呢?
……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典藏本”的品质。从纸张的触感,到墨迹的清晰度,再到装订的牢固度,都体现了出版方的诚意与严谨。这种精美的制作,本身就传达了一种信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读物,更是一份值得珍藏的研究资料,一份承载着思想深度与学术价值的礼物。我一直相信,一本好书,不仅内容要有深度,其形式也应与之匹配,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期待它能够如同它的装帧一样,内容也同样厚重、精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在其他地方难以找到的资料,或者对某些已经被广泛讨论的问题,提供新的解读和视角。尤其是在“国外毛泽东研究”这一领域,能够有一本如此高质量的译丛问世,本身就极具意义,它为国内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国际学术界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的窗口,这对于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无疑大有裨益。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再思”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对过去人物的解读也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毛泽东思想,作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复杂性和深远影响,决定了对其的解读必然是一个持续而多元的过程。这本书的题目“再思毛泽东”,就预示着它并非是对已有观点的简单重复,而是试图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毛泽东的思想进行一次新的审视和思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们,是如何基于各自的学术传统和研究方法,来剖析毛泽东思想的。这种跨文化的对话,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帮助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理解这位历史巨人的思想遗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导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去探索毛泽东思想的深度、广度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探索”二字,让我觉得它并非是要给毛泽东的思想下一个最终的结论,而是更像一种开放性的、持续性的研究过程的呈现。这意味着我可能会在这本书中看到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的学者可能会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研究方法出发,对毛泽东的思想进行多角度的剖析。例如,可能有人会从哲学史的角度,有人会从政治学角度,甚至有人会从社会学或历史学角度来解读。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正是学术研究的魅力所在。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对毛泽东思想体系内部的逻辑关联性,以及其思想是如何在实践中被运用、被修正,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实践的。很多时候,我们对伟人的思想往往只看到了宏大叙事,却忽略了其思想发展的细微之处,以及那些可能存在的内在矛盾。这本书能否揭示这些,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厚重的纸张,烫金的书名,还有那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封面设计,都散发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学术气息。拿到手里,份量十足,仿佛捧着的是一份厚重的研究成果,而非仅仅是一本普通的读物。我一直对毛泽东这个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相关的书籍良莠不齐,很多要么过于意识形态化,要么流于表面,真正能够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核,并呈现出国际视野的著作并不多见。这本“典藏本”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这类深度研究的期待。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字体的大小、排版的疏密,都显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封底的出版社信息和书号也印刷得清晰规整,整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印象。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洞察,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前所未有的启发和理解,尤其是我一直很好奇,国外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读这位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中国领导人。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其功过是非的简单定论上,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其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毛泽东的思想,更是如此,它不仅塑造了中国近现代史,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国界,在国际政治、军事、哲学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一本能够从“国外”视角来“再思”毛泽东的书,对我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国内主流叙事的视角,或许能看到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甚至从未被提及的方面。这种“探索”性的尝试,本身就充满了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够展现出一种超越简单褒贬的客观立场,是否能够剥离掉一些政治符号化的解读,真正去挖掘毛泽东思想的逻辑、其理论的原创性以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局限性。能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如何解读一个东方伟人,这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思想交流,令人期待。
评分此书编排纸张均好,随机看了几段,还不错。其实对毛老人家的了解也是极有限的,仅仅了解了不全面的一面。
评分此书编排纸张均好,随机看了几段,还不错。其实对毛老人家的了解也是极有限的,仅仅了解了不全面的一面。
评分给单位买的,到货快,服务好,是正版
评分电子书看过了,觉得不过瘾,再买这本书
评分国外毛泽东研究系列译丛典藏版,学术价值高,装帧印刷好。可惜7和10没货了。
评分这边毛泽东传的书以前买过一本被别人借走了,这次活动又买了一本
评分有研究者认为,此次名著珍藏版的出版,必将推动国内当下的毛泽东研究热潮的继续深化,使人们看到一个从这种独特的角度描述和阐释的毛泽东,从而开阔视野,受到启发,并以自己个人的眼光、经历、立场出发,重新去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出版业内人士也认为,该书将成为图书市场新的亮点,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名人传记热潮。
评分包装很不错,看不出来有损坏,送货及时,非常满意的一次购买。
评分京东自营书籍,全部正版,纸张印刷都很好,封塑包装。价格优惠,物流神速,比在书店实惠多了。一次买了十几本,还没有细细阅读。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导师、伟大领袖。他写的及研究毛泽东的书就是一座图书馆,值得好好品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