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清] 周亮工 等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18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394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263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24
套装数量:2
字数:6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印人传合集》,收入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叶为铭《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冯承辉《历朝印识》五种,并编有人名索引,是目前全面的印人传记整理本。全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印人生平传记,不仅可见篆刻艺术历史之流变、印技之传承,更让人感受到方寸之间中国印文化的万千气象。
  
  

内容简介

  

  《印人传合集》,收入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叶为铭《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冯承辉《历朝印识》五种。
  《印人传》三卷,又作《赖古堂印人转》,周亮工撰,是我国篆刻史上第一部系统记录印人传记的专著。
  《续印人传》又作《飞鸿堂印人传》,汪启淑撰。汪氏仿《印人传》体例,辑录《印人传》以外印人129人,附无传者61人。
  《再续印人传》,叶为铭撰。叶书辑录周亮工、汪启淑二书未收印人600余人为三卷,又得100余人为补遗一卷。
  《广印人传》,叶为铭撰。叶氏在《再续印人传》的基础上,汲取《印人传》《续印人传》二书,反复修订,增补为《广印人传》,共收古今印人1800余人。
  《历朝印识》,冯承辉撰。冯氏收自秦李斯至明代印人为《历朝印识》一卷,后又增辑清代印人300余人为《国朝印识》一卷,两书统称《历朝印识》。
  此次点校整理,由于良子点校,《印人传》以《篆学琐录》本为底本,参校康熙原刊本、四库全书本、西泠印社《印学丛书》本;《续印人传》以《篆学琐录》本为底本,参校乾隆五十年刊本;《再续印人传》和《广印人传》以西泠印社刊本为底本;《历朝印识》以《江氏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参校西泠印社刊本。
  
  

作者简介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别署陶庵、减斋、谅公、栎下先生等,祥符人,居南京,著有《印人传》《赖古堂印谱》《赖古堂印集》《读画录》《闽小记》等。


  汪启淑(1728—1800),字慎仪,号秀峰、刘莽,讱庵等,自称印痴先生,安徽歙县人,居杭州,著有《再续印人传》《汉铜印存》《汉铜印原》《锦囊印林》等。


  叶为铭(1867—1948),字叶舟,又字品之,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著有《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


  冯承辉(1768—1840),字少眉、少麋,号伯承,别署老麋、眉道人、梅花画隐、古铁斋等,江苏娄县人,著有《历朝印识》《古铁斋印谱》《印学管见》《题画小稿》等。



前言/序言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续印人传》又作《飞鸿堂印人传》,汪启淑撰。汪氏仿《印人传》体例,辑录《印人传》以外印人129人,附无传者61人。

评分

书好,还没有时间看,也不知道什么时间会去看!

评分

信任京东,购物愉快……!从没失望过!

评分

好书何时有,把酒问苍天,捏捏袋袋里,想买又无钱。省吃又俭用,存点私房钱,只有等活动,用券才开颜。

评分

非常好看,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世代的人,对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评分

庙堂旰食,乾惕震厉,方将改弦以调琴瑟,异等以储将相,学堂建,特科设,海内志士,发愤搤捥,於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於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瘉,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众心。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横流天下。敌既至无与战,敌未至无与安,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矣!

评分

正版。包装好。物流给力。

评分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印人传合集(套装全二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