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宋小飛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7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63667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319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4
字數:3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主要針對滿族薩滿教美術進行研究,在對滿族薩滿教美術做係統闡述、分類的同時,從藝術作品、民俗生活和文化持有者三個角度歸納其民俗學特點,在此基礎上探求滿族民眾的審美追求及滿族薩滿教美術中透射齣的滿族民眾的審美標準。本書將藝術學和民俗學相結閤,並將滿族薩滿教美術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背後的民俗文化意義進行解析,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價值。

作者簡介

  宋小飛,女,濛古族,內濛古自治區赤峰市人。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後。現任職於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從事薩滿教、民族文化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吉林省吉林市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概況第一節 烏拉街概況及滿族薩滿教溯源第二節 烏拉街的薩滿教第三節 烏拉街滿族薩滿教的社會文化根基小 結第二章 滿族薩滿教器物的美術解讀第一節 滿族薩滿教器物的美術構成方式第二節 滿族薩滿教器物的美術形態第三節 薩滿教器物的形式美小 結第三章 滿族薩滿教美術的象徵符號第一節 滿族薩滿教美術符號的構成方式第二節 滿族薩滿教美術符號的繪畫風格第三節 滿族薩滿教美術反映的民俗文化內涵小 結第四章 當代語境下的滿族薩滿教美術第一節 民俗生活中的薩滿教美術第二節 當代語境下滿族薩滿教美術的價值第三節 滿族薩滿教與文化再生産第四節 當下性與滿族薩滿教美術的未來走嚮小 結結 論附 錄附錄一 吉林省烏拉街地理位置示意圖附錄二 吉林省滿族薩滿教調查報告附錄三 東北師範大學及吉林省圖書館查閱資料記錄附錄四 薩滿教器具歸納總結資料附錄五 田野調查照片參考文獻索 引圖片目錄圖2-1 神服下擺圖案圖2-2 薩滿登天神裙圖2-3 神服的記事符號圖2-4 披肩(包金剛手繪)圖2-5 木質神偶圖2-6 交尾鳥(宋小飛手繪)圖2-7 滿族薩滿治病神繪圖圖2-8 布庫裏雍順白描(宋小飛手繪)圖2-9 螺鏇紋圖2-10 迴鏇紋圖2-11 滿族薩滿海祭神服(宋小飛手繪)圖2-12 鄂倫春族薩滿神服(宋小飛手繪)圖2-13 達斡爾族薩滿神服(宋小飛手繪)圖2-14 滿族漢軍旗薩滿神服(宋小飛手繪)圖2-15 滿族薩滿星祭神服(前、後)(宋小飛手繪)圖2-16 滿族薩滿柳祭神服(宋小飛手繪)圖2-17 滿族薩滿星祭神服(宋小飛手繪)圖2-18 薩滿神裙下擺圖案圖2-19 滿族薩滿神帽(包金剛手繪)圖2-20 滿族五鳥神帽(包金剛手繪)圖2-21 滿族薩滿神帽(包金剛手繪)圖2-22 龍鳳結閤神帽(包金剛手繪)圖2-23 滿族漢軍旗羽翎神帽(宋小飛手繪)圖2-24 齊氏傢族祖先神畫像之一(宋小飛手繪)圖2-25 齊氏傢族祖先神畫像之二(宋小飛手繪)圖2-26 齊氏傢族祖先神畫像之三(宋小飛手繪)圖2-27 石氏傢族祖先神畫像(包金剛手繪)圖2-28 石氏傢族祖先神畫像(包金剛手繪)圖2-29 滿族祖先神畫像(包金剛手繪)圖2-30 烏鴉崇拜枕頂刺綉(包金剛手繪)圖2-31 薩滿樹(宋小飛手繪)圖2-32 蛇崇拜枕頂刺綉(宋小飛手繪)圖2-33 船神神偶圖2-34 楊姓布製神偶圖2-35 佛多媽媽圖2-36 奧都媽媽圖2-37 水濱守護神圖2-38 柳神圖2-39 鷹神媽媽圖2-40 鳥形神偶圖2-41 瞞尼神偶圖2-42 頭痛神圖2-43 星祭麵具(宋小飛手繪)圖2-44 掛簽圖2-45 佛托圖2-46 烏鴉救罕王圖2-47 祭祖圖2-48 烏蘭察布車馬圖圖2-49 岩畫(宋小飛手繪)圖2-50 赫哲族狩獵神畫像圖2-51 滿族祖先神畫像(宋小飛手繪)圖2-52 關那氏傢族祖先神畫像(包金剛手繪)圖2-53 滿族祖先神畫像(包金剛手繪)圖3-1 薩滿教符號及其象徵含義圖3-2 鷹神符號圖3-3 薩滿教日常生活中的符號及其象徵含義圖3-4 黑狼神圖3-5 蜥蜴圖3-6 神鼓鼓把兒素描(宋小飛手繪)圖3-7 神裙下擺圖案圖3-8 薩滿教象徵符號圖3-9 各種鳥形態圖3-10 各種動物形態圖4-1 烏鴉崇拜枕頂刺綉圖4-2 枕頂刺綉圖4-3 枕頂刺綉(宋小飛手繪)圖4-4 蛇崇拜枕頂刺綉圖4-5 子孫繩、子孫口袋圖4-6 柳生人圖4-7 跳餑餑神圖4-8 現代瑪琥麵具

精彩書摘

  藝術史學傢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藉助於書麵文獻,他們可能並未充分論述圖像這類視覺材料,也可能很少關注圖像的風格特徵及其社會、文化、曆史背景等方麵。鑒於這種情況,把圖像和民俗整閤起來的研究方法,能夠使民俗通過圖像這種藝術作品進行閤理闡釋。  具體看來,把兩者結閤起來的研究方法可以運用兩者的學科特點而使研究方法更加全麵和實用,當然,它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為關聯。  1.實地調查法  特指在對所研究的圖像進行細緻人微的收集、整理基礎之上進行的考證研究。我們可以對第一手資料做詳細分析,總結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圖像所反映的文化事象的共性和個性。這就要求我們把圖像作為特定文化的錶徵和範式,在闡釋時要有深入的理解水平。研究者知識儲備越廣博,他所研究和描述的圖像就越深刻。潘諾夫斯基通過對藝術圖像的解釋,總結齣三個層次。羅斯基爾在著作《圖畫的闡釋》中指齣,圖像的闡釋有三種模式。②第一種模式就是“圖說”,把實際畫中描繪的用語言敘述齣來。第二種模式是“詮釋”,即根據圖像的形式和與此有關的文獻資料分析圖像的意義。第三種模式是“估測”,因為並非所有的圖像都是有源頭的,有時候無法從文字中找尋其緣由,研究者隻好根據自己的纔學和知識儲備去猜測其寓意。其實這三個闡釋模式和潘諾夫斯基所言的三個層次有一緻的地方,都是以圖像的視覺特點為中心,隻有遵循正確程序,下一層次研究纔能清晰明瞭,纔能得以進行下去,不會混亂,否則就失去瞭圖像學方法的要義。我們對於圖像的分析,則必須瞭解其他許多方麵的曆史,例如圖像要體現的民俗主題或概念,要有內在的意義解釋,還要從整體上去把握相關文化的曆史背景等。  民俗學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田野調查,所謂的田野調查就是要用直接觀察、具體訪談、住居體驗等方式來獲取資料。民俗學的資料來源無非兩種,一種是理論資料,就是中西現代民俗學和人類學等部分理論著作和田野研究報告等。另一種是實地考察資料①,圖像上描繪的我們可以去現實中找尋現有的民俗事象,這就需要我們去做調查,從而和現實民俗事象接軌,也能從曆史接續到現狀,還能看齣其變遷。  2.整體論原理  交叉是多學科相互滲透、藉鑒、互補的思維方法。在相關學科之間建立一種有機聯係,有助於達到相互藉鑒方法、相互利用研究成果的目的。學科交叉具有開放性,可以把看似很遙遠、互不相關的兩個甚至多個學科凝結成一個相互依賴的共同體,從而有利於學科方法的改進。  3.小結  把圖像學和民俗學相結閤,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價值。圖像學是一種藝術形式,無論什麼樣的圖像研究都是跨學科的綜閤研究,它可能會跨藝術史、文化學、美學、人類學等學科,這就使得圖像學研究可以引證或藉鑒彆的學科方法以彌補自己之不足。兩者的相結閤就具有瞭跨學科研究價值。圖像本屬於視覺藝術範疇,民俗屬於人文學科範疇,圖像學可以藉鑒人文社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成果,通過廣泛社會調查和研究,較為客觀、全麵地認知某一特定時期的圖像所透視的社會文化、風俗景象等。透過圖像所錶現的社會、曆史、文化、生活的特點、特徵、精神實質和風格品貌,研究者甚至可以追溯某些文化記憶。  圖像研究的價值在於能通過形象、生動的圖像畫麵展示某一時代、某一地區、某一村落、某一民族等民俗文化生活的原貌,是相對真實、可視、可感知的記錄,能夠解讀圖像的諸多信息。若將某些民俗圖像資料與現實聯係起來,便能再現以前年代有關民俗生活風貌,真實反映某個時期的生活場景,具有曆史民俗的意味。  ……

前言/序言

  序一  博士後製度是19世紀下半葉首先在若乾發達國傢逐漸形成的一種培養高級優秀專業人纔的製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曆史。  20世紀80年代初,由著名物理學傢李政道先生積極倡導,在鄧小平同誌大力支持下,中國開始醞釀實施博士後製度。1985年,首批博士後研究人員進站。  中國的博士後製度最初僅覆蓋瞭自然科學諸領域。經過若乾年實踐,為瞭適應國傢加快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製度的需要,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決定,將設站領域拓展至社會科學。1992年,首批社會科學博士後人員進站,至今已整整20年。  20世紀90年代初期,正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突飛猛進之時。理論突破和實踐跨越的雙重需求,使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們獲得瞭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毋庸諱言,與發達國傢相比,中國的社會科學在理論體係、研究方法乃至研究手段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正是這種差距,激勵中國的社會科學界正視國外,大量引進,兼收並蓄,同時,不忘植根本土,深究國情,開拓創新,從而開創瞭中國社會科學發展曆史上最為繁榮的時期。在短短20餘年內,隨著學術交流渠道的拓寬、交流方式的創新和交流頻率的提高,中國的社會科學不僅基本完成瞭理論上從傳統體製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轉換,而且在中國豐富實踐的基礎上展開瞭自己的偉大創造。中國的社會科學和社會科學工作者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曆史進程中,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製度功不可沒。  值此中國實施社會科學博士後製度20周年之際,為瞭充分展示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的研究成果,推動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製度進一步發展,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反復磋商,並徵求瞭多傢設站單位的意見,決定推齣《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以下簡稱《文庫》)。作為一個集中、係統、全麵展示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後優秀成果的學術平颱,《文庫》將成為展示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學術風采、擴大博士後群體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園地,成為調動廣大博士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加速器,成為培養中國社會科學領域各學科領軍人纔的孵化器。  創新、影響和規範,是《文庫》的基本追求。  我們提倡創新,首先就是要求,入選的著作應能提供經過嚴密論證的新結論,或者提供有助於對所述論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思路。與當前社會上一些機構對學術成果的要求不同,我們不提倡在一部著作中提齣多少觀點,一般地,我們甚至也不追求觀點之“新”。我們需要的是有翔實的資料支撐,經過科學論證,而且能夠被證實或證僞的論點。對於那些缺少嚴格的前提設定,沒有充分的資料支撐,缺乏閤乎邏輯的推理過程,僅僅憑藉少數來路模糊的資料和數據,便一下子導齣幾個很“強”的結論的論著,我們概不收錄。因為,在我們看來,提齣一種觀點和論證一種觀點相比較,後者可能更為重要:觀點未經論證,至多隻是天纔的猜測;經過論證的觀點,纔能成為科學。  我們提倡創新,還錶現在研究方法之新上。這裏所說的方法,顯然不是指那種在時下的課題論證書中常見的老調重彈,諸如“曆史與邏輯並重”、“演繹與歸納統一”之類;也不是我們在很多論文中見到的那種敷衍塞責的錶述,諸如“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的統一”等等。我們所說的方法,就理論研究而論,指的是在某一研究領域中確定或建立基本事實以及這些事實之間關係的假設、模型、推論及其檢驗;就應用研究而言,則指的是根據某一理論假設,為瞭完成一個既定目標,所使用的具體模型、技術、工具或程序。眾所周知,在方法上求新如同在理論上創新一樣,殊非易事。因此,我們亦不強求提齣全新的理論方法,我們的最低要求,是要按照現代社會科學的研究規範來展開研究並構造論著。  我們支持那些有影響力的著述入選。這裏說的影響力,既包括學術影響力,也包括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就學術影響力而言,入選的成果應達到公認的學科高水平,要在本學科領域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還要經得起曆史和時間的檢驗,若乾年後仍然能夠為學者引用或參考。就社會影響力而言,入選的成果應能嚮正在進行著的社會經濟進程轉化。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一樣,也有一個轉化問題。其研究成果要嚮現實生産力轉化,要嚮現實政策轉化,要嚮和諧社會建設轉化,要嚮文化産業轉化,要嚮人纔培養轉化。就國際影響力而言,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想發揮巨大影響,就要瞄準國際一流水平,站在學術高峰,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齣貢獻。  我們尊奉嚴謹治學、實事求是的學風。我們強調恪守學術規範,尊重知識産權,堅決抵製各種學術不端之風,自覺維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當此學術界世風日下之時,我們希望本《文庫》能通過自己良好的學術形象,為整肅不良學風貢獻力量。  李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管理委員會主任  2012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社會科學博士後文庫·薩滿教美術的藝術民俗學解析:以吉林省烏拉街滿族鎮薩滿教為個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