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畅销书《投资艺术》的作者查尔斯 D.埃利斯撰写前言
指引您通向战略型资产分配的著作
《资产分配(原书第5版)》投资过程的观点面面俱到,十分专业。
——哈里 M.马科维茨 诺贝尔奖得主,投资组合理论之父
罗杰 C. 吉布森,CFA,吉布森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运营官,公司致力于为最优质的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咨询意见。吉布森作为全球著名的资产分配和投资组合设计专家,他和他的太太布伦达,也是他的商业伙伴,一起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州匹斯堡市北部的一所内战之前的城堡里。
克里斯托弗 J. 斯东尼,CFA,CFP,吉布森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研究部经理。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他致力于公司的研究工作,经常在媒体上与一些专业观众就资产分配、投资组合设计和投资者的行为等话题展开对话。
将来的收益率曲线会出现在哪个地方?这取决于债券价格,债券价格又取决于人们买入和卖出的行为。下周的股票价格会是怎样的?这同样也只取决于人们的行为。下个月美元的价格会怎样?这取决于供求关系。我们真想预测这些行为吗?这看起来确实很难,正如德曼所说的:“没有哪种数学模型能够捕捉人类复杂的心理。见证了人们盲目相信形式主义和数学的力量,我深知,倘若一个人受模型的诱惑太深,可能最终会触礁或者陷入混乱。”
评分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从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诱惑力。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此时才有利可图),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评分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金融研究的经济学家)通常被认为患有急性“物理学嫉妒症”。当然,只要经济形势可以像物理学领域里那样被数学所驯服,只要在经济学领域中理论预测能够像在物理学领域里那样表现出惊人的精确程度,只要经济学家也能被看成科学家,那么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评分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人类本性那样,在经济活动(当然包括金融市场)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是相当不确定的,不是一成不变、事先设定的,当然也不是命中注定的。人类的行为不会遵守什么规律,而是杂乱无章、不断变化的。要是说物理领域的特征是它绝对服从某种规律,那么由人类所决定的经济学领域则是毫无规律可言的。没有谁能比德曼能更好地解释这两者的区别。德曼是高盛投资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现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他是一名顶级的“宽客”,他花费了相当长的职业生涯试图弄清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究竟能否被数理所驯服。德曼也是一名物理学博士,是一位受到全世界尊重的专家。他曾经给出了如此漂亮的陈述:“并不是说物理学比金融学好,而是说金融学比物理学难。在物理学领域,我们是在和上帝比赛,而上帝是不会经常改变规律的;然而,在金融领域,我们却是在和上帝所创造的人类比赛,他们是基于自己瞬间的观点而做出某种决定的。”
评分我买了的东西肯定好不用说 不好的东西我不会说话 直接差评
评分因此,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
评分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金融研究的经济学家)通常被认为患有急性“物理学嫉妒症”。当然,只要经济形势可以像物理学领域里那样被数学所驯服,只要在经济学领域中理论预测能够像在物理学领域里那样表现出惊人的精确程度,只要经济学家也能被看成科学家,那么这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评分物理学家可以找到真相,因为在物理学领域真相,确实存在。一旦大自然中明确的机械原理被哪个聪明的科学家所发现,它就不会改变,然而金融资产价值却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因为在金融领域里,一开始就没有永恒的规则,没有神圣的必然性,没有真相。通过人类追求实用性的、不可预知的行动,金融市场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一种新的现实。
评分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他进一步否定了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不仅如此,他还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认为传统理论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这样,凯恩斯在背叛传统经济理论的同时,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