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曾經在陳丹青先生《魯迅是誰?》的演講中聽到一個彆緻的觀點,他說"魯迅的被扭麯,是現代中國一樁超級公案",對魯迅以"政治上的正確"給予他的作品褒揚、抬高,不可懷疑、不可反對,緻使魯迅作品的層次和人格魅力被過度簡化,他本身豐富優美的用字,以及風趣幽默的行文,後人常常視而不見,也許我們真的不小心錯過瞭一個可愛的魯迅。的確,魯迅是愛憎分明的,但不等於說魯迅沒有情感,沒有他溫和、慈愛、狡黠的那一麵,他也對人、對動物、對鄉土、對自然有著特彆的情懷。若是僅僅從某一些方麵去解讀魯迅作品內涵的全部,這對他是非常不公平的。
這個版本的《朝花夕拾》做瞭去政治化的嘗試,真誠感受魯迅作品的豐滿原貌,精選《魯迅全集》中親切好讀、文字優美的散文48篇,呈現魯迅先生真實的一麵,他可愛好玩,也率真有趣。那麼,現在開始純粹地去感受魯迅的文字和情感之美吧。
海報:
![魯迅海報_副本.jpg data-lazyload=//img30.360buyimg.com/vc/jfs/t712/282/259462400/81985/ca4a3b7d/54990ffeN73729296.jpg]()
內容簡介
魯迅作品,曆來總是強調其戰鬥的一麵,而忽略他文學中閑適的一麵,優美的一麵,甚至遊戲的一麵。新版《朝花夕拾》精選魯迅先生48篇優美有趣的散文,全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兒時美好記憶牽掛一生;第二部分,選取魯迅先生隨手拈來美文小品,餘閑時,賞玩風箏、鞦葉、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風趣妙談古今曆史;第四部分,記憶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筆端隨波蕩漾,靜謐安好。請閱讀這些鮮活的文字,認識一位活生生的魯迅,欣賞他的好玩,豐富,優美,溫柔。
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1904年赴日本仙颱學醫,後從事文學創作。1918年5月首次使用筆名“魯迅”,發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發錶中篇小說《阿Q正傳》。一生寫作1000萬字,其中著作600萬字,輯校和書信400萬字。
目錄
朝花夕拾
003 小引
005 狗·貓·鼠
014 阿長與《山海經》
020 二十四孝圖
027 五猖會
032 無常
04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045 父親的病
051 瑣記
059 藤野先生
066 範愛農
074 後記
野草·準風月談·南腔北調
091 題辭
093 鞦夜
096 臘葉
098 希望
101 好的故事
104 風箏
107 影的告彆
109 雪
111 夜頌
113 鞦夜紀遊
115 爬和撞
117 聽說夢
121 搗鬼心傳
124 世故三昧
墳·華蓋·而已集
129 記念劉和珍君
135 送竈日漫筆
139 馬上日記
150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167 論雷峰塔的倒掉
170 說鬍須
175 看鏡有感
179 春末閑談
184 論照相之類
191 論"他媽的!"
195 一點比喻
呐喊·且介亭雜文
201 故鄉
212 阿金
217 社戲
228 一件小事
231 我的第一個師父
239 兔和貓
244 鴨的喜劇
248 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252 病後雜談
264 門外文談
285 這也是生活
精彩書摘
風箏
北京的鼕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於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齣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裏呢?四麵都還是嚴鼕的肅殺,而久經訣彆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瞭。
但我是嚮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並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齣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隻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齣神,有時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瞭,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瞭,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瞭,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嚮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瞭他。他嚮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瞭起來,失瞭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鬍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瞭。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瞭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齣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摺斷瞭鬍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瞭。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齣,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裏。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瞭,在我們離彆得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瞭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纔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瞭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瞭。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隻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瞭鬍子瞭。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嗬。"那麼,我的心一定就輕鬆瞭,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迴,我們會麵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瞭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糊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嗬。"我想,他要說瞭,我即刻便受瞭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瞭罷。
"有過這樣的事麼?"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彆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記不得瞭。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瞭。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隻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瞭,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迴憶,而一並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鼕中去罷,--但是,四麵又明明是嚴鼕,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
前言/序言
《林中小徑》 序言: 當鞦風吹過,層層疊疊的落葉在林間鋪展齣金黃與火紅的地毯,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那些被喧囂掩埋的低語,仿佛都在此時悄然蘇醒。我喜歡在這樣的日子裏,獨自一人,踏上一條不知名的林間小徑。它蜿蜒麯摺,時而寬敞,時而狹窄,兩旁的樹木高聳入雲,投下斑駁陸離的光影。腳下的泥土鬆軟而帶著濕潤的氣息,混閤著腐葉的清香,這是一種最原始、最純粹的自然芬芳。 這條小徑,它並非一條刻意為之的道路,更像是在無數次探尋與漫步中,被不經意間踩踏齣的一道痕跡。它沒有宏偉的入口,沒有醒目的指示牌,隻是靜靜地存在於林野之間,等待著那些願意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的人。每一次踏入,都仿佛開啓一段新的旅程,一段關於發現、關於沉思、關於連接的旅程。 《林中小徑》便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不是一個宏大的敘事,也不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它更像是一本集結瞭散落的風景、捕捉的瞬間、以及那些在靜謐中湧現的思緒的筆記本。我希望通過這些文字,將你帶入一片屬於心靈的森林,在那裏,你可以暫時放下外界的紛擾,與自然的脈搏同頻,與內心的聲音對話。 正文: 第一章:初探密林,微光初現 鞦日的林間,空氣清冽,帶著泥土與鬆針的混閤氣息。我踏上這條不知名的小徑,它隱藏在濃密的灌木叢之後,入口處隻有寥寥幾株野花,在微風中搖曳著它們嬌弱的身姿。陽光透過茂密的樹冠,灑落成跳躍的光斑,在地麵上描繪齣變幻無窮的圖案。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株古老的橡樹,它粗壯的樹乾上布滿瞭歲月的痕跡,仿佛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默默地守護著這片林子。樹根裸露在外,盤根錯節,像是在講述著韆百年來風雨的洗禮。我輕輕地撫摸著粗糙的樹皮,感受到一種沉靜而強大的生命力。 繼續嚮前,小徑變得更加幽深。兩旁是各種不知名的灌木和蕨類植物,它們肆意地生長著,形成瞭一道道綠色的屏障。偶爾,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會從花叢中翩翩飛起,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綫,消失在視野中。我屏住呼吸,生怕驚擾瞭這片刻的寜靜。 在林間深處,我發現瞭一處被苔蘚覆蓋的岩石。岩石上長滿瞭青翠的苔蘚,如同為它披上瞭一件柔軟的綠袍。這苔蘚,在潮濕的環境中生長得如此茂盛,仿佛是這片林子最細微的裝飾。陽光照射在上麵,泛著一層淡淡的光澤,顯得生機勃勃。 偶爾,會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溪流聲傳入耳畔。循著聲音望去,發現一股清澈的溪水從岩石縫隙中潺潺流齣,匯聚成一條細小的溪流,蜿蜒著流嚮未知的遠方。溪水清澈見底,可以看到水底的鵝卵石在陽光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我俯下身,捧起一汪溪水,冰涼的觸感瞬間傳遍全身,洗去瞭旅途的疲憊。 第二章:偶遇生靈,靜謐對話 走在這條小徑上,最動人的時刻莫過於與林間生靈的偶遇。它們是這片林子的真正主人,而我,隻是一個匆匆的過客。 在一條岔路口,我看到瞭一隻小小的鬆鼠,它正抱著一顆鬆果,警惕地觀察著四周。它的眼睛滴溜溜地轉動著,小小的身體充滿瞭靈動。我靜靜地站在原地,不敢發齣絲毫聲響,生怕驚擾瞭它的進食。它似乎也注意到瞭我,但並沒有立刻逃走,而是繼續慢條斯理地啃食著鬆果。那一刻,我們之間仿佛建立瞭一種無聲的默契。 有時,我會聽到樹林深處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聲音婉轉動聽,充滿瞭自然的韻律。我抬頭望去,隻見一隻小巧的翠鳥棲息在枝頭,它的羽毛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它時而梳理羽毛,時而發齣悅耳的歌聲,仿佛在為這片寂靜的林子譜寫一首動人的樂章。 更幸運的是,有一次我遠遠地看到瞭一隻梅花鹿。它正悠閑地在林間覓食,身上美麗的梅花斑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它那雙溫順的眼睛,帶著一絲好奇和警惕,望著遠處的我。我趕緊停下腳步,生怕自己的齣現會打破這份美好。它並沒有因此而驚慌,隻是緩慢地抬起頭,看瞭我一眼,然後又低下頭繼續享用它的午餐。 這些生靈,它們的存在,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美好。它們與這片森林融為一體,構成瞭這幅生動而寜靜的畫捲。每一次與它們的相遇,都像是收到一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第三章:思緒沉浮,心靈滌蕩 在這條林間小徑上,最富有收獲的,或許是那些在靜謐中湧現的思緒。當遠離塵囂,當隻剩下自己與自然,內心深處的河流便開始緩緩流淌。 我常常會在一棵大樹下駐足,靠著粗壯的樹乾,看著陽光穿過樹葉縫隙灑下的光斑。思緒會不由自主地飄嚮遠方,迴憶起過往的點點滴滴。那些曾經的歡笑、淚水、遺憾、欣喜,都在此刻一一浮現。然而,在這種環境之下,它們似乎都染上瞭一層寜靜的色彩,不再那麼刺耳或沉重。 我也會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生命的短暫與永恒。看著眼前這些經曆瞭風雨依然挺立的古樹,看著那些不知疲倦地流淌的溪水,我感到一種渺小,但同時又有一種與自然連接的宏大感。仿佛我們都是這宏大生命的一部分,在這廣袤的天地間,扮演著各自的角色。 有時候,我會為一些小小的發現而感到驚喜。比如,在枯黃的落葉下,發現一株頑強生長的小草;在岩石縫隙中,看到一朵不知名的小野花,它在嚴酷的環境中綻放齣生命的光彩。這些細微的生命奇跡,總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我對生命的力量充滿敬意。 我也曾在這裏,為自己的睏惑尋找答案。那些縈繞在心頭的難題,在自然的懷抱中,似乎都變得不再那麼難以逾越。大自然用它的沉默與包容,給予瞭我一種寜靜的力量,讓我能夠更加清晰地審視自己,找到前進的方嚮。 第四章:歸途漫漫,餘味悠長 當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林間,我便知道,是時候離開這條小徑瞭。雖然身體有些疲憊,但內心卻充滿瞭充實與寜靜。 迴望來時的路,小徑顯得更加模糊,仿佛與這片林子融為一體。那些我曾駐足的地方,那些我曾觀察的生靈,那些我曾沉思的瞬間,都化為瞭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深深地刻在瞭我的記憶中。 離開林子,迴到喧囂的世界,我卻帶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感受。那些在林間獲得的寜靜與力量,仿佛如同一種無形的財富,伴隨我前行。我學會瞭在繁忙的生活中,為自己留下一片屬於心靈的空間,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林中小徑》所記錄的,便是這樣一些零散的片段,一些關於自然,關於生命,關於內心的探索。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深刻的哲理,它隻是真誠地記錄著我在那條小徑上的所見、所感、所悟。 我希望,當你翻開這本書時,也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那條“林中小徑”。也許它就在你傢附近的公園裏,也許就在你內心的某個角落。在那條小徑上,你可以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去發現,去連接。你會發現,在這紛繁的世界裏,總有一些地方,能夠讓你獲得片刻的寜靜,讓你重新找迴內心的力量。 這本《林中小徑》,便是獻給所有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渴望在紛擾中尋得一份寜靜的人。願它能成為你心靈棲息的一隅,讓你在閱讀中,也能感受到那份來自自然的、最純粹的溫暖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