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宝宝一出生,甜蜜而又繁杂的育儿生活便开始了。看着宝宝一天天成长,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新手爸妈终于体会到了传说中“甜蜜的负担”是何滋味了。其实不必过分担心,只要掌握宝宝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养育宝宝没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李宁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使用丰富的营养学知识和自己宝贵的经验,让数以万计的小生命得到最专业的呵护,健康茁壮成长。她将自己的喂养经,用心、用笔传递给每一位爸爸妈妈。从科学喂养的角度,紧跟宝宝每一天。
相信这本通俗易懂且有强大科学依据支撑的育儿书,能让新手爸妈有足够的信心养出健康聪明宝宝,度过充满挑战和惊喜的育儿时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教新手妈妈养育0~3岁宝宝的育儿书。不用一次把内容全部读完,只要按照月龄对应着去读。
科学合理规划宝宝的喂养方案。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让新妈妈科学合理地喂养宝宝。虽然喂养方式不同,同样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
详细介绍了辅食的添加方法。适合为宝宝成长补充营养,让宝宝爱上吃辅食,怎么让宝宝爱上吃辅食,还有最科学营养的辅食营养餐。
深入宝宝生活日常的每个细节。除了照顾宝宝日常生活,还详细列出了宝宝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湿疹、黄疸、便秘等异常情况,并给出应对方法。
各种早教知识开发宝宝智能。“宝宝锻炼”“习惯养成”“情商培养”“智能开发”“亲子阅读”,为宝宝的智能发展打开大门,让宝宝一出生就能接受最自然最科学的早教开发,为日后的人生道路添砖加瓦
作者简介
李宁, 全国妇联“心系好儿童”项目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
她是一位拥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营养科医生,尤其擅长婴幼儿饮食指导,在营养治疗、营养咨询领域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从喂养、健康到启智,紧跟宝宝每一天。她期待每一个小生命都能在家人的“呵护”下,吃得好、睡得香、不生病,健康快乐成长。
她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担任嘉宾,进行营养知识科普宣教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新手妈妈必须了解的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日常养护,以及宝宝可能出现的湿疹、黄疸等异常情况书里都有。
——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 王琪 ★宝宝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妈妈疑惑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超级奶爸 超人气美食博主 孔瑶 ★妈妈们最关心宝宝的吃和教,这本书里都有。
——丰盛健康学院高级营养师 宋健 目录
第 1 周 皮肤皱皱的小老头
生理特征
皮肤皱皱的"小老头"
看清20~30 厘米的物体
头大身子小
惊人的反射能力
会握住妈妈的手指
每天能睡18~22 小时
24 小时内排出墨绿色胎便
2~5 天内体重会减轻
母乳喂养
初乳最为珍贵
产后半小时要开奶
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
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找个舒服的姿势喂奶
含住乳晕,乳汁才能源源不断
喂奶后拍嗝可防宝宝溢奶
哺乳妈妈避免乳头皲裂
异常情况
出生后3~5天发热
3天后出现生理性黄疸
女宝宝出现"阴道流血""白带"
宝宝胎记要区别对待
剖宫产妈妈:哺乳姿势有讲究
乳头凹陷的妈妈如何喂奶
按需喂养早产宝宝
喂养双胞胎最好用母乳
养护保健
手托着颈部抱起宝宝
脐带要用 75%酒精消毒
不能抠宝宝囟门上的头痂
出院前进行眼病和听力筛查
给宝宝穿柔软的棉质衣物
白天用尿布,晚上用纸尿裤
如何为宝宝换尿布
大小便后要洗屁屁
小屁屁的护理"男女有别"
如何给宝宝洗澡
第2~3周 吃饱奶后会笑
第4周 踢腿小能手
1~2个月 第一次真正的微笑
2~3 个月 "吃手"是在认识世界
3~4 个月 宝宝享受翻身乐趣
4~5个月 开始吃"饭饭"
5~6个月 蠢蠢欲动的小牙
6~7个月 宝宝"认生"也是一种成长
7~8个月 伺机站立的小小爬行者
8~9个月 声情并茂喊"妈妈"
10~12个月 断奶要循序渐进
13~16个月 告别婴儿期,进入幼儿期
17~20个月 有想法的小大人爱说"不"
21~24个月 手脚并用上楼梯
25~30个月 最爱掺合你的家务事
31~36个月 分房睡,告诉宝宝他长大了
……
附录:常见儿科病症及家庭护理
精彩书摘
第4周 踢腿小能手
生理特征
俯卧时下巴能抬起
宝宝的运动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但俯卧时能将下巴抬起片刻,还会蹬腿了,小腿还很有力。如果放下宝宝时,让他的头面向墙一侧,妈妈在另一侧说话活动,妈妈会发现宝宝会把头转过来。对于快满月的宝宝来说,轻柔的音乐、清脆的摇铃声都会吸引他的注意。
用“嗯嗯”“啊啊”表达自己
现在,宝宝可能会用“嗯嗯”“啊啊”“咯咯”“哼哼”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有少数宝宝甚至会尖叫或笑了。妈妈要随时用“咯咯、咕咕”的“宝宝话”来回应他。而且要看着他的脸说。因为宝宝很喜欢妈妈盯着他看,这对宝宝和妈妈来说,真是一段美妙的时光。
“马牙”和“螳螂嘴”
有些宝宝牙床的黏膜上,有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的白色突起物,它就是人们常说的“马牙”。而 宝 宝 两颊内侧会有明显的突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螳螂嘴”。“马牙”是口腔内上皮细胞的聚集,会自行脱落。“螳螂嘴”是口腔黏膜下的脂肪组织,可以帮助宝宝有力地吸吮,随着吸吮期的结束,会慢慢消退。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轻易拿针去挑,以免引起感染。
几乎都会“蜕皮”
给宝宝洗澡或换衣服的时候,常会发现有薄而软的白色小片皮屑脱落,特别多见于手指及脚趾部位。爸爸妈妈会担心宝宝得了皮肤病,其实这是正常现象。 宝宝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叫表皮的角化层,由于发育不完善,很薄,容易脱落。皮肤内面的一层叫真皮,表皮和真皮之间有基底膜相联系。宝宝基底膜不够发达,细嫩松软,使表皮和真皮联结不紧密,表皮就容易脱落。何况宝宝出生后,受外界寒冷和干燥空气的刺激,皮肤收缩,水分丢失,也更容易脱皮。
母乳喂养
宝宝不认乳头怎么办
母乳喂养好处多。可是有些宝宝却偏偏不配合,不吃母乳,一触及妈妈的乳头就哭闹,拒吮或张大嘴却不含吸乳头,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乳头错觉”。那么,妈妈应该如何纠正宝宝的“乳头错觉”呢?揉宝宝耳郭或轻弹足底让宝宝张嘴。如果喂奶时,宝宝嘴不肯张大,出现闭嘴吸吮动作,妈妈可以揉他的耳郭或轻弹他的足底让他张嘴,此时将乳头迅速送入其口中会引起有效吸吮。热敷乳房,让宝宝更容易含接乳头和乳晕。乳房过度充盈的妈妈在哺乳前,先用热毛巾敷乳房 5~10 分钟,或先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变软,这样宝宝更容易正确含接乳头和大部分乳晕。挤出少许乳汁,诱发宝宝吞咽反射。对于触及乳头即哭闹的宝宝,可以先挤出少许乳汁至宝宝口中,诱发吞咽反射,等宝宝嘴巴张大时可以将乳头和乳晕迅速放入宝宝口中。
尽量不要躺着喂奶
有些爱美的妈妈,因为担心乳房下垂,或者晚上不愿意爬起来给宝宝喂奶,而往往采取躺着给宝宝喂奶的方法。事实上,这种喂奶方式会给宝宝带来严重危害。宝宝的咽鼓管短,位置平而低,躺着喂奶时,如果有奶或呕吐物流进耳朵里,就容易引起感染。此外,宝宝的免疫机能尚不健全,极易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前言/序言
《舌尖上的成长:从零到三岁,让宝贝爱上吃饭的育儿指南》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本为新手父母量身打造的育儿指南,专注于解决宝宝从零岁到三岁在饮食和早期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深知,每一次喂食,每一次互动,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本书将从科学喂养、辅食添加、感官启蒙、认知发展、亲子互动以及常见问题应对等多个维度,为家长提供全面、实用、可操作的指导,帮助您轻松应对育儿挑战,培养出健康、快乐、聪明的宝宝。 第一部分:科学喂养,奠定健康基石 母乳喂养的黄金法则: 母乳喂养的优势与重要性(营养、免疫、情感连接)。 初生儿母乳喂养的常见误区解析(喂奶次数、奶量、姿势、追奶等)。 如何识别宝宝是否吃饱:信号解读与应对。 母乳喂养妈妈的饮食营养建议,确保奶水质量。 混合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科学选择与注意事项。 瓶喂技巧:如何模拟母乳喂养的体验,预防乳头混淆。 奶粉选择与冲调的科学指南: 不同月龄奶粉的选择标准与辨别方法。 配方奶粉的成分解读:如何理解营养标签。 奶粉冲调的正确比例与步骤,避免营养流失与细菌滋生。 消毒器具的重要性与方法。 如何根据宝宝的反应调整奶粉品牌或配方。 睡眠规律的培养: 新生儿睡眠特点与黄金睡眠期。 建立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与方法。 如何营造有利于宝宝睡眠的环境(光线、声音、温度)。 安抚宝宝入睡的有效技巧。 处理夜醒问题:区分生理性需求与习惯性依赖。 第二部分:辅食添加,解锁味蕾奇遇 辅食添加的“何时”与“为何”: 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权威机构的辅食添加时间建议。 识别宝宝准备好接受辅食的信号:抬头、咀嚼动作、对食物的兴趣。 辅食添加的意义:满足营养需求,培养咀嚼能力,丰富味觉体验。 循序渐进的辅食添加原则: 初级阶段(4-6个月): 泥糊类食物的引入。 米粉:选择与冲调,预防过敏。 果泥与蔬菜泥:如何制作,如何选择当季食材。 少量添加原则:一次一种,观察反应。 进阶阶段(6-8个月): 颗粒状食物的尝试。 食物的质地变化:从泥糊到半固体。 肉泥、鱼泥、蛋黄的引入:营养补充与过敏预防。 学习吞咽与咀嚼的训练。 探索阶段(8-10个月): 块状食物的挑战。 手指食物的意义与选择:培养独立性与精细动作。 烹饪方式的丰富:蒸、煮、炖。 多样化的食材组合。 发展阶段(10-12个月): 品尝家庭餐。 宝宝餐与家庭餐的融合。 少盐、少糖、少油的烹饪原则。 鼓励宝宝自主进食。 食材选择的智慧: 当季、本地食材的优势。 高营养密度食物推荐:肝脏、红肉、鱼类、豆类、绿叶蔬菜等。 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牛奶、鸡蛋、花生、海鲜、小麦)的引入策略。 避免高盐、高糖、加工食品的危害。 食材的处理与储存:保证新鲜与卫生。 制作辅食的实用技巧: 蒸、煮、炖、烤等多种烹饪方式的介绍。 辅食制作工具的选择与消毒。 辅食的储存与保鲜。 如何将单一食材制作成营养均衡的辅食。 创意辅食的制作方法:让宝宝爱上吃饭。 饮水与其他: 何时开始添加饮水?喝什么?喝多少? 果汁、糖水的危害与替代方案。 益生菌、维生素D等是否需要补充?如何选择? 第三部分:感官启蒙,点亮探索世界 视觉的启蒙: 新生儿的视觉发展规律。 黑白卡、高对比度图片、彩色玩具的作用。 亲子共读:培养阅读兴趣,认识色彩与形状。 窗外风景、自然元素:引导宝宝观察。 听觉的启迪: 音乐胎教与早期音乐启蒙。 不同音色、节奏的音乐对宝宝的影响。 亲子游戏:拍手歌、摇铃,鼓励宝宝发出声音。 故事讲述与声音模仿: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环境声音的感知:雨声、鸟叫声、风声。 触觉的探索: 抚触的重要性:促进亲子关系,刺激感官发育。 不同材质的玩具:棉、麻、木、硅胶,让宝宝感受差异。 沙、水、泥等自然材料的游戏。 赤脚行走:增强脚部触觉感知。 味觉与嗅觉的感知: 辅食添加中的味觉体验。 不同食材的香气辨别。 安全无毒的香料(如少量肉桂、香草)的适度使用。 运动与平衡的训练: 俯趴练习:锻炼颈部和背部力量。 翻身、爬行、站立、行走:不同阶段的运动发育里程碑。 安全的环境:为宝宝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 益智玩具:如积木、滚球,促进手眼协调。 第四部分:认知发展,播撒智慧种子 语言发展的阶梯: 从咿呀学语到词汇爆发:理解宝宝的语言发展规律。 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回应宝宝的咿呀声,积极互动。 丰富词汇的输入:多说、多读、多唱。 模仿与重复:鼓励宝宝尝试说出新词。 绘本阅读:培养对语言和故事的兴趣。 解决问题能力的萌芽: 简单的因果关系:推倒积木会发出声音。 探索式游戏:如何让球滚到指定位置。 “藏猫猫”游戏:培养对物体恒存概念的理解。 鼓励宝宝独立思考和尝试。 情绪与社交的初步建立: 识别与理解宝宝的情绪:哭泣、微笑、生气。 回应与安抚:给予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与家人的互动:学习分享、等待。 初步的社交行为:对其他小朋友的兴趣。 逻辑思维的启蒙: 分类与排序:将相同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 模式识别:学习重复的节奏和旋律。 简单的规则游戏。 第五部分:亲子互动,爱是最好的营养 高质量的陪伴: 放下手机,全身心投入与宝宝的互动。 关注宝宝的兴趣点,跟随宝宝的节奏。 创造愉快的互动时光。 游戏的力量: 不同月龄的亲子游戏建议:从简单的抚触游戏到更复杂的角色扮演。 游戏如何促进宝宝的全面发展。 利用日常物品进行创意游戏。 鼓励与赞美: 积极的反馈:让宝宝感受到被肯定和鼓励。 具体的赞美:指出宝宝做得好的地方。 避免过度比较和批评。 建立安全依恋: 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提供稳定、可预测的关爱。 让宝宝感受到安全和被爱。 第六部分:常见问题应对,从容面对育儿挑战 挑食与偏食: 挑食的原因分析(生理、心理、习惯)。 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宝宝接受新食物。 创意烹饪与摆盘: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 便秘与腹泻: 不同类型便秘与腹泻的原因。 饮食调整与家庭护理。 何时需要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过敏与不耐受: 常见食物过敏源及症状。 如何科学引入易过敏食物。 过敏后的应对与复查。 睡眠问题: 夜醒频繁、入睡困难的解决策略。 区分生理性需求与不良睡眠习惯。 行为问题: 发脾气、哭闹、咬人等行为的理解与引导。 建立规则与界限。 就医与疫苗: 宝宝健康体检的频率与重要性。 疫苗接种计划与注意事项。 如何识别宝宝生病信号,及时就医。 本书旨在成为您育儿路上的良师益友,提供科学的知识、实用的方法和温暖的支持。我们相信,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您的爱与耐心,将是他们成长中最宝贵的养分。通过本书,愿您与宝宝一同开启一段充满惊喜、快乐与成长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