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策划理论与实务》介绍投资策划和融资策划的理论和实务操作。内容包括:投资风险分析、资产估值方法、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股票上市策划和企业并购等内容。作者在投融资领域有二十多年经验,目前也还经常涉及参与实务工作。因此,在本书的撰写上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投融资策划理论与实务》适合投融资领域的实务工作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大学财经各专业的使用。
蓝裕平,1963年生,金融学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工商管理专业)、新西兰梅西大学商学院商学硕士(金融经济学专业)。曾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任教,目前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金融策划研究所所长,还长期兼任深圳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代码:002055)非执行董事。社会兼职还包括广东省教育厅金融学教育与指导委员会委员、汉斯出版社《财富涌现与流转》开源杂志副主编。
在金融领域有二十多年的实务工作经验,先后担任过外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公司等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职务。工作内容涉及外汇与资金交易、股票及期货交易、私人基金管理、企业重组上市、国内外企业并购等。在金融资产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和优秀业绩记录,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一系列企业重组上市项目策划和企业并购项目策划工作。近年来还经常应邀为一些机构的中高端培训课程授课。邀请方包括政府机构,如广东省国税局、深圳市地税局、宁波市科技局;商业机构,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意保险公司、长春一汽集团、中国烟草集团和大亚湾核电站;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
投资与融资,是绝大多数金融交易的两个方面。让交易成功完成的最重要前提,就是投融资双方在定价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如何做定价决策,是投融资策划,也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本书的封面图案,是一把贵金属的“秤”——寓意在于强调本书内容的核心——估值分析。
资产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的预期收益及其风险。现代金融学的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较全面的论述了投资者应该如何权衡分析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因素并做出理性决策。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融资者分析资本成本,从而在金融市场上与投资者博弈。资本结构理论还指导企业家们如何管理好股本和债务,以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本书试图准确、系统地把现代投融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国内的案例分析,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在论述中,参考了一些权威学者的作品,包括:《公司理财精要》(Essentials of Corporate Finance,by Stephen A. Ross,Randolph W. Westerfield & Bradford D. Jordan);《投资学》(Investment,by Zvi Bodie, Alex Kane & Alan J. Marcus);《金融市场与机构》(Financial Markets & Institutions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by Anthony Saunders & Marcia Millon Cornett)等。
现代金融学强调数量分析方法,很多理论和方法也是使用数量模型做表述。由于有计算辅助工具,读者阅读本书不需要很高的数学基础。本书在介绍相关知识的时候,很详细地介绍如何运用金融计算器或者Excel表格进行计算。通过这些计算方法,读者不仅容易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还可以运用于具体的投融资分析和决策过程。
在讲述投融资策划的实务操作时,笔者主要使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一些典型案例做详细的剖析,试图从理论的高度总结出每个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读者能从中得出更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本书使用的案例,有些是笔者亲身经历过的,有些是通过媒体等途径披露的资料整理而成的。
财务分析是投融资策划的基础工作。鉴于有些读者未必受过专业的财务分析训练,本书用一章的篇幅为读者解读财务报表的基本架构和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而现金流分析和模拟财务指标估算等方法,会在资本预算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章节涉及。读者即使没有金融/财务专业背景,通过阅读本书,应可获得财务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介绍关于投资环境分析方法的时候,笔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路径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等重大问题。在介绍股票与股票市场的章节中,笔者尝试使用均值回归理论对沪深股市的周期性进行研究。这些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笔者于2005年和2010年在广东经济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企业融资战略》和《融资策划实务》。本著在上述两本书的基础上做了更新和提升,尤其是增加了投资策划方面的理论和实务案例。笔者长期专注于投融资领域的操作、咨询、教学和研究工作,希望本书对于从事或者即将从事这些领域工作的人们有帮助。
蓝裕平
2015年1月18日
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简直是金融实践的百科全书。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理论的空谈,而是精选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真实商业案例,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融资阶段的企业。这些案例的选取角度非常多元,既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值得借鉴的失败教训,让读者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深入理解投融资决策的复杂性。对于每一个案例,作者都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细致地梳理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关键人物的决策过程、面临的挑战、最终的结果,以及从中可以提炼出的经验教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失败案例的分析,没有一味地指责,而是更加侧重于对决策失误环节的客观还原和原因探究,这比单纯的成功案例更能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让我们认识到“为什么会失败”比“为什么会成功”有时更能触及本质。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我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各种投融资博弈的惊心动魄,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局限。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理论的深度,更在于其对实践操作的强烈引导性。作者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常常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些“实践启示”,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这种互动式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学习体验,让读者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是主动的探索者。例如,在探讨“融资可行性分析”后,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你所看好的项目,其核心竞争力是否足够支撑其融资需求?你将如何量化评估?”这些问题,能够帮助读者将书本知识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的意义和价值。我个人在阅读时,经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尝试在自己的工作或学习中去寻找答案,这种互动,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意义。
评分本书的附录部分,堪称是理论实践的宝藏库。作者在这部分精心地整理了大量的实用工具和参考资料,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各种常用的金融模型、财务分析表格,还是融资协议的范本、尽职调查的清单,都得到了详尽的收录。这些附录内容,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与书中正文内容紧密呼应,为读者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可直接套用的模板和指导。我特别欣赏的是,许多表格和清单都附带了解释性说明,帮助读者理解其填写要点和目的,避免了盲目使用的尴尬。例如,在提及“财务预测模型”时,附录中就提供了详细的Excel表格模板,并附有关键假设和计算逻辑的说明。这使得本书的内容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延展,不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成为了一本指导实践的工具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具感染力,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和洞察力。作者在行文中,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力求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来阐释复杂的金融概念。这种“化繁为简”的功力,恰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些关键性的理论阐述部分,作者会巧妙地运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并记住。例如,在解释“融资杠杆”时,作者并没有枯燥地列出公式,而是将其比作“一把双刃剑”,形象地描绘了其放大收益和风险的双重属性,这种表达方式瞬间就让概念变得鲜活起来。同时,作者的文字也充满了一种激励人心的力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投融资领域的热情和执着,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希望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递给读者的真诚愿望,仿佛在与一位智者进行思想的交流。
评分在探讨投融资决策的风险控制部分,本书展现了其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作者没有停留在风险识别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风险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潜在的后果。更重要的是,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种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化解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规避以及风险补偿等。书中对这些策略的解释,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细节和案例,让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工具。例如,在讲解“风险分散”时,书中列举了不同投资组合的构建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资产配置来降低整体风险。在“风险转移”部分,则详细介绍了保险、担保等工具的应用。这种“理论+实践”的讲解方式,使得读者不仅能够理解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更能够掌握具体的应对方法,从而在实际的投融资活动中,有效地降低不确定性,规避潜在的损失。
评分本书在对投融资策划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当下知识的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引领读者眺望未来的指南。作者在对当前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发展的脉搏,并对未来的技术革新、政策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可能对投融资领域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预测。书中关于“数字化转型下的融资模式创新”、“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投资的兴起”、“人工智能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等话题的探讨,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让我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这种对前沿趋势的关注,使得本书的内容具有了持续的生命力,它不仅教授我们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也为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令人惊喜,厚实的封面纸张传递出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触感也十分细腻,仿佛精心打磨过的玉石。封面的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力量,主色调的运用非常考究,给人一种稳重、严谨又不失活力的视觉感受。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几个抽象的图形元素,它们巧妙地暗示了本书的主题——那些复杂的金融模型和策略,通过视觉化的语言被具象化,显得既有深度又不至于枯燥。内页的纸张质感同样出类拔萃,纸页厚实,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排版也十分疏朗,读起来眼睛不易疲劳。在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页面的边缘处理得十分整齐,没有任何毛刺,这无疑是印刷厂家的专业实力体现。而且,书页打开后能够平铺,不像有些书那样容易合拢,这对于需要经常查阅、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的整体重量也控制得恰到好处,拿在手里不会觉得过于沉重,但也足够显示其内容的丰富度。包装也做得非常到位,书籍在快递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任何磕碰的痕迹,收到时就像刚从书店拿出来一样崭新。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拿到这本书的瞬间就感受到了一份被重视和尊重的诚意,这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期待值又提高了几分。
评分这本书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将深奥的理论掰开揉碎,娓娓道来。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投融资策划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核心地位,并迅速勾勒出本书的宏观框架,让读者对即将展开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探讨具体内容时,无论是理论模型的讲解,还是实操案例的分析,都层层递进,逻辑链条紧密相连,很少出现跳跃式的陈述。每一章节都像是精心搭建的积木,前一章节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一章节的讨论,使得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流畅而扎实。作者善于运用“承上启下”的叙事手法,在引入新概念时,总会巧妙地与前文已述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或者提前预告后续将要探讨的内容,让读者始终保持对整体结构的把握。例如,在讨论风险评估模型时,作者会先回顾上一章节关于市场分析的要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风险因子,最终引出风险控制的策略,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也让读者更容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梳理和呈现复杂概念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本书在处理诸如“资本结构优化”、“估值模型选择”、“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权衡”等一系列复杂议题时,都力求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作者似乎有一种化繁为简的天赋,将那些原本容易让人望而生畏的理论,通过精巧的语言和逻辑结构,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讨论“最优资本结构”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模型,而是先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阐述不同阶段对资本结构的需求,然后再逐步引入MM定理、代理成本理论等,并辅以图表和案例进行解释。这种“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让读者能够逐步建立起对复杂理论的认知,而不是被一堆术语所淹没。
评分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十分合理,紧密围绕投融资策划的全过程展开,犹如一张详尽的地图,指引读者一步步探索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领域。从最初的融资需求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到融资方案的设计、风险评估,再到融资谈判、协议签订,乃至投后管理和退出策略,每一个环节都被独立成章,并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使得读者能够系统地学习投融资策划的每一个关键步骤,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环节。我尤其欣赏的是,本书在探讨某个具体步骤时,会提前预示其与前序及后续步骤的关联性,让读者始终能看到整体图景,理解每个环节在整个流程中的定位和作用。这种结构设计,不仅有利于初学者建立起系统的认知,也为有一定经验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查阅和复习工具。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同事让我帮着买的,说这本书很好
评分很给力很给力很给力很给力
评分一直在京东自营店购买商品,从最初的电子产品到生活用品再到母婴产品,京东的配送速度一直很给力,当天或者隔天就到了,对京东的物流是狠满意的,希望京东在质量上能把控好,尤其是第三方商品。
评分包装很强哦
评分,
评分这是盗版书,印刷错误太多了
评分很给力很给力很给力很给力
评分同事让我帮着买的,说这本书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