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间 重新发现易经

大时间 重新发现易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世存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时间
  • 哲学
  • 文化
  • 预测
  • 命理
  • 古代智慧
  • 中国传统文化
  • 思维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18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1000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易经,因经的本身蒙尘,两千余年来的传、记、解读,言人人殊。本书作者自谓还原,仍是猜想,或对易经的推演。“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演易者,其有庄严乎?

  二、《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一书作者以为,易经思维跟现代主流思维有异;易经思维要在“观象系辞”、“目击道存”,读者如能明了并习用之,或能理解本书之演易是对现代文明思维的一次“范式转型”之努力。

  三、东西方文明均有大传统、小传统之分;易经蒙尘后的中国尤有显学、隐学之分,上、下之二元,精英、江湖之疏隔。本书写作即是一次汇通的努力,并向传统中国“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等日用生活致意。

  四、《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以一个太阳年来安顿易卦,跟人们印象中的阴历传统有所差异。传统中国之历法实为阴阳合历,阴历也确实占据国人思维,但对太阳年的研究和把握仍是一个伟大的传统,二十四节气即是明证。直到汉代,司马迁仍有《日者列传》;因袭到唐代,李淳风还讨论过历代的“传天数者”……只是到了元明清,中国的钦天监才不得不引进西人以修正历法……

  五、《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将北半球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的出生时间划分为六十四种类型,以对应六十四卦。这种运用,一如东方人以年份生肖将生命个体定为十二种类型,也与西方人以月份星座将生命个体定为十二种类型相似。作者自谓提供了生命的某种“源代码”——这一发现,一经指明,并不新奇,相信读者会循此思维可做更多的展开。本书在天文时间中附会上不少人文节日,这是传统中国“天人合一”的现代运用。如果不以现代唯物思维的偶然性、巧合性来说明,我们以为,这其实证明了生命、文明并非是凭空或孤独的存在,而与世界(时间、空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六、《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体例近似“复调”、“多声部”,诗者、学者、思者文字交替,或散开或做庄语、学术语;释爻部分显枯燥,但仍有诗性的“狂欢”,相信读者自会明见。

内容简介

  易经向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因其艰涩难懂,解读易经原典者自古以来代不乏人,但是却出现了两种倾向,要么被复杂化,要么被玄学化。这与中国上古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的防火墙运动——颛顼“绝天地通”和文王后天卦序的割裂相关。其结果导致普通人无权研究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禁区,知识的生产和发布由此被垄断,进而堕入王权本位和伦理本位的系统中轮回……
  余世存认为,易经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一种历史叙事,其新作《大时间》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书中系统地做了易经的现象还原,不仅古今通适,而且也与个体生命的人间轨迹密切相关,唤回了我们的乡村生活记忆,重温了三代二三千年间的农耕文化,令人信服地证实,易经是三代以致先秦中国人的日用卦历,是人们生活的百科全书。作为例证,全书收录了北半球近千位世界名人,一一与六十四卦相校验。本书与其他易经著作不同,书中六十四卦的顺序,采用伏羲先天卦序,而不取文王后天卦序,意在对中华千年经典做出新的阐释,这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作者以《大时间》为书名,意在唤醒人们沉睡如木乃伊般的心灵,进而实现天、地、人自由和谐共处。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证实,传统经典只是历史叙事。离开生活情境,一切想当然的训诂、猜谜、发挥都是自造新说。而传统究竟有什么,迄今国人尚无及格的认知:要么否定,要么推崇备至。本书作者示范了一种健康的态度,传统并不神秘,并不具有对今人符咒般的作用,传统也并不失其效用。一如作者所言,传统经典,文明史上的重大集成花实,即时间中的大象,跟空间中的大象日月一样万古不磨,它只是要我们不断地亲近它。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传统经典并不神秘,像远山、像原始森林。易经的64卦,像64座山峰,或64片树林,远看神秘,走进去清新、美丽,一切的枝节、花实,都跟人心相通。汝未来看花时,此花与汝同寂,汝来看花,花与你同时明白起来。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还证实了上古中国的两次重大的防火墙运动,即颛顼的“绝地天通”和文王以后天卦序取代先天卦序,使普通人失去了观看天象和研究天文地理的能力,知识的生产和发布被垄断了。上古中国人生活在天地生人的自由自在系统中,经此数劫,而活在王权本位和伦理本位的系统中。《大时间》之意,亦在于唤醒沉睡如木乃伊般的心灵。
  此外,书中还有若干重大创见,有趣的莫过于名人命算系统。事实上,书中尚未证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跟出生时的时空偏好相关,但其理性光芒使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能始于此而行千里,出生时的时空偏好无非是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打上了生命的底色。我们看似社会化的言行,多半有这种极度个性极度先天的选择并规定。本书向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经济学等等提出的课题是,如何追寻并看待生命的底色。我们自以为自由的人生选择,其实有此底色或偏好在支配;我们以为难逃宿命,其实可以获得人生的圆满或完善。
  因此,本书可以作为枕边书,可以作为人生命运探索的入门手册。在本书的梳理面前,传统中国的哲学命题,知行,不再是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而可能是知易行也易。易经,真正如其命名那样容易。自由人的状态,就是乡村社会的老农羡慕的,“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是老子所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据说现代科学主义者证实了基因的冷酷和自私,而本书却洋溢着温情而坚定的人文精神,它证实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宇宙的演化乃至人的目的,并非纯然自私的、利己的,而有着更高的和谐。
  这是一本真正将经典还给读者的著述,让每位读者都能参与进来,寓教于乐,跟自己的心灵乃至亲友分享生命的底色。本书@了北半球上千古今中外的名人,在您的阅读中,如果觉得有意义,可以动动手,在微博上也跟大家分享,使更多的人与闻我们伟大的传统及其效用。

作者简介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北随州人,现居北京。做过中学教师、报社编辑、公务员、志愿者。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之一,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人间世》 《家世》 《非常道》 《老子传》 《东方圣典》(主编)。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本书以易经阐释全球时间节点,揭示了易作为世界时间模型的意义,是易学开放性的一次重要证明。
  ——文化学者和批评家朱大可
  
  ★展读余世存的作品,感觉到作者和自然贴得比较密切,把四季、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易经的方位、质数都联系了起来,对人启发很大。文笔优美,可读性强。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市考古学会副会长宋大川
  
  ★世存十数年孤往精进,博览洸辨,赅备己言,且不离人生世道,气象独具。于此浮泛之际,不啻空谷足音。余览其文,如观潮瀑壮景,感兴随焕不止……
    ——民间思想家和文化学者王康
  
  ★易而有易,故世而有易。以周易为易,惑矣。世而有易,故夏为“连山”,商为“归藏”,周为“周易”。三代以下,仅有周易。顾有“周易”而为易乎?非也。仅有周易,为一易,一易则无易矣。有“周易”而失易,汉见周易而易滥觞,吾曰之为“子易”,盖诸子之易也。诸子之易,首即孔子,绵亘二千五百年至今,而有余子世存之“易”。余世存之易,乃发乎天象、证于当下人世之易也;简言之,即天、地之运,你、我之命而已。
    ——独立学者顾则徐
  

  ★我个人认为,支撑中华民族五千年源源不断发展到今天仍处于厚积薄发发展态势的基础,其实是老袓宗的三部经典在起主要作用:《易经》、《道德经》和《黃帝内经》。继《老子传》解读《道德经》后,余世存又把《易经》还给了普通读者。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
    ——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

目录

本书出版说明
自 序——为什么要回到易经
一、从冬至到立春
地雷复卦·动而顺:太阳回来了(西方圣诞节)
山雷颐卦·动而止:从口福到养生(元旦)
水雷屯卦·动而险:种子萌芽
风雷益卦·动而入:行贿与受贿
震卦·动而动:经受考验的震动
火雷噬嗑卦·动而明:从吃喝到刑罚(国际海关日)
泽雷随·动而悦:带肉到高丘祭祀
天雷无妄卦·动而健:当女人不在场时(世界湿地日,世界麻风病日)
二、从立春到春分
地火明夷·明而顺:保存火种的艰难时刻(国际气象节)
山火贲卦·明而止:山南花开和男欢女爱(西方情人节)
水火既济卦·明而险:渡船靠岸了(国际母语日)
风火家人·明而入:看见风火,自家的方向升起(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雷火丰·明而动:豆荚长得真肥茂(中国爱耳日、雷锋纪念日)
离卦·明而明:善待黄牛(国际妇女节,中国保护母亲河日)
泽火革·明而悦:煮毛皮制革(世界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植树节)
天火同人卦·明而健:家家请人春耕忙(世界消除种族歧视日,世界森林日、水日、气象日)
……


















精彩书摘

  一、从冬至到立春
  天地从无极中演变出一个较均匀的太极,即太阳年。太极分两仪,一个太阳年分成阳、阴两半即上半年、下半年。两仪分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即春夏秋冬,与此相对应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象分八节,即震卦、离卦、兑卦、乾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八卦,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外,又加上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八节中的第一节,即从冬至到立春,在公历的每年12月22日前后到2月5日前后。在这四十五六天时间里,上古中国人再均分出八段,即复、颐、屯、益、震、噬嗑、随、无妄八卦。这是从天地生物及人类世界中取象的结果,提取该时段中最典型的象、最经常出现的象、以及八卦和合的新卦象,从而命名,观象系辞。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古典中国人执四象,系辞为“元亨利贞”,系辞为生长收藏,系辞为春夏秋冬,系辞为仁礼义智……这一观象系辞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超越寻常逻辑的直觉,是对对象本体的洞明和揭示,是经验与义理的结合,是计算,也是翻译,具有溯往知来的意义。
  冬至后的五六天时间里,即12月22日至28日前后,对上古中国人来说,最大的象就是太阳回来了。“复”字,即是每到此时日脚步回走的意思;复卦时空因而也是喜庆的,在地球北半球的文明中,这是太阳神的生日,西人谓之“圣诞节”。复卦“系辞”中的“朋来无咎”的“朋”,指的是货币、是红包,也是中国人后来的“压岁钱”。这是人们最为经常的生活现象,算不得收贿行贿的送礼。
  “冬至大如年”,指的是复卦时空后是人们请客吃饭之时,相当于现在元旦前后的几天,即12月28日至1月3日前后。此时人们嘴巴大动,人人有口福,“颐”字由此形象诞生。对颐养的关注是颐卦的内容,人们系辞是自求口实,并告诫说“观其朵颐者,凶。”引申开来就是要慎言语、节饮食。
  颐卦之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即1月3日至9日前后。人们考虑创始的艰难,而以种子的萌芽命名了新的时间,这就是屯卦时空。屯卦是种子破土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它跟困难、艰难的“难”字相连,不宜折腾,因此“系辞”中说“不利有攸往”。而种子又蕴含了无限丰富的未来,故“系辞”说“利建侯”。
  屯卦之后,是巽风卦与震雷卦的和合,即1月9日至14日前后。此时风雷激荡,天地大作,盆水溢出,这是“益”字的本义。“大作”,即产品大发明、工程建设等。人们观察工程建设中会有甲乙双方送礼收礼的运作,因而“系辞”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益卦时空过后,即1月14日至20日前后,是震卦自身的和合。震卦,既掌此五六天时间,又掌自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六天时间,这是一个长子卦。所以,人们在系辞时重点考察家中的长子是否能够继承、担当大任:“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1月20日至26日前后,是离火卦与震雷卦的和合,这是人们准备腊货、年货的时候,也是一个吃喝的卦时,噬嗑卦由此诞生。人们的吃喝,需要市场交易,赶集由此应运而生,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狩猎与人工饲养并存的上古三代,人们动不动从腊肉里会吃出黄金、箭头一类的物品,同时也会因吃喝而极易产生纠纷。当然,前面的震卦,在对家中长子的考验后,也极有可能牵引出竞争者的不满,纠纷随之而起。人们系辞说“利用狱”,也就是说得有调解工具,即法制的手段。
  1月26至31日前后,噬嗑卦的纠纷告一段落,人们要破财消灾,要请客祭祀。把肉撕开祭祀,是谓“隋”。人们带着肉到高丘祭祀,有好事者跟随去看,这一意象大概就是以“随”字命名随卦的本义。随喜、随祭,在农耕社会中没错,元亨利贞。随卦以此有较浓的流行、随和的意味。
  1月31日至2月6日前后,这是太阳年的立春之时。古代中国人有鞭打春牛的习俗,这意味着随喜、随祭过后又要展望一年的耕作和收获,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为此告诫说:不要糊涂、空想、痴心妄想,不要指望“不耕获,不菑畬”,不要“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这是乾天卦与震雷卦和合的新卦象,从“无孟”演变成“无妄”的卦名。乾父与震子有责任,而女人不在场,即亡女;但女性缺席易导致父子们横冲直撞,故“系辞”告诫说:“无妄,才能茂育万物。”
  二、从立春到春分古代中国人将四象分成八节,即大八卦时,将天地间无数的象、数、义、理归并到八卦中,比如震卦为动、为长子、为木,为四;离为火、为明、为三、为船;兑为泽、为少女,为口舌、为悦、为二;乾为天、为父、为龙马、为健、为一;巽为风、为入、为长女、为木、为五;坎为陷、为险、为智慧、为坎坷、为六;艮为门、为山、为反思、为修身、为止、为七;坤为大地、为顺、为八,等等。记住这些象或义,对于现代人似乎有些繁难,但其实这中间是有内在逻辑的。尤其是在直觉敏锐的心思或头脑里,这些意象几乎是把握事物的方便法门。古代中国人就是以此观其象而系其辞,进而把握住时空的本质或精神,用于指导日常生活。
  2月6日至12日前后,该轮到坤地卦与离火卦的和合,即地火明夷卦。在此时空内,光明被黑暗的大地遮蔽、夷伤。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候,故曰:“利艰贞。”
  2月12日至18日前后,雨水节气的前几天。此时山南花开,山火和合,山上的贝壳与鲜花——这一古老与新生的结合,即是“贲”字的本义。因此,象征文明、才华、装扮、英雄美人、男欢女爱等意象,也自然成为贲卦的题中应有之义。难怪西方的情人节在此时空内。
  2月18至23日前后,雨水节气。雨水降落,预兆了一年收成可能有望,这是既济卦。坎水与离火、离船的和合,象征水已烧开,船已靠岸,既济。
  2月23日至3月1日前后,春耕开始。男人们在田野里忙碌,女人们在家里收拾。人们忙碌多时,抬眼一看,远处村落里或自己熟悉的房屋上炊烟袅袅升起……这一时空最大的象,就是巽风卦与离火卦和合的家人之象,是谓家人卦。
  3月1日至7日前后,是惊蛰时节。惊蛰始雷,雷火和合,雨润万物,给大地增肥,豆类植物疯长。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食豆令人肥,多食豆类使人丰满。此时的命名就是满山的豆荚,是谓“豐”,即简体字“丰”。丰卦时空宜于祭祀、请客吃饭,因为这是亨通时期,连君王也要关心。君王要主持祭祀以祈丰年,祭祀、请客宜在中午进行,不用担心什么雷雨,如果雷雨来了,那更是好兆头啊。丰卦的“系辞”即是:“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3月7日至12日前后,惊蛰过了,但是春耕不能歇,牛的作用由此凸显。这是离火卦与离火卦的和合,象征光明、灵性、精神。役使公牛,更要照顾好母牛。畜牝牛,吉。离卦既指这五六天,也指从立春到春分的四十五六天时间。“国际妇女节”、“中国保护母亲河日”,均在离卦时空内。
  3月12至18日前后,天气暖和了,以至于鸟兽脱去旧毛,长出新毛。人们把去了毛的兽皮叫作“革”,而制革离不开用大锅煮水去毛,上泽下火就这样被命名为革卦。革卦时空的君子能够顺乎天应乎人、治历明时。
  3月18至24日前后,过了春分,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以家、族为单位的人力不足以应对春忙,故家家都会请人帮忙,并且相互帮忙。人们超越一家一族的狭隘视野,志同道合,把农活完成。这是天火同人卦。“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在此时空内。三、从春分到立夏牢牢地立足经验世界,进而系辞、取义、推演,这是演易、易经演变的由来。我们从易经的诸多卦名的变化中,能够看到这种历史发展的痕迹。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象外无理”。理,作为物象的规律存在于也作用于个体那里,不脱离物象而能独立存在。令人惊异的是,由经验层面系辞、演易的观念和名词,甚至谐音字,都成为了经验或对象、时间或空间的本质规定,易经由此把握了世界的秘密。从皮革到革命,从贲到才华,从林到临到灵性、敏感……都说明了初始之象有如种子胚胎的全息效用,种子或部分中包括着全体。
  3月24日至29日前后,坤地卦与兑泽卦和合,就是大坝拦水之象。太阳光临到北半球上空来了,树木蓬勃生长,林木开始成荫;人们知道春天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的重要,这就是“林卦”,后演变成“临卦”。临卦人跟森林有缘,有灵气,敏感,善观察。
  3月29日至4月4日前后,山泽通气。此时正值青黄不接之时,有山间的春笋可以食用,手剥笋,是“损”字的由来之一。青黄不接之时,自家日用乃至待客都酌情减损。有条件的人家,用八大碗待客或祭祀,以示郑重。其实,此时用不着八大碗,两大碗就够了。损卦“系辞”说:“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善意捉弄人的“愚人节”在此时空内。
  4月4日至10日前后,是万物生长的时节。雨水保墒,加之人们的勤劳,冬小麦和竹笋开始拔节,几乎一天一个高度。哺乳类动物的骨节也迅速增大,体形变高。孩子们的身体也像在抽条,增高了许多。人们取象竹子而命名此卦为“节”,含信用、节制、通塞、建制等意义。中国的“清明节”在此时空内。“清明时节雨纷纷”一类的诗句所要表达的,就是想告诉人们对逝者的追思要有节制,节而顺变。
  4月10日至16日前后,这是鸟类产卵、孵化幼鸟,河豚鱼产卵,庄户人家孵化小鸡的最佳时期。风吹泽水,利于孵化。船在水中浮,风筝、枯草在空中飘,供其浮、飘的条件具足。这样有信的时空即是中孚卦。
  4月16日至21日前后,这是男儿钟情、少女怀春的时候。震雷卦与兑泽卦和合,呈现的是长男少女的相悦,归妹卦由此命名。这说明人类的欢爱和生育也应和着大自然的节律。
  4月21日至27日前后,这是离目卦与泽水卦的和合:目视泽水,左顾右盼。也可以说是离火卦与泽水卦的和合:离火方向炎上,泽水方向趋下,两者方向相反。不论哪一说,总之是两者相反相成,以此成就了人们对水平基准、全局观的认识。上古中国最早的水平仪即是“癸”,是指在地面上修筑成垂直交叉的十字水道,十字四个方向的尽头是四股小水道,人们把水灌入,即可察看地基的水平状态。对水平基准的认识,又与人们的全局观密切相连。这就是睽卦。睽卦的特点,就是二律背反又对立统一。“世界法律日”、“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在睽卦时空内。
  4月27日至5月3日前后,是兑泽卦与兑泽卦的和合。最早叫“夺”,后来演变为“兑”,是孩子笑口张开的形象,也是少女欢乐的形象;既指夏天前期的四十五天,又指立夏前的这五六天时间。这是春夏之交的美好日子。兑卦有消耗、劳动、毁折、快乐等义。“国际劳动节”在此时空内。
  5月3日至8日前后,是乾天卦与兑泽卦的和合,象征老父与少女在一起是快乐的。立夏时节,大地气温明显升高,酷暑将临,雷雨增多,泽水泛滥……上古先民在此时段发明了鞋子,对抗泥泞。雨天走路,有危险,但人们走路也像舞蹈一样。手之舞叫“舞”,足之舞叫“蹈”,即是“履”。履卦由此而来。
  ……

前言/序言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 一部深入探寻古老智慧,连接当下与未来的思想盛宴。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感到迷失,在纷繁的信息洪流中难以把握方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渴望一份宁静与启示。《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并非一本简单的工具书,也不是故弄玄虚的神秘主义著作,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旅程,邀请读者一同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重新审视中华文明的根基——《易经》。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剥离了《易经》固有的神秘外衣,以严谨的逻辑、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将其蕴含的宇宙观、哲学思想、人生智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重新呈现在现代读者面前。 拨开迷雾,看见《易经》的真实面貌 长久以来,《易经》被许多人视为难以理解的古籍,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符号和预言式的论断。《大时间》的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实践,以一种“拨开迷雾”的方式,将《易经》的精髓提炼出来,展现其作为一套观察世界、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独特而普适的体系。本书并非对《易经》进行简单地罗列或注释,而是通过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核心概念以及与其他哲学思想的关联,勾勒出《易经》的宏大图景。 宇宙的律动,哲学的基石 《大时间》的首要目标,是带领读者理解《易经》背后深邃的宇宙观。书中详细阐述了《易经》如何通过阴阳、五行等基本元素,构建起一个动态、演化的宇宙模型。它认为,宇宙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充满了生生不息的转化与变化,而这种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大时间》深入剖析了“道”的概念在《易经》中的体现,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的渊源。它告诉我们,人类并非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存在,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理解自然的规律,便是理解我们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本书将《易经》的哲学思想置于更广阔的文明背景下进行考察。作者认为,《易经》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医学、军事等领域都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例如,书中会探讨《易经》的卦象如何对应着自然现象和社会情境,以及这些卦象的组合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决策和军事战略。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读者将能更全面地认识《易经》作为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价值。 人生的智慧,应对变化的指南 《大时间》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为现代人提供的应对人生挑战的智慧。《易经》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变化”。它揭示了世事无常的本质,但同时指明了在变化中寻求安定的方法。本书并非宣扬宿命论,而是强调“时”与“势”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卦象的解读,作者会引导读者理解不同时期的特征,以及在特定情境下应采取的态度和策略。 例如,当面临困境时,《大时间》会借鉴《易经》中的“困”卦,分析其象征意义,并引申出如何在逆境中保持韧性、寻找突破口的方法。当处于顺境时,则会借鉴“泰”卦,强调如何保持警惕,避免骄傲自满,以可持续地发展。书中会用大量贴近现代生活的案例,来阐释这些古老的智慧。例如,如何理解职场上的起伏,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把握分寸,如何在个人成长中顺应时势,这些都会在《大时间》中得到富有启发性的解答。 科学的视角,现代的解读 《大时间》最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在于其尝试以科学的视角来解读《易经》。作者不回避《易经》的符号化语言,而是将其视为一种高度浓缩的、信息量极大的模式语言。书中会尝试将《易经》的某些思想与现代科学的某些理论相联系,例如混沌理论、系统论、信息论等,从而说明《易经》在数千年前就已触及到一些深刻的科学原理。 例如,《大时间》可能会探讨《易经》的卦象变化如何体现了系统的动态平衡,以及“阴阳互根,相互转化”的思想与现代物理学中能量守恒、物质转化等概念的某种契合之处。这种解读并非将《易经》“科学化”,而是试图证明,《易经》并非仅仅是古代的迷信或宗教,它包含了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观察和深刻理解,而这些理解在现代科学的映照下,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实践的指南,自我转化的动力 《大时间》并非一本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书籍。作者深知,《易经》的价值在于其应用性。因此,本书将鼓励读者将《易经》的思想融入日常生活,成为自我转化和提升的动力。书中会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悟《易经》的智慧。 例如,书中会引导读者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理解卦象的含义,如何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来对应《易经》中的道德准则,以及如何通过练习《易经》的思维模式来更好地做出决策。它强调的不是“占卜”,而是“自省”与“觉察”。通过学习《大时间》,读者将能学会如何运用《易经》的智慧,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从而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大时间”,实现真正的成长与超越。 一本献给所有寻求深度思考者的礼物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是一本写给所有对人生、对宇宙、对智慧有深度渴求者的礼物。它适合那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那些在现代社会中感到迷茫、寻求人生方向的人们。它不要求读者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也不要求读者有任何哲学基础。作者以清晰易懂的语言、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将《易经》这颗璀璨的明珠,以一种全新的光芒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将带领你走进一个充满智慧的殿堂,在那里,古老的哲思与现代的困惑交织,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意义相互映照。《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它将帮助你重新认识《易经》,更重要的是,重新认识你自己,找到在“大时间”的洪流中,安稳前行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掌控得相当精准,时而如清泉般涓涓细流,温柔地引导你进入复杂的逻辑,时而又像惊雷炸响,瞬间点亮你思维中的某个盲区。我尤其记得有一段关于“刚柔相济”的论述,作者用了好几个对比鲜明的现代案例,将这种看似矛盾的对立统一展现得淋漓尽致。读到那里时,我感到一股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直接读懂了我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喻的纠结和平衡的渴望。这种与作者灵魂深处的共振,是很多畅销书难以企及的深度。它要求读者付出注意力,需要反复咀嚼其中的含义,但回报也是巨大的。这不是一本可以边刷手机边读的书,它要求你全神贯注,因为它所探讨的,是构建我们世界观的基石。我敢说,这本书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是如何看待“成功”、“失败”以及“时间流逝”这几个基本概念的,带来的思维修正,远超书本的厚度。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长途跋涉,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和对自身认知的挑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释那些看似玄奥的概念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罕见的耐心和清晰度。他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卦象背后所蕴含的人类经验和宇宙规律。那些关于“变”的哲学探讨,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与我日常工作中的项目管理、人际关系的维护,乃至个人成长的瓶颈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即用性”的哲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我甚至会停下来,合上书本,望着窗外行人匆匆的脚步,去思考他们行走的方向与易经中描述的某种“时位”是否暗合。这种将古老智慧与瞬息万变的世界进行对接的努力,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对这类经典解读的刻板印象,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古老的文本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活着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它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新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时间”和“变化”的核心主题。刚开始读时,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迷雾中摸索,对那些符号和爻辞的理解有些模糊。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作者在后面章节中为前文埋下的伏笔和解释逐渐浮现,所有的点都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张清晰而宏大的思维地图。这种“渐悟”的过程,比一蹴而就的“顿悟”更加持久和扎实。我读完最后一页时,并没有那种松一口气的释然,反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意犹未尽之感,想要立刻翻回去,用现在获得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开篇的那些句子。这正是好书的标志——它不仅在阅读过程中给予你启发,更在你合上书本之后,继续在你脑海中发酵、生长,成为你观察世界的新镜头。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沉稳而又引人入胜的气质。拿到手里时,那种略带纹理的纸张触感,以及书脊上烫金的字体,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厚重。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坐在窗边,阳光正好洒在书页上,才翻开了它。起初,我以为会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著,毕竟“易经”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距离感。然而,作者的笔触却是出乎意料的轻盈而富有洞察力。他并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术语,而是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那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生活的种种场景之中。那种叙事方式,让我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仿佛不是在阅读一本古籍的解读,而是在跟随一位智者进行一场关于时间、变化与内在秩序的深度对话。尤其是一些关于决策和应对不确定性的章节,读来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都被悄悄地调整了,变得更加灵活和开阔。这本书真的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个陪伴者,在你需要沉思的时候,轻轻地推你一把,让你看向更深远的地方。

评分

说实话,起初我对市面上那些“易经速成”类的书籍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它们总是试图把深奥的知识简化成几个容易记忆的口诀,然后迅速让你感觉自己“掌握了”什么。但《大时间 重新发现易经》完全不是那种套路。它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你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认知空间。作者非常巧妙地避开了那些故弄玄虚的预测术,而是将焦点完全放在了对“模式”和“趋势”的洞察上。这种强调系统性思维和动态平衡的解读方式,让我对很多社会现象的理解都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做大量的批注和旁白,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那些观点太精妙、太值得记录下来反复回味。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未来会发生什么,而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更好地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接下来可能如何发展”,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理解”的心态转变,是无价之宝。

评分

东西不错,也很快,易学真是博大精深

评分

人间万象,我们的生存状态,值得读,应该读。

评分

大历史不会萎缩,小切片展露峥嵘

评分

超级棒的购书体验!

评分

包装完整,质量还行。

评分

老师推荐的书,准备细细拜读。

评分

京东商城在,足不出户看天下!!!!

评分

不错,很喜欢的终于到手了,感谢京东。很愉快的购物!

评分

大历史的小切片,太宏大的容易空洞,太细微的容易琐碎,历史也需要质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