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作品集1 列子臆说(上)

南怀瑾作品集1 列子臆说(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 著
图书标签:
  • 南怀瑾
  • 列子
  • 先秦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历史
  • 传统文化
  • 国学
  • 注释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0747
版次:1
商品编码:1040367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太湖大学堂系列图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7
字数:2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列子臆说(上)》由南怀瑾先生编著。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 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
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内容简介

《列子》是道家的重要典籍,今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旨意大致同于《老子》、《庄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该书载有战国以后史事,遣词用句多为秦汉以后用法,且又多与汉晋佛经相参合,因此,后人推断《列子》原书已佚,今本《列子》出自魏晋人之手,既发展了老庄哲学思想,又融会了其他学派的观点。该书包括一百余则瑰丽奇幻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等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看似易读,实则难懂,因为其中不仅贯穿了“御风而行”、洒脱不羁的列子的奇特思想,而且涉及杨朱等人的人生哲理。
与以往对《列子》的注解不同,南怀瑾先生不再纠缠于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书年代以及文字训诂等,而是偏重于解说《列子》所引用的故事。他更别出心裁地采用倒序的方式,由《说符》篇讲起,对《列子》的故事进行发挥,涉猎广阔,见解精深,阐发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反映了他对生死、时势、缘遇、名利、富贵、公私等问题的理解,涵盖了他的人生观、宇宙观、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体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心。
《列子臆说(上)》由南怀瑾先生编著。《列子臆说(上)》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年-2012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

目录

出版说明
上册
第一讲
《列子》这本书
你会说话吗
说符篇
壶子教的第一句话
你和你的影子
好听话难听话
第二讲
另一种影子
谨言慎行
器识神通先知
爱和被爱
精明能干就成功吗
第三讲
存亡废兴的法则
重利轻道的结果
鸡狗禽兽之流
自重自尊
第四讲
列子学射
射击与修身治国
什么人可修道可讲道
你会用人吗
第五讲
技艺与道德
不能接受的赠与
有智慧判断的人
第六讲
学识同遭遇不同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知时知量心灵智慧
会说话的公子
第七讲
会识别窃盗的人
如何消灭盗乱
什么是神道设教
孔子见到一个奇人
奇人说忠信
第八讲
白公请教孔子微言
什么是《春秋》微言大义
诸葛亮的微言
孔子微言禅宗机锋
对谁说微言
孔子再说微言
第九讲
问不孝有三
赵国领导人的忧患
孔子谈忧患
以强示弱而胜的人
幸与不幸的道理
第十讲
有特技的不同遭遇
伯乐说良马天下马
九方皋相马
相马与相人
第十一讲
治身与治国
人生的三种麻烦
孙叔敖的智慧
人在人情在
第十二讲
遇到抢匪怎么办
财多又好客的下场
江湖侠义社会百态
为道德而死的人
为不知己而死的人
第十三讲
实为怨恨而死
杨朱论因果
羊追不回杨朱戚然
仁义的三种解释
杨朱答话
大道多歧而失羊
第十四讲
狗吠缁衣
做善事要小心
幸臣说了高明话
会方法做不到
第十五讲
放生的问题
动植物为谁而生
谁不是乞丐
心理作用的影响
精神专注的结果
第十六讲
杨朱篇
私心的名利
真名利
齐国的两个宰相
真实则无名有名则不真
真假谦让
第十七讲
人生好日子有多少
人生是为了什么
太古人的生活
生命你能自主吗
第十八讲
伯夷与柳下惠的欲望
善乐生善逸身
生前死后的人情
管仲说养生
不可压抑快活自在
第十九讲
死和死后的事
宰相的兄弟们
教化家中子弟
第二十讲
享乐人的人生观
治外与治内
善恶的定义
子贡的财力后代的作风
第二十一讲
江湖豪气风月情怀
是狂人是达人
长生不死可能吗
随遇而安随缘自在
第二十二讲
一毛利天下的问题
为公为私之辩
可怜的大舜
一生忧苦的大禹
第二十三讲
痛苦一生的周公
多灾多难的孔子
生前死后名实不符
浪漫的夏桀放荡的纣王
四圣二凶俱往矣
成大功者不成小
第二十四讲
中国历史有多久
是非成败皆成空
东西方的宗教
人靠智慧而活
第二十五讲
真正的我
四种要求四种惧怕
快乐人的生活
野人献曝是谁
忠义有什么用
生命的现实客位的名利
逸乐与解脱

精彩书摘

器识神通先知
因此他的结论说:“是故圣人见出以知人”,这个圣人是代号,指有智慧、有道德、有高度修养的人。“见”就是眼光,儒家的文化是用“器识”表达,一个知识分子有见解,有远大的眼光,就是有器识。所以古人说“先器识,后文艺”,有器识,然后才养成雄伟的气魄。不过,这一句有人也倒过来用。现在我们讲到“见”,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某人的行为及言语,就可以判断他的结果了。由“出”已经知道“入”是什么了,“出”、“人”两个是相对的,就是一进一出。所以有远见的人,由一个动因就晓得后果了。
青年人常问,未来的时代,将来的变化会怎么样?你要懂历史的演变,知道过去就知道未来,所以“观往以知来”,完全是智慧的成就,神通是智慧的成就。“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先知就是神通,原理就是这样。好了,现在我们知道另外一件事情了,佛家把预知的能力翻译为神通,刚才讲到《圣经》,基督教不能用神通,只好用“先知”。“先知的预言”,这个“先知”的名词是哪里来的呢?是从《列子》里头抄出来的,“先知”的出典就在这里。
爱和被爱
“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度在身,稽在人”,什么叫做度?中国有三个字,度、量、衡,过去政府有度量衡局。度就是尺码,譬如一英尺,一公尺,这个是度。一斗啊,一升啊,这个是量。衡就是秤,天平,一斤啊,一两啊,那个是衡。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度量衡每一代都不统一。汉唐的制度,一直到明清都有问题,而且各地方的制度不同。譬如我们现在去买菜,还要问是台斤还是公斤,对不对?台湾几百年来习惯用的是台斤,它的秤同公斤不同。我们现在是根据西方文化,所谓的公斤、公尺,从英国人开始,大家照这个尺码,公认统一使用。这个度讲尺度,一个人有多高?多重?就是“度在身”。
“稽在人”,稽就是稽核,考察你,研究一下你究竟有多高。六尺啊,六尺半,这是别人的看法。你的高矮胖瘦长短,是别人看到比较来的。所以比较人的高度在于别人,这是讲一个人的形体。同样一个哲学的原理,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讲话做事,都看在别人眼里。所以我们有时候想想也蛮痛苦的,人活着很多事情不是为自己做,是做给人家看的。在家中要做到家人喜欢,在社会做到大家叫好。像穿一件衣服,本来是爱怎么穿就怎么穿,可是事实上穿衣服就是给人家看的,所以买衣服时在镜子前比来比去,研究心理,不是自己觉得好就对了,还要别人看到好才对,因为“度在身,稽在人”。人到了高位的时候,在公司里升个科长,薪水加一点,旁边的同事都冷眼在看你,即使当一个董事长,也是一样。
我们看历史上一个经验。南宋的时候,贾似道上来当宰相,朋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劝君高举擎天手,多少旁人冷眼看。”你好好地干,尤其是当了宰相,一只手要把天撑住不倒下来,别人歪起眼睛坐在那里,专门在批评,在看你。地位越高,所有箭头都会针对你而来的。所以人生要想过得舒服,要不出名,谁也不认识你,才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有一点知名度,大家都了解你、认识你,那是最痛苦的人。因为他变成所有箭头的目标,有一点缺点,万人都看到,就完了。他如果不出名,也没有地位,他可以在地上打滚、睡大觉,谁也不看他啊!这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告诉我们“度在身,稽在人”。
“人爱我,我必爱之”,这是当然的道理,相反的,《列子》又说,你要大家对你好,你问自己对别人怎么样?你对别人都是冷眼相看,要别人热眼看你,也做不到。所以“人恶我,我必恶之”,这是当然的因果关系。
说了这个原理,下面说一个中国政治哲学的大原则,“汤武爱天下,故王”,商汤、周武王,他们爱天下,所以称王天下。我们晓得爱天下是爱得很大,拿现在工商业的观念来看,汤武是做大生意的,投资下去,赚了一个天下国家,后代称王几百年,因为他们爱的是天下。不像我们爱的就是十块、二十块,在那里拼命争,加薪加了五百,爱的就是这一点点,他的价值永远就是五百块。人家汤武爱的是天下,你五百美金、五千万美金,他们也不看在眼里,所以“汤武爱天下,故王”。
夏桀、殷纣,这两个古代暴虐的王,因“恶天下,故亡”。我们大家没有当过皇帝,也没有发过财,躺在那里想象,假定发了财,天天吃麻婆豆腐一定很痛快。那个吃惯了麻婆豆腐的人,说那算什么!有钱的人,做大生意的人,听到总经理报告今天又赚了一千万时,只淡淡地说,哦!知道了,等于我们口袋里多了十块钱,念头都没有动过,不在乎了。而且越搞久了,对于这种东西觉得讨厌得很,很烦,必须要另外找别的刺激。
不过,没有到那个地位的人,总是梦想那个地位了不起。我们在座的青年心里一定想,将来发了财当上董事长,一定要买部最好的私家车,开到这里来上课。私家汽车坐惯的人反而讨厌它,停车又找不到位置,到处都是麻烦,干脆走路好,这就是人类的心理。所以你懂了这个心理,自己真经过富贵,什么都享受过了,然后才能把这本《列子》真读懂。所以古人用字非常有道理,“汤武爱天下,故王”,不是爱天下老百姓哦!他们的欲望就是爱这个天下。每个人欲望不同,有些读书人,你叫他爱天下,他没有这个气魄;问他要不要写一篇文章,明天电视台给播出来,他立刻说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去写,他爱的是这个虚名。
桀、纣是亡国的皇帝,因“恶天下,故亡”。的确你读懂了历史,看到有许多皇帝,像明朝的几个皇帝,生来就当皇帝,他们对于国家大事,看公文啊,烦透了,你们去办好了,你们去批好了,他们看都懒得看,结果当然完了,这个道理是“此所稽也”。上面讲到“度在身,稽在人”,稽就是一个成果的考核,是别人客观的考核。所以我们写历史、读历史是客观地读,历史上的那个主角是主观的,那个是“度在身”,我们现在来研究历史,来了解古人,了解未来,这个是稽核,“此所稽也”。
……

前言/序言

  南怀瑾先生是多年来享誉国内外,特别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为其终身学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的人生经历又是不可复制的特殊经验,使得先生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书剑飘零大半生后,先生终于回到故国,建立学堂,亲自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和复兴民族文化精华和人文精神不遗余力,其情可感,其心可佩。
  南怀瑾先生曾于一九八二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授《列子》,二○○九年在江苏庙港太湖大学堂补讲所余最后半篇,后经弟子友人整理而成《列子臆说》三册。今经南先生独家授权,由我社首次出版横排简体字本,以飨广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
  作为道家的重要典籍,《列子》今存八篇,旨意大致同于《老子》、《庄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该书包括一百余则瑰丽奇幻的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许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追日”等等,看似易读,实则难懂,因为其中不仅贯穿了那位御风而行、洒脱不羁的列子的奇特思想,而且涉及杨朱等人的人生观、宇宙观和哲学态度。
  与以往对《列子》的注解不同,南怀瑾先生不再纠缠于考辨列子其人、《列子》的成书年代以及文字训诂等,而是偏重于解说《列子》所引用的故事。他认为《列子》的故事看似独立,实则上至治国、下至为人处世皆成体系,都由人生的经验而来,启发我们走好人生之路,因而他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强调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之道。鉴于《列子》首篇《天瑞》涉及宇宙观,较难理解,他别出心裁地采用倒序的方式,由《说符》篇讲起,对《列子》的故事进行发挥,涉猎广阔,见解精深,阐发了他对道家学术及观念的认识和看法,反映了他对生死、时势、缘遇、名利、富贵、公私等问题的理解,涵盖了他的人生观、宇宙观、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体现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心。
  南先生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认为中国文化的真谛是仁爱慈悲,虽未穿宗教的外衣,却包含了所有宗教的关怀。数十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足以为现代人所理解、接受和学习的智慧,声称,我们读古书不是为了钻进古老的天地躲起来享受,而是为了建立新的文明,并且要了解如何发展未来。因而在本书中,他依然坚持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对历来颇受非议的杨朱哲学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认为杨朱的思想通于道家的自然之道,其所谓生死、名利、富贵皆如浮云,提倡及时行乐、“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本质上是正视生命的意义,提倡不做无意义的牺牲,要求对社会天下国家有实在的贡献;但因他过于强调自由主义,实际上不可能真正实现这种目标。
  我社与南怀瑾先生结缘于太湖大学堂。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承蒙南怀瑾先生和太湖大学堂的信任和厚爱,独家授权,我社将陆续推出“太湖大学堂”系列的南怀瑾先生作品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世已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作为一代国学宗师,南怀瑾先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毕生致力于民族振兴和改善社会人心。我社深感于南先生的大爱之心,谨遵学术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原则,牢记出版人的立场和使命,尽力将大师思想和著述如实呈现读者。其妙法得失,还望读者自己领会。
  东方出版社
  二○一○年十一月
《列子臆说(上)》 试读 千古奇书,智者心语,洞见人生,启发智慧 《列子》者,道家思想之瑰宝,先秦诸子之璀璨。其言简而意赅,寓言生动,哲理深邃,穿越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给予无数读者心灵的启迪与智慧的滋养。《列子臆说(上)》,正是南怀瑾先生以其毕生学养与人生阅历,对这部经典进行的精妙阐释。先生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将《列子》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抽丝剥茧,娓娓道来,使古老的智慧得以复活,走进当代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本读之令人神往、思之令人振奋的著作。 一、 拨开迷雾,直指《列子》核心精髓 《列子》全书共八篇,篇篇皆是智慧的珠玑。其思想核心,贯穿着“自然无为”、“虚无”、“清静”、“顺应天道”等道家核心理念。南怀瑾先生在《列子臆说(上)》中,并非生硬地照搬原文,而是深入其境,体悟其神,将《列子》所阐述的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观、宇宙观,一一呈现于读者眼前。 认识论的超越:《列子》中,“天道”与“人道”的辨析,“真”与“妄”的区分,都指向了超越感官局限的认识方式。先生通过对《汤问》、《天瑞》、《说符》等篇章的解读,揭示了《列子》如何引导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摆脱主观臆断和片面认知。例如,《汤问》中关于“愚公移山”的寓言,并非仅仅是关于毅力的故事,它更深刻地揭示了“意念”在改变现实中的力量,以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哲学内涵。南怀瑾先生借此,引导读者思考,我们当下认知的“不可能”,是否只是因为我们尚未掌握其内在的“道”?我们是否被固有的经验和局限所束缚,而丧失了突破的可能性? 方法论的智慧:“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列子》亦不例外。《列子》中充满了“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因势利导”的处世智慧。先生在《列子臆说(上)》中,将这些抽象的理念,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法。例如,《杨朱》篇中对“贵己”思想的阐释,并非是自私自利的鼓吹,而是强调个体生命价值的珍视,以及如何在群体社会中保持独立人格与自我尊严。南怀瑾先生藉此,引导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过度地为了迎合他人、融入群体,而牺牲了自己本真的价值?如何才能在“合群”与“独立”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人生观的升华:《列子》以其超然物外的姿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苦乐的根源,以及如何达到内心的自由与安宁。《列子臆说(上)》则进一步将这些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相结合。先生对《力命》、《问辨》等篇章的解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命”与“运”的关系,揭示了命运并非全然不可抗拒,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个人的心态与行为来影响。例如,《力命》篇中,列子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为出发点,但其最终的落脚点,并非宿命论,而是强调通过自身的修养,达到“不忧不惧”的境界。南怀瑾先生借此,引领读者思考,我们是否常常为眼前的得失而焦虑不安?如何才能培养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豁达人生态度? 宇宙观的宏阔:《列子》中对天地自然的描绘,以及对事物相互转化的阐述,展现了古人宏大的宇宙观。《列子臆说(上)》则将这种宏阔的视野,带入现代科学的语境中,进行有趣的对比与思考。先生对《存冥》、《天瑞》等篇章的解读,展现了《列子》如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来推演宇宙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在其中的位置。例如,《存冥》篇中对“冥冥之中”的探索,以及《天瑞》篇中对“物化”的描绘,都蕴含着对宇宙能量、物质转化等深刻的洞察。南怀瑾先生借此,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这个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 二、 南怀瑾先生的独特魅力:古老智慧与现代洞见的交融 南怀瑾先生的《列子臆说(上)》,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在于先生将《列子》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困境,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他并非高高在上地讲解理论,而是化身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将深奥的哲学,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的道理。 语言的通俗化:先生深谙“言不虚,求诸事实;辞不华,求诸质朴”的道理。他的语言,没有艰涩难懂的术语,没有故弄玄虚的辞藻,而是如春风化雨般,温和而有力。他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历史上的典故,将抽象的哲学概念,具象化,生动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感到仿佛置身于先生的课堂,与他一同探讨人生,一同领悟智慧。 视角的独特性:先生的解读,绝非人云亦云。他敢于挑战传统的观念,敢于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经典。他对《列子》的理解,融入了他对佛、儒、道三家思想的深刻体悟,以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宏观把握。因此,他的解读,往往能触及《列子》更深层次的内涵,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例如,他对《愚公移山》的解读,就超越了简单的励志故事,而是从“意念”的力量,从“功到自然成”的道家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关怀的普世性:先生在解读《列子》时,始终怀揣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他不仅仅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更是借《列子》的智慧,为现代人在焦虑、迷茫、困惑中,指引一条出路。他所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一种对宇宙真理的真诚探索。 三、 《列子臆说(上)》带给读者的价值 阅读《列子臆说(上)》,绝非仅仅是了解一部古代哲学著作,更是开启一段心灵的旅程,一次智慧的洗礼。 提升认知能力:通过先生对《列子》的解读,读者能够学习如何用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洞察力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能够学会辨析真伪,摆脱盲从,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优化处世智慧:书中蕴含的“顺应自然”、“无为而为”、“以柔克刚”等处世哲学,能够帮助读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化解矛盾,实现和谐共处。 升华人格境界:先生所倡导的“贵己”、“不忧不惧”、“豁达乐观”的人生观,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力量,超越物质欲望和世俗烦恼,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拓展生命视野:《列子》的宇宙观,以及先生的解读,能够帮助读者跳出狭隘的个人局限,认识到人类与宇宙的深层联系,激发对生命真谛的探索欲望,从而活出更精彩、更有意义的人生。 《列子臆说(上)》,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南怀瑾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古老东方智慧与现代心灵需求完美结合的典范。无论您是初涉哲学,还是对人生困惑,亦或是渴望精神成长,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引领您踏上一段探索智慧、感悟人生的非凡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南怀瑾作品集1 列子臆说(上)》这本书,在我眼中,首先就赢在了它的“质感”上。无论是封面装帧的设计,还是书本本身的纸张、印刷,都透露出一种用心和考究。它不像一些快餐式的读物,而是更倾向于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拿在手上,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仿佛握住的不是一堆纸,而是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宝藏。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具体内容,但仅仅是这份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就让我对作者南怀瑾先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一本一本地打磨出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去理解那些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哲学命题。

评分

在书店偶然看到《南怀瑾作品集1 列子臆说(上)》,当时就被它朴实而又充满智慧的书名吸引了。封面设计不算华丽,但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古朴的字体和淡淡的色彩,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拿到手里,触感很好,纸张的质量也很棒,翻阅起来沙沙作响,仿佛是古籍翻动时的低语。我喜欢这种有分量的书籍,它不只是信息载体,更像是一件可以细细品味、反复摩挲的艺术品。虽然我对《列子》的原著并不是非常熟悉,但南怀瑾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学识和思想的高度,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信心。我设想,先生的解读一定能够将深奥的哲学道理,以一种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人也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人生的智慧。

评分

第一次读南怀瑾先生的书,本着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偶然翻到了这本《南怀瑾作品集1 列子臆说(上)》。书的装帧古朴典雅,散发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知识分量。书页的纸张触感温润,印刷清晰,排版舒适,即使是长篇累牍的文字,读起来也毫不费力。我尤其喜欢它封面设计的那种意境,仿佛将人带入了古老而深邃的哲学世界。翻开第一页,序言就充满了先生温厚而又不失犀利的笔触,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亲切与敬意。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细读具体内容,但仅仅是序言部分,就已经让我对即将展开的这场思想之旅充满了期待。南怀瑾先生的文字,似乎自带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勾起读者内心深处对生命、对宇宙、对人生的求索。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领略他如何用现代的语言,解读古老的《列子》思想,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洞见。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门,通往一个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评分

初见《南怀瑾作品集1 列子臆说(上)》,就被其低调而又内敛的风格所吸引。它没有那些浮夸的标题党,也没有眼花缭乱的插图,一切都显得那么朴素,却又蕴含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厚重感。纸张的触感温润,拿在手中颇有分量,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体验,能让你慢下来,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尤其欣赏它那种返璞归真的设计,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对传统的敬意和对经典的珍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其中的具体内容,但仅凭这第一印象,我便觉得这是一部值得花时间去细细品味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列子》的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对话,引导你去思考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或是至少,开启一段新的探索旅程。

评分

我对《南怀瑾作品集1 列子臆说(上)》的印象,首先来自于它那份独特的气质。在如今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中,一本专注于传统经典解读的书籍,本身就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既不会让人望而生畏,又能提供足够的内容供读者深入研读。封面设计简洁却意味深长,没有过多的花哨装饰,却能准确地传达出一种沉静、睿智的氛围。翻阅时,我注意到书中的用词,既有古雅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接受度,这正是南怀瑾先生文字的独特魅力所在。虽然我还没有深入书中探讨《列子》的精妙之处,但从整体的呈现方式来看,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它不仅仅是对一部古代哲学的解读,更可能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的再现。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能够找到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思考,获得一些关于生活与精神层面的启迪。

评分

喜欢南老师的书,书本不错满分!

评分

不买书是不可能不买书的,这辈几都不可能不买书的,搞学习又不会搞,只有买书这种才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几。作者个个都是银才,讲故事又好听。哎呦,超喜欢的!

评分

我不说话 图片说明

评分

我买的是两本书,第一本书籍没发货,然而给我发了第二本两本一样的书来。

评分

促销买的,超划算,京东618品质狂欢节不是盖的!

评分

书印刷质量不错,内容丰富,邮寄速度快。

评分

字大,排版疏朗,印刷清晰,内容不用说,南师作品。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

评分

经人推荐,南师书籍全数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