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锠细胞生物学

郑国锠细胞生物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维才,贾鹏飞,郑国锠 著
图书标签:
  • 细胞生物学
  • 医学
  •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生命科学
  • 郑国锠
  • 教材
  • 高等教育
  • 生物化学
  • 细胞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312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84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8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1、分为三篇共17章,涵盖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细胞内外的各个组件与功能、细胞周期与细胞生长调控等。

2、侧重介绍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使读者可以全面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各个方面。

3、全书图片540余幅,全彩印刷,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

4、几乎全部图片均为重新绘制的3D示意图或作者最新实验活动的显微镜照片,制作精美。


内容简介

  《郑国锠细胞生物学》对《细胞生物学》(第二版)进行了大规模修订,在内容的更新和版式的改变上均有较大改变。章节的基本结构与第二版保持一致,从细胞概述与研究方法、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生命活动与调控三个层次上对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第二版相比,《郑国锠细胞生物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从学科内容上,《郑国锠细胞生物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详细地展示了各个重要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二,从学科领域上,《郑国锠细胞生物学》不仅介绍了动物细胞领域的知识,同时尽力注重论述植物细胞学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新进展,从而全面地向读者展示动、植物细胞研究领域的联系和区别;三,新版本全部使用彩色印刷,不仅具有制作精美的彩色插图和照片,同时,文字力求准确、精炼,排版格式也精益求精,力求给读者奉献一本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细胞生物学教材。

作者简介

郑国锠,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植物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一位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著名学者,1978年,郑先生授命编写了国内第一部高等教材《细胞生物学》,并草拟《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1980年《细胞生物学》出版,连续印刷8万余册,1992年又出第二版,并多次重印。今年正值郑先生诞辰100周年,他的两位学生共同编著,特此出版《郑国锠细胞生物学》,纪念郑先生为中国细胞生物学科研与教育工作所作贡献,并把他的科研成果传承后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 章绪论
1.1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
1.2 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3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第2 章细胞的概念及其结构和组成
2.1 细胞和原生质的概念
2.2 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2.3 细胞的一般结构
2.4 细胞的化学组成
2.5 细胞的代谢作用概述
第3 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3.1 各种显微技术
3.2 X 射线衍射技术
3.3 流式显微荧光技术
3.4 放射自显影术
3.5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技术
3.6 双分子互作重建技术
3.7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3.8 原位杂交技术
3.9 分子细胞生物学方法
3.10 细胞培养与细胞杂交技术
3.11 基因转移技术
第4 章细胞表面的结构与功能
4.1 质膜的性质
4.2 膜的化学组成
4.3 膜的分子结构
4.4 细胞表面的分化
4.5 质膜的功能
4.6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4.7 细胞间的连接与通信
第5 章细胞质基质
5.1 细胞质基质的结构
5.2 细胞质基质的化学组成
5.3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5.4 细胞质基质的生理
第6 章核糖体
6.1 性质与结构
6.2 核糖体的形成
6.3 核糖体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6.4 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调节
6.5 反义RNA 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6.6小分子RNA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7 章线粒体
7.1 线粒体的形态与结构
7.2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7.3 线粒体的功能
7.4 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线粒体自噬
7.5 线粒体损伤与疾病
7.6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7.7 线粒体的自主性问题
7.8 线粒体的分裂与增殖
7.9 线粒体的起源
第8 章质体
8.1 质体的形态与结构
8.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
8.3蛋白质如何运送到叶绿体内
8.4叶绿体的功能
8.5叶绿体的自主性
8.6质体的发生和转化
8.7叶绿体的分裂
8.8质体的起源
第9 章 内膜系统
9.1内膜的结构
9.2内膜系统的化学组成
9.3内膜系统的功能
9.4内膜系统的生物发生和动态变化
第10 章 膜泡系统
10.1膜泡的类型
10.2膜泡的一般性质与结构
10.3溶酶体
10.4包被小泡
10.5圆球体
10.6微体
10.7细菌中的膜泡结构
第11 章 细胞骨架
11.1微管
11.2微丝
11.3中间纤维
第12 章 细胞外基质
12.1胶原
12.2弹性蛋白
12.3纤连蛋白
12.4层粘连蛋白
12.5蛋白聚糖
12.6基膜
第3 篇细胞周期与细胞生长调控
第13 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13.1细胞核的形态
13.2细胞核的结构
13.3染色体
13.4核的化学组成
13.5核的功能
第14 章 细胞的增殖与癌细胞
14.1细胞周期
14.2细胞分裂
14.3癌细胞
第15 章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15.1细胞的衰老
15.2细胞的死亡

精彩书摘

  第1 篇细胞及其研究方法
  第1章绪 论
  1.1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任务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基础?为此,要了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就必须从它的基础——细胞研究入手?细胞学(cytology )就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其研究的对象就是细胞?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发现的不断涌现,现代细胞学已经超越了对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简单描述的层次,已从细胞整体和亚细胞结构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科学家们已经把细胞的整体活动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观点来考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如生长?分化?代谢?免疫?繁殖?运动和联络?衰老与死亡?遗传变异和进化等基本规律?现代细胞学不仅仅是孤立地研究一个个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以及生命活动现象,更是研究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研究范围也超越了过去的细胞学?因此,现代细胞学改用新的名称,即 (cell biology )?当前细胞生物学已进入分子生物学的水平,更多地从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网络方面来研究生命现象,所以又称为 (molecular cell biology )?由于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生活史?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细胞生物学就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现代生命科学教育的核心?
  细胞生物学既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生命科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就必须在细胞中谋求解决?它的研究目的,不仅在于阐明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与本质,而且还必须进一步对这些现象和发展规律加以控制和利用,以达到为生产实践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造福于人类?
  第1篇细胞及其研究方法
  因此,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采取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在分子?亚细胞和细胞整体三个不同的水平上,把结构与功能统一起来加以考察和探讨?形态方面,除了要描述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能看到的一些简单结构外,还要用新的工具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细胞内各部分的亚显微结构和分子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和结构之间的三维动态变化过程?功能方面,不仅要叙述细胞内各个部分的化学组成和新陈代谢的动态,而且还要用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根据这些形态与功能,就可以说明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分化?繁殖?运动?遗传?变异和进化等生命活动现象的由来?有关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除用固定的材料外,还应该用细胞培养等技术来进行活体材料的研究?近年来,围绕动?植物细胞培养实验体系的建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细胞工程已经形成,其目的就是要按人们预先的设计,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技术,来改变细胞的遗传性,深入研究细胞在生活状态下的生命活动,并为遗传育种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最终有目的地培育出新的品种甚至新的物种?在动物细胞生物学中,揭示细胞病理和癌细胞本质的研究是个非常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今后,如能对正常细胞基因的生长调节控制机制加以阐明,人类就一定能加速对癌细胞本质的了解,这会有利于控制癌细胞的恶性生长,从而提供根本性的防治措施?近年来,对成体和胚胎干细胞特性维持?增殖和定向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快速,将使具有治疗用途的特定细胞定向分化?组织和器官的再生成为可能,特别是干细胞和可降解功能生物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为再生医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细胞生物学的任务,不仅要研究理论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实际问题?它和其他学科一样,只要根据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正确地揭示自然规律,并且不断地为自己提出新的目标,来寻找控制这些规律的途径,这样就能使这门科学进一步揭开细胞内部的奥秘,并能为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1.2 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联系着现代生命科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生理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它也是这些学科的基础?
  植物生理学中有关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的研究,都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生理状态紧密联系着?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又都与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是有一定形态和数目的?因此,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已经以染色体作为分类标准之一,而创立了 (cytotaxonomy )?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离体条件下培养?增殖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和植物原生质体,创造异种细胞间的杂种细胞,发展了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分析的 (somatic cytogenetics )?
  细胞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免疫学的进展?在细胞水平的研究方面,胸腺和小淋巴细胞功能的发现,两类淋巴细胞功能上的分工,以及它们在抗体形成中的协同作用的阐明,开辟了细胞免疫学(cellular immunology )的“黄金时代”?
  细胞生物学固然是生命科学许多分支学科的基础,但它自身又必须以一些现代科学的分支作为它的基础?一些交叉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也都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系?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代谢及其他生命现象物质基础的学科?生物物理学是用物理学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领域,其研究的目的是以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来了解生物系统的功能?生物数学是应用数学演算推理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它们都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从科学发展史来看,只有在物理和化学规律研究清楚之后,才有可能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要而深入的问题?当前,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已深入到研究分子的水平?由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逐渐能清楚地从分子水平及现代物理和化学的规律来说明生命现象,而现代细胞生物学的最新成就,也都是通过应用物理?化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新技术?新方法获得的?因此,学习细胞生物学也就必须具备现代物理?化学和数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1.3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3.1 细胞的发现
  没有显微镜就不可能有细胞学?细胞的发现也与显微镜的制作有密切关系?第一架复式显微镜是由荷兰眼镜制造商詹森父子(Hans Janssen 和Zaccharias Janssen )于1590 年试制成功的?其后,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胡克(Robert Hooke )为了了解为什么酒瓶用的软木塞能够很好地隔绝空气,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及其他植物组织的切片,发现其中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cell ,原意小室),这样他于1665 年发现了第一个植物细胞?细胞中还有其他什么内含物?胡克没有提出明确的意见,只是说其中含有空气或液汁?实际上,他在软木组织中所看到的仅是死细胞的细胞壁?同一时期,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水中有能运动的小颗粒(animalcule ),从而第一次看到了细菌?随后陆续有学者(Nehemiah Grew 和Marcello Malpighi)在不同的生物体中重复看到了细胞,但都没有注意到细胞的内含物?一直到19 世纪30 年代,布朗(Robert Brown,1831 )在兰科植物叶片表皮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迪雅尔丹(Félix Dujardin,1835 )在低等动物根足虫和多孔虫的细胞内发现了内含物,称之为“肉样质”(sarcode )?至此,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1.3.2 细胞学说及其评价
  在19 世纪以前,许多学者的工作都着眼于细胞的显微结构,即形态上的描述,而对各种有机体中出现细胞的意义一直没有做出理论上的概括,直到19 世纪30 年代末,才建立了细胞学说?不过在19 世纪初期,也有不少学者对奠定细胞学说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Charles-Fran.ois Brisseau de Mirbel,1802;Jean-Baptiste Lamarck,1809;Henri Dutrochet,1824 等)?后来,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J. Schleiden )和比利时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e Schwann )分别于1838 年和1839 年认识到细胞的普遍性?施莱登指出:所有植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胚胎来自于单个细胞?这个见解被施旺在动物中证实,并且首次提出(cell theory ),即:“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和植物乃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植物体内”;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皆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他们当时还认为细胞是来自非细胞物质,这是不对的?直到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55 )发现细胞分裂,证实细胞来自已经存在的细胞,从而丰富了细胞学说;同时,他(1858 )认为病理过程是在细胞和组织中进行的,由此而发展了(cytopathology )?
  细胞学说的建立,说明了动植物有机界的统一性,并因此成为建立生物界发展学说的基础?如果没有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 )就很难顺利完成?恩格斯对这一学说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19 世纪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之一?他指出,首先是三大发现,使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地前进了,第一是发现了细胞,发现细胞是这样一种单位,整个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是从它的繁殖和分化中发育起来的?由于这一发现,我们不仅知道一切高等有机体都是按照一个共同规律发育和生长的,而且通过细胞的变异能力指出了使有机体能改变自己物种并从而能实现一个比个体发育更高的发育道路?由此可见,只有在细胞学说建立之后,才能明确提出,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基础?它在生物学发展史上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细胞学说创立后,大家的注意力才转移到细胞的内含物方面来?自迪雅尔丹在原生动物细胞内发现了十分均匀?有弹性?能收缩的胶状物质后,就称它为“肉样质”,其后,普金耶(Jan E. Pukinje)和冯?莫尔(Hugo von Mohl )分别于1840 年和1846 年在动?植物细胞中也看到了“肉样质”的东西,命名为(protoplasm )?到1861 年,舒尔策(Max Schultze )认为动物细胞内的“肉样质”和植物细胞内的“原生质”具有同样的意义,并提出了原生质理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至此,细胞的含义就和最初发现时不同了?于是汉斯坦(Johannes Hanstein )于1880 年提出了一个新名词“”(protoplast ),这个名词比“细胞”就更确切了?但由于“细胞”一词,沿用已久,故仍采用旧名?细胞学说一经建立,细胞学的发展就很快?先是集中于细胞分裂方面的观察?雷马克(RobertRemak,1841 )在观察鸡胚血细胞时发现了细胞的直接分裂?不久,魏尔啸(1855 )又提出了著名的论断:“一切细胞来自细胞”?其后,费勒明(Walther Flemming)在动物?施特拉斯布格(Eduard Strasburger )在植物中发现了间接分裂?后来,施莱歇(W. Schleicher,1878 )称这种分裂为(karyokinesis ),费勒明(1882 )又把直接分裂称为无丝分裂(amitosis),间接分裂或核分裂称为有丝分裂(mitosis )?1875 年赫特维希(Oscar Hertwig )发现受精后卵中两亲本核的合并,1877 年施特拉斯布格在植物中也发现同样现象?到1898 年和1899 年,纳瓦兴(Sergej G. Nawaschin )和吉格纳特(Leon Guignard )先后发现了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

前言/序言


《现代遗传学导论》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郑国锠细胞生物学》,而是聚焦于当代遗传学领域的前沿探索与经典理论的深度融合。 --- 第一部分:基因的本质与结构 第一章: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 本章追溯了遗传学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到分子生物学革命的完整脉络。我们将详细解析奥斯瓦尔德·阿弗雷、麦卡勒姆和赫希-蔡斯的实验如何确立 DNA 是遗传物质的地位。重点探讨了 DNA 双螺旋结构的精妙设计,由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以及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和莫里斯·威尔金斯的工作所共同奠定的基础。我们不仅描述了其结构,更深入剖析了碱基配对原则如何直接支撑了遗传信息的复制与传递机制。 第二章:染色质的组织与调控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真核生物细胞核内复杂的 DNA 包装体系——染色质。我们详细阐述了组蛋白的类型、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及其对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作用。通过对核小体、高阶螺旋结构乃至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动态变化的描述,读者将理解基因如何被“打开”或“关闭”。特别引入了“表观遗传学”的概念,探讨环境因素如何通过非序列特异性的方式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 DNA 甲基化和非编码 RNA 的角色。 第三章:基因组的测序与组装 本章是分子遗传学技术的核心应用。我们将系统介绍第一代、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如 Illumina 平台)以及第三代(长读长测序,如 PacBio 和 Oxford Nanopore)测序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在不同研究中的适用场景。对于基因组组装而言,本书侧重于如何将海量的短读长数据拼接成完整的基因组草图,以及解决重复序列区域和结构变异带来的挑战。 --- 第二部分:遗传信息的流转与调控 第四章:中心法则的深化理解 超越经典的 DNA 到 RNA 再到蛋白质的单向流动模型,本章探讨了逆转录(Retroviral Replication)和 RNA 介导的基因沉默机制。我们将细致剖析不同类型的 RNA,包括信使 RNA (mRNA)、转运 RNA (tRNA) 以及最重要的——非编码 RNA (ncRNA)。特别关注微小 RNA (miRNA) 和小干扰 RNA (siRNA) 如何通过 RISC 复合物精确靶向并降解或抑制特定 mRNA 的翻译,这是理解基因调控网络复杂性的关键。 第五章:转录的启动与延伸 本章深入 RNA 聚合酶(Pol I, II, III)的分子机制。针对最复杂的 RNA Pol II 介导的 mRNA 转录,我们将详细解析启动子、增强子(Enhancers)和绝缘子(Insulators)的作用。重点描述了转录因子(TFs)的招募过程,包括 TATA 盒结合蛋白 (TBP) 和 TFIIH 等通用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基因转录耦合的 mRNA 加工过程,如 5' 端加帽、3' 端多聚腺苷酸化以及关键的 RNA 剪接(Splicing)机制,包括成千上万种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的生物学意义。 第六章: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 本章聚焦于翻译过程的精确性与效率。从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大小亚基)到起始、延伸和终止的每一步分子事件,都进行了详尽的图解说明。我们探讨了遗传密码的冗余性、简并性及其在进化上的优势。在蛋白质的命运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蛋白质折叠的分子伴侣系统(Chaperones)如何保证三维结构的正确形成,以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在细胞周期调控和质量控制中降解错误蛋白的关键作用。 --- 第三部分:遗传变异与应用 第七章:突变的分子机制与修复 本章系统梳理了各种类型的遗传突变,包括点突变(错义、无义、同义)、插入/缺失(Indels)以及大规模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入探讨了 DNA 损伤的来源(内源性与外源性)以及细胞拥有的精密的 DNA 修复途径,如错配修复 (MMR)、核苷酸切除修复 (NER)、碱基切除修复 (BER) 和双链断裂的同源重组修复 (HR) 与非同源末端连接 (NHEJ)。理解这些修复系统的缺陷如何导致癌症等疾病是本章的核心目标。 第八章:人类基因组学与群体遗传学 本部分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人类群体。我们介绍了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 的发现、频率测定及其在疾病关联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群体遗传学部分则引入了哈迪-温伯格平衡的概念,并探讨了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流和突变等基本进化力量如何塑造现代人类种群的基因频率。重点分析了适应性进化的分子基础。 第九章: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 的突破 本章是当代遗传学的热点聚焦。我们将详细介绍 CRISPR-Cas9 系统的“导向切割”分子机制,包括 sgRNA 的设计原理、Cas9 核酸酶的切割特性及其在体外和体内应用的巨大潜力。本书不仅讨论了其在基因敲除、敲入和基因校正方面的精确操作,还深入分析了脱靶效应的风险、现有优化策略(如碱基编辑和先导编辑),以及这项技术在基础研究、生物制药和未来基因治疗中面临的伦理和社会挑战。 --- 结语:展望遗传学的未来图景 本书最后部分总结了遗传学研究如何与其他生命科学领域(如系统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交叉融合,描绘了未来精准医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对基因组功能性理解的持续深入是推动生命科学进步的根本动力。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所有对生命遗传规律有深入探究意愿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希望系统回顾和更新遗传学知识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本书的撰写力求严谨而不失流畅,在提供前沿知识的同时,也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经典理论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对细胞生物学的一个非常全面的梳理。我之前阅读过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但总觉得碎片化,缺乏系统性。《郑国锠细胞生物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它从细胞的基本结构开始,逐步深入到细胞的各种功能,比如细胞的运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甚至还涉及到了细胞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章节。这个看似“自我毁灭”的过程,实际上是维持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清除受损或有害的细胞,保证机体的正常运作。作者将这个过程描述得既科学又富有哲理,让我从细胞层面看到了生命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的智慧。而且,书中还讨论了细胞工程的一些前沿进展,比如干细胞技术,这让我看到了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也对未来的生命科学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坦白说,我拿起这本书之前,对细胞生物学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然而,《郑国锠细胞生物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术语,更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生命起源与演进的宏大故事。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常常会穿插一些历史性的研究发现,让我们了解到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揭开细胞的奥秘的。我特别喜欢关于细胞膜的章节,它不仅仅是一层简单的屏障,而是一个动态的、能够选择性通透的“守门员”,它如何精确地控制物质的进出,这让我对细胞的智能性有了新的认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细胞分裂的过程,这个神奇的“复制”过程,是如何保证生命的延续和物种的繁衍,真是太神奇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每一个细胞在分裂时,都在进行着一场精密的“舞蹈”,DNA的复制、染色体的分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对细胞生命周期的生动描绘,让我感觉到生命的顽强和不息。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但又非专业人士来说,《郑国锠细胞生物学》无疑是一本绝佳的入门读物。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避免了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次接触细胞生物学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胞遗传物质——DNA——的介绍。DNA不仅仅是生命的蓝图,它更是生命信息传递和演化的核心。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DNA是如何储存、复制和表达遗传信息的,让我对生命遗传的奥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还提到了基因表达的调控,这就像是细胞内部的“开关”,控制着哪些基因在何时何地开启工作,从而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特性。这种对生命“指令”如何被执行的解释,让我对生命的复杂性和精妙性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我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对生命的认识,从“看得到”提升到了“看得透”。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了“生命”这个概念。我之前总是把生命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有机体。但《郑国锠细胞生物学》让我意识到,所有的生命活动,无论是宏观的运动、思考,还是微观的呼吸、消化,最终都归结于细胞层面的活动。作者对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这让我明白了细胞之间是如何进行复杂而高效的沟通,从而协调整个身体的运作。这种“沟通”机制,让我联想到了社会中的信息传递和协作,真是令人惊叹生命体内部的精妙设计。书中对细胞信号通路中各种蛋白质分子角色和相互作用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分子机器”的精密感。而且,书中还提到了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这让我对我们身体的防御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这一切都离不开细胞的默默付出。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生命是如何运作的感到好奇,而《郑国锠细胞生物学》正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作者以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我尤其着迷于线粒体,这个细胞的“能量工厂”,了解它如何产生能量,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活动,真是令人惊叹。书中对细胞骨架的描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们就像细胞的“支架”和“交通网络”,维持着细胞的形状,并帮助物质的运输。我之前总觉得细胞是那么微小而简单,读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无比复杂而精密的微型世界,里面上演着无数精彩绝伦的故事。作者在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时,会巧妙地运用比喻和类比,比如将核糖体比作“蛋白质合成工厂”,这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书中还提到了细胞信号传导,这就像细胞之间的“通讯系统”,它们通过这些信号来协调工作,共同维护着个体的生命活动。这种对细胞内部复杂而有序的运作机制的细致描绘,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

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

评分

好评,完美

评分

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不错的教材

评分

好评,完美

评分

不错

评分

我们从小小的地球带到浩瀚的宇宙,前往行星、月球以及遥远的星系。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让人眼花缭乱的航天奥秘。通过高科技望远镜,去看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通过各个时期的航天先驱,来看看自己是否具备了在太空生活的条件。飞向太阳系中的每颗行星,打探神秘的黑洞秘密,探寻恒星的生命周期。这段丰富多彩的旅程包括事实档案、深入分析、最新发现以及利用最新的天文学技术拍摄的优美图像。   冰冻的行星、太阳风暴、超新星爆炸以及神秘的暗物质都在等待着你去探寻。   这本《DK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展示了宇宙中一切你想知道的奥秘。它通过800多幅精美的图片和富有启发性的描述,将孩子们带往太空深处。探索太空旅行的历史,了解航天国家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空间探测将带给人类的激动人心的无限可能。研究太阳系和宇宙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邂逅高速运行的彗星,探知极端的温度和肆虐数个世纪的风暴

评分

书是正版的,可是包装太寒酸了!彩板简精装的书用个塑料袋装真是对不住书的价格!

评分

编排和翟中和版出入较大,内容不错。个人习惯翟版风格

评分

我们从小小的地球带到浩瀚的宇宙,前往行星、月球以及遥远的星系。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让人眼花缭乱的航天奥秘。通过高科技望远镜,去看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通过各个时期的航天先驱,来看看自己是否具备了在太空生活的条件。飞向太阳系中的每颗行星,打探神秘的黑洞秘密,探寻恒星的生命周期。这段丰富多彩的旅程包括事实档案、深入分析、最新发现以及利用最新的天文学技术拍摄的优美图像。   冰冻的行星、太阳风暴、超新星爆炸以及神秘的暗物质都在等待着你去探寻。   这本《DK儿童太空百科全书》展示了宇宙中一切你想知道的奥秘。它通过800多幅精美的图片和富有启发性的描述,将孩子们带往太空深处。探索太空旅行的历史,了解航天国家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空间探测将带给人类的激动人心的无限可能。研究太阳系和宇宙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邂逅高速运行的彗星,探知极端的温度和肆虐数个世纪的风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