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一部湮没百年的译著,西方汉学奠基之作
《中国人的气质》一书出版于1892年,先后在英美等国出了十几个版本,直到20世纪初还有再版,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曾对此书报以热切的关注,尤其在西方人的中国观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持久而又巨大的作用。
(2)影响巨大,众多著名历史人物背书推荐
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史密斯(明恩溥)的《支那人气质》(《中国人的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功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鲁迅
美国人心目中的映像的幻灭,是由一本读者甚多的著作来加以完成的,即明恩溥牧师所著的《中国人的气质》……书中关于中国社会差别的叙述十分引人注目。该书同时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后来的社会学分析的基础。——美国现代汉学奠基人费正清
我非常快乐地读了《中国人的气质》,迥非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于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3)听一听别一国家对本民族的批评,往往会更为清晰地看出本民族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容易不是自大,就是自卑,很难了知自己的性格,这部著作,以“他者”的目光来看国人的习性与弊病,值得我们研读、深思并反省。我们还应该像鲁迅说的那样,在反省之后,“自做功夫”,改变劣习,完善自我,同时改善国人的形像。
海报:
内容简介
《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是明恩溥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文章的合集。这《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生动概括、描述了中国人的一些典型性格特点。虽然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大部分的观点还是客观犀利的,可以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真相”有深刻的了解。鲁迅先生生前曾向国人郑重推荐《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
作者简介
明恩溥(1845-1932),又作明恩普,美国人,1872年作为基督教公理会传教士来华。他最初在天津,1877年到鲁西北赈灾传教,在恩县庞庄建立起教会,并先后在此创建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1905年辞去宣教之职,定居在北京附近的通州,专事写作。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面子
第二章 节俭
第三章 勤劳
第四章 礼节
第五章 漠视时间
第六章 漠视精确
第七章 误解的才能
第八章 拐弯抹角的才能
第九章 灵活的固执
第十章 智力混沌
第十一章 神经麻木
第十二章 轻视外国人
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 保守
第十五章 漠视舒适和便利
第十六章 生命力
第十七章 忍耐和坚韧
第十八章 知足常乐
第十九章 孝顺
第二十章 仁慈
第二十章 缺乏同情心
第二十二章 社会台风
第二十三章 相互负责和遵纪守法
第二十四章 相互猜疑
第二十五章 缺乏诚信
第二十六章 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
第二十七章 中国的真实
状况及其当今需求
译后
精彩书摘
《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
中华文明中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之一就是,这个被认为是起源于游牧部落的民族,这个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无疑表现出了高度技巧的民族,却一直没有学会用羊毛来编织衣物。我们这是就整体而言的,仅有的例外出现在这个帝国的西部地区,在那里,毛纺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考虑到在各地,尤其是山区可以看到的大量羊群,而毛纺技艺却没有得到普及,这依然是一个最令人费解的问题。
人们相信,在棉花传人之前的古代,衣物是用另外一些植物,如灯芯草的纤维制成的。然而无论过去的情形怎样,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这整个民族的衣着都完全依赖于棉花。在这个帝国中那些冬季寒冷的地区,人们穿着那种填充了大量棉花的衣服,其体积几乎相当于他们身体的两倍。一个裹着这身衣服的孩子如果突然摔倒了,就像是被困在一只桶里,常常是根本爬不起来。我们从未听到中国人抱怨这种笨重的衣服不舒服,不舒服正是目的所在。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没有一个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愿意忍受这种服饰带来的不便,他们是会尽量摆脱这种束缚的。
既然谈到了厚重的冬衣,那么就必须相应地提及,中国人根本不穿任何贴身衣物。对我们来说,如果不穿羊毛内衣,如果不时常换洗内衣,似乎就很难活下去了。中国人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需求。他们那鼓鼓囊囊的棉衣挂在身上,就像是挂着许多个袋子,给无孔不入的寒风留出了间隙,可是他们却并不在意这种情况,虽说他们也乐意承认这样的冬装并不理想。一位六十六岁的老人抱怨他快要冻僵了,有人就送了他一件外国内衣,并让他每天都穿着,防止着凉。一两天之后却发现,他脱下了那件内衣,因为他觉得“热死人了”。
中国人的鞋是用布料做成的}沾上一点水就会变得很潮湿。无论天气是否寒冷,脚上穿着这样的鞋子,总是或多或少觉得有些凉意。中国人也的确有那种用来防潮的油靴,但是,像其他许多能够带来便利的物品一样,因为价格不菲,所以很少有人使用。用来抵挡风雨的伞也是一样。它们是奢侈品,而不被当做必需品。中国人常常不得不在任何天气下出门,当他们被淋得浑身透湿的时候,他们通常也不认为换身衣服是重要的,是绝对必要的,不认为用身体把湿衣服焐干有什么不舒服。中国人羡慕外国人的手套,但他们却没有自己的手套,那种厚实的连指手套不为人所知,即便在极北地区也不见有人戴它。
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人服装最恼人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口袋。一个普通的西方人总是希望有大量的口袋来满足他的需要。他需要上衣的前胸有放置笔记本的口袋,内襟有放置手帕的口袋;马甲上的口袋是用来放置铅笔、牙签等物品的,当然还有怀表;他的小刀、钥匙串和钱包也都要有固定的位置。如果这个外国人还备下了其他一些东西,比如他的小梳子、折尺、开瓶器、鞋扣、镊子、袖珍指南针、折叠剪、弹球、小镜子,再加上一支自来水笔,这也不会使他在他的民族中构成一个例外。经常使用这些东西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已经离不开这些东西了。中国人却相反,他们很少或根本没有这类物件;如果你把这些东西送给他们,他们也不知该把这些东西放到哪儿去。
……
前言/序言
汉译经典:中国人的气质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100年前写的中国人的特质,到今天还适用。不好奇想读读么?
评分
☆☆☆☆☆
好书,要一句句看!.........
评分
☆☆☆☆☆
*这篇倒是我从前在大陆时写的风格,出来后,是换一种写法的。回头看,可传。幸亏那时写了,现在到底老了。那时居然有那种青春,借你们青春的光。我年轻时的东西,毁掉了,追不回来,这是青春的回光。
评分
☆☆☆☆☆
*英国苏佛克郡,我没去过,用资料用得好,比去过还好。去过了,外文不懂,东西太多,反而不好写。
评分
☆☆☆☆☆
*这篇倒是我从前在大陆时写的风格,出来后,是换一种写法的。回头看,可传。幸亏那时写了,现在到底老了。那时居然有那种青春,借你们青春的光。我年轻时的东西,毁掉了,追不回来,这是青春的回光。
评分
☆☆☆☆☆
正版好书,包装给力,推荐购买
评分
☆☆☆☆☆
东西很好 质量不错 赞一个
评分
☆☆☆☆☆
真的很棒,包装精美,质量优良,可以领略大师的深邃思想,五星好评必须的!购物永远信任京东!
评分
☆☆☆☆☆
*今文,古文,把它焊接起来,那疤痕是很好看的。鲁迅时代,否认古文,但鲁迅古文底子好,用起来还是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