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

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荣华 著
图书标签:
  • 苏联空军
  • 国土防空
  • 军事史
  • 冷战
  • 苏联军事
  • 防空作战
  • 航空史
  • 历史
  • 战争
  • 军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90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04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1:苏维埃广袤的天空中,不能任由他人踏足,一支独立的防御性力量由此诞生,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推荐2:在艰苦的卫国战争中,国土防空军的将士用自己的鲜血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换来了的荣耀,血洒长空的豪迈气概换来的是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
推荐3:英雄的光环总是容易被笼罩在进攻性力量的头上,防御性质的国土防空军却常被遗忘。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架设起空中屏障的防空军同样也是英雄。
推荐4:时间的长河中,沉睡着太多的真相,击落U-2侦察机、古巴导弹危机、西德青年突降红场、误击民航客机,为你解读国土防空军的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

内容简介

 冷战时期的苏联武装力量由五大军种构成,而其中*鲜为人知的就是国土防空军。国土防空军有着悠久而不寻常的历史。二战期间,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和战役任,包括列宁格勒围城战、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十次打击、柏林战役等*名战役,保护了许多政治和工业中心城市、数百家工业企业及部队集团。冷战时期,国土防空军有效保证了红色帝国天空的安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武装力量进行了大规模改造。1997年7月,国土防空军这一军种被撤消,原来的防空兵力转隶空军。2010~2011年俄罗斯防空部队的组织结构再次发生重大变化。近百年以来,国土防空军走过了一条光荣而艰难的道路。《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以时间为序,详细讲述苏联国土防空军的近百年历程。

作者简介

  吴荣华,上海人,自幼酷爱历史,并逐渐成为军事发烧友,对军事理论、军事人物、军事历史、武器装备等有浓厚兴趣,尤其关注苏俄军事历史研究,著有《二战苏联海军史》、《苏俄远程战略航空兵全史》等作品,并在相关军事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新兵种的诞生
部队初创
不断完善
持续发展

第二章 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
边境序战
莫斯科的天空
激战列宁格勒
初期作战
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
保卫重要枢纽

第三章 走向胜利

新一轮的较量
完善与调整
十次打击
最后的胜利

第四章 独立成军
新军种诞生
装备的更新
群英荟萃

第五章 走向辉煌
空中卫士
新的转变
步入巅峰

第六章 空防合一
曲折前行
新的转型
空天防御

第七章 天空屏障
作战飞机
防空导弹
雷达

第八章 冷战风云
反侦察
对外行动

第九章 尾声

附录一 国土防空军历任司令
附录二 二战获得近卫称号的国土防空军部队
附录三 二战获得荣誉称号的国土防空军部队
附录四 二战获得勋章的国土防空军部队
附录五 国土防空军在主要时期的作战序列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战后不久的1946年2月,苏联成立了国土防空军司令部,设立国土防空军司令,直属于苏联武装力量炮兵司令,国土防空部队司令部奉命制定加强伏尔加河沿岸防空、乌拉尔和西伯利亚防空和在中亚建立对空防御的计划。随后,苏军将原先在1944年12月建立的4个防空方面军(西、西南、中央和外高加索)和3个防空集团军改编为3个防空区和2个防空集团军。1946年5月23日,中央防空区改编为西北防空区。
  1946年4月,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共有2个防空歼击航空兵集团军、3个防空歼击航空兵军、24个防空歼击航空兵师、83个防空歼击航空兵团,装备飞机5412架(苏制歼击机1706架、国外生产歼击机2961架,主要是P-39、P-40、P-63和“喷火”,72架A-20G夜间拦截机以及其他飞机673架)。1946年4月,防空歼击航空兵开始装备最初的喷气式歼击机雅克-15。由于战后部队的大规模缩减和整编,1946年10月防空军总兵力只有14.7万人。
  1947年2月27日~3月10日,防空军高级将领会议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将安得列什科(В.И.Адриашенко)、格拉希莫夫(А.В.Герасимова)、古杜缅科(П.Е.Гудыменко)、马卡耶夫(С.И.Макеев)、佩斯特罗夫(С.А.Пестов),少将阿诺罗夫(Н.А.Аноров)、瓦西里科夫(Н.К.Васильков)和库尔雅诺夫(Н.Ф.Курьянов)。会议主要讨论了新形势下的全国大型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防空问题,并以此制定了各类防空部队组建的原则。
  1947年7月15日~8月1日,苏军在防空军司令纳戈尔诺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实兵演习。1949年6月,苏军进行了高炮团对抗单个与多个空中目标的实兵演习。
  在国家防空的组织方面,各军种之间再次发生冲突:防空军建议增加防空军区的数量并建立类似于国土防空的国家对空防御;陆军建议恢复战前编制,按军区划分国土防空兵力;而空军则建议将防空军划归空军。
  经过激烈的争论,斯大林最终拍板定案。1948年7月防空军成为独立军种,不再隶属武装力量炮兵司令。当时其主要任务是:积极进行国土防空特别是国土境内的重点地区、境内武装部队及海岸地区海军舰艇集结地和作战地区的防空工作。最高司令部设在莫斯科,担负非边境地区的防空。为此,苏军组建了12个防空区,取代了原先的4个防空区。在各边境军区和舰队组建了边境防空区,由各军区和舰队管理指挥。由于这一结构调整,防空歼击航空兵飞机数量减少到1909架。
  1948年8月14日,莫斯科防空区在原先的西北防空区基础上重新建立,防空区下辖防空歼击航空兵第64集团军(辖防空歼击航空兵第56、78和第88军),探照灯第2和第3师,近卫高射炮兵第1师,高射炮兵第74、76、80和第96师,高射炮兵第1287、1306、1326、1329和第1383团,独立高射炮兵第33营,观测预警通信第3、6和第14团,指挥第98团等。而巴库防空集团军则下辖高射炮兵第1、19、43、49和第50师,探照灯第1旅等。
  1949年4月,随着北约组织的成立,北约飞机在苏联领空的侦察飞行强度和范围增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然而,苏军政府领导人发现经过改造的国土防空体系不能有效地对抗已能深入列宁格勒、明斯克和基辅的空中入侵者,于是开始对国土防空部队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改造。为了从组织上消除对空防御分散的缺陷,苏联在各边境军区和舰队组建了边境防空区。边境防空区的组织和领导仍旧由各军区和舰队负责。但此举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军事领导层在边境防空区的基础上组建了“边境线空中防御”。同时,边境线空中防御改由空军总司令领导(空军第一副总司令兼任边境线空中防御部队司令),边境线空中防御区防空由军区司令直接负责改为由空军各集团军司令负责。但是遗留下来的对空防御分散的缺点实际上没有任何改善。北约飞机侵犯领空更加频繁,而且入侵纵深已经达到莫斯科郊区。
  从整体上来看,防空军的实力不可谓不强。1950年防空军歼击航空兵有飞机5220架(3100架米格-15、500架拉-9/11 、160架米格-9、65架雅克-23、150架拉-5/7、1000架雅克-3/9、105架P-63、40架P-40、110架P-39),此外还装备高炮16700门(1万门37毫米、3350门57毫米、1750门85毫米、1600门100毫米)。另外,莫斯科防空区开始计划尽快装备苏联第一代地空导弹C-25,导弹计划布置在莫斯科中心区100公里以外,当时导弹设计最大射高可以达到2万米。
  ……

前言/序言


《苍穹卫士:钢铁洪流的空中壁垒》 本书并非一部专注于特定国家或军事组织历史的详尽记录,而是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探寻人类自古以来,在与无垠苍穹的较量中,如何筑起一道道抵御来自空中的威胁的坚固屏障。它追溯了从早期简单的瞭望和预警,到如今集尖端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防空体系的演变历程,力求展现人类智慧与勇气在捍卫领空安全方面的漫长而辉煌的斗争。 第一卷:黎明前的守望 在热兵器尚未问世的时代,人类对天空的敬畏与警惕,更多地体现在对敌方斥候、侦察部队的警觉。尽管尚无“防空”之说,但“瞭望”和“预警”的雏形早已存在。山顶的烽火,海边的钟声,村落间的信使,都是在简陋条件下,为了应对可能来自远方的危险而建立的最初的信息传递网络。这些早期形式的“预警”,虽然原始,却蕴含着对地理空间、通讯手段以及对敌人意图的朴素认知。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战争的形式也日益复杂。当敌方的骑兵或步兵从大地涌来时,高处的视野提供了宝贵的先机。对敌情的及时掌握,能够为己方争取宝贵的部署和反击时间。这一时期的“防空”,更多的是一种战术层面的考量,是战场态势分析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军事作战体系。然而,正是这种对“来自上方”的威胁的零星关注,为日后庞大防空体系的孕育埋下了伏笔。 第二卷:铁鸟的阴影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航空技术的突破,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当第一架飞机腾空而起,便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战争维度——空中战争的降临。最初的飞机,速度不快,载荷有限,但它们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却不容忽视。侦察、轰炸,哪怕是最简单的空中袭扰,都让地面部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脆弱。 面对从天而降的威胁,人类的反应是迅速而本能的。机枪开始瞄准天空,高射炮的雏形也应运而生。最初的防空部队,往往是从陆军和海军中抽调的精锐,他们需要学习新的射击技巧,掌握新的武器装备,并对敌机的飞行规律进行初步的摸索。每一次低空飞过的侦察机,每一次远方的轰炸机编队,都促使着人们不断改进武器性能,提升射击精度,并开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协同作战的网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了空战以及与之相伴的防空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虽然当时的防空作战尚显粗糙,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初步的战术思想。例如,通过观察火炮的射击轨迹来判断敌机的高度和速度,利用探照灯捕捉夜间飞行的目标,以及最原始的“高射机枪阵地”部署。这些经验,为后来的防空体系奠定了基础,也让各国指挥官深刻认识到,天空不再是绝对安全的领域,必须建立起有效的防御力量。 第三卷:钢铁羽翼下的警戒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航空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轰炸机变得更大、更快、航程更远,对地面城市的威胁也随之急剧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开始重视防空体系的建设。高射炮的口径不断增大,射程不断提高,瞄准系统也日益精密。雷达技术的出现,更是为防空作战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能够探测远距离、高空目标的雷达,极大地拓展了防空预警的范围,使得拦截更加及时和有效。 地面指挥所开始通过电台与前线防空阵地联系,形成初步的指挥和协同网络。防空警报系统也开始普及,用于疏散民众和保护关键目标。这一时期,防空作战的理念逐渐从单纯的“打下来”转变为“侦察、预警、拦截、指挥”一体化的体系。对空监视、目标分配、火力协调等概念开始被提上日程。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也开始探索使用飞机进行高射炮阵地的掩护,或者利用战斗机拦截来袭的轰炸机。虽然此时的“国土防空”概念尚未完全成熟,但陆海空三军之间的协同,以及地面防空力量与航空兵的结合,已经初露端倪。各国都在努力构建一套能够应对日益强大的空中力量的防御体系,这是一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第四卷:雷达之网与导弹长城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空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对城市的摧毁力是毁灭性的。防空作战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雷达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空搜索雷达、火控雷达等技术层出不穷,极大地提升了防空作战的效能。 与此同时,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得空战的速度和机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面对速度更快、威胁更大的敌机,传统的防空武器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导弹武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地对空导弹,以其远射程、高精度、强毁伤的特点,逐渐取代了高射炮,成为防空作战的主力。 本书在此部分将着重探讨,如何在雷达构筑的“眼睛”和导弹组成的“武器库”之间,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指挥控制和协同体系。从最初的雷达站独立运作,到后来形成覆盖全国的防空网,再到地空导弹部队与高射炮部队、航空兵部队的联合部署,防空作战的体系化、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五卷:信息时代的天空盾牌 进入20世纪后期至今,科技的进步再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军事领域。现代化的空中威胁,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飞机和导弹,而是包含了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无人机、电子战平台等多种新型武器。这些新型威胁,对传统的防空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书将深入剖析,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国是如何通过发展新一代的雷达技术(如相控阵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新一代的防空导弹系统(如防空导弹、反弹道导弹),以及先进的指挥控制系统(如自动化指挥系统、战场网络系统),来应对这些复杂而多样的空中威胁。 同时,本书还将探讨,情报侦察、电子对抗、指挥协同等非武器系统在现代防空作战中的重要性。如何整合全球范围内的情报资源,如何通过精确的目标识别和打击,如何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防空网络,将是未来防空作战的关键。 《苍穹卫士:钢铁洪流的空中壁垒》,将以宏大的视角,从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到信息时代的烽火连天,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空中防御史诗。它不仅仅是关于武器装备的演进,更是关于人类智慧、勇气和不懈追求安全与和平的伟大篇章。本书旨在启发读者对国防安全的深刻理解,对科技发展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持久精神的赞颂。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这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仪式感。我一直对国家级的军事防卫体系,特别是那些肩负着国土安全重任的部队,有着特别的关注。苏联作为20世纪一个超级军事大国,其国土防空军的发展历程,绝对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军事史诗。《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这个书名,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遐想。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苏联国土防空军是如何在冷战背景下,不断应对来自西方国家的空中威胁,包括其先进的预警系统、拦截机群以及地对空导弹部队的部署和发展。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苏联国土防空军在技术发展上的自主创新之路,例如,在早期如何消化吸收技术,后期如何实现超越,以及其在研发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克服的困难。我也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在那些惊心动魄的对峙时期,苏联国土防空军的将士们是如何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保卫祖国的领空,他们的训练、作战方式以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都将是书中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我便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详实的资料所震撼。作为一名对二战后军事力量发展颇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苦于找不到一本能够系统、全面地梳理苏联国土防空军发展脉络的中文著作。许多市面上的资料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侧重于某一特定时期或装备,难以勾勒出全貌。《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重要的学术空白。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早期国土防空体系构建的部分,那段时期,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后,苏联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迅速建立起一套能够抵御来自西方空中威胁的防御网络,这其中涉及到的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人才培养以及组织架构的搭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智慧。而书中对于冷战高峰时期,国土防空军与美国空军之间博弈的详细阐述,无论是战略层面的对抗,还是战术层面的较量,都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军事力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解析苏联如何利用其庞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科技实力,不断升级其防空武器系统,从米格系列战斗机到S-300、S-400等先进导弹系统,它们在理论上的性能提升和实战中的运用潜力,都将是书中浓墨重彩描绘的篇章。

评分

从封面到书脊,再到触手可及的厚度,《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史诗感。我一直对那些默默守护国家安全、却又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军事力量,有着浓厚的兴趣。国土防空军,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战略纵深和国家意志的体现。苏联,这个在20世纪占据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其国土防空军的建设与发展,无疑是理解其整体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关键一环。《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的书名,就如同一个宏大的序曲,预示着书中将是一部详尽梳理这一军事力量从诞生到辉煌,再到历史变迁的全景画卷。我迫切地想要了解,在冷战时期,面对西方国家日益先进的空中打击能力,苏联是如何构建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国土防空网络的?从最初的低空拦截到后来的高空高速目标应对,他们的技术革新和战术演变是怎样的?书中是否会深入解析那些经典的防空导弹系统和战斗机型号,以及它们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看到那些在防空一线默默奉献的士兵、飞行员和指挥官们的故事,感受他们为捍卫国家主权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精装的质感,在第一时间就给了我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我一直对军事史,特别是那些塑造了世界格局的庞大军事力量,有着浓厚的兴趣。《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战略的宏伟感。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冷战时期,苏联那庞大而神秘的防空体系,以及那些在天空中守护着这个红色帝国的天际线的战斗机、导弹和雷达。想象一下,在那个技术飞速发展又充斥着紧张对峙的年代,国土防空军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武器装备如何从早期简陋的飞机演变成令人生畏的洲际弹道导弹?他们的战术思想是如何随着空中威胁的演变而不断更新的?他们的英雄事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卫国家领空的飞行员和指挥官,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这本书,我相信会是一部详尽记录了这一切的史诗,从宏观的战略决策到微观的战术执行,从装备的研发历程到部队的编制调整,都将一一呈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了解这个庞大军事机器的运作逻辑,去感受那些为了保卫国土而付出的血汗与牺牲,去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即便不阅读内容,仅仅是浏览目录和一些章节标题,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像苏联这样庞大的军事强国,其国土防空军的建设,是衡量其国防实力和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指标。《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这个书名,让我预感到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巨著,它不仅仅会罗列装备型号和战役数据,更会深入剖析苏联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地缘政治压力下,其国土防空战略的演变。我最期待的是,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苏联国土防空军在和平时期如何通过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雷达监测以及情报分析来维持其战略威慑力,以及在危机时刻,如古巴导弹危机等敏感事件中,国土防空军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其人员构成、训练体系以及军官晋升机制等方面的论述感到好奇,毕竟,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需要由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士兵来操作和指挥。这本书,我相信会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苏联军事力量的强大基石,理解其在冷战时期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内容精彩,语言生动,快递也非常迅速

评分

冷战时期的苏联武装力量由五大军种构成,而其中最鲜为人知的就是国土防空军。国土防空军有着悠久而不寻常的历史。二战期间,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和战役任,包括列宁格勒围城战、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十次打击、柏林战役等著名战役,保护了许多政治和工业中心城市、数百家工业企业及部队集团。冷战时期,国土防空军有效保证了红色帝国天空的安全。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武装力量进行了大规模改造。1997年7月,国土防空军这一军种被撤消,原来的防空兵力转隶空军。2010~2011年俄罗斯防空部队的组织结构再次发生重大变化。近百年以来,国土防空军走过了一条光荣而艰难的道路。

评分

京东正版值得推荐!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厚啦

评分

内容丰富,包装精美,很喜欢里面讲的东西

评分

这包装像是刚从日德兰回来,还好书没事

评分

作者写的这一系列苏联军史还是考证得不错的,值得一看

评分

大量内容是从参考书目中抄袭的,不值。

评分

好评只为京豆

评分

我在京东买了太多的书籍,现在房间和衣柜都堆满了书。不可否认京东的售后很好,我多次购买,就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