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015年,作者辉姑娘再推力作《时间会证明一切》。真诚与趣味结合的故事性散文,一如既往传递温暖而深刻的能量,让都市人疲惫紧张的心灵得到舒缓和放松。
★辉姑娘为「一个」App常驻作者,作品曾多次发表于《时尚COSMO》《时尚新娘》《青年文摘》《读者》《意林》,甚至屡次被中高考语文试卷选作阅读与作文素材,成为受年轻人欢迎的心灵励志佳作。
★《时间会证明一切》沿袭了原来的写作风格,仍然采用受读者欢迎的“大故事+小道理”的形式,故事取材真实,写尽芸芸众生的世间百态,都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不矫情,不晦涩,不煽情,不故作高深。心怀阳春白雪,写透下里巴人,恬淡字句中尽显人文关怀。
★社会是所大学,每个人均需摸爬滚打,头破血流,方能毕业。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时间会证明一切》就是社会学教科书,帮你提高洞察力,磨练情商,获得多的处世智慧,从容为人,淡定行事。
★诉说真实,不为揭示残酷,只想给你清醒的勇气;点透世情,不为断灭希望,愿你了悟之后仍有热爱的力量。
★一切随遇而安,一切无需争辩,所有的委屈、迷惑、纠结、不安,经过时间的打磨与印证,终会为你的人生加冕。
海报:
内容简介
爱过,错过,都是经过。好事,坏事,皆成往事。
生而为人,红尘浮浪,免不了世间一番摸爬滚打。也曾迷茫,也曾彷徨,虽抵不过少年白发,却终可见淬火成金。尝遍人间滋味,领略万种风情,然后发现,这个世界上强大的是时间。
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
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
时间会证明一切。
作者简介
辉姑娘,原名吕辉,作家。
世道人心,星海寂寥,愿做一个温暖的冷眼旁观者。
著有畅销书《一切都是很好的安排》。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笑而不言,痛而不语
穿上别人的鞋,走一里路
可以任性,但要领情
是个人就饱经沧桑
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谁都不容易
只为自己好好活
第二章|人山人海,边走边爱
爱从口出
我忍你,一辈子
麻烦是甜还是咸
好人未必是好男人
一人不爱,何以爱天下
爱那么重,又轻似尘埃
第三章|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摔倒了,在另一处站起
我不贵,你不配
众生无非一口气
只要承受这结果
天黑路滑,别太复杂
第四章|生不厌世,活不弃志
爱一行,干一行
摘月的手,至少不会脏
开始了,才有资格说以后
你自翻山越岭,我走我的捷径
一只自我推销的烤鸭
第五章|未知未觉,无恃无恐
你想太多了
你开心就好
没人稀罕你做自己
添彩与添堵
人生如戏,请给我好一点儿的演技
第六章|甜蜜不浅,痛苦不深
用心良甜
物尽其用,方得始终
发霉,只因遇见的阳光还不够多
请先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第七章|心归竹菊,友结梅兰
德国街角的微笑
过客也是客
我希望我喜欢你不是因为血缘
我希望你欣赏我不是因为性别
第八章|万物静默,自有方向
这么慢,那么美
重症监护室12天
别在最好的座位上沉睡
时间会证明一切
精彩书摘
·时间会证明一切·
5岁,她指着橱窗里一个精美的芭比娃娃说:“妈妈,我喜欢这个娃娃,我想要她,我会好好照顾它。”
妈妈说:“你很快就会玩腻的,然后抛弃她。”
她坚定地说:“不会的。”
15岁,她喜欢绘画,但由于手指天生畸形,画笔拿不稳,许多细节很难体现。
老师安慰她:“没关系,遇到美丽的风景,即使没有办法留下来,铭记于心也很好。”
她想了想说:“有办法。”
25岁,她爱上一个男孩,但是男孩并不爱她。
她说:“在你幸福的时刻,我绝对不会出现。但如果有一天你不幸福了,我永远都在。”
男孩不在意地笑,用调侃的语气问她:“你知道永远有多远?”
她咬了咬嘴唇说:“一辈子。”
35岁,男孩结婚了,新娘不是她。
她做了出人意料的决定,毅然辞去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卖了唯一的房子,去环球旅行。
朋友们都劝她:“何必呢,谁都没有办法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生活,为爸妈想想,顺从命运,找个男人平静生活吧。”
她摇摇头说:“可以选。”
45岁,她完成了两次环游世界的旅行,出版十余本摄影图集,本本热卖。
她甚至带着父母一起去了许多国家,最畅销的一本摄影书籍便记录了他们共同前行的身影。书的扉页上,是三口人依偎着的灿烂笑容。
她无法拿起画笔,却换了一种记录世界的方法。
也有人在网络上冷嘲热讽,说她出版这么多书,如果不是为了圈钱,还能是为了什么呢?
她回复:“为了美。”
55岁,当初的男孩,如今的男人,突遇车祸高位截瘫,妻子卷了财产,弃他而去,只给他留了间空房与一个刚上大学、尚无收入的女儿。
她去找他,20年未曾再见,重逢时却是换了模样。
昔日的青涩少年如今歪着头,流着口水,浑身散发着腐烂的气息,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望着她泪流满面。
她也哭了,说:“我来了。”
65岁,有流言传出,说她照顾男人多年,无非是为了男人名下那间唯一的房子。
男人的女儿也渐渐听信了这些传言。尽管这么多年,从大学到硕士的学费都是来自她默默的汇款,然而看向她的眼光还是多了几分异样。
了解她的朋友则劝她:“趁着男人意识还清楚,跟他登个记,房子就算是夫妻共同财产。等他去了,好歹也算没白忙一场。”
她笑笑,说:“没必要。”
75岁,男人含笑而终。离世的时候,面色红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身体洗得干干净净,躺在洁白的床单上,床头一束新鲜的百合还在滴水盈香。
律师宣布遗嘱,男人把房子留给了她。她拒绝了,请律师将房屋卖掉,一半留给男人的女儿,一半捐赠给慈善基金会。
女儿跪在她的面前,流着泪请求她的原谅。
她抚摸着她的头发,俯下身亲吻了她的脸颊。
她温和地说:“没关系。”
85岁,她出版了人生最后一本摄影图集,里面满满都是这些年她为男人拍摄的照片。
在轮椅上侧头听她读书的,微笑着赏花看海的,在床上安然熟睡的,在餐桌旁张大嘴巴向她索食的,靠在她怀里静静流泪的……甚至还有费力向她做鬼脸的有趣表情。
书的最后一张照片,是男孩15岁时的一张照片,穿着白色的衬衫,阳光下他看过来,露出年轻明朗的灿烂笑容。
她在下面写:“我爱你。”
95岁,她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在阳光中眯着眼睛。女儿站在她的身后,为她轻轻按摩着肩膀。
她的怀里抱着5岁时那个芭比娃娃。
娃娃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但她依然紧紧地握着,唇角露出幸福的微笑。
透过眼前的一丝微光,她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墓碑上简单的三个字——
做到了。
对于许多人来说,所有的抛弃、冷漠与遗忘,都可以被归给时间这只替罪羊。
然而时间平静而公正。它可以为了丑恶与失败,沉默地背起黑锅;也可以为了善良与成长,挂上荣耀的勋章。
画家常玉生前不被赏识,在穷困潦倒中离世,若干年后画作被卖到过亿的天价,时间为他证明了其创造的艺术价值。
秋田犬八公与主人萍水相逢,主人再也未从涩谷站口出来,它站在风里一等就是8年,时间为它证明了一条狗也可以为情谊坚守。
蒙哥马利将军爱上了遗孀贝蒂,她病逝后,他终生未娶。连丘吉尔都说:“整个英吉利都不希望您是孤独的。”然而他说:“爱上一个女人就不能再爱上另一个女人,就像我手中的枪,只能有一个准星。”时间为他证明了爱情的唯一和永恒。
不要害怕时间。如果心似磐石,分针秒针就只是忠实的目击者,记录下每一点辛苦与投入。
也不要忽略时间,一声声滴答不只是冷漠刻板的旁观,更是温暖而认真的催促:华年易逝,华年易逝。
时间是鲜红的铭章,是刻骨的伤疤,是功成的鲜花,是永恒的碑文,是主人都不曾记得的一本私密日记,多年后偶然翻起才发现,自己居然曾写下那么多醉人的字句,留书成传,一生足矣。
莱蒙托夫有首诗这样写道:“一只船孤独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将要直面的,与已成过往的,较之深埋于它内心的皆为微沫。”
璀璨还是黯淡,永恒还是坠落,相聚还是离别,都不必多余的强调。
任这世间百态成妖,风弛火燎,狂浪拍礁。只需静心一笑,安然等待就好。
我们都曾不堪一击,我们终将刀枪不入。
爱过,错过,都是经过。
好事,坏事,皆成往事。
时间会证明一切。
……
前言/序言
《寂静的种子》 第一章:黎明前的低语 夜幕如同一张巨大的、浸透了墨水的丝绒,将整个城市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只有偶尔划破黑暗的零星灯火,如同宇宙中黯淡的星辰,诉说着未眠的孤寂。在城市边缘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一栋爬满了常春藤的旧式建筑里,年轻的植物学家艾莉亚正伏在一张布满复杂草图和瓶瓶罐罐的桌前。微弱的台灯光线勾勒出她瘦削但坚毅的侧脸,她的额角因专注而沁出细密的汗珠。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草本的微苦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淡淡的药香。艾莉亚的指尖沾染着湿润的土壤,她正小心翼翼地将一颗指甲盖大小、形状如同微小黑曜石般的种子,植入一个精致的陶土花盆中。这颗种子并非来自寻常的植物园,它来自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古老文献,一个关于“能够记录时间痕迹,并以形态变化昭示过往”的传说中的植物。 她对这项研究的投入,早已超越了学术的范畴,而是掺杂了个人情感的深切期盼。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带走了她挚爱的祖母,而祖母留给她的,除了无尽的思念,还有一个装满陈旧书籍的箱子,以及一句模糊不清的叮嘱:“有些秘密,只有时间才能为你揭示。”在那些泛黄的书页中,艾莉亚发现了关于“时之痕”的记载,一种传说中的植物,它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据说能够映射出它所经历过的时光,甚至隐藏着一些被历史掩埋的片段。 这项研究注定孤独而艰辛。她曾尝试与学界交流,却换来的是怀疑和不解,甚至被冠以“异想天开”的标签。但艾莉亚深信,祖母留下的并非单纯的传说,而是某种被遗忘的、关于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智慧。她投入了自己几乎所有的积蓄和精力,在那个狭小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模仿着古籍中记载的种植条件:特定的土壤成分、精确的光照强度、以及一种她自己调配的、模拟远古地质环境的营养液。 今晚,是她第二次尝试种植这颗来之不易的种子。第一次的失败,让她痛苦了很久,但也更加坚定了她追寻真相的决心。她知道,这并非一场游戏,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旅程,一场对未知生命的探索,一场对家族秘密的追溯。她将这颗种子轻轻覆盖,仿佛赋予它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如同浓稠墨汁般的夜空。 “晚安,小家伙。”她轻声呢喃,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潜藏已久的希望。“愿你,能记得那些我未曾见过的日子。” 她相信,生命的奇迹,往往就蕴藏在那些最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而这颗种子,便是她眼中那颗寂静的种子,承载着无数的可能性,等待着被时间唤醒,去诉说那些属于它的,属于过去的,属于她内心深处那些渴望知晓的故事。 第二章:初露的嫩芽 日子如流水般滑过,艾莉亚在实验室里与她的“寂静的种子”为伴。黎明前的低语,早已被她抛在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具体、更为真实的期待。她学会了在微弱的光线中辨别细微的变化,学会了倾听泥土中那几乎不可闻的呼吸。 终于,在第三个星期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曙光透过厚重的窗帘,在她的实验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艾莉亚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在那个不起眼的陶土花盆的中央,土壤表面,出现了一抹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绿色。 她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那不是幻觉。一个细小的、如同露珠般晶莹的芽尖,正顽强地从坚硬的土壤中探出头来。它的绿色是那样鲜嫩,那样充满生机,仿佛是对所有质疑和失败的无声宣告。 艾莉亚的心脏如同擂鼓般跳动起来。她知道,这是成功的开始。这颗种子,真的被唤醒了。它不再是沉睡在黑暗中的沉寂,而是开始了它与世界的对话,虽然这对话还十分微弱。 接下来的日子,艾莉亚更加谨慎和投入。她严格按照古籍中的记载,为这株新生的植物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她用特制的放大镜,观察着嫩芽的每一次舒展。它不像寻常的植物那样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反而显得有些迟缓,甚至带着一种古老的沉思。 嫩芽的颜色也与众不同,它并非那种明亮的翠绿,而是一种带着些许灰褐色的、如同古铜色般的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地向上延伸,形成了一个细长的茎。茎上开始零星地长出一些细小的、如同鳞片般的叶片,这些叶片并非平展舒展,而是紧紧地贴合在茎上,仿佛是在抵御某种看不见的风雨。 艾莉亚开始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生长变化。她用高分辨率的相机拍摄下嫩芽的每一个瞬间,用文字描述它形态的演变。她发现,这种植物的生长速度似乎与外界的环境因素有着一种奇特的关联。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它的茎会稍微挺拔一些;而在阴雨连绵的时候,它的形态则会显得更加内敛,叶片也更加紧缩。 更让她着迷的是,她隐约感觉到,这种植物的生长,似乎并非仅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规律。有时,当她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静默地注视着它时,她会感到一种莫名的能量在空气中流动,一种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低语,在她耳边轻轻回响。 她开始怀疑,这株植物是否真的如古籍所说,拥有记录时间的能力。它缓慢而坚韧的生长,是不是它在积蓄力量,在默默地“阅读”着周围的一切?她的祖母,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古老秘密的?难道,她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艾莉亚的疑问如同藤蔓般不断滋生,缠绕着她的思绪。她知道,眼前的这株植物,仅仅是揭开了冰山一角。它所蕴含的奥秘,远比她想象的要深邃得多。但此刻,看着那株在微光中闪烁着古铜色光泽的嫩芽,艾莉亚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坚定。这株“寂静的种子”,已经开始用它的方式,向她低语,向她展示生命的另一种可能,一种与时间共舞的可能。 第三章:时光的褶皱 日子在实验室的静谧中缓缓流淌,艾莉亚与她培育的植物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言语的默契。那株最初的嫩芽,已经生长为一个约莫巴掌大小的、形态奇特的植物。它的茎干粗壮而略显扭曲,如同饱经风霜的古树枝干。叶片不再是紧贴着茎,而是以一种螺旋状的方式向上生长,每一片叶子的边缘都呈现出一种细微的、如同波浪般的起伏。 最让艾莉亚感到惊奇的是,这种植物的叶片表面,并非平滑如镜,而是布满了极其微小的、如同网状般的纹路。在特定的光线下,这些纹路会显现出一种奇特的、深邃的色彩,有时是如同古老地图般的棕褐色,有时又是如同凝固的琥珀般的淡黄色。 她将这种植物命名为“时记草”,意为记录时间的草。她仔细地观察着每一片叶子的纹路变化。她发现,这些纹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一种极其缓慢而有规律的方式,发生着微妙的改变。有时,她会看到一些纹路在悄然消失,而另一些新的纹路又在孕育而生。 “这就像是,它在用自己的身体,记录下它所经历过的每一个瞬间。”艾莉亚在她的研究笔记中写道。她尝试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纹路,却发现它们比肉眼看到的更加复杂,仿佛蕴含着某种细微的、超越常规的结构。 一天,艾莉亚偶然将一片掉落的、已经枯黄的时记草叶片放在了她的显微镜下。她原本以为只会看到植物细胞的衰败迹象,但令她震惊的是,在显微镜的放大下,那片枯黄的叶片表面,竟然清晰地浮现出了一幅模糊的图像。那不是细胞结构,而是一片模糊的、如同水墨画般的场景,隐约可以看到一些类似高耸建筑的轮廓,以及一些细小的、如同游鱼般的生物在其中穿梭。 她惊骇万分,反复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线,但那幅图像始终是模糊的,如同一个遥远的梦境。她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但又不敢轻易下结论。这会不会是她太过投入而产生的幻觉? 然而,类似的现象开始频繁出现。她发现,当她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进行观察时,所看到的“图像”也会有所不同。一些叶片中,会浮现出如同草原般的景象,一些则会显露出如同星空般的点点光芒。她开始意识到,这些纹路,以及它们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的景象,并非随机生成,而是某种“记忆”的载体。 “时记草”并非单纯地生长,它仿佛在吸收和记录着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刻印”在它的叶片上。而这些信息,并非是简单的环境数据,而更像是某种“时间的回响”,是过去某个瞬间的真实写照。 这个发现让艾莉亚既兴奋又惶恐。她开始思考,这些“记忆”究竟来自哪里?是植物本身所经历的,还是它从更广阔的时空中捕捉到的?她是否能通过研究这些“时间的回响”,去触碰到那些已经被历史遗忘的真相? 她翻阅祖母留下的所有笔记,试图从中找到关于“时记草”更深层的线索。她发现,祖母的笔记中,对时记草的记载也并非完全清晰,但其中反复出现了一些关键词,比如“时间的褶皱”、“记忆的碎片”、“过去的低语”。祖母似乎也曾试图解读这些“时间的回响”,但最终留下的,是更多的疑问和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 艾莉亚意识到,她正站在一个巨大的谜团面前,一个关于生命、时间与记忆的宏大谜团。她手中的“时记草”,就像是一本无字的书,而她,则需要花费毕生的精力,去尝试解读其中那些被时光精心编织的,名为“记忆”的篇章。她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未知和挑战,但她已经无法回头,因为她心中那份对真相的渴望,如同“时记草”的根系,已经深深地扎入了她的灵魂。 第四章:时间的证人 “时记草”的生长,进入了一个更加令人着迷的阶段。它不再仅仅表现出形态的变化,而是开始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展示”出它所记录的时间。艾莉亚发现,当她将“时记草”置于一个特殊的、由她自己设计的、能够模拟不同时间段光照和环境的装置中时,叶片上的纹路会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 最令她震惊的一次实验,是她尝试用装置模拟了一个远古时期的环境,那种环境的模拟数据,是她从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文献中搜集而来。当装置启动后,她观察到,一片原本呈现出模糊景象的叶片,竟然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在显微镜下,那幅图像不再是模糊的水墨画,而是变成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她看到了巨大的蕨类植物,巨大的昆虫,以及一些她从未见过的、拥有着奇特构造的生物。这些生物的形态,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与她在古生物学教科书中看到的资料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却又更加真实,更加鲜活。 “它不是在‘记录’,它是在‘重现’!”艾莉亚喃喃自语,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她意识到,“时记草”并非仅仅是被动地储存信息,而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将它所记录的“时间片段”,以一种近似于全息影像的方式进行“播放”。 这个发现,彻底颠覆了她对生命的认知。如果“时记草”能够重现过去,那么它所记录的,究竟是它自身所处的那个环境,还是它能够“看到”更广阔的时空?它是否能够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被历史洪流淹没的瞬间? 艾莉亚开始有目的地进行实验。她根据一些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但缺乏确凿证据的事件,尝试去模拟相应的环境,然后将“时记草”置于其中。她想知道,这些传说中的事件,是否能在“时记草”的叶片上找到印证。 她曾尝试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的繁华景象,结果在叶片上,她看到了一些模糊的飞檐斗拱,以及一些身着古装的人物剪影。她还尝试模拟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某个街角,虽然画面依然不甚清晰,但她能辨认出一些带有古典风格的建筑和马车。 然而,并非所有的尝试都取得了成功。有些叶片,在模拟了特定环境后,依然只是呈现出一些毫无规律的纹路,或者是一些模糊的光点。她意识到,“时记草”的“记忆”并非是无限的,它似乎有着自己的选择性,或者说,它所能捕捉到的,是那些具有某种“能量”或“信息密度”的时刻。 艾莉亚的祖母,一定也曾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她开始仔细研究祖母的遗物,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中,她找到了一些被折叠得极小的笔记,上面用一种非常潦草的字迹写着一些零散的词语,比如“星辰的轨迹”、“古老的呼唤”、“未竟的预言”。 她推测,祖母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时记草”的非凡之处,并试图利用它来寻找某种失落的真相,或者预知未来的某种可能。但从祖母最终留下的遗物来看,她的探索似乎并未得到最终的答案,甚至可能遇到了某种难以逾越的障碍。 艾莉亚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植物学家,而更像是一个历史的侦探,一个时间的见证者。她相信,“时记草”不仅仅是一种奇特的植物,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物质世界与某种更深层现实的桥梁。 她开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小心翼翼地整理成论文,但她知道,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和更加深入的理解之前,她无法将“时记草”公之于众。她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去解读这些“时间的证人”,去揭开它们所隐藏的,关于生命,关于宇宙,关于一切未知与可能的,最深刻的秘密。她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