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诗赋.墓志.祭文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诗赋.墓志.祭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阳明 著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全集
  • 诗赋
  • 墓志
  • 祭文
  • 明朝
  • 哲学
  • 思想
  • 文学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9985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521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8
字数:1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传统文化爱好者(学生、知识分子、党政干部)

  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倾心审校注释
  市场上yi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
  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的《王阳明全集》

内容简介

  本套全集以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阳明全集》。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本全集依据文体之不同,将原来分散于不同编章的内容重新做了编排,分为五册:第yi册:语录(《传习录》),书信;第二册:序、记、说,杂著;第三册:奏疏,公移;第四册:诗、赋,墓志、祭文等;第五册:年谱,世德纪。同时,我们邀请了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做审校,对其中的关键文字做了注释,是目前市场上第yi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我们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王阳明全集》。

作者简介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31),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深谙儒家、道家、佛家之精妙,乃“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为新建侯。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目录

诗赋
赋 骚 七 首
太白楼赋/003
九华山赋/005
吊屈平赋/008
思归轩赋/010
咎言/011
守俭弟归,曰仁歌楚声为别,予亦和之/012
祈雨辞/013
归越诗三十五首
游牛峰寺四首/014
又四绝句/015
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015
山中立秋日偶书/016
夜雨山翁家偶书/016
寻春/016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017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017
夜宿无相寺/017
题四老围棋图/017
无相寺三首/018
化城寺六首/018
李白祠二首/019
双峰/020
莲花峰/020
列仙峰/020
云门峰/020
芙蓉阁二首/020
书梅竹小画/021
山东诗六首
登泰山五首/022
泰山高次王内翰司献韵/024
京师诗八首
忆龙泉山/025
忆诸弟/025
寄舅/026
送人东归/026
寄西湖友/026
赠阳伯/026
故山/027
忆鉴湖友/027
狱中诗十四首
不寐/028
有室七章/028
读易/029
岁暮/030
见月/030
天涯/030
屋罅月/031
别友狱中/031
赴谪诗五十五首
答汪抑之三首/032
阳明子之南也,其友湛元明歌九章以赠,崔子钟和之以五诗,于是阳明子作八咏以答之/033
南游三首/035
忆昔答乔白岩因寄储柴墟三首/036
一日怀抑之也,抑之之赠既尝,答以三诗,意若有歉焉,是以赋也/037
梦与抑之昆季语,湛崔皆在焉,觉而有感,因记以诗三首/037
因雨和杜韵/038
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038
南屏/039
卧病静慈写怀/039
移居胜果寺二首/039
忆别/040
泛海/040
武夷次壁间韵/040
草萍驿次林见素韵奉寄/041
玉山东岳庙遇旧识严星士/041
广信元夕蒋太守舟中夜话/041
夜泊石亭寺用韵,呈陈娄诸公,因寄储柴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042
过分宜望钤冈庙/042
杂诗三首/042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043
夜宿宣风馆/044
萍乡道中谒濂溪祠/044
宿萍乡武云观/044
醴陵道中风雨夜宿泗州寺次韵/044
长沙答周生/045
涉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045
游岳麓书事/046
次韵答赵太守王推官/047
天心湖阻泊既济书事/048
居夷诗
去妇叹五首/049
罗旧驿/051
沅水驿/051
钟鼓洞/052
平溪馆次王文济韵/052
清平卫即事/052
兴隆卫书壁/053
七盘/053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054
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054
谪居绝粮,请学于农,将田南山,永言寄怀/056
观稼/056
采蕨/057
猗猗/057
南溟/057
溪水/058
龙冈新构/058
诸生来/059
西园/060
水滨洞/060
山石/060
无寐二首/061
诸生夜坐/061
艾草次胡少参韵/062
凤雏次韵答胡少参/062
鹦鹉和胡韵/063
诸生/063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063
别友/064
赠黄太守澍/064
寄友用韵/065
秋夜/065
采薪二首/065
龙冈漫兴五首/066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068
老桧/068
却巫/068
过天生桥/069
南霁云祠/069
春晴/070
陆广晓发/070
雪夜/071
元夕二首/071
家僮作纸灯/072
白云堂/072
来仙洞/072
木阁道中雪/073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073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074
次韵陆佥宪元日喜晴/074
元夕木阁山火/075
夜宿汪氏园/075
春行/075
村南/076
山途二首/076
白云/076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077
寄徐掌教/077
书庭蕉/077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078
南庵次韵二首/078
观傀儡次韵/079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079
即席次王文济少参韵二首/079
赠刘侍御二首/080
夜寒/081
冬至/081
春日花间偶集示门生/081
次韵送陆文顺佥宪/082
次韵陆佥宪病起见寄/082
次韵胡少参见过/083
雪中桃次韵/083
舟中除夕二首/083
淑浦山夜泊/084
过江门崖/084
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085
武陵潮音阁怀元明/085
阁中坐雨/085
霁夜/086
僧斋/086
德山寺次壁间韵/086
沅江晚泊二首/087
夜泊江思湖忆元明/087
睡起写怀/088
三山晚眺/088
鹅羊山/089
泗州寺/089
再经武云观书林玉玑道士壁/090
再过濂溪祠用前韵/090
庐陵诗六首
游瑞华二首/091
古道/092
立春日道中短述/092
公馆午饭偶书/092
午憩香社寺/092
京师诗二十四首
夜宿功德寺次宗贤韵二绝/093
别方叔贤四首/093
白湾六章/094
寄隐岩/094
香山次韵/095
夜宿香山林宗师房次韵二首/095
别湛甘泉二首/095
赠别黄宗贤/096
归越诗五首
四明观白水二首/097
杖锡道中用张宪使韵/098
又用曰仁韵/098
书杖锡寺/098
滁州诗三十六首
梧桐江用韵/099
林间睡起/099
赠熊彰归/100
别易仲/100
送守中至龙盘山中/101
龙蟠山中用韵/101
琅琊山中三首/101
答朱汝德用韵/102
送惟乾二首/102
别希颜二首/103
山中示诸生五首/103
龙潭夜坐/104
送德观归省二首/104
送蔡希颜三首/105
赠守中北行二首/106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106
门人王嘉秀实夫萧琦子玉告归,书此见别意,兼寄声辰阳诸贤/107
滁阳别诸友/107
寄浮峰诗社/108
栖云楼坐雪二首/108
与商贡士二首/109
南都诗四十七首
题岁寒亭赠汪尚和/110
与徽州程毕二子/110
山中懒睡四首/111
题灌山小隐二绝/111
六月五章/112
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113
书扇面寄馆宾/113
用实夫韵/114
游牛首山/114
送徽州洪侹承瑞/114
病中大司马乔公有诗见怀次韵奉答二首/115
送诸伯生归省/115
寄冯雪湖二首/115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116
题王实夫画/116
赠潘给事/116
与沅陵郭掌教/117
别族太叔克彰/117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117
登阅江楼/118
狮子山/118
游清凉寺三首/118
寄张东所次前韵/119
别余缙子绅/119
送刘伯光/120
冬夜偶书/120
寄潘南山/120
送胡廷尉/120
与郭子全/121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121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122
赣州诗三十六首
丁丑二月征漳寇进兵长汀道中有感/123
回军上杭/124
喜雨三首/124
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首/125
祈雨二首/125
还赣/126
借山亭/126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126
通天岩/127
游通天岩次邹谦之韵/127
又次陈惟濬韵/128
忘言岩次谦之韵/128
圆明洞次谦之韵/128
潮头岩次谦之韵/129
天成素有志于学,兹得告东归林居静养,其所就可知矣,临别以此纸索赠,漫为赋此,遂寄声山泽诸贤/129
坐忘言岩问二三子/129
留陈惟濬/129
栖禅寺雨中与惟乾同登/130
茶寮纪事/130
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131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徊不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兼留此作三首/131
再至阳明别洞和邢太守韵二首/132
夜坐偶怀故山/133
怀归二首/133
送德声叔父归姚(并序)/134
示宪儿/135
赠陈东川/135
江西诗一百二十首
鄱阳战捷/136
书草萍驿二首/137
西湖/137
寄江西诸士夫/138
太息/138
宿净寺四首/138
归兴/139
即事漫述四首/139
泊金山寺二首/140
舟夜/141
舟中至日/141
阻风/141
用韵答伍汝真/141
过鞋山戏题/142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142
登小孤书壁/143
登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二首/144
望庐山/144
除夕伍汝真用待隐园韵即席次答五首/145
元日雾/145
二日雨/146
三日风/146
立春二首/146
游庐山开先寺/147
又次壁间杜牧韵/147
舟过铜陵,野云县东小山有铁船,因往观之果见其仿佛,因题石上/147
山僧/148
江上望九华山二首/148
观九华龙潭/149
庐山东林寺次韵/149
又次邵二泉韵/150
远公讲经台/150
太平宫白云/151
书九江行台壁/151
又次李佥事素韵/151
繁昌道中阻风二首/152
江边阻风散步至灵山寺/152
泊舟大同山溪间诸生闻之有挟册来寻者/152
岩下桃花盛开携酒独酌/153
白鹿洞独对亭/153
丰城阻风/153
江上望九华不见/154
江施二生与医官陶野冒雨登山,人多笑之,戏作歌/154
游九华道中/155
芙蓉阁/155
重游无相寺次韵四首/155
登莲花峰/156
重游无相寺次旧韵/156
登云峰望始尽九华之胜因复作歌/156
双峰遗柯生乔/157
归途有僧自望华亭来迎且请诗/157
无相寺金沙泉次韵/157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三首/158
文殊台夜观佛灯/158
书汪进之太极岩二首/158
劝酒/159
重游化城寺二首/159
游九华/159
弘治壬戌,尝游九华,值时阴雾,竟无所睹;至是正德庚辰,复往游之,风日清朗,尽得其胜,喜而作歌/160
岩头闲坐漫成/161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161
登云峰二三子咏歌以从欣然成谣二首/161
有僧坐岩中已三年诗以励吾党/162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162
重游开先寺戏题壁/163
贾胡行/163
送邵文实方伯致仕/163
纪梦/164
无题/165
游落星寺/166
游通天岩示邹陈二子/166
青原山次黄山谷韵/166
睡起偶成/167
立春/167
游庐山开先寺/168
登小孤次陆良弼韵/168
月下吟三首/168
月夜二首/169
雪望四首/169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170
归怀/170
啾啾吟/171
居越诗三十四首
归兴二首/172
次谦之韵/173
再游浮峰次韵/173
夜宿浮峰次谦之韵/173
再游延寿寺次旧韵/173
碧霞池夜坐/174
秋声/174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174
月夜二首/175
秋夜/175
夜坐/176
心渔歌为钱翁希明别号题/176
登香炉峰次萝石韵/176
观从吾登炉峰绝顶戏赠/177
书扇赠从吾/177
嘉靖甲申冬二十一日再登秦望。自弘治戊午登后二十七年矣。将下适董萝石。与二三子来,复坐久之,暮归,同宿云门僧舍/177
山中漫兴/178
挽潘南山/178
和董萝石菜花韵/178
天泉楼夜坐和萝石韵/179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179
示诸生三首/180
答人问良知二首/180
答人问道/181
寄题玉芝庵(丙戌)/181
别诸生/181
后中秋望月歌/181
书扇示正宪/182
送萧子雝宪副之任/182
中秋/182
嘉靖丙戌十二月庚申始得子,年已五十有五矣。六月,静斋二丈昔与先公同举于乡,闻之而喜,各以诗来贺,蔼然世交之谊也,次韵为谢,二首/183
两广诗二十一首
秋日饮月岩新构别王侍御/184
复过钓台/184
方思道送西峰/185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185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186
寄石潭二绝/186
长生/186
南浦道中/187
重登黄土脑/187
过新溪驿/187
梦中绝句/188
谒伏波庙二首/188
破断藤峡/188
平八寨/189
南宁二首/189
往岁破桶冈,宗舜祖世麟老宣慰实来督兵;今兹思田之役,乃随父致仕,宣慰明辅来从事。目击其父子孙三世,皆以忠孝相承相尚也,诗以嘉之/190
题甘泉居/190
书泉翁壁/190
黄楼夜涛赋/191
来雨山雪图赋/192

雨霁游龙山次五松韵/194
雪窗闲卧/194
次韵毕方伯写怀之作/195
春晴散步/195
又/195
次魏五松荷亭晚兴/196
又/196
次张体仁联句韵/196
又/197
又/197
题郭诩濂溪图/197
西湖醉中谩书/198
文衡堂试事毕书壁/198
白发谩书一绝/198
游泰山/199
雪岩次苏颍滨韵/199
试诸生有作/199
再试诸生/200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200
再试诸生用唐韵/200
次韵陆文顺佥宪/201
太子桥/201
与胡少参小集/201
再用前韵赋鹦鹉/202
送客过二桥/202
复用杜韵一首/202
先日与诸友有郊园之约是日因送客后期小诗写怀/203
待诸友不至/203
夏日游阳明小洞天喜诸生偕集偶用唐韵/204
将归与诸生别于城南蔡氏楼/204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204
赠陈宗鲁/205
醉后歌用燕思亭韵/205
题施总兵所翁龙/206
墓志祭文等
易直先生墓志/209
陈处士墓志铭/210
平乐同知尹公墓志铭/211
阳朔知县杨君墓志铭/212
徐昌国墓志/214
凌孺人杨氏墓志铭/216
文橘庵墓志/217
登仕郎马文重墓志铭/218
明封刑部主事浩斋陆君墓碑志/219
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220
赠翰林院编修湛公墓表/223
节庵方公墓表/224
湛贤母陈太孺人墓碑/226
程守夫墓碑/227
刘子青墓表/228
太傅王文恪公传/228
平茶寮碑/232
平浰头碑/233
田州立碑/233
教场石碑/234
田州石刻/235
陈直夫南宫像赞/235
铭一首/236
箴一首/237
三箴/238
南镇祷雨文/238
瘗旅文/240
祭郑朝朔文/242
祭浰头山神文/243
祭徐曰仁文/244
祭孙中丞文/245
祭外舅介庵先生文/246
祭文相文/247
又祭徐曰仁文/247
祭国子助教薛尚哲文/248
祭朱守忠文/248
祭洪襄惠公文/249
祭杨士鸣文/250
祭元山席尚书文/251
祭吴东湖文/252
祭永顺宝靖土兵文/253
祭军牙六纛之神文/254
祭南海文/254
祭六世祖广东参议性常府君文/255
祭刘仁征主事/255
祭陈判官文/256
祭张广溪司徒/257

精彩书摘

  寄冯雪湖二首
  竿竹谁隐扶桑东?白眉之叟今庞公。隔湖闻鸡谢墅接,渡海有鹤蓬山通。卤田经岁苦秋雨,浪痕半壁惊湖风。歌声屋低似金石,点也此意当能同。
  海岸西头湖水东,他年簑笠拟从公。钓沙碧海群鸥借,樵径青云一鸟通 。席有春阳堪坐雪,门垂五柳好吟风。于今犹是天涯梦,怅望青霄月色同。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
  一别烟云岁月深,天涯相见二毛侵。孤帆江上亲朋意,樽酒灯前故国心。冷雪晴林还作雨,鸟声幽谷自成吟。饮余莫上峰头望,烟树迷茫思不禁。
  题王实夫画
  随处山泉着草庐,底须松竹掩柴扉。天涯游子何曾出?画里孤帆未是归。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赠潘给事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与沅陵郭掌教
  记得春眠寺阁云,松林水鹤日为群。诸生问业冲星入,稚子拈香静夜焚。世事暗随江草换,道情曾许碧山闻。别来点瑟还谁鼓?怅望烟花此送君。
  别族太叔克彰
  情深宗族谊同方,消息那堪别后荒。江上相逢疑未定,天涯独去意重伤。身闲最觉湖山静,家近殊闻草木香。云路莫嗟迟发轫,世涂崎曲尽羊肠。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
  山阁新春负一登,酒边孤兴晚堪乘。松间鸣瑟惊栖鹤,竹里茶烟起定僧。望远每来成久坐,伤时有涕恨无能。峰头见说连阊阖,几欲排云尚未曾。
  登阅江楼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狮子山
  残暑须还一雨清,高峰极目快新晴。海门潮落江声急,吴苑秋深树脚明。烽火正防胡骑入,羽书愁见朔云横。百年未有涓埃报,白发今朝又几茎?
  游清凉寺三首
  春寻载酒本无期,乘兴还嫌马足迟。古寺共怜春草没,远山偏与夕阳宜。雨晴涧竹消苍粉,风暖岩花落紫蕤。昏黑更须凌绝顶,高怀想见少陵诗。
  积雨山行已后期,更堪多病益迟迟。风尘渐觉初心负,丘壑真与野性宜。绿树阴层新作盖,紫兰香细尚余蕤。辋川图画能如许,绝是无声亦有诗。
  不顾尚书此日期,欲为花外板舆迟。繁丝急管人人醉 ,竹径松堂处处宜。双树暗芳春寂寞,五峰晴秀晚羲蕤。暮钟杳杳催归骑,惆怅烟光不尽诗。
  寄张东所次前韵
  远趋君命忽中违,此意年来识者稀。黄绮曾为炎祚出 ,子陵终向富春归 。江船一话千年阔,尘梦今惊四十非!何日孤帆过天目,海门春浪扫渔矶。
  别余缙子绅
  不须买棹往来频,我亦携家向海滨。但得青山随鹿豕 ,未论黄阁画麒麟。丧心疾已千年痼,起死方存六籍真。归向兰溪溪上问,桃花春水正迷津。
  送刘伯光
  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冬夜偶书
  百事支离力不禁,一官栖息病相侵。星辰魏阙江湖迥,松柏茅茨岁月深。欲倚黄精消白发,由来空谷有余音。曲肱已醒浮云梦,荷蒉休疑击磬心。
  寄潘南山
  秋风吹散锦溪云,一笑南山雨后新。诗妙尽从言外得,《易》微谁见画前真?登山脚健何妨老,留客情深不计贫。朱吕月林传故事,他年还许上西邻。
  送胡廷尉
  钟陵雪后市灯残,箫鼓江船发晓寒。山水总怜南国好,才猷须济朔方艰。彩衣得侍仙舟远,春色行应故里看。别去中宵瞻北极,五云飞处是长安。
  与郭子全
  相别翻怜相见时,碧桃开尽桂花枝。光阴如许成虚掷,世故摧人总不知。云路不须朱绂去,归帆且得彩衣随。岚山风景濂溪近,此去还应自得师。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子仁归,以四诗请用其韵答之,言亦有过者,盖因子仁之病而药之,病已则去其药。
  从来尼父欲无言,须信无言已跃然。悟到鸢鱼飞跃处,工夫原不在陈编。
  操持存养本非禅,矫枉宁知已过偏。此去好从根脚起,竿头百尺未须前。
  野夫非不爱吟诗,才欲吟诗即乱思。未会性情涵咏地,《二南》还合是淫辞 。
  道听涂传影响前,可怜绝学遂多年。正须闭口林间坐,莫道青山不解言。

  ……

前言/序言

  阳明学问题略说(代序)
  陈明
  在近年的国学热中,阳明学的热度是比较高的,不仅学界有很多的研究著作,民间也有很多的粉丝拥趸。确实,他这个人立德、立功、立言都有比较大的成就,加上在日本影响很大,又有蒋中正等大人物作见证,于是其著作一路飘红,甚至成为各种主题培训班的教材。
  但古来圣贤皆寂寞,阳明真正的知音应该不会很多。
  我觉得,把阳明其学放在宋明思想的结构框架中去理解思考,把阳明其人放在某种时代背景去体会敬仰,也许有助于求得对阳明其人其学较大程度的理解,有助于从对其人其学的理解中更好地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牟宗三先生把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象山阳明与伊川朱子三系,并视五峰、蕺山与象山、阳明两系为儒学之正宗,而伊川朱子系为儒学之歧出。这是从他所谓道德的形上学出发所做的儒门内部之判教。从思想史和社会史角度看,各种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影响意义才是更重要的。简单说,朱子建立的理本论,将作为经验世界的道德之理作为最高范畴,所谓没有天地万物之前毕竟先有是理,从而使《易传》中“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的生命之天被解构放逐,道德成为人性,结果就是世界板结、生命偏枯、灵性无存、缺乏英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阳明生于官宦之家,天资聪颖,一开始也是遵循朱子格物之学学为圣人,以乃父官衙里的竹子为对象连“格”七天,无所得入,一头栽倒在地。正是断绝这一理路之后,出入佛老经年,阳明“居易处困”中于龙场悟道:“圣人之学,心学也”。其为学宗旨后来被概括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心为本,使人的个体性、主体性得到彰显和确立,而个体性和主体性的彰显和确立又使得人的感性生命得到释放的空间,人的自由意志得到足够的肯定。其意义无论是儒学内部还是思想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明代社会私人生活领域的发育、阳明人生的辉煌以及阳明后学的发达和流荡都与此有关,都是这一点的证明。
  根本的原因,阳明学是作为朱子学的反对者出场的,而不是作为其替代者出场的,即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以对对方缺陷的弥补为合法性依据。从儒家内部来说,其要害则在于,阳明所创之心学虽然强调灵明一点,但却不能上遂于天,从大哉乾元的生物之心建构起性与情、人与物、仁与义的均衡关系,而终于只是寄托一己之肉身,以为宇宙之中心,不仅只是在经验性的情感、意识里打转,并作为万物尺度,其所构筑的生活世界与孔子所体会提点的世界图景相去之远已不可以道里计矣!换言之,心学之失不在主人心重体悟,而在失却天之信仰,一味向内而无所依托,终流于禅而同于物。
  例如,作为龙场悟道主要内容的格物新解,主要是向内反转,由“于物上寻理”转为“在心头正念”,而与格物原本的于物上感悟天地生物之仁、物我一体之理进而正心诚意成己成物之意失之交臂——他是知道《大学》和《中庸》的内在关系的,曾说“子思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蔽于心而不知天。失却了由天地生物之心而来的绝对的仁为标准,知善知恶的良知、为善去恶的致良知都因为只是经验中事而变得十分脆弱。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阳明学即阳明其人。这种阳明人格是英雄豪杰式的,其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他有句诗“点也虽狂得我情”(《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吾与点”作为孔子向往的境界,表达的是一种大而化之的生命气象,光风霁月与物同体,阳明目之以狂而自相期许,岂止狂而已哉,已是由狂而妄、由狂而悖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东乡平八郎的故事,实际证明的正是这点——这位佩戴“一生俯首拜阳明”腰牌的主人,正是作为浪速号舰长在甲午海战中崛起,然后由八国联军日本舰队司令渐次成为日本军神。
  意志、情感、经验,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不够的。对于一种人生来说,同样如此。阳明学某种意义上说好比一种没有方向性的兴奋剂,对于行动的决心和能力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成就不世之功,至于是善是恶却很难提供保证。阳明自己就对弟子王畿将为学宗旨“四句教”演绎为“四无说”表示认同:“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阳明从百死千难中体察出来的“灵丹一粒”,药力很大,副作用也很大。正所谓高明易启流弊,最上乘的武功最容易走火入魔。怎么救治?记住一点:“释氏本心,吾儒本天。”
  亲爱的读者诸君,你准备好了么?
  是为序。
  2014年11月


用户评价

评分

京东物流没得说,速度很快,快递小哥服务态度也很好!还会从京东买书的。

评分

京东物流没得说,速度很快,快递小哥服务态度也很好!还会从京东买书的。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很喜欢,在看

评分

京东物流没得说,速度很快,快递小哥服务态度也很好!还会从京东买书的。

评分

看起来有点吃力。

评分

看起来有点吃力。

评分

看起来有点吃力。

评分

商品不错,这次一共买了三套类似的书,一套是线装书局的,一套是度阴山的,互相对照着看,经典的书要仔细看!

评分

印刷装帧都很不错,价格稍微贵了点,活动时候入手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