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意大利专业的恐龙科普研究团队、欧洲顶端绘画师的手绘作品,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献给5~18岁孩子最不一样的恐龙百科!
恐龙——曾经令地球生物深深恐怖了1.6亿年的史前巨型动物,却在突然之间离奇灭绝。
它们巨大的身躯让我们震撼。
它们进化的历程让我们惊叹。
它们主宰地球的风采更让我们神往。
《中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精选了200余种具代表性的恐龙,350余张手绘师的精美恐龙复原图片,收录全新的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法、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精美的手绘图及照片,成功构建出一个恐龙称霸的史前世界。从地球变迁到恐龙进化,从三叠纪到侏罗纪,与恐龙有关的一切,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中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更请中科院恐龙专家,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及其学生张蜀康博士为本书审稿、作序。保证了内容科学性的严谨和恐龙知识的精准。
保拉·奥古斯汀,意大利著名科普作家,著有一系列恐龙科普图书,如《恐龙百科》、《不可思议的恐龙世界》、《恐龙A到Z》、《史前动物绘本》等。
★近年来,有关恐龙的科普书出了不少。有中国原创的,也有引进版权的;有以文字为主的,也有以插图见长的……五花八门,风格不一,良莠不齐。面对多样的出版物,你也许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选择。比较而言,这本《中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来自素有“欧洲文化摇篮”之称的意大利,从知识结构到图书设计,精彩地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碰撞,特色鲜明,是一本十分值得恐龙迷们阅读的科普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教授
序言重回恐龙时代
第一章史前世界
第二章恐龙时期的黎明
第三章原始恐龙出现
第四章"V"字双冠的魅力
第五章鸟类的原始祖先
第六章最危险的捕食者
第七章恐龙之王
第八章神秘的利爪
第九章最古老的鸟类
第十章双足行走的巨兽
第十一章脖子最长的大块头
第十二章白垩纪时期的"装甲坦克"
第十三章像鸟类一样奔跑
第十四章恐龙末日见证者
索引
恐龙之王:暴龙
暴龙(Tyrannosaurus),顾名思义即为“暴君蜥蜴”,它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恐龙。
成年暴龙高6米,长13米,重达7吨。它并不是肉食龙中最大的,也不是最长或最重的,但它肯定是最令人感到恐怖的捕食者之一。在同时代的巨型肉食龙中,它有着最好的视觉、极为灵敏的嗅觉和比其他恐龙大一倍的大脑。它拥有超过50颗长达10~30厘米的巨型牙齿,这些牙齿两侧都有锯齿,十分锋利并且向后弯曲,能轻易撕碎它的猎物,一次撕咬就能扯下超过100千克的皮肉。它的头骨密度很大,长度达到1.5米左右。
它颌骨部位的肌肉强健至极,能为牙齿提供惊人的力量。它有力的颈部,可以支撑对猎物迅猛的撕咬。暴龙依靠它长长的、肌肉发达的后肢来行进,能在奔跑过程中突然加速。暴龙的捕猎方式是追逐猎物还是暗中伏击呢?根据它的身材来看,它似乎难以长时间地追逐猎物。更有可能会突然发起攻击,奋力撕扯一大块肉后等待猎物死去。它的猎物一定包括了角龙和鸭嘴龙:在一个角龙的骨头化石上,我们找到了十分明显的被暴龙咬过的齿痕;而在一块暴龙的粪化石中,人们发现了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的骨骼碎片。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以暴龙巨大的身高体重,捕猎并不容易,应该只能以腐尸或抢夺其他动物的食物为生。但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不能解释它身上种种解剖学特点的用处了。一项针对暴龙骨骼的研究显示,它的奔跑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35千米——足够它袭击或伏击猎物了。它的双眼直视前方,拥有双眼视觉,便于判断猎物的距离。
脖子最长的恐龙: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也是一种来自中国的恐龙。马门溪龙是指“马门溪的蜥蜴”(同样,马门溪龙的名称取自其化石发现地)。1952年,人们在修路工地上意外发现了它的化石。
马门溪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它的主要特点为长颈——是世界上最长的颈脖之一!马门溪龙的体长约20米,它的颈部长达10余米,共由19块巨大的颈椎骨支撑着,颈椎是中空的,很轻。其颈部的长度为躯干和尾部的长度之和。头部相对于庞大的身躯来说非常小,头骨中的脑也很小。像鞭子一样的尾巴是它主要的自卫武器。最后几节尾椎骨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很可能是为了将尾端变得更坚硬,以便击退敌人。
马门溪龙以四足行进,四肢粗壮,以植物为食。由于身躯庞大,它每日需要摄取大量的食物。在当时的地球上,它拥有最长的颈部,能深入到浓密的植被中取食,也可以获取当时湿地中生长繁茂的木贼等蕨类植物,因此马门溪龙仍拥有十分充足的食物来源。
来自洞穴的恐龙?
西风龙类恐龙是一小群非常特殊的鸟脚类恐龙。在缺乏化石资料的情况下,古生物学家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西风龙的发现历史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例证。西风龙骨骸最早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Montana),来自白垩纪早期,但该化石仅为部分头骨,人们赋予了它“西风龙(Zephyrosaurus)”的名字,意为“西边风的蜥蜴”。西风龙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类似棱齿龙、敏捷的两足行走的恐龙。随后在同一地点,人们发现了其他类似西风龙的不完整化石:奔山龙(Orodromeus,“大山里的善于奔跑的恐龙”)和掘奔龙(Oryctodromeus,“挖掘的善于奔跑的恐龙”)。因为这些化石发现于隧道中,所以学者推测这很有可能是恐龙的巢穴。与其他鸟脚类恐龙不同,西风龙没有使尾巴僵直的肌腱,因此它在狭窄空间内也活动自如。
2010年,人们在韩国发现了朝鲜龙(Koreanosaurus),这是另一种西风龙,前肢长而有力,颈部发达,比起鸟脚类恐龙,其特征更像原蜥脚类恐龙。西风龙家族还会给我们更多惊喜!
……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个对古生物充满好奇心的五年级小学生,自从拿到这本《中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后,我的书桌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其他读物了。里面的插图精美得让人难以置信,那些栩栩如生的恐龙模型和化石照片,仿佛真的能把我带回到那个遥远的白垩纪。我最喜欢看那些不同恐龙的体型对比图,原来霸王龙真的比我想象中还要巨大好几倍!而且,这本书的文字一点也不枯燥,虽然内容很专业,但是讲得非常生动有趣,很多科学名词后面都有简单的解释,让我这个小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比如,它详细介绍了棘龙是怎么捕鱼的,三角龙的角到底有什么用处,这些细节都让我大开眼界。我感觉自己现在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古生物学家,每天都在跟爸爸妈妈分享我的新发现。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恐龙的全部幻想,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自然科学更深层次的探索欲,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恐龙的小朋友,它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翻开它,你就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史前世界的大门。
评分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我通常对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持谨慎态度,总担心它们为了迎合读者而过度简化或歪曲事实。然而,这本百科全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持极高趣味性的同时,对恐龙的分类学、地质年代背景以及最新的古生物学研究成果都有着相当严谨的阐述。我注意到书中对于“鸟类起源于恐龙”这一前沿理论的介绍非常到位,用清晰的脉络梳理了从兽脚类恐龙到现代鸟类的演化路径,这对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进化论部分是一个绝佳的补充材料。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排版设计,那种大气沉稳的风格,完全符合“中国国家地理”一贯的高标准。它不像某些儿童读物那样花哨浮夸,而是通过高质量的摄影作品和精确的科学绘图来构建知识体系,让15、16岁的青少年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视觉冲击,又能沉浸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中。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看一遍就扔在一边”的玩具书,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孩子度过整个青少年时期的优质参考工具书,很多知识点即便是成年人来回顾一下,也会觉得收获颇丰。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收藏了不少国内外知名的恐龙图鉴,但这一本《中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在“细节呈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关注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巨型蜥脚类或凶猛兽脚类,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那些体型较小、却在生态链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物种,比如早期的哺乳动物是如何在恐龙阴影下生存的,以及那些色彩斑斓、可能已经拥有复杂社会行为的小型恐龙。这些“幕后英雄”和“配角”的描绘,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整个中生代生态系统的认知。书中关于恐龙羽毛颜色和皮肤纹理的复原图,是基于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和化石印痕研究,它们大胆而科学地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比如某些迅猛龙的复原图远比电影中看到的更加鲜艳和鸟类化。这种对科学前沿的积极采纳和大胆展示,使得这本书充满了活力和思辨性,它不是一个终结的答案,而是一个邀请,邀请读者去思考和探索科学的边界。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我家那位八岁的女儿对“公主”、“仙女”的故事兴趣远大于“石头”和“骨头”。但是,这本书的开篇竟然用了一种类似冒险故事的叙事方式来介绍“时间旅行”,一下子就把她的注意力完全抓住了。她不再是机械地背诵恐龙的名字,而是开始对“它们生活在什么时候”、“它们是怎么灭绝的”产生连贯的思考。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地理学概念,比如它会解释不同恐龙生活在不同大陆板块分裂前的样貌,这让她对“板块漂移”有了直观的理解,而不是一个抽象的地理名词。我看到她拿着书本,一边对照地图册,一边兴奋地跟我讨论“如果当时陆地连在一起,三角龙是不是可以走到亚洲去”。这种跨学科的知识激发,是很多单一学科的读物无法比拟的。它成功地将枯燥的古生物学与宏大的地球历史串联起来,非常适合引导小学高年级孩子进行系统性、探索性的学习。
评分我是一个退休的工程师,年轻时就对地质变迁和生命演化非常着迷,但过去能找到的恐龙书籍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译本,信息相对滞后,图画也比较陈旧。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中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时,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的内容更新速度简直令人惊叹,涵盖了近十年来新发现的一些重要物种,比如关于带羽毛恐龙的最新化石证据,以及对恐龙智商的新评估等,这些都是我之前阅读的材料中没有的。这本书的专业性体现在它对“化石如何被发现和研究”的过程也有所涉及,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物种介绍层面,而是深入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比如,书中对某一化石点的挖掘过程进行了图文并茂的描述,让我这个搞技术的都能感受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另外,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也无可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真正体现了“百科全书”的分量。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六一儿童节采购的童书,物美价廉很不错?
评分精美的印刷 内容丰富 不过感觉文字过为成人化 对小孩子不够友好。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精装书,质量不错,给孩子买的具体内容还没仔细看大体翻了一下感觉挺好的
评分在京东上买了超多的书给孩子,孩子都很喜欢,关键是送货还很快,满意。
评分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图册很大,画质不错,吸引孩子,价格小贵!
评分书本正版!孩子喜欢!活动买的,快递小哥棒棒哒!继续关注京东自营的活动!
评分很不错,推荐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