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令人惊奇的科学 [7-10岁]

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令人惊奇的科学 [7-10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秉正 编
图书标签:
  • 科学实验
  • 儿童科学
  • 想象力
  • 亲子互动
  • STEM教育
  • 动手能力
  • 益智游戏
  • 科普读物
  • 趣味科学
  • 实验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ISBN:97875110025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71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未来的人可以瞬间转移吗?时光倒流会怎样?在真空中能看见光吗?我们能不能抓住飞着的炮弹?试管婴儿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吗?……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就翻开《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令人惊奇的科学》大饱眼福吧!《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令人惊奇的科学》陪你进行一次奇异之旅,探寻科学中的乐趣!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相信《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令人惊奇的科学》能成为你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内容简介

  如果有一天地球停止转动,你会觉得心脏好像要从嘴里飞出去,所有的东西都会以很快的速度飞向东边;如果明天的太阳不再升起,白天会和夜晚一样黑,公鸡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打鸣;如果我们和长颈鹿一样高,我们的血压将非常高,会使血液从血管中喷出来……本套丛书是一套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科学书,收录了一千多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奇思妙想,这些奇思妙想,都是孩子们在课本中找不到标准答案,家长也无法做出准确解答的“好想法”。

内页插图

目录

1.人在危急时刻,怎样可以力大无比?
2.长时间端坐,腿不发麻吗?
3.垂直向空中开枪,子弹掉到地面会伤到开枪人吗?
4.未来的人可以瞬间转移吗?
5.未来汽车可以像飞机一样在空中飞吗?
6.未来的警察和士兵可以配备激光枪吗?
7.未来人们可以去其他星球上生活吗?
8.假如可以时空穿梭,那亚历山大与秦始皇相遇会怎样?
9.如果到过去的时间里去旅行会怎样?
10.如果去未来旅行会怎样?
11.把过去的时间浓缩成一年来看会是什么样子?
12.没有钟表,生活会怎样?
13.有没有像“崂山道士"那样能穿墙而过的东西呢?
14.如果人在太空中怀孕生孩子,生出的孩子和地球上的孩子有何不同?
15.什么都自动化该多好?
16.时光倒流会怎样?
17.会不会有一天火箭能取代飞机?
18.飞机的最大负荷是怎么回事?
19.飞机转弯时机身向里倾斜,轮船转弯时船身为何要向外倾斜?
20.地球自西向东转,那么向西航行的飞机会比向东航行的飞机快吗?
21.把潮湿的杯子倒过来,怎么还有水珠留在杯底和杯壁上呢?
22.如果飞机上的空调坏了,机舱的温度会上升还是会下降?
23.把电风扇的扇叶安装到直升机上,直升机会飞起来吗?
24.雷雨天,飞机惧怕雷击吗?
25.在真空中能看见光吗?
26.假如空气中全是氧气,我们会不会更舒服?
27.一马力就是一匹马的力量吗?
28.纸张湿了再干,会变得凹凸不平,怎么才能让它恢复平整呢?
29.鸟在电线上不会电死,如果把鸟换成人会怎样?
30.神话中二郎神有三只限,如果我们有三只眼会怎样?
31.交流电和直流电有什么区别?哪种电更致命?
32.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吗?
33.如果把金属放在几千个大气压下会怎样?
34.能设法让水沸腾的温度超过100摄氏度吗?
35.在北京时体重是25千克,到了赤道上体重是增加还是减轻呢?
36.我们能不能抓住飞着的炮弹?
37.公共汽车的窗户都在两边,能把它开在后面吗?
38.石油是几百万年才形成的“古董",现在还能生成吗?
39.古代建筑为什么会躲在地下深处?
40.钻石和煤一样也含有碳,钻石可以燃烧吗?
41.如果冰比水重,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42.现在都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为什么不用单级呢?
43.火车头看上去很笨重,能把它做得轻小一点吗?
44.手表里的钻石越多,手表越好吗?
45.煤炉越扇越旺,而蜡烛一扇就灭,这是为什么?
46.打雷时,单腿独立能避免雷击吗?
47.极光能量那么大,可以用来开发吗?
48.磁铁能吸小铁钉,烧红的磁铁还能吸住小铁钉吗?
49.试管婴儿是在试管里长大的吗?
50.为什么煮牛奶容易溢出来,而烧开水则不会溢出来?
51.啤酒瓶大都采用玻璃和轻金属,能用塑料瓶装啤酒吗?
52.如何才能在熔岩流上冲浪?
53.将来可不可以盖一个空中飘浮的房子?
54.鸭蛋做的松花蛋里有松叶一样的花,如果用鸡蛋做还会有花吗?
55.喷雾器能把水变成雾状,把水换成油也会喷成雾状吗?
56.大多数吸管怎么都是圆柱形的,能是三角形、四边形的吗?
57.太阳能热水器大都是斜着放的,为什么不把它平着放?
58.黑人比白人更不怕阳光的照晒,这是为什么呢?
59.砂锅底是凹的,而铁锅底和铝锅底是凸的或平的,这是为什么呢?
60.潜水员返回地面会得潜水病,海里的鲸鱼浮上海面也会得潜水病吗?
61.你知道声音是什么样子吗?
62.汽车有尾气污染,能不能用无污染的汽车代替呢?
63.用冰冷却食物,食物放在冰上还是冰下?
64.水是无色的,为什么浪花和雪都是白色的?
65.能把发电厂的电贮存起来吗?
66.白天从远处看窗户,窗户怎么会是暗的呢?
67.磨刀的时候,加水和不加水有什么区别?
68.用同样的火烧水,冷开水和生水哪个先开?
69.水银血压计里的水银柱会自己降下来,为何水银体温计的水银柱却要用力甩下来呢?
70.铁轨下铺的小石子,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71.微波炉为何能加热食品?加热时转盘能不转动吗?
72.吃葵花子常吃到瘪子,这是向日葵营养不良吗?
73.氢气比氦气轻,飞艇为什么用氦气而不用氢气?
74.远处传来的声音,阴天和晴天哪个听得更清楚?
75.只有灯丝没有玻璃泡的电灯会亮吗?
76.面对能源危机,海水真的可以变成燃料吗?

精彩书摘

  2.长时间端坐,腿不发麻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人正规的坐姿:两条腿要并拢,跪在榻榻米上,臀部要坐在脚后跟上,腰部要挺直。你是不是觉得颇有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事实上,这样的坐姿,用不了多久两腿就会发麻了。这种发麻是怎么引起的呢?
  人在端坐的时候,腿部的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这是引起腿部发麻的主要原因。由于正常的血液循环:受到了影响,血液中的氧气不能传导到各处的神经,使得神经处于异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所说的“发麻”。在所有的神经中,既有细的神经,也有粗的神经,细神经主要是传递疼痛和温度等感觉,而粗神经则是负责传递触摸、压迫以及位置等感觉。当粗神经一旦缺少氧气供给,它的正常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血液和氧气不足的时候,它就无法把兴奋、紧张的感觉传给脊髓。而细神经则会对氧气供给的不足产生抵抗,所以端坐时产生阵阵发麻的感觉,就是由细神经传递给脊髓的。这就好像细神经在发出警告:“再这样下去我可就不能正常工作啦!”
  既然会阵阵发麻,为什么日本人还要端坐呢?是不是习惯端坐的日本人已经习惯了压迫呢?

前言/序言


跃入奇思妙想的科学殿堂:点亮7-10岁孩子的无限可能 想象力,是点燃孩子心中火种的关键,是他们探索未知、创造未来的翅膀。对于7-10岁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充满好奇、渴望理解世界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大脑如同海绵,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每一次提问,每一次惊叹,都孕育着无限的潜能。而科学,正是满足他们好奇心、启迪他们智慧的最佳路径。 本书并非直接罗列科学知识点,也不是枯燥的实验手册,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小读者们搭建一座通往科学奇妙世界的桥梁。它旨在点燃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科学的原始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在惊叹中、在思考中,自然而然地爱上科学,并从中汲取滋养想象力的养分。 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从微观到宏观的惊叹 本书将带领小读者们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我们将潜入微观世界,窥探那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感受它们如何运作,它们又如何构成我们庞大的世界。想象一下,我们能像侦探一样,用放大镜追踪细菌的足迹,观察它们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各种角色;或者,我们能变成化学家,用简单的材料,观察色彩的变化,理解原子是如何舞蹈、组合,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宏观宇宙。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到浩瀚的星辰大海,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等待被发现的奥秘。孩子们将了解到,地球为何会旋转,为何会有白天黑夜;月亮又为何会有阴晴圆缺;太阳的光芒又蕴含着怎样的能量,它又是如何维系着地球上的一切生机。我们还会仰望星空,认识那些闪烁的星星,了解它们遥远的故事,思考宇宙的无限可能。 生活中的科学魔法:发现身边的奇迹 科学并非只存在于实验室或天空中,它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同施展魔法一般,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书将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这些“科学魔法”,并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为什么气球会飘起来?为什么肥皂水能洗干净油污?为什么冰箱能让食物保持新鲜?为什么汽车能奔跑?这些看似平凡的问题,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我们将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空气的浮力、表面张力、热力学定律、机械原理等等。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他们每天都在接触和使用着各种神奇的科学发明。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鼓励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提问。他们将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生活中的现象,将日常的疑惑转化为探索科学的动力。例如,当他们在雨天看到彩虹时,他们不再只是惊叹于它的美丽,而是开始好奇它为何会出现,阳光和雨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好奇心的燃料:激发无限的“为什么” “为什么?”是孩子探索世界最强大的引擎。本书将极力呵护并燃料这颗宝贵的好奇心。我们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形象的比喻,引导孩子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当孩子们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时,他们会思考“为什么鸟儿能飞?”。本书不会直接给出“翅膀的结构和空气动力学”这样复杂的解释,而是会通过描绘鸟儿翅膀的奇妙构造,讲述它们如何利用风力,甚至可以鼓励孩子们用简单的材料,尝试制作自己的“飞翔器”,从中体验到空气的阻力和升力。 当孩子们看到植物生长时,他们会思考“为什么植物要向上长?”。本书会引导他们关注阳光、水分和土壤,让他们了解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如何吸收养分,从而理解生命体的生长规律。甚至可以鼓励孩子们亲手种植一株植物,观察它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比任何书本知识都深刻的理解。 想象力的助推器:从科学到创造 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理解已有的世界,更在于创造未知的可能。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想象力巧妙地结合,鼓励孩子们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创造性的实践。 例如,在了解了磁力之后,孩子们可以被鼓励设计和制作一个磁力游戏,或者思考如何利用磁力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在学习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后,他们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闪光灯,或者设计一个自动开关。 本书将挑战孩子们去思考“如果……会怎样?”。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像鸟儿一样在天上自由飞翔,那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可以和动物说话,那又会发生什么?这些天马行空的设想,正是科学探索的起点。通过引导孩子将这些奇思妙想与已有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我们能够帮助他们理解,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因为科学的力量而成为现实。 成长的催化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精神 科学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锻炼。当孩子们面对一个科学难题时,他们需要观察、分析、假设、验证,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本书将通过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和启发性的思考方式,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同时,本书也将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们传递科学精神。这包括对事实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勇于承认错误并不断学习的态度。科学精神不是教条,而是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本书的独特之处: 拒绝枯燥: 全书以故事、游戏、类比等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让科学学习充满乐趣。 强调思考: 并非直接灌输知识,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注重实践: 鼓励孩子动手尝试,将科学原理融入生活,体验创造的乐趣。 连接想象: 将科学与孩子的奇思妙想紧密结合,点燃他们的创造火花。 面向未来: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在7-10岁的年龄段,给予孩子的是一颗探索世界的种子,而本书,正是这颗种子最肥沃的土壤,最温暖的阳光。它将帮助孩子们在科学的广阔天地中,播撒下好奇的种子,浇灌以想象力的甘露,最终收获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创造力的未来。让我们一起,点亮孩子眼中那份对科学最纯粹的惊奇与热爱,开启他们无限可能的奇妙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以一个长期关注儿童教育的家长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在结构布局上做得极其出色。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将知识点堆砌在一起的百科全书,这本书似乎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内容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仿佛在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每一页的排版都留有足够的“呼吸空间”,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确保了视觉上的舒适感,这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七到十岁孩子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家过去买过一些类似的读物,结果常常是读了几页就被孩子束之高阁,不是因为内容不好,而是阅读体验本身不够友好。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扎实的功课,无论是字体的选择还是配图的风格,都透露出对目标读者群的深刻理解。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并没有回避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原理,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去拆解它们,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基础概念,这是设计者功力的体现。

评分

这本书带给家庭的另一个积极影响,是显著增强了我们亲子互动的质量。以前我们讨论科学问题,往往是我单方面解释,或者干脆是他问我答的模式。自从有了这本书,我们之间的对话变成了真正的“共同探索”。很多章节都设计了可以与家长一起完成的小型家庭活动或讨论点,它们不需要昂贵的材料,只需要家长的陪伴和一点点引导。例如,书中提到了某个关于光影的现象,然后建议我们可以用手电筒和不同的材质来模拟,这立刻就成了我们晚上最热门的亲子活动。这种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环节,极大地促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可以分享和共同体验的快乐事情,而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们能够用一种更有趣、更具参与感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黄金时期。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反常规”思维训练。很多传统的少儿科普读物倾向于讲述已经被证明的、板上钉钉的科学事实,这固然重要,但容易让孩子产生思维定势,认为科学就是一套既定的答案。然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如果……会怎样?”的假设性思维。它提出的那些“奇思妙想”,虽然可能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其背后的逻辑推导过程,却是对孩子逻辑能力和创造力的绝佳锻炼。例如,书中可能设想了一种用气球驱动的飞行器,然后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实现它需要克服哪些物理障碍。这种引导模式,真正体现了科学精神——怀疑、假设、验证。我注意到,自从读了这本书后,我儿子提问的方式都变得不一样了,他不再满足于“这是什么”,而是开始追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甚至自己开始构建一些小小的“理论模型”。这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反馈,说明这本书成功地在他心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鲜艳,插图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一看就知道是为小读者量身打造的。我儿子(八岁)对科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有时候一些科普读物的内容对他来说显得有些枯燥或过于深奥。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痛点,“奇思妙想”和“令人惊奇”这些词汇立刻抓住了他的注意力。从我们开始翻阅第一页起,他就被里面那些天马行空的设想给迷住了。比如,它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现象的思路,那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处理方式,简直是点睛之笔。我特别欣赏它在引导孩子思考方面所下的功夫,它不只是罗列事实,更像是提供了一个探索世界的工具箱,鼓励孩子自己去提问、去尝试。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远比死记硬背知识点来得有效得多,它培养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储备,更是批判性思维的萌芽。看到他因为一个小小的实验结果而欢呼雀跃的样子,就知道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了。

评分

作为一位对阅读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家长,我必须提及这本书在知识准确性与趣味性之间达成的微妙平衡。市面上不乏为了追求趣味性而牺牲科学严谨度的书籍,那样的结果往往是误导了孩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所有的“奇思妙想”都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即便是最天马行空的设想,其理论根基也是扎实的。它巧妙地将严谨的科学知识点,包裹在充满想象力的叙事外衣之下。我曾随机抽取几个章节向一位学习科学的亲戚请教,对方也对书中解释的原理表示赞赏,认为其在面向低龄读者的同时,并未对知识本身做过度简化或扭曲。这种“寓教于乐而不失真”的品质,让家长可以放心地将它作为孩子探索世界的可靠伙伴,不用时刻担心孩子吸收了错误的观念。这种双重保证,在同类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

评分

东西还不错,孩子喜欢看

评分

质量不错,物流很乱

评分

很好的书。宝贝超级喜欢的

评分

孩子很喜欢上面的文章

评分

上次孩子喜欢的是生活的1000个奇思妙想,这次是科学奇思妙想。图书不错,侄儿为孩子购买!

评分

一直都在京东给孩子买书,值得信赖。

评分

书是给小孩看的 ,我会写个啥心得呀

评分

真的不错,送货快,服务好!

评分

业余时间给孩子阅读,可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