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之后,海峡两岸开始重视民国史研究,起初大陆和台湾对民国史的认识分歧很大,但是经过二十余年两岸历史学者的学术来往和交流,对民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观点渐趋一致”,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张宪文分析道。
评分在大部分国土相继沦陷的状态下,为了保存“读书种子”,也为日后建国大业储备人才,不甘附逆的中国大学,在国民政府的统筹下,纷纷内迁。最早关注这一重大现象并作出详细调查的,是1941年10月25日《解放日报》所刊《抗战后专科以上学校集中区域》:
评分编辑
评分2书籍意义
评分“此次编写中,台湾地区的学者占了将近一半,这是史无前例的”,张玉法如是认为,在民国史的研究上,这套书基本上是保持中立的,不去论断是非,而仅仅是把历史的真相写出来。”
评分一、战火摧不垮中国大学
评分谈起这套书,张宪文先生感慨颇深,“虽然编著中还有一些分歧,但不影响双方的学术合作,仍可以在合作中求同化异,求同存异”,他表示,将真实的历史展现给两岸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学者的时代责任。[1]
评分参考资料中新社南京4月20日电 (盛捷)由两岸及香港、澳门70位历史学家协作研究、合作编著的《中华民国专题史》简体版20日在南京发布。
评分参考资料中新社南京4月20日电 (盛捷)由两岸及香港、澳门70位历史学家协作研究、合作编著的《中华民国专题史》简体版20日在南京发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