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4年5月到1945年5月,處於絕望中的德國空軍,竭力掙紮。麵對占據*對力量優勢的敵人,德國空軍試圖通過改組部隊、發展新式飛機、研發導彈等手段,重新贏得優勢。為此,在戰爭的*後一年,德國空軍幾乎取消瞭它的轟炸機部隊,依靠戰鬥機從事包括對地攻擊在內的大部分作戰任務,同時在科技領域投入巨大資源。
《希望與毀滅:第三帝國空軍的*後一年》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德國空軍這段夾雜著希望走嚮毀滅的曆史展現在讀者麵前。讀者既能從書中感受到戰略轟炸的威力,又能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有更深的感觸與思考。
孫曉翔,軍事曆史研究愛好者,擁有曆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嚮多集中於海軍、空軍史領域,曾在《戰艦》、《現代艦船》、《艦載武器》等雜誌發錶文章十餘篇。
第一章 十字路口
第二章 夏季災難
諾曼底戰役
崩潰的東綫
帝國保衛戰
第三章 喘息與重組
轟炸機/戰鬥轟炸機
導彈空襲
戰鬥機部隊
阿登反擊戰
第四章 邁入1945年
人民戰鬥機
次世代項目
導彈/火箭項目
火箭戰鬥機
第五章 走嚮深淵
塌陷的夜空
絕望的空襲
最後的空戰
第六章 最後一幕
附錄 德國空軍最後的實力統計
參考文獻
《希望與毀滅:第三帝國空軍的最後一年》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德國空軍這段夾雜著希望走嚮毀滅的曆史展現在讀者麵前。讀者既能從書中感受到戰略轟炸的威力,又能對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有更深的感觸與思考。
評分非常好,特彆的好,真的很好
評分好書,給單位同事們買的,非常不錯
評分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
評分評分
指文係列圖書非常好,尤其是二戰的書,都值得一看
評分指文的二戰類書籍,還是要收的,一如既往,給力!
評分所謂“槲寄生”原本是指一種小型灌木。它通過寄生在楊樹等樹木的樹枝上存活。所謂槲寄生飛機即指將2架或多架飛機組閤成1個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所有飛機引擎都會開啓,但隻會優先使用1架飛機所攜帶的燃油,以保證另一架飛機可以飛行更遠的距離。所以槲寄生飛機的好處即在於,可以在不製造更大型飛機的前提下,增加飛行距離。這種概念起源於30年代的英國。當時,為實現跨大西洋直航,英國人率先使用瞭此種技術。隨後,蘇聯人又將這一概念運用於軍用航空。他們在四引擎的TB-3型轟炸機的機翼下掛載瞭2架伊16戰鬥機,再由後者攜帶2枚250公斤重的炸彈,由此構成瞭一種遠程轟炸機。在臨近空襲目標時,TB-3會施放兩側機翼下的伊16,後者依靠自身動力完成投彈任務,然後自行返航。在巴巴羅薩戰役初期,蘇聯空軍曾利用此種槲寄生轟炸機對羅馬尼亞的油田進行過數次轟炸,取得瞭一定的戰果。但隨著大量基地淪陷敵手,蘇聯空軍最終失去瞭空襲羅馬尼亞的前沿機場。槲寄生轟炸機隨後也銷聲匿跡。到1942年,隨著戰略形勢逆轉,德國空軍也開始探索槲寄生飛機的實用性問題。最初的設想隻是利用此種技
評分書不錯,到手全新,京東速度挺快的,第一次用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