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科学3:我们时代中的自然科学

历史上的科学3:我们时代中的自然科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德斯蒙德·贝尔纳 著,伍况甫,彭家礼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自然科学
  • 科学普及
  • 历史
  • 时代精神
  • 知识
  • 文化
  • 教育
  • 科普
  • 现代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956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2343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约翰·德斯蒙德·贝尔纳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首次试图完整地分析科学和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石器时代燧石手斧的完备到现代氢弹的研制,一一道来,巨细靡遗。在这部卓越的研究性著作中,贝尔纳论述了游牧时代、农业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对科学发展与科学创造活动的推动作用以及禁锢与限制,与此同时,科学反过来又是以何种方式改变了经济、社会和政治信仰与实践的。
第三卷《我们时代里的自然科学》涵盖整个二十世纪,分章论述了物理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它们对现代农业与医药的影响。

目录

SCIENCE IN HISTORY

第6篇现代科学539
导言541
第十章二十世纪中的物理科学560
10.0导言590
10.1电子和原子564
10.2理论物理学573
10.3原子核物理学580
10.4电子学590
10.5物理学和物质的结构599
10.6二十世纪的工艺学:工程学606
10.7化学工业615
10.8天然资源619
10.9战争和科学620
10.10物理科学的将来631
10.11一个过渡时期中的科学和观念638
第十一章二十世纪的生物科学644
11.0导言644
11.1生物学对社会影响的适应652
11.2生物化学660
11.3微生物学677
11.4医学上的生物化学684
11.5生物的结构和发展:细胞学和胚胎学690
11.6生物的整体和它的控制机制694
11.7遗传和进化703
11.8生物和它们的环境:生态学715
11.9生物学的将来727
参考文献735
第二版附注747
声明753
SCIENCE IN HISTORY
插图?地图?表等
文中插图
15.卢瑟福研究放射现象的两个有决定意义的实验598
图版
1.由宇宙线所产生并由乳胶照相所记录的原子核蜕变628后
2.碳化硅晶体的生长629前
3.晶体的X射线衍射660后
4.电子显微镜的用途661前

6.二十世纪的各门物理科学632
7.二十世纪的生物学732

精彩书摘

第6篇
现代科学
导言
二十世纪背景: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
当我们到了我们自己的时代,历史就融混为记忆所及的经验?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对于发生的事件感到亲切,正在注视着一些迄未解决的斗争,其中的主要人物依然健在而且活跃,这一切使得我们特别难以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难以分析并判断科学和社会两方面的意义?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对此努力,因为避免谈论最近的历史,以待时间许可作公允的评价,对于一般史学家或许是合适的,可是在本书内,这却大大地不可能?本书开宗明义就要表明科学和各种社会力量间的各种关联,因此唯有表明如我们在此地此时所见的那些关系,如何从它们的以前历史发生,才能体现本书的价值?现在和过去之间绝不允许有一道鸿沟,但如省略二十世纪的科学事迹,就会排除全部论证的最重要部分,因为正是在二十世纪,科学才第一次进入了自己的天地?在最近六十年里,科学所完成的事业,比以前全部历史里所完成的总和还要多?而且,不仅仅是量的增长;同时,在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的基本本性方面的知识,比起在任何可以比拟的过去时期里,都有更大的进展?我们可以合理地说二十世纪发生了第二次科学革命?此外,更密切地触及本书宗旨的事情是:科学和科学家,第一次在历史上直接并公然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经济?工业和军事上的主要发展?
问题不再像在本书前几章中所要表明的那样:科学如何影响历史的进程,过去的科学的种种成效是足够真实的,但需要寻求才会得到?过去的危险是会把科学当作一种附属品——有兴趣,有光芒,但远离历史主流?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世纪的半程,危险却是相反的一种,即过于推崇科学,把二十世纪所经历的极重大而纷扰的变化?历次战争?历次革命,不论是功是罪,都归源于科学?
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竟会一起发生,并非偶然,但如认为此一革命是彼一革命的结果,这种见地就未免过于简单了?其间的相互作用要比这微妙得多,相互影响要深远得多,而理清它们的头绪,这将是本书余下的几章要探讨的?
每当事态的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变时,需要找出有助于决定科学进展的总方向和速度的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反过来,又要找出那些科学发现深刻影响的经济事件和政治事件的进程的转折点?
过渡时期
这些事件尽管可怕?急骤?紊乱,但并非没有一般的形式,我们正生活在从一种社会到另外一种社会的过渡时期里,在各项仍未解决的矛盾中,首见于1917年的世界分裂,这是旧形式和新形式之间对比的尖锐性的指标,但这只是把潜伏在外表一致下的十九世纪社会中的矛盾公开地揭露出来而已?对于这斗争的解释及后果,无论人们的感觉是怎样的不同,绝没有人能否认这斗争的存在?最初建立在三百多年前的整套资本主义制度,目前正受到由资本主义本身的内部矛盾所产生的另外一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
不过,对二十世纪大部分而言,成为世界历史中主要决定因素的与其说是由于苏联的存在和壮大所代表的公开挑战,不如说是较早时期的力量的延续作用?二十世纪的两件决定性大事,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是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内部的政治和经济困难所生的产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和早期阶段?在这整个时期内,资本主义继续演进,并且仍然是占优势的经济形态?
世界上社会主义部分的演进——首先单独在苏联,现在在中国并在许多其他国家——必然属于一个不同的类型,部分地因为这些国家原就贫困,部分地因为面临着外部仇敌的不断干扰,而必须从事艰苦的斗争,以构成彻底翻新的经济制度,所以直到最近若干年内,社会主义国家才开始谋求在世界经济?技术和科学上的领导地位?
但是,尽管有这样的迟滞,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比起仅仅从它们的规模上所表示的要大得多?这些发展代表着对自然资源和人力的一种新的使用方法,而这种方法正在感动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甚至更深地感动着那些落后国家的人民,这些国家已经赢得某种程度的政治自由,目前正在要求有效的经济解放,这是向资本主义过渡时的一个外加的?有力的因素?
垄断和帝国主义
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二十世纪的主要特征是那些部分属商业的和部分属工业的大企业联合?信托组合或卡特尔迅速成长到完全的优势地位,即使是它们的名称,也都是全世界所熟悉的——杜邦(Du Pont)?通用汽车?克虏伯(Krupp)?施耐德·克鲁索(Schneider Creusot)?皇家化学?法本(I. G. Farben)颜料等,更不必提美孚石油名义上是分散了的统辖区或摩根(Morgan)企业的广大范围,原已显见于十九世纪晚期的垄断趋势,首先是具有经济来源?信托组合,运用着部分的或完全的垄断,比小型互相竞争的商业在赢利上,在不受市场波动的支配上,在能度过困难时期上有很大的优越性?从技术因素看,例如内燃机的发展就创立了原动机工业,并转而替新兴石油工业提供了广大市场,就倾向于垄断事业?技术革新本身,如大量生产,就提高了规模大到够有利的制造业所必需的资本,而且要提高到只有垄断企业才能达得到的水平?最后,科学本身,也是通过支出巨大资本的同样需要,帮助了垄断事业的形成?那些主要地或完全地创建于科学上的工业,如化学工业和电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垄断性的?我们将见到(945页),这种情形的后果就是工业科学有百分之八十是在垄断企业的研究部门中进行的?
信托组合和卡特尔的存在提供了保障,使价格远高于竞争水平?这一点,结合着更充分利用工程和科学研究以使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就帮助垄断企业获取了越来越大的利润,这些企业也就得以经过兼并办法和新投机事业扩充范围?它们的控制网即使偶尔公开,也只是一部分,这就显然使它们处于坚不可摧的地位?作为生产企业而论,它们无疑地标志出是优于它们所破坏或吸收了的传统的,单凭实际经验的小企业的一种改进?尽管如此,经验指出它们也不是更能逃得掉所有生产图利的报应?它们在剥削劳动力上的成就效率越大,就越难于在生产货物的工人中找到消费这些货物的人?正是对新市场的需求,以及保障原已获得的市场的需求,引导垄断事业简直篡取政府机能,以推进它们自己的目的?(860页)
从1880年以来,政府政策,特别是对外和殖民政策,大都取决于一种鼓动,要替垄断企业的产品,特别是钢铁?机器等资本货物的输出,力求获得越来越大的世界市场?这是帝国主义的形式——曾经骄傲地炫耀了一时,而现在成为谴责对象,需要设辞辩解——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在英国米字旗或美国星条旗之下,现在依然是资本主义占优势的形式?
尽管往往各国在垄断事业上对世界市场的瓜分达成了一些安排,但总不能持久,而竞争对抗趋向于加剧?每逢市场分配看来不再和各强国的实力相应时,改变分配的唯一办法就是武力?因此就有许多大小战争?战争和备战自身却都是钢铁和化学工业里那些最有力的垄断商行的产品的主要出路?它们提供了无限制的订货,而对价格则绝没有过多的审核?尽管如此,不论战争对侥幸成功的国家的垄断者以增大市场的方式带来了什么样的利益,但要脱售工业产

前言/序言


《我们时代中的自然科学》并非一本涵盖古今所有科学领域的宏大史诗,也不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相反,它是一次精选的、深入的探索,聚焦于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下世界观、科技发展脉络,并持续影响我们未来的关键自然科学领域。本书的目标读者并非需要一张详尽的科学时间表,而是那些渴望理解现代科学思维是如何形成,以及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和前沿在哪里的人们。 本书的核心并非梳理某个学科从萌芽到成熟的完整历史,而是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发现、理论构建和技术革新,来呈现“我们时代”的科学面貌。这意味着,我们将跳过许多历史悠久但对当下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领域,转而聚焦于那些在近现代,尤其是在20世纪和21世纪,对人类认知、技术能力和社会变革产生颠覆性影响的科学分支。 在内容的选择上,本书力求兼具深度与广度,但这种广度并非试图覆盖所有学科,而是围绕几个关键的、相互关联的科学前沿展开。例如,我们不会深入探讨古代天文学的详尽演变,但可能会追溯牛顿力学如何为现代天体物理学奠定基础,以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如何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从黑洞到宇宙的起源。本书不会事无巨细地介绍每一个物理学分支,但会对量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以及凝聚态物理学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如半导体、激光、新材料等,进行细致的剖析。 在化学领域,本书也不会花费大量笔墨描写炼金术的尝试,而是将重点放在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计算化学的发展上。我们将探讨化学如何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深度融合,催生出药物研发、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一系列改变生活的创新。现代化学研究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将在本书中得到体现,例如,如何通过分子设计来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或如何利用化学原理来理解和模拟生物过程。 生命科学无疑是构成“我们时代”科学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本书并非要成为一本生物学教科书。相反,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比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及其后续的基因组学革命。本书将深入探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进化生物学如何共同构建了我们对生命起源、运作机制和多样性的理解。同时,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中的关键作用,也将得到应有的关注。我们将探讨的是,这些学科的最新发现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决策,以及我们如何利用科学知识来保护地球的未来。 地球科学同样在本书的视野之内,但它不会是关于地球构造、火山活动等内容的简单罗列。本书将重点关注那些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如气候科学、地质学与资源勘探、以及行星科学。气候变化的研究,从观测到的现象到复杂的模型预测,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地球内部过程的理解,以及地质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也将被纳入探讨。而对其他行星的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地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 本书特别关注科学的交叉融合。在“我们时代”,纯粹的学科界限日益模糊。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在本书中将不时闪现其重要性,尤其是在理论物理、计算机科学和复杂系统研究中。计算机科学本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作用将贯穿始终。从数据分析到模拟仿真,再到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科学如何重塑了科学的实验范式和理论构建方式,是本书不可或缺的一环。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哲学思考。我们不会简单地陈述科学事实,而是会探讨科学是如何进行的,包括假说检验、实验设计、数据解释以及科学理论的演进。科学的怀疑精神、对证据的依赖,以及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争议和范式转移,都将有所体现。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理解科学工作的本质,以及科学知识是如何被生产、检验和修正的。 在内容组织上,《我们时代中的自然科学》可能不会严格按照学科分类来展开,而是会以主题或问题为导向,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可以有一个章节探讨“从量子到宇宙: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将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的最新进展结合起来。另一个章节或许会关注“生命之谜:基因、演化与意识”,串联起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这样的组织方式,更能体现“我们时代”科学研究的跨学科和系统性特征。 本书的语言风格将力求清晰、引人入胜,避免过于艰深晦涩的学术术语,同时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目标是让那些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获得启发,理解科学的魅力及其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科学史上的故事和人物,但这些故事的选取将服务于展现科学思想的演进和科学精神的传承,而不是为了充当“历史的碎片”。 总而言之,《我们时代中的自然科学》并非要为读者呈现一部完整的科学史,而是精选了对我们当下理解世界和塑造未来至关重要的自然科学领域。它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现代科学的精髓,展现科学前沿的令人兴奋之处,并引发读者对科学的思考。它是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见塑造我们所处时代的科学力量,以及它如何持续地驱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关于现代科学的框架性认知,理解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以及科学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匠心,它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年史式的罗列,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知识革命点”展开论述,这种专题式的深入剖析,使得每一章都能独立成篇,却又相互勾连,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设计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专注度。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仪器发展与科学发现之间相互促进关系的讨论,它清晰地展示了工具如何“延伸”了人类的感官,并由此催生出全新的观察维度。例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出现如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认知革命的先声。作者对这些“技术中介”的关注,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动态感。它不仅仅是在记录“发现了什么”,更是在探究“是如何能够发现的”,这种对“方法论”的执着探究,是这本书最富魅力的部分之一,让人对科学的实践层面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越来越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科学史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认识论”演变的社会学研究。作者没有将科学视为一条直线发展的进步之路,而是着重强调了其间存在的断裂、反复与路径依赖。例如,它对早期化学家(炼金术士)遗产的重新评估,就非常发人深省,揭示了许多被现代科学“污名化”的思想中蕴含的合理性内核。书中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动态和知识竞争的描绘,也极其精彩,让人意识到科学的进步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它深受资助、声望和既有范式的制约。这种多维度的批判性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科学性”本身的理解。它提醒我们,今天被奉为圭臬的真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或许也会被更具解释力的框架所取代,充满了历史的辩证法色彩。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为克制而又充满力量,作者似乎总能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调,揭示出科学发展背后那些令人震撼的、甚至带有悲剧色彩的抉择与牺牲。它没有过度渲染英雄主义,而是将科学家的形象还原为在特定历史节点上,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普通人。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所笼罩,思考着我们如今所处的知识前沿,究竟建立在了怎样无数次的妥协、误解和坚持之上。其中对于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张力分析,也十分到位,展示了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往往在短期内难以被量化和认可,但其对范式的颠覆作用却是决定性的。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细嚼慢咽、反复回味的著作,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塑了我对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过程的整体认知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漫步,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科学思想演进的脉络,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构建,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历史的洪流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对某些关键转折点的处理,比如从机械论到系统论的过渡时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的哲学思辨和文化土壤。书中对伽利略、牛顿等巨匠的论述,摆脱了传统传记式的刻板印象,而是聚焦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如何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塑造,以及他们的发现又是如何反过来重塑了世界观。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与那些伟大的头脑进行了跨越时代的对话。对于那些热衷于追溯科学原理“何以如此”而非仅仅“是什么”的求知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深度解析平台。它强迫读者跳出当代学科的固有框架,以更宏大、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视角去审视我们今日习以为常的科学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拿捏得非常精准,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反倒充满了文学性的魅力。作者在介绍复杂的物理学或生物学概念时,总能找到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历史轶事来辅助理解,使得即便是对专业术语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跟上思路。我常常因为被某个精妙的论证或一个意想不到的史实细节所吸引,而不得不放下书本,停下来思考良久。它成功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这在科学史著作中是相当难得的成就。那些关于实验方法论的探讨,特别是早期科学家如何克服技术限制、如何与教会或学术机构周旋的描述,简直就是一部关于人类意志力的史诗。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实验室里化学药剂的气味,感受到显微镜下生命的微小震颤。这是一部真正“活起来”的历史,而不是冰冷的知识堆砌。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

评分

买到的宝贝挺不错的,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

评分

有启发

评分

质量好,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评分

书很不错,价格也很合适,难得一见就买了吧

评分

有启发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书侧重于科技史角度讲解工业革命!适合传统思想拓展思路。

评分

有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