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布面典藏版 套装共3册)

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布面典藏版 套装共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应台,安德烈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成长
  • 教育
  • 人生哲理
  • 散文
  • 情感
  • 家庭教育
  • 育儿
  • 经典
  • 布面精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58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5163
包装:盒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52
套装数量:3
字数:3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华语世界榜首畅销书,六一少儿十大推荐好书,世界读书日推荐好书,20年来温暖、受欢迎的亲情读本。

  2,两岸三地版本——清新书盒,隽永珍藏,布面小小精装全6册,含3册布面订制笔记本,给读者带来惊喜。“如果在船行中点上一盏灯,三代人灿烂灯火下并肩共读,就着时间的滔滔江水声,那真是好。”

  3,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高雄大寮的自来水厂里出生,南部的渔村农村长大。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年;台北首任文化局长、台湾首任文化部长;是一支立的笔,也是陪美君散步的雨儿,被安德烈和飞力普不留情面犀利调侃的MM。2014年12月1日辞官,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

  4,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母亲的老、父亲的逝、儿子的成长与疏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失败与脆弱、失落与放手、缠绵不舍与绝然的虚无……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再由《目送》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和“生死大问”,“人生三书”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花枝春满,悲欣交集,温暖、深邃、忧伤、美丽。


更多精彩,请进入品牌店查阅>>

内容简介

  “人生三书”,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三本书,华人创作史上畅销的现代经典,三代共读,隽永典藏。《孩子你慢慢来》写了8年,《亲爱的安德烈》写了3年,《目送》写了4年。《孩子你慢慢来》看见天真、欣喜、惊诧的启航,《亲爱的安德烈》看见中段对江山起伏、云月更迭的思索,《目送》是对个人行深情的注视礼,在他步下行船之际,在他的光即将永远熄灭、化入穹苍的时刻。

  “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20年来温暖、受欢迎的“母子之书”,给华人世界无数读者、无数家庭带来感动和启迪。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深刻的思索,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扭转百万家庭亲子沟通模式的36封家书,感动华人世界无数读者,真诚袒露龙应台、安德烈母子两代的碰撞与交融,平等探讨心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他们原来也可能在安德烈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母亲努力了,儿子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有时候,为人父母,需要停下来,鼓起勇气去重新认识“突然”长大的儿女;有时候,作为子女,我们是否有耐心好好与父母交流,了解一下我们熟悉又其实十分陌生的亲人?


  “人生三书”之三《目送》,堪称21世纪的《背影》,是感人至深的“生死笔记”,是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74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深邃,忧伤,美丽。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

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华人世界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安德烈(Andreas Walther),1985年冬天在台北出生,住在淡水。八个月大时到了瑞士,三岁迁往德国法兰克福。香港大学毕业,现在香港工作。爱喜剧、爱电影、爱嘲讽、爱思辨。

目录

《“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

[妈妈的序言]蝴蝶结/龙应台

初识

那是什么

终于嫁给了王子

野心

欧嬷

写给怀孕的女人

他的名字叫做“人”

啊!洋娃娃

寻找幼稚园

神话·迷信·信仰

男子汉大丈夫

渐行渐远

读《水浒》的小孩

一只老鼠

葛格和底笛

高玩

放学

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触电的小牛

[孩子的跋语]

我这样长大/华飞(15岁的弟弟)

放手/华安(19岁的哥哥)

《“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序言]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安德烈序言]连结的“份”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馆的城市里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第22封信 谁说香港没文化?——菲力普给安德烈的信

第23封信 大学生哪里去了?

第24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第25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第26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7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第28封信 给河马刷牙

第29封信 第二颗眼泪

第30封信 KITSCH

第31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2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第33封信 人生诘问

第34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第35封信 独立宣言

第36封信 伟大的鲍勃·迪伦和他妈

[龙应台新版笔记]在时光里

《“人生三书”之三:目送》

[代序]你来看此花时

[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目送

雨儿

十七岁

爱情

山路

寂寞

(不)相信

1964

明白

什么

共老

如果

跌倒——寄K

牵挂

胭脂

寒色

散步

为谁

俱乐部

回家

五百里

菊花

母亲节

两本存折

幸福

最后的下午茶

[Ⅱ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寻找

忧郁

我村

海伦

火警

薄扶林

黑帮

金黄

杜甫

舞池

手镯

江湖台北

四千三百年

阿拉伯芥

普通人

首尔

Sophistication

雪白的布

星夜

卡夫卡

常识

淇淇

狼来了

新移民

蔚蓝

花树

乱离

时间

距离

苏麦

莲花

慢看

[Ⅲ 满山遍野茶树开花]

幽冥

缴械

年轻过

女人

假牙

同学会

关山难越

老子

走路

眼睛

语言

注视

关机

冬,一九一八

魂归

精彩书摘

  《初识》(选自《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

  【“啵”】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

  去年八月,华安一家三口旅行到澳洲一个小小的港口。这儿先得解释一下:华安,当时是个八个月大的婴儿。育儿书里有关于他的详细记载:“八个月大的婴儿,能爬行,能扶床站立,沿壁扶走。口欲甚强,任何东西皆送往口中品尝。尚不能人语,但会咿呀作声,会叫爸妈。”至于一家三口,当然就是华安的妈妈和爸爸。

  港口中的水非常清澈,一群相貌古怪的鸟漂在水上等着游人的面包。这鸟的嘴巴极大,像把剪树枝用的大剪刀。奇怪的是,嘴巴下面还吊着个大口袋。鸟儿大嘴一张,丢进来的苹果、面包、小鱼就滚进大口袋里,沉甸甸的。

  华安坐在岸上,眼睛一眨都不眨地惊看这巨大的鸟。

  爸爸说:“Das ist der Pelikan.”

  妈妈努力想了一会,下定决心地说:“这是塘鹅。”

  华安手里一只削了皮的苹果,掉到地上,翻了几个筋斗就扑通摔进水里,又呱一声进了大鸟的口袋。

  爸爸把华安搂在怀里,指着水中的动物,很干脆利落地说:“安安,它们是Bird,Bird,Bird,Bird……”

  安安不动声色,伸手扯了爸爸衣袖上的扣子,放在嘴里吃。

  九月,安安和爸爸妈妈到了美国。他们在森林里租了一栋小小木头房子。房子四周长满青草,一身鸡皮疙瘩的小青蛙常常跳上台阶,闪进纱门来。

  有一天早上,太阳特别亮,长长斜斜的阳光一道一道射进森林里来,轻飘飘的灰尘在一道一道光里翻滚。爸爸在厨房喝咖啡,妈妈倚着栏杆读报纸,安安刚刚把妈妈的牙刷塞进树干上一个洞里,现在正忙着把泥土塞满爸爸的球鞋。

  妈妈好像听见一个细细的声音,“啵——”她继续看报纸。

  “啵——”又来了,原来是华安在发声,妈妈不理他。

  “啵,妈妈,啵!”华安似乎焦急起来,声音坚持着。

  “怎么啦?宝宝。哎呀,爸爸鞋子给你搞这么脏!”

  “啵,妈妈,啵,啵,啵!妈妈,啵!”他已经爬了过来,扯着裙角站起来,用胖胖的手指着草丛。

  妈妈细看了一下,草丛错杂处,昂然站着一只大公鸡,鲜红的鸡冠衬着金绿的长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大公鸡也有一对圆溜溜的眼睛,眨都不眨地看着跟它差不多高的华安。

  “妈妈,啵!”安安带点兴奋、带点惊恐地,努力用手指着大公鸡。

  妈妈好像听到脑子里滴答一声,突然懂了。对呀,一身羽毛、两只瘦脚、一把尖嘴,这不是Bird,啵,是什么呢?

  妈妈狂热地拥吻华安,一边像个很没有教养的女人扯着喉咙大叫:“爸爸快来呀,安安说话了,说话了,他会说话了……”

  安安很厌烦地,奋力推开妈妈的脸,拼命扭着身子、拉长脖子想凑近看看草丛里那个神气活现的家伙。

  【初 识】

  认识了“啵”之后,华安就认识了宇宙

  每天早上,教堂的钟当当当敲个八九响,华安就跟妈妈出发,到一公里外的猫川幼稚园。不下雨的时候,妈妈推出黄色的脚踏车,安安的专用椅摆在后座,也是黄色的。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短短一条普通的路上,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呢?华安的妈妈摇摇头说,啊,那实在太多了,说不完哪!你瞧,天上,有一轮太阳,有一团团一块块的白云,有时候又是黑云,云的背面有蓝色的天空。喷射机过境的时候,老远就可以看见那条渐拉渐长的白线,把天空划成两半。初春的季节也很多事,那软绵绵的柳絮全都从树枝梢头吹了出来,飘得满天满地,又飘到安安的头发中……

  那路上,也看不完哪!这家院子里站着棵苹果树,那家墙脚爬着株葡萄藤。拄拐杖的老太婆在花园新翻的土床上放了一只陶做的兔子、两只雪白的鸭子、一顶雨伞似的大香菇,香菇伞底下还坐着一只绿皮丑青蛙——这些,你说华安会放过吗?

  至于路上那些会动的东西,可真多得教人头痛呢!大街上停停跑跑的是汽车——卡车、吉普车、巴士、摩托车、脚踏车、火车、电车、垃圾车、婴儿车……说都说不完。迎面而来一团摇摇滚滚的黑毛,“狗狗”,不能不打招呼。对街窗台上一只伸懒腰的猫咪,转角处一片山坡,山坡上低头吃草的花白乳牛,脖子上系着铃铛,叮铃叮铃在风里传得老远老远……

  所以一路上,妈妈推着车,安安忙着观望,两个人有很多话要说。

  “安安,听,教堂的钟声……”妈妈慢下脚步。

  “钟声——叮当叮当——”安安愉快地说,脸庞转向教堂的方向。教堂在山的那一边。

  “花,花——”小手指着路边的花丛,“红色的!”

  妈妈低头看看,花瓣上还沾着晶亮的露水,“不是,安安,这花是黄色的。”

  安安点点头,努力地说:“嗯色的,嗯色的!”

  75号巴士缓缓地从转角冒出来。“巴士,妈妈,巴士来了,大的!”

  “什么颜色,安安?”

  安安顿了一下,含糊过去:“嗯色的!”

  “胡说八道!”妈妈拿野花敲敲他头,说,“那是蓝色的,跟天空一样,你看!”

  安安抬头,突然大叫:“Bird !”

  一只海鸥滑翔过淡青的天空。

  跟迎面而来的邮差打过招呼之后,一转弯就是苹果园了,苹果树下乳牛正在打盹。

  “苹、狗、牛、树。”安安一个一个仔细而认真地打招呼,“草、叮当、房子、烟囱、脚踏车……”

  上一个坡,“鹿鹿、青花、老公公……”

  “青花”是青蛙,“老公公”是个陶做的长胡子妖精。

  行行复行行,终于到了猫川幼稚园。妈妈温柔地把安安抱下车来,亲吻着他的脸颊说:“小朋友,再见,去和昂弟玩,要乖。”

  安安牵着幼稚园老师的手,看着妈妈推动脚踏车;突然想起什么,对着她的背影大声说:“妈妈,乖!”

  【黄 昏】

  秋天的黄昏,叶子铺得满地,厚厚一层美丽的金黄。空荡荡的枝桠映着清冷的天空,彩霞的颜色从错综的枝桠缝里透过来。小河的清水流着凉凉的声音。

  妈妈骑车载着华安往回家的路上,看见一道古旧斑驳的小木桥,横枕着悠悠的流水,心里有点凄凉,于是侧脸对华安说:“小桥——”

  “小桥——”安安用脆脆的声音回答。

  “流水——”

  “游水——”

  “人家——”

  “鸭鸭——”

  “古道——”

  “五道——”

  “西风——”

  “蜜蜂——”

  “瘦马——”

  “狗狗,妈妈你看,狗狗——”

  脚踏车上两个影子,沿着小河渐行渐远,渐渐融入了天的颜色,就看不见了。

  《渐行渐远》(选自《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

  一个无聊的下午,安安说,妈妈,讲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吧!

  妈妈说,好,你是个婴儿的时候,吃奶像打仗一样,小小两个巴掌,紧紧抓着妈妈的乳房,嘴巴拼命地吸奶,好像整个人悬在乳房上,怕一松手就要掉到海里去了。不到一分钟,就把奶吸得光光的,再去抢另外一只奶……

  那个时候,你一天到晚黏在妈妈胸上。

  后来呢?

  后来,你会爬了,妈妈在哪个房间,你就爬到哪个房间,像只小狗。妈妈一离开你的视线,你就哭。

  后来呢?

  后来,你会走了,每天就让妈妈牵着手,走出前门,穿过街,到对面找弗瑞第玩。

  门铃响起来,在角落里玩汽车的华飞一边冲向门,一边嚷着:“飞飞开,飞飞开!”

  六岁的弗瑞第站在门口:“安安,赶快来,我妈在院子里发现了个蚂蚁窝……”

  “蚂蚁?哦?”飞飞圆睁着眼睛。

  弗瑞第和安安已经冲上了街。两个人都赤着脚。妈妈来不及叫“过街之前要先看左右”,近三岁的飞飞也赶到了马路边。妈妈在后头喊:“停!”

  飞飞在路缘紧急煞车。

  “有没有车?”

  飞飞头向左转,向右转。

  “没有。”

  “跑!”

  长着一头鬈毛的小皮球蹦蹦过了街。

  妈妈走进厨房。她今天要烤一个香蕉蛋糕。栗子树青翠的叶子轻轻刮着玻璃窗,妈妈有点吃惊:这小树长这么高了吗?刚搬来的时候,比窗子还低呢!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把晃动的叶影映在桌面。三只香蕉、两杯面粉、一个鸡蛋……

  后来,安安就会自己过街了。这条街是个单行道,车不多,每半个小时有辆大巴士喘着气通过。飞飞爱那巴士的声音。有一次,妈妈在厨房里读着报纸,喝着咖啡,耳里不经意地听着巴士轰轰的声音由远渐近,然后,停了下来,就在厨房外边。妈妈啜一口咖啡,看一行字,突然跳了起来,转了几个弯,冲出门外,果不其然,一岁半的飞飞,个子还没一只狗儿的高度,立在街心,挡着大巴士,仰脸咕噜咕噜吸着奶瓶,眼睛看着高高坐着的司机。

  后来,大概是安安离开幼稚园没几天的时候吧,他和弗瑞第勾肩搭背地出现在妈妈面前:“妈妈,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去游戏场?”

  妈妈呆住了。那个有沙堆、滑梯的游戏场离家也只不过四百米吧?可是,孩子自己去?种种可怕的布局浮现在做母亲的脑里:性变态的男人会强奸小男孩、小女孩,会杀人弃尸;亡命之徒会绑架小孩、会撕票;主人没看好的狗会咬人,把肠子都拖出来;夏天的虎头蜂会叮人,叮死人……

  “妈妈,可不可以?”有点不耐烦了,哥儿俩睨着这个三心二意的女人。

  妈妈离开书桌,单脚跪在安安面前,这样两个人的眼睛就可以平视了。妈妈握着孩子的手,慢慢地说:

  “你知道你只能走后面那条人行步道?”

  安安点头。

  “你知道你不可以跟陌生人去任何地方?”

  “知道。”声音脆脆的,“他有糖我也不去。”

  “如果,”妈妈说,“如果他说要带你去看兔子呢?”

  小男孩摇头:“也不去。”

  妈妈站起来,摸摸孩子的头:“好,你们去吧!”

  两个人学着出草的番人,呼啸着追逐而去。

  从此,安安就像一个云游四海、天涯飘荡的水手,一回家就报告他历险的过程:游戏场边有一片大草原,埋在草丛里全是土拨鼠。草原上一棵不知名的枯树,枝丫上永远停满了乌鸦,在那儿对着天空“嘎嘎”叫着。树丛里则有野兔,好大的耳朵,尾巴却那么短,身体很胖,有一只九斤重的猫那么大。秋千旁边那棵树,结满了绿色的豆豆,豆豆还附着一片像蜻蜓翅膀似的薄薄的荚,你把这豆子往天上一丢,它掉下来,那翅膀就一直转一直转,像降落的直升机,也像蝴蝶……

  “妈妈,”一大早,安安竟然已经穿戴齐整,立在妈妈床前,“我想去幼稚园。”

  妈妈噗哧笑了,“你已经毕业了,还去幼稚园?再过一个月,你要上小学了。”

  安安赖着不走,非去不可。

  蓬头垢面的妈妈穿着睡衣,坐在床沿,托着下巴看着儿子,心想:我的天!这家伙还不懂什么叫“毕业”!可是,回头想想,他怎么会懂呢?

  二十分钟之后,母子两人来到了幼稚园门口。安安眼睛闪着兴奋的光。这个地方,有他喜爱的朋友,他熟悉的玩具、角落、气味……

  推开门,安安站住了。正在嗡嗡攒动的小萝卜头停下手中的活,回头看立在门口的人。安安伸手抓着母亲,有点慌乱地问:

  “我的朋友呢?”

  没有一张熟悉的脸庞。

  “我的朋友呢?”

  他困惑地看着妈妈,一边缩脚往门外倒退。

  “你的朋友,安安,”妈妈把门掩上,“和你一样,长大了,离开幼稚园了,准备上小学了。”

  安安低着头,用脚尖直蹭地,“他们——不会再来了吗?”

  “不会再来了。幼稚园已经过去……”

  小男孩怔怔地站着,哪里传来吉他琤琮和孩子们的歌声。半晌,他挣开母亲的手,两手塞进裤袋,径自往大门走去。

  “妈妈,我们走吧!”

  就在这个伤心的暑假,安安发现了地下室的麻布袋。

  他们在玩员警抓小偷的游戏。安安和弗瑞第是员警,全身披挂,树枝手枪插在腰间,绳索和钥匙吊在肩上。弗瑞第的三岁半的妹妹是小偷,两只手被胡乱绑在一块;两岁半的飞飞是警犬,正在地上努力地爬,脖子上圈着一条红丝带。

  小偷要被关起来。当员警打开牢房大门的时候,安安一眼就瞥到了角落里的麻布袋。

  “你们是骗子,妈妈还有爸爸都是!”脸涨得红红的,安安气愤地喊着,“圣诞老公公的胡子、衣服、帽子、面具……全部在里面。我全部都看见了看见了!”

  妈妈和爸爸先愣了一下,然后相视而笑。他们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只是真到来了,却又稍稍有点慌乱。爸爸搁下手里的菜刀——这天是周末,是爸爸爱下厨的日子。他坐下来,把儿子搁在膝上,说:

  “安德烈斯,听着,你老爸也是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在奶奶家的阁楼里发现了圣诞老公公的东西。没错,每年圣诞节在我们家花园出现的,不是尼古拉斯他本人,可是,我们并没有骗你——”

  安安倔强地把脸撇开,表示对老爸的解释不屑一顾。

  “——没有骗你,因为很久以前尼古拉斯是这么红衣红帽来到人间的,可是因为时间太久了,他也太老了,不能走这么远的路,冒着大雪来,我们做爸妈的就替他做工——你说这叫骗吗?”

  安安渐渐平静下来。颈子上还系着红丝带的飞飞一蹦一蹦地闪进厨房,嘴里发出“汪汪汪”的吠声。安安眼珠子转动,从爸爸膝上跳下来,边跑边说:

  “我去把老公公的东西藏起来,不要给弟弟看见!”

  那天黄昏,安安和弗瑞第关在房里听音乐,看图画书。录音机放着一支安安非常喜爱的歌……神用他的手,抚摸着大地,春草深又深……

  妈妈听见安安幽幽的声音。

  “弗瑞第,你知道吗?我不相信这世界有神——”

  “我想我也不相信——”弗瑞第严肃地回答。

  然后是翻书的声音。两个男孩都安静了。

  妈妈走过他们的房门。

  开学典礼一完,新学童背着花花绿绿的书包,在教室楼前歪歪斜斜闹哄哄地排成两行。从幼稚园消失的熟悉的脸孔又出现了。安安和小伙伴克利斯汀紧紧牵着手,兴奋地不安地等待着。爸爸妈妈,还有小鬈毛飞飞,立在家长人群中,也等待着。

  突然一声铃响,像爆炸一样,空气被点燃了。老师像只花花的母鸡,在队伍前头张开两臂做栏杆,一年乙班的二十个孩子,手牵着手,开始向教室大门迈进。

  妈妈的眼睛锁在安安身上,看着他移动,新书包上各形各色的恐龙也跟着移动。这孩子,还这么瘦,这么小,那脸上的表情,还留着那吃奶婴儿的稚气……安安和恐龙往前走,走着走着,就没进了暗色的门里。

  安安没有回头。

  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

前言/序言


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布面典藏版 套装共3册) 这套“人生三书”精选了三部风格迥异却都触及生命核心的经典之作,它们如同三面棱镜,折射出不同角度的人生光辉:亲子之爱、成长印记、生命哲思。这套布面典藏版,不仅是对三部作品的致敬,更是对阅读本身仪式感的强调,其精美的装帧,如同岁月的沉淀,邀请读者一同沉浸在这文字构建的静谧精神空间。 《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曲对童年最温柔的凝望,是母亲对生命初啼最深情的独白。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捕捉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咿呀学语的懵懂,蹒跚学步的勇气,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以及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纯真与智慧。这不是一本说教式的育儿指南,而是一场心灵的漫步,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乐园,感受着孩子身体里蕴藏的无穷生命力,以及他们如何以一种全然不同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一个孩童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抓握,一句童稚的呓语,在作者的笔下都化作了璀璨的珍珠。她不回避孩子成长中的“麻烦”与“混乱”,反而将这些视为生命成长的必然,甚至是可爱之处。那种“慢慢来”的节奏,是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温柔反击,提醒我们,成长本就不该被催促,每一个阶段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意义。 阅读《孩子你慢慢来》,你会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爱不仅仅是给予,更是陪伴;不仅仅是教导,更是倾听。作者用她真挚的情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亲子画面,让我们重新体会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何尝不是在以一种“慢”的方式,重拾我们早已遗忘的童心,完成我们自己生命的反思与成长。这份温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触动着每一个为人父母、或者曾经是孩子的心灵。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本真,往往就藏在那些最不经意,却又最动人的点滴之中。 《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则是一场横跨了代沟的真诚对话,是一次关于成长、关于世界、关于个体独立性的深刻探讨。当孩子羽翼渐丰,开始展翅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从依恋走向了独立,从指引走向了商榷。这套书信往来的形式,恰恰捕捉到了这种微妙而又关键的转变。安德烈,那个在父母眼中依然需要关怀的孩子,早已拥有了他独立的思想和对世界的判断。 书中,年轻的安德烈以他独有的视角,审视着父母的生活,审视着他所处的社会,也审视着他自己的未来。他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困惑、质疑,甚至是不满,这些都源于他对独立思考的渴望,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而父母的回应,则充满了智慧、包容与爱。他们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者,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者,是愿意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朋友。 这不仅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书信,更是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人之间,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交流。他们谈论音乐、谈论政治、谈论爱情、谈论存在,每一个话题都触及了当下年轻人可能面临的迷茫,以及长辈们所经历的沉淀。通过这封封书信,我们看到了代际之间的差异,也看到了跨越代沟的理解与尊重。 《亲爱的安德烈》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更是思想的独立,以及与世界建立连接的能力。它鼓励我们去质疑,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亲情依然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这套书信,如同一个时代的剪影,映射出那个年代年轻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也为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亲子关系转变的家庭,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和慰藉。它让我们相信,即使观点不同,即使道路各异,爱与理解,永远是连接彼此最坚实的桥梁。 《目送》 《目送》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失去、关于告别的沉思录。如果说《孩子你慢慢来》是对生命初生的礼赞,那么《目送》则是对生命走向终点的凝望,是饱含深情却又平静淡然的告别。作者以其洗练而充满哲思的文字,描绘了生命中的种种离别,有亲人离去时的悲伤,有孩子远行的不舍,也有人生旅途中无数个擦肩而过的瞬间。 “我常常想,我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一个可以让我随意丢弃的旧朋友。” 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贯穿了整本书。它所探讨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距离,更是时间洪流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以及生命不可逆转的流逝。作者在细致描绘生活细节的同时,也在不断叩问生命的本质,以及我们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 《目送》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却又以一种超然的视角来审视。那种“我在看你,你在看我,你和我都在看世界”的画面,深刻地揭示了生命代际传承的意义。父母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见证;孩子的目光,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当目光最终只能停留在远去的背影上时,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不舍,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痕迹的珍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释怀。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每一次告别,都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下一次的相遇,即使这份相遇可能只存在于记忆之中。作者用他独特的笔触,让我们重新审视“告别”这件事,不再视其为终结,而是理解为生命循环的一部分。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生命的流转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在失去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如何在目送之中,看见生命的辽阔。 套装的意义 这三本书的集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轨迹的缩影。从呱呱坠地、蹒跚学步的《孩子你慢慢来》,到羽翼渐丰、独立思考的《亲爱的安德烈》,再到回首往事、淡看离别的《目送》,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从生命初起到生命终点的完整叙事。它们互为映衬,又各自独立,每一本都足以触动人心,而当它们汇聚成套,则如同在书页间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邀请读者在字里行间,体味生命的四季,感悟人生的真谛。 布面典藏版的选择,更是增添了这份阅读体验的厚重感。精美的布面封面,不仅提升了收藏价值,更在触感上给予读者一种温暖而踏实的感觉,仿佛在翻阅一本古老的家族相册,每一页都承载着时光的故事。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集合,更是思想的载体,情感的寄托,是对生命、对爱、对成长的深刻回响。它适合任何一个热爱思考、珍视情感的读者,在静谧的时光里,与这三位作者一同,进行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尤其被其中关于“看见”的描绘所打动。作者用一种极其温柔和深刻的视角,去“看见”孩子,看见他们的独特,看见他们的闪光点,也看见他们的困惑和挣扎。这种“看见”,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都太习惯于用固定的模式去衡量和要求孩子,却很少真正停下来,用心去感受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散发出的独特光芒。这本书提醒了我,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需要我们耐心地去翻阅,去理解,去解读。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塑造,而在于唤醒。唤醒孩子内心的潜能,唤醒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这种“看见”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能够穿透表象,直抵心灵,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真诚和牢固。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人生笔记本,翻开来的每一页都充满了共鸣。我特别喜欢它讲述家庭情感的部分,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让人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和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作者笔下的亲子对话,有时像天真无邪的童语,有时又流露出超越年龄的智慧,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思考。我常常觉得,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书里提到的那些关于陪伴、关于理解、关于放手的场景,都是那么真实而动人。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给予了足够的耐心和尊重,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这种反思,并非带着压迫感,而是如同春风拂过,温柔地唤醒了内心深处的情感。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放下书,静静地回味,仿佛在品味一杯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它并非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了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问题,引导我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

评分

我惊叹于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超然与豁达。面对孩子逐渐长大,拥有自己的世界,作者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占有欲或控制欲,而是选择了一种近乎“放手”的姿态,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独立。这种“目送”的姿态,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信任。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教育,并非是将孩子塑造成我们期望的样子,而是给予他们翅膀,让他们去飞翔,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天空。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象,当自己年老时,是否也能拥有如此平和的心态,去回顾过往,去祝福未来。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共鸣,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启迪。它让我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最终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如何去感受,如何去爱。

评分

我被书中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描绘深深吸引。那种“目送”的意境,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过往的美好留恋,更有对未来的祝福与期盼。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对人生无常的坦然,对衰老和离别的从容,都让我感受到了深刻的哲理。它让我开始思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如何去面对时间和生命的变化。年轻时,我们渴望抓住时间,去实现更多的目标;年长时,我们开始回顾,去珍惜曾经拥有的一切。这本书教会了我,与其抗拒时间的流逝,不如学着去拥抱它,去理解它,去从中汲取智慧。它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时,多了一份平和与淡然。这种平和,并非麻木,而是经过深刻体悟后的豁达。它让我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无论好坏,都是宝贵的财富,都值得我们去铭记和珍藏。

评分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各种惊喜和挑战。作者在分享自己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时,并没有刻意去美化,而是将生活中的琐碎、矛盾、甚至是沮丧都坦诚地展现出来。正是这种真实,才显得格外珍贵。它让我感到,育儿这条路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平凡的日子里,那些细微的努力和默默的付出。书中的一些对话,听起来就像我平时和家人之间会说的话,那种不经意间的流露,让我倍感亲切。它也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本身的重要性。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意义,也塑造着孩子未来的人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视角,让我们去重新认识和理解“成长”这两个字。

评分

很喜欢在东东上网购 真的不错的 比其他网店实在 服务好 好喜欢 还会介绍朋友来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评分

京东速度太快了!正版书赞一个!

评分

给孩子买的,书很不错,棒棒的。。。纸张摸起来很舒服,应该是正版,价格很实惠,而且京东快递员送货上门这几点非常感动,以前快递员都是送到楼下的这次快递员直接给我送到家里了,希望孩子看了能涨很多知识吧!

评分

今天开始看,昨晚下单,今天就到了。。。。。

评分

意大利语:i relativi cosa, sono venuto a una salsa di soia.

评分

日常生活用品选择京东商城,方便快捷,性价比不错,快递小哥也值得赞一个!

评分

算是比较畅销的儿童读物,孩子很喜欢。

评分

喜欢在东东上网购 真的不错的 比其他网店实在 服务好 好喜欢 还会介绍朋友来

评分

档次高,超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