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尚书·礼记·左传

诗经·尚书·礼记·左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微经典》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经典
  • 古籍
  • 诗歌
  • 历史
  • 文化
  • 儒家
  • 先秦
  • 文献
  • 中国古典文学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883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893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微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表现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则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四书五经”是儒家先哲们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涵盖了中国历史中思想文化发展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史料,是研究中国文化重要的文献之一。如今,“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在修身养性、人际交往等方面仍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这本《诗经 尚书 礼记 左传》原文均依经典版本进行精校,译文中则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的精髓。

内容简介

  《诗经·尚书·礼记·左传》收录了诗经、尚书、礼记、左传中的经典篇目,每篇分原文、译文、赏析三部分,译文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力求准确流畅,赏析力求精准到位。是再现传统,认识传统的上佳载体。

目录

诗经
关雎
桃夭
甘棠
摽有梅
小星
野有死麕
绿衣
燕燕
静女
相鼠
硕人
木瓜
君子于役
采葛
风雨
子衿
野有蔓草
东方未明
伐檀
硕鼠
蟋蟀
蒹葭
黄鸟
无衣
东门之枌
蜉蝣
七月
鹿鸣
采薇
南有嘉鱼
彤弓
斯干
小弁
鼓钟
大田
瞻彼洛矣
青蝇
鱼藻
苕之华
文王
灵台
生民
公刘
清庙
丰年
闵予小子
尚书
尧典
大禹谟
五子之歌
汤誓
汤诰
伊训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牧誓
微子之命
洛诰
立政
周官
礼记
敖不可长
礼尚往来
刑不上大夫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曾子寝疾
知悼子卒
孔子过泰山侧
鲁人有周丰也者
齐大饥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玉不琢,不成器
古之教者
大学始教
大学之教也时
今之教者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凡学之道
善学者
大德不官
音之起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乐由中出
乐者,天地之和也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左传
土敝则草木不长
德者,性之端也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碏大义灭亲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晋国骊姬之乱
晋公子重耳之亡
介之推不言禄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王孙满对楚子
祁奚举贤
晏子不死君难
伯州犁问囚
子产不毁乡校
晏婴论和与同
设诸刺吴王僚
申包胥如秦乞师
伍员谏许越平

精彩书摘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选自《国风?周南》)
  译 文
  呱呱而叫的水鸟,栖息河中沙洲上。
  貌美心善的姑娘,正是男儿好伴侣。
  长短不齐的荇菜,或左或右采摘忙。
  貌美心善的姑娘,梦里梦外一直想。
  满怀思念得不到,梦里梦外都思量。
  真的很是想念她,辗转翻覆睡不着。
  长短不齐的荇菜,或左或右采摘忙。
  貌美心善的姑娘,抚琴击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或左或右采摘忙。
  貌美心善的姑娘,鸣钟敲鼓取悦她。
  赏 析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在整部《诗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诗是一首爱情诗,分五章。第一章以雎鸠和鸣起兴,点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主旨;第二章承接“在河之洲”,以采洲上荇菜的动作作比,表达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慕之情;第三章写男子因思恋女子而辗转反侧、求之不得;四、五两章写男子幻想求得所爱之后的情状,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和对良缘的渴望。全诗融赋比兴于一体,语言朗朗上口。
  本诗用韵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乐感,因而被誉为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选自《国风?周南》)
  译 文
  桃树枝叶很繁茂,桃花灿烂开满树。
  妙龄女子出嫁了,定会使家庭和顺。
  桃树枝叶很繁茂,果实丰硕挂满树。
  妙龄女子出嫁了,定会使家庭美满。
  桃树枝叶很繁茂,枝叶浓密遮满树。
  妙龄女子出嫁了,定会使夫妻幸福。
  赏 析
  本诗是为新妇出嫁而唱的祝贺诗,共分三章。第一章以桃花盛开之貌比喻新妇的貌美动人,表现出女子即将为人妇的娇羞和兴奋。第二章以桃树硕果累累比喻女子婚后早生贵子。第三章以桃树的枝叶繁茂比喻女子婚后为夫家开枝散叶,歌咏了女子的贤良淑德。
  本诗以桃喻女子,按照开花、结果、果落叶茂的时间顺序,以桃花、桃子、桃叶三部分作比喻,层层递进,使得本体、喻体二者变化相得益彰。本篇善用同义词,使得语言优美而精炼,富有节奏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和谐欢乐的气氛。
  甘 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选自《国风?召南》)
  译 文
  茂盛的棠梨树,不要剪不要砍,那是召伯曾居住的地方。
  茂盛的棠梨树,不要剪不要毁,那是召伯曾休憩的地方。
  茂盛的棠梨树,不要剪不要弯,那是召伯曾停歇的地方。
  赏 析
  这是一首怀念召公的诗。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写到召伯的功绩,也没有直接歌颂召伯,而是借助民众对甘棠树的描述和爱护,表达了对召伯的怀念之情。因为召伯曾经在甘棠树下居住、休憩、停歇过,所以睹物思人、爱屋及乌。全诗最大的特点是情深意切,表达了民众对于召公的深切怀念之情。
  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选自《国风?邶风》)
  译 文
  姑娘娴静又美丽,约我到那城墙角。
  她藏起来我不见,手抓头发心里慌。
  姑娘娴静又漂亮,送了我一支彤管。
  红色管子多光鲜,我是喜爱你的美。
  放牧归来赠白茅,实在美丽又珍异。
  并非白茅多珍异,因是美人送我的。
  赏 析
  本诗描写了男女相恋、密会赠物的场景。全诗共三章,第一章状写即时场景,男子与心上人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不见心上人的到来,抓耳挠腮,在原地徘徊。这几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男子痴心等待的有情人形象。二、三两章是男子在等待时对与心上人甜蜜过往的回忆,描写了心上人赠给男子的两件物品——红色的管乐器和鲜嫩的茅草。而男子更爱茅草,因为它是心上人从郊野外带回之物,可见物虽微情意却重,表现出二人感情的单纯美好。
  ……

前言/序言


《诗经·尚书·礼记·左传》是中国古代文献的瑰宝,四部典籍均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共同构筑了中华文明早期的思想、政治、社会和文化图景。它们犹如四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充满智慧的时代,感受先民们的精神世界,理解我们文化根脉的源头活水。 《诗经》:中华文明的源头之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它被誉为“诗之祖”,不仅是中国文学的起点,更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人情、思想情感的珍贵史料。 内容精粹与艺术魅力: 《诗经》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多为民间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爱情、婚姻、战争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与哀怨,语言朴素生动,情感真挚。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以优美的自然意象表达了男女爱慕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爱情名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宴饮、朝会时所唱的乐歌,内容涉及政治、历史、道德、战争等,反映了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颂”则多为宗庙祭祀时所用的乐歌,歌颂祖先的功德和统治者的政绩,带有浓厚的宗教和政治色彩。《诗经》在艺术上,以“赋、比、兴”的手法著称。“赋”是铺陈直叙,如实描写;“比”是比喻,将事物形象地描绘出来;“兴”是触景生情,借用景物来引发或烘托情感。这些表现手法,使得《诗经》的诗歌意境深远,情感充沛,极富感染力。 历史与文化价值: 《诗经》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它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从农耕渔猎到战争征伐,从男女婚恋到祭祀庆典,无不详尽。通过《诗经》,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诗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表现手法,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同时,《诗经》也是研究上古汉语、音韵学、民俗学的重要依据。 《尚书》: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以记言为中心的史书,收录了中国古代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等帝王、臣相的言论、诏书、命令、政论、奏章等。它以其记录的珍贵史料和深刻的政治思想,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 内容与思想: 《尚书》的内容涵盖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国家治理、民族关系、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其中,“五帝”和“三王”的典、谟、训、诰、誓、命等篇章,展现了中国早期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例如,《尧典》中关于尧帝禅让的记载,体现了“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禹贡》则描绘了夏禹治水时对中国各地的划分和物产的记载,是地理学上的重要文献;《盘庚》中盘庚迁殷的训辞,展现了商代统治者改革的决心和领导才能。《尚书》所传达的思想,以“敬德保民”、“天命靡常”等为核心,强调统治者应以德治国,勤于政事,关怀民生,才能获得天命的眷顾。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与学术价值: 《尚书》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之作,其史料价值极高,为研究中国早期历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它不仅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早期政治思想的演变。在学术上,《尚书》是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重要源头之一。其语言的古朴、逻辑的严谨,也为后世的散文写作提供了典范。 《礼记》:社会伦理与道德规范的百科全书 《礼记》,又称《小戴礼记》,是儒家学派关于礼学的重要经典,共49篇。它详细记载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政治制度、宗教祭祀、教育思想等方方面面,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钥匙。 内容全面与深刻: 《礼记》的内容极为广泛,从国家政治的宏大叙事,到个人修身的微末细节,都一一囊括。“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教育和社会理想,成为儒家思想的纲领性著作。“中庸”则阐述了“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辩证思想。“礼运”更是探讨了“大道之行”的理想社会,以及“礼”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核心作用。《礼记》还详细记载了祭祀、朝聘、婚礼、丧礼、乡饮等各种礼仪,以及不同身份、不同场合下的言行举止。它不仅规范了人们的外部行为,更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强调“慎独”、“仁爱”、“忠恕”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社会与文化影响: 《礼记》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所阐述的礼乐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基本框架,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通过《礼记》的传播,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方面,《礼记》中的教育思想,如“学在官师”、“教不离德”等,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礼记》的语言典雅精炼,论证严谨,对后世的散文、哲学著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左传》:史学叙事与春秋精神的典范 《左传》,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期左丘明所著,是对《春秋》经文的详细解释和补充。它以其卓越的史学成就、生动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叙事史学的典范。 史料翔实与叙事生动: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二百多年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等各个方面,其史料之详实,远超《春秋》经文。《左传》的叙事手法极为高明,它善于通过人物对话、事件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刻画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得历史仿佛跃然纸上。例如,“曹刿论战”一节,通过曹刿与齐侯的对话,深刻揭示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政治智慧,以及“夫战,勇气也”的战斗精神。“烛之武退秦师”则展现了烛之武过人的外交辞令,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此外,《左传》还善于描写战争场面,如“邲之战”,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思想深度与历史洞察: 《左传》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学思想。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人性的善恶两面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作者在叙述中,常常寓褒贬于叙事,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精神,对君子的行为、国家的兴衰,都有其独到的评判。《左传》所体现的“天命”观、君臣关系、国家治理等观念,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必读之作,更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外交策略、军事思想以及传统道德观念的绝佳窗口。 四部经典,共铸中华文明的辉煌 《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这四部经典,犹如四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国古代文明的宏伟殿堂。它们相互印证,彼此补充,共同描绘了中华民族早期历史、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壮丽画卷。 《诗经》 以其优美的诗歌,展现了先民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淳朴的生活,为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最早的歌声,是中华文学的源头。 《尚书》 以其庄重的史笔,记录了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治国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中华政治思想的基石。 《礼记》 以其精细的规范,阐述了儒家关于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追求,为我们构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左传》 以其生动的叙事,再现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风云,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智慧和人性的深度。 这四部经典,是中国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它们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政治、文化的必备文献,更是每一个渴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根源的读者,所不应错过的精神食粮。深入研读这四部经典,我们便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来,又是如何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古往今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厚重感,往往体现在那些细节之处,而《礼记》恰恰是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一点。这本书,简直就是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百科全书。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祭祀的流程、宴饮的礼仪、婚丧嫁娶的规矩,甚至连日常起居的细节都娓娓道来。初读时,会觉得有些繁琐,那些条条框框似乎束缚了人的天性。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领悟到,这些“礼”并非冰冷的制度,而是古人维系社会秩序、表达情感、实现人伦和谐的重要方式。它教会我如何尊重长辈,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关于“孝”的论述,让我对家庭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它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建立在理解和责任基础上的深厚情感。读完《礼记》,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古代的“人生修行”,学会了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更加有温度、有智慧地生活。

评分

当我真正开始啃“尚书”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它不像“诗经”那样充满感性的诗意,而是更加理性、更加宏大。它记录了大量的国家大事,关于君主的政令,关于大臣的奏议,关于战争的策略。我一开始觉得有点枯燥,但随着我不断地深入,我发现里面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智慧。那些先贤们对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如何安抚民心,如何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看到了他们对“德”的推崇,对“仁”的追求,以及对“礼”的重视。这些思想,虽然是几千年前的,但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让我开始思考,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依靠什么样的基石。它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和治国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感觉像是在和历史上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这套《诗经·尚书·礼记·左传》精装本,简直是打开了我通往古代中国心扉的一把钥匙。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古朴典雅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页,泛黄的纸张散发着淡淡的书香,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起初,我只是对“诗经”里那些如歌如泣、描绘着农耕生活、男女情爱、社稷祭祀的诗篇充满好奇。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古人在月光下吟唱,在田野间劳作,在战火纷飞中思念亲人。那些质朴的语言,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然而,当我继续深入,接触到“尚书”中那些关于治国理政、君臣对话的篇章时,我被震撼到了。那些关于权力、责任、民生的论述,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那些先贤们关于“德”“仁”“礼”的阐释,让我对古代政治哲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枯燥的史书,而是充满了智慧的箴言,引领我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如何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

评分

《左传》的阅读体验,简直就像走进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充满了权谋、战争、悲欢离合。相比于其他几部书,《左传》的故事性更强,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我被那些诸侯争霸、国家兴衰的故事深深吸引。那些历史人物,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还是运筹帷幄的谋士,抑或是勇冠三军的将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历史的走向。我看到了政治的复杂,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光辉与阴暗。然而,《左传》并非仅仅是记录历史事件,它更注重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春秋笔法”, subtly 地表达作者的立场和价值观。我学会了如何透过表象看本质,如何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每次读完一个篇章,都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它让我明白,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无数个选择和行动汇聚而成的。

评分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最先翻开的是“诗经”,本来以为会是比较晦涩的古文,结果出乎意料的生动有趣。那些“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情,听起来就那么浪漫;“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民生疾苦,读起来就让人心疼。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看到了朴实的农夫,听到了村姑的歌唱,感受到了战场的悲壮。它让我对古代人的生活有了直观的认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概念。我发现,即使是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人最基本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似乎都没有改变。这种共鸣感,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文字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承载着古代人的喜怒哀乐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开本太小,内容太少,不喜欢。

评分

四书五经交会我们基本的礼仪和知识,古人就是聪明!

评分

收到了,six速度一级棒,价格实在,满意!!!

评分

收到了,six速度一级棒,价格实在,满意!!!

评分

经典

评分

两大箱啊,都没拆开看,慢慢补知识

评分

书不错,小小的一本书,总体上满意。京东送货快。

评分

收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