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名譯叢書 悲慘世界(套裝上中下冊)

名著名譯叢書 悲慘世界(套裝上中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雨果 著,李丹,方於 譯
圖書標籤:
  • 文學
  • 經典
  • 法國文學
  • 維剋多·雨果
  • 悲慘世界
  • 長篇小說
  • 譯文
  • 名著
  • 社會批判
  • 人文關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04345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1424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名著名譯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35
套裝數量: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
  人民文學齣版社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建社之初即緻力於外國文學名著齣版,延請國內一流學者研究論證選題,翻譯更是優選專長譯者擔綱,先後齣版瞭“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世界文學名著文庫”“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名著名譯插圖本”等大型叢書和外國著名作傢的文集、選集等,這些作品得到瞭幾代讀者的喜愛。
  為滿足讀者的閱讀與收藏需求,我們優中選精,推齣精裝本“名著名譯叢書”,收入膾炙人口的外國文學傑作。豐子愷、硃生豪、冰心、楊絳等翻譯傢優美傳神的譯文,更為這些不朽之作增添瞭色彩。多數作品配有精美原版插圖。希望這套書能成為中國傢庭的必備藏書。

內容簡介

  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是一部《奧德賽》式的偉大史詩,一部悲天憫人、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不朽之作。

作者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浪漫主義作傢,十九世紀前期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雨果幾乎經曆瞭十九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代錶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笑麵人》《剋倫威爾》等。

  李丹(1901-1977),湖南長沙人。1921年赴法國裏昂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對法國文學産生濃厚興趣。1928年學成迴國。先後在雲南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藝術學院任教。和妻子方於一起完成瞭《悲慘世界》的翻譯。

  方於(1903-2002),江蘇武進人。1921年到法國裏昂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同時師從裏昂音樂學院瑪黛依斯夫人學習聲樂。1927年學成迴國。先後在東方語言專科學校、中法大學、昆明師範學院、雲南藝術學院任教。譯著有《西吟諾》《詩人海涅的愛》《毋寜死》《剋裏斯丁》等。

精彩書評

  ★在文學界和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
  ——羅曼·羅蘭對雨果的評價

目錄

譯本序
作者序
第一部 芳汀
第一捲 一個正直的人
一 米裏哀先生
二 米裏哀先生改稱卞福汝主教
三 好主教碰到苦教區
四 言行閤一
五 卞福汝主教的道袍穿得太久瞭
六 他托誰看守他的房子
七 剋拉華特
八 酒後的哲學
九 阿妹談阿哥
十 主教走訪不為人知的哲人
十一 心中的委屈
十二 卞福汝主教門庭冷落
十三 他所信的
十四 他所想的
第二捲 沉淪
一 步行終日近黃昏
二 對智慧提齣的謹慎
三 絕對服從的英勇氣概
四 蓬塔利埃乳酪廠的詳情
五 恬靜
六 冉阿讓
七 失望的內容
八 波濤和亡魂
九 新的損失
十 那人醒瞭
十一 他乾的事
十二 主教工作
十三 小瑞爾威
第三捲 在一八一七年內
一 一八一七年
二 雙四重奏
三 四對四
四 多羅米埃樂到唱起西班牙歌來
五 蓬巴達酒傢
六 相愛篇
七 多羅米埃的高見
八 一匹馬的死
九 一場歡樂的歡樂結局
第四捲 寄托有時便是斷送
一 一個母親遇見另一個母親
二 兩副賊臉的初描
三 百靈鳥
第五捲 下坡路
一 燒料細工廠發展的曆史
二 馬德蘭先生
三 拉菲特銀行中的存款
四 馬德蘭先生穿喪服
五 天邊隱約的閃電
六 割風伯伯
七 割風在巴黎當園丁
八 維剋杜尼昂夫人為世道人心花瞭三十五法郎
九 維剋杜尼昂夫人大功告成
十 大功告成的後果
十一 基督救我們
十二 巴馬達波先生的無聊
十三 市警署裏一些問題的解決
第六捲 沙威
一 休息之始
二 “冉”怎樣能變成“商”
第七捲 商馬第案件
一 散普麗斯嬤嬤
二 斯戈弗萊爾師父的精明
三 腦海中的風暴
四 痛苦在睡眠中的形狀
五 車輪裏的棍
六 散普麗斯嬤嬤受考驗
七 到瞭的旅人準備迴程
八 優待入席
九 一個拼湊罪狀的地方
十 否認的方式
十一 商馬第更加莫名其妙瞭
第八捲 波及
一 馬德蘭先生在什麼樣的鏡子裏看自己的頭發
二 芳汀幸福瞭
三 沙威得意
四 司法者再度行使法權
五 適閤的墳
第二部 珂賽特
第一捲 滑鐵盧
一 從尼維爾來時所見
二 烏古濛
三 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四 “A”
五 戰爭的玄妙
六 下午四點
七 拿破侖心情愉快
八 皇上嚮嚮導拉科斯特提瞭一個問題
九 不測
十 聖約翰山高地
十一 拿破侖的嚮導壞,比洛的嚮導好
十二 羽林軍
十三 大禍
十四 最後一個方陣
十五 康布羅納
十六 將領的比重
十七 我們應當承認滑鐵盧好嗎?
十八 神權復熾
十九 戰場上的夜景
第二捲 戰船“俄裏翁號”
一 二四六〇一號變成瞭九四三〇號
二 也許是兩句鬼詩
三 一定是事先作瞭準備,纔會一錘敲斷腳鐐
第三捲 完成他對死者的諾言
一 孟費郿的用水問題
二 兩幅完整的人像
三 人要喝酒,馬要喝水
四 娃娃上場
五 孤苦伶仃的小女孩
六 這也許可以證明蒲辣禿柳兒的聰明
七 珂賽特在黑暗中和那陌生人並排走
八 接待一個也許是有錢的窮人的麻煩
九 德納第玩弄手法
十 弄巧成拙
十一 九四三〇號再次齣現,珂賽特偶然贏得瞭它
第四捲 戈爾博老屋
一 戈爾博師爺
二 梟和秀眼鳥的窠
三 聯苦成甘
四 二房東的發現
五 一個五法郎銀幣丁零落地
第五捲 無聲的狗群黑夜搜索
一 麯綫戰略
二 幸而奧斯特裏茨橋上正在行車
三 看看一七二七年的巴黎市區圖
四 尋找齣路
五 有瞭煤氣燈便不可能有這迴事
六 啞謎的開始
七 再談啞謎
八 又來一個啞謎
九 佩帶鈴鐺的人
十 沙威撲空的經過
第六捲 小比剋布斯
一 比剋布斯小街六十二號
二 瑪爾丹?維爾加支係
三 嚴厲
四 愉快
五 謔浪
六 小院
七 黑暗中的幾個人影
八 人心後麵是石頭
九 頭兜下的一個世紀
十 永敬會的起源
十一 小比剋布斯的結局
第七捲 題外的話
一 從抽象意義談修院
二 從史實談修院
三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尊敬過去
四 從本原的角度看修院
五 祈禱
六 祈禱是絕對的善行
七 責人應有分寸
八 信仰,法則
第八捲 公墓接受人們給它的一切
一 進入修院的門路
二 割風麵臨睏難
三 純貞嬤嬤
四 冉阿讓竟好像讀過奧斯丹?加斯迪萊約的作品
五 靠醉酒來保證不死是不夠的
六 在四塊木闆中間
七 “不要把卡片遺失瞭”這句成語的齣處
八 答問成功
九 潛隱
第三部 馬呂斯
第一捲 從巴黎的原子看巴黎
一 小不點兒
二 他的一些特徵
三 他有趣
四 他可能有用
五 他的疆界
六 一點曆史
七 在印度的等級劃分中,野孩也許有他的地位
八 最後一個國王的一句妙語
九 高盧的古風
十 瞧這巴黎,瞧這人
十一 嬉笑,錶率
十二 人民的未來世界
十三 小伽弗洛什
第二捲 大紳士
一 九十歲和三十二顆牙
二 有其主,必有其屋
三 明慧
四 望百老人
五 巴斯剋和妮珂萊特
六 略談馬儂和她的兩個孩子
七 傢規:天不黑,不會客
八 兩個不成一對
第三捲 外祖和外孫
一 古老客廳
二 當年的一個紅鬼
三 願爾等息怨解冤
四 匪徒的結局
五 望彌撒具有使人成為革命派的功用
六 遇見個理財神甫的後果
七 短布裙
八 雲石碰花崗石
第四捲 ABC的朋友們
一 一個幾乎留名後世的組織
二 悼勃隆多的誄詞,博須埃作
三 馬呂斯的驚奇
四 繆尚咖啡館的後廳
五 視野的擴展
六 窘境
第五捲 苦難的妙用
一 馬呂斯窮愁潦倒
二 馬呂斯生活清苦
三 馬呂斯成長瞭
四 馬白夫先生
五 窮是苦的好鄰居
六 接替人
第六捲 星星相映
一 綽號:名字的形成方式
二 光明是實
三 春天的效果
四 一場大病的開始
五 連續落在布貢媽頭上的雷火
六 被俘
七 “U”字謎
八 殘廢軍人也能自得其樂
九 失蹤
第七捲 貓老闆
一 地下層和地下活動者
二 底層
三 巴伯、海嘴、鐵牙和巴納斯山
四 黑幫的組成
第八捲 作惡的窮人
一 馬呂斯找一個戴帽子的姑娘,卻遇到一個戴鴨舌帽的男子
二 發現
三 四臉人
四 窮苦中的一朵玫瑰
五 天生的賊眼
六 獸人窟
七 戰略和戰術
八 窮窟中的一綫光明
九 容德雷特幾乎哭齣來
十 公營馬車定價:每小時兩個法郎
十一 窮苦請為痛苦效勞
十二 白先生的五個法郎的用途
十三 獨在遠方,不想念誦“我們的天父”
十四 一個警官給瞭一個律師兩拳頭
十五 容德雷特采購用品
十六 用一首流行於一八三二年的英國麯調改編的歌
十七 馬呂斯的五個法郎的用途
十八 馬呂斯的兩張椅子對麵擺著
十九 提防暗處
二十 陷害
二十一 捉賊總應先捉受害人
二十二 在第三冊中叫喊的孩子
第四部 蔔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
第一捲 幾頁曆史
一 有始
二 無終
三 路易-菲力浦
四 基礎下麵的裂縫
五 曆史所自齣而為曆史所不知的事物
六 安灼拉和他的副將們
第二捲 愛潘妮
一 百靈場
二 監牢孵化中的罪惡胚胎
三 馬白夫公公的奇遇
四 馬呂斯的奇遇
第三捲 蔔呂梅街的一所房子
一 秘密房子
二 冉阿讓參加瞭國民自衛軍
三 茂葉繁枝
四 換瞭鐵欄門
五 玫瑰發現自己是戰鬥的武器
六 戰爭開始
七 愁,更愁
八 長鏈
第四捲 下麵的援助也許就是上麵的援助
一 外傷,內愈
二 普盧塔剋媽媽信口開河
第五捲 結尾不像開頭
一 荒園與兵營相結閤
二 珂賽特的恐懼
三 杜桑說得更生動
四 石頭下麵的一顆心
五 珂賽特看信以後
六 老人好在走得及時
第六捲 小伽弗洛什
一 風的惡作劇
二 小伽弗洛什沾拿破侖大帝的光
三 越獄的驚險
第七捲 黑話
一 源
二 根
三 哭的黑話和笑的黑話
四 雙重責任:關懷和期望
第八捲 歡樂和失望
一 春光好
二 美滿幸福的麻醉作用
三 陰影的初現
四 “cab”在英語中滾,在黑話中叫
五 夜間的東西
六 馬呂斯現實到把他的住址告訴瞭珂賽特
七 年老的心和年輕的心開誠相見
第九捲 他們去什麼地方?
一 冉阿讓
二 馬呂斯
三 馬白夫先生
第十捲 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
一 問題的錶麵
二 問題的本質
三 埋葬:再生之機
四 當年的沸騰
五 巴黎的特色
第十一捲 原子和風暴結為兄弟
一 關於伽弗洛什的詩的來源的幾點說明。一位院士對這詩的影響
二 伽弗洛什在行進中
三 理發師的閤理憤怒
四 孩子驚遇老人
五 老人
六 新戰士
第十二捲 科林斯
一 科林斯開設以來的曆史
二 起初的快樂
三 格朗泰爾開始覺得天黑瞭
四 試圖安慰於什魯寡婦
五 準備
六 等待
七 在皮埃特街加入隊伍的那個人
八 關於一個名為勒?卡布剋而實際也許並非勒?卡布剋的人的幾個問號
第十三捲 馬呂斯進入黑暗
一 從蔔呂梅街到聖德尼區
二 巴黎鳥瞰圖
三 邊緣的極限
第十四捲 失望的偉大
一 旗——第一幕
二 旗——第二幕
三 伽弗洛什當初也許應當接受安灼拉的卡賓槍
四 火藥桶
五 讓?勃魯維爾的詩句頓成絕響
六 求生的掙紮繼以垂死的掙紮
七 伽弗洛什很能計算路程
第十五捲 武人街
一 吸墨紙,泄密紙
二 野孩敵視路燈
三 當珂賽特和杜桑都在睡鄉的時候
四 伽弗洛什的過度興奮
第五部 冉阿讓
第一捲 四堵牆中間的戰爭
一 聖安東尼郊區的險礁和大廟郊區的漩渦
二 在深淵中如果不談話,又乾什麼呢?
三 明朗化和憂鬱感
四 少瞭五個,多瞭一個
五 在街壘頂上見到的形勢
六 馬呂斯驚恐不安,沙威言語簡練
七 情況嚴重
八 炮兵們認真起來瞭
九 使用偷獵者的技巧和一種百發百中的曾影響一七九六年判決的槍法
十 曙光
十一 槍無虛發,也沒傷人
十二 混亂支持秩序
十三 掠過一綫希望
十四 這兒看到瞭安灼拉情人的名字
十五 伽弗洛什外齣
十六 長兄如何成瞭父親
十七 “死去的父親等待將死的孩子”
十八 禿鷲成為獵物
十九 冉阿讓報復
二十 死者有理,活人無過
二十一 英雄們
二十二 一步一步
二十三 俄瑞斯忒斯挨餓,皮拉得斯酣醉
二十四 俘虜
第二捲 利維坦的肚腸
一 海洋使土壤貧瘠
二 陰渠的古代史
三 勃呂納梭
四 人所不知的細節
五 當前的進步
六 未來的進步
第三捲 陷入泥濘,心卻堅貞
一 陰渠和它那使人料想不到之處
二 說明
三 被跟蹤的人
四 他也背著他的十字架
五 流沙像女人,狡猾又奸詐
六 地陷
七 在人以為能上岸時卻失敗瞭
八 撕下的一角衣襟
九 內行人看來馬呂斯似已死去
十 慷慨捐軀的孩子迴來瞭
十一 絕對中之動搖
十二 外祖父
第四捲 沙威齣瞭軌
第五捲 祖孫倆
一 在重新見到一棵釘有鋅皮的樹的地方
二 馬呂斯走齣內戰,準備和傢庭鬥爭
三 馬呂斯進攻
四 吉諾曼小姐終於不再覺得割風先生進來時拿著東西有何不妥
五 寜願把現款放在森林中也遠勝交給這樣的公證人
六 兩個老人,各盡其能,為珂賽特的幸福創造一切條件
七 幸福中依稀記得的夢的餘波
八 兩個無法尋找的人
第六捲 不眠之夜
一 一八三三年二月十六日
二 冉阿讓的手臂仍用綳帶吊著
三 難分難捨
四 “不死的肝髒”
第七捲 最後一口苦酒
一 第七重環形天和第八層星宿天
二 泄露的事裏可能有的疑點
第八捲 黃昏月虧時
一 地下室
二 又後退瞭幾步
三 他們迴憶起蔔呂梅街的花園
四 吸力和熄滅
第九捲 最後的黑暗,崇高的黎明
一 同情不幸者,寬宥幸福人
二 油乾瞭的燈迴光返照
三 他能抬起割風的馬車,但現在連一支鋼筆也嫌重
四 墨水倒反而使人變得清白瞭
五 黑夜後麵有天明
六 荒草隱蔽,雨露衝洗

精彩書摘

  十二主教工作
  次日破曉,卞福汝主教在他的園中散步。馬格洛大娘慌慌張張地嚮他跑來。
  “我的主教,我的主教,”她喊著說,“大人可知道那隻銀器籃子在什麼地方嗎?”
  “知道的。”主教說。
  “耶穌上帝有靈!”她說,“我剛纔還說它到什麼地方去瞭呢。”
  主教剛在花壇腳下拾起瞭那籃子,把它交給馬格洛大娘。
  “籃子在這兒。”
  “怎樣?”她說,“裏麵一點東西也沒有!那些銀器呢?”
  “呀,”主教迴答說,“您原來是問銀器嗎?我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大哉好上帝!給人偷去瞭!是昨天晚上那個人偷瞭的!”
  一轉瞬間,馬格洛大娘已用急躁老太婆的全部敏捷勁兒跑進祈禱室,穿進壁廂,又迴到主教那兒。
  主教正彎下腰去,悼惜一株被那籃子壓摺的鞦海棠,那是籃子從花壇落到地下把它壓摺瞭的。主教聽到馬格洛大娘的叫聲,又立起來。
  “我的主教,那個人已經走瞭!銀器也偷去瞭。”
  她一麵嚷,眼睛卻落在園子的一角上,那兒還看得齣越牆的痕跡。牆上的垛子也弄掉瞭一個。
  “您瞧!他是從那兒逃走的。他跳進瞭車網巷!呀!可恥的東西!他偷瞭我們的銀器!”
  主教沉默瞭一會,隨後他張開那雙嚴肅的眼睛,柔聲嚮馬格洛大娘說:
  “首先,那些銀器難道真是我們的嗎?”
  馬格洛大娘不敢說下去瞭。又是一陣沉寂。隨後,主教繼續說:
  “馬格洛大娘,我占用那些銀器已經很久瞭。那是屬於窮人的。那個人是什麼人呢?當然是個窮人瞭。”
  “耶穌,”馬格洛大娘又說,“不是為瞭我,也不是為瞭姑娘,我們是沒有關係的。但是我是為瞭我的主教著想。我的主教現在用什麼東西盛飯菜呢?”
  主教顯齣一副驚奇的神氣瞧著她。
  “呀!這話怎講!我們不是有锡器嗎?”
  馬格洛大娘聳瞭聳肩。
  “锡器有一股臭氣。”
  “那麼,鐵器也可以。”
  馬格洛大娘做齣一副怪樣子:
  “鐵器有一股怪味。”
  “那麼,”主教說,“用木器就是瞭。”
  過瞭一會,他坐在昨晚冉阿讓坐過的那張桌子邊用早餐。卞福汝主教一麵吃,一麵歡歡喜喜地叫他那啞口無言的妹子和嘰裏咕嚕的馬格洛大娘注意,他把一塊麵包浸在牛奶裏,連木匙和木叉也都不用。
  “真想不到!”馬格洛大娘一麵走來走去,一麵自言自語,“招待這樣一個人,並且讓他睡在自己的旁邊!幸而他隻偷瞭一點東西!我的上帝!想想都使人寒毛直竪。”
  正在兄妹倆要離開桌子時,有人敲門。
  “請進。”主教說。
  門開瞭,一群狠巴巴的陌生人齣現在門邊。三個人拿著另一個人的衣領。那三個人是警察,另一個就是冉阿讓。
  一個警察隊長,仿佛是率領那群人的,起先立在門邊。他進來,行瞭個軍禮,嚮主教走去。
  “我的主教……”他說。
  冉阿讓先頭好像是垂頭喪氣的,聽瞭這稱呼,忽然抬起頭來,露齣大吃一驚的神氣。
  “我的主教,”他低聲說,“那麼,他不是本堂神甫瞭……”
  “不準開口!”一個警察說,“這是主教先生。”
  但是卞福汝主教盡他的高年所允許的速度迎上去。
  “呀!您來瞭!”他望著冉阿讓大聲說,“我真高興看見您。怎麼!那一對燭颱,我也送給您瞭,那和其餘的東西一樣,都是銀的,您可以變賣二百法郎。您為什麼沒有把那對燭颱和餐具一同帶去呢?”
  冉阿讓睜圓瞭眼睛,瞧著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麵色,絕沒有一種人類文字可以錶達得齣來。
  “我的主教,”警察隊長說,“難道這人說的話是真的嗎?我們碰到瞭他。他走路的樣子好像是個想逃跑的人。我們就把他攔下來看看。他拿著這些銀器……”
  “他還嚮你們說過,”主教笑容可掬地岔著說,“這些銀器是一個神甫老頭兒給他的,他還在他傢裏宿瞭一夜。我知道這是怎麼迴事。你們又把他帶迴到此地。對嗎?你們誤會瞭。”
  “既是這樣,”隊長說,“我們可以把他放走嗎?”
  “當然。”主教迴答說。
  警察釋放瞭冉阿讓,他嚮後退瞭幾步。
  “你們真讓我走嗎?”他說,仿佛是在夢中,字音也幾乎沒有吐清楚。
  “是的,我們讓你走,你耳朵聾瞭嗎?”一個警察說。
  “我的朋友,”主教又說,“您在走之先,不妨把您的那對燭颱拿去。”
  他走到壁爐邊,拿瞭那兩個銀燭颱,送給冉阿讓。那兩個婦人沒有說一個字、做一個手勢或露一點神氣去阻擾主教,她們瞧著他行動。
  冉阿讓全身發抖。他機械地接瞭那兩個燭颱,不知道怎樣纔好。
  “現在,”主教說,“您可以放心走瞭。呀!還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來時,不必走園裏。您隨時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門進齣。白天和夜裏,它都隻上一個活閂。”
  他轉過去朝著那些警察:
  “先生們,你們可以迴去瞭。”
  那些警察走瞭。
  這時冉阿讓像是個要昏倒的人。
  主教走到他身邊,低聲嚮他說:
  “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允諾過我,您用這些銀子是為瞭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冉阿讓絕對迴憶不起他曾允諾過什麼話,他呆著不能開口。主教說那些話是一字一字叮囑的,他又鄭重地說:
  “冉阿讓,我的兄弟,您現在已不是惡一方麵的人瞭,您是在善的一麵瞭。我贖的是您的靈魂,我把它從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棄的精神裏救齣來,交還給上帝。”
  ……

前言/序言

  流亡生活。根西島上巉岩突兀。麵對著遼闊的大西洋。“今天,一八六一年六月三十日,上午八時半,當一輪紅日掛上我的窗扉時,我寫完瞭《悲慘世界》”(雨果一八六一年六月三十日給奧古斯特?瓦剋裏的信,見安德烈?莫洛亞:《雨果傳》第九捲第二章。)。
  這是一軸輝煌的畫捲,這是一部動人的史詩,這是一種浩博的精神,這是一股充沛的激情,當我們今天要用簡單的話來概括《悲慘世界》時,與其籠統地稱它為“名著”、“傑作”、“瑰寶”,似乎不如這樣具體地稱呼它較為確切。
  作為畫捲,它可以使我們聯想起什麼?它像《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一個特定時間的廣闊空間,而它的規模卻要大得多,它錶現的是一個漫長時代的曆史內容。
  主人公冉阿讓的故事是從一七九五年開始的,但畫幅的捲首延伸得更遠,卞福汝主教的經曆與國民公會代錶這一形象把我們帶到階級鬥爭嚴酷、個人命運難以預料的一七九三年大革命高潮的年代。接著,我們就隨著卞福汝主教與冉阿讓進入瞭一七八九年資産階級革命所開闢的曆史時期,即作者在序言中所謂的“本世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資本主義時代”。在這新社會形態的初期階段,我們就看到瞭社會下層的苦難,巴黎歡呼自己的資産階級英雄拿破侖像初升的太陽在意大利升起之日,正是冉阿讓僅僅因為偷瞭一塊麵包就被投入監獄之時,榮光鼎盛、轟轟烈烈的拿破侖時期,對於冉阿讓是監獄中十九年的苦役生活。他齣獄的時候,又正是拿破侖在滑鐵盧遭到失敗後的幾個月,在經過瞭滑鐵盧古戰場之後,我們又進入瞭另一段曆史,《在一八一七年內》,我們看到百閤花再度開放時期形形色色的社會政治生活,看到芳汀的悲劇、珂賽特的苦難、馬呂斯傢庭的矛盾,當然,還有冉阿讓的坎坷與睏頓。而後,我們又隨著人物經過瞭一八三○年的革命,到瞭七月王朝時期,看到這一時期的社會矛盾如何導緻一八三二年巴黎人民起義,看到以街壘鬥爭為中心的各個人物的命運有瞭什麼變化與結局。
  這是整整將近半個世紀曆史的宏偉畫幅,漫長曆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的畫麵,一一在我們麵前展現: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寒傖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龍、資産階級的傢庭、大學生聚集的拉丁區、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場、戰火紛飛的街壘、藏汙納垢的下水道……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真切入微,你可以說它們都是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齣來的,但是,每一個畫幅的形象是那麼鮮明突齣、色彩是那麼濃重瑰麗、氣勢是那麼磅礴浩大、情緒是那麼灼熱熾烈,使人又感到有一種浪漫主義的格調……
  這種對曆史發展與現實生活的描繪,隻是一種背景?或者隻是一個搬演故事的框架?如果這樣去理解,那將大大貶低雨果某種更為寬廣的自覺意識,他以那樣大的篇幅、用曆史學傢的手筆描繪瞭這個世紀兩大曆史事件滑鐵盧戰役與一八三二年的人民起義,顯然遠遠超過瞭曆史背景描繪的需要,他以那樣詳盡細緻的筆法,在人物活動的環境與故事中,填進瞭那樣多實在的社會曆史內容,顯然又遠遠超過敘述單個人物故事經曆的需要。我們記得,他曾經這樣說過:“誰要是談到詩人,他也就必然是談到曆史學傢與哲學傢”(雨果:《莎士比亞論》第二部分第一捲《莎士比亞的天纔》。),不難看齣,他那種自覺的意識,就是以曆史學傢為己任的意識,這是他那個時代一切有齣息的文學傢所具有的標誌。一八六一年,當他完成這部作品的時候,距離他在那位立誌要成為法國曆史的書記的巴爾紮剋墓前發錶著名的悼詞,已有十二年瞭,他要書寫齣什麼樣的曆史足以與巴爾紮剋那部“其實就是題作曆史也完全可以”的作品匹敵或相稱呢?巴爾紮剋是用近一百部作品描寫貴族復闢時期的貴族社會怎樣在滿身銅臭的暴發戶的進逼下逐漸滅亡或者被這一暴發戶所腐化的曆史,而他則是在一部作品裏,寫齣“本世紀”曆史的迂迴麯摺、起伏跌宕的巨變,在全部曆史的景象與過程的中心,安置著一個共同的觸目驚心的現實,即下層人民悲慘的命運。雖然,在他看來,這一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意義和性質,如拿破侖帝國“是光榮的本身”,繼之而來的復闢時期“實質上是昏天黑地”、是“長時期莫大空虛”,然而,在不同的階段,下層人民的處境同樣總是艱難的,並沒有什麼變化,他以冉阿讓、芳汀與珂賽特的故事說明瞭這一點,指齣瞭“本世紀”的每一個階段都一直存在著“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因此,我們可以說,雨果要寫的就是“本世紀”中窮人的悲慘史。
  作為一部史詩,它不是民族的史詩,而是個人的史詩,但又不限於個人的意義。它使我們聯想起什麼?《奧德修紀》?《奧德修紀》的主人公奧德修在海上漂流瞭十年,曆經各種險阻,終於迴到瞭自己的傢鄉,它作為人的史詩意義,不僅在於它錶現的是個人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裏經曆瞭極為豐富、極不平凡、甚至可歌可泣的際遇,而且在於,他在這種經曆的過程中,顯示瞭人的力量與人的品格,人的精神與人的氣勢,從而作為一個最早的範例,提供瞭關於人的史詩的經典性的涵義。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與《奧德修紀》有某種相同之處,它是近代十九世紀的《奧德修紀》,它錶現瞭主人公冉阿讓在近代社會中的奧德修式的經曆。
  冉阿讓的經曆無疑具有明顯的傳奇色彩,他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他所遇到的厄運與磨難是那麼嚴峻,他的生活中充滿瞭那麼多的驚險,所有這一切都不亞於奧德修在海上長期漂流所遇到的險阻。在《奧德修紀》裏,主人公的史詩是在與自然力的代錶大海、與象徵著大海之摧毀力量的各種魔怪的鬥爭中展開的,而冉阿讓的史詩則主要是以他嚮資産階級社會強加在他頭上的厄運、嚮不斷迫害他的資産階級法律作鬥爭為內容的,這是在文明社會裏一場接一場、一次又一次的反復搏鬥,足以使人驚心動魄。服刑期間三次越獄、商馬第案件中被捕後又一次從監獄裏逃脫、令人不可思議地在土倫港的海裏失蹤、在巴黎街巷裏成功地擺脫沙威的追捕、假裝死人、僞造身份,等等,這一個又一個的驚險事件,無不具有一種極不平凡的傳奇的性質。正因為冉阿讓要對付的是龐大的壓在頭上的社會機器和編織得密密麻麻的法律之網,雨果要使這個人物鬥爭的史詩能夠進行下去,並導嚮預定的結局,就必須賦予他以驚人的剛毅、非凡的體力和罕見的勇敢機智。冉阿讓得到瞭所有這一切。他能“摺斷窗口的鐵條”,他可以帶著珂賽特爬上高牆,他是如何潛入海底不見蹤跡的?他怎麼能長時間被悶在棺材裏而不至於窒息而死?這些近乎神奇的本領不是可以與奧德修戰勝獨眼巨人、女妖斯庫拉以及卡律布狄斯的本領媲美嗎?除瞭這種超自然的體力之外,雨果還賦予他的主人公以現代文明社會的活動能力,他讓冉阿讓從事工業,有所發明創造,並且一度成為一個治理有方、改變瞭濱海濛特勒伊小城的整個麵貌的行政長官,這就在這個人物身上補全瞭各種非凡的活力,使他成為十九世紀文學中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形象,真正具有近代社會的傳奇性,以上這些無疑都屬於一種浪漫主義的性質。
  這個人物的浪漫主義色彩,不僅錶現在他非凡的活動能力上,而且,更重要的是錶現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麵。如果說他的身世經曆像史詩一樣不平凡,那麼,他的精神曆程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他為瞭使姐姐和她的孩子免於飢餓,偷瞭一塊麵包,因此被判瞭十九年徒刑,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這樣一個本性善良的人,逐漸成為猛獸,帶有一種嚮社會報復的情緒,以至作齣瞭兩件真正使他終生內疚的錯事,偷瞭卞福汝主教的兩個銀燭颱與搶瞭窮小孩一枚錢幣,但這種內疚卻導緻一種更深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他在濱海濛特勒伊為窮人謀福利、保護受害者以及樂於助人的種種義舉,已經錶現齣他博愛的胸懷、仁慈的心腸和慷慨無私的精神,實為人間所難得,而在商馬第案件中,他的誠實、勇敢、自我犧牲的行動,則更顯示齣他崇高的人格與光輝的品質。正像他在傳奇般的經曆中要剋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險阻一樣,他在精神曆程中也要繞過、戰勝種種為我的利己主義的暗礁,纔能達到一種不平凡的精神高度,而且,這種暗礁有時比現實生活中的險阻似乎更難以越過。請看,他在決定自己投案以救助無辜的商馬第之前,經過瞭多麼激烈的艱苦的思想鬥爭,那一場發生在腦海裏的鬥爭其驚心動魄的程度,似乎並不下於滑鐵盧戰役,作者把它錶現得像驚濤駭浪一樣具有非凡的氣勢,甚至他還用瞭“白發三韆丈”式的神來之筆——冉阿讓的頭發一夜之間全都白瞭!後來,這個道德上的巨人,又不顧個人安危救齣珂賽特,長期含辛茹苦把她撫養成人,此外,他還在巴黎進行救濟窮人的活動,冒著生命危險在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下從可怕的下水道裏救齣馬呂斯,等等,一次又一次驗證瞭他崇高的人格,延伸瞭他崇高的精神曆程,而曆程的崇高性,正是史詩所經常具有的重要標誌。
  我們這裏談的並不是抽象的人格與品德,因為,我們麵前的冉阿讓並不是一個抽象的人,也不像《巴黎的秘密》中那個魯道夫那樣,是一個普施仁愛於人間的“崇高的”貴族王公,雖然雨果有時也賦予冉阿讓以普通人所不可能具有的條件,如擁有巨額錢財與巨大的企業,一度曾是一個地方長官等,但他基本上是一個勞動人民的形象,從齣身來講,他是貧苦的修樹枝工人,從經曆來講,他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除瞭當工人或服苦役外,就是為資産階級的國傢機器所不容,被資産階級法律所通緝,從品德上來講,他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富有同情心與自我犧牲精神的品德,從外形來講,他的身上經常穿著襤褸的衣裳,帶有粗獷的氣質與汗水的氣息,而且,他始終是與社會下層不幸、悲苦的人們聯結成一體,休戚相關,同呼吸,共命運,因此,完全可以說,冉阿讓是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的勞苦人民的代錶,他的全部經曆與命運,他所包含的社會意義,都具有一種崇高的悲愴性,這種有社會代錶意義的悲愴性,使得《悲慘世界》成為勞苦大眾在資本主義黑暗社會裏掙紮與奮鬥的悲愴的史詩。
  作為一種浩博的精神,它是資産階級人道主義精神的充分體現。
  雨果並不是齣身於勞動人民,他甚至也沒有什麼重要的與勞動階層的社會關係,他本人的經曆、道路與社會下層也相距甚遠,是什麼力量推動他去寫《悲慘世界》這樣一部講述下層人民苦難的巨著?是什麼思想基礎使他用小說全部的形象力量來提齣勞苦人民的悲愴命運問題?我同情貧苦的人和勞動者,
  對他們講友愛,從思想深處。
  …………
  怎樣減少人世間的痛苦?
  飢餓、艱難的勞動、貧睏和罪惡,
  這種種問題緊緊抓住瞭我。不能不承認,這種力量與思想基礎,就是他的資産階級人道主義思想。
  一八○一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貧苦農民,因為偷瞭一塊麵包被判處五年勞役,齣獄後,他的黃色身份證使他在就業中屢遭拒絕。這件事引起瞭雨果的同情,由此他纔産生瞭寫《悲慘世界》的意圖,他把這一事件作為小說主人公冉阿讓的故事的藍本,隻不過,他又作瞭一些更動,特彆是把五年苦役擴大為十九年苦役,並讓冉阿讓終生遭到法律的迫害,以此構成小說的主要綫索與內容,此外,他又以芳汀、珂賽特、商馬第等其他社會下層人物的不幸與苦難作為補充,從而錶現瞭一整個悲慘世界,在其中傾注瞭他真誠的人道主義的同情,這種同情在整個小說裏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從主乾到枝葉到末梢,它是那麼滲透彌漫在整個悲慘世界裏,似乎包容瞭一切,不能不使人産生一種浩博之感。
  這種人道主義的同情還推動瞭雨果進行尖銳的社會批判,他把下層人民的苦難,明確地歸之於“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他的整部小說的目的,就在於揭露這種壓迫如何“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對於冉阿讓的冤屈,他責問道:“願意工作,但缺少工作,願意勞動,而又缺少麵包,首先這能不能不算是件嚴重的事呢?”“犯瞭過失,並且招認瞭,處罰又是否苛刻過分瞭呢?”“這種做法的結果,是否構成強者對弱者的謀害,是否構成社會侵犯個人的罪行,並使這種罪行日日都在重犯,一直延續到十九年之久呢?”同樣,芳汀這個形象也包含著雨果對社會的強烈控訴,她原來是個天真純潔的少女,但惡濁的社會玷汙瞭她、損害瞭她;她一直有自食其力、過勤勞節儉生活的決心,但包工壓低她的工資、債主對她進行盤剝,她把自己的頭發和牙齒齣賣以後,仍然走投無路,被迫為娼,最後,死得那樣淒涼悲慘,“芳汀的故事說明什麼呢?”雨果尖銳地提齣瞭這個問題,他的迴答很明確:“說明社會收買瞭一個奴隸……奴隸製度始終存在,不過隻壓迫婦女罷瞭,那便是娼妓製度。”不難看齣,在《悲慘世界》裏,與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時並存、水乳交融的是,作者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強烈抗議,因此,在這裏,雨果的資産階級人道主義思想,就不僅是他同情勞動人民的齣發點,也是他進行社會批判的一種尺度與武器。
  資産階級人道主義並非一種至善至美的思想體係,它有很大的階級局限性,對它進行全麵的曆史評價與分析批判並不是本文的任務,我們在這裏隻想指齣,在《悲慘世界》這部小說裏,資産階級人道主義思想所起的作用,主要還是積極的,它使得這部小說成為一部富有同情心的書,一部感情充沛的書,一部充滿瞭社會正義感的書,不論是它的同情還是它的抗議,對於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讀者,都有強烈的感染。當然,資産階級人道主義思想的階級局限性,也必然給這部小說帶來缺陷與弱點,如果說,在《悲慘世界》裏,資産階級人道主義思想作為一種對社會現實的批評標準與尺度還是強有力的話,那麼,它被作者當做改造社會、謀求未來道路的思想原則時,就暴露瞭它的曆史唯心主義的實質,這種情況特彆錶現在卞福汝主教這個人物形象上。
  在《悲慘世界》的構思中,卞福汝主教居於一個重要的地位。這個形象是雨果以實際生活中迪涅城一個有德行的主教米奧裏斯為藍本塑造齣來的,雨果以小說中整整一捲的篇幅,從各方麵描寫瞭這個人物,他大公無私,把自己的府第讓齣來供醫院收容窮苦的病人,他清廉而又慷慨,把自己的生活壓低到最低的水平,以便將薪俸的絕大部分津貼各種福利事業,他品德高潔,從不追逐名位,更不結幫營私,與貴族權勢格格不入,與教會惡勢力涇渭分明,對社會下層,他充滿瞭仁愛,為瞭窮人,他可以長途跋涉,不畏險阻,深入山區僻壤,而對富人、政府與法律,他卻不乏針砭與譏諷,他在宣道中,從不宣傳宗教謬說與教會的偏見,不把上帝視為神,而隻當做一種抽象的信仰,他也不談地獄的恐怖與今世的贖罪,而隻提倡有德行的人生,鼓吹人對人的善意、關切、尊重與互助。顯而易見,雨果雖然讓這個人物穿著主教的道袍,但卻竭力避免在他這些崇高的品德上塗抹宗教的靈光,把它們描寫成宗教聖徒或教會長老的聖德,而賦予它們一種人道主義的色彩,把它們完全歸於一種人的道德的範疇,因此,就其思想實質與精神而言,卞福汝主教就是雨果心目中的一個理想的人道主義者的形象。對於這樣一個理想化的道德形象,我們不能說他不真實,事實上,“真實的米奧裏斯主教大人的為人,完全和書中的米裏哀主教大人一樣,甚至更善良。”安德烈?莫洛亞:《雨果傳》第九捲第二章。我們也不能否認這樣一個形象人格的高尚與道德的光輝,從倫理原則與道德規範來說,這種資産階級人道主義的理想形象,仍不失某種積極的意義。問題在於,雨果不僅賦予他的資産階級人道主義理想形象以道德倫理的意義,而且賦予瞭他某種社會曆史動力的意義。在《悲慘世界》中,他讓卞福汝主教處於提綱挈領的關鍵性的地位,首先,他把這個人物作為體現著九三年原則的那位國民公會代錶的對立麵,實際上,也就是把這個人物所主張的博愛、人道、感化的原則,作為國民公會代錶所代錶的革命、戰爭、專政、暴力的原則的對立麵,並把這種資産階級人道主義的仁愛原則,視為對改造社會更為閤理、也更為有效的途徑,而後,從這種思想齣發,他虛構瞭卞福汝如何以獻身的精神感化瞭一個為害社會與民眾的凶殘的匪幫,描寫瞭他的善行如何感化瞭冉阿讓,並把冉阿讓提升到一個新的精神高度,他還讓卞福汝的精神延伸到冉阿讓的身上,又讓冉阿讓以這種精神先在濱海濛特勒伊創建瞭一個窮人的“福地”,最後,又感化瞭實際上是作為政府機器與法律製度的化身的沙威,使他完全“精神崩潰”而最後“自我毀滅”,於是,人道主義的仁愛在小說中就成為一種韆靈萬驗、無堅不摧的神奇的力量。這種不符閤社會曆史真實的描寫顯然近乎童話,不能不說是齣自作者本人曆史唯心主義的幻想。
  作為激情,《悲慘世界》是雨果高昂的資産階級民主主義激情的體現。
  雖然在社會曆史的問題上,《悲慘世界》宣揚瞭仁愛萬能與階級調和,但是,這並不是它惟一的思想內容,也不是它壓倒其他一切的基調,在這裏,還有對一八三二年人民革命運動與起義鬥爭的齣色描寫和熱情歌頌。這種情況可以使人想到巴爾紮剋之描寫同一次起義中的聖瑪麗修道院的共和黨的英雄們,所不同的是,巴爾紮剋是在對這些英雄的現實主義的描寫中流露瞭他的贊賞,而雨果則是明確地把這次起義中革命人民與英雄人物,當做描繪與謳歌的“神明”,而且,巴爾紮剋的贊賞是違反瞭自己保王派的政治態度,而雨果則是齣於一種巨大的民主主義的政治熱情。
  起義與街壘戰鬥在《悲慘世界》裏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大量的篇幅,是長篇小說最後兩部的主體,甚至它本身就具有一部長篇小說的規模。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七月王朝時期這一重大曆史事件的整個發展過程與全貌,人民在起義前對君主政體的不滿、對共和主義的嚮往、革命危機的臨近、秘密革命團體的活動、群眾在事變前的戰鬥準備、示威的遊行、起義的爆發、硝煙彌漫的巴黎街頭、街壘鬥爭中的英雄人物……所有這些,都是以壯麗的色彩、細緻的筆法描述齣來的,具有德拉剋洛瓦的《自由女神引導著人民》那種輝煌的風格,你在十九世紀法國文學中,不,在整個西方文學中,見過還有什麼作品像《悲慘世界》這樣,對一次革命起義做過如此正麵的、完整的、如此規模宏大、如此熱情奔放的描述?作品的這一舉足輕重的部分,無疑給《悲慘世界》定下瞭革命民主主義的基調。
  在這種基調中,我們有時可以聽到一種更為深沉的聲音,就像在貝多芬第五交響樂緊張搏擊、激烈衝突的基調中齣現瞭第二樂章沉鬱的鏇律那樣,那是馬呂斯在街壘上對他眼前那場酷烈鬥爭的沉思:“內戰?這意味著什麼?難道還有一種外戰嗎?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不都是兄弟之間的戰爭嗎?戰爭的性質隻取決於它的目的。無所謂外戰,也無所謂內戰。戰爭隻有非正義的與正義的之分。在人類還沒有進入大同世界的日子裏,戰爭,至少是急速前進的未來反對原地踏步的過去的那種戰爭,也許是必要的。對於這樣的戰爭有什麼可譴責的呢?僅僅是在用以扼殺人權、進步、理智、文明、真理時戰爭纔是恥辱,劍也纔是凶器。”這沉思無疑代錶著雨果本人嚴肅的思考,在這裏,固然還有抽象人道主義的意味,但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已經突破瞭人道主義的框架,對鬥爭必要性的認識已經超越瞭對仁愛的宣揚。在《悲慘世界》的基調中,我們有時還可以聽到一節引吭的高歌,就像貝多芬第九交響樂中升越在雄偉基調之上的洪亮的歡樂頌,那是共和主義英雄人物安灼拉在街壘上發錶的演說:“公民們,十九世紀是偉大的,但二十世紀將是幸福的,那時就沒有與舊曆史相似的東西瞭……人們不用再害怕災荒、剝削,或因窮睏而賣身,或因失業而遭難,不再有斷頭颱、殺戮和戰爭,以及不計其數的事變中所遭到的意外情況。人們幾乎可以說:‘不會再有事變瞭。’人民將很幸福……朋友們,和你們談話時所處的時刻是暗淡的,但這是為獲得未來所付的驚人代價。革命是付一次通行稅……弟兄們,誰在這兒死去就是死在未來的光明中。”這一段話,響徹在《悲慘世界》最後兩部,錶達瞭作者雖然還很朦朧但卻非常熱情的對理想未來的憧憬,以及實現這一理想必須通過革命的正確信念,同樣也突破瞭雨果的資産階級人道主義的局限,使《悲慘世界》的主題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雨果的革命民主主義激情,還鮮明地錶現為對起義民眾、革命人民的熱情禮贊。在《悲慘世界》裏,疲憊不堪、衣衫襤褸、遍體創傷、為正義事業而鬥爭的人們,是一個偉大的整體與象徵,人民的象徵。他們在事關祖國存亡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走上前綫,當事關自由的時候,會築起街壘。他們就是一七八九年、一八三○年的革命風暴中的英雄,他們在牆壁上刻下的“人民萬歲”的大字,直到一八四八年起義中還閃閃發光。他們在街壘上抗擊著政府軍的殘酷鎮壓,彈盡援絕,忍受著飢餓,進行英勇的鬥爭,直到最後壯烈犧牲。雨果以富有革命詩情的描寫錶現瞭起義人民的巨大形象,而在這一偉大的整體中,他又突齣瞭安灼拉、馬白夫與伽弗洛什這三個英雄人物。“人民之友社”的核心人物安灼拉,是大革命期間民主激進派領袖羅伯斯庇爾的信徒,堅強的共和主義者,街壘起義的組織者與領導人,他有堅定的政治信念與充沛的革命熱情,在街壘起義中果敢沉著、臨危不懼,雨果以雅各賓專政時期的革命傢聖鞠斯特為藍本塑造瞭這個人物,使十九世紀的文學中齣現瞭一個難得的革命領袖的正麵形象。馬白夫老爹是巴黎普通人民的形象,起義的積極參加者,當街壘的紅旗被政府軍的排槍擊落時,他自告奮勇,在敵人的槍口下攀登到街壘的最高處,把紅旗高高竪起,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保衛瞭革命的旗幟,這一悲壯感人的場麵,雨果是以莊嚴的頌歌的筆調寫齣來的,並對此發齣瞭熱情的禮贊。伽弗洛什,這個巴黎流浪兒童的典型,是法國文學中最生動、最有魅力的藝術形象之一。他無傢可歸,但在貧賤生活中總是快快活活,自由自在地哼著幽默的小調,他身上凝聚著法國人民那種開朗樂天的性格。他看起來不那麼正統,嘴裏也講粗話,但卻保持瞭兒童的天真與純潔,他有時也偷竊,那是為瞭救濟比他更可憐的弱者,他在街頭那些年幼無助的兒童麵前,總是充滿瞭同情與善良,以俠義的保護人自居,慷慨地把自己的住處與麵包讓給他們。他酷愛自由,是一八三○年革命的“參加者”,到一八三二年又成為街壘上的戰士。他在起義鬥爭中勇敢機智,街壘上無處不聽見他頑皮、快活的聲音,直到最後壯烈犧牲,他還唱著幽默的歌麯。這三個人物是雨果心目中人民的象徵,他塑造齣他們的高大的身軀,又賦予他們普通人的特點,錶現齣他們屬於人民這一偉大的整體,正是未來的理想社會藉以實現的社會力量。
  ……
  柳鳴九
  一九八四年二月


用戶評價

評分

個人人文這套名著名譯叢書是所有版本裏麵最好最權威的,有作者譯者簡介,有版本說明,有前言序言!精裝及紙張都是非常好?

評分

經典好讀新入手

評分

1.書必須正品;2.快遞依舊是那麼給力;3以後買書隻在京東買,放心啊,希望京東一如既往的努力

評分

包裝挺好的,物流也超級棒……然而我還是沒看完

評分

經典語錄:

評分

紙張和印刷都特彆好,應該是正品

評分

記載瞭盧梭從齣生到1766年被迫離開聖皮埃爾島之間五十多年的生活經曆。盧梭曆數瞭他孩提時代寄人籬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後所受到的虐待,以及他耳聞目睹的種種黑暗與不平,憤怒地揭露社會的“弱肉強食”、“強權即公理”以及統治階級的醜惡與腐朽。

評分

評分

為瞭這個譯本貴點也值瞭。硬皮的質感很好但個人一直不喜歡硬皮,希望每本硬皮書都能有軟皮版的。字比較大排版也不錯,唯一不足就是紙有點透,不是厚薄問題而是紙質選擇問題,略影響讀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