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起贵,梁风梅 编
图书标签:
  • 物联网
  • 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应用
  • 传感器
  • 无线通信
  • 嵌入式系统
  • 智能家居
  • 智慧城市
  • 边缘计算
  • 数据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642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73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物联网工程与技术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主要介绍物联网基础知识与应用。本书共8章,分析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特点,重点介绍了物联网的RFID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短距离线通信技术、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支撑技术等关键技术,深入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生产与生活领域中的应用,由浅入深,兼顾理论与实际。本书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图文并茂,可读性、知识性和系统性、应用性强。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以后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简介

张起贵,太原工学院线电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太原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

目录

第1章 物联网及其体系结构
1.1 物联网的定义
1.2 物联网的特点
1.2.1 物联网的全面感知
1.2.2 物联网的可靠传递
1.2.3 物联网的智能控制
1.2.4 物联网的多种数据融合
1.3 物联网相关概念
1.3.1 物联网与互联网
1.3.2 物联网与传感器网
1.3.3 物联网与泛在网
1.4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1.5 感知层功能及其关键技术
1.5.1 感知层功能
1.5.2 感知层关键技术
1.6 网络层功能及其关键技术
1.6.1 网络层功能
1.6.2 网络层关键技术
1.7 应用层功能及其关键技术
1.7.1 应用层功能
1.7.2 应用层关键技术
习题1
第2章 物联网感知技术
2.1 常见自动识别技术
2.1.1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2.1.2 射频自动识别技术
2.1.3 卡类自动识别技术
2.1.4 生物特征自动识别技术
2.1.5 图像自动识别技术
2.2 传感器技术
2.2.1 传感器概述
2.2.2 微机电系统(MEMS)
2.3 智能技术
2.3.1 嵌入式技术
2.3.2 嵌入式系统
2.3.3 智能技术研究
习题2
第3章 RFID技术
3.1 RFID技术概述
3.1.1 RFID技术的特点
3.1.2 RFID系统的组成
3.1.3 RFID的分类
3.2 RFID技术基础
3.2.1 RFID通信方式
3.2.2 RFID常用的编码与调制方法
3.3 RFID电子标签
3.3.1 一位电子标签
3.3.2 含有芯片的电子标签
3.3.3 具有存储功能的电子标签
3.3.4 含有微处理器的电子标签
3.4 RFID 读写器
3.4.1 读写器的组成
3.4.2 读写器设计
3.5 RFID中的天线技术
3.5.1 RFID天线的应用及设计
3.5.2 RFID天线的制造工艺
3.6 RFID的射频前端
3.6.1 天线电路
3.6.2 射频电路
3.7 EPCglobal标准体系
3.7.1 EPC系统的特点
3.7.2 EPCglobal标准总览
3.7.3 EPC编码体系
3.7.4 EPC标签分类
3.7.5 EPC系统
3.8 RFID中间件
3.8.1 RFID中间件产品的分类与特征
3.8.2 RFID中间件设备集成技术
3.8.3 RFID中间件业务集成技术
3.9 RFID应用系统构建
3.9.1 RFID应用架构
3.9.2 RFID应用系统
习题3
第4章 物联网通信技术
4.1 互联网
4.2 移动通信
4.2.1 移动通信的特点与分类
4.2.2 移动通信网络
4.3 短距离线通信技术
4.4 线传感网
习题4
第5章 短距离线通信技术
5.1 蓝牙
5.1.1 蓝牙技术概述
5.1.2 蓝牙组网与蓝牙路由机制
5.1.3 蓝牙技术的应用
5.2 ZigBee
5.2.1 ZigBee技术概述
5.2.2 ZigBee组网技术
5.2.3 ZigBee的应用
5.2.4 基于ZigBee的线传感器网络
5.3 WLAN
5.3.1 WLAN技术标准及特点
5.3.2 WLAN的拓扑结构
5.3.3 WLAN的应用
5.4 IrDA
5.4.1 IrDA技术
5.4.2 IrDA协议
5.4.3 IrDA的应用
5.5 NFC
5.5.1 NFC概述
5.5.2 NFC的技术原理
5.5.3 NFC的应用
5.6 UWB
5.6.1 UWB的技术特点
5.6.2 UWB的技术原理
5.6.3 UWB的应用
习题5
第6章 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6.1 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6.1.1 线传感器网络的特征
6.1.2 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6.1.3 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6.1.4 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
6.2 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
6.2.1 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
6.2.2 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
6.2.3 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6.2.4 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协议
6.2.5 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标准
6.3 线传感器网络的控制技术
6.3.1 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
6.3.2 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控制技术
6.3.3 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
习题6
第7章 物联网应用支撑技术
7.1 云计算
7.1.1 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7.1.2 云计算服务模式与关键技术
7.1.3 云计算与物联网
7.2 中间件
7.2.1 中间件概述
7.2.2 中间件分类
7.2.3 物联网中间件
7.3 大数据及其融合
7.3.1 大数据及数据融合概念
7.3.2 物联网数据库
7.3.3 物联网数据融合
7.4 物联网安全技术
7.4.1 物联网安全新特点
7.4.2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7.4.3 物联网安全机制
习题7
第8章 物联网应用与解决方案
8.1 物联网应用领域与应用前景展望
8.1.1 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
8.1.2 物联网应用前景展望
8.2 智能物流应用与解决方案
8.2.1 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8.2.2 物联网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8.2.3 物联网在智能物流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
8.3 智能交通应用与解决方案
8.4 智能家居应用与解决方案
8.4.1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8.4.2 智能家居系统需求分析
8.4.3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习题8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海阔天空:一个普通人的远航》 这是一段关于发现、勇气与蜕变的故事。主人公阿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镇青年,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朦胧憧憬,踏上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航。他没有惊人的天赋,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只有一颗渴望看看世界的心,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旅程始于一次偶然的机缘。一份不起眼的招聘广告,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远洋货轮,成为了阿海改变命运的跳板。他告别了熟悉的小镇、年迈的父母和青梅竹马的恋人,毅然决然地登上了那艘即将驶向茫茫大海的巨轮。船上的生活远比他想象的要艰苦: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劳作,难以忍受的晕船,以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船员们之间难以跨越的隔阂。海上恶劣的天气,突如其来的风暴,每一次都将他和船员们置于生死边缘。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雕刻着阿海的棱角,也磨砺着他的意志。他从一个懵懂的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得力的船员。他学会了辨认星辰,掌握了航海的基本知识;他学会了在风浪中稳住身形,学会了与孤独为伴,也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船员,从经验丰富的老船长那里,他听到了关于大海的传说,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赞歌;从来自异国他乡的同事那里,他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体验了多元的文化碰撞。这些经历,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他渴望理解世界的内心。 旅途中,阿海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一次,船只在公海遭遇了严重的机械故障,面临着搁浅的危险。在绝望的时刻,是阿海凭借着平时细致的观察和学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次经历不仅让他赢得了船员们的尊重,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与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他还曾目睹过非法捕捞的残酷,见识过海洋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这让他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守护地球家园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在漫长的航行中,阿海也曾经历情感的挣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那个他曾经以为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人。他写下了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件,寄托着他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当他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望着浩瀚的星空,他突然意识到,真正的远方,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的拓展和视野的开阔。 当阿海结束了数年的海上生涯,再次踏上陆地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怯懦、迷茫的小镇青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他的步伐更加沉稳,他的内心早已被大海的辽阔与深邃所洗礼。他带回的,不仅仅是旅途中的见闻和故事,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全新理解。他将这段经历融入了未来的生活,用更加成熟、更加包容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海阔天空:一个普通人的远航》并非一部惊心动魄的冒险小说,也不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勇气、关于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不凡意义的写实之作。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一次看似平凡的远航,完成了一场自我发现与心灵升华的壮丽旅程。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渺小的个体,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拥抱未知,经历磨难,终将会在人生的航线上,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海阔天空。这是一本献给所有心怀梦想,却又在现实中踽踽独行的人们。翻开这本书,你或许会在阿海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茫茫大海的征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和方向。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之前,我对于物联网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万物互联”这个浅显的概念上。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具穿透力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物联网背后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力量。作者在探讨“物联网的伦理与社会影响”时,其深邃的思考和前瞻性的判断,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并没有回避物联网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例如数据隐私的边界在哪里,算法的公平性如何保障,以及自动化带来的就业冲击等。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具体的社会场景,比如智慧城市的公民数据权,智能家居的家庭隐私边界,以及人工智能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作者提出的“负责任的创新”的理念,以及呼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机制,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对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引领思考的哲学著作。它让我明白,真正伟大的技术,是能够促进人类福祉,并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

评分

这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体验中最让人惊喜的一本。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入手,没想到它竟然能如此深入浅出地将一个看似庞杂的技术领域呈现在我面前。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我能够理解的生活场景切入,比如智能家居的便利性,智能穿戴设备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管理,再到智慧城市的宏大构想,这些都让我觉得物联网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且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技术层面,这本书的讲解也做得相当到位。它细致地剖析了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并对每一层中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比如,在传感层,我了解到了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从温度、湿度传感器到更高级的图像识别和生物传感器,它们是如何收集数据的。在网络层,它不仅讲解了Wi-Fi、蓝牙等常用连接方式,还深入探讨了NB-IoT、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技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些技术能够支持海量设备的连接,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劣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技术名词,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比如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来阐述这些技术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它们带来的实际价值。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讲解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物联网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重塑。作者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他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类比,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触手可及。尤其是在阐述“物联网通信协议”这一章节时,作者的讲解方式让我醍醐灌顶。 他没有简单地罗列MQTT、CoAP、HTTP等协议的名称和功能,而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设备如何从传感器端采集数据,如何通过各种网络连接“奔跑”到云端,再如何被应用层解析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巧妙地穿插了各种通信协议的作用,解释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比如,他会详细解释为什么MQTT协议因为其轻量级的特点,非常适合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而CoAP协议则更适合RESTful风格的网络通信。他甚至还对比了TCP和UDP在物联网传输中的选择考量,让我明白了数据可靠性与传输效率之间的权衡。这种将技术原理融入故事化叙述的方式,使得枯燥的协议讲解变得饶有趣味,也让我对物联网的“连接”层面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以为,技术书籍往往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数学公式,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在行文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将冰冷的技术语言赋予了温度和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物联网平台与生态系统”的论述,它让我看到了物联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战略布局。 书中不仅仅关注单个设备或技术的实现,更着眼于构建一个开放、互联、共赢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作者深入剖析了物联网平台的关键功能,包括设备接入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开发与集成等,并解释了这些平台如何成为连接不同设备、不同应用、不同服务之间的桥梁。他对“开放标准”和“互操作性”的强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难以获得长远发展,而一个开放的平台才能汇聚更多的创新力量,催生出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书中对一些主流物联网平台的分析,例如阿里云、AWS IoT等,也让我对当前市场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对平台和生态系统的深入探讨,让我认识到,物联网的未来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生态的构建和价值的共享,这是一种更高远的商业智慧。

评分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这本书,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刻的见解,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物联网未来的大门。作者的文笔流畅,语言富有感染力,尤其是在描绘“智慧城市的应用前景”时,更是将我对未来的憧憬推向了极致。 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物联网如何渗透到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从智能交通管理、智慧能源分配、智能安防监控,到智能化的垃圾处理和环境监测。他描绘了一个更加高效、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生活场景,让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便利与美好。让我备受启发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智慧城市仅仅描绘成高科技的堆砌,而是强调了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他讨论了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的服务水平,并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书中还涉及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例如数据共享的壁垒、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这些都展现了作者对物联网发展全局的深刻思考。这本书让我坚信,物联网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引领社会进步、重塑城市形态的强大力量。

评分

阅读《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过程,如同进行一场精彩的知识探索之旅。作者的叙述逻辑严谨,结构清晰,尤其是在探讨“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的作用”时,他的分析视角异常独特且极具前瞻性。 书中详细阐述了边缘计算的概念,即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而不是将所有数据都传输到云端。作者用生动的例子,比如智能工厂中的实时设备故障检测,自动驾驶汽车的即时路况判断,以及智慧医疗设备对生命体征数据的快速响应,来解释边缘计算的必要性。他深入剖析了边缘计算如何能够降低网络延迟,减少带宽消耗,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且增强了数据安全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对比了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工作模式,强调它们并非相互替代,而是互补共存,共同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的物联网体系。这种对边缘计算的深入挖掘和独到见解,让我对物联网的未来架构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看到了其在应对海量连接和实时性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

评分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这本书,以一种极其耐心且循序渐进的方式,引领我走进了物联网的殿堂。作者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一幅幅生动的物联网应用画卷。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行业应用案例分析”的部分,它让我看到了物联网是如何切实地改变不同行业的面貌,并且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例如,在智慧医疗领域,书中详细介绍了通过可穿戴设备和远程监测技术,如何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实时跟踪,并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这对于慢病管理和老年护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智慧零售方面,通过RFID标签、智能货架和客流分析系统,企业可以实现库存的精准管理,优化商品陈列,提升顾客购物体验,甚至实现无人零售的模式。在智慧农业方面,利用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和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让我对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有了非常具象化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物联网未来发展方向的无限遐想。

评分

阅读《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深度拓展。我原本以为物联网仅仅是关于“连接”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连接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它不仅仅是设备之间的简单通信,更是一种数据的汇聚、分析和智能决策的过程。作者在“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这一章节中的阐述,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从海量的物联网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预测、优化和自动化。 举个例子,在智慧交通领域,通过分析来自车辆、路况传感器和导航设备的海量数据,物联网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预测拥堵,并智能地调整交通信号灯,甚至规划最优的出行路线,从而极大地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部署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避免非计划停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还探讨了物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这种多技术的协同作用,才真正释放了物联网的潜能,构建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未来社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物联网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一种赋能千行百业、重塑产业格局的强大驱动力。

评分

在深入阅读《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于“物联网标准与互操作性”的严谨论述深深吸引。他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看似复杂的技术标准体系,展现在我面前。 作者详细介绍了物联网领域中存在的各种标准,包括设备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安全标准以及平台接口等。他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建立统一的标准至关重要,它能够打破不同厂商、不同设备之间的壁垒,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从而加速物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书中对一些关键标准组织的介绍,例如ITU、IEEE、IETF等,以及它们在推动物联网标准化进程中的作用,让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探讨了标准制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比如技术更新的快速迭代、商业利益的博弈以及国际合作的复杂性。他提出的“开放式标准”和“行业联盟”的重要性,让我看到了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关键路径。这本书不仅让我理解了标准的重要性,更让我认识到,协同合作和开放共享是推动物联网技术迈向更高台阶的必由之路。

评分

在翻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之前,我对物联网的理解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智能设备概念上。然而,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角和严谨的逻辑,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邃的物联网世界。尤其是在探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个话题时,作者的深刻洞察和审慎态度,让我倍感安心。他没有回避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的安全挑战,而是将其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探讨。 书中详细阐述了物联网设备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包括数据泄露、非法访问、拒绝服务攻击以及设备被恶意控制等。作者并没有止步于问题陈述,而是积极地提出了应对策略。他深入分析了现有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机制、访问控制策略以及安全审计方法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并重点强调了端到端安全的重要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治理的挑战,包括标准的制定、法规的完善以及跨部门、跨企业的协作。他提出的“安全 by design”(设计即安全)的理念,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在物联网时代的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必须与安全和隐私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物联网的美好愿景。

评分

十分满意,对我学习有一定帮助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可以看?

评分

很好的,牌子的,正品。

评分

一个大单买了十一本书拆成三个小单,第一单第二天中午到货,自提。

评分

发货迅速,包装完好。

评分

活动期间买的,京东的物流还是一如既往的快,书也是正品。

评分

课本很不错,送的也很快!

评分

发货速度非常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

非常有参考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