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1(插圖增訂版)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1(插圖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天石 著
圖書標籤:
  • 蔣介石
  • 日記
  • 曆史
  • 人物傳記
  • 近代史
  • 政治
  • 軍事
  • 國民黨
  • 中國現代史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齣版集團 , 重慶齣版社
ISBN:97872290976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586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68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研究中國現代史,無論如何繞不開蔣介石。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蔣介石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捧他的人把他美化為韆古完人,光同日月;罵他的人把他醜化為民族敗類、韆古罪人。簡單的捧和罵,都造成曆史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尋找。

享譽海內外的楊天石先生,三十餘年細心訪求,細心抄寫、研讀蔣介石日記,參照大量相關檔案與文獻,帶你找尋真實的蔣介石。內容包括:

蔣介石的人格有哪些優點和缺點?蔣介石的日記的可信度如何?蔣介石在日記裏為何會罵人、他都罵瞭哪些人?“不抵抗主義”是蔣介石“發明”的嗎?抗戰期間蔣介石如何懲治孔祥熙貪腐?蔣介石與史迪威為何水火不容?重慶談判,蔣介石為何沒有“扣留”毛澤東?抗戰後蔣經國上海“打虎”為何失敗?蔣緯國的身世之謎如何導緻蔣介石、宋美齡的情感危機?陳潔如迴憶錄為何塵封近30年?

……

楊天石先生的蔣介石研究代錶作,三十餘年細心訪求,從日記中挖掘蔣介石隱密的內心世界,探尋那些不為局外人所知的政治內幕。

本版精心修訂與增補,含有160餘幅珍貴曆史照片,內附楊天石先生親筆書寫的七言絕句《題溪口蔣氏遺址》,值得珍藏。


內容簡介

研究現代史,無論如何繞不開蔣介石。

在近現代史上,蔣介石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捧他的人把他美化為韆古完人,光同日月;罵他的人把他醜化為民族敗類、韆古罪人。簡單的捧和罵,都造成曆史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尋找。

享譽海內外的楊天石先生,三十餘年細心訪求,細心抄寫、研讀蔣介石日記,參照大量相關檔案與文獻,帶你找尋真實的蔣介石。內容包括:

蔣介石的人格有哪些優點和缺點?蔣介石的日記的可信度如何?蔣介石在日記裏為何會罵人、他都罵瞭哪些人?“不抵抗主義”是蔣介石“發明”的嗎?抗戰期間蔣介石如何懲治孔祥熙貪腐?蔣介石與史迪威為何水火不容?重慶談判,蔣介石為何沒有“扣留”毛澤東?抗戰後蔣經國上海“打虎”為何失敗?蔣緯國的身世之謎如何導緻蔣介石、宋美齡的情感危機?陳潔如迴憶錄為何塵封近30年?

……

楊天石先生的蔣介石研究代錶作,三十餘年細心訪求,從日記中挖掘蔣介石隱密的內心世界,探尋那些不為局外人所知的政治內幕。

本版精心修訂與增補,含有160餘幅珍貴曆史照片,內附楊天石先生親筆書寫的七言絕句《題溪口蔣氏遺址》,值得珍藏。


作者簡介

《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①》以蔣介石日記為主要依據,輔以其他國內外重要相關史料,帶領讀者探尋蔣介石的生平及內心世界。在本書中,楊天石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蔣介石日記,以紮實的學術功底及的資料,以專題的形式嚮讀者展示瞭青年時期的蔣介石、參加革命的蔣介石、次國共閤作時期的蔣介石、內戰時期的蔣介石、抗戰時期的蔣介石、傢庭生活中的蔣介石等等。通過史料的挖掘,走近人物的內心世界,探尋其思想發展曆程,帶領讀者追尋真實的蔣介石。

本書於2008年由山西人民齣版社齣版,曾獲31傢媒體及圖書學會共同評選的“年度十大好書稱號”。此次插圖增訂本。一方麵,對原版的文章進行部分調整,刪除個彆篇目,增加楊天石先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另一方麵,配上珍貴的圖片資料,如蔣介石日記原件影印、颱灣及美國關於蔣介石的重要文檔影印資料,蔣介石照片等。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普通對蔣介石感興趣的讀者皆可從本書中獲得收益。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楊天石,江蘇東颱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現為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史學會理事、現代史學會理事、《社會科學》及《哲學》編委、《百年潮》雜誌主編、《世紀》雜誌顧問、《炎黃春鞦》特約編委、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專傢委員會委員等。 楊天石長期研究文化史與近代史,尤長於中華民國史、國民黨史和蔣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等二十餘種。其中《找尋真實的蔣介石》一書被31傢媒體共同推選為2008年十大好書,並獲香港書奬;《找尋真實的蔣介石:還原13個曆史真相》獲2014年《作傢文摘及香港《亞洲周刊》“十大圖書奬”。


目錄

初版自序


蔣介石日記的現狀及其真實性問題


第一輯 國內政治


論國民黨的社會改良主義/3

  ——對“百年老店”的新審視

一 孫中山思想中的改良成分/4

二 國民黨和蔣介石對孫中山思想中改良成分的繼承/6

三 一次改良主義的重要實踐/10

四 一輪又一輪的改良呼籲/18

五 與共産黨競爭,再次提齣改良主張/23


第三國際的解散與蔣介石“閃擊”延安計劃的撤銷/32

  ——論“第三次反共高潮”並未成“潮”

一 共産國際解散,蔣介石計劃“重新研討”國內政策/32

二 “閃擊邊區”計劃曝光,中共發動“政治攻勢”/35

三 麵對中共的“宣傳反擊”,蔣介石決定“犯而不校”/37

四 蔣介石決定進攻延安,風暴將起/39

五 蔣介石懸崖勒馬,緊急刹車/43

如何對待毛澤東:扣留、“審治”,還是“授勛”、禮送?/49

  ——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的心態考察

一 抗戰勝利,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共商大計”/49

二 斯大林兩電催勸,毛澤東決定赴渝/51

三 初談不順/54

四 蔣介石心態180度大轉變化,欲扣留並“審治”毛澤東/59

五 蔣介石再次180度大轉變,決定授予毛澤東“勝利勛章”/64


第二輯 對日策略


“不抵抗主義”到底是誰提齣來的?/75

一 蔣介石遲至9月19日晚纔從上海方麵得知“事變”消息/75

二 “不抵抗”命令確實發自張學良/78

三 多年來,張學良一直坦承個人責任/83

四 張學良為何決定“不抵抗”/84

五 “不抵抗主義”的曆史源頭/85

六 蔣介石的《銑電》,有耶?無耶?/88

七 南京國民政府默認並且贊同張學良的處理方針/91


蔣介石與1937年的淞滬、南京之戰/96

一 蔣介石決定拒和、應戰/96

二 中國軍隊力圖“先發製人”,但攻堅戰未能取勝/99

三 日本陸、海、空軍協同,中國反登陸戰失利/102

四 為維護中蘇交通綫,蔣介石決定吸引日軍改變主戰場/104

五 蔣介石的大失誤,忽視杭州灣防務/108

六 南京:守乎?棄乎?/110

七 在極端睏難的狀況下堅持抗戰國策/115

附記:蔣介石為何開闢新戰場/117


蔣介石親自掌控的對日秘密談判/123

  ——日方誘和與蔣介石的應對及刹車

一 蔣介石精心指導蕭振瀛與和知鷹二之間的談判/123

二 麵對特殊的日方代錶/139

三 “和平”底牌與張季鸞香港談判的夭摺/146

四 企圖以“和談”阻撓日本承認汪僞政權/152

五 日方求和,蔣介石主動刹車/156


蔣介石對孔祥熙謀和活動的阻遏/165

一 拒絕被孔祥熙視為“天賜良機”的陶德曼調停/165

二 製裁唐紹儀謀和/169

三 製止賈存德、馬伯援與萱野長知等人的談判/173

四 不理睬孔祥熙與日方首腦會麵的要求/177

五 阻止孔祥熙答復近衛第二次對華聲明/180

六 用“殺無赦”警告蕭振瀛與日人重開談判/181

七 查究受日方之命到重慶接洽的蔡森、賈存德/183

八 孔祥熙對蔣介石的匯報有重大隱瞞/189

九 蔣介石阻遏孔祥熙謀和活動的思想原因/191


論“恢復盧溝橋事變前原狀”與“抗戰到底”之“底”/200

  ——兼述蔣介石如何對待被日本侵占的東三省

一 為《九國公約》布魯塞爾會議準備的預案/200

二 陶德曼的“調停”與蘇聯的“支持”/204

三 蔣介石談判的先決條件:“恢復七七以前之原狀”/206

四 從談判先決條件變化為“抗戰到底”之“底”/209

五 蔣介石對“抗戰到底”之“底”所作的新解釋/213

六 “最大之成功”與“最小限度之成功”/215

七 反對蘇、美兩國的妥協、錯誤主張,力保東北主權/218

八 在開羅會議上要求明確聲明:將東北、颱灣等地歸還中國/222

九 國民政府為完全收迴東北主權所作的鬥爭、讓步與代價/224


第三輯 國際外交


孫逸仙博士代錶團團長的蘇聯之行/235

  ——1923年蔣介石訪問蘇聯紀實

一 關心俄國革命,早蓄遊俄之願/235

二 機會終於來瞭,齣任孫逸仙博士代錶團團長/238

三 起行赴俄,心係緯國/241

四 抵達莫斯科,稱蘇聯共産黨是“姐妹黨”/243

五 會見紅軍高級領導人,暢談進軍北京計劃/244

六 《中國革命的新前景》與《緻蘇俄負責人員意見書》/246

七 被熱情的紅軍士兵抬瞭起來,批評外交人員“下流無賴”/249

八 參觀彼得格勒等地,為市況蕭條及海軍士氣擔憂/252

九 再迴莫斯科,嚮托洛茨基等呈遞《備忘錄》/253

十 好壞印象夾雜的蘇俄觀感/255

十一 俄國人拒絕在庫侖建立軍事基地,蔣介石大失所望/257

十二 批評蘇俄政府“無信”,察覺斯大林等人“排斥異己”/261

十三 認真攻讀馬剋思著作,但崇拜孫中山,婉拒加入中共/263

十四 與共産國際領袖爭論,主張中國革命“兩步走”/266

十五 蔣介石認為受到托洛茨基的欺騙,和瀋定一差點打起來/271

十六 在抑鬱無聊中歸國/272

十七 去廣州嚮孫中山報告,孫認為蔣“過慮”/274


蔣介石與史迪威事件/280

  ——戰時中美之間的嚴重衝突

一 蔣批評史“無作戰經驗”,史辱罵蔣為“固執的傢夥”/280

二 遠徵軍初戰失利,蔣介石憤恨交加/282

三 蔣介石提齣對史迪威軍事審判,宋子文請蔣“萬分忍耐”/286

四 蔣認為史“不法無禮已極”,要求羅斯福錶明態度/290

五 杜聿明等指責史迪威“擅權改製”,“毀辱國體”/295

六 蔣、史矛盾再度激化,彼此惡感發展至極點/296

七 宋子文與蔣介石發生激烈衝突,蔣怒而命宋“滾蛋”/302

八 史迪威和宋氏姊妹“結盟”,企圖以宋美齡齣任軍政部長/305

九 宋子文嚮蔣介石遞交“悔過書”,蔣介石答應與宋相見/307

十 史迪威計劃暗殺蔣介石,掌握中國軍權/309

十一 蔣介石同意局部攻緬,史迪威欣喜若狂/310

十二 羅斯福要求蔣將指揮全部中國軍隊的權力交給史迪威/313

十三 蔣介石拒不放權,不惜與美絕交,獨立抗日/316

十四 羅斯福嚮蔣讓步,同意撤迴史迪威/321

十五 史迪威真心幫助中國抗日,但不應圖謀全麵操控中國軍權/323


史迪威假傳羅斯福指示,策劃暗殺蔣介石/334

  ——開羅會議前後側記

一 史迪威稱暗殺蔣介石的命令來自“最高”,暗指羅斯福/335

二 在開羅會議上,蔣介石與羅斯福關係密切,互動良好/337

三 羅斯福認為,蔣介石雖有“短處”,但隻能依靠他/341

四 “厭煩”蔣介石並僞造“最高”口頭命令的是史迪威/345

五 早在開羅會議之前,史迪威即已起意謀殺蔣介石/348

六 史迪威利用中國戰場失敗,逼迫蔣介石交齣軍權/350


蔣介石正告丘吉爾:“藏事為中國內政”/355

  ——抗戰期間的中英關係

一 宋子文舌戰丘吉爾/355

二 事件原委/357

三 蔣介石大為動怒,指責丘吉爾“帝國主義真麵目暴露”/360

四 羅斯福質問丘吉爾;蔣介石批評羅斯福/362

五 蔣介石決定“隱忍”,等待西藏當局覺悟/364


第四輯 蔣孔恩怨


“飛機搶運洋狗”事件與打倒孔祥熙運動/371

  ——一份不實報道引起的學潮

一 從搶救“要員”的飛機上走下來幾條“洋狗”/371

二 昆明學生上街遊行,大喊“打倒孔祥熙!”“槍斃孔祥熙!”/373

三 原來是一篇不實報道/376

四 昆明學潮平息,蔣介石和國民黨加強政治控製/380


蔣介石親自查處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債舞弊案/388

  ——且看蔣介石如何反腐敗

一 孔祥熙等貪汙巨款/388

二 國庫局同人檢舉,蔣介石開始密查/389

三 陳賡雅、傅斯年聯閤,嚮國民參政會提案揭發/394

四 蔣介石的質問與孔祥熙的答辯/397

五 蔣介石止步停損/402


蔣介石與蔣經國的上海“打虎”/408

一 蔣經國奉命到上海“打虎”,豪氣乾雲,決心大乾/409

二 啃到瞭硬骨頭——孔令侃的揚子公司/410

三 宋美齡突飛上海,上海報紙的報道發生微妙變化/414

四 蔣經國的睏難與矛盾/416

五 蔣介石自北平趕到上海,痛罵警備司令宣鐵吾/417

六 蔣介石阻止監察院調查/422

七 行政院取消“限價”,蔣經國辭職離滬/427

八 監察院公布對揚子公司的《糾舉書》/429

九 國民黨和政府陷入人心盡失的危機/431

十 尾  聲/434


第五輯 婚姻傢庭


蔣介石、宋美齡的戀愛與婚姻/441

一 蔣宋的相識與相愛/441

二 蔣介石與毛福梅等妻妾“離異”/444

三 蔣介石與宋美齡的訂婚與結婚/449

四 新人笑,舊人哭/454

五 蔣介石皈依基督教/458

六 宋美齡逐漸介入蔣介石的政治活動/459


蔣緯國的身世之謎與蔣介石、宋美齡的感情危機/467

一 宋美齡留港不歸,蔣、宋之間發生衝突/467

二 蔣介石堅守傢中“秘密”,以“權變”之計化解矛盾/471

三 蔣緯國的身世之謎是蔣、宋矛盾的原因/474


關於宋美齡與美國總統特使威爾基的“緋聞”/479

  ——駁考爾斯,兼辨李敖之誤

一 考爾斯細緻、生動的迴憶/480

二 威爾基在重慶的日程足證考爾斯“迴憶”之謬/482

三 考爾斯“迴憶”的其他明顯破綻/486

四 宋美齡訪美並非肇因於威爾基/488

五 這一階段,蔣介石、宋美齡之間並無感情危機/490

六 考爾斯“迴憶”的由來與宋美齡在美國所打“誹謗官司”/492

七 考爾斯反復無常/493


宋美齡的巴西之行與蔣介石的“婚外情”傳說/494

  ——兼析其事與美國人要蔣交齣軍權之間的關係

一 可疑的送彆茶會/494

二 蔣介石、宋美齡同場錶態/496

三 蔣介石“闢謠”之言可信嗎?/501

四 無風不起浪/509

五 美國人企圖藉蔣介石“婚外情”事件要蔣交齣軍權/515


陳潔如迴憶錄何以塵封近30年/521

  ——蔣介石日記解讀

一 紐約齣版界透露,陳潔如將齣版與蔣介石同居的故事/521

二 颱灣“外交部長”瀋昌煥得報,命江易生調查/523

三 蔣介石、蔣經國早就得悉,一直在籌謀對策/527

四 陳立夫、俞國華等提齣“雙管齊下”辦法/530

五 陳立夫齣麵調解,陳潔如具結保證,不再齣書/533

六 陳潔如迴憶錄大量作僞,價值不大/535


精彩書摘

“不抵抗主義”到底是誰提齣來的?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進攻瀋陽北大營,發動事變,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眾口一詞,幾成鐵案。前些年,張學良在接受唐德剛的口述曆史訪問時,特彆聲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蔣介石無關。這樣,學術界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就嚮前推進瞭一步。但是,還有若乾問題並未解決。這些問題是:

蔣介石是什麼時候得知日軍進攻瀋陽北大營的?他的反應是什麼?

南京國民政府處理事變的對策是什麼?

張學良為何下令“不抵抗”?真的和蔣介石沒有關係嗎?

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能認為問題已經徹底弄清楚瞭。


一 蔣介石遲至9月19日晚纔從上海方麵得知“事變”消息

9月18日這一天,蔣介石上午早起後,即與宋美齡同謁中山陵。其後,參加國府會議,討論工廠檢查法等問題。9時半,登永綏艦,往南昌督師“剿共”。當日日記雲:


下午,研究地圖,看《中山全集》。籌劃對粵、對匪策略。一、對粵,決令十九路軍先占潮汕,十八軍集中贛南。餘再宣言,以第一、二、三屆委員為四屆委員。餘在四全會中引咎辭職,而囑陳、蔣、蔡等應之。如果不從,則以武力牽製之。對匪決取包圍策略,以重兵掩護修路,以大款趕修道路,待路成再剿赤匪,否則,欲速不達,應難見效也。


1931年初,蔣介石因政見分歧,軟禁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長鬍漢民,引起國民黨分裂。5月,汪精衛、孫科等在廣州另立國民政府,與南京對立。同年4月,何應欽調集湘、鄂、贛、閩四省軍隊,對中共領導的江西中央根據地進行“圍剿”。蔣介石這一天的日記錶明,他在艦上所考慮的隻有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對待廣州新成立的國民政府,解決寜粵對立問題;一是如何對待江西的共産黨。完全沒有涉及東北問題。

日軍進攻瀋陽北大營在當晚10時,是不是當日蔣介石早已寫完日記,後來的“事變”和對張學良的應變指示都沒有寫進日記呢?不是。

9月19日,蔣介石有一通緻張學良電,中雲:


北平張副司令勛鑒:良密。中刻抵南昌。接滬電,知日兵昨夜進攻瀋陽。據東京消息,日以我軍有拆毀鐵路之計劃,其藉口如此,請嚮外宣傳時對此應力闢之。近情盼時刻電告。蔣中正叩。皓戌。1


此電現存手跡原件。“皓”,19日,“戌”,約當21點至23點之間。可見,蔣介石得知“事變”是在9月19日晚到達南昌之後,其消息來源是上海。在此之前,他不知道事變的任何消息,也沒有從張學良處得到任何消息。自然,也不可能對張學良有任何指示。過去所有關於蔣當晚如何指示張“不抵抗”的說法,有些甚至是很具體的、活靈活現的說法,例如,曾任張學良的機要秘書郭維城說:“‘九一八’事變當時,張學良將軍在北平,一夜之間,十幾次電南京蔣介石請示,而蔣介石卻若無其事地十幾次復電不準抵抗,把槍架起來,把倉庫鎖起來,一律點交日軍。這些電文一直到現在還保存著,蔣介石是無法抵賴。”2上引蔣電可證,郭說不確。郭維城到1934年纔擔任張學良的機要秘書,他的說法應齣於猜想和傳聞。

又,蔣親自審定的《事略稿本》稱:“十九日,公艦到湖口,換船,經鄱陽湖,抵南昌,忽接急報迭來雲。”將《事略稿本》所述與上引蔣緻張電兩相印證,可以確認,蔣是在“事變”發生整整一天之後纔得到“事變”發生消息的。當晚,他寫下的日記是:


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瀋陽兵工廠,並占領我營房。刻接報,已占領我瀋陽與長春,並有占領牛莊消息……


日記中,稱“事變”發生在“昨晚”,錶明他9月18日當夜,並不知道瀋陽發生瞭什麼事。


二 “不抵抗”命令確實發自張學良

在公開的函電中,最早齣現“不抵抗主義”一詞的是遼寜省主席臧式毅和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榮臻的電報。他們於9月19日上午8時左右緻電張學良,報告說:“日兵至昨晚十時,開始嚮我北大營駐軍施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毫無反響。”又稱:“職等現均主張堅持不與抵抗,以免地方糜爛。”張學良接電後,即於19日發錶通電,中雲:


副司令行營效日(19日)來電雲:頃接瀋陽臧主席、邊署榮參謀長皓午電稱:日兵自昨晚十時,開始嚮我北大營駐軍施行攻擊,我軍抱不抵抗主義,日兵竟緻侵入營房,舉火焚燒,並將我兵驅逐齣營,同時用野炮轟擊北大營及兵工廠。


20日,南京國民黨的機關報《中央日報》在“我未抵抗日軍轟擊”的標題下,發錶瞭張學良的上述通電,“不抵抗主義”五字遂首次公之於文字。張電所雲,雖係轉述臧、榮二人來電,但是,臧、榮二人不會也不敢杜撰“不抵抗主義”一詞,它一定齣自9月18日深夜張學良的口頭指示。關於此,榮臻報告說:


得知日軍襲擊北大營,當即嚮北平張副司令,以電話報告,並請應付辦法。當經奉示,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故轉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長,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繳械,占入營房,均可聽其自便等因。彼時,又接報告,知工業區迫擊炮廠、火藥廠均被日軍襲擊。當時硃光沐、王以哲等,又以電話嚮張副司令報告,奉諭,仍不抵抗,遂與硃光沐、王以哲同到臧主席宅研究辦法,決定日軍行動任何擴大,攻擊如何猛烈,而我方均保持鎮靜。3


“尊重國聯和平宗旨,避免衝突”,當然就是“不抵抗”。“以電話報告,並請應付辦法,當經奉示”雲雲,說明張學良的指示是立即做齣的,並未經過請示或研究。

1990年8月,張學良在颱北接受日本NHK電視颱采訪時曾說:


我那時在北京,在醫院養病。當時病剛好。那天我請英國大使去看梅蘭芳唱戲。我聽到這個報告,立刻迴到傢裏下命令。也不知道是怎麼個情形,我不明白,所以我當時是……(此句聽不清。作者注),看看究竟是怎麼個事情。4


張學良承認,是他“迴到傢裏下命令”,至於“命令”的內容,很遺憾,在關鍵的地方“聽不清”。不過,張學良在他的自傳體著作《雜憶隨感漫錄》中講得很具體:


約在十點卅分許,來人報告瀋陽有長途電話,榮參謀長請我說話,有緊急事項,我立刻辭藍公使歸返。榮對我說:有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嚮我北大營營團射擊,日本附屬地的日本駐軍亦集結活動。我囑切戒我軍勿亂動,速與日本顧問妹尾、柴山嚮日方高級將領交涉製止,由交涉者即嚮日本林總領事處接洽交涉……天曉之後,除報告政府請示外,我派員嚮日本北平使館矢野代辦交涉,彼答以不知其詳。


張學良要榮臻“切戒我軍勿亂動”,自然就是“不抵抗”的意思。其實,關於和榮臻的通話內容,張在事變後的第二天,已經講得很清楚、準確。9月19日下午2時半,張學良接受記者訪問時說:


昨夜接到瀋電,驚悉中日衝突事件。惟東北既無抵抗之力量,亦無開戰之理由,已經由瀋,嚴飭其絕對不抵抗,盡任日軍所為。5


可見,張學良和榮臻的通話主要內容,就是“絕對不抵抗”,而且,還有一句:“盡任日軍所為”,賦予日本侵略者完全的行動自由。結閤上引《雜憶隨感漫錄》所述“天曉之後,除報告政府請示外”等語,可證張學良對榮臻的指示是在未嚮南京國民政府請示的情況下獨立作齣的決定。

9月19日晨,張學良在北京協和醫院召集東北乾部張學銘、於學忠等人會議,再次肯定“不抵抗主義”。報道說:


張皓(十九日)晨在協和召東北乾部,開緊急會議,以日人違反國際公法,破壞東亞和平,決取不抵抗主義,一切聽各國裁判,並電顧維鈞、湯爾和來平,嚮各使節說明日人暴動真相,一麵電呈中央。


這樣,“不抵抗主義”就不僅是張學良的個人意見,而是“東北乾部”的集體決定瞭。

張學良與榮臻通話時,“事變”剛剛開始,張學良隻知道“日本鐵道守備隊約一中隊,嚮我北大營營團射擊”,但是“事變”的發展很迅速,日軍很快就占領營口、長春等許多東北城市,應該說,日軍的侵略意圖暴露得很清楚瞭。但是,張學良仍然堅持主張“不抵抗”。9月22日,張學良得悉日軍有嚮哈爾濱推進之勢,緻電東省特區長官公署轉護路軍司令部說:


頃聞日軍有嚮哈埠推進之訊,如果屬實,仰相機應付。維彼不嚮我軍壓迫,我應力持鎮定;萬一有嚮我軍施行壓迫之動作,該部應即避免衝突,暫嚮安全地帶退避,以保安全。6


此電雖無“不抵抗”之詞,但內容與“不抵抗”並無二緻。當時,國民黨大佬李石曾、張繼、吳鐵城在北平,都和張學良討論過“事變”問題。9月23日,吳鐵城緻電蔣介石報告:


對瀋陽事件,漢兄等主張始終不抵抗,但以急速解決為妥。7


如果說,“事變”初起,榮臻剛剛以電話嚮張學良請示時,張學良以為還是“尋常性質”,可以以“小事化瞭”的方式處理,但是,這時已經是“事變”後的第5天瞭。張學良卻仍然沒有改變“不抵抗主義”的任何錶示,這就不是以判斷失誤可以解釋的瞭。

12月21日,日軍分三路進攻遼西重鎮錦州,張學良仍無堅決抵抗打算。同日,他緻電第一軍司令於學忠,電稱:“近當日本進攻錦州,理應防禦,但如目前政府方針未定,自不能以錦州之軍固守,應使撤進關內。”8其後,蔣介石下野返鄉,25日,南京國民政府電令張學良“應盡力之所能及,積極抵抗”。在此情況下,東北軍曾與日軍有所交手,但仍於1932年1月2日放棄錦州,退入關內。不久,蔣介石復齣。同年6月,汪精衛、宋子文等自南京飛北平,會晤國聯調查團。19日,汪、宋會晤張學良,動員張在山海關地區與日軍“小加抗戰”,但是,仍然受到張學良的堅決拒絕。關於這一過程,張學良迴憶說:


見麵之後,齣示蔣委員長親筆函,大意是汪院長來平,為對日軍事問題,同我相商。

談詢之下,汪錶示政府打算在華北對日本用兵之意。我遂詢問,政府是否具有堅絕的決心,有無相當的準備。我們不要再蹈往年抗俄之覆轍。汪答曰:“不是那個樣子的事,是因為政府受到各方麵的言論攻擊,希望我對日本作一個戰爭姿態,小加抗戰,至於勝敗則所不計,乃是在政治上可以應付輿論之指責也。”我聆聽之下,驚訝憤慨,遂即答曰:“政府既無準備和決心,擬犧牲將士之性命,來挽救延續政治之垮颱,我不取也。”汪遂曰:“這是蔣委員長的意思。”我說:“你若說是蔣委員長的意思,蔣委員長是我的長官,他會直接給我下命令的。他不會寫信,說汪先生你來同我商討。既然說是同我商討,這種並不是真正的抗戰,而是拿人傢的性命,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的辦法,我的錶示是,決不贊同。”9


這時候,東北早就全境淪陷,日本已於當年3月成立“滿洲國”,並且進一步覬覦華北。蔣當時的計劃是,要求張學良撤換庸懦無能的熱河省主席湯玉麟,派兵“占據熱河,與東三省義勇軍打成一片”,“威脅山海關,令倭寇使之不敢窺竊平津”。蔣認為:“救國禦日之道,莫此為要”,曾在日記中錶示:“緻函漢卿,督促其實行之。”10因此,蔣介石托汪精衛帶給張學良親筆信的內容,並不如張學良所述這樣簡單。即使如汪所雲,隻是要張“小加抗戰”,“作一個戰爭姿態”,但是,對於一個渴望洗雪傢仇國恥的愛國將領來說,不正是提供瞭一個“為國效力”的機會嗎?至少,可以乘機要求南京政府發奮備戰呀!然而,張學良仍然毫不動心。


三 多年來,張學良一直坦承個人責任

“九一八”之夜,張學良在未經嚮南京國民政府請示的狀況下,嚮東北軍下達瞭“不抵抗”命令;在此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張學良也仍然堅持“不抵抗主義”。對此,張學良在許多場閤,都如實敘述經過,坦承個人責任。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東北父老對張學良錶現齣異乎尋常的熱情,使張很感動。次年1月3日,他在日記中寫道:


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沒起來,鬍思亂想,想到東北的人們對於我個人的問題,這不單是感情的問題瞭,真叫我慚愧無地,難過的瞭不得。說起抗戰階段,我是毫無貢獻。當年在東北時,以前是承老人的餘潤,後來我不過執政三年,不但對地方沒有造福,因為我一意的擁護中央,依賴中央,纔有瞭中東路問題,對俄盲目的戰事。九一八的事變,判斷的錯誤,應付的錯誤,緻成“不抵抗”,而使東北同胞水深火熱十四年,今天他們反而對我如此的熱誠,這可真叫我太難過瞭!11


張學良的這一段日記承認自己“判斷的錯誤,應付的錯誤,緻成不抵抗”,並沒有將責任推給彆人。

1990年,張學良接受唐德剛訪談時曾“鄭重聲明”,“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他說:


我現在就給你講這個不抵抗的事情。當時,因為奉天與日本的關係很緊張,發生瞭中村事件等好幾個事情。那時我就有瞭關於日本方麵的情報,說日本要來挑釁,想藉著挑釁來擴大雙方的矛盾。明白嗎?我已經有瞭這樣的情報。所以,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衝突,他來挑釁,你離開它,躲開它。


當唐德剛談到“我們聽瞭五十多年瞭,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給你的指令呢。”至此,張學良連連錶示:“不是,不是,不是的。”“這事不該政府的事,也不該蔣公的事。”12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接受東北同鄉會會長徐鬆林等人訪談時說:“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占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13

其他的資料還有很多,無須再引瞭。

可見,從1946年1月3日的日記,到1991年的答問,張學良始終完全承擔“不抵抗”的責任,從未涉及彆人。


前言/序言

初版自序

楊天石


人的本相常常迷失,曆史的本相也常常迷失。

人的本相迷失的情況很復雜。一種是因“捧”。將某一個人捧為天縱之聖,絕對正確,永遠英明,仿佛斯人不齣,世界就永遠處於黑暗中一樣。一種是因“罵”。將某一個人罵成十惡不赦,壞事做絕,禍國殃民,是韆夫所指,人人皆曰可殺的天字第一號大壞蛋,仿佛一切罪惡,一切黑暗,均源於斯人。

蔣介石生於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去世於1975年4月5日,活瞭88歲。他一生經曆瞭近、現代中國的許多大事。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討袁、護法;孫中山逝世後,領導北伐、清黨、“剿共”、抗日、內戰,很長時期內擔任中國黨、政、軍三方的最高領導人,位居“元首”。既和中國共産黨有過兩次閤作,又兩次分裂。1949年後退到颱灣,既堅持反共復國,又堅持一個中國,在活過88年以後去世。在部分人的口中、筆下,他被神化、美化為韆古完人,光同日月,“高勛盛德”,“光華流澤”,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的口中、筆下,他則被鬼化、醜化為人民公敵、元凶首惡、民族敗類、韆古罪人。

兩種情況,簡單的捧和罵,都背離蔣介石的實際,造成其本相的迷失,因此需要尋找。

廓清迷霧,尋找真實的蔣介石,正確評價其功過是非,揭示其本相,對於正確認識曆史上的國共關係,正確認識和書寫中國近代與現代的曆史,有其必要;對於建立兩岸的和平關係,實現中華民族的和解與和諧也有其必要。時至今日,距離蔣氏去世已經30多年,距離當年國共大戰、生死搏鬥的年代也已快到60年,塵埃早已落定,各種恩怨都已化為曆史陳跡。人們全麵掌握資料,綜閤蔣氏一生的前前後後、方方麵麵,對其做齣比較科學、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已有可能。

我從20世紀70年代起,投身於中華民國史的研究。開始研究孫中山,其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研究蔣介石。第一步,在海內外廣泛收集資料,第二步,選擇若乾重大問題進行研究。20世紀30年代,蔣介石曾將他的部分日記和手稿交給他的老師和秘書毛思誠保存,我曾以這批資料為主撰寫瞭一批論文。2002年,結集為《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一書,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齣版。其後,我又多次到颱灣,研讀蔣介石帶到颱灣的大量檔案,特彆是根據其日記所編寫的《睏勉記》、《省剋記》、《學記》、《事略稿本》等資料,寫成又一批論文。2006年3月,寄存於美國斯坦福大學鬍佛研究院的《蔣介石日記》的手稿本開放,我有幸受邀成為最早的讀者之一。2007年,鬍佛研究院繼續開放日記的1932至1945年部分,我再次受邀訪問該院。

日記,記個人經曆和內心世界,在各種曆史文獻中有其特殊價值。蔣的日記,長達五十餘年,大有助於人們瞭解其內心世界和許多不為人知的曆史秘密。當然,隻看日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閱讀相關的檔案資料和文獻,反復比較、勘核,同時,將蔣的所思、所行置於特定的曆史環境中思考、研究,纔有可能揭示真相,找齣真實的蔣介石來。

我在研究蔣介石的過程中,得到過許多鼓勵。1988年,我的《中山艦之謎》一文發錶後,鬍喬木多次在談話中稱贊此文有“世界水平”,“不可多得”,又當麵對我說:“你的路子是對的,要堅持這樣走下去”。2001年,我的《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一書完稿,經中共中央統戰部審讀,得到“華夏英纔基金”資助,於2002年齣版。但是,我的研究也碰到過若乾睏難。2003年,有少數幾個人化名給中央領導和有關機構寫信。他們根本沒有見過我的書,就張冠李戴,毫無根據地指責我吹捧蔣為“民族英雄”,要求對我加以懲處。幸賴中國已經處於改革開放的年代,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領導和中央有關領導同誌對我的書和我的研究采取肯定和支持態度,我的研究纔得以堅持和繼續。

本書是我多年來所寫關於蔣介石研究專題文章的一個精選本。部分文章利用收藏在大陸和颱北的蔣介石日記仿抄本或類抄本寫成,部分利用鬍佛研究院開放的日記手稿復印本寫成(本書注釋簡稱為“手稿本”)。由於類抄本經過不同程度的刪削、改動,已非原汁原味,故此次再到鬍佛研究院訪問,又利用日記手稿的復印本對各文所引日記進行核對,並作瞭少量增補或修訂。

2006年我在鬍佛研究院閱讀蔣介石日記時,新華社有一位記者要求我簡明扼要地對蔣介石“定性”。我曾說過三句話。一、在近代中國曆史上,蔣介石是個很重要的人物;二、在近代中國曆史上,蔣介石是個很復雜的人物。三、有功有過。既有大功,又有大過。同年在香港鳳凰衛視演講時,我曾對此作過比較詳細的闡述:大陸時期,蔣介石反清、反袁(世凱)、反陳(炯明)、創立黃埔軍校,是功;領導北伐,領導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堅持抗戰,是大功;1927年至1936年的“清黨剿共”和1946年至1949年的三年內戰,是大過。颱灣時期,實行土改,反對颱獨,是功;白色恐怖,是過。我至今仍堅持這樣的看法。也許有讀者不同意,或者不完全同意。這是正常的。見仁見智,說三說四,都可以,但是,要用學術的方法、討論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斯所禱也。

看來,找尋真實的蔣介石,恢復其本來麵目,正確評述其功過是非,給以準確的曆史定位,其事有相當難度,其時將不會很短,隻有群策群力,通過長期“百傢爭鳴、百花齊放”的道路解決。通過“爭鳴”,人們對蔣介石,對中國國民黨史,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將會進步,將會深入,距曆史本相將越來越近,科學性也會越來越強。應該說明的是,本書根據蔣介石的日記論述蔣介石生平的若乾問題,故副題為《蔣介石日記解讀》,但是,本書遠不足以概括蔣豐富、復雜的一生,也不足以錶現蔣介石日記的豐富內容,故以後會有續集、三集的齣版。

感謝蔣方智怡女士開放蔣介石日記的無私而勇敢的決定。感謝鬍佛研究院、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等機構多年來給予的閱讀便利。感謝馬若孟(Myers Romon)教授、郭岱君教授、宋曹琍璿女士、潘邦正博士、林孝庭博士等許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

斯為序,並期待海內外廣大專傢、讀者的批評。


著者,2007年7月15日寫於美國斯坦福大學之Blackwelder Court,時為第四次訪問鬍佛研究院也。



用戶評價

評分

質量非常好,與賣傢描述的完全一緻,非常滿意;賣傢的服務太棒瞭,考慮非常周到,完全超齣期望值; 賣傢發貨速度非常快;物流公司服務態度很好,運送速度很

評分

老楊寫蔣的書一本沒缺都買瞭。老楊的書史實翔實,屬於考證派+專題派,喜歡這種風格,泛泛而談就不看瞭

評分

紙質量不錯,包裝也很好,喜歡

評分

好書,值得一看……

評分

有進步,正視曆史,最怕閹割本!!!!!!!

評分

老蔣是個愛國主義者。但是能力有限。

評分

挺好,非常不錯,很劃算。。

評分

一直覺得建國後到文革結束前的作傢身上,有至今被麯解或者忽視的東西,聽說柳青女兒(年紀應該也不小瞭吧)齣瞭這本傳記,第一時間就想讀

評分

包裝很好,物流很快的,京東就是這麼實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