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第二版)

細胞生物學(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瑤 編
圖書標籤:
  • 細胞生物學
  • 生物學
  • 細胞
  • 分子生物學
  • 生命科學
  • 醫學
  • 教材
  • 第二版
  • 高等教育
  • 生物化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45472
版次:2
商品編碼:1176832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細胞生物學(第二版)》由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組織編寫,在係統闡述細胞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重點介紹瞭物質運輸、信息傳遞、能量轉換、周期調控、分化發育、癌變、免疫、衰老與凋亡等細胞的重大生命活動。相比於第一版教材,內容上更加豐富,在闡明基本概念、原理的同時,適當介紹學科發展的前沿,並對專業詞匯注明瞭英文,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專業英語水平。為便於讀者學習、思考,章末附有本章小結、進展、思考題。本書可作為綜閤、師範、醫學和農林高等院校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細胞生物學教材,也可作相關專業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瑤,上海復旦大學,教授。主要教學經曆(授課名稱、起止時間、授課對象、授課學時、所在單位等)1。細胞生物學,1993-2014,本科生,26-54學時/年,復旦大學2。基因組醫學研究進展,2008-2014,研究生,18-36學時/年,復旦大學3。生物芯片,2010-2014,本科生,18-36學時/年,復旦大學。

目錄

第一章細胞與細胞生物學1
第一節細胞生物學的發展簡史1
一、顯微鏡的發明2
二、細胞的發現與描述3
三、細胞分裂與染色體的研究5
四、細胞器的發現5
五、分子細胞生物學的發展6
第二節細胞學說的創立7
一、細胞理論7
二、原生質理論7
三、現代細胞理論8
第三節細胞的化學組成9
一、細胞的化學基礎9
二、細胞的基因10
第四節生物體由細胞組成12
一、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12
二、細胞的多樣性14
三、細胞的同一性17
第五節細胞的一般結構21
一、原核細胞的結構21
二、真核細胞的結構22
第六節細胞生物學研究進展24
一、乾細胞工程及其在醫學的應用25
二、人造細胞26
三、虛擬細胞27
四、細胞組學27
本章小結28
思考題28
參考文獻28
第二章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30
第一節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30
一、光學顯微鏡30
二、電子顯微鏡36
第二節細胞組分的分析方法38
一、用超速離心技術分離細胞器與生物大分子及其復閤物38
二、細胞內生物大分子的示蹤技術、原位雜交40
三、應用放射自顯影技術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細胞內的閤成動態41
四、流式細胞技術、技術進展和功能41
第三節細胞培養、細胞工程與組學研究技術41
一、細胞培養41
二、細胞工程43
三、基因轉染與敲除43
四、組學研究技術44
本章小結45
進展46
思考題46
參考文獻46
第三章細胞膜與錶麵47
第一節細胞膜47
一、細胞膜的組成47
二、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徵53
第二節物質的跨膜運輸56
一、轉運蛋白和主動運輸56
二、離子通道運輸61
第三節細胞錶麵和細胞外65
一、細胞錶麵65
二、細胞外被和胞外基質74
本章小結80
進展81
思考題81
參考文獻81
第四章核糖體與RNA83
第一節細胞質83
一、細胞質的組成83
二、細胞質遺傳86
第二節核糖體86
一、核糖體的基本類型與成分86
二、核糖體的結構與生物發生88
三、核糖體的功能91
四、多聚核糖體97
第三節非編碼RNA97
一、核酶98
二、小RNA106
三、長鏈非編碼RNA110
本章小結115
進展116
思考題116
參考文獻117
第五章細胞內膜係統118
第一節內質網118
一、內質網的結構119
二、RER與蛋白質閤成120
三、ER與蛋白質的修飾、加工和組裝125
四、脂類閤成128
五、ER的其他功能128
第二節高爾基復閤體129
一、高爾基體的基本結構130
二、主要功能131
三、高爾基體的發生134
第三節溶酶體與過氧化物酶體135
一、溶酶體的結構和性質135
二、溶酶體的發生137
三、溶酶體的功能139
四、溶酶體與疾病141
五、過氧化物酶體143
第四節膜泡運輸145
一、膜泡運輸的種類145
二、膜泡運輸的定嚮機製150
三、細胞的內吞作用153
四、細胞分泌158
本章小結162
進展163
思考題163
參考文獻163
第六章細胞骨架165
第一節微絲166
一、微絲的組成及結構166
二、微絲的組裝及動力學特徵167
三、微絲結閤蛋白169
四、微絲的功能170
第二節微管177
一、微管的組成及結構178
二、微管的組裝及動力學特徵179
三、微管組織中心182
四、微管結閤蛋白183
五、微管的功能183
第三節中間縴維189
一、中間縴維的化學組成189
二、中間縴維蛋白的翻譯後修飾190
三、中間縴維的組裝191
四、中間縴維結閤蛋白191
五、中間縴維的功能191
第四節細胞骨架縴維間的相互聯係193
一、微絲與微管間的相互聯係194
二、微管與中間縴維間的相互聯係194
三、微絲與中間縴維間的相互聯係194
四、微絲、微管及中間縴維間的相互聯係194
本章小結194
進展195
思考題196
參考文獻196
第七章細胞的能量代謝198
第一節綫粒體的結構與功能199
一、綫粒體的形態結構199
二、綫粒體的功能201
第二節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207
一、葉綠體的形態結構207
二、葉綠體的功能209
第三節綫粒體和葉綠體蛋白質閤成與定位217
一、綫粒體蛋白質閤成與定位217
二、葉綠體蛋白質閤成與定位221
第四節綫粒體和葉綠體的增殖與起源222
一、綫粒體的增殖與起源222
二、葉綠體的增殖與起源223
本章小結224
進展225
思考題225
參考文獻225
第八章細胞核與染色體227
第一節細胞核的形態和結構227
一、細胞核的形態、大小、數目和位置227
二、細胞核的基本結構和功能228
第二節核被膜的結構與功能228
一、核被膜228
二、核孔復閤體230
三、核縴層237
第三節染色質239
一、染色質DNA的類型239
二、染色質蛋白240
三、染色質的基本亞單位——核小體243
四、染色質組裝的結構模型244
五、染色質結構和組蛋白修飾決定基因活性246
六、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250
第四節染色體251
一、中期染色體的形態結構252
二、染色體DNA的三種功能元件255
三、核型與染色體顯帶257
四、巨大染色體258
第五節核仁262
一、核仁的超微結構262
二、核仁的功能263
三、核仁周期265
第六節核基質266
一、核骨架的組成266
二、核骨架的功能267
本章小結268
進展269
思考題269
參考文獻270
第九章細胞通信和信號轉導271
第一節概述271
一、細胞通信方式271
二、細胞信號轉導273
三、信號分子275
四、信號受體276
五、第二信使277
六、終效應分子278
七、細胞信號轉導途徑網絡279
第二節一氧化氮介導的信號轉導279
一、一氧化氮/環鳥苷磷酸途徑280
二、一氧化氮與其他靶蛋白分子的互相作用280
第三節細胞膜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281
一、離子通道偶聯受體途徑281
二、G蛋白偶聯受體途徑282
三、酶聯受體途徑284
第四節細胞核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288
一、核受體的結構與功能288
二、核受體的種類288
三、核受體的輔調節因子290
第五節細胞連接與黏附依賴的細胞通信291
一、緊密連接與細胞通信291
二、黏著帶與細胞通信292
三、橋粒與細胞通信292
四、縫隙連接細胞通信292
五、黏附分子介導的細胞通信292
六、突觸294
七、細胞與外基質的連接通信295
第六節植物的細胞信號轉導295
一、植物激素295
二、生長素途徑296
三、赤黴素途徑296
四、細胞分裂素途徑297
五、脫落酸途徑298
六、乙烯途徑299
七、油菜素甾醇途徑299
本章小結300
進展301
思考題301
參考文獻302
第十章細胞分裂和細胞周期303
第一節概述303
第二節二分裂和無絲分裂305
一、二分裂305
二、無絲分裂307
第三節有絲分裂與無性繁殖308
一、前期——復製後的中心體移動有助於形成紡錘體的兩極310
二、前中期——染色體被“捕捉”到紡錘體上311
三、中期——染色體排列到紡錘體的赤道麵上313
四、後期——姊妹染色單體分開314
五、末期——細胞核膜的重建316
六、胞質分裂——子細胞産生316
七、有絲分裂中的細胞器318
八、有絲分裂與無性繁殖319
第四節減數分裂與配子發生319
一、減數分裂的基本過程320
二、染色體聯會和染色單體交換324
三、減數分裂與真核生物的配子發生327
第五節細胞周期及其調控334
一、細胞周期的概念334
二、細胞同步化335
三、細胞周期調控336
本章小結344
進展345
思考題345
參考文獻346
第十一章細胞分化與基因錶達調控347
第一節細胞分化及其調控機製347
一、細胞分化347
二、細胞分化的調控機製354
三、再生醫學356
第二節細胞分化中基因錶達的調控358
一、細胞分化過程中的基因差異性錶達358
二、轉錄水平上對基因錶達的調控360
三、轉錄後水平上對基因錶達的調節362
四、翻譯和翻譯後加工水平的調控363
五、真核細胞基因錶達的錶觀遺傳學調控367
本章小結369
進展370
思考題370
參考文獻370
第十二章細胞衰老與凋亡372
第一節細胞衰老372
一、細胞衰老的復雜性372
二、細胞衰老的分子基礎375
三、細胞衰老的信號途徑379
第二節細胞凋亡381
一、細胞凋亡的主要特性381
二、參與細胞凋亡的分子384
三、細胞凋亡的機製390
第三節衰老或凋亡395
一、細胞凋亡與衰老之間的聯係396
二、潛在的凋亡與衰老選擇機製398
本章小結400
進展400
思考題401
參考文獻401
第十三章免疫係統的細胞403
第一節免疫器官404
一、中樞免疫器官404
二、外周免疫器官405
第二節固有免疫係統的細胞406
一、固有免疫的防禦機製406
二、吞噬細胞407
三、巨噬細胞407
四、樹突狀細胞409
五、NK細胞411
六、粒細胞412
第三節適應性免疫係統的細胞413
一、適應性免疫的防禦機製413
二、B淋巴細胞414
三、T淋巴細胞419
四、抗原呈遞424
本章小結428
進展429
思考題430
參考文獻430
第十四章癌細胞431
第一節癌細胞的基本知識431
一、腫瘤的類型431
二、癌細胞的基本特徵432
第二節腫瘤的發生436
一、腫瘤形成的階段437
二、腫瘤發生的環境因素437
第三節參與腫瘤形成的基因440
一、原癌基因和癌基因440
二、抑癌基因442
第四節腫瘤的遺傳和錶觀遺傳的改變445
一、腫瘤分子遺傳學445
二、錶觀遺傳學變異447
三、腫瘤的轉錄調控改變448
第五節腫瘤的診斷和治療450
一、腫瘤的病理診斷450
二、分子診斷450
三、癌癥的治療452
本章小結457
進展457
思考題458
參考文獻458

前言/序言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有關細胞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是現代生命科學的基石,本教材的目的是使中國的高等院校大學本科生初步掌握本課程基本內容、基本原理、基本知識,為培養生命科學、醫學和農學等相關學科人纔打下基礎。作為實驗科學,細胞生物學發展迅速,知識麵廣,內容更新快,國外原版每套3~4年改版一次。另外,我們的第一版教材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瞭一些不足。為瞭與國際進展接軌,並不斷改進,我們從2014年著手修訂第一版教材。為瞭更好地完成編寫任務,我們還邀請瞭剛從海外歸國的、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年輕學者加入改編工作,為本教材編寫組增添瞭新鮮血液。內容上,在原書框架的基礎上作瞭更新和調整,參考瞭最新的國外教科書和科學雜誌、重要科學論文,適當介紹學科發展的前沿,如在第四章中加強瞭非編碼RNA的介紹,該領域目前研究很熱門,有很多新的突破。書中對專業詞匯注明瞭英文對照,有助於學生掌握專業英語詞匯,便於他們理解和閱讀專業英文文獻。同時,考慮到不同院校的本科教學要求和學時數的限製,我們在內容上盡可能拓寬知識麵,同時在內容上盡量避免與其他學科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重復,強調基礎麵,盡量控製其深度和難度,並盡量反映現代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因此,本教材普遍適閤農、林、醫、師範及綜閤性大專院校的本科雙語教學和中文教學作參考書。
  由於工作等多方麵原因,參與第一版編寫的部分編寫人員未能加入第二版修訂工作,但正是有瞭第一版的基礎,纔使得第二版的改編工作得以順利完成。尤其要感謝吳超群教授和瀋大棱教授,兩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為瞭培養年輕的學者能盡快成長,高風亮節,主動讓齣副主編的位置,讓兩位青年學者有機會鍛煉,正是這種承上啓下的傳統,使得我們的隊伍永遠朝氣勃勃,充滿生機。參與第二版編寫工作的老師還有:劉誌學、麯誌纔、吳超群、張紅鋒、張鷺、鬍小健、郭濱、黃燕和蔡亮等。感謝各位老師的辛勤勞動!
  由於本教材是由多位研究者共同參與編寫,雖經主編和副主編統稿校對,但由於水平有限,時間倉促,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歡迎熱心的同行及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我們在今後的修訂工作中不斷改進。
  主編
  2015年5月





《生命之基:微觀世界的探索》 簡介 我們所處的宇宙浩瀚無垠,而生命的奇跡則在另一個維度——微觀世界中悄然上演。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構成我們身體的無數細胞,生命活動的根本都在於這些肉眼無法企及的微小結構。《生命之基:微觀世界的探索》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引人入勝的旅程,深入探究細胞的奧秘,揭示生命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和運行機製。本書並非僅僅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它是一扇通往生命本質的窗口,一堂關於“生命為何如此”的生動課程。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細胞的全麵而深入的解讀。我們從細胞最基本的組成部分——細胞膜開始,理解它是如何巧妙地調控物質進齣的,維持細胞內外的環境平衡,就像一座精密的城市邊界。接著,我們將目光投嚮細胞的“發動機”——綫粒體,探索它們如何將食物轉化為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正是有瞭這些能量,細胞纔能完成生長、分裂、運動等一係列復雜的生命過程。 本書將細緻地描繪細胞核,這個儲存著生命藍圖——DNA的“信息中心”。讀者將瞭解到DNA是如何編碼遺傳信息,決定著生命的性狀,又是如何通過基因的錶達,指揮細胞執行特定的功能。我們還將深入探究核糖體,這些“蛋白質閤成工廠”,如何精確地解讀DNA的指令,將氨基酸組裝成維持生命運轉的各式各樣蛋白質。 此外,本書還將深入探討內質網、高爾基體等膜性細胞器,它們在蛋白質的加工、修飾、包裝以及物質的轉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會理解,這些“細胞內的流水綫”是如何協同工作,確保細胞內各項生理活動的有序進行。我們也會觸及溶酶體等“細胞內的迴收站”,它們是如何清除細胞內的廢物和衰老物質,維持細胞的健康和活力。 本書的精彩之處還在於對細胞多樣性的展現。我們不僅僅局限於對一個“典型”動物細胞的描述,而是將帶領讀者認識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理解它們如何適應植物的生存需求。同時,我們也會簡要介紹原核細胞的結構特點,展現生命在結構上的兩種主要進化路徑。 除瞭靜態的結構解析,本書更著重於動態的生命過程。我們將詳細闡述細胞是如何進行分裂的,這是生命繁衍和個體生長發育的根本。從DNA的復製到染色體的分離,再到細胞質的均分,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精妙的設計。我們還將探討細胞如何進行能量代謝,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理解能量是如何被高效地利用和儲存的。 本書還將觸及細胞信號轉導的奇妙世界。在一個復雜的生物體中,細胞之間如何進行信息交流?又是如何根據接收到的信號做齣相應的反應?本書將為你揭示細胞膜上的受體,胞內信號分子的傳遞,以及最終的效應分子,如同一個復雜的通信網絡,確保身體各部分能夠協同工作。 更進一步,本書還將探討細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細胞如何感知外界的變化,如何通過離子通道和轉運蛋白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還將涉及細胞的運動,以及它們是如何在組織和器官中發揮作用的。 本書將力求用清晰易懂的語言,結閤豐富的圖解和生動的比喻,將復雜的細胞生物學概念化繁為簡。我們相信,理解細胞的運作機製,不僅是生物學專業人士的追求,更是每一個對生命充滿好奇的人所應具備的知識。通過閱讀本書,你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人類自身的構成,理解疾病的發生機製,甚至對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産生更宏大的思考。 《生命之基:微觀世界的探索》,它不僅僅是關於細胞的知識堆積,更是關於生命智慧的啓迪。它將帶你走進一個前所未有的微觀世界,讓你驚嘆於生命的精巧與強大,讓你對自身的存在産生全新的認知。無論你是一名學生,還是一位對生命科學充滿熱情的探索者,本書都將是你不可或缺的夥伴。讓我們一起,揭開生命最深層的秘密,探尋生命之所以為生命的奧秘。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紮實的細胞生物學基礎,理解生命活動在微觀層麵上的基本規律。通過對細胞結構、功能以及生命過程的詳細闡述,我們期望能夠激發讀者對生命科學的興趣,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 內容預覽 細胞的邊界與屏障: 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脂雙層、蛋白質、糖萼,選擇性通透,物質跨膜運輸(被動運輸、主動運輸)。 細胞的能量工廠: 綫粒體的結構(外膜、內膜、脊、基質),三羧酸循環,電子傳遞鏈,氧化磷酸化,ATP的生成。 生命的藍圖與指令: 細胞核的結構(核膜、核孔、染色質、核仁),DNA的結構與復製,基因的轉錄與翻譯,蛋白質閤成的場所——核糖體。 細胞內的“加工廠”與“運輸係統”: 內質網(粗麵內質網、滑麵內質網)的功能,蛋白質的閤成、摺疊與修飾;高爾基體的結構與功能,蛋白質的分揀、包裝與分泌。 細胞內的“消化係統”與“動力係統”: 溶酶體的形成與功能,消化細胞內大分子物質;細胞骨架(微絲、微管、中間縴維)的結構與功能,維持細胞形態,參與細胞運動和物質運輸。 植物細胞的獨特之處: 細胞壁的構成與作用,支持與保護;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光閤作用的場所;液泡的功能,維持膨壓,儲存物質。 生命的基礎——細胞分裂: 有絲分裂(前期、中期、後期、末期)的過程,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減數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生殖細胞的形成。 能量的轉化與利用: 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環、電子傳遞鏈;無氧呼吸的類型與意義。 細胞間的“對話”: 細胞信號的接收(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胞內信號分子的傳遞,信號的放大與整閤。 細胞的運動與識彆: 鞭毛、縴毛的結構與功能;細胞粘附,免疫識彆。 生命起源的微觀視角: 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演變,原始生命的齣現,細胞學說的建立。 《生命之基:微觀世界的探索》,將帶領您以全新的視角審視生命,解開構成我們自身以及萬事萬物的基本單元的無窮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注意到這本書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也做得相當到位。比如,在提到一些重要的生物分子時,書中不僅會給齣它們的化學結構,還會介紹其在細胞中的具體功能,以及相關的疾病。這讓我覺得,學習細胞生物學不僅僅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瞭解生命的本質,以及如何應對與生命相關的健康問題。我曾經在其他教材中看到過,對於某些細胞器的介紹,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其結構和功能,缺乏更深層次的解讀。而這本書則不同,它能夠將這些微觀的細胞結構,與宏觀的生命活動,甚至與人類的健康福祉聯係起來,這讓我覺得學習過程更有意義。我還發現,書中在引用參考文獻時,也做得比較規範,這對於我進行更深入的學術研究,提供瞭很好的參考。我希望未來的版本,能夠在這些細節上繼續保持高水準,並且可以考慮加入一些與時下熱門話題相關的案例分析,比如利用細胞技術治療疾病的最新進展,這會讓學習更加具有吸引力。

評分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對一些前沿概念的介紹上,並沒有顯得過於晦澀難懂,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例如,在關於基因錶達調控的章節中,它從基本的轉錄因子開始,逐步深入到錶觀遺傳學、RNA乾擾等更復雜的機製。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新的研究方嚮,而是用清晰的語言,結閤最新的實驗證據,為我們勾勒齣瞭一個動態的、多層次的基因調控網絡。我個人對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在這方麵有比較詳盡的介紹,不僅解釋瞭其基本原理,還討論瞭其在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中的潛力與倫理挑戰。這種兼顧理論深度和應用廣度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接地氣”,也能夠激發我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想象。此外,書中還提到瞭不少著名的科學實驗,並且對實驗的設計、結果以及其推導齣的結論進行瞭詳細的分析。我喜歡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它能夠幫助我理解科學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而不是僅僅記住結論。這種對科學方法論的強調,也是我認為這本書的一大特色。

評分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在解釋一些抽象概念時,大量運用瞭類比和形象的比喻,這對於我這樣非生物學專業背景的學習者來說,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當講解到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時,作者將細胞膜比作一片波濤洶湧的海洋,而膜蛋白則是漂浮在其中的各種“島嶼”,這種生動的描繪,一下子就將原本枯燥的分子結構具象化瞭,讓我在腦海中形成瞭一個清晰的畫麵,也更容易理解膜蛋白的功能多樣性和動態變化。又比如,在介紹綫粒體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時,它詳細描述瞭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等過程,並將其與現代工業的能源生産過程進行對比,這種跨學科的類比,不僅加深瞭我對能量轉換機製的理解,也讓我體會到瞭生物體內部運作的精妙之處。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生化反應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公式和名詞,而是通過精心的敘述,將每一個步驟的目的、關鍵的酶以及反應的産物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甚至會提及一些曆史上發現這些過程的科學傢們所經曆的艱辛探索,這讓我覺得閱讀過程更加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我一直相信,學習的本質在於理解,而理解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建立聯想和聯係。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引導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構建知識體係。

評分

這本書在圖文配閤方麵,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每一個重要的細胞結構,比如細胞核、內質網、高爾基體等,都有高質量、清晰的示意圖,而且這些圖通常都帶有詳細的標注,能夠準確地指齣各個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更難得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不少真實的顯微鏡圖像,包括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的圖像,這些圖像讓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我能夠直觀地看到細胞器的形態,以及它們在細胞中所處的位置。我特彆喜歡那些通過不同染色技術呈現的圖像,它們能夠突齣顯示特定的細胞結構或分子,這對於理解細胞的復雜性和動態過程非常有幫助。例如,在介紹細胞骨架時,書中不僅有復雜的示意圖,還有通過熒光標記技術獲得的清晰圖像,讓我能夠清楚地看到微管、微絲和中間縴維在細胞內的分布和形態。我一直認為,科學的圖像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傳達信息的重要載體。這本書的插圖質量很高,選擇也很有針對性,能夠有效地輔助文字內容的理解。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分子機製,比如DNA復製或蛋白質閤成,書中還配有流程圖,將復雜的生化過程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步驟,這對於我梳理知識脈絡非常有幫助。

評分

這本書在章節的組織結構上,給我一種“體係化”的感覺。每一章的內容都圍繞著一個明確的主題展開,而且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非常清晰,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條。我喜歡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它不會讓我在短時間內被大量信息 overwhelming。從細胞的基本構成,到細胞的生命活動,再到細胞的協同工作,每一個環節都銜接得非常自然。我尤其注意到,書中在介紹一個復雜的細胞過程後,通常會有一個“總結”或“思考題”的部分,這有助於我鞏固剛剛學到的知識,並嘗試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這種設計,我覺得非常人性化,它不僅僅是將知識“喂”給我,更是鼓勵我去主動消化和吸收。我一直覺得,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係,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這本書恰恰能夠幫助我做到這一點,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框架,讓我可以在這個框架上,進一步添磚加瓦,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坦白說,初次見到的時候並沒有讓我眼前一亮。那種樸實無華的風格,讓我一度覺得它可能隻是市麵上眾多同類教材中的一員,缺少一些能夠吸引眼球的視覺元素。封麵上的“細胞生物學(第二版)”幾個字,雖然清晰明瞭,卻也顯得有些傳統。我當時甚至在想,在如今這個追求個性化和視覺衝擊力的時代,這樣的設計是否會成為阻礙讀者進一步瞭解書籍內容的“門檻”。我更偏愛那種設計巧妙、能夠傳達齣學科精髓,甚至帶有藝術氣息的封麵,比如用抽象的細胞結構圖,或是用富有象徵意義的元素來暗示細胞的生命力與復雜性。然而,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開始閱讀其中的內容時,我纔發現,外在的包裝或許並不如內在的品質來得重要。這是一種樸素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例證。我個人對於教材的期待,除瞭內容的嚴謹性與時效性之外,也包含瞭一定的“閱讀體驗”,比如排版的舒適度、圖文的協調性,以及文字的生動性。這本書的封麵,至少在視覺吸引力方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或許可以考慮加入一些更具現代感的設計理念,或是通過色彩的運用,來營造齣一種探索生命奧秘的神秘感。當然,這僅僅是我作為一名讀者,對於書籍“第一印象”的個人看法,它並不影響我對書中內容的評判,隻是一個初步的聯想,也期待在未來的版本中,能夠看到在封麵設計上的一些創新。

評分

坦白說,在使用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遇到瞭一些讓我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某些章節的結尾,我希望能夠有一些更具挑戰性的思考題,或者是一些需要綜閤運用多章知識纔能解決的問題,這樣能夠更好地檢驗我是否真正理解瞭內容。另外,我有時候會覺得,某些實驗方法的介紹可以更加詳盡,如果能夠提供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項,或者是一些常見的實驗誤差分析,對於希望進行相關實驗的學習者來說,會非常有幫助。當然,我也明白,一本教材的編寫,需要兼顧方方麵麵,不可能做到完美。總的來說,這本書的整體質量還是相當高的,它為我提供瞭一個紮實而全麵的細胞生物學學習基礎。我希望在未來的版本中,能夠看到更多這種“錦上添花”的改進,讓這本書成為更加卓越的學術工具。

評分

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可讀性。作者在描述每一個細胞過程時,都會盡量使用準確的專業術語,並且在首次齣現時,通常會給齣明確的定義或解釋。這對於我這樣初次接觸細胞生物學或者需要鞏固基礎知識的學習者來說,非常有幫助。我不喜歡那種過於口語化,甚至有些“賣弄學問”的語言,而這本書的文字恰恰相反,它是一種理性、客觀、清晰的錶達方式。但同時,作者也並非僅僅是枯燥的知識搬運工,在一些關鍵的理論闡述中,會適當加入一些引導性的評論,或者提齣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使得閱讀過程更加引人入勝。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上的爭議性問題,是如何通過實驗證據逐漸得以解決的描述,這展現瞭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客觀性。對於那些需要深入理解的理論,書中會反復強調其核心要點,並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闡釋,確保讀者能夠真正理解。我個人認為,一本優秀的教材,不僅要傳遞知識,更要培養學習者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評分

翻閱瞭這本書的目錄,我的第一反應是,它似乎涵蓋瞭細胞生物學領域相當廣泛的主題。從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到分子機製,再到發育和疾病,每一個章節標題都顯得十分專業和紮實。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同時也隱隱感到一絲壓力,因為我知道,要完全掌握這些內容,需要付齣相當大的努力。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細胞信號轉導”和“細胞凋亡”的部分,這是我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覺得比較難以深入理解的章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加清晰、係統的講解,並且配以高質量的插圖,幫助我理清那些復雜的信號通路和分子事件。此外,我也注意到瞭一些在其他教材中可能不太常見的章節,比如“細胞工程的應用”或者“癌癥的細胞學基礎”,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在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方麵,可能有著獨特的優勢。我一直認為,好的教材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堆積,更應該能夠引導讀者進行深入的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希望這本書的編排能夠循序漸進,從基礎概念到復雜應用,逐步深入,讓不同程度的學習者都能從中受益。對於內容更新方麵,我希望它能夠緊跟最新的研究進展,比如在基因編輯技術、乾細胞研究等方麵,能夠有更加詳盡的闡述,畢竟細胞生物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學科。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中包含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迴顧。例如,在介紹細胞信號通路時,書中會詳細地迴顧一些經典實驗,是如何一步步揭示這些通路的關鍵分子和調控機製的。這些迴顧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是科學探索過程的生動展現,讓我看到瞭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嚴謹的實驗設計、敏銳的觀察和大膽的假設,最終攻剋科學難題的。這讓我對科學研究充滿瞭敬畏之情,也激發瞭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我個人認為,對於學習復雜科學概念而言,理解其發現的“故事”和“過程”與理解其“結論”同等重要。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能夠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包裝成引人入勝的科學探險記,讓我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也學到瞭寶貴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希望更多教材能夠藉鑒這種模式,將科學的魅力傳遞給更多的讀者。

評分

很早就想買瞭

評分

非常不錯

評分

書保存非常好運輸很給力

評分

很好,適閤競賽用

評分

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書!

評分

單位買 的。。。。。。。。。。

評分

還不錯,。就是這1111運過來速度太慢瞭

評分

書保存非常好運輸很給力

評分

單位買 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