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書係·野外識彆手冊:常見天牛野外識彆手冊

好奇心書係·野外識彆手冊:常見天牛野外識彆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美英 著
圖書標籤:
  • 天牛
  • 昆蟲
  • 野外識彆
  • 圖鑒
  • 科普
  • 自然
  • 生物
  • 昆蟲學
  • 蟲類
  • 好奇心書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重慶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49015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7407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好奇心書係野外識彆手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字數:257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常見天牛野外識彆手冊》以天牛生態圖片及簡短的文字介紹天牛,對昆蟲愛好者和從事林業和檢疫相關工作的讀者會有比較大的幫助。本書以昆蟲愛好者在野外拍攝的照片為基礎,配閤專業鑒定打造瞭這本觀賞型、綜閤性的天牛生態圖鑒。同時介紹瞭如何尋找天牛、各種分布區域和觀察時間。文字通俗易懂,以便昆蟲愛好者和收藏者能夠參照圖片和描述對自己的天牛圖片或標本作齣初步的鑒定,並提高野外尋找天牛的熱情和分辨能力。是一本非常適閤昆蟲愛好者入門、鑒定天牛和野外參考的工具書。
  本書圖片精美,文字科學,總結到位。雖書名為常見天牛,但實際上也提供瞭不少罕見或稀奇的種類,令人大開眼界。但同時,受限於篇幅和圖片資源,有一些非常常見的種類如傢茸天牛者,且沒有提供。希望能有補充的下一次以滿足需求。

內容簡介

  《常見天牛野外識彆手冊》主要內容包括什麼是天牛、天牛的雌雄區彆、到哪裏觀察天牛、種類識彆,對300種中國常見天牛的大小、特徵、觀察時間及分布作瞭簡要說明和描述。共涉及中國分布的3科和天牛科裏的7亞科的代錶類群。

作者簡介

  林美英,中國知名天牛分類研究學者。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4年始進入天牛分類領域,2007-2008在世界著名的法國巴黎自然曆史博物館進修一年,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分類基礎紮實,科研態度嚴謹。至今發錶相關論文60餘篇,發錶(含閤作發錶)新屬4個,新亞屬3個,新種42個,新亞種4個,屬級新異名1個,種級新異名13個,新組閤8個,新地位8個。
  林美英一直以來是天牛分類學者中的佼佼者,她淡泊名利,不隨大流,喜歡野外工作,在昆蟲標本的收集、製作、管理、利用方麵努力與國際接軌。除瞭天牛工作,還發錶瞭中國新記錄科3個。除瞭科研工作,也從事部分科普工作,2012年項目“CerambycidaefromChina”獲得全球網絡生命大百科魯賓斯坦夥伴計劃資助,是第一個獲得該資助的中國籍科學傢。2013年榮獲中國昆蟲學會第六屆青年科學技術奬。2014年榮獲第十七屆周堯昆蟲分類學奬二等奬。

目錄

前言
什麼是天牛
天牛分類係統
容易被認錯的天牛
容易被錯人的“天牛”
天牛的雌雄區彆
到哪裏觀察天牛
天牛的中文名
種類識彆
芫天牛(20)
音天牛(20)
蔗狹胸天牛(20)
瘦天牛科
黑須天牛(22)
卡巴石瘦天牛(22)
天牛科
鋸天牛亞科
毛角天牛(24)
中華裸角天牛(24)
脊嬰翅天牛(26)
黃角扁角天牛(26)
脛刺胸薄翅天牛(26)
樟扁天牛(26)
海南異胸天牛(28)
本天牛(28)
竹土天牛(28)
蔗根土天牛(30)
溝翅土天牛(30)
多節鋸天牛(30)
齒跗鋸天牛(32)
花天牛亞科
截翅刺尾花天牛(32)
滇毛角花天牛(32)
灰綠真花天牛(34)
刺尾縴花天牛(34)
橫帶縴花天牛(34)
雲南大頭花天牛(34)
麯紋花天牛(36)
十二斑花天牛(36)
納西花天牛(36)
紅斑花天牛(38)
康定花天牛(38)
裸花天牛(38)
腫腿花天牛(40)
雙條異花天牛(40)
長尾花天牛(40)
黑角傘花天牛(42)
蚤瘦花天牛(42)
黃脛胖花天牛(42)
小截翅眼花天牛(44)
凹緣金花天牛(44)
黑胸瘤花天牛(44)
雙斑厚花天牛(46)
貓厚花天牛(46)
鬆厚花天牛(46)
黑胸駝花天牛(48)
山地駝花天牛(48)
肩花天牛(48)
東北脊花天牛(50)
藏特勒天牛(50)
椎天牛亞科
弧凹梗天牛(50)
脊鞘幽天牛(52)
塞幽天牛(52)
椎天牛(52)
膜花天牛亞科
察隅膜花天牛(54)
雅魯藏布膜花天牛(54)
黃腹蜂花天牛(54)
鋸花天牛亞科
颱突花天牛(56)
天牛亞科
短脊扁腿天牛(56)
雲南紋虎天牛(56)
孔紋虎天牛(58)
鄰紋虎天牛(58)
斯擬虎天牛(58)
白角擬虎天牛(60)
滇擬虎天牛(60)
桃紅頸天牛(60)
楊紅頸天牛(62)
皺綠柄天牛(62)
中華柄天牛(62)
黃頸柄天牛(64)
鬆長綠天牛(64)
網點長綠天牛(64)
紅緣長綠天牛(64)
黃帶黑絨天牛(66)
雙帶多帶天牛(66)
昆明多帶天牛(66)
多帶天牛(66)
雲南施華天牛(68)
雙條杉天牛(68)
粗鞘杉天牛(68)
褐蠟天牛(70)
白斑蠟天牛(70)
斑胸華蠟天牛(70)
擬蠟天牛(72)
黃茸緣天牛(72)
銅色腫角天牛(72)
咖啡皺胸天牛(74)
紅角皺胸天牛(74)
粗脊天牛(74)
黃點棱天牛(76)
鬆紅胸天牛(76)
綠虎天牛(78)
缺環綠虎天牛(78)
槐綠虎天牛(78)
純綠虎天牛(80)
半環綠虎天牛(80)
短綠虎天牛(80)
尖紋刺虎天牛(82)
滇刺虎天牛(82)
弱刺虎天牛(82)
散愈斑格虎天牛(84)
鼎紋艷虎天牛(84)
連環艷虎天牛(84)
窄筒虎天牛(86)
桑脊虎天牛(86)
核桃脊虎天牛(86)
連紋脊虎天牛(88)
咖啡脊虎天牛(88)
麯紋脊虎天牛(88)
爪哇脊虎天牛(90)
紅黑頭脊虎天牛(90)
白蠟脊虎天牛(90)
紅尾脊虎天牛(92)
寬帶脊虎天牛(92)
額天牛(92)
長角鑿點天牛(94)
鋸紋銳天牛(94)
圓眼天牛(94)
長胸長柄天牛(96)
大茶色天牛(96)
颱灣茶色天牛(96)
颱島茶色天牛(98)
裸紋長跗天牛(98)
中黑肖亞天牛(98)
紅緣亞天牛(100)
五瘤天牛(100)
帽斑紫天牛(100)
中華竹紫天牛(102)
油茶紅天牛(102)
溝翅珠角天牛(102)
川摺天牛(104)
突肩摺天牛(104)
藍麗天牛(104)
茶麗天牛(106)
貴州颱島麗天牛(106)
厚角麗天牛(106)
印度半鞘天牛(108)
保山半鞘天牛(108)
瓊颱半鞘天牛(108)
黃斑多斑錐背天牛(110)
咖啡雙條天牛(110)
雙條天牛(110)
溝脛天牛亞科
小灰長角天牛(112)
刻角乾天牛(112)
擬棘天牛(112)
項山晦帶方額天牛(114)
苜蓿多節天牛(114)
大麻多節天牛(114)
絨脊長額天牛(116)
羽角天牛(116)
糙額驢天牛(116)
毛角蜢天牛(118)
地衣天牛(118)
斜頂天牛(118)
白星瓜天牛(120)
愈斑南瓜天牛(120)
俏天牛(120)
黑翅短節天牛(122)
黑角短節天牛(122)
綫紋粗點天牛(122)
藍翅重突天牛(124)
粒肩天牛(124)
皺胸粒肩天牛(124)
灰綠銹色粒肩天牛(126)
圓八星白條天牛(126)
雲斑白條天牛(126)
密點白條天牛(128)
白條天牛(128)
叢角天牛(130)
白網汙天牛(130)
樹紋汙天牛(130)
雙簇汙天牛(132)
汙天牛(132)
多脊草天牛(132)
密條草天牛(134)
白腹草天牛(134)
黃角草天牛(134)
粉天牛(136)
條飾粉天牛(136)
八星粉天牛(136)
黃星粉天牛(138)
榕指角天牛(138)
三帶拱翅天牛(138)
棘翅天牛(140)
雙帶長毛天牛(140)
三斑長毛天牛(140)
粒翅天牛(142)
桑擬象天牛142)
雙帶擬象天牛(144)
麻點瘤象天牛(144)
橡膠麻點瘤象天牛(144)
圓尾長臂象天牛(146)
瘦象天牛(146)
哈朗瘦象天牛(146)
四點象天牛(148)
異斑象天牛(148)
黑點象天牛(148)
巒紋象天牛(150)
斑腿象天牛(150)
灰錦天牛(150)
奢錦天牛(152)
寜陝錦天牛(152)
金絨錦天牛(152)
中華安天牛(154)
綠絨星天牛(154)
華星天牛(154)
嘉氏星天牛(156)
光肩星天牛(156)
楝星天牛(158)
黑星天牛(158)
槐星天牛(158)
桔斑簇天牛(160)
毛簇天牛(160)
龜背簇天牛(160)
雲紋灰天牛(162)
灰天牛(162)
V綫灰天牛(162)
豹天牛(164)
擬鹿天牛(164)
帶天牛(166)
長頸鹿天牛(166)
白星鹿天牛(166)
纓角枚天牛(168)
密纓天牛(168)
鬆墨天牛(168)
二斑墨天牛(170)
紅足墨天牛(170)
縫刺墨天牛(170)
藍墨天牛(172)
寬帶墨天牛(172)
雲杉大墨天牛(172)
雲杉花墨天牛(174)
異鹿天牛(174)
大理石異鹿天牛(174)
弧斑齒脛天牛(176)
蠟斑齒脛天牛(176)
眼斑齒脛天牛(176)
瘦齒脛天牛(178)
中斑齒脛天牛(178)
橄欖梯天牛(178)
黃星天牛(180)
僞鹿天牛(180)
宛氏僞迷天牛(182)
灰擬居天牛(182)
雙斑糙天牛(182)
斜帶泥色天牛(184)
白斑泥色天牛(184)
肖墨天牛(184)
紅渾天牛(186)
僞粒肩天牛(186)
黑肩瘤筒天牛(186)
黑瘤瘤筒天牛(188)
黑翅脊筒天牛(188)
短足筒天牛(188)
颱灣筒天牛(190)
暗翅筒天牛(190)
灰尾筒天牛(190)
菊小筒天牛(192)
二點小筒天牛(192)
雲南小筒天牛(192)
白點勾天牛(194)
白腰天牛(194)
窩天牛(194)
弧綫皺額天牛(196)
刻額皺額天牛(196)
側斑吉丁天牛(196)
環角坡天牛(198)
環斑突尾天牛(198)
二斑突尾天牛(198)
條胸突尾天牛(200)
弱筒天牛(200)
擬修天牛(200)
眉斑並脊天牛(202)
桑並脊天牛(202)
擬蜥並脊天牛(202)
越並脊天牛(204)
莫氏並脊天牛(204)
新寬肩並脊天牛(204)
蝶斑並脊天牛(206)
紅角並脊天牛(206)
小星並脊天牛(206)
黑色復紋並脊天牛(208)
擬莫氏並脊天牛(208)
麗並脊天牛(208)
四斑並脊天牛(210)
榆並脊天牛(210)
弧紋並脊天牛(210)
顎天牛(212)
培甘弱脊天牛(212)
突肩擬鹿島天牛(212)
雙脊天牛(214)
刺筒天牛(214)
刺楔天牛(216)
海南刺楔天牛(216)
黃紋刺楔天牛(216)
麻竪毛天牛(218)
桑小枝天牛(218)
密點氈天牛(220)
蓑天牛(220)
主要參考文獻(222)
圖片攝影(226)

《甲蟲世界的精巧匠師:天牛野外觀察與識彆指南》 在廣袤的自然畫捲中,隱藏著無數令人驚嘆的生命奇跡。其中,有一類昆蟲以其修長的觸角、堅硬的鞘翅和精妙的體態,如同微縮的藝術品,吸引著無數自然愛好者的目光。它們便是被譽為“甲蟲世界精巧匠師”的天牛。這本《甲蟲世界的精巧匠師:天牛野外觀察與識彆指南》將帶領您走進天牛豐富多彩的生境,揭開它們神秘的麵紗,學會如何在大自然中準確地辨識這些迷人的生靈。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昆蟲圖鑒,而是一本充滿溫度、引人入勝的野外觀察夥伴。我們深知,真正的樂趣在於親身探索與發現。因此,本書的編寫宗旨是教會您如何“看見”天牛,如何在它們棲息的環境中捕捉到它們的蹤跡,並通過細緻的觀察,掌握識彆它們的關鍵特徵。我們不會為您提供冗長而晦澀的學術定義,而是聚焦於您在野外實際操作中最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第一章:初識天牛——走進甲蟲傢族的明星成員 在開始我們的野外探險之前,有必要對天牛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天牛,學名為天牛科(Cerambycidae),是鞘翅目(Coleoptera)下的一大類昆蟲。它們最顯著的特徵莫過於那對猶如裝飾般縴長而富有彈性的觸角,許多種類的觸角長度甚至超過瞭身體本身。觸角在天牛的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感覺器官,用於感知氣味、聲音甚至振動,更是它們進行交流和求偶的重要工具。 天牛的體型差異巨大,從僅有幾毫米的小型種類,到體長超過十厘米的巨型甲蟲,無一不展現著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們的身體結構也十分精巧,堅硬的鞘翅如同鎧甲,保護著柔軟的腹部,同時也是它們進行飛行和防禦的重要器官。鞘翅的顔色和紋理更是韆變萬化,從低調的褐色、黑色,到鮮艷的紅色、藍色、綠色,甚至帶有金屬般的光澤,每一種都可能蘊含著僞裝、警告或吸引配偶的信號。 瞭解天牛的基本構造,如頭部、胸部、腹部、觸角、鞘翅、足等,是進行野外識彆的基礎。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生動的插圖,幫助您快速掌握這些關鍵部位的名稱和功能。我們還會簡要介紹天牛在昆蟲進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讓您對這些小生命産生更深的敬意。 第二章:潛伏的獵手與優雅的食客——天牛的生活習性 想要成功觀察到天牛,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至關重要。天牛並非無處不在,它們有著自己偏愛的棲息地和生活方式。 棲息地大揭秘: 不同的天牛種類對環境有著不同的要求。您可能會在陽光充足的草地、林間空地、甚至是濕潤的林下灌木叢中發現它們的身影。有些種類偏愛老舊的木材,有些則活躍在開花的植物上。本書將詳細介紹不同生境下的天牛分布規律,並提供尋找它們的小貼士,例如如何選擇最佳的觀察時間和地點。 食物的秘密: 大多數天牛的幼蟲是木材的“蛀蟲”,它們在樹木的枝乾、樹根或枯木中生活,以木質部為食。成蟲則大多以花粉、花蜜、樹汁或嫩葉為食。瞭解它們的食性,有助於您預測它們可能齣現的位置。例如,當您看到某些植物開花旺盛時,不妨仔細觀察花朵周圍,也許就能遇見前來取食的“花食性”天牛。 繁殖的智慧: 天牛的繁殖過程同樣充滿趣味。雄蟲會通過觸角和身體的舞蹈來吸引雌蟲,而雌蟲則會將卵産在閤適的寄主植物上,為未來的幼蟲提供充足的食物。我們將為您揭示一些有趣的繁殖行為,讓您的觀察更加深入。 晝行與夜伏: 大部分天牛是晝行性昆蟲,在白天活動,尤其是在溫暖的陽光下。然而,也有少數種類在夜間活動。瞭解這一點,將幫助您更有效地安排觀察時間。 第三章:野外尋蹤——掌握天牛的觀察技巧 理論知識是基礎,但真正的野外識彆離不開熟練的觀察技巧。本書將為您提供一套實用的野外尋蹤方法,讓您從“無從下手”到“眼觀六路”。 選擇閤適的裝備: 一副好的放大鏡,一本輕便的野外手冊,一個安全的昆蟲采集盒(如果您選擇進行少量采集用於學習),以及舒適的戶外服裝,都是您野外觀察的得力助手。我們還將推薦一些實用的觀察工具,幫助您更清晰地觀察天牛的細節。 “望聞問切”的天牛識彆法: 望: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巧。仔細觀察天牛的整體形態、顔色、大小、觸角長度和節數,以及鞘翅的形狀和紋理。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實景照片,嚮您展示不同種類天牛的典型外觀。 聞: 有些天牛在受到驚擾時會散發齣獨特的氣味,或者它們所棲息的植物會散發齣吸引它們的香氣。學會捕捉這些氣味綫索,能為您提供額外的發現方嚮。 問: “問”在這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詢問,而是指通過觀察天牛所處的環境,以及它正在進行的活動,來推斷它的身份。例如,它是在花朵上停留,還是在樹乾上爬行?它在啃食什麼?這些信息都能幫助您縮小識彆範圍。 切: 當您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時,可以通過觸摸(需謹慎,確保安全)來感受天牛的質感,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放大觀察,捕捉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小特徵,例如觸角節上的毛序,鞘翅上的刻點等。 循跡而尋: 瞭解天牛的幼蟲生活習性,可以幫助您找到成蟲。例如,尋找有蛀孔的枯木或樹枝,也許就能在那裏發現正在活動的成蟲。 利用聲音: 某些天牛在飛行時會發齣獨特的“嗡嗡”聲,學會辨彆這些聲音,也能幫助您定位它們。 耐心與專注: 觀察天牛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注。它們可能隱藏在葉片下,可能停留在不起眼的樹枝上。一次成功的發現,往往是無數次細緻搜尋的結果。 第四章:解密特徵——天牛野外識彆的關鍵要素 在野外,我們不可能擁有一切細緻的實驗室設備,因此,掌握天牛的關鍵識彆要素至關重要。本書將聚焦於您在野外能夠直接觀察到的特徵,並給齣清晰的指導。 觸角: 這是天牛最醒目的標誌。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測量觸角長度與身體長度的比例,以及觸角各節的形狀和排列方式。例如,有些種類的觸角是細長的,有些則相對粗短。觸角節上是否附有毛刺,或是呈鋸齒狀,都是重要的區彆特徵。 體型與輪廓: 天牛的身體形狀各不相同,有的細長,有的寬闊,有的則呈圓柱形。觀察其整體輪廓,能夠幫助您初步將其與其他甲蟲區分開來。 鞘翅: 鞘翅是天牛“名片”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重點講解鞘翅的顔色、光澤、錶麵紋理(如光滑、粗糙、有刻點、有條紋等)以及鞘翅後緣的形狀。例如,有些鞘翅會延伸齣尖銳的“尾刺”。 足: 天牛的足通常是強壯的,具有用於攀爬的跗節。不同種類的足的長度和粗細也會有所差異,這些細微之處有時是識彆的關鍵。 頭部與胸部: 頭部的大小、形狀,以及胸部(尤其是前胸背闆)的形態,如是否光滑、是否有刺、形狀如何,都是重要的識彆特徵。 性彆差異: 在某些種類中,雄性和雌性在觸角長度、體型大小甚至鞘翅形態上可能存在差異。本書將提及一些常見的性彆差異,以幫助您進行更精確的識彆。 第五章:圖說常見天牛——您將在野外遇到的明星 理論知識最終需要與實際的觀察相結閤。在這一章節,我們將為您精心挑選在不同地區、不同生境中最常見、最容易觀察到的天牛種類,並為每一種天牛提供詳盡的圖文介紹。 精選案例分析: 我們將選取例如某種常見的長角天牛、某種喜歡在枯木上活動的鋸天牛、以及某種以花為食的麗天牛等。 識彆卡片: 每一種天牛都將配有一張“識彆卡片”,上麵包含: 高清野外照片: 從不同角度拍攝,展示其關鍵特徵。 俗名與學名: 幫助您瞭解其正式稱謂。 主要識彆特徵: 突齣顯示觸角、鞘翅、體型等關鍵部位的獨特性。 棲息地與生境: 告知您最有可能在哪裏找到它們。 生活習性: 簡述其食性、活動時間等。 觀察小貼士: 提供一些更具針對性的觀察建議。 常見混淆種提示: 指齣可能與其相似的其他種類,並給齣區分要點。 根據地區和季節劃分: 我們將盡可能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季節的活動規律,來組織這些常見天牛的介紹,讓本書更具實用性。 第六章:更進一步——深入探索天牛的世界 當您掌握瞭基本的識彆技巧,並開始在野外有所收獲時,您可能會對天牛的世界産生更濃厚的興趣。本章將為您指明更進一步的探索方嚮。 記錄您的發現: 鼓勵您養成記錄的習慣。包括觀察的時間、地點、環境、遇到的天牛種類、數量、活動狀態等。這些記錄將是您寶貴的財富,也是您進步的階梯。 利用綫上資源: 介紹一些優秀的昆蟲愛好者社區、論壇和數據庫,在那裏您可以與其他愛好者交流經驗,尋求幫助,甚至參與到更大型的科學研究項目中。 基本的保護知識: 強調在野外觀察和活動時,應遵守基本的自然保護原則,不隨意破壞棲息地,不濫捕濫殺,尊重自然。 推薦進一步閱讀的書籍和文獻: 為您提供一些更專業的書籍和研究方嚮,滿足您深入學習的需求。 結語 《甲蟲世界的精巧匠師:天牛野外觀察與識彆指南》是一本旨在點燃您對自然探索熱情,並為您提供實用工具的書籍。它不求讓您成為一位嚴謹的昆蟲學傢,隻希望您能在野外觀察中獲得樂趣,學會欣賞這些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微小生命。每一次的抬頭仰望,每一次的彎腰細看,都可能為您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您探索天牛世界、感受自然之美的忠實嚮導。打開這本書,帶上您的好奇心,踏上這場精彩的野外發現之旅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抓人眼球,那種清新自然的色調一下子就把人拉到瞭戶外的感覺。我一直對昆蟲世界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有著漂亮花紋的甲蟲,但總是在野外遇到它們卻叫不齣名字。這本書的排版和布局也很用心,看起來既專業又容易上手。我尤其喜歡它對不同物種的插圖,細節刻畫得非常到位,色彩也還原得真實,不像有些圖鑒那樣色彩失真。我期待這本書能幫我解鎖更多關於天牛的秘密,下次齣去玩的時候,就能指著它們自豪地說齣它們的名字瞭。總的來說,光是拿到手翻閱的感覺,就已經讓我對這次“探索之旅”充滿瞭期待。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帶有一定的“溯源”目的,我小時候住郊區時,經常能看到一些色彩斑斕的大甲蟲,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它們越來越難覓蹤影瞭。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重新認識那些我童年記憶裏模糊的影像。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如果能帶有一點點人文關懷或者科普故事性就更好瞭,比如講述某個物種的發現曆史,或者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這樣,它就不隻是一本冰冷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帶我重溫故地,通過科學的視角重新發現身邊的自然之美。這種將知識與情感連接起來的方式,纔能真正激發人們保護自然的欲望。

評分

我以前買過幾本類似的昆蟲識彆冊,很多要麼是內容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拉丁文和復雜的形態學術語,看得人頭疼;要麼就是印刷質量太差,圖畫模糊不清,完全無法用於比對。這本書的觸感和紙張質量給我留下瞭很好的第一印象,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是經過精心製作的。我特彆留意瞭它對天牛生活習性的描述部分,如果光有外形特徵的介紹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樂趣在於瞭解它們“為什麼”在那裏、“在做什麼”。我希望它能深入淺齣地講解天牛與特定樹木、環境的關係,讓我在觀察它們的同時,也能理解它們在生態鏈中的角色。

評分

作為一個生態攝影愛好者,我深知準確識彆物種對於記錄自然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隻能拍到一些模糊的側影或者匆匆飛過的身影,要想迴傢後對照資料找齣它們,簡直是大海撈針。所以我非常看重工具書的實用性。這本書的介紹方式顯然是針對野外環境優化的,比如它可能根據體型大小、翅膀斑紋的特徵進行分類引導,而不是按照晦澀的學名係統排列。這種“按圖索驥”的設計思路,對於我這種偏嚮於視覺識彆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便利。我希望它能提供足夠多的變異案例說明,因為野外觀察到的個體往往和標準圖譜有差異,能覆蓋這些“非典型”個體,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大大提升瞭。

評分

我最看重識彆手冊的“野外耐受性”——它能不能經受得住背包裏的擠壓、戶外的風吹日曬,以及我偶爾粗心大意留下的水漬。如果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能夠考慮到這一點,例如采用更耐磨的封麵材質或者內頁的抗水處理,那簡直是為戶外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完美工具。而且,我發現很多優秀的識彆手冊都會在最後附上一個快速檢索錶或者按顔色分類的索引,這對於在光綫不佳或者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快速鎖定目標物種至關重要。期待這本手冊在這方麵也有獨到的設計,讓每一次的野外遭遇都能成為一次成功的“身份確認”。

評分

口袋書印刷不錯!不過裝訂的就差瞭點兒,看來再翻幾遍就得扯單片瞭!

評分

非常滿意,很有趣的一本書。

評分

書很小巧,紙張很厚,印刷也不錯,內容很全。

評分

工作中接觸識彆的事情越來越多,需要多多認真學習

評分

支持正版!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

書籍很不錯,值得購買,實惠,下次還在京東買,一直信賴京東

評分

很好。可以學到知識。

評分

感覺不錯,價格也很公道,值的購買!

評分

很好的一本野外考察參考書籍,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