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讲艺术史(彩绘写真版)

希利尔讲艺术史(彩绘写真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维吉尔·M.希利尔 著,张卓明,谭婷 绘,戴葳 译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艺术
  • 绘画
  • 艺术欣赏
  • 西方艺术
  • 艺术入门
  • 希利尔
  • 艺术普及
  • 彩绘
  • 写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ISBN:97875515654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03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希利尔人文启蒙读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字数:2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冬天我会堆一个雪人;我会把面包夹生的部分揪下来,捏成一条小狗,那也是雕塑。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 在希利尔看来,绘画、雕塑这些艺术行为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本能。只是后来我们有人把它遗忘了,《希利尔讲艺术史(彩绘写真版)》可以帮孩子打开艺术之门。
  他把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个门类,用最简洁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世界范围内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画作、雕塑作品和教堂等建筑,以及这些艺术作品背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他教会孩子们如何去欣赏一件艺术品,使他们长大后不至于看到一件艺术品时,只会说:“噢,它真美!”

作者简介

  维吉尔·M.希利尔(Virgil Mores Hillyer,1875—1931),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美国著名教育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毕生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是“在家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者。他酷爱历史和艺术,喜欢旅行。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好老师的特质:了解孩子们的成长心理,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怎样能让他们听懂。 希利尔认为,孩子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是基础,必须扎实。同时,学生们应该接受系统地历史、地理科学和艺术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了解这个世界的全面型人才。
  由于痛感传统教科书的枯燥无味,他立志为孩子们写一套读起来兴味盎然的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这就是这套书的由来。每本书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引出一个话题,都以故事或对话的形式导入,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套书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目录

第一部分 绘画 第1章 绘画是人类的本能
第2章 古埃及人的画
第3章 宫殿上的拼图
第4章 愚人画
第5章 瓶瓶罐罐上的绘画
第6章 耶稣像和基督教徒的绘画
第7章 牧童画家
第8章 虔诚的修士画家
第9章 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三大画家
第10章 罪恶与布道
第11章 伟大的导师和“最伟大”的学生
第12章 画画的雕塑家
第13章 全能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
第14章 水城威尼斯的大画家
第15章 裁缝之子和光影大师
第16章 佛兰德斯画家
第17章 荷兰肖像画家
第18章 德国画家
第19章 神秘画家维米尔
第20章 说说西班牙画家
第21章 法国画家的风景画和广告牌
第22章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23章 后来居上的英国画家
第24章 三个迥异的英国画家
第25章 巴比松的穷画家们
第26章 印象派画家
第27章 后印象派画家
第28章 非物象画派和超现实画派
第29章 更多的现代派画家

第二部分 雕塑
第1章 古埃及的雕像
第2章 巨人像和矮人像
第3章 基路伯和国王
第4章 大理石雕像
第5章 自然的站姿
第6章 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
第7章 菲狄亚斯之后
第8章 石膏模型
第9章 小珍品
第10章 陶土塑像
第11章 胸像和浮雕
第12章 石头里的故事
第13章 天堂之门
第14章 神奇的雕像技术
第15章 优秀的骑士雕像
第16章 四项全能
第17章 切利尼和他的珀尔修斯青铜像
第18章 米开朗基罗时代前后
第19章 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丹麦人
第20章 邮票中的雕塑
第21章 狮子、圣人和国王
第22章 珍贵的礼物
第23章 思想家的思想
第24章 现代雕塑

第三部分 建筑

精彩书摘

  《希利尔讲艺术史(彩绘写真版)》:
  我总觉得雕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相信很多小男孩都用泥巴或者橡皮泥做过坦克、大炮、士兵之类的物件,这就是雕塑,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罢了。这种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会消失。你不要惊讶,确实会发生这样令人不解的事情。 比如我在幼儿园时期,还会用陶土捏鸟窝,一只鸟执着地蹲在窝里孵蛋;再大一些我会在冬天堆雪人,用煤块做眼睛,用笤帚当枪,兴致好的时候我还想到用胡萝卜做一个俏皮的鼻子;再之后,我把面包片的夹生部分揪下来揉成了一条小狗,有脑袋有耳朵和尾巴,是很形象的小狗哦,但是我妈妈很不理解我的举动,她因为我浪费食物,把我关进厨房反省。所以我觉得,随着我长大,我这种与生俱来的创作力被扼制了,被减弱了。我不再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雕塑家。
  大部分孩子都像我这样,不过也有特例。一位叫卡诺瓦的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在他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就会用一块黄油雕出一头威武的狮子,让王公贵族惊讶,并为之开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研讨会。这实在是件有意思的事,不是吗?我想你也许乐意听我等下详细和你说说这个卡诺瓦的生平逸事。
  其实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很多雕刻艺术。那个时候通常是在石块这样的平面上作画,先是用浅的线条刻画出痕迹,然后再加深线条。这种绘画或者雕塑被称作“陷浮雕”。
  在“陷浮雕”的基础上打磨作品的边缘,切割掉多余的背景,这样雕刻的作品就会呈现出一种立体感。这样的雕塑被称为“浅浮雕”或者“低浮雕”。如果这样讲还不够形象的话,在你的口袋里找出一枚硬币,任何一枚刻着图像的硬币都可以叫作浅浮雕。
  在浅浮雕上继续打磨,去掉更多的背景。这样雕塑的立体感会更加凸显。这样的浮雕称为“深浮雕”,也因为只剩下一半图案依附于背景上,所以也被称为“半圆雕”。
  把半圆雕的背景都去掉,这样雕塑就是完全立体的了。这样的浮雕被称为“圆雕”或“立体雕”。这样的雕塑可以让你从各个角度来欣赏。我们在广场,在博物馆,随处都能见到这样的雕塑。它们往往成为一种寓意或者一个城市的象征。
  ……
《艺术的脉络:穿越时空的色彩与形体之旅》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一次对人类文明精髓的深度探索。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艺术家及其作品,而是旨在揭示艺术背后那条贯穿古今、连接东西的内在逻辑。我们将跟随一条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线索,从人类最早的洞穴壁画开始,一步步踏入宏伟的埃及金字塔,感受古希腊雕塑的理想之美,漫步于古罗马的辉煌遗迹,进入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虔诚殿堂,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重新发现,巴洛克时期的戏剧性张力,洛可可的轻盈雅致,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回归,浪漫主义的澎湃情感,印象派对光影的捕捉,后印象派对情感的抒发,直至20世纪的抽象革命以及当代艺术的无限可能。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什么”被创造出来,更是“为什么”这样被创造。艺术史并非一段孤立的文化编年史,它与人类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科学发现、政治变迁乃至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古希腊对人体比例的精确追求,不仅源于对美的理想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理性、和谐与民主的崇尚。中世纪教会艺术的象征意义,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以宗教为中心的精神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的复兴,标志着个体意识的觉醒和人文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直接催生了对现实世界全新观察方式的印象派。每一次艺术风格的转变,都蕴含着时代精神的脉动和艺术家们对世界、对生命、对自身独特的理解与回应。 本书将邀请你一同“阅读”艺术。我们将学会如何透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笔触、线条,解读艺术家想要传递的情感与思想。例如,梵高的旋转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不仅仅是技法的运用,更是他内心激荡情感的直接宣泄。莫奈的光影变化,是对短暂瞬间生命力的捕捉,是对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一种感悟。我们将发现,色彩并非无的放矢,红色可以象征激情与危险,蓝色可以代表宁静与忧郁,而不同色彩的组合,更是能够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和情绪。线条的粗细、弯曲与直线,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有的引导视线,有的制造动感,有的则传递出坚韧或脆弱。 我们还会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独特性。东方艺术,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还是日本的浮世绘,都有着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哲学基础和审美取向。中国的写意山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其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表达方式,与西方艺术注重写实描绘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日本的版画艺术,以其简洁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和装饰性的图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美学。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领略不同文明在艺术领域展现出的多样魅力和共通之处。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将复杂的艺术史理论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具体的作品分析之中。我们不会被晦涩的术语和抽象的概念所困扰,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你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我们将走进达芬奇的工作室,想象他如何一丝不苟地绘制《蒙娜丽莎》;置身于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感受他雕琢大卫像时迸发的激情;跟随印象派画家们来到塞纳河畔,体会他们如何捕捉光线的瞬息万变。每一个艺术家,每一个时代,都将被赋予生命,让你如同穿越时空,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维度的对话。 本书还将引导你思考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艺术究竟是什么?它为何如此重要?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又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还是对内心的表达?是记录历史的工具,还是超越现实的媒介?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审视艺术的功能与意义,探讨它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是情感的共鸣,是思想的启迪,是想象力的飞翔,是人类不朽的创造力之源。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从古代的宗教祭祀,到中世纪的教化功能,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贵族赞助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当代艺术的商业化与公共性,艺术的功能始终在随时代变迁而演变。理解艺术在不同社会语境下的角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本身及其所处的时代。 本书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了学术研究中常见的枯燥与艰深。我们相信,艺术不应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应是每个人都能欣赏和理解的。通过本书,你将获得一套解读艺术的“密码”,让你在面对一幅画、一件雕塑时,不再感到茫然,而是能够从中发现故事、感受情感、理解思想。 最终,本书旨在培养你的艺术鉴赏能力,拓展你的视野,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捕捉到艺术的痕迹,领略到生活的美学。无论是漫步于街头,还是参观博物馆,亦或是翻阅画册,你都会发现,艺术无处不在,它以各种形式丰富着我们的世界,提升着我们的生命品质。 《艺术的脉络:穿越时空的色彩与形体之旅》,是一次智慧的启迪,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场永不落幕的视觉冒险。它将带领你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力、创造力与深刻洞察力的世界,让你重新认识艺术,也重新认识你自己。准备好,与我们一同踏上这段激动人心的艺术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艺术史的书籍,光是书名就给人一种深入浅出的感觉,它似乎在承诺用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带领我们领略艺术殿堂的辉煌。我尤其期待看到它在梳理不同艺术流派发展脉络时的处理手法。好的艺术史著作,不应该仅仅是枯燥的年代罗列和风格标签的堆砌,它更应该像一位优秀的导游,能将我们带到历史的现场,让我们体会达芬奇创作时的心境,感受印象派画家们对光影的痴迷。我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细节分析,比如对某一幅名画局部构图、色彩运用的独到见解,而不是泛泛而谈。如果能将艺术家的生平轶事与他们的创作背景巧妙结合,那就更好了,毕竟艺术从来都不是真空中的产物,它们浸润着时代的风云和创作者个人的悲欢离合。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打破我们对某些“经典”作品的刻板印象,激发我们用更年轻、更敏锐的眼睛去看待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如果能穿插一些关于艺术品修复、收藏历史的趣闻,那就更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让艺术史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评分

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述艺术史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一种批判性的精神,而不是一味地歌颂。艺术史的发展,充满了竞争、模仿、反叛和不断的创新。如果书中能客观地呈现出不同流派之间的冲突与对话,比如新古典主义对浪漫主义的反动,现代主义对学院派的颠覆,那就更具思想深度了。艺术史本身就是一部充满张力的叙事。我希望它能描绘出艺术史的“动态感”,展示艺术家们是如何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压力下,依然坚持自我表达的。此外,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被遗忘的艺术家”的介绍就更好了,尤其是那些女性艺术家或非主流地区的创作者,他们的贡献往往被主流叙事所忽视,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史普及读物,应当努力去填补这些空白。这本书如果能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同时兼具人文关怀,那它无疑就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

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这本书如果能兼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那就太棒了。比如,对于初次接触艺术史的门外汉,它需要有足够的基础知识铺垫,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语言去解释那些晦涩的专业术语;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它又不能过于浅薄,需要提供一些更深入的、更具学术性的探讨。我特别关注它处理东西方艺术比较的角度。是仅仅将西方艺术作为主线,将东方艺术作为补充章节,还是能够更巧妙地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现象进行平行对比,探讨人类在不同地域对“美”的共性与差异的追求?这种跨文化的视野,是现代艺术史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维度。如果书中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只是一本简单的“艺术史”,而是一部“世界文明的视觉史诗”。我期待它能打破地理的界限,让我们看到艺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艺术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一种“审美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记住“X世纪Y流派Z代表人物”。因此,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解艺术史时,能更多地侧重于“方法论”的构建。比如,当介绍巴洛克艺术时,它是否能清晰地阐释出巴洛克的“动感”和“戏剧性”是如何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中统一体现的?当面对一幅作品时,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它的构图、光线、主题和象征意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观画指南”,教导读者如何“看”懂艺术,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希望它能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思考,而不是盲目信服书本上的结论。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才是真正培养艺术鉴赏力的关键所在。优秀的艺术史读物,应该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通往更深层次理解艺术世界的大门。

评分

阅读体验上,我非常看重排版和图文的配合度。艺术书籍,如果插图质量不过关,那简直是暴殄天物。我希望这本“写真版”的承诺能够兑现,不仅仅是清晰度高,更重要的是对色彩的还原度要精准。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的精髓就在于颜色的微妙变化,廉价的印刷往往会让梵高的黄色变得俗艳,莫奈的光影变得晦暗。我更期待的是,编者在图片选择上能下足功夫,不只是堆砌那些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而是能穿插一些不太为人知、但同样具有启发性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拓宽读者的视野。另外,文字的编排也至关重要。那种动辄占据半页的冗长论述,对我来说简直是阅读的障碍。我更喜欢那种简练、富有节奏感的文字,能精准地抓住要点,用最经济的文字量,传达最丰富的信息。如果能设计一些图表或时间轴来辅助理解复杂的艺术演变过程,那就更显专业和贴心了。总而言之,一本好的艺术书,在拿起它的那一刻,就应该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的尊重和敬意。

评分

正版书,很好

评分

孩子满意!书印刷精美!

评分

活动买的,经济实惠,物美价廉

评分

挺好的,喜欢吧

评分

好品质,好服务,继续购买

评分

乙,圅絫业紮。,。?心。,畿又。。。

评分

你恋爱的书真的挺好的。女儿一直看他的世界史

评分

孩子满意!书印刷精美!

评分

闺女学校要买的,六年级必读,比书店便宜,纸张印刷都没有问题!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