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全集

李贺全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闵泽平 著
图书标签:
  • 唐诗
  • 李贺
  • 诗歌
  • 全集
  • 古典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
  • 文学
  • 古代诗歌
  • 唐代文学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崇文书局
ISBN:97875403353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30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集,资料性强,文献价值大。
  体例科学严密。编年、校勘、辑佚、辨伪、汇评、注释。
  专业水平高。

内容简介

  《李贺全集》汇辑李贺诗全部作品,是目前李贺诗作全面的辑本。每篇均加以今注、简释,力求对李贺诗作及李贺本人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

作者简介

  闵泽平,湖北宜昌人,文学博士,浙江海洋学院古代文学教授,主要研究唐宋散文、唐宋诗词与中国传统文化,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编)著有《南宋理学家散文研究》、《南宋浙学与传统散文的因革流变》、《宋词二十讲》、《唐宋散文导读》、《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唐宋八大家学术档案》、《唐宋八家文读本》、《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唐卷》、《先秦诸子这些人》、《文化视野中的昭君形象与意义生成》。

目录

编年诗 读书应举
残丝曲

溪晚凉
绿章封事
上之回
白门前
追和何谢铜雀妓
黄家洞
雁门太守行
梁公子
蝴蝶舞
美人梳头歌
后园凿井歌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
出城
三月过行宫
铜驼悲
许公子郑姬歌
洛姝真珠
咏怀二首一
莫种树
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休洗红
房中思
自昌谷到洛后门
官不来题皇甫浞先辈厅
高轩过
仁和里杂叙皇甫浞
洛阳城外别皇甫浞
王溶墓下作
开愁歌花下作
致酒行
野歌
吕将军歌
谣俗
浩歌

编年诗 长安三年
长歌续短歌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染丝上春机
追和柳恽
猛虎行
汉唐姬饮酒歌
七夕
唐儿歌杜豳公之子
……
编年诗 归居昌谷
编年诗 北上南下
未编年诗

精彩书摘

  《李贺全集》:
  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帏午夜愁①。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②。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③。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④。
  (题解)
  诗因七夕而咏天上人间别离之情,抒写两处相思之意。七夕之夜,天河隐去,牛郎织女终得以相聚,羡煞人间多少痴儿怨女。但“忽然说到苏小,真是梦想不到”(黄周星《唐诗快》卷九)。曾益等人认为是由月下乞巧之事引出,料想当年苏小小亦曾对月穿针,如今奄然已逝,凭吊无据。姚文燮认为是美人迟暮之意,以苏小小之不遇,写其不遇与韶华虚掷。方扶南认定诗人全写闺情,嗣后论者多将所咏之情与长吉自身联系起来,即王琦所言“长吉当七夕之期,有所怀而作者”。朱自清、叶葱奇等以所怀为所欢,刘衍以所怀为其爱妻。以魂化之名娼喻其爱妻,终觉不类。朱自清说:“意贺入京之先,尝往依其十四兄,故得饱领江南风色也。其《七夕》诗末云:‘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注家多不明其何以忽苏小小,颇疑其不伦,明此当可释然。”(《李贺年谱,元和九年》)但长吉南游,似以较后为宜。
  (注释)
  ①别浦:天河。曾本、姚文燮本等作“别渚”。暗,俗传七夕天河隐没。
  ②鹊辞:《岁时广记》卷二六引《淮南子》:“乌鹊填河而渡织女。”穿线,穿线乞巧。《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花,黎二樵本作“萤”。曝衣,《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
  ③金镜:借指月亮。公孙乘《月赋》:“隐员岩而似钩,蔽修堞而分镜。”又孟柴《本事诗·情感》载有南朝徐德言因破镜,而与妻子乐昌公主重圆之事。
  ④苏小小:《乐府广题》:“苏小小,钱塘名娼也,盖南齐时人。”更值,曾本与姚俭、姚文燮本均作“又值”。
  ……

前言/序言


《诗坛鬼才:李贺的人生与创作之谜》 在唐代诗坛,有一位身影桀骜不驯,才情横溢,却又被命运多舛的阴影笼罩的诗人,他的名字是李贺。世人多称其为“诗鬼”,不仅仅是因为他那些奇诡的想象、瑰丽的辞藻,更是因为他一生短暂如流星,其创作风格的独特性和个人命运的悲剧性,至今仍引人无限遐想。本书并非对李贺作品的简单汇编或逐字解读,而是试图走进他所处的时代,探寻他非凡人生的脉络,并试图揭示那份笼罩在他诗歌之上的神秘面纱,深入理解这位“诗鬼”为何能够留下如此震撼人心的篇章。 时代风云与个人际遇:唐代晚期文坛的裂痕 本书将首先为读者勾勒出李贺生活的那个时代。彼时的唐朝,虽有“开元盛世”的余晖,却已显露出衰败的迹象。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的阴影逐渐笼罩,社会动荡不安。这种宏观的历史背景,深刻地影响了文人心态的转变。盛唐时期昂扬奋发的乐观主义,开始被一种沉郁、悲凉、甚至带有末世情结的思潮所取代。李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将详细梳理唐代晚期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初唐的蓬勃向上,到盛唐的大家辈出,再到中晚唐时期现实主义的回归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李贺的出现,无疑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中一股独立而又鲜明的力量。他没有像白居易那样直面现实的疾苦,也没有像杜牧那样纵横捭阖,他选择了一条更加内敛、更加个人化、但也更加极致的表达道路。本书将探讨,在这样的时代土壤中,李贺的个性与才华是如何被激发,又如何被压抑的。 李贺的个人际遇,更是本书探究的重点。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李贺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他英年早逝,一生辗转求官,却屡遭不顺。关于他“文章鬼神,词采壮丽”的评价,与他“不得志”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意?是他的性格孤傲,还是他生不逢时的命数?本书将结合史料,尝试还原他从青年时期怀揣抱负,到中年抱恨而终的生命轨迹,分析他与当时政治环境、文坛主流的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塑造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鬼”的炼炉:李贺创作的内在逻辑 李贺的诗歌,之所以被冠以“鬼”字,在于其超凡脱俗的想象力、瑰丽奇绝的意象以及跌宕起伏的情感。本书将深入剖析构成“诗鬼”炼炉的几个关键要素: 奇特的意象与象征: 李贺的诗歌中充斥着各种非同寻常的意象:天上宫阙、龙蛇、鬼神、幽冥、凤凰、神仙。这些意象并非随意堆砌,而是承载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本书将逐一梳理这些标志性的意象,分析它们在不同诗篇中的含义,探讨它们如何构成李贺诗歌的独特辨识度。例如,“天上”与“地下”的意象转换,如何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对现实的疏离与对理想的向往;“鬼”与“神”的频繁出现,又如何折射出他对生命、死亡、以及宇宙奥秘的深层思考。 浓烈的色彩与感官冲击: 李贺的诗歌色彩斑斓,极具画面感。他善于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书将重点分析他诗歌中的用色,如“绿”、“红”、“紫”、“金”,以及这些色彩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联想。同时,也将探讨他如何通过听觉意象,如“钟”、“鼓”、“笳”、“笛”,以及对声音的描绘,来增强诗歌的动感与层次。 悲凉壮阔的情感基调: 尽管李贺的诗歌充满了奇诡的想象,但其深层的情感基调却往往是悲凉而壮阔的。这种悲凉并非个人狭隘的伤感,而是一种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公、以及时代衰败的深沉慨叹。本书将分析李贺诗歌中常见的“愁”、“恨”、“悲”、“凄”等情感词汇,并结合具体的诗篇,展现其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刻性。同时,也会探讨他诗歌中的“壮”与“阔”,即那种不屈于命运、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情怀,与他现实失意的矛盾,是如何在他诗歌中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 精巧的结构与炼字功夫: 李贺以其“炼字”的功夫著称。他追求字句的精炼与锤炼,力求用最恰当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内涵。本书将选取一些李贺的代表性诗篇,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他是如何组织意象、铺陈情感,最终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将聚焦于他的炼字艺术,剖析那些为人称道的“鬼斧神工”之处,如“黑云压城城欲摧”,“草木长短歌”等,理解这些精妙的用词如何赋予诗歌强大的生命力。 “诗鬼”的解读:对李贺多维度的审视 本书将避免将李贺简单地标签化,而是力求从多个角度对他进行审视: 浪漫主义的先驱? 我们将探讨李贺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分析他为何能与欧洲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运动在某些精神气质上产生共鸣。他不受传统束缚的想象力、对个体情感的张扬、以及对超凡境界的追求,是否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方向? 现实主义的呐喊? 尽管李贺的诗歌意象奇幻,但我们也会关注他诗歌中隐约可见的现实关怀。他对政治黑暗的影射,对社会不公的暗示,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困境的表达,是否也暗藏着一种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本书将通过对比分析,展现李贺诗歌中浪漫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诗鬼”的内在世界: 除了文学成就,本书还将尝试深入挖掘李贺诗歌背后的内在世界。他创作的动机是什么?他对生命、死亡、艺术的理解又是怎样的?他是否在诗歌中寻找一种超越现实的慰藉,或是一种对永恒价值的探求?通过对他创作过程的想象性还原,以及对他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试图勾勒出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诗鬼”形象。 历史的回响与学术争鸣: 最后,本书也将简要回顾历代学者对李贺的研究成果,梳理关于李贺的不同观点和学术争鸣。例如,对于他诗歌的“鬼气”是从何而来,对于他作品的“悲凉”是源于个人还是时代,以及对于他创作的“创新性”的评价,都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本书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李贺的视角。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诗坛鬼才:李贺的人生与创作之谜》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李贺的窗口。我们希望通过对李贺生平的梳理,对他创作的细致解读,以及对他思想的深度挖掘,让读者不仅仅是欣赏到他那些令人惊艳的诗句,更能感受到这位伟大诗人不屈的灵魂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基础,但也会力求语言生动,叙事引人入胜,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让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乐趣。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李贺这位“诗鬼”的价值,以及他那至今仍闪耀着独特光芒的诗歌艺术。这不仅仅是对一位伟大诗人作品的致敬,更是对一种独立精神、一种极致追求的赞美。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千年,去感受李贺诗歌中那份独特的“鬼气”,去理解他人生中的“失意”,去探寻他内心深处的“奇绝”。它将是一次关于诗歌、关于人生、关于历史的深度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每一次捧读《李贺全集》,我总有一种与时间进行对话的感觉。李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声音却穿透了千年时光,至今依然鲜活有力,甚至带着一种超前的现代性。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时间和死亡的焦虑,这种焦虑感,在当代社会中,以另一种形式依然困扰着我们。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我必须再次提及,那种留白的艺术运用得非常精妙,使得每一首诗歌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呼吸和沉淀,不至于让读者被密集的文字所压倒。在阅读那些描写“仙道”和“鬼神”的作品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硫磺和寒气,这种强烈的感官代入感,是极少数诗人能够达到的境界。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李贺的才华,更在于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个充满天赋的生命,如何在时代的局限和个体的悲剧之间,爆发出如此绚烂而又哀伤的火花。读完之后,留下的不是简单的文学欣赏,而是一种深沉的、关于生命本质的哲学沉思。

评分

这本《李贺全集》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异化”体验。李贺的诗歌,有一种近乎于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他似乎总能将最日常的景物,瞬间转化为带着死亡气息的、超脱尘世的意象。读他的诗,你会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由金属、玉石、鬼魂和凋零的花朵构成的奇特殿堂。我记得有几首写梦境的,那种迷离破碎、光影交错的描写,简直是古代的意识流文学。我反复咀嚼“秦山不见长安月,万户侯家在何处”,那种对功名利禄的彻底抽离和对历史无常的深刻洞察,让我这个身处现代社会的人都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这本书的选本,我认为是极具鉴赏力的,它不仅包含了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收录了一些相对冷僻但同样精彩的作品,使得李贺作为一个诗人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可以一笑置之的书,它会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你心底,让你在平静的生活中,时不时地想起那些关于“鬼”与“仙”、“生”与“死”的永恒追问。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通常对“全集”类的出版物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只是简单地堆砌材料,缺乏必要的导读和梳理。《李贺全集》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偏见。它的结构组织非常有逻辑性,从早期的清新到中后期的沉郁苍凉,诗歌的脉络清晰可见,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诗人创作心境的转变。尤其是那些带有明确时间或地点标记的诗作,通过附带的地图和历史背景说明,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行踪的轨迹,以及不同地域氛围对诗风的影响。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典故出处”的详细注释,很多诗句中的冷僻用典,如果没有专业的解释,是很难领会到其深意的。这本书的校勘工作也做得非常扎实,相比我之前收藏的某些版本,错误明显减少,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准确性和愉悦度。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诗集,更像是一部结合了文学史、地理学和考据学的综合性工具书,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李贺的读者来说,是不可替代的案头必备。

评分

翻开这本《李贺全集》,我首先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盛唐之音所震撼。它不像某些诗集的堆砌,而是像走进了一个幽深而华美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鬼才的奇思妙想。李贺的诗,那真是“鬼才”二字当之无愧,他笔下的意象常常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比如“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寥寥数字,却道尽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世的悲凉。我特别喜欢他描绘月色的那几首,那种清冷、疏离,带着一丝病态的美感,仿佛月亮本身都成了他诗歌中的一个孤魂野鬼,在夜色中低语。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那个在长安街头徘徊的失意文人,目睹着繁华背后的苍凉,感受着生命易逝的无奈。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精细,注释详尽而又不失文采,让我这个对唐代典故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顺畅地领略到诗歌的韵味。每一次重读,都能发掘出新的层次和感悟,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吧,它不是一次性的消费品,而是可以反复品味的陈年佳酿。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对着某一句诗反复默念,试图去捕捉李贺那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那种“空中楼阁”般的奇景构建,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第一眼看上去就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这对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我向来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但《李贺全集》的设计简约大气,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内容本身的厚重感。翻阅内页,字体排布疏朗有致,阅读体验极其舒适,这让长时间沉浸在李贺那怪诞而又精妙的世界里,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编者对于不同版本诗句的考据和辨析做得极为到位,对于那些流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歧义,都有清晰的说明和注释,这对于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个人尤其欣赏那些关于李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引文,它们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晚唐士人心灵深处的窗户,让我们明白,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诗句,其实都根植于他坎坷的命运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录了诗歌,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可供探索的学术和审美空间。

评分

终于收到我需要的东西了,东西很好,价美物廉,物

评分

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里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物流包装稳妥!这一套书都挺好!

评分

这个只能说是看个人人品了,碰上个脏的压坏的,也是日了狗了。我估计这次晒图又不给过。

评分

京东的快递员晚上将近10点还送货上门,敬业精神可奖可嘉,一定要点个赞!(?ò ∀ ó?)

评分

李商隐诗全集,注释的还可以,本来就比较朦胧,不好解读

评分

崇文书局又名湖北官书局,是晚清全国著名的四大官办书局之一。清同治六年(1867年),李瀚章署湖广总督奏设崇文书局刊刻经籍。溯其源流,则“当初议开设书局,动自胡文忠公(胡林翼),而湘乡曾文正公(曾国藩)赞之,曾忠襄公(曾国荃)渐行之,至李勤恪公(李瀚章)实业其事。”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督鄂后,崇文书局刻印事业更加蓬勃发展,且雕版工艺精致,“镌工精雅,为各省官书之冠”。1904年,主要由崇文书局出版的的198部1965册展示中国传统学术成就的图书,代表中国参加了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

评分

为闺女买课外辅导书时,一块买的,首次纸张质量很好,快递也快,第二天就收到了,谢谢!

评分

京东自营买得放心,售后也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