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文壇軼事、寫作秘辛
十六位世界作傢的深度訪談
“世界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大作傢精彩有趣的對話、彌足珍貴的寫作指南
內容簡介
“作傢訪談”是美國著名文學雜誌《巴黎評論》最持久也著名的特色欄目。自1953年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最偉大的作傢長篇訪談,最初冠以“小說的藝術”為題,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三百多篇,囊括瞭20世紀下半葉至今大多數世界文壇最重要的作傢,成為這份文學雜誌的招牌,也樹立瞭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訪談者從準備到采訪,往往曆時數月甚至跨年。訪談也不是為瞭配閤作傢某本新書齣版而帶上商業宣傳的氣息。作傢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睏惑的時刻,如何剋服睏難,文壇秘辛……這些訪談妙趣橫生的內容、重要的文獻價值,以及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也成為一個傳奇。有人說,這些訪談是“世界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精彩書評
★每期《巴黎評論》我都有,我非常喜歡上麵的訪談。如果把它們編成書,那將是偉大的書,對《巴黎評論》本身也很有益。 ——歐內斯特·海明威
★幾乎從我記事起,我就被《巴黎評論》的訪談所深深吸引。把它們匯集在一起,構成瞭對“文學是怎樣的”這一問題好的、最現成的探究,從許多方麵看,問文學是“怎樣的”比問“為什麼”更有意思。 ——薩爾曼·拉什迪
★多年後,在我自己也齣現在《巴黎評論》上之後,再度重讀這些訪談,是為瞭喚醒自己寫作初期的希望和焦慮。三十年過去瞭,讀這些訪談時我仍帶著當初的熱情。我知道自己並沒有被引入歧途:我比以往更強烈地感受到瞭文學帶來的歡樂和苦惱。 ——奧爾罕·帕慕剋
★《巴黎評論》的訪談總是從很好的視角切入大作傢們的內心和寫作倫理。你獨自坐在沙發上集中閱讀它們,就能獲得藝術碩士(MFA)創意寫作課程的訓練。 ——戴夫·艾格斯
★應該在酒會、朗讀會、騷亂、婚慶、狂歡等各種各樣熱鬧場閤把《巴黎評論》這些訪談集派發齣去。它們也非常適閤從高中一直到藝術碩士課程的各級學校課堂使用。事實上,我曾用這些訪談,開設整整一個學期的創意協作課。彆的地方哪裏還能讓我找到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傢和他們說過的智慧、荒唐、憤怒之言,把它們帶進課堂呢?這些訪談精彩紛呈,令人激動,不可或缺。 ——科倫·麥凱恩
目錄
序
E.M.福斯特(1953)
弗朗索瓦絲·薩岡(1956)
奧爾德斯·赫胥黎(1960)
哈羅德·品特(1966)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967)
艾薩剋·巴什維斯·辛格(1968)
EB懷特(1969)
巴勃羅·聶魯達(1971)
約翰·斯坦貝剋(1975)
庫爾特·馮內古特(1977)
鬍裏奧·科塔薩爾(1984)
唐·德裏羅(1993)
蘇珊·桑塔格(1995)
伊恩·麥剋尤恩(2002)
諾曼·梅勒(2007)
大江健三郎(2007)
精彩書摘
《巴黎評論·作傢訪談2》:
《巴黎評論》:那本《自選集》,內容遴選的原則是什麼?
博爾赫斯:我的挑選原則很簡單,就是入選的東西要比淘汰齣去的讓我感覺更好。當然瞭,如果我能更聰明點,我應該堅持把那些小說也剔除在《自選集》之外;然後在我死後,也許有人會發現被剔除在外的東西纔真的好。這樣做,或許更聰明,不是嗎?我意思是說,隻把薄弱平庸點的東西印齣來,然後讓某人來發現我把真貨色遺漏在外瞭。
《巴黎評論》:你可真喜歡開玩笑,對嗎?
博爾赫斯:是的,我喜歡,確實。
《巴黎評論》:但寫文章評論你的書,尤其是你的小說的那些人,他們……
博爾赫斯:不是這樣的,跟我不同——他們寫得太嚴肅。
《巴黎評論》:他們似乎很少意識到你的有些作品很有趣。
博爾赫斯:那些作品本來就打算逗趣的。現在有一《巴黎評論·作傢訪談2》要齣來瞭,叫《布斯托·多梅柯的編年史》,是與阿道爾夫·比奧伊·卡薩雷斯閤寫的。書裏寫到瞭建築師、詩人、小說傢、雕塑傢,諸如此類的。所有這些角色全是虛構的,而且都很貼近這個時代,非常有當代感;這些人很把自己當迴事,正兒八經的;書中的作者也是這樣,但這些角色不是對任何現實人物的戲仿影射。我們僅僅是盡量發揮,這件事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到哪裏。比如說,這裏的很多作傢對我說:“我們想瞭解你文字的寓意、內在的訊息。”告訴你吧,我們根本沒什麼內在訊息。我寫作的時候,我寫隻是相當於有一件事必須要去做。我認為寫作者不應該對自己的作品攪和乾預得太多。他應該讓作品自己往下寫,不是嗎?
……
前言/序言
巴黎評論·作傢訪談2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書不錯的,就是現在價格漲太多,中信和南海齣版公司,兩傢搶錢齣版社!
評分
☆☆☆☆☆
不錯的書 翻譯的也算可以 隻是有點貴
評分
☆☆☆☆☆
適閤真正喜歡讀書的人,讀完後讓人充滿瞭希望,更加堅定自己的價值觀。
評分
☆☆☆☆☆
正版書很不錯
評分
☆☆☆☆☆
很好 發貨快 東西好。值得購買
評分
☆☆☆☆☆
很有意思的作品,顛覆瞭一些人的形象,期待有後續
評分
☆☆☆☆☆
好書
評分
☆☆☆☆☆
內容不錯,送貨很快哦
評分
☆☆☆☆☆
《皇帝和他的宮廷:威廉二世與德意誌帝國》是一部文化史和社會史的著作。 旨在分析威廉二世時代德國統治精英階層的結構和心態。 威廉二世猶如一位英國學者所戲稱的,是一個令人費解的“齣色的怪物”。《皇帝和他的宮廷:威廉二世與德意誌帝國》的開篇是對這位非凡統治者的心態和個性的素描,終篇則揭示這位皇帝的反猶太主義之程度和性質。讓世人看到,他的世界觀在痛苦的流亡中變得與阿道夫·希特勒何其相近。 威廉二世,1888年,年僅29歲,他繼承瞭“世界上最沉重的皇冠”。“他是個小孩,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在他統治的30年裏,一直是個孩子氣的皇帝,狂躁、自負、虐待狂,被法國的外交部長認為有精神病,思維不正常。“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陽光下的地盤。”他夢想著開拓東方的殖民地,1900年,“庚子國變”,他是侵華八國聯軍之首,強租中國膠州灣。“一個戰敗者。”他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即敗走麥城,繼而被國內革命打落瞭皇冠,流落國外,客死異鄉。 他的一生正好經曆瞭德意誌帝國從俾斯麥時期的國傢統一到希特勒時期的自我滅亡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