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呼吸內科(中醫臨床實習手冊)
定價:22.00元
作者:張偉、張風霞、荀麗英 主編
齣版社:中國醫藥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0-1
ISBN:9787506763134
字數:115000
頁碼:23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內容提要
《中醫臨床實習手冊:呼吸內科》依據該係統疾病分類特點,列為27章,從西醫臨床錶現、診斷要點、鑒彆診斷、西醫治療方案、中醫辨證、方藥治療等方麵展開論述,並附錄有王新陸教授論治該係統疾病常用驗方的組成,既方便查閱印證,又可靈活施治。手冊zui後附錄有常用輔助檢查項目,方便讀者對病情發展及預後的判斷。
目錄
DI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章流行性感冒
第三章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
第四章慢性支氣管炎
第五章支氣管哮喘
第六章支氣管擴張癥
第七章肺炎
第八章肺膿腫
第九章肺結核
第十章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第十一章胸腔積液
第十二章氣胸
第十三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十四章慢性呼吸衰竭
第十五章慢性肺源性心髒病
第十六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十七章肺血栓栓塞癥
第十八章肺間質縴維化
第十九章結節病
第二十章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閤徵
第二十一章急性呼吸窘迫綜閤徵
第二十二章結核性胸膜炎
第二十三章肺不張
第二十四章肺氣腫
第二十五章慢性咽炎
第二十六章扁桃體周圍膿腫
第二十七章急性扁桃體炎
附錄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絕對是加分項。現在的醫學書籍動輒厚重,拿在手裏查閱起來很不方便,尤其是在急診或查房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時候。而這本《手冊》在保持內容完整性的同時,在視覺呈現上做得非常人性化。它大量使用瞭對比色、重點標記和縮略框,將那些需要緊急記憶的關鍵信息(比如重要的實驗室指標正常值範圍、危急值預警信號等)用醒目的顔色框齣來,即便是匆忙翻閱,目光也能迅速聚焦到核心要點。此外,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非常順暢,從病史采集規範到體格檢查要點,再到鑒彆診斷的思維導圖,層層遞進,就像是請瞭一位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在旁邊手把手教你如何搭建一個完整的診療思路。這種結構上的清晰度,直接決定瞭它在實戰中的可用性,避免瞭在關鍵時刻找不到關鍵信息的尷尬。
評分說實話,初次接觸這種強調“授權正版”的書籍時,我還有點疑慮,擔心是不是會充斥著大量空泛的套話,徒有其錶。然而,深入閱讀後發現,編者在內容的組織和深度上做足瞭功課。它沒有停留在呼吸係統疾病的教科書式分類,而是巧妙地融入瞭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框架。比如,在講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復期管理時,它不會直接跳到西醫的支氣管擴張劑使用,而是先從“肺脾氣虛”、“痰濕壅肺”等中醫證型切入,介紹如何根據不同的證候選擇針灸穴位或中成藥進行輔助調理。這種中西醫結閤的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臨床思路。它不是簡單地將兩種體係並列,而是探討瞭如何利用中醫的整體觀念來優化西醫的局部治療方案,對於提升臨床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非常有幫助,讓我在麵對疑難雜癥時,能多一個思考的維度。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疑難病案討論”這個部分的編排。它沒有滿足於簡單的病例描述,而是選取瞭幾個具有代錶性的、容易混淆的呼吸係統疾病,比如間質性肺炎的早期診斷、肺栓塞的非典型錶現等,並圍繞這些病例設計瞭一套完整的討論流程。它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會想到這個診斷?”、“排除其他疾病的依據是什麼?”以及“如果患者的血壓突然下降,下一步的最佳處理是什麼?”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遠比被動接受知識更為深刻。它培養的不是一個隻會套用公式的“操作員”,而是一個具備獨立分析和快速決策能力的臨床醫生。對於那些希望在實習期內實現思維質的飛躍的同學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思維訓練工具價值無可估量,它真正做到瞭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臨床智慧”。
評分這本工具書簡直是為臨床新人量身定做的,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氣息。雖然我手頭還有好幾本呼吸科的教材和參考資料,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實用性”這塊做得尤為齣色。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推導,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日常診療中最常遇到的場景和必須掌握的技能上。比如,對於哮喘的階梯治療方案,它不僅僅是羅列瞭指南上的文字,而是用流程圖和對比錶格清晰地展現瞭不同級彆藥物的切換時機和注意事項,那種“手把手”的教學感非常強。更值得稱道的是,它對一些常見操作的SOP(標準操作程序)描述得極其細緻,從體位擺放、器械準備到判讀結果的初步分析,每一步都有明確的指引,讓人在麵對真實病人時,心裏踏實瞭不少,大大減少瞭初次操作時的手忙腳亂。對於我們這些剛踏入病房的實習生來說,這種直接關聯臨床實踐的講解,遠比單純的理論堆砌要有效得多。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在臨床一綫摸爬滾打的帶教老師的視角來看,這本書最寶貴之處在於其對“常見陷阱”和“細節把控”的強調。很多教科書會側重於“完美流程”,但在真實的臨床工作中,變數太多。這本書在這方麵著墨甚多,比如在處理氣胸的胸腔閉式引流時,它特彆提醒瞭關於負壓吸引器的連接順序、水封瓶的液麵高度觀察,以及患者在轉運過程中如何保護引流管的細節。這些看似瑣碎,但恰恰是新手最容易齣錯,也最容易導緻嚴重後果的地方。它把那些前輩們用血淚教訓總結齣來的“經驗之談”提煉成瞭文字,幫助我們這些帶教者能更有效地規避風險,也讓年輕一代的實習生在學習時就能建立起高度的責任心和對操作細節的敬畏感,非常實在,不空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