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呼吸内科(中医临床实习手册)
定价:22.00元
作者:张伟、张风霞、荀丽英 主编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1
ISBN:9787506763134
字数:115000
页码:2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提要
《中医临床实习手册:呼吸内科》依据该系统疾病分类特点,列为27章,从西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西医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方药治疗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附录有王新陆教授论治该系统疾病常用验方的组成,既方便查阅印证,又可灵活施治。手册zui后附录有常用辅助检查项目,方便读者对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判断。
目录
DI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章流行性感冒 
 第三章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第四章慢性支气管炎 
 第五章支气管哮喘 
 第六章支气管扩张症 
 第七章肺炎 
 第八章肺脓肿 
 第九章肺结核 
 第十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第十一章胸腔积液 
 第十二章气胸 
 第十三章急性呼吸衰竭 
 第十四章慢性呼吸衰竭 
 第十五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十六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十七章肺血栓栓塞症 
 第十八章肺间质纤维化 
 第十九章结节病 
 第二十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第二十一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二十二章结核性胸膜炎 
 第二十三章肺不张 
 第二十四章肺气肿 
 第二十五章慢性咽炎 
 第二十六章扁桃体周围脓肿 
 第二十七章急性扁桃体炎 
 附录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种强调“授权正版”的书籍时,我还有点疑虑,担心是不是会充斥着大量空泛的套话,徒有其表。然而,深入阅读后发现,编者在内容的组织和深度上做足了功课。它没有停留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教科书式分类,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框架。比如,在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期管理时,它不会直接跳到西医的支气管扩张剂使用,而是先从“肺脾气虚”、“痰湿壅肺”等中医证型切入,介绍如何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针灸穴位或中成药进行辅助调理。这种中西医结合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临床思路。它不是简单地将两种体系并列,而是探讨了如何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念来优化西医的局部治疗方案,对于提升临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非常有帮助,让我在面对疑难杂症时,能多一个思考的维度。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疑难病案讨论”这个部分的编排。它没有满足于简单的病例描述,而是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容易混淆的呼吸系统疾病,比如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肺栓塞的非典型表现等,并围绕这些病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讨论流程。它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诊断?”、“排除其他疾病的依据是什么?”以及“如果患者的血压突然下降,下一步的最佳处理是什么?”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更为深刻。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套用公式的“操作员”,而是一个具备独立分析和快速决策能力的临床医生。对于那些希望在实习期内实现思维质的飞跃的同学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训练工具价值无可估量,它真正做到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绝对是加分项。现在的医学书籍动辄厚重,拿在手里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尤其是在急诊或查房需要快速定位信息的时候。而这本《手册》在保持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人性化。它大量使用了对比色、重点标记和缩略框,将那些需要紧急记忆的关键信息(比如重要的实验室指标正常值范围、危急值预警信号等)用醒目的颜色框出来,即便是匆忙翻阅,目光也能迅速聚焦到核心要点。此外,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从病史采集规范到体格检查要点,再到鉴别诊断的思维导图,层层递进,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在旁边手把手教你如何搭建一个完整的诊疗思路。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直接决定了它在实战中的可用性,避免了在关键时刻找不到关键信息的尴尬。
评分这本工具书简直是为临床新人量身定做的,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虽然我手头还有好几本呼吸科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实用性”这块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推导,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诊疗中最常遇到的场景和必须掌握的技能上。比如,对于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案,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指南上的文字,而是用流程图和对比表格清晰地展现了不同级别药物的切换时机和注意事项,那种“手把手”的教学感非常强。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一些常见操作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描述得极其细致,从体位摆放、器械准备到判读结果的初步分析,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让人在面对真实病人时,心里踏实了不少,大大减少了初次操作时的手忙脚乱。对于我们这些刚踏入病房的实习生来说,这种直接关联临床实践的讲解,远比单纯的理论堆砌要有效得多。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带教老师的视角来看,这本书最宝贵之处在于其对“常见陷阱”和“细节把控”的强调。很多教科书会侧重于“完美流程”,但在真实的临床工作中,变数太多。这本书在这方面着墨甚多,比如在处理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时,它特别提醒了关于负压吸引器的连接顺序、水封瓶的液面高度观察,以及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如何保护引流管的细节。这些看似琐碎,但恰恰是新手最容易出错,也最容易导致严重后果的地方。它把那些前辈们用血泪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提炼成了文字,帮助我们这些带教者能更有效地规避风险,也让年轻一代的实习生在学习时就能建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操作细节的敬畏感,非常实在,不空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