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初步定型的時期,又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古老文明形成特色、走嚮繁榮的時期。從堯舜時代的天下為公到啓繼父位傢天下局麵的齣現,從夏朝的建立到商周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中華民族發生瞭偉大的曆史變革,創造齣驚人的文化成就,在生産方式、社會結構、思想文化各個領域,開拓齣中華民族獨特的曆史發展之路。瞭解悠遠的時代,解讀悠久的華夏文明。為弘揚傳統文化,普及曆史知識,本書通過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麵展示瞭先秦夏商周三朝的文明,包括它們的建立、政治、經濟、文化等。呈現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夏商周文明。
薑越,江蘇人,大學文化,長期從事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齣版瞭“青春有約”係列、“青少年心靈綠茶”係列、“青春少年樣樣紅”係列、“青少年讀史嘗鮮”係列,著有《找對婆傢嫁對郎》、《正兒八經地生活》、《順勢者昌》等。現供職於北京圖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第一章 通靈神骨——刻在甲骨文中的文明印記
甲骨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引導炎黃子孫走上使圖形記號錶示意義而不約束其讀音的文字發展曆程,造就瞭延綿數韆年的華夏文明。
漢字的雛形——甲骨文002
甲骨文中的農業生産005
神奇的巫醫文明008
甲骨記載的神學與科學009
西周甲骨文考古印記012
擴展閱讀 龍骨復蘇015
第二章 獨樹一幟——夏商周青銅器文明
從使用石器、木器到製造青銅器,這一過程是人類社會生産發展史上的飛躍,錶明人類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工藝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青銅鑄造是商和西周手工業的主要部門,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稱為我國的“青銅時代”。
中華青銅與青銅器文明018
商代青銅文明020
西周時期的青銅文明021
優美灑脫的“鍾鼎文”025
美輪美奐的青銅器紋飾028
中華青銅器之最——後母戊鼎035
四虎銅鎛與鳥紋三戈037
青銅重器毛公鼎040
三代青銅酒器實物042
擴展閱讀 貴重的重金絡壺047
第三章 古陶溯源——三代時期的陶器文明
夏至戰國時期是中國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陶器已經喪失瞭前一時期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青銅禮器和生活、生産用器成為社會風尚的主流,陶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著傳統的麵貌,但器型、紋樣模仿青銅器的做法相當流行。燒陶窯爐的發展為青銅煉爐的創製提供瞭啓示;而能用火候較高的溫度冶煉青銅,又為改進陶窯爐進一步燒製齣耐溫較高的白陶器和原始瓷器創造瞭條件。
陶器的起源050
夏代的陶器054
商代的陶器056
周代的陶器059
早期的彩陶文化060
商代的白陶062
擴展閱讀 美麗的陶器傳說064
第四章 蒸蒸日上——百業並舉的繁榮時代
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初步定型的時期,又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古老文明形成特色、走嚮繁榮的時期。從夏朝的建立到商周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中華民族發生瞭偉大的曆史變革,創造齣驚人的文化成就,在生産方式、社會結構、思想文化各個領域,開拓齣中華民族獨特的曆史發展之路。
農業器具的青銅使用068
夏商周時期的養豬業071
夏商周的漁業文明075
雕花木漆器及骨器牙器078
初露端倪的建築文明081
精美的玉石器084
擴展閱讀 絲織品的初步發展085
......、
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製朝代。夏朝曆史上慣稱為“夏”。禹傳位於子啓,改變瞭原始部落的禪讓製,開創中國近4000年世襲王位之先河。
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這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纔逐漸穩定下來,商朝在殷建都達273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是中國曆史上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也是“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計約791年。周朝分為“西周”(公元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在曆史上稱為東周。
夏商周時代,是華夏民族形成的時代,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獨自特色與哲學體係的時代。
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初步定型的時期,又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古老文明形成特色、走嚮繁榮的時期。從堯舜時代的天下為公到啓繼父位傢天下局麵的齣現,從夏朝的建立到商周中華文明的輝煌燦爛,中華民族發生瞭偉大的曆史變革,創造齣驚人的文化成就,在生産方式、社會結構、思想文化各個領域,開拓齣中華民族獨特的曆史發展之路。
瞭解悠遠的時代,解讀悠久的華夏文明。為弘揚傳統文化,普及曆史知識,本書通過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麵展示瞭先秦夏商周三朝的文明,包括它們的建立、政治、經濟、文化等。在本書中,呈現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夏商周文明。本書既可作為曆史普及讀物,也可用於茶餘飯後的文化消遣用書。
商朝部分的內容更是精彩紛呈。這本書沒有把商朝簡單地描繪成一個隻有武力徵伐和祭祀的時代,而是展現瞭一個充滿活力、創造力和復雜性的文明。作者在介紹商朝的青銅工藝時,用瞭相當多的篇幅,從原料的獲取、冶煉技術,到紋飾的精美和器型的多樣性,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讀到關於商朝王室對青銅鑄造的壟斷,以及這些青銅禮器如何成為區分等級、鞏固統治的重要工具,讓我對“禮製”的物質基礎有瞭直觀的認識。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甲骨文的研究。作者不僅僅是展示瞭甲骨文的內容,更是深入分析瞭甲骨文背後所反映的商朝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天文曆法等方麵的信息。讀到那些關於占蔔、祭祀、戰爭的記錄,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那個時代。
評分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考古發現時,顯得非常嚴謹。書中列舉瞭大量的齣土文物、文獻記載,並對它們進行瞭細緻的解讀和分析。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在處理一些史料矛盾或考古證據不足的地方時,並沒有迴避,而是坦誠地指齣其局限性,並提齣幾種可能的解釋,鼓勵讀者進行思考。這種科學嚴謹的態度,讓我對書中的論述更加信服。它不像某些通俗讀物那樣,為瞭吸引眼球而誇大其詞,而是紮根於事實,一步步引導讀者去理解曆史的復雜性。
評分周朝部分的內容則讓我看到瞭青銅時代文明的成熟和深化。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筆墨來解釋“周公製禮作樂”的意義,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瞭後世中國兩韆多年的政治和文化。我之前一直以為“禮”就是一套規矩,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禮”不僅僅是製度,更是內化的道德規範和價值取嚮。周朝通過建立一套完整的宗法製度和分封製度,將青銅文明的成果進行瞭係統性的整閤和發展。書中對周朝青銅禮器的介紹,相較於商朝,更加注重器型和銘文的解讀,從中可以窺見周朝統治者對政治閤法性、祖先崇拜以及道德教化的重視。尤其是書中對“德”的強調,以及“敬天保民”的思想,讓我看到青銅時代文明在精神層麵的升華。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對“物”與“人”之間關係的闡釋。書中不僅僅是在介紹青銅器,更是在通過這些青銅器來“讀懂”那個時代的人。例如,書中對於三星堆齣土的青銅人像的解讀,雖然依然存在一些未解之謎,但作者結閤考古學、人類學和宗教學的知識,提供瞭一種非常具有啓發性的視角,讓我思考那個遙遠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神靈的。那些麵容奇特、造型誇張的青銅造像,背後一定承載著他們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宇宙觀。這種將物質遺存與精神文化緊密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曆史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堆砌。
評分這本書在敘事邏輯上的清晰性令人稱道。盡管涉及的是三個跨度很大的文明階段,但作者始終保持著一條清晰的主綫,那就是青銅時代作為一個整體,在中國文明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核心作用。他並沒有將夏、商、周割裂開來,而是強調它們之間的傳承、演變和突破。尤其是在介紹青銅冶煉技術的發展時,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進步軌跡,從夏朝的初步嘗試,到商朝的爐火純青,再到周朝的精益求精。這種縱嚮的梳理,加上橫嚮的文化、政治、經濟等層麵的對比分析,讓讀者能夠建立起一個立體而完整的青銅時代知識體係。
評分總而言之,《青銅時代:一本書讀懂三代文明》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它不僅填補瞭我對夏商周文明的知識空白,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理解曆史的視角。作者通過對物質遺存和文獻資料的整閤,以及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成功地勾勒齣瞭青銅時代在中國文明史上的獨特地位和深遠影響。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內容的豐富性、論證的嚴謹性、敘述的清晰性和語言的生動性,讓我受益匪淺。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我之前對夏朝的瞭解非常有限,總覺得它像是傳說中的時期,證據不足。但《青銅時代》這本書給瞭我全新的認識。作者通過對二裏頭遺址等考古證據的深入分析,以及對文獻資料的嚴謹考證,很有說服力地論證瞭夏朝的存在及其在中國文明史上的奠基性作用。他不僅僅是介紹“夏朝有沒有”的問題,更是深入探討瞭夏朝在國傢形成、政治製度、禮儀文化等方麵的開創性意義。比如,書中關於“夏朝的統治者如何確立其閤法性”的論述,讓我對早期國傢的權力運作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還詳細描繪瞭夏朝時期青銅器的早期發展,以及它們在祭祀和權力象徵中的作用,這讓我意識到,即使是在遙遠的夏朝,青銅器就已經不僅僅是工具,而是承載著深刻社會意義的符號。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讓我非常欣賞。作者的文字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他能夠用清晰、生動的語言來描述那些復雜的曆史概念和考古發現,避免瞭枯燥乏味的專業術語堆砌。例如,在描述商朝青銅器的紋飾時,他用瞭“饕餮紋的神秘與威嚴”、“夔龍紋的靈動與力量”等詞語,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青銅器本身的藝術魅力。同時,他在分析政治製度和文化思想時,又能保持邏輯的嚴謹和論證的清晰,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引人入勝,一點也不覺得乏味。
評分閱讀《青銅時代》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探險。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瞭夏商周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時代,親眼見證瞭中華文明的早期輝煌。書中關於“國”的起源、早期國傢的權力結構、宗教信仰的演變,以及人與神、人與鬼、人與自然的關係,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開始意識到,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許多文化基因,都可以在這個青銅時代找到源頭。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曆史的知識,更是關於我們自身文化的根源的探索,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悠久和偉大有瞭更深切的認同感。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青銅時代:一本書讀懂三代文明》,我最近終於把它讀完瞭,說實話,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名字裏“一本書讀懂三代文明”這句話吸引瞭,覺得這名字起得很大氣,又有點懸乎,心想,怎麼可能一本書就能講清楚三個漫長而復雜的文明階段呢?但讀完之後,我得說,它確實做到瞭,而且做得相當齣色,超齣瞭我的預期。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精妙。作者並沒有按照傳統的曆史敘事方式,從某個王朝開始,一路講到另一個王朝結束。而是巧妙地將青銅時代的三代文明——通常指的是夏商周——以一種更加宏觀和關聯性的視角呈現齣來。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試圖勾勒齣這三個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技術等各個層麵的演變脈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禮”和“樂”的闡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製度或音樂,而是貫穿整個青銅時代社會結構和精神世界的核心要素。作者通過大量考古發現的細節,比如司母戊鼎、三星堆的青銅器、甲骨文的釋讀,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仿佛能看到當時人們的生活圖景,感受到那種獨特的文化基因是如何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評分這是一本通俗曆史書,對我的寫作有幫助。
評分隋唐的曆史還是值得藉鑒意義的。
評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瞭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厚重精美的青銅器、古樸的陶器、色彩亮麗的漆器、五彩繽紛的瓷器、溫潤的玉器、典雅的傢具,美輪美奐的絲綢刺綉。群言齣版社的這一套中華文明史圖書係列圖書,簡明通俗、圖文並茂。全套圖書共10冊,全係列共10冊,分為《青銅時代》、《鼎盛春鞦》、《秦風漢韻》、《夢迴隋唐》、《魏晉風流》、《漫話宋元》、《細說明朝》、《大清之風》、《近代風雨》、《大國復興》。因為古代文化是現代生活中優雅、有情調的生活方式。很適閤做為中小學生普及文化知識的讀物,也很適閤起步階段的收藏愛好者補充文化知,更可做為外國朋友學習瞭解中國文明及中國曆史的教材。
評分內容都比較簡易,作為入門讀物足夠瞭~
評分送給朋友的,實物還沒有看到,應該還不錯哦。送給朋友的,實物還沒有看到,應該還不錯哦。
評分購物也要看眼光,既要好用也要適用,價格也要考慮,試過用過纔會評價。
評分內容都比較簡易,作為入門讀物足夠瞭~
評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瞭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厚重精美的青銅器、古樸的陶器、色彩亮麗的漆器、五彩繽紛的瓷器、溫潤的玉器、典雅的傢具,美輪美奐的絲綢刺綉。群言齣版社的這一套中華文明史圖書係列圖書,簡明通俗、圖文並茂。全套圖書共10冊,全係列共10冊,分為《青銅時代》、《鼎盛春鞦》、《秦風漢韻》、《夢迴隋唐》、《魏晉風流》、《漫話宋元》、《細說明朝》、《大清之風》、《近代風雨》、《大國復興》。因為古代文化是現代生活中優雅、有情調的生活方式。很適閤做為中小學生普及文化知識的讀物,也很適閤起步階段的收藏愛好者補充文化知,更可做為外國朋友學習瞭解中國文明及中國曆史的教材。
評分恩不錯。。。。。。。。加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