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8
薑越,江蘇人,大學文化,長期從事文化事業工作。曾成功策劃齣版瞭“青春有約”係列、“青少年心靈綠茶”係列、“青春少年樣樣紅”係列、“青少年讀史嘗鮮”係列,著有《找對婆傢嫁對郎》、《正兒八經地生活》、《順勢者昌》等。現供職於北京圖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第一章 時代新秀——光輝燦爛的農業與手工業文明
清代是我國傳統農業發展的第四階段,這一時期,農業生産既有較大的發展,又受到嚴重的製約。這一時期糧食生産得到空前的發展,農業技術在傳承中創新,農業著作也應時而生。手工業是這一時期的集大成者,尤其是製瓷技術的改進達到瞭頂峰。清代的刺綉逐漸形成流派,走嚮成熟,剪刻技術和塑作手工業也得到瞭發展。
産糧進入新時代002
農業推廣精耕細作004
綜閤農書:《 授時通考 》006
復興瓷都景德鎮008
絕世彩瓷:康熙五彩010
清代獨創:粉彩013
瓷中瑰寶:琺琅彩015
器道統一:文人壺018
清代之最:青花茶具021
韆文萬華的漆藝文明023
“四大名秀”實至名歸025
民間剪刻藝術的發展028
民間塑作手工藝術032
擴展閱讀 清代德化白瓷034
第二章 誰與爭鋒——問鼎世界的清代商業文明
清朝經濟發達,人口劇增——乾隆時期已達三億,與之相對要求糧食作物的産量需要也進一步提升。因此清朝采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等措施以提高生産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促進瞭商業的發展。清朝商業發達,前後形成瞭中國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對清代發展起一定的推動作用。
富甲華夏的“晉商”036
匯通天下的“票號”038
天下第一號日昇昌040
無徽不成的徽商043
獨占北方的商幫046
商界翹楚:喬緻庸049
世界首富:伍秉鑒052
擴展閱讀 “一文錢”的故事055
第三章 碧園皇庭——獨具特色的清代建築文明
明清時期的建築,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都趨於完美。無論是從私宅府邸,還是皇宮庭院,抑或是園林建築,總體上形成瞭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
南秀北雄的園林文明058
萬園之園:圓明園062
園林博物館:頤和園064
最大帝王宮苑:承德避暑山莊066
獨特民居:四閤院068
獨一無二的“土樓”070
最大皇帝墓:清東陵072
擴展閱讀 帝王陵寢:清西陵074
第四章 鳳毛麟角——清代文化新氣象
由於清代中央集權製發展到極緻,社會結構不曾形成突破性的變化,傳統的思想、學術、風俗、心態趨於成熟,緻思、內嚮、非競爭性的國民性格完全定型,闊大、精巧與空疏、呆滯逐漸衍化成為某種帶有普遍性的氛圍。於是,清代的文化便具有瞭不同於以往的特色,它沒有創新的衝動,卻顯示瞭係統、縝密的風格。它也沒有漢唐時代的稚氣天真,沒有兩宋時期的縴穠得體。相比之下,清代的文化顯得成熟凝重。
韆古奇書《紅樓夢》078
文言巔峰《聊齋誌異》081
批判之最《儒林外史》084
文化饕餮《四庫全書》087
批判怪傑:金聖嘆090
曠世奇纔:龔自珍093
揚州怪纔:鄭闆橋096
擴展閱讀 劉墉戲和珅098
第五章 南腔北調——麯藝“唱響”華夏新文明
以戲麯、麯藝、舞蹈和音樂為標誌的錶演藝術的各個門類,在清代都有瞭長足的發展。其中戲麯藝術迎來瞭自身發展曆史的又一個高峰,麯藝中新生的麯種大量湧現,舞蹈和音樂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也取得瞭新的成就。
國粹——京劇的誕生104
洪昇與《長生殿》107
孔尚任與《桃花扇》110
開啓相聲藝術文化之先河113
皮黃腔藝術的形成117
梆子腔臻於成熟120
說唱藝術的興盛123
秧歌戲蓬勃發展127
擴展閱讀 吹吹腔129
第六章 彆“具”風采——盛世繁華的清代傢具
我國傢具在清初這一時期基本延續瞭明代傢具的風格。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時期,社會財富的積纍達到頂峰,皇傢的園林建築大量興建,清朝皇帝為顯示正統的地位,對皇室傢具的形製、用料、尺寸、裝飾內容、擺放位置等都要過問,工匠為瞭完成皇帝的旨意,在傢具造型和雕飾上竭力顯示皇傢的正統、威嚴,講究用料厚重,尺度宏大,雕飾繁復。
沉重瑰麗的京式傢具132
引領潮流的廣式傢具134
傳承發展的蘇式傢具137
形式各異的“凳”文化139
清式座椅見功夫142
古香古色的桌颱架格145
擴展閱讀 宮中工匠的待遇146
第七章 妙筆生輝——流派紛呈的清代書畫文明
清代的書畫藝術,繼續著元、明以來的趨勢,文人書畫日益占據畫壇主流,山水畫的創作以及水墨寫意畫盛行。在文人畫思想的影響下,更多的畫傢把精力花在追求筆墨興趣方麵,造成瞭形式麵貌的更加多樣,愈加派係林立。在董其昌“南北宗論”的影響下,清代書畫流派之多,競爭之烈,是前所未有的。
開創碑學之風:鄧石如150
清初畫壇“四王”151
花鳥名傢:惲壽平155
筆墨創新之典範:石濤158
畫壇群雄:“揚州八怪”162
程邃印派167
黃牧甫與黟山派168
“浙派”印刻文明171
“娃娃年畫”的雅俗文明176
擴展閱讀 北方木版年畫“楊柳青”177
第八章 宮俗民風——彆具特色的清代生活文明
民風習俗指的是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清朝是一個多民族時代,在這個時代,生活著50多個民族。滿族是統治民族,其社會生活習俗,必然對被其統治的各民族産生深遠的影響。
生活中的歌舞習俗182
宮廷宴享樂舞習俗185
國製下的冰嬉運動187
民族節日歌舞文化191
宮廷遊戲“九九消寒圖”194
宮廷“圍棋”的盛行196
宮廷“寵狗”習俗199
鼎盛的“茶館”文明200
擴展閱讀 清朝宮廷選美203
第九章 金字招牌——經久不衰的“老字號”文化
老字號是中國曆史文化的寶貴遺産,有著濃鬱、鮮明的民族特色。它們不僅僅是一傢傢傳統老店,不僅僅是一項項傳統技藝,不僅僅是一款款獨具特色的産品,更是悠悠歲月凝聚起來的中華文化的瑰寶!有清一代,一些金字招牌聞名遐邇,傳承至今。老字號不僅是一種商貿景觀,還是一種曆史傳統文化現象。
傳世京宴“全聚德”208
杭州菜館“樓外樓”210
南味北賣“稻香村”213
翰墨書香“榮寶齋”215
天津一絕“狗不理”219
風味獨特的“都一處燒麥”221
“頂頂”大名“盛锡福”223
步步高升“內聯升”225
中藥名鋪“同仁堂”227
擴展閱讀 一得閣的由來230
第一章 時代新秀——光輝燦爛的農業與手工業文明
清代是我國傳統農業發展的第四階段,這一時期,農業生産既有較大的發展,又受到嚴重的製約。這一時期糧食生産得到空前的發展,農業技術在傳承中創新,農業著作也應時而生。手工業是這一時期的集大成者,尤其是製瓷技術的改進達到瞭頂峰。清代的刺綉逐漸形成流派,走嚮成熟,剪刻技術和塑作手工業也得到瞭發展。
■産糧進入新時代
清朝時,在國傢長期和平統一局麵下,土地大量墾闢,農區空前擴展,南北差距正在縮小,但某些地區的生態平衡也受到瞭破壞。幾種重要農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加速瞭耕地的擴展、糧食的增産和在這基礎上商業性農業的興起,但在多種經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農牧比例逐漸齣現不平衡的狀態。土地利用更為集約,耕作栽培更為精細,尤其是在人口增長導緻全國性耕地緊缺的情況下,人們在韆方百計墾闢新耕地的同時緻力於提高復種指數,土地利用率達到傳統農業的最高水平。但農業技術雖然繼續發展,農業工具卻甚少改進。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産率雖有明顯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卻有下降的趨勢。
在製約明、清農業發展的諸因素中,人口因素的作用很大,需要在這裏作簡要的說明。
人類社會存在相互製約的兩種生産:物質資料的再生産和人類自身的再生産。人口與農業的關係實質上是這兩種生産的關係。一方麵農業生産的發展為人口增長提供物質基礎並規定瞭它的極限。在農業經濟的不同類型中,人口演變有不同的規律:在正常條件下,小農經濟占統治地位的農區,人口往往能較穩定地增長,牧區人口增長則因牧業受自然條件變化巨大影響而呈現不穩定性。另一方麵,在生産工具簡陋的古代,勞動力的數量對農業生産有著重大意義,因而人口的消長、轉移、分布極大地製約著農業生産的發展,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農業麵貌産生深刻影響。
我國曆史上的人口發展呈波浪形麯綫上升,並形成若乾梯級。先秦時代生産力水平低下,人口還很稀少,也缺乏可靠的人口記載。戰國以後,生産力齣現飛躍,人口增長也較快。漢代始有全國人口統計數字,從那時到五代,人口反復波動,最高人口數沒有超過0.6億的。
宋代南方大規模的開發導緻人口開始瞭長期的增長,宋代最高人口數已突破1億。明代盛期人口約在1.2億左右。到清代又上瞭新的颱階,人口長期持續高速增長。康熙末年已恢復明盛世人口水平,乾隆末年人口猛增為3億,至鴉片戰爭前夕,人口已突破4億大關。清代,人口的空前增長原因是多方麵的,而農業生産的相應發展無疑是重要前提。明、清農業發展存在一些有利條件。我國自元朝以後再也沒有齣現過全國性的分裂局麵。但元代國祚短暫,又實行嚴酷的民族壓迫與掠奪政策,農業生産遭到破壞,入明後纔有瞭長時間的和平和統一。滿族入關建立清朝後,內地與草原為一傢,結束瞭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長期軍事對峙的局麵,又鎮壓瞭各地的反清勢力,調整瞭階級關係和民族關係,國傢空前統一,社會空前穩定。這種局麵對農業生産發展十分有利。
清代農業生産的發展是顯著的。據近人研究,明萬曆年間我國耕地麵積約為7.6億市畝,糧食畝産量1.65石,閤243市斤,糧食總産約為1446億市斤。清代鴉片戰爭前夕耕地麵積為11.47億畝,比明後期增加64%。糧食畝産量為2石,閤310市斤,比明後期增長27.6%。糧食總産量為3022億市斤,比明後期增長一倍多,稍稍超過20世紀前期所謂舊中國農業“黃金時代”1936年2744億斤的糧食總産量,達到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糧食生産的最高峰。像清代這樣嚴重的人口膨脹的壓力,若轉移到任何彆的國傢,恐怕都足以把這個國傢的農業壓垮。中國傳統農業發展雖然也受到它的嚴重製約,但畢竟憑藉其頑強的生命力經受瞭這次曆史考驗。它依靠什麼辦法呢?不外是三條。第一條是韆方百計開闢新耕地;第二條是引進和推廣新作物,這兩條相互聯係;第三條是依靠精耕細作傳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單位麵積産量,這條最重要。正是全國性人多地少格局的形成使精耕細作進一步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知識鏈接:
清代砂田
大約在清康熙年間,以蘭州為中心的隴中乾旱瘠薄地區,齣現瞭舉世稱奇的砂田。砂田有旱砂田和水砂田之分。建造砂田,先要深耕,施足底肥,耙平墩實,然後在土麵上鋪上粗砂和卵石或片石的混閤體,其厚度,旱砂田約8—12厘米,水砂田約6—9厘米。每鋪一次可有效利用三四十年,老化後要重新起砂、鋪砂。砂田具有增溫、保墒、保土、壓堿等綜閤性能,比一般田有明顯增産作用,十年以內的新砂田增産幅度可達30%—50%,而且不用施肥,雜草也少。清代的砂田有效地促進瞭隴中農業的發展。
……
清朝,是中國曆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王朝,對中國曆史産生瞭深遠影響。尤其在康、雍、乾三朝,發展到鼎峰,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傢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瞭中國版圖,同時君主專製發展到頂峰。在此鼎盛時期,清朝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建築、生活習俗等方麵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與發展。
清王朝是在竊取明末農民大起義勝利果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前後共經曆266年。在政治上,清朝沿襲和發展瞭高度中央集權封建君主專製的政治,在社會經濟、民族文化和國傢統一等方麵,清朝也處於最高階段。同時,清朝又是我國從古老的封建社會逐步淪落為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轉摺時期。
清朝在鴉片戰爭以前,齣現瞭一批大型的商業資本。當時的商業資本所積纍的巨額財富,除瞭擴大經營以外,已有一部分投嚮生産,為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提供瞭必要的曆史前提。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各兄弟民族之間長期的經濟交流和文化往來,彼此之間的聯係更加密切。因此,這一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也是必然趨勢。
清朝經濟變化的趨勢,大體上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是從進入北京建立政權(1644年)起至乾隆末年(1795年)止,史稱康、雍、乾時代,為清最強盛富庶的時期,這種強盛興旺局麵到瞭嘉、道時期至清政權被推翻的宣統末年(1911年)止,社會政治、經濟便逐漸走嚮衰微沒落,進而成為江河日下之勢。為鞏固政權,維持國傢的財政收入,清王朝尤其是康熙朝采取瞭一係列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的政策措施,使社會經濟從崩潰走嚮恢復,並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雍正至乾隆年間,社會經濟獲得瞭穩定的增長,齣現瞭繁榮的局麵。
為弘揚傳統文化,普及中華文明與曆史知識,本書通過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淺齣地解讀清代曆史文明。書中從製度、經濟、科技、思想、文學、藝術、習俗等方麵,展示瞭清代的社會風尚與精神麵貌。本書涵蓋容納瞭清朝文明的各個方麵,同時具備大規模學術著作的係統性、嚴密性與曆史普及讀物的全麵性、簡易性,它既可作為大型工具書檢索中華文明的各個成分,又可作為通俗的讀物進行瀏覽。
大清之風:一本書讀懂清代文明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大清之風:一本書讀懂清代文明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
評分不錯不錯!還沒看,外麵感覺可以
評分就是物流有些慢,其他還不錯,沒讀呢。
評分遇到成套的書籍就買迴來。
評分隋唐的曆史還是值得藉鑒意義的。
評分好。。。。。。。。。。
評分還沒有看,希望會好看!
評分買瞭一套,留著以後慢慢讀。
評分內容都比較簡易,作為入門讀物足夠瞭~
大清之風:一本書讀懂清代文明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