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钊,张方,陈典友 等 著
图书标签:
  • 商业银行
  • 信息系统
  • 风险管理
  • 研发
  • 金融科技
  • 内控
  • 监管科技
  • 数字化转型
  • 信息安全
  • 系统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194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427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银行业信息化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部门的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人员,商业银行及其他相关机构信息科技风
  这套《银行业信息化丛书》致力于挖掘、研究、总结、提炼和传播国内外信息化*佳实践、宝贵经验和*新成果,内容涵盖银行业信息科技治理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创新、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与运行维护、信息科技监管等主要领域,将为银行业信息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基础性、前瞻性、实用性的知识和信息。

内容简介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通过对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的定义、成因、分类和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的理论依据、实践方法和实践过程。全书分为基础篇、管理篇和技术篇。基础篇主要阐述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的概念、法规、政策与相关标准;管理篇主要阐述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模型、管控体系、管控方法、实践案例等内容;技术篇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安全开发的策略、方法和相关技术。

目录

总序序前言基础篇第1章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基础知识21.1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概述21.1.1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研发21.1.2信息系统研发风险61.1.3信息系统研发风险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71.1.4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131.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概述151.2.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信息系统151.2.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221.2.3商业银行研发风险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位置231.2.4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策略30第2章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相关法规、政策与标准342.1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342.1.1世界各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发展342.1.2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362.1.3我国主要法律法规简介392.2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相关政策和指引422.2.1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监管现状概述422.2.2主要监管政策和指引452.3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安全标准492.3.1信息安全标准的基本概念492.3.2信息安全标准化概述512.3.3主要信息安全标准介绍54管理篇第3章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理论和模型633.1研发风险管控相关理论和模型633.1.1安全开发生命周期633.1.2软件安全接触点653.1.3综合轻量级应用安全过程673.1.4软件保证成熟度693.1.5软件安全框架703.1.6BSI成熟模型713.1.7信息安全保障723.2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模型743.2.1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模型的设计743.2.2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模型的内容763.2.3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模型的特点77第4章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体系784.1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体系建设784.1.1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思路784.1.2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体系总体架构794.1.3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体系运行机制804.2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组织体系814.2.1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组织体系概述814.2.2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组织体系建设824.3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制度体系844.3.1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制度体系概述844.3.2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854.4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标准体系864.4.1安全定级指南874.4.2安全需求指南904.4.3安全设计指南934.4.4安全编码规范954.5安全技术支持服务体系98第5章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025.1立项阶段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045.2计划阶段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045.2.1安全团队建设1055.2.2安全培训1055.2.3安全管理计划制订1065.3需求阶段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065.3.1安全需求制定1075.3.2安全需求评审1075.4设计阶段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075.4.1安全设计1085.4.2安全设计评审1085.5编码阶段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095.5.1源代码安全审核1095.5.2安全需求实现审核1095.6测试阶段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105.6.1安全测试1115.6.2渗透测试1115.7投产运维阶段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流程112第6章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方法1136.1安全培训1136.1.1安全培训概述1136.1.2安全培训体系1146.1.3安全培训的实施1166.2安全评审1166.2.1安全评审概述1166.2.2安全评审的内容1176.2.3安全评审的方法1186.3风险评估1186.3.1风险评估的概念1186.3.2风险评估的方法1206.3.3风险评估的工具1246.3.4风险评估的实施1246.4安全后评价1276.4.1安全后评价概述1276.4.2安全后评价的要素1276.4.3安全后评价的实施128第7章商业银行研发外包风险管控1317.1商业银行研发外包风险概述1317.1.1IT外包的基本概念1317.1.2商业银行IT外包风险概述1337.1.3商业银行研发外包风险1357.2商业银行研发外包风险管控措施1357.2.1商业银行研发外包风险管控相关监管要求1357.2.2商业银行研发外包风险管控工作方法136第8章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案例1408.1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项目案例1408.1.1项目背景1408.1.2项目研发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情况1418.2商业银行研发外包风险管控项目案例1458.2.1项目背景1458.2.2项目研发外包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情况146技术篇第9章信息系统安全研发策略和方法1509.1安全研发策略和原则1509.1.1安全研发策略1509.1.2安全设计原则1519.2威胁建模1549.2.1威胁建模的定义1549.2.2威胁建模的对象1549.2.3威胁建模的过程1559.3攻击面*小化分析1579.3.1攻击面*小化分析的概念1579.3.2攻击面*小化分析过程1589.4安全架构和组件1599.4.1安全架构1599.4.2安全组件1609.5源代码安全审核1639.5.1源代码安全审核的概念1639.5.2源代码安全审核原理1639.5.3源代码安全审核工具1649.6渗透测试1659.6.1渗透测试的概念1659.6.2渗透测试步骤与方法166第10章信息系统安全研发技术16810.1身份认证16910.1.1身份认证的基本概念16910.1.2身份认证模式的分类16910.1.3身份认证技术17110.2访问控制17410.2.1访问控制概述17410.2.2访问控制策略17510.2.3访问控制模型17610.3安全审计17910.3.1安全审计概述17910.3.2安全审计的内容18010.3.3安全审计的实施18010.4密码技术18110.4.1密码技术概述18110.4.2加密算法概述18410.4.3密码技术应用18510.5网络安全18810.5.1网络安全基础18810.5.2网络安全协议19110.5.3常见网络安全威胁19410.5.4常见网络安全技术19810.6漏洞防护20710.6.1安全漏洞的概念20810.6.2安全漏洞的分类和分级20910.6.3常见安全漏洞及防护21010.7操作系统安全22010.7.1操作系统概述22010.7.2操作系统安全概述22210.7.3操作系统安全的实现22310.8数据库系统安全22510.8.1数据库系统概述22510.8.2数据库系统安全概述22810.8.3数据库系统安全的实现23010.9数据安全23410.9.1数据安全的概念23410.9.2数据安全保护措施23610.10其他安全技术23810.10.1互联网金融安全23810.10.2大数据安全24210.10.3云计算安全24610.10.4物联网安全251参考文献257

精彩书摘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
  (6)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14年9月12日,银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主要从内控评价、内控监督、监管约束、监管引领四个方面,来引导商业银行强化内控管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强调,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此外,规范了内部控制的治理和组织架构,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等各主体关于内部控制的职责分工。
  在信息科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信息的安全控制和保密管理,对各类信息实施分等级的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访问实施权限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7)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2006年,银监会发布《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指引所指的电子银行包括两部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包括自助银行、ATM机等。
  ……

前言/序言

  随着信息科技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深度融合,商业银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银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防范信息科技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研发风险管理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书旨在指导商业银行开展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工作,防范信息系统研发过程中的安全需求风险、安全设计风险、系统安全漏洞、合规风险、外包风险等各类研发风险,提高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采取理论模型指导实践的思路,从组织、制度、标准、技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开展研发风险管控的管理依据、理论模型、管理策略、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和实践案例。为了提高本书的专业性和指导性,提高内容深度和质量,本书在全面讲解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体系的基础上,积极跟踪行业发展趋势,扩展了研发风险管控体系理论解读、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理论、研发风险管理实践指导、研发风险管控案例、研发风险管理技术研究、管理探索、新技术探索等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借鉴。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商业银行深入开展研发风险管理提供全新的视角,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软件风险管理团队、研发管理团队使用。本书分为基础篇、管理篇和技术篇,共计十章。基础篇介绍了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的概念、法规、政策与相关标准;管理篇介绍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模型、研发风险管控体系、研发风险管控工作方法、研发外包风险管控等内容;技术篇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开发策略方法和安全开发的相关技术。为了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研发风险管控体系,书中还收集了部分商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实际案例,以有效提供参考,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  本书由中国农业银行研发风险管控课题组共同编著。编著团队的主要成员有蔡钊、张方、陈典友、李阳、姜帆、王琰、曹玉磊、孙玮、薛建伟、姚元庆和毛南。范瑾辉、高松、李涵阳、王喜辉、罗志云、关磊和王衍锋等同志也参与了本书部分内容的编写。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技术专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衷心感谢中国农业银行王俊、张红喜、赵晓东、张冰等各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对本书初稿的审阅和建议,衷心感谢中信银行申贵平、工商银行杨雷、华夏银行张志田三位银行业信息科技发展与风险管理专家对本书提出的评审意见;衷心感谢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信息科技监管部的谢翀达主任、梁峰处长对本书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此外,还要衷心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在编著过程中,编著团队查阅和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限于篇幅,未能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全部列出,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著团队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数字金融时代的银行运营与创新:挑战、机遇与最佳实践》 第一部分:数字金融浪潮下的银行运营重塑 在当前全球金融格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银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本书深入剖析了商业银行在这一转型期所面临的运营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我们首先探讨了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银行核心业务流程的颠覆性影响,包括支付清算、信贷审批、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环节。重点分析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何被应用于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催生出的新型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需求。 书籍详细阐述了“敏捷化”与“精益化”运营理念在现代银行体系中的实践路径。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敏捷开发原则引入非IT部门的业务流程优化中,以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同时,对银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梳理,涵盖了核心银行系统的迭代升级、分布式架构的构建,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混合云环境下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 第二部分:构建面向未来的客户体验与产品创新体系 本书将焦点对准了在数字化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客户体验(CX)维度。我们详细研究了全渠道(Omni-channel)整合的战略意义,探讨了如何打破物理网点、手机银行、网页端之间的壁态,为客户提供无缝、一致的服务旅程。这包括对客户旅程地图的深度绘制、关键接触点(Touchpoints)的体验设计优化,以及如何利用交互式语音应答(IVR)和聊天机器人(Chatbot)提升前端服务的自动化水平。 在产品创新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数据驱动的产品设计方法论。银行如何利用其海量的交易和行为数据,通过构建用户画像、进行细分市场分析,从而精准预测客户需求,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特别阐述了嵌入式金融(Embedded Finance)的趋势,即金融服务如何无缝集成到非金融平台中,以及商业银行应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从单纯的服务提供商转变为生态系统的赋能者。 第三部分:风险治理与监管科技(RegTech)的深度融合 尽管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金融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风险管理仍是运营的生命线。本书超越了传统的IT风险视角,聚焦于数字业务环境下的全面风险治理框架。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新产品上线和技术迭代过程中,嵌入“设计即合规”(Compliance by Design)的理念。 对操作风险、数据治理风险和模型风险的管控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操作风险方面,侧重于自动化流程中的异常识别与干预机制;在数据治理方面,强调了数据质量、数据主权和跨部门数据共享的安全边界;而在模型风险方面,则阐述了如何建立稳健的模型验证与监控体系,确保AI和机器学习模型在信贷决策、反欺诈等关键领域的公平性、稳定性和可解释性。 此外,本书系统梳理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分析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进行合规文档审查、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监管报送效率的实际案例。同时,针对日益严格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规(如GDPR、数据安全法等),提供了商业银行在技术架构层面和管理流程层面应采取的应对策略,确保在业务创新的同时,牢牢守住合规底线。 第四部分:组织能力建设与文化转型 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最终依赖于“人”和“文化”。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组织能力的重塑。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跨职能的“业务-技术-风险”一体化团队,打破传统职能部门间的壁垒。重点分析了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银行员工所需的新型技能组合,如数据素养、系统思维和批判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最后,本书强调了创新文化与变革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营造一个鼓励小步快跑、容忍“建设性失败”的组织氛围,以支持持续的业务创新。这包括高层领导力的作用、透明的沟通机制,以及如何将新的运营绩效指标(KPIs)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对齐,确保转型战略能够有效落地并持续产生价值。 总结 本书旨在为商业银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线负责人、运营部门及转型项目团队提供一套全面、可操作的指导手册,帮助他们驾驭数字金融时代的复杂性,实现高效、安全且富有竞争力的银行运营。它侧重于战略规划、流程优化、技术应用落地、以及组织文化的协同演进,是理解现代商业银行如何成功驾驭数字化变革的深度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研发风险管控》让我对当前金融科技浪潮下的银行业务系统建设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关注着银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深知信息系统作为核心支撑的重要性,而随之而来的风险管理,更是牵动着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精准,直击痛点。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构建一个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框架。比如,在敏捷开发和DevOps大规模落地的背景下,传统的瀑布式风险管理模式必然面临挑战,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与现代研发流程相匹配的、可操作性强的风险管控策略?我猜想,书中会对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以及第三方供应商风险进行细致的剖析,尤其是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中,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弹性的具体实践案例,会是我最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提供一套可落地的、具有前瞻性的方法论,帮助银行IT部门构建起坚固的“防火墙”。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散发出一种严肃和专业的气息,这对于正在经历系统升级换代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关注的重点在于“管控”二字的具体落地。在过去的项目中,我们常常面临风险识别流于形式,真正到了实施阶段,应对措施往往仓促且碎片化。我期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事前预防”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架构设计阶段,如何量化不同技术选型带来的风险敞口?在代码审查和测试阶段,是否有推荐的自动化工具和标准流程来提升风险发现的效率?更进一步,书中是否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文化,让每一位参与研发的人员都成为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专门的风控部门?这种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风险治理模式,才是构建真正强大信息系统的基石。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详尽的流程图和问责机制范例,那价值就不可估量了。

评分

作为一名对技术治理有深入思考的读者,我更看重这本书在风险量化和度量上的创新性。空谈风险管理,不如拿出可量化的指标。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抽象的风险转化为具体的、可追踪的KPI的。例如,系统可用性、平均故障恢复时间(MTTR)、安全漏洞的平均修复周期等指标,应该如何被纳入到研发团队的绩效考核和风险管控报告中?如果书中能提供一套成熟的风险评分模型,能够动态评估项目健康度,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是一套实用的管理工具箱。我特别期待看到如何将这些量化结果反馈到研发流程的早期阶段,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一个真正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应该是能够自我学习、自我优化的,我期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打开这一扇通往精细化、数据驱动型风险治理的大门。

评分

坦白说,我挑选这本书是抱着一种“寻求解药”的心态。作为业内人士,深知信息系统上线前后的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中断甚至声誉危机。因此,我非常看重风险管控的“预防性”和“响应性”两方面。一个理想的风险管控体系,应该能提前预判潜在的“黑天鹅”事件。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想必是从项目启动到系统运维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来展开的。我特别关注在需求变更频繁、版本迭代加速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有效的配置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来遏制风险的蔓延。此外,对于金融行业特有的监管要求,这本书是否能提供针对性的风险清单和检查工具?毕竟,合规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我希望读完后,我的团队能有一份清晰的路线图,知道在系统的“哪个环节”、“用什么工具”、“遵循什么标准”来加固我们的风险防线,让研发工作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持必要的审慎和稳健。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当前银行业务复杂性激增的直观感受。现在的银行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堡垒,而是与支付清算网络、监管报送平台、外部合作方API接口深度耦合的生态系统。这种复杂性极大地拓宽了风险的边界。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超越传统的内部系统风险讨论,触及到跨机构、跨云环境下的集成风险管理。例如,当核心系统依赖于多个云服务商和SaaS提供商时,如何进行统一的风险画像和尽职调查?书中是否提供了关于“第三方风险集中度”的分析和缓解策略?这种宏观视野的风险管控,在当前金融科技公司加速入局的背景下尤为重要。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超越单一项目视角的、面向整个银行信息资产组合的风险视图,指导管理者在追求创新速度与控制潜在系统性风险之间找到黄金分割点。

评分

挺不错的一本书,看后有收获,适用于银行it外包管理人员

评分

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

评分

贴近银行业相关问题点的系列丛书,读起来很受用,有很多现成的应用场景,把全套都买了,奋读中

评分

题摩托一下咯祖

评分

书还没看,看目录比较不错

评分

专业丛书,业内人士撰写,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

评分

非常好的书。在几个网站上比较,还是京东便宜,邮寄包装完好。等闲下来认真学习!

评分

《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快递已收到,图书是银行业信息科技丛书,图书有防劣标签和保护薄。但是收到快递打开快递,发现书角有撞伤。谢谢京东平台的优质快捷五星级服务!

评分

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