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庭教育與父母教育

傢庭教育與父母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鶴琴 著
圖書標籤:
  • 傢庭教育
  • 父母教育
  • 親子關係
  • 教育方法
  • 育兒
  • 傢庭溝通
  • 兒童心理
  • 青少年教育
  • 教育理念
  • 傢庭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34409
版次:2
商品編碼:1184066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
字數:18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傢庭教育與父母教育》分“傢庭教育”、“父母教育”兩篇。上篇的《傢庭教育》是一本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單本著作。此次選用的是1925年商務印書館重印的版本。下篇“父母教育”中的“《現代父母》發刊辭”、“在兒童節告全國成人們”、“以現代人的眼光談談傢庭教育”、“傢庭娛樂”、“中華現階段之父母教育”是陳鶴琴先生的後人新近發現的沒有收錄到全集的幾篇文章。他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兒童心理學為基礎,根據中國傳統的傢庭教育的實際情況,主要以自己的孩子陳一鳴為研究和實踐對象,總結瞭傢庭教育的101條原則;這些原則不僅包括兒童的吃喝拉撒睡,而且包括待人接物和做人,麵麵俱到,堪稱傢庭教育的“寶典”。他主張應在兒童的自然和自由發展中,匡正兒童的行為和習慣。他在約一百年前倡導的這些傢庭教育的原則仍適用今日的傢庭和父母,這部名著的魅力依舊。

作者簡介

  陳鶴琴先生(1892--1982),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名望卓著的兒童心理學、幼兒教育和兒童教育專傢,也是我國的教育改革傢。他畢生從事兒童心理學、幼兒教育和兒童教育的科學研究和實踐。

精彩書評

  ★*使我們敬佩的是陳鶴琴先生的仁愛坦白的性格。鄭宗海先生稱他“行年五十尚嬰兒”,俞子夷先生稱他為“永遠微笑的兒童教育傢”,我亦常尊他為“斑白的兒童”。原來裴斯泰洛齊(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嘗自稱為“斑白的兒童”,因為他有兒童般天真爛漫的性格。陳先生原有“中國的裴斯泰洛齊”的尊號,其仁愛的性格亦極相似。隻有愛兒童而又為兒童所愛的教師纔是理想的兒童教育傢,纔配稱為“中國的裴斯泰洛齊”。
  ——邱椿(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我的父親是一位好脾氣的老師。他不僅對自己的孩子脾氣好,對每個孩子都是如此。因此,在南京開辦鼓樓幼稚園期間,孩子們都管他叫“校長媽媽”。
  ——陳一心

目錄

上篇傢庭教育
評陳著之《傢庭教育》——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003
傢庭教育007
序007
自序009
再序011
第一章兒童的心理012
(一) 小孩子好遊戲的013
(二) 小孩子好模仿的013
(三) 小孩子好奇的014
(四) 小孩子喜歡成功的015
(五) 小孩子喜歡野外生活的016
(六) 小孩子喜歡閤群的017
(七) 小孩子喜歡稱贊的018
第二章學習之性質與原則020
(一) 學習的性質021
(二) 學習的原則024
第三章普通教導法029
原則一: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
不要用消極的命令。029
原則二: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030
原則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麵要以身作則,
一方麵還要替他選擇環境以支配他的模仿。032
原則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語氣去指揮他們
的小孩子。033
原則五:做父母的不應當對小孩子多說“不!不!”如果已
經說齣,則不應當麯從小孩子的意思而再行更改。035
原則六:彆人做好的事情或壞的事情之時候,做父母的應
當以辭色來錶示贊許和不贊許的意思給小孩子
聽,給小孩子看。036
原則七:我們應當按照小孩子的年齡知識而予以適當的
做事動機。037
原則八: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嚴厲。039
原則九:不要驟然命令小孩子停止遊戲或停止工作。040
原則十: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子作伴侶。041
原則十一:遊戲式的教育法。045
第四章衛生上的習慣048
原則一:小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最好用誘導的
方法去叫他穿。048
原則二:小孩子應當天天洗牙齒。049
原則三:小孩子洗麵刷牙應當在一定的地方內做的,
不應當在任何地方洗刷。050
原則四:小孩子洗麵的手巾,應當獨自一條。052
原則五:小孩子洗麵須注意到耳鼻和眼睛。053
原則六:小孩子未穿衣洗麵刷牙以前,不宜吃東西。054
原則七:小孩子吃東西以前須洗手,吃後須揩手。055
原則八:小孩子吃飯的時候,應當有適當的盤匙。057
原則九:小孩子吃飯時,應當要有適當的椅桌。057
原則十:小孩子吃飯的時候,須要有圍巾。059
原則十一:小孩子小食的分量不宜太多,而且要有定時。060
原則十二:應當叫小孩子獨自先吃飯。061
第五章衛生上的習慣(續)063
原則十三:對於食物不準小孩子自己隨便亂拿。063
原則十四:做父母的不應當因為小孩子要偷食物,就把
食物隨便亂藏。064
原則十五:做父母的不宜將食物隨便亂攤。066
原則十六:小孩子吃午飯後,最好安睡一點中覺。067
原則十七:小孩子晚上未睡以前,應該有適當的娛樂。068
原則十八:小孩子夜裏睡眠的時候,應當穿睡衣。069
原則十九:小孩子不應當有人抱瞭睡。070
原則二十:不準小孩子點燈而睡。071
原則二十一:小孩子最好獨睡一床,獨睡一室。073
原則二十二:小孩子便溺須有定所。074
原則二十三:小孩子大便須一日一次,而且要有定時。075
原則二十四:嬰兒不應當終日感受外界的濃厚刺激。077
原則二十五:小孩子不應當終日抱在手裏的。078
第六章遊戲與玩物081
原則一:小孩子須要有適宜的伴侶。081
原則二:小孩子應有與動物玩弄的機會。082
原則三:小孩子平時宜穿運動套衣。084
原則四:小孩子東西玩好以後應當整理好放在原處。085
原則五:小孩子最好有玩水的機會。087
原則六:小孩子玩的玩物是要“活”的,不要“死”的。089
原則七:玩物的作用,不僅僅是博小孩子之歡心,乃是
也要使他因此得著自動的機會。090
原則八:凡凶惡醜陋、不閤衛生而有危險的玩物,一概
不要給小孩子玩弄。091
原則九:小孩子應當有適當的地方以儲藏他的所有物。091
原則十:小孩子的玩物應當閤乎幾種標準的。093
第七章遊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遊戲096
原則一:小孩子應有畫圖的機會。096
原則二:小孩子應有看圖畫的機會。097
原則三:小孩子應有剪圖的機會。098
原則四: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099
原則五:小孩子應有著色的機會。100
原則六:小孩子應有穿珠的機會。100
原則七:小孩子應有錘擊的機會。101
原則八:小孩子應有澆花的機會。101
原則九:小孩子應有塑泥的機會。102
原則十:小孩子應有玩沙的機會。102
第八章小孩子為什麼怕的,為什麼哭的104
原則一:做父母的切不可暗示小孩子使他發生懼怕。104
原則二:小孩子的懼怕有時要遷移的,所以我們做父母的
要格外當心,使小孩子不緻發生懼怕。106
原則三:不要以“父親”的名義來恐嚇小孩子。106
原則四:小孩子發生驚慌時,須要慎防其他重大的聲響,
免增他的驚慌。108
原則五:小孩子常常哭泣是不好的,我們應當設法把它
免除纔好。109
原則六:小孩子疲倦瞭,或是要哭的,或是容易發脾氣的。111
原則七:小孩子以哭來要挾的時候,做父母的應當絕對
地拒絕他。112
原則八:當小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做父母的或“用人”不應
當去暗示他哭。113
第九章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115
原則一:做父母的待子女要公平。115
原則二:對於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麵前
取同一態度。116
原則三: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當有相當的禮貌。117
原則四:要打破一個壞習慣的時候,留心不要養成一個新
的壞習慣。119
原則五:做母親的不要叫小孩子打罵他的父親以取樂;
做父親的也不可那樣。120
原則六:切不可欺騙小孩子。121
原則七:做母親的不應當背著丈夫去寵愛她的小孩子。123
原則八:小孩子作僞是由父母養成的。124
第十章小孩子怎樣學待人接物的125
原則一:教小孩子要從小教起的。125
原則二:做父母的應當教訓小孩子顧慮彆人的安寜。128
原則三:傢裏有人生病的時候,非有特彆的關係,做父母
的應當使小孩子得著與病人錶同情的機會。130
原則四:應使小孩子養成收藏玩物的好習慣。131
原則五:我們應當教小孩子對待長者有禮貌。132
原則六:不可準小孩子對待“用人”有傲慢的態度。133
原則七:做父母的須禁止小孩子作僞。134
原則八:不準小孩子打人。136
原則九:小孩子在傢裏應當幫助他的父母做點事情。138
原則十:做父母的應當教訓小孩子愛人。139
第十一章我們應當怎樣責罰小孩子的143
原則一:“誘導”比“恐嚇”、“哄騙”、“打罵”來得好。143
原則二:做父母的應當探索小孩子作惡的原因。144
原則三:做父母的打罵小孩子以前,應當平心靜氣考察
他究竟有甚過失。146
原則四:不應在彆人麵前責罰小孩子。147
原則五:早上和晚間都不宜打罵小孩子。149
原則六:做父母的不應當遷怒於子女。150
原則七:小孩子弄壞東西,做父母的去責罰他,並不是因
為可惜東西,是因為要改正他的行為。151
原則八:做父母的,當小孩子做錯瞭事情的時候,應當重
責其事,輕責其人。152
原則九:父親或母親打罵小孩子的時候,旁邊人不宜
來幫著說“可憐!可憐!苦呀!”這許多話。153
原則十:不宜痛打小孩子,以緻打後懊悔不及。154
原則十一:當小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不應當
為要博小孩子的歡心,就去責備彆人。155
原則十二: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罵他們的小孩子。156
原則十三:做父母的不應當以一己之喜怒來支配小
孩子的動作。158
第十二章怎樣可以使小孩子的經驗格外充分些161
原則一:做父母的應當常常帶領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161
原則二:凡小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你韆萬不要替他
代做。162
原則三: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難,須在他的
能力以內,而仍非用力不可的。164
原則四:不應當禁止小孩子去試驗物質。166
原則五:做父母的應當利用兒童的好問心,以作教育兒童
的一種良好動機。167
傢庭教育課程標準草案171
下篇父母教育
《現代父母》發刊辭181
在兒童節告全國成人們183
兒童教育的根本問題185
(一) 健康和發育185
(二) 父母教育與兒童教育188
以現代人的眼光談談傢庭教育190
為兒童造良好的環境193
(一) 遊戲的環境195
(二) 勞動的環境197
(三) 科學的環境198
(四) 藝術的環境198
(五) 閱讀的環境200
傢庭娛樂202
中華現階段之父母教育207
怎樣教小孩210
(一) 教小孩的方法210
(二) 教小孩服從213
(三) 教小孩愛人214
怎樣做父母217
序217
(一) 怎樣使小孩子不哭218
(二) 怎樣培養小孩子的良好習慣220
(三) 怎樣使小孩子到處受歡迎222
(四) 怎樣消除小孩子的懼怕心理224
(五) 怎樣培養小孩子的勇敢精神226
(六) 怎樣激發小孩子最後五分鍾的勇氣228
(七) 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話231
(八) 怎樣指導小孩子求學233
(九) 小孩子不是齣氣筒238




精彩書摘

  普通的小孩子生來雖有種種不同之點,然大抵是相仿佛的。餓則哭、喜則笑;見好吃好看的東西就伸手拿來,見好玩好弄的東西就伸手去玩。
  然何以到後來有的會怕狗怕貓,有的敢騎牛騎馬;有的身體強健,有的身體孱弱;有的意誌堅決,有的意誌柔弱;有的知識豐富,有的知識缺乏;有的專顧自己,有的體恤彆人;有的多愁病,有的多喜樂;有的成為優秀公民,有的變為社會敗類?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稟賦之優劣與後天環境及教育之好壞而已。
  若從小受瞭良好的傢庭教育,雖生來怕狗貓,到大來也敢騎牛馬的;雖生來不甚強壯,到大來也會健康的。若傢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來不怕動物,大來會怕的;本來身體強健的,大來會瘦弱的。
  至於知識之豐富與否,思想之發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傢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
  然傢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當。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兒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資施行傢庭教育者之參考。
  (一)小孩子好遊戲的
  小孩子可以說是生來好動的。二三個月大的嬰兒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腳,獨自玩弄。到瞭五六個月的時候。看見東西就要來抓,抓住瞭就要放進嘴裏去。到瞭再大一點,他就要這裏推推,那裏拉拉,不停地運動瞭。一等到會爬會走,那他的動作更加復雜瞭。忽而立,忽而坐;忽而這樣,忽而那樣;忽而爬到那裏,忽而走到這裏。假使我們成人像他動瞭兩個鍾頭,那一定疲乏不堪瞭。到瞭三四歲的時候,他的遊戲動作比前還要繁多,而他的遊戲方法也與從前不同瞭。從前他隻能把椅子推來推去,現在他要把椅子抬來抬去,當花轎瞭;從前他隻能把棒頭敲敲作聲以取樂,現在他要背著棒當槍放瞭。到瞭八九歲的時候,他的身體比從前更加強健得多瞭,精神也非常充足瞭,智識也漸漸豐富瞭,因此他的遊戲動作也就與前不同瞭。此時他喜歡玩各種競爭遊戲瞭;什麼放風箏,踢毽子;什麼鬥蟋蟀,拍皮球;什麼打棒頭,捉迷藏他都能夠玩瞭。
  總起來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要知多運動,多強健,多遊戲,多快樂,多經驗,多學識,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動作和遊戲。第一,做父母的應有良好的設備,使小孩子得著充分的運動;第二,做父母的應有適宜的伴侶,使小孩子得著優美的影響。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體就容易強健,心境就常常快樂,知識就容易增進,思想就容易啓發。
  (二)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未到一歲大的時候,就能模仿簡單的聲音和動作瞭。他一聽見雞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見彆人洗麵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瞭兩歲光景的時候,他能模仿復雜的動作瞭。倘若他看見他母親掃地洗衣,他也掃掃洗洗看;倘若他看見他父親吐痰吃煙,他也要吐吐吃吃看。
  到瞭三四歲的時候,他的模仿能力發展得更大瞭。什麼娶親,什麼齣殯,他都要模仿瞭。
  總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傢中人之舉動言語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傢中人之舉動文雅,他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傢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三)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來好動的,生來好模仿的,也是生來好奇的。五六個月大的嬰兒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到瞭四五歲,他的好奇動作格外多瞭。看見路上的汽車馬車來瞭,他總要停住腳看看;聽見外麵的鑼聲鼓聲響瞭,他總要跑齣去看看。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親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見他小朋友的傢裏有許多蜜蜂,他拿瞭一根棒頭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齣來刺他瞭。
  又有一個五歲的小孩子,天天把園裏所種的紅蘿蔔掘起來,看它怎樣生長的。又有一個小孩子把一隻鍾拆得粉粉碎,要看看這個鍾究竟為什麼會敲的。小孩子不但有這樣的動作,也發種種問句。他常要問你“這是什麼東西,那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從哪裏來的,那個東西怎樣做的;這個東西為什麼是這樣的”。他看見不懂的東西,就要來問你。這些問句也是一種好奇的錶現。
  現在我們要問這種好奇的動作究竟有什麼用處呢?柏拉圖說:“好奇者,知識之門。”這句話是很對的。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與事物相接觸瞭;不與事物相接觸,那他不能明瞭事物的性質和狀況瞭。倘使他看見瞭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不會知道冰是冷的。倘使他聽見瞭外麵路上的汽車,不跑齣去看看,那他恐不會曉得汽車是什麼東西。所以好奇動作是小孩子得著知識一個最緊要的門徑。
  (四)小孩子喜歡成功的
  小孩子固然喜歡動作,但更是喜歡動作有成就的。比如,一個二歲光景的小孩子在沙箱裏玩沙。他盡管把沙一把一把地撈進罐頭裏去,撈滿瞭把沙倒齣來;又再一把一把地撈進去,撈滿瞭又倒齣來;這種動作從錶麵一看沒有什麼成就;仔細考察起來,一把一把地撈進罐裏去固是一種動作,但罐頭裝滿瞭,就是動作的成功。小孩子雖喜歡撈沙的動作,也喜歡撈沙成功呢。
  一鳴有一天將大小木塊,搬到天井裏去,用瞭許多力氣,費瞭許多時間,方纔搭成小小一座房子的樣子。他搭好之後,很高興地跑過來對我說:“爸爸你來看我搭的一座房子。”我見瞭這座似是而非的房子,也非常歡喜,就極力地稱贊他,而且叫他再去造。他玩瞭木塊以後,又跑到書房裏去,用粉筆在黑闆上畫瞭一隻動物。他畫瞭以後,又對我說:“象,這是尾巴、頭、耳朵、眼睛、嘴巴、鼻頭。”我迴頭一看,果然不錯,就連說“好,好”。從以上兩個例子看來,小孩子很喜歡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歡其成功的。因為事情成功,一方麵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還有一方麵可以得父母或教師的贊許。這種心理是很好的,我們做父母的或教師的,應當利用這種心理鼓勵他去做各種事情。
  不過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難;若太難,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沒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瞭。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難,小孩子能夠勝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興,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自信力與成功因此互相為用的瞭。
  做父母的對於這一點也應特彆注意的。
  (五)小孩子喜歡野外生活的
  大多數小孩子都喜歡野外生活的。到門外去就歡喜,終日在傢裏就不十分高興,有許多小孩子在傢裏哭的原因雖則不一,但是不能到外邊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種大原因。做父母的不揣摩他的原因,隻一味地去說他,去罵他,那真正冤枉極瞭。一鳴有一天,坐在搖籃哭個不瞭,他母親給他東西吃,他不要吃;給他東西玩,他也不要玩。後來我就抱他到門外去玩玩,他一到門外就不哭瞭。他仰起來看看天的顔色,低下頭去看看草木的樣子,看看飛禽走獸的形狀,歇瞭一歇,他就笑逐顔開瞭。又有一天,天已晚瞭,街上已經沒有人瞭,他還不肯迴傢。不但一鳴是如此喜歡到外邊去的,普通兒童大概都是如此的。在我傢裏辦瞭一個幼稚園。凡天氣晴和的時候,我們就帶幼稚生到外邊去遊玩。他們在曠野裏跑來跑去,看見野花就采采,看見池塘就拋石子入水以取樂。這種郊遊於小孩的身體、知識、行為都有很好影響的。
  不過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須以小孩子的年齡為斷。如年齡較小的兒童,你們叫他采采花呀,種種樹呀,舉行短距離的遠足會呀。年齡較大的兒童,我們叫他們采集標本,舉行旅行等等遊戲,以增長他們的智識,以強健他們的身體,以愉快他們的精神,使他們無形中得著許多好處。但是我們中國有許多做父母的總不放心他們的小孩子到外麵去,一則恐怕身體疲乏,二則恐怕衣服弄髒,三則恐怕感冒風寒,所以一天到晚,將他們關在屋裏,好像囚犯一樣。所以這種兒童長大起來,往往身體孱弱,智識缺乏。當年做父母的愛護子女,到瞭今天適足見其貽害子女瞭。做教師的不願多事且以帶領學生到路外遊玩為麻煩,所以學生就失去與天然界相接觸的一種良好機會。要知學問,不僅僅在書本中求的,也應在天然界得的,什麼“動物學”,什麼“植物學”,什麼“地理”,什麼“常識”,大概可以從天然界中學得的。我們在書本中看死的標本,死的山水,應當到野外去看活的動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
  總說一句,小孩子不論年紀大的小的,不論男的女的,大概喜歡野外生活的,我們做父母或做教師的,雖不能十分注意到此,多少總須領小孩子到野外去玩玩纔好。
  (六)小孩子喜歡閤群的
  凡人都喜歡群居的,幼小嬰兒,離群獨居,就要哭喊。兩歲時就要與同伴遊玩,到瞭五六歲,這個樂群心發得更加強瞭。假設此時沒有伴侶遊玩,他一定要覺得孤苦不堪瞭。有時候還要發生想象的伴侶。他同這個想象的伴侶一同遊玩,一同起居,一同飲食,那就不緻孤苦。但是他的伴侶到底是想象的,他一定要覺得寂寞不堪的。到瞭十餘歲,兒童就歡喜結隊成群的遊玩瞭。倘使兒童在這個時候,在傢中得不到伴侶,他一定要往外求瞭。我現在舉個例,以證樂群心的發軔與重要。
  (1)我的小孩子一鳴在四十七天的時候就發生樂群的心理瞭。在這一天,我撫撫他的下頷,他就對我說:“a——ke”。這“a——ke”究作何解,我雖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推想他的意思,總是一種快樂的錶示,也是一種對於我撫他下頷的反應,也是一種承認他人存在的符號。
  (2)到瞭三個月的時候,一鳴喜歡彆人同他玩講。若你接近他,他就笑逐顔開,牙牙學語瞭。
  (3)鄰人的小孩子到瞭五六個月的時候,一定要彆人站在他的旁邊,倘使彆人離開他,他就哭;一看見有人來就不哭瞭。
  (4)我的友人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因為孤獨的緣故,就常常有一個想象的伴侶同她遊玩。後來進瞭幼稚園之後,這個想象的伴侶就慢慢地消沒瞭。
  小孩子好群的已如上述。做父母的正可以利用這種好群的心理以教育小孩子。第一,我們要使他得著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們應給他馴良的動物,如貓狗兔子等作他的伴侶;第三,我們再給他小娃娃之類以聊解他的寂寞。
  (七)小孩子喜歡稱贊的
  二三歲的小孩子就喜歡“聽好話”的,喜歡旁人稱贊他的,比如今天他穿一件新衣服,就要給他父親看;著瞭一雙新鞋子,就要給他同伴看。到瞭四五歲的時候,這種喜歡嘉許的心理還要來得濃厚。假使他不願意洗牙齒,你可指著一個牙齒潔白而肯洗牙齒的小孩子說:“他的牙齒多好看,多清潔,你若天天洗牙齒,你的牙齒也會像他這樣整齊好看呢。”小孩子聽瞭你的話,恐怕就要去刷瞭。若刷瞭之後,你可就稱贊他說:“呀!你的牙齒是白一點瞭,好看得多瞭。”他聽瞭必然覺得非常的高興,下次洗臉時就喜歡刷牙瞭。
  一鳴畫圖,若畫得好,我就稱贊他幾句,鼓勵他幾句,並且替他在圖畫上寫“很好”的字樣;他就顯齣很快樂的樣子;所以以後他常常喜歡畫圖畫的,畫瞭之後,常把圖畫紙拿瞭來給我看,並且叫我在紙上寫“很好”二個字。
  這種贊許心,我們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時應當利用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濫,一濫就失掉它的效用,反不若不用為妙。
  總結總起來說,小孩子(1)好遊戲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歡野外生活的,(6)喜歡成功的和(7)喜歡彆人贊許他的。這幾點兒童的心理,不過是犖犖大者而已;至於不甚緊要的,略而不述瞭。即從上麵所說的幾點看來,我們教小孩子必須先要瞭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據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第二章學習之性質與原則
  初生的小孩子比各種初生的動物都來得柔弱。下等動物一齣卵差不多就能自由行動。我們先看小魚,它齣卵之後就能追隨大魚遊泳,我們再看小雞,它脫殼之後,不到一日就能行走自如。魚雞固無論矣,即初生的哺乳動物如羊狗等類,比嬰兒也強健得多瞭。小羊生後第一天就能行走,第二天就能跳躍。小狗比小羊稍微軟弱一些,然生後也能爬行,不到十日也能行走。
  我們現在要問初生的小兒是怎麼樣的呢?說起來,也很可笑。他的眼睛是像瞎的;他的耳朵是像聾的;他的嘴巴是像啞的;他的腦筋是像呆的。除瞭幾種簡單感覺(如痛,觸,冷熱,飢餓,等等)和幾種簡單動作(如手足上下左右伸縮,頭嚮左右轉動,吸乳,打噴嚏,打嗬欠,等等)之外,差不多彆無所能。
  然而漸漸地眼明瞭,耳聰瞭,口能發音瞭,腦筋中有觀念瞭。到瞭三四個月,他的頭頸健瞭,他的身子要直竪瞭;到瞭四五個月,他一看見東西就能伸手嚮前來拿瞭;到瞭六七個月他能坐瞭;到瞭八九個月他能爬行瞭;到瞭一歲光景,他能叫爸爸媽媽瞭,恐怕也要開始學走瞭;到瞭二三歲就能跑跳自如瞭;到瞭四五歲,普通的方言就能說瞭,而那時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遠勝貓狗萬萬瞭。例若他曉得米可以煮飯的,錢可以買東西的。例若他能圖畫、剪紙,也能執刀、撚筷,較之初生時誠不可以道裏計瞭。
  我們現在要問,這樣柔弱的嬰兒如何能達到這樣有知識有技能的小孩子呢?
  籠統說來,由於先天的遺傳屬一半,由於後天的學識也占一半。小孩子的天賦雖好,必藉後天的教育方能得著發展;反而言之,後天的教育任憑怎樣優良,若無先天的遺傳為之基礎,也無所施其技的;所以天賦與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現在急要知道的就是小孩子怎樣學的,有什麼原則可以總括他的學習呢?
  (一)學習的性質
  小孩子究竟怎樣學習的?他如何從無知無識到有知有識呢?明瞭這種學習的性質,我們就知道我們應當怎樣教小孩子的。現在我把學習的意思寫齣來,以資討論。
  小孩子生來有三種基本能力:就是感覺、聯念、動作。
  這三種能力在初生時雖很薄弱,但到後來漸漸能發展起來的,而且這三種能力愈練習愈強大的。我們先說:1。感覺
  初生的小孩子生來有幾種感覺。他的眼睛雖瞎,但能感覺光綫的。他的嘴巴雖啞,但能感覺食物的。他的耳朵雖聾,但三四天後就能聽聲的。他的皮膚上的感覺雖不敏捷,然痛、觸、冷、熱都稍微覺得的。他的筋骨肌肉覺得運動的。以上幾種感覺,不到幾個月功夫就發展很敏捷瞭。普通的聲音他能聽得齣瞭;普通的顔色和東西他能看見瞭;普通的滋味他能嘗得齣瞭;普通的氣味他能聞得齣瞭;普通痛的、觸的、冷的、熱的東西,他都能感覺到瞭。總說一句,普通的感覺不到幾個月功夫,都發展得敏捷瞭。2。聯念
  不過單有感覺而沒有聯念的能力,也是學不瞭什麼東西的。比方,他現在看見瞭他母親這個人,看瞭之後就忘記瞭。下次他再看見他母親的時候,他隻看見他母親這個人而不記得這個人就是方纔看見過的那個人。這樣,這個小孩子斷不會認識他母親的。又比方此刻他聽見他母親叫喚他,聽過之後也就忘記瞭;那下次他母親叫喚他的時候,他隻聽見有人叫喚他,而不知道這個叫喚的人就是上次叫喚他的那個人。這樣,這個小孩子永不會聽得齣他母親的聲音的。初生的小兒有瞭聽覺、視覺之後,還不能十分記得所聽見的東西和所看見的聲音,所以他不能認識人物,也不能辨彆聲音。
  但是到瞭年紀大一點的時候,他的記憶力稍微強一些瞭,他就能記得各種感覺瞭,認識人物瞭,辨彆聲音瞭。
  但隻能記憶感覺,而不能把所記憶之感覺、聯念閤起來也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比方,他母親叫喚他的時候他沒有聯念的能力;那他隻能認識叫喚的聲音,而不知道這個聲音就是他母親叫喚的聲音。反而言之,若他隻看見他母親這個人,而聽不見他母親的聲音,他隻認識這個母親,而不知道這個母親就是叫喚他的那個人。若有瞭聯念的能力,他一聽見他母親的聲音就知道他母親在旁瞭。
  然而這個聯念究竟是什麼東西,我們看不齣來的,我們隻曉得聯念的作用而不曉得聯念的本質。不過從聯念的作用,我們推想聯念的本質。假定有二個小孩子同時都被蜜蜂刺瞭一下;歇瞭一歇,同時都再看見幾個蜜蜂。一個小孩子這次看見蜜蜂時就縮手不敢去拿瞭,一個小孩子還是要去拿。我們說第一個小孩子再看見蜂的時候,就想到被刺的情形和痛苦;第二個小孩子就沒有聯念瞭。我們也可以說第一個小孩子學得蜜蜂要刺人的,第二個小孩子沒有學會;我們又可以說第一個小孩子比第二個小孩子聰明一些。
  這樣說來,聯念能力在學習途徑上是非常重要的東西。3。動作
  但小孩子若隻能感覺外界的刺激,隻能聯念感覺而沒有反應動作,也是不夠的。他一看見瞭他母親的人和一聽見瞭他母親的聲音的時候,他應有相當的反應以達到他所需要的目的。否則,是無補於事的。讓我再舉幾個淺近的例子來證明反應動作之必要。設有一個小孩子,他看見瞭地上的白雪而不能用手去玩弄,那他永不會知道白雪之性質。又假使他看見一輛車子從後拉來而不能退避,那他就要立被撞倒。前者是與事物相接觸的經驗,為人生不可缺少的動作;後者是由經驗而來的適當反應,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動作。但前者是後者之母,沒有與事物相接觸的經驗,臨事哪有適當的反應。所以小孩子應有與事物相接觸的機會。相接觸的機會愈多,則事物之性質愈容易明瞭,而適應事物之動作也愈容易發生。
  總說起來,學習就是先感覺外界的刺激,後把所感覺的事物與所有的感覺聯閤起來,再發生相當的動作去反應外界的刺激。
  刺激與反應是看得齣來的,聯念是看不齣來的。我們一方麵須支配小孩子所接觸的刺激,一方麵須指導小孩子所發齣的反應,一方麵還須鞏固小孩子所有的聯念。這三方麵都是教育上的重要問題。
  (二)學習的原則
  現在我們把刺激、反應和聯念的原則寫在下麵,以資參考。1。刺激的原則
  (1)適宜的刺激。小孩子所有的聯念與反應,可以說是受刺激支配的。刺激來得優良,聯念與反應大概也是優良的;刺激來得卑劣,聯念與反應大概也是卑劣的。小孩子初生時是無知無識的,他所看的、所聽的和所接觸的都要印刻在他的腦海中間,而他的反應動作也是以這種印象為張本的。倘若他所聽見的言語都是文雅而不粗俗的,那他將來說的話也一定是文雅不粗俗的;倘若他所看見的東西都是齊整清潔的,那他定能愛護清潔整齊的東西。所以做父母的一方麵必須事事以身作則,一方麵必須選擇優良的環境,使小孩子得到優良的刺激和印象。
  (2)實地施教。小孩子的腦筋很簡單,我們起先不應用抽象的事情去教他的。比方我們要教他“顧恤他人”這一個美德,我們不應單單對他說:“做人不要專為自己,應當體貼彆人,顧恤彆人,假使彆人生病的時候,你應當輕輕地齣入,不要亂吵使得病人煩惱不安。”這種抽象的教法,小孩子是不會懂的。我們應該當傢中有人生病的時候,實地施教的。那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一方麵自己要示範給他看,一方麵要他實行體恤病人的意思。比方,他的小妹妹生病瞭,做父母的自己先講話必低,走路必輕,然後教他也要低聲輕步。這樣一來,他就瞭解體恤的意思瞭。
  不但對於道德之培養我們應當實地施教的,就是對於知識之灌輸,我們也要從具體而後抽象的。
  有一天,我問一個六歲的小孩子說:“你曾看見過鬆鼠嗎?”他說:“看見過的。”我再問他說:“有多少大呢?”他舉起兩手的食指來在空中擺著兩指相距約兩寸許的樣子迴答說“這樣大”,我說“你在什麼地方看見的?”他說“在書上”。我說“你把那本油印的讀本拿來給我看,”他拿給我一看,圖中那個鬆鼠畫得“非驢非馬”,不像一個鬆鼠。
  你看這個小孩子完全得瞭一種謬誤的觀念。他看瞭這種書上“非驢非馬”的死鬆鼠,就得瞭這種謬誤的印象。要知圖是代錶事物的,不能當作事物的。即以圖畫來教小孩子,所畫的圖必須畫得正確。但畫得正確的圖畫萬萬不及真的活的東西來得好。我們雖然不能事事以真的活的東西來教小孩子,但他小的時候,經驗未豐富,想象力薄弱的時候,我們應當先給他看真的和活的東西纔好。
  ……

前言/序言

  陳鶴琴著《傢庭教育與父母教育》一書,自2013年1月初版以來,以其內容全麵、科學、切實、文字通俗易讀等特點,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
  與許多版本不同,本書強調“現代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在陳鶴琴先生看來,父母教育是兒童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瞭良好的父母教育,然後纔能談到良好的兒童教育”。
  在傢庭中,父母不僅擔負養護兒童的天職,還擔負教育兒童的責任。父母的人格、品行、身體、知識、技能與傢庭、社會氛圍組成兒童成長的環境,對於兒童身心發展過程産生深刻影響。因此,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傢庭是兒童最初的課堂。
  在陳鶴琴看來,培養、教育兒童的目的不僅是為兒童個人或少數傢庭的幸福,而是擔負培育新的民族幼苗的責任。在他的教育學說中,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品格、個性、自主性、適應各種環境的基本能力,不僅由兒童在放任狀態下激發天性而來,更重要的是來自外界環境刺激的影響,其中包括父母對兒童的教育;“刺激”與“教育”的適宜程度和科學性,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和以後的人生發展。
  與許多主張兒童自由成長的教育傢不同,陳鶴琴的現代兒童教育學說,一方麵重視兒童的主體性,倡導尊重兒童的“天性”、“個性”與身心發展各階段特性;另一方麵強調“環境”與“教”對於兒童成長與認知的重要性。他告誡父母們,教育兒童不僅要從小教起,而且要從小教好,正如中國古語“慎之於始”。與此同時,父母不僅應“以身作則”,還應該成為兒童成長的伴侶。在傢庭中,父母要為兒童提供各種遊戲與工作的環境、機會,使兒童在“做”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陳鶴琴提齣兒童教育有四方麵內容:(一)培養兒童健康的身體;(二)鍛煉兒童堅強的意誌;(三)培養兒童科學的態度;(四)教導兒童正確的方法。父母指導兒童求學,不僅限於讀書,更要包括學做人,學做事,學做學問,其先決條件是培養兒童“立誌”。因為“有瞭誌嚮,做人、做事、做學問就有目的,也會起勁。不然,讓一個小孩子糊裏糊塗地去學,那一定學不好的。”當兒童成長過程中遇到睏難的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兒童剋服睏難,激發“最後五分鍾的勇氣”。
  今年適逢陳鶴琴著《傢庭教育》問世90周年,我們作為陳鶴琴先生的後人,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此次再版《傢庭教育與父母教育》一書,希望以此喚起更多的人對於傢庭教育與父母教育的重視與熱情,使更多兒童與父母在“幸福源泉”中綻放鮮花般笑容。
  引述陳鶴琴先生名言:熱愛、瞭解和研究兒童,教育他們使之勝過前人。
  編者2015年11月10日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看看。

評分

傢庭父母對孩子一生影響極大

評分

很好的書

評分

經典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很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評分

很快就送到瞭

評分

裏麵的原則都背下來肯定是育兒大拿

評分

好書,而且比書城摺扣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