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经济学鼻祖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彻底改变了中国读者对经济学的传统认知。“劳苦大众们”终于从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中解放出来,开始令眼看待经济学——一门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牛奶可乐经济学2》在延续着这场革命的同时,扩大了革命的面向。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以实用性网罗了众多普通读者之后,本书在知识性上*上层楼,为普通读者打开*多扇窗,为专业人士提供*多视角。 本书针对日常生活中“有限理性”的人们和在商界苦心经营的企业家们,相对应地打造了消费者行为学和组织行为学两块核心内容,读者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在书中对号入座,我们为你一一破解行为背后的经济学迷题。
为什么专业投资顾问的投资建议不可靠? 为什么航空公司提供的飞机餐那么难吃? 为什么手动挡汽有5个档位,自动挡却只4个? 为什么收取会员费的网球俱乐部还要收取场地费 ? 为什么一个花盆里出产的粮食总量,养不活全世 界? 《牛奶可乐经济学2》是《牛奶可乐经济学》的 续篇。作者罗伯特·弗兰克从消费者行为学和组织行 为学等*加专业的角度来阐释生活中的博物经济学案 例。
如果你读过《牛奶可乐经济学》,那么看过《牛 奶可乐经济学2》后,会对经济学和行为学有*深的 了解,如果你觉得《牛奶可乐经济学》太浅,那么这 本书将挑战你的经济学知识。如果你没阅读过《牛奶 可乐经济学》,那么这本书依然保持了前者轻松、活 泼、逗趣的风格。
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 弗兰克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收集和整理,终于在2007年推出这本博物经济学著作。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著作中充斥着艰涩的数学公式,本书中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生活事例,将经济学化繁复为精妙。 《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他:弗兰克不是一位学术型经济学家。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他的这本书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放了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了无限的能量。
中文版序 圣诞树与小凳子
引言 *通俗实用的经济学课堂
**部分 欢迎来到妙趣横生的经济学世界
**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你应该先参加工作,还是先去上大学?
为什么航空公司提供的飞机餐那么难吃?
经济学核心概念
决策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常见的决策陷阱/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曲线/博物经济学
第2章 供给与需求
为什么航空公司的机票发售采取先到先得政策?
为什么苹果在旺季销售下降,海边别墅却在旺季价格上升?
经济学核心概念
自由市场与低收入人群/供给与需求/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第二部分 当消费者行为学碰上经济学
第3章 理性选择理论和需求理论的应用
为什么收取会员费的网球俱乐部还要收取场地费?
为什么游乐园收取固定门票,而不是按游乐项目的受欢迎度采取单项收费?
经济学核心概念
理性选择模型/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二部定价/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4章 信息经济学
为什么含蓄是一种迷人的品质?
为什么小城市的人在职业装上的花销比大城市的人少?
经济学核心概念
潜在对手间的信息沟通/难于造假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柠檬原则/炫耀性消费
第5章 偏好探源:利他及其他非利己行为的重要性
为什么人们有利他的行为?
为什么人们要去给总统选举投票?
经济学核心概念
利他选择/承诺机制/囚徒困境/喜好的差异性/公平原则
第5章 认知局限和消费者行为
为什么在棒球界,年度新秀选手的次年表现一般都不好?
为什么房产经纪经常会带客户看两栋基本一样的房子,其中之一价格便宜、条件又好?
经济学核心概念
非对称价值函数/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幸福感预测偏差/判断标准和偏见
第三部分 当组织行为学遇上经济学
第7章 产品
为什么一个花盆里出产的粮食总量,养不活全世界的人口?
为什么建筑工人现场制作墙体,而在屋顶上使用预制结构?
经济学核心概念
投入-产出以及产品函数/短期产品/长期产品/规模效益
第8章 成本
为什么尼泊尔用人工生产砂砾,而美国用机器制造?
为什么工会强烈支持*低工资法?
经济学核心概念
短期成本/生产分配/长期成本/选择*优投入组合
第9章 完全竞争
为什么彩色照片比黑白照片成本低?
为什么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18轮大货车突然开始采用机翼型设计?
经济学核心概念
利润*大化/完全竞争/看不见的手/完全竞争的应用
**0章 垄断
为什么有些医生和律师会对低收入顾客收取折扣价?
为什么电影院给学生提供折扣电影票,但对爆米花却不打折?
经济学核心概念
垄断的定义/垄断的5种来源/完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
**1章 不完全竞争
为什么公司有时会做一笔明知永远也用不着的投资?
为什么如今大多数城市的杂货店比20世纪30年代时少得多?为什么纽约市居民区的杂货店比洛杉矶市的多?
经济学核心概念
博弈论/纳什均衡概念/霍特林模型/消费者偏好与广告
**2章 劳动力要素
为什么雨天难打车?
为什么闲暇不是吉芬品?
经济学核心概念
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的市场需求曲线/劳动力的供给
**3章 资本要素
为什么垄断企业的股票,并不比完全竞争企业的股票好?
为什么投资信息不可靠?
经济学核心概念
金融资本与实物资本/高效市场假设/股票与债券市场/投资信息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科普读物,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而《牛奶可乐经济学(2)》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什么“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让我主动去探索和理解那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比如,书中探讨了为什么我们在某些时候会做出“非理性”的消费决策,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心理账户”和“损失厌恶”等概念,让我对自己的消费习惯有了更深刻的反思。而且,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本身,还会涉及到一些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探讨。作者的笔调幽默风趣,常常会让我忍俊不禁,但同时又不失深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灰色地带”的讨论,那些模糊不清的界限,在经济学的解读下,反而变得清晰起来。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世界、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书。
评分我对经济学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既好奇又畏惧的心情,总觉得那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直到我接触了《牛奶可乐经济学(2)》,我才明白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片面。这本书用一种非常轻松、有趣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经济学是如何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它不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图表,而是用一个个生动、贴近生活的事例,比如为什么某些商品会采用“买一送一”的促销方式,又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因为一些细小的“承诺”而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作者就像一个睿智的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我们去发现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反直觉”现象的解释,那些看似不合常理的决定,在经济学的框架下却显得那么合情合理,甚至充满了智慧。看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拥有了一双“经济学”的眼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所处的社会,也能更好地做出一些生活中的决策。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数字和图表感到头疼的人,所以对经济学一直敬而远之。《牛奶可乐经济学(2)》这本书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完全没有那些让人生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计算,而是将经济学的精髓融入到了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场景里。我记得书中有一个例子,关于人们为什么会排队去买某个限量的商品,作者将其解释为一种“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的体现,让我茅塞顿开。还有一些关于“信息不对称”的讨论,比如二手车市场的复杂性,也让我对一些交易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在听一个精彩故事的感觉。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然后将其与经济学原理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你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它让我明白,经济学并非只属于经济学家,它是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2)》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同类的科普读物也不少,很多都流于表面,讲些不痛不痒的道理。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就像是把那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巧妙地包装成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知识。比如,它会讲到为什么航空公司会推出廉价机票,看似亏本,实则背后有着精明的定价策略;也会探讨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花钱买个名牌,即使它的实际功能并不比普通产品强多少,这背后其实是关于“信号传递”的经济学解释。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仿佛你能看到那些经济学家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种种细节,然后用他们的方式进行解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讲“经济学”,而是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延展到了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让你看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它不只是让你“懂”经济学,更是让你“思考”生活,发现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深刻道理。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很多生活常识的理解。我一直以为“牛奶可乐经济学”这种名字听起来就挺浅显的,结果没想到内容这么有料!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用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为什么口香糖和饮料能卖得这么好,为什么有时候打折反而让商家赚得更多,甚至连一些看起来很无聊的规定背后都有其经济学逻辑。读的时候,我时不时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每天接触到的很多现象,背后都有如此精妙的经济学原理在运作。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一点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聊天,他一边给你讲道理,一边让你觉得很有趣。而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和生活。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了,会不由自主地去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思考其中的经济动因。这真是一本让我收获颇丰的书,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生活充满好奇、想了解背后逻辑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