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立以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溯及过往,苏俄战略火箭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军种的宝贵财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决策提供参考。
冷战时期,苏(俄)战略火箭军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但由于保密原因,其相关资料在很长时间内都秘而不宣。如今,本书将向各位读者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海报:
战略火箭军在前苏联时代是成军比较晚的军种,但在五大军种排名中名列首位,是苏联核打击力量的体现,也是冷战时期令美国长期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已经装备了第五代地面战略导弹,由于保密原因,其相关资料在很长时间内都秘而不宣。本书向读者阐述苏俄战略火箭军的成军历史,梳理各型导弹性能及其装备情况,介绍苏联科研专家、历任指挥人员及部队编制,收录大量秘辛轶事,包括研发导弹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古巴导弹危机、核裁军内幕、签署中程弹道导弹条约始末等。
吴荣华,上海人,二战历史研究者,尤其关注苏俄军事历史,著有《苏俄远程战略航空兵全史》《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二战苏联海军史》等作品,并在相关军事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不久后,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做出决议,敦促国防工业部加快导弹的开发与列装。为了保密,列装部队一律禁用“核”称谓,只是笼统叫做“特殊任务部队”,而他们列装的“火箭(导弹)”、“发射架”等装备也全部用“炮弹”和“炮”来代替,以便让西方误解为苏联正在研制能发射原子弹的大炮。[2]
评分一如既往的支持指文,风格独特,印刷精美,值得推荐。
评分吴老师大作,应该要支持一下。
评分评分
这次访问毫无悬念地坚定了赫鲁晓夫乃至苏联最高层发展战略导弹以及相关部队的决心。1956-1957年苏联单方面削减兵力超过200万人,1958年裁减30万,1961年赫鲁晓夫继续宣布裁军120万。赫鲁晓夫坚信,一支用战略导弹武装起来的部队足以抵挡一切威胁。
评分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正版的没有问题。
评分通过借鉴苏俄战略火箭军的发展经验来建设我国火箭军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一般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