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的饲养训练与展览

藏獒的饲养训练与展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冠华,李海军 著
图书标签:
  • 藏獒
  • 犬种
  • 宠物
  • 饲养
  • 训练
  • 行为学
  • 展览
  • 犬展
  • 犬类
  • 养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78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903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1
字数:3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藏獒养殖技术人员,藏獒驯养人员,兽医工作者,藏獒爱好者。
  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藏獒的饲养和训练技术,而且还增加了藏獒的展览和比赛方面的内容,这是一般图书所不具备的亮点。

内容简介

  本书从认识藏獒入手,分别详细介绍了獒舍与设备,藏獒的营养与饲料、繁殖技术、饲养与管理技术、疾病防治技术等内容,书中尤其详细介绍了养獒人士或爱好者非常需要了解、掌握的藏獒训练、展览和比赛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是藏獒养殖技术人员、藏獒驯养人员、兽医工作者、藏獒爱好者一部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知识性书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认识藏獒1
第一节藏獒的品种形成1
一、西藏藏獒1
二、青海藏獒1
三、河曲藏獒2
第二节藏獒的生物学特性3
一、藏獒的适应性3
二、藏獒的领地性4
三、藏獒的摄食性4
四、藏獒的善解人意5
五、藏獒的超常记忆5
六、藏獒的嫉妒性5
七、藏獒的忠诚性6
八、藏獒的社群行为6
九、藏獒的嗅觉和听觉6
十、藏獒的睡眠7
第二章獒舍与设备8
第一节獒舍建设8
一、獒舍的选址8
二、獒舍的设计要求10
三、专门化藏獒舍11
第二节饲养藏獒的基本用具14
一、犬笼14
二、犬床15
三、颈圈15
四、脖带15
五、牵引绳16
六、嘴套17
七、犬笼头17
八、食具18
九、清洁洗刷用具19
十、清洗消毒用具21
第三章营养与饲料23
第一节藏獒的营养需要23
一、营养物质的组成和作用23
二、藏獒的饲养标准33
第二节常用饲料38
一、能量饲料39
二、青绿饲料42
三、蛋白质饲料43
四、矿物质饲料47
五、饲料添加剂48
第三节饲料配制50
一、藏獒的饲料要求50
二、藏獒饲料应具备的特点51
三、藏獒饲料配制方法52
四、藏獒饲料的加工调制54
五、配制饲料需要注意的问题55
六、饲料的储藏56
第四章藏獒的繁殖58
第一节藏獒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58
一、公犬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58
二、母犬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59
第二节藏獒的性成熟与发情60
一、藏獒的性成熟60
二、藏獒的发情60
第三节藏獒繁育体系65
一、纯种繁育66
二、近亲繁殖66
三、品系繁育68
四、远缘杂交70
五、级进杂交70
第四节藏獒的选配71
一、藏獒的选配方式71
二、公獒与母獒的相对重要性72
三、选择基础74
四、藏獒初配的适龄时间76
五、藏獒的繁殖年限77
六、藏獒配种时间的掌握77
七、配种方式78
八、配种注意事项82
第五章藏獒的饲养管理84
第一节仔犬的饲养管理84
一、防窒息、保成活84
二、严防脐带感染,做好消毒工作85
三、让仔犬及时吃到初乳85
四、固定乳头85
五、注意保温85
六、人工刺激排便86
七、清洁擦拭身体86
八、适当晒太阳和运动86
九、保护眼睛86
十、搞好消毒工作87
十一、定期驱虫、接种87
十二、作好记录87
十三、保证清洁饮水87
十四、补饲87
十五、人工哺育88
十六、仔犬断奶89
第二节幼犬的饲养管理89
一、断奶过渡期的管理90
二、环境良好的犬舍90
三、保持圈舍清洁卫生91
四、饲料供应91
五、分群和调教92
六、运动和日光浴92
七、幼犬驱虫92
八、清洁擦拭幼犬93
九、拴系及牵领93
十、防止中毒93
十一、疫病防疫93
十二、作好记录94
第三节青年犬的饲养管理94
一、一犬一舍94
二、保持足够的运动量94
三、做好营养供应95
四、充足饮水95
五、保持圈舍清洁卫生95
六、定期消毒95
七、驱虫和免疫95
八、档案管理96
第四节种公獒的饲养管理96
一、加强选育96
二、科学搭配食料97
三、配种时间和配种频率97
四、保证足量的运动98
五、每天刷拭98
六、建立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98
七、建立完整的藏獒系谱档案98
八、保存和利用充足的记录99
第五节母犬的饲养管理99
一、休情期母犬的饲养管理99
二、妊娠母犬的饲养管理100
三、哺乳期母犬的饲养管理102
第六节老龄藏獒的饲养管理106
一、定期体检106
二、尽量保持其原有的生活习惯,并针对其生理特点渐进性调整106
三、定期梳理毛发107
四、做好防疫107
第六章藏獒的训练108
第一节藏獒接受训练的生理基础108
一、犬的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109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10
第二节训练藏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15
一、训练中使用的刺激方法115
二、训练藏獒的基本原则117
三、训练的基本方法118
四、藏獒服从训练项目介绍130
第七章藏獒的展览与比赛133
第一节对展览的认识133
一、展览的意义133
二、冠军展介绍134
第二节展览信息与参展常识135
一、展览信息135
二、参展常识136
第三节赛前准备140
一、挑选参赛藏獒140
二、身体健康检查140
三、做好防疫检疫141
四、藏獒美容141
五、营养调理142
六、准备路途中和参展期间的饲料和药品142
六、运输车辆和笼具142
七、其他物品143
第四节运输的注意事项143
第五节赛制流程144
一、CNKC单独展赛制图144
二、CNKC成犬A赛制图145
三、CNKC成犬B赛制图145
四、CNKC幼犬赛制图145
第六节世界著名四大权威犬赛组织及CKU介绍147
一、美国养犬协会(AKC)147
二、英国养犬协会(KC)147
三、国际犬业联合会(FCI)147
四、美国西敏寺犬展148
五、CKU介绍148
第八章藏獒的疾病防治154
第一节卫生制度154
一、藏獒场要合理确定消毒方式154
二、藏獒场具体消毒工作155
三、藏獒场常用的消毒方法156
四、常用消毒剂及选用注意事项160
五、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167
第二节防疫制度170
一、免疫程序的制定170
二、驱除藏獒体内外寄生虫171
三、犬常用疫苗介绍171
四、犬常用的抗体类制剂179
五、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181
第三节犬病的诊断182
一、犬的保定182
二、临床诊断技术186
第四节疾病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195
一、治疗藏獒疾病的给药方法195
二、选择药物的原则201
三、用药注意事项213
第五节常见病的防治216
一、病毒性疾病216
二、细菌性疾病239
三、寄生虫病251
四、消化系统疾病274
五、泌尿系统疾病284
六、呼吸系统疾病290
七、常见外科病299
八、生殖系统疾病313
九、神经系统疾病321
十、中毒性疾病324
附录335
一、中国藏獒登记管理办法335
二、中国藏獒纯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339
三、中国藏獒繁殖管理办法343
四、中国藏獒獒园登记与管理办法346
五、中国名牌獒园管理办法348
六、中国藏獒标准351
七、美国藏獒协会藏獒标准360
八、中国藏獒展览会管理办法365
九、犬赛管理暂行办法368
参考文献371

前言/序言


《犬科动物行为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引言 犬科动物,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之一,其丰富的行为模式、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与人类之间独特的情感纽带,一直是科学界和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从荒野中孤独的捕食者,到人类家庭中忠诚的伙伴,犬科动物的演化历程充满了戏剧性,它们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本书《犬科动物行为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旨在深入剖析犬科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探讨其内在的社会心理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些行为与心理特征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演变与适应。我们不仅将目光聚焦于个体行为,更将深入研究群体内部的互动关系,揭示犬科动物社会结构的奥秘。 第一章:犬科动物的起源与演化:从野性到亲缘 本章将追溯犬科动物最古老的祖先——灰狼(Canis lupus)的起源,通过考古学、古DNA研究以及比较解剖学的证据,描绘出犬科动物家族漫长而复杂的演化图谱。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犬科物种(如狐狸、豺、野狗等)的生存策略、栖息地选择及其与狼在生物学上的亲缘关系。特别地,我们将重点探讨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的驯化过程,这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跨物种合作案例。我们将分析不同理论学说,如“自驯化说”、“被动驯化说”以及“主动捕获说”的科学依据与争议。驯化过程中,基因的变异如何影响了犬科动物的形态、生理以及最关键的行为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逐渐适应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模式,例如攻击性的降低、对人类信号的敏感性增强以及社会学习能力的提升。理解这一演化历程,是理解当下犬科动物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犬科动物的个体行为解析:感知、认知与本能 本章将深入剖析犬科动物的核心个体行为,从最基础的感官系统开始。我们将详细介绍犬科动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如何工作的,它们如何利用这些感官来感知周围环境、搜寻食物、躲避危险以及进行个体间的交流。例如,犬科动物超乎寻常的嗅觉能力,不仅用于追踪猎物,更是它们了解彼此、识别个体身份的重要工具。 随后,我们将进入更深层次的认知能力探讨。我们将考察犬科动物的学习方式,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模仿学习以及社会学习。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观察记录,我们将阐释犬科动物是如何记忆、解决问题、以及发展出空间导航能力的。我们会探讨它们是否存在某种程度的“心智理论”,即理解其他个体(包括同类和其他物种)具有意图、信念和知识的能力。 此外,本章还将聚焦于犬科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我们将详细解析它们在捕食、防御、繁殖、探索和休息等方面的本能驱动力。例如,扑咬、跟踪、掩埋食物等行为,即使是在家犬身上,也依然能看到其野性祖先的影子。我们将分析这些本能行为在不同环境和生活压力下的表现差异,以及它们如何与后天习得的行为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犬科动物的整体行为模式。 第三章:犬科动物的社会结构与群体动力学 犬科动物并非孤独的个体,而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本章将着力于揭示犬科动物群体内部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动态关系。我们将从灰狼的家族群体开始,详细分析其等级制度、领导者选举、成员分工(如觅食、育幼、守卫)以及群体决策机制。我们会探讨群体内部的沟通方式,包括声音信号(吠叫、嗥叫、呜咽)、身体姿态(尾巴、耳朵、姿势)、面部表情以及气味标记。 我们将研究犬科动物群体中的社会化过程,幼崽如何通过与长辈和同伴的互动学习群体规则、社会礼仪以及生存技能。我们会深入探讨犬科动物在群体中的合作行为,例如协同捕猎、共同防御领地以及合作育幼。这种合作行为不仅提高了群体的生存效率,也体现了犬科动物强大的社会连接能力。 此外,本章还将分析群体边缘个体(如亚成年个体、失势个体)的角色与行为,以及群体内部冲突的产生、解决机制及其对群体稳定性的影响。我们会探讨不同犬科物种(如非洲野犬、亚洲豺)的社会结构与灰狼的异同,从中理解社会性在不同生态位下的演化优势。 第四章:犬科动物的情感表达与心理健康 本章将深入探讨犬科动物的情感世界,以及它们作为具有复杂心理需求的生物所表现出的情感表达和心理状态。我们将考察犬科动物是否具有类似于人类的喜悦、恐惧、悲伤、愤怒、爱恋等情感,并通过行为学和生理学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这些观点。例如,摇尾巴、舔舐、依偎等行为通常被解读为积极情感的表达,而颤抖、躲藏、发出呜咽声则可能暗示恐惧或不安。 我们将研究犬科动物的依恋行为,特别是家犬与人类之间形成的深刻情感纽带。我们将分析依恋的形成机制、不同依恋类型(如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的表现,以及依恋关系对个体行为和社会适应的影响。 同时,本章也将关注犬科动物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将探讨应激、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状态在犬科动物中的表现,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环境因素(如隔离、缺乏刺激、不当训练、创伤经历)。我们会分析某些行为异常(如强迫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分离焦虑)的心理根源,并探讨如何通过改善环境、提供适当的社交和行为干预来促进犬科动物的心理健康。 第五章:犬科动物的沟通艺术:信号、解读与误解 本章将聚焦于犬科动物之间以及它们与人类之间的沟通方式。我们将对犬科动物的各种沟通信号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包括: 声音信号: 详细解析吠叫(警告、兴奋、恐惧、需求)、嗥叫(远距离呼唤、领地宣示)、呜咽(恳求、疼痛、不安)、哼哼(安慰、满足)等不同声音的含义与情境。 视觉信号: 深入研究身体姿态(警觉、顺从、威胁、玩耍)、尾巴运动(摇摆幅度、频率、方向)、耳朵位置(前倾、后展、平贴)、面部表情(嘴巴、眼睛、眉毛)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 嗅觉信号: 探讨尿液、粪便、肛门腺分泌物等气味标记在个体识别、发情信号、领地划分等方面的功能。 触觉信号: 分析舔舐、蹭、依靠、梳理等触觉互动在建立社会联系、表达亲近感中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犬科动物如何解读这些信号,它们如何根据信号的组合和情境来做出反应。特别地,本章将重点分析犬科动物与人类沟通的挑战与机遇。人类如何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犬科动物发出的信号,避免因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或伤害?反之,犬科动物又如何学习理解人类的语言指令、身体语言和情绪信号?我们将分析成功的跨物种沟通的关键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共情的理解来加深人犬之间的交流。 第六章:犬科动物的行为适应与生态位演化 本章将探讨犬科动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如何通过行为的适应来最大化其生存和繁殖的成功率。我们将考察不同犬科物种在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干旱的沙漠以及寒冷的极地等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独特行为策略。例如,某些物种可能发展出高效的协同捕猎技巧以应对大型猎物,而另一些则可能演化出隐匿、伏击的策略以捕食小型猎物。 我们将深入分析犬科动物如何利用其行为来优化资源获取,包括觅食策略(狩猎、搜寻、掠夺)、饮水行为、以及对栖息地的选择与改造。同时,我们也将考察它们在面对捕食者和竞争者时的防御行为和规避策略。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犬科动物行为的社会文化传递。一些复杂的行为技能,如特定的捕猎技巧或社交模式,可能并非完全由基因决定,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在群体内部代代相传,形成一种“行为遗产”。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犬科动物群体之间行为模式的差异性,以及它们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行为的演化来维持其种群的繁荣。 结论 《犬科动物行为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通过对犬科动物起源、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情感心理、沟通方式以及行为适应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剖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立体、科学的犬科动物世界。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增进大众对犬科动物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人与犬之间更加和谐、有效、充满关爱的关系。通过揭示犬科动物行为背后的复杂机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迷人的生物,更能从中获得关于社会性、沟通、学习和适应的深刻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藏獒“展览”部分的好奇。我身边有一些朋友热衷于犬展,但我对纯种犬的标准,尤其是像藏獒这种血统复杂的犬种,一直感到很困惑。这本书在血统鉴别、品相评估以及赛前准备这块的内容,简直就是一本“武林秘籍”。它详细剖析了不同品系藏獒的骨量、毛发质地、步态、头版等关键指标,这些细节的描述精准到令人佩服。我以前看图片总觉得差不多,但对照书中的图解和文字描述,才明白优秀与平庸之间,相差的不是一点点。更重要的是,它还涉及到了如何准备比赛,包括日常的美容护理、心理暗示训练,甚至是如何应对评委的挑剔眼神,这让一个门外汉的我,瞬间感觉自己站在了专业的竞技场边上。对于那些想让自己的爱犬在赛场上脱颖而出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售价。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直通顶尖赛场的方法论框架。

评分

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犬类爱好者,但对于藏獒的引进和日常管理,我还是持谨慎态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风险管理”的强调。很多书籍都会美化大型犬的饲养过程,把它们描绘成无所不能的守护神,却避而不谈潜在的危险和责任。这本书却非常坦诚地指出了饲养藏獒所需要承担的巨大社会责任和法律风险。它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化训练,以确保它们在公共场合不对他人构成威胁,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职业道德。此外,在健康维护方面,书中对高原犬特有的呼吸系统问题、皮肤病以及关节负荷的关注,都非常到位。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营养配比的讨论,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推销特定品牌狗粮的软文,而是基于犬只生长阶段和运动量的科学计算模型。阅读下来,我感觉作者不仅是训练师,更是一位严谨的动物医学和行为学专家。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寻找一些关于“展赛精神”的深入探讨。我发现很多关于犬只训练的书籍,侧重于服从性和技巧,但对于如何培养犬只的“自信心”和“冠军气质”,却往往一笔带过。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似乎深谙藏獒这种犬种的心理结构,他强调的不是强迫服从,而是通过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激发它们内在的荣誉感和自我保护欲。书中有一段关于“舞台表现力”的分析,非常精妙地解释了顶尖的藏獒是如何通过眼神和姿态来“宣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这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训练范畴,更像是一种对犬只潜能的深层挖掘和引导。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的冠军,需要的不仅仅是优秀的基因和刻苦的训练,更需要主人能够准确地捕捉和释放它们骨子里那份无与伦比的王者风范。这本书让我对这项工作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之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实在是太棒了,作为一本工具书,它兼具了实用性和美观性。我通常不喜欢那种只有密密麻麻文字的书籍,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快速定位需要的信息。但这本《藏獒的饲养训练与展览》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索引做得非常人性化。比如,当我需要快速查找某个特定年龄段的疫苗接种时间表时,可以轻易地在附录中找到表格。再者,书中配的那些实景照片和示意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不是那种模糊不清的打印效果,而是高清、清晰地展示了正确的牵引绳持握方式、正确的抚摸区域,甚至是不同犬只在面对指令时身体姿态的细微差别。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光是看着这些高质量的插图,很多训练技巧就已经了然于胸了。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学习过程变得高效且愉悦,而不是一种枯燥的任务。

评分

这本《藏獒的饲养训练与展览》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对这种威武雄壮的犬种心生向往,但又苦于没有系统的方法来入门。市面上很多关于犬类的书籍,要么过于笼统,泛泛而谈,要么就是针对常见家犬的,对于像藏獒这样需要特别对待的烈性犬种,实在是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的内容详实到令人咋舌,从幼犬的早期社会化训练,到成年犬的专业防卫和护卫技能的培养,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简直是手把手教学。特别是关于饲养环境的描述,考虑到了高原犬种的特殊需求,比如通风、保暖以及场地大小的硬性指标,这些都是我之前在其他地方没能找到的宝贵信息。光是看目录,就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藏獒这种犬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怎么养狗”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这种古老而高贵的生命建立深度连接的哲学著作。我尤其期待学习如何处理它们骨子里的那份桀骜不驯,希望书中能提供既科学又人道的驯服之道,而不是粗暴的武力压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