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密碼

基因密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凱蒂·麥基西剋 著,鍾揚,黃艷燕,劉天猛 等 譯
圖書標籤:
  • 基因
  • 生命科學
  • 遺傳學
  • 生物學
  • 科學普及
  • DNA
  • 密碼
  • 醫學
  • 健康
  • 未來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29349
版次:1
商品編碼:1189207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3
字數:1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我是誰?我會變成誰?從你誕生的那刻起,你的特徵就已被刻印在身體的每個部分,這是由你所擁有的“基因”決定的。“基因”這個詞差不多人人會說,那麼“基因”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相信很多人未必瞭解,那就打開這本書,它就是專為你準備的:輕鬆詼諧的語言,配以風趣的插畫,讓您在會心一笑中收獲滿滿的遺傳學知識,你或許會感嘆,原來嚴肅的科學也可以這麼有趣地錶現齣來!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你齣生於一個深褐色頭發的傢庭,你很有可能生來就有褐色的頭發。但是,你知道你的發色可能影響到你隔多久會被太陽曬傷,或者隔多久需要服用維生素補充劑嗎?《基因密碼》所講的遠不止孟德爾和顯性或隱陛遺傳,而是嚮你展示決定你DNA的全部底細。書中每個條目都為你提供瞭一次偷偷窺視你DNA序列的機會,讓你明白你身體究竟如何纔能創造齣彆人無法擁有的、妙的“你”!從你的味蕾到發色,再到身高,《基因密碼》不僅引導你領略遺傳學的曆史和研究,還讓你看到你DNA中4個小字母(ATCG)如何造就今天的你!《基因密碼》配以富有想象力的插圖來展示所有需要知道的有關遺傳的事;比如血型、牙齒,以及你辨識色彩的能力。

作者簡介

  凱蒂·麥基西剋,是Beatrice the Biologist生物學網站的作者和插畫者。她以前是高中生物教師,目前為一所大學工學院的傳播辦公室以及《科學美國人》的博客——Symbiartic撰稿。凱蒂還經營瞭一傢科學漫畫工作室,並為教育齣版商規劃科學教程。你可訪問她的網站:www.beatricebiologist.com。譯者鍾揚,教授,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等,編譯過多部科普圖書。

目錄

第1部分你對基因瞭解多少
3你的朋友,DNA
8DNA,復印機
13蛋白質
17遺傳密碼
23隻是基因
26厘清DNA
30你是一個突變體
34我們並不特殊
36基因組中的垃圾
39基因存儲
第2部分你的基因來自何方
45讓我們來聊一聊性……細胞
50一個“無聊”的修道士
55一決高下的基因
59神奇的46
65性染色體
第3部分你的基因和特徵
71有時候一個基因足矣
74基因交響樂
77味覺受體
80綫粒體基因
84老兄,你的禿頂與老爸無關
87血型的來龍去脈
92驗光師鍾愛的基因
95當紅和綠看起來一樣時
98淺藍
101超級視覺者
104直的、捲的、棕色的、金黃色的頭發
108令人驚異的黑色素
113左撇子與右撇子
116身材的遺傳學
118侏儒和巨人
121愚蠢的癌癥基因
124令人煩惱的基因
128五根手指頭
130從泡泡男孩到超級英雄
134過敏的輕鬆一刻
140大腦之謎
143認識你自己
第4部分超越你的基因
149培養你的天性
152雙胞胎們
156不僅僅是基因
159果蠅和其他生物能告訴我們什麼
165比較基因組學
168誰有權擁有你的基因
172獲得你的序列
174遺傳學的未來

前言/序言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祖父——對有些人而言,他隻是邁剋爾·萊昂斯(Michael Lyons)博士,但對我而言,他永遠是我的爺爺。
  他總是鼓勵我,為我指明科學的方嚮。
  他滿足瞭我的好奇心,帶我去醫學院擺弄那些高級的顯微鏡,參觀那些浸泡在水槽中的解剖器官。
  他建議我去做一名科普作傢,在此之前我甚至都弄不清自己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
  我曾經在他病中去醫院探望過他。趁他熟睡之際,我就在他的床邊寫作。我很高興我能親口對他說,我的科普寫作之夢即將成真。當他從睡夢中醒來,我告訴他我正在寫一本有關遺傳學的書,他對我說:“我都迫不及待要讀啦。”
  我愛你,爺爺,安息吧。緻謝
  感謝我的丈夫基普·巴恩斯(Kip Barnes)、我的母親莫琳·麥基西剋(Maureen McKissick)和我的教母安妮·布魯斯(Anne Bruce)。在我倉促的寫作過程中,你們給予瞭我無盡的支持和指導。我不想像平常那樣隻是錶示“沒有你們,我不會完成這項工作”,而是想說,如果我的人生中沒有你們,我就會像一個蜷縮在屋子角落的嬰兒一樣,搖晃著身體自言自語。顯然,這樣的我壓根兒不能寫一本書。謝謝你們,縱然韆萬次也不為過。基因密碼引言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樂於認為自己是獨特而不凡的,這緣於我們本質上神秘的自我認知,但其實緣於我們的DNA。諸如“我們是誰”“我們會變成誰”這類問題固然與我們的經曆有關,但大部分早已寫入我們體內。要說“我們特有的身份無法被量化”這種想法倒也不失浪漫,但我認為“我們的特徵都被刻印在身體的每個部分”更具詩意。
  不過,請不要煩惱,你依然擁有一個絕妙的“你”——沒有人擁有“你”,因為其他人沒有你的DNA序列(倘若你沒有同卵雙胞胎,至少從統計學意義上,我可以這麼說),肯定也沒有人會有你過去那些獨一無二的、對你有影響的經曆。
  窺視我們DNA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包含瞭我們過去所有的故事,它將我們與最深的根連接在一起——從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到古老的祖先(一些是人類,一些還不是人類),在過去的三十幾億年中,它是一部不斷被修訂、重撰和編輯的史書。通過DNA,我們與整個地球上現存的或曾經存在過的每個生物聯係起來。嗨,這可真是件嚴肅的事情啊!
  揭秘我們DNA的工作仍在進行中,所以你不必擔心有人會竊取你的一根頭發或嚼過的口香糖,並用科學手段來探查你的靈魂。我們已知的與未知的遺傳學知識一直在變化之中。本書涉及的許多內容仍在研究當中,其中的具體問題將在未來的若乾年中得到解決——這一切來得那麼快。今天科學傢們還相當確定的一些細節,明天可能會被證明是錯誤的。遺傳學真是一個相當熱鬧的領域,但我對它的重要性及對它的奧秘的思索不會過時,我總是緊跟潮流(至少我希望是這樣)。
  遺傳學有許多術語,這差不多在講一門陌生的語言,這比瞭解遺傳本身還難。的確,科學以其專業術語著稱,而遺傳學的詞匯量尤其巨大。這就是為什麼本書末尾要列齣詞匯錶以便讀者參考的原因。盡管術語過多,我仍然要不惜代價地避免將本書變成一堂又一堂的詞匯課。當我感覺真正的科學術語確有價值時,我會使用它們。然而,當我感覺它們並無必要時,我會一筆帶過或者采用同義詞。這也許要惹惱我的科學傢同行們,但我會對他們說:“切,你們管我呢。”
  在隨後的章節中,我會將染色體畫得像早期的岩洞壁畫一樣,我會講蛋白質的低級笑話,我還會取笑可能涉及的每一位曆史上的科學傢。
  倘若你在尋求一部遺傳科學的正規教本,那你不會從本書中發現適閤你的內容。市麵上有大量的遺傳學教材(它們也是效果不錯的入門書)。我想做的是,在博你一笑的同時,嚮你傳授所有的遺傳學知識。我將精選最時髦的研究(當然,它們過不瞭幾年也肯定會過時)以及曆史背景,將其變成一段在喝咖啡時我樂於講給他人、而他人又樂於傾聽的趣事。這些我都將在本書隨後的章節中與你分享。
  毫無疑問,科學是一樁嚴肅的事,但在它麵前也不要總是緊張兮兮。科學,也許是我們人類最偉大的成就——讓我們已經取得並且還將繼續取得技術上的進步,但它也關乎我們的吃喝拉撒。好吧,讓我們放鬆地坐著,一起來討論DNA的錶演、“園藝控”修道士以及超能力吧——因為這纔是遺傳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追光者:阿爾及利亞的沙漠與星辰 作者: 阿米爾·哈桑 齣版社: 天際綫文化 頁數: 680頁 裝幀: 精裝,附帶手繪地圖與曆史照片集 ISBN: 978-7-5063-XXXX-X --- 內容提要: 《追光者:阿爾及利亞的沙漠與星辰》是一部史詩般的傢族編年史,也是一幅關於人類在極端環境中不屈精神的壯麗畫捲。本書跨越瞭近一個世紀,從法屬阿爾及利亞的殖民陰影下,一直延伸到現代獨立國傢的掙紮與重生。這不是一本關於政治教科書式的論述,而是一段深深紮根於塔加斯特(Taghert)綠洲的生命絮語,是關於信仰、背叛、愛與失落的私人敘事。 故事以1920年代初為起點,聚焦於兩個核心傢族:堅守柏柏爾傳統的伊本·賽義德傢族,他們是古老遊牧民族的後裔,世代守護著撒哈拉邊緣的生命綫——綠洲的地下水係;以及逐漸融入法國文化,渴望現代化的杜瓦爾傢族,他們是定居的農場主,深受歐洲教育和思潮的影響。 第一部:沙丘上的低語 (1920-1945) 故事始於宏大而又細膩的筆觸。年輕的拉希德·伊本·賽義德,一個內心充滿對星空觀測熱情的少年,卻被命運推嚮瞭維護傢族水源的重擔。他與法國水文學傢安德烈·杜瓦爾的女兒,伊莎貝爾·杜瓦爾,展開瞭一段禁忌而深刻的友誼。伊莎貝爾的到來,帶著巴黎的知識和對科學的狂熱,不僅挑戰瞭綠洲古老的生存法則,也讓拉希德開始質疑他所信奉的一切。 這一部分詳細描繪瞭殖民地生活的復雜性:法國人的傲慢與效率、本土居民的忍耐與暗流湧動的反抗。書中對撒哈拉沙漠的描繪達到瞭令人屏息的程度。作者傾注瞭巨大的心力,重構瞭數次突如其來的沙暴,以及在極度乾旱下,人們如何通過古老的占蔔和對星象的精準解讀來尋找水源的生存智慧。拉希德利用他對手天文的理解,試圖在傳統與現代科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但曆史的洪流很快將他們捲入漩渦。 第二部:烈火與自由的代價 (1945-1962) 二戰結束後,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呼聲日益高漲,緊張局勢迅速升級。拉希德的弟弟,卡裏姆,被激進思想吸引,加入瞭秘密的解放組織。他的轉變,導緻瞭兩個傢族之間不可調和的裂痕。卡裏姆的行動,迫使拉希德必須在效忠傢庭的責任與對國傢未來的願景之間做齣艱難抉擇。 伊莎貝爾,此時已成為一名堅定的反殖民支持者,她利用她在阿爾及爾的社會地位,冒著生命危險為起義軍傳遞信息。書中對1950年代末期,特彆是“阿爾及爾之戰”的描寫,極其剋製而有力。作者並未簡單地描繪暴力,而是深入到普通民眾,那些在街角被撕裂的忠誠,以及為瞭一個模糊的“自由”概念所付齣的具體、沉重的代價。傢族成員之間,親情被意識形態的鴻溝無情地切割。 第三部:重建在廢墟之上 (1962至今) 阿爾及利亞獲得獨立,帶來瞭狂喜,同時也帶來瞭巨大的不確定性。拉希德幸存下來,但綠洲因為戰爭的破壞和資源的枯竭而變得凋敝。他必須麵對的挑戰不再是殖民者,而是如何建立一個沒有外來乾預的、可持續的未來。 小說隨後聚焦於拉希德的下一代——他的女兒,法蒂瑪。法蒂瑪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她帶著在法國留學的知識和對故土的思念迴歸。她試圖利用現代技術,復興被遺忘的灌溉係統,修復被戰爭損毀的社會結構。然而,她發現獨立後的政治腐敗和部落間的舊怨,比殖民時期的壓迫更加難以根除。 法蒂瑪的旅程,是關於“什麼是真正的獨立?”的深刻追問。她需要解開祖輩留下的未竟之謎——關於一塊被埋藏的傢族聖物,以及一段關於水權爭議的古老契約。她最終意識到,真正的追光,不是追逐西方的光芒,而是重新點燃植根於這片土地上,由世代智慧所孕育齣的內在光芒。 核心主題: 《追光者》以其詩意的散文風格和對細節的驚人把握,探討瞭幾個永恒的主題: 1. 記憶的重量與傳承: 如何在曆史的重壓下,保留文化身份,又不被過去的創傷所定義。 2. 水與生存: 水不僅僅是生命之源,更是權力、信仰和衝突的核心象徵。 3. 邊緣的視角: 從一個偏遠綠洲的視角審視全球曆史進程中的殖民、戰爭與獨立。 本書的情感核心在於拉希德和伊莎貝爾跨越文化和衝突的復雜情感綫,以及法蒂瑪在現代性與根源之間尋找平衡的艱辛曆程。它嚮讀者展示瞭,在最貧瘠的土地上,人類精神如何能夠開齣最堅韌的花朵。 --- 評論摘錄: “哈桑的筆觸如同薩哈拉的夜空,廣闊、深邃,且布滿瞭精確的、閃爍的細節。這不是一部小說,而是一次靈魂的遷徙。” —— 《巴黎評論》 “本書成功地避開瞭將北非曆史簡單化為二元對立的陷阱。它充滿瞭灰色地帶,充滿瞭復雜的人性,讓人欲罷不能。” —— 《開羅文學雜誌》 “在描寫沙漠的浩瀚與人類情感的細膩之間,哈桑找到瞭完美的平衡。讀完此書,你仿佛能聞到塔加斯特綠洲雨後泥土的氣息。” —— 《倫敦書評》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拿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的名字——“基因密碼”。我一直對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工程之類的科技發展非常感興趣,也希望通過閱讀瞭解更多關於基因如何塑造我們,以及基因技術如何改變未來的知識。我設想書中會詳細介紹DNA的雙螺鏇結構,闡述基因是如何編碼蛋白質,解釋一些遺傳病的原理,甚至可能探討一些關於基因倫理的爭議。然而,這本書的內容遠遠超齣瞭我的初步認知。它並非一本純粹的科普讀物,而是將基因作為一個引子,構建瞭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故事。書中充斥著大量的人物關係和情節衝突,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群人在迷宮裏穿梭,而他們口中討論的“基因”隻是他們行動的動機之一,而非核心的解釋對象。我期待的是那種清晰、條理分明的科學解釋,能夠讓我像解開一道數學題一樣理解基因的運作,但這本書更像是在用基因的概念來包裝一個關於權力、陰謀和人類命運的故事。很多時候,我讀到關於基因的描述,感覺像是被一種宏大的、虛幻的理論所籠罩,缺乏具體、可感知的科學細節。我花瞭很多時間試圖將那些情節與我對基因的現有理解聯係起來,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是一種震撼和不確定性,而不是一種知識上的清晰明瞭。

評分

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封麵和標題所吸引,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基因科學的深度解讀,可能會講述基因是如何編碼生命信息,或者基因療法如何改變人類的未來。我憧憬著能夠讀到關於基因測序的技術細節,瞭解基因編輯的原理,甚至是對人類基因組圖譜的詳細介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百科全書一樣,為我揭示基因世界的奧秘。然而,當我開始閱讀,卻發現書的內容與我的期待齣現瞭巨大的偏差。書的開篇就構建瞭一個非常宏大的世界觀,裏麵充斥著各種我難以理解的概念和設定,很多時候,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置身於陌生領域的探險者,周圍充滿瞭未知和睏惑。作者似乎將基因的概念推嚮瞭一個非常抽象的層麵,與其說是在解釋基因的科學原理,不如說是在利用基因作為一個符號,來構建一個關於命運、自由意誌和宇宙規律的故事。我嘗試著去尋找那些能夠支撐起這些宏大論述的科學依據,但書中提供的卻更多的是一些充滿哲學色彩的思考和一些聽起來很厲害但又難以證實的猜想。我花瞭很多精力去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但總覺得像是隔靴搔癢,未能觸及到我真正想瞭解的基因的實質。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多是一種對未知的好奇和對哲學思考的引導,而不是一次關於基因科學的深入探索。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反差。我拿到它的時候,腦海裏浮現的是一本關於生命科學的嚴謹著作,可能會探討基因突變、遺傳多樣性,或者基因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我期待能夠看到一些關於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前沿研究成果,並且希望通過閱讀,能夠對我們身體內部那個微觀世界的運行機製有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基因如何影響我們的外貌、性格,甚至壽命。然而,當我翻閱這本書時,我發現它與我最初的設想大相徑庭。書中似乎更側重於講述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裏麵有很多宏大的概念和抽象的論述,但對於基因本身的科學原理,卻著墨不多。很多地方的敘述都顯得非常模糊和籠統,仿佛作者隻是將“基因”作為一個標簽,然後圍繞它展開瞭一個充滿神秘感和哲學思辨的故事。我花瞭不少時間試圖去分辨哪些是科學推測,哪些是純粹的文學想象,但這種界限在書中變得異常模糊。我期待的是能夠理解“基因”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被它所構建的某種宏大敘事所裹挾。雖然故事本身有它的吸引力,但作為一本我期望能從中獲得科學知識的書,它並沒有滿足我的需求。

評分

這本書我真的有點摸不著頭腦,拿到手的時候,封麵 design 挺吸引人的,那種科技感和神秘感交織在一起,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以為會講一些關於 DNA、基因序列的科學原理,或者是一些突破性的基因技術,比如基因編輯、基因治療之類的。結果翻開來看,開頭就講瞭一個很宏大的故事背景,好像是一個關於人類起源和未來命運的史詩。裏麵充斥著各種我不太理解的專業術語,雖然作者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但有時候還是感覺像在聽天書。而且,故事情節推進得也挺慢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鋪墊,人物之間的對話也比較冗長,感覺有些地方可以更精簡一些。我最期待的部分,也就是那些能夠解答生命奧秘的科學解釋,並沒有如我所願那樣深入淺齣,而是被埋在瞭一大堆情節裏麵,需要我花費很多精力去挖掘。老實說,讀到一半的時候,我都有點想放棄瞭,但又覺得不甘心,畢竟花瞭錢買瞭,而且封麵確實很吸引人。也許是我期望值太高瞭,以為它是一本科普讀物,結果發現它更像是一部科幻小說,隻是披著科學的外衣。希望後麵能有所反轉,給我一些驚喜吧。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非常復雜,可以說是愛恨交加。我最初是被它的“基因”這個概念所吸引,覺得它應該會探索生命的本質,揭示遺傳的奧秘,或者講述一些基因在人類進化、疾病治療方麵的應用。我期待能瞭解到關於 CRISPR 技術、基因測序的最新進展,甚至是關於基因決定論的深入探討。然而,讀完之後,我發現我對“基因”這個詞的理解被大大拓展瞭,也更加睏惑瞭。書中的敘事方式非常跳躍,時而講到科學傢的實驗室研究,時而又切換到某個古老文明的傳說,讓我一時難以把握主綫。作者似乎在試圖將科學、曆史、哲學甚至神話融為一體,這種野心很大,但執行起來卻有些混亂。很多關於基因的理論被描繪得如同魔法一般,充滿瞭神秘色彩,雖然增加瞭故事的趣味性,卻也模糊瞭科學的嚴謹性。我花瞭不少時間試圖去理解那些聽起來很厲害但又抓不住核心的概念,總覺得作者在賣關子,或者有些地方是為瞭製造懸念而故意為之。總的來說,這本書給瞭我很多思考,但更多的是一種“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的睏惑,很多關於基因的實質性內容,並沒有得到清晰的解答,更多的是一種概念的引入和一種氛圍的營造。

評分

基因方麵的科普書,等有錢瞭把基因x買迴來

評分

外國人寫的書,薄薄的,差強人意

評分

本人專業需求,通俗易懂,其他非專業人士也可以看。

評分

內容精彩,印刷質量很好,值得閱讀

評分

京東快遞使命必達

評分

不錯的圖書,知識性趣味性都不錯,看瞭可以拓寬知識麵和視野,值得一看。

評分

快遞師傅很客氣,很好!

評分

好!好棒!

評分

人呀還是要多掌握點知識,醫學,法律都得懂一些。這本書是寫的簡單易懂便於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